1、欧盟为什么会出现欧债危机 原因是什么?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
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2、欧债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是什么?
欧债危机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7-+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
美债踪影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
解决途径:
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3、欧债危机怎样影响全球的经济
欧债危机是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所谓主权债务是指以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各国银行借来的债务。
由于欧洲很多国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债务比重也逐渐增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国家实际财富不足以抵偿自己国家欠下的债务,或无法兑现相应的借债约定。就会导致主权债务违约。一旦违约,如果无法同相应的借债组织商讨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就会导致一个国家破产。希腊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由于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严重的财政赤字(政府支出远大于收入),而欧洲各国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一个联盟,也就是欧盟。一旦不能很好的相互保护,主权债务危机就会在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股市是一个很敏感的地方,国家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对之造成较大的动荡,因此造成了股市暴跌。并且欧债危机必定会导致通货膨胀,欧元于是大幅下跌。于是就会伴随欧洲经济低迷浪潮持续来袭。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投资的模式,在短时间增加较多的收入。而美债和欧债是世界上发放最多的债务,美国借此落井下石,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又导致欧债危机更加严重。全球只要与欧洲相关的股票都再继续暴跌。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注定全球各国的经济都会因为欧债危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中国,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欧债危机使中国对外出口量减小,所以国内开始大力提倡拉动内需。而且中国股市也迎来了十年来最为惨淡的一年。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影响,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一,起因
1,08金融危机后,欧元通过大副贬值来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我们知道,货币贬值有利出口,升值有利内需经济,所以,出口占较大比重的德国就在这样的货币体系下良好发展,而希腊、意大利等典型内需型经济体严重倒退。
2,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刺激的货币政策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重点就是刺激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支出等手段带动社会总需求。这样,政府收支赤字突显出来了。
总之,(个人观点)经济结构的失衡加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使主权债务危机突显出来。
二,影响
首先是影响的经济的稳定,当希腊债务持续恶化,政府无力偿还债务时,希腊就只有一个选择---债务违约,重新发行新的货币,这将对其它欧元区20多个国家地区原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或利大利等国纷纷效仿违约,加剧金融体系的瓦解,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这个占全球1/3的经济市场会迅绵延到全球,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三,给中国的启示
中国站在了债务违约的边缘,下面说明:欧元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区别的,欧元区主张自由贸易经济占主导,中国主张政府调控占主导。政府支出超越美国,但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政府执行力。
1,刚性的土地供给全为国家所有,近十几年卖地卖得不错;
2,高税率,名义税率全球排第二,仅次于法国(法国对奢侈品征税率很高,中国征的是普税)。所以收支还有盈余,但过度的地方债务还是有所暴露。
5、欧洲债务危机的含义 原因 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由此看出,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0年意 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出口大国(出口总额4131亿欧元,占世界出口额比重3.25%),主 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总量出现大幅下滑,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状况还主要依赖于各国的经济复苏进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房地产业的发推动了西班牙就业率的下降。2007 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其中25 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半人拥有工作,另外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也存在体制性因素,就业政策不鼓励招收新人。而海外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并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国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 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这与其他几个欧元区国际及其相似,2010 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受大西洋影响而形成温和的地中海天气以及绵延漫长的海岸,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葡萄牙旅游业得以很好的发展)。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能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通常都是通过低息贷款来实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首先,从主要国家粗出生率(每1000 人中出生的婴儿数)和生育率(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个数)看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率近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成 为仅次于日本的出生率降低最快的区域。 其次,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 岁上升至79.4 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最后,由于二战后生育潮已经开始接近退休年龄,并且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三、根本原因
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Æ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Æ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Æ主权债务激增Æ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Æ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2%。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为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也正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资金和劳动的结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断膨胀,资金主要投资在支柱性的产业,比如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从欧元兑美元走势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出口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南欧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更少受到资金的青睐,造成这些国家贸易赤字造成贸易赤字连年增加,各国通过发债弥补,同样是因为欧元的升值,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举债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影响:对欧盟而言,主权国家经济地位急剧下降,欧元面临解体。
对国际,以中国为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因为跟美国相比,中国也算是一个安全港,今年我们GDP增速会超过9%,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有升值的压力,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提高国内加息的可能,这样增加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这些原因综合说明中国也是一个能吸引避险资金,包括逃离资金流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市场。
6、简述欧债危机是什么?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1,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2,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3,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7、谁能告诉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什么?历史原因?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重大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根本原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 以希腊为例。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曾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体制问题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仍以希腊为例。作为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政府有动力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时要考虑因此带来的通胀以及汇率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通胀以及出口下滑或将导致经济情况变差会严重削弱本国的信用状况,降低本国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约束条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在希腊看来,通胀压力可以被其他欧元区国家摊薄,而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不存在汇率风险,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汇率风险大大降低。
因此,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不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 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 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时为了努力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的要求: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希腊通过与高盛等投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以降低财政赤字,2004年又曾向上修正2000-2002年的财政赤字,当时对于财政赤字情况的隐瞒,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8、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
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
以希腊为例。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曾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仍以希腊为例。作为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政府有动力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时要考虑因此带来的通胀以及汇率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通胀以及出口下滑或将导致经济情况变差会严重削弱本国的信用状况,降低本国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约束条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在希腊看来,通胀压力可以被其他欧元区国家摊薄,而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不存在汇率风险,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汇率风险大大降低。
因此,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不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
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
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时为了努力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的要求: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希腊通过与高盛等投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以降低财政赤字,2004年又曾向上修正2000-2002年的财政赤字,当时对于财政赤字情况的隐瞒,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9、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欧元运作和共同货币政策的执行,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短时间内没有暴露出来,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并把矛头直指主权债务危机。
经济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联手,美国政府实施了大力的反危机政策,成功使美国金融市场恢复稳定,经济恢复增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恢复了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下,率先实现V形反弹。
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我们可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过程与美国次贷危机做个对比。
(9)全球化视角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展资料:
国际借贷领域中某国产生了大量负债,超过了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化斋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衡量一国外债清偿能力有很多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认为,外债清偿率应低于20%,否则表明外债过高。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欧债危机是欧元区自1999年设立以来的首场危机。欧债危机主要起源于希腊无力支付大量到期公债。随后,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也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虽然只有少数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危机,但却困扰着整个欧元区,是对欧元及欧盟的一次重大考验。
10、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欧元危机被称为自《罗马条约》生效53年以来,欧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对欧元和欧元区的唱衰,而且有对欧盟政治的唱衰。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元危机也是一场政治危机。欧盟要实现《里斯本条约》所规划的发挥全球角色和影响力的宏伟目标,仍然路途漫漫。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质是欧元危机。希腊不是冰岛,它不仅是欧盟成员国,而且是欧元区国家,尽管其经济规模在欧元区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一旦破产,必然会波及欧元区其他财政状况不佳国家,形成连锁反应,对欧元区内部业已存在的经济混乱状态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甚至会使号称欧洲一体化象征的欧元乃至欧元区有崩溃之虞。因此,欧盟破天荒推出最大规模救援行动,是要向外部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欧盟救助举措并非只是针对希腊一国,更是针对欧元和欧元区其他国家。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欧盟根本输不起的欧元保卫战。相对于欧元危机对欧元区结构性矛盾以及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恢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背后所潜藏的政治意涵及其对欧盟未来的政治影响则更加耐人寻味。首先,欧元危机再次凸显并加深了欧盟主权国家联盟的属性。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的“国别化”与成员国的“欧洲化”同样重要,成员国始终是欧盟政治的关键角色,这不仅体现在欧盟决策机制、对外政策和安全领域方面,也体现在其经济领域中,国内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成员国的欧盟政策。近年来,欧盟一体化虽在不断深化,但也常常因内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和所谓的“经济爱国主义”为人诟病。作为经济和货币联盟象征的欧元区,虽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也缺乏各国间财政政策的协调能力和对成员国财政政策干预的权力,致使一些国家可以轻易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限制,实施财政扩张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最终酿成主权债务危机。而在欧洲主权危机爆发后,各国又因受困于国内因素的干扰,迟迟不愿出手相助,以致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并危及欧元和欧元区。其次,欧盟领导力量缺失现象更加突出。二战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于欧洲领导国家的不懈努力和推动,德国和法国则起到了“引擎”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相互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那些曾经视欧洲联合为必要甚至是一种道德义务的老一代欧洲领导人被新一代领导人所取代,欧盟领导力量开始弱化了。欧洲联合已经不再被看作是一项事业,而只是一个必要的谈判平台,甚至是困难时期的替罪羊。法国曾经率先对“欧盟宪法”说“不”;而在此次欧洲对希腊主权债务救助行动中,德国也饱受批评。分析认为,尽管德国议会21日批准了欧盟的巨额救助机制,但已经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窗口期。再次,欧盟未来发展将会具有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下,欧盟成员国之间、民众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失落感和不信任感在加剧,作为欧洲公民,欧洲人在享有欧盟成员国利益并对欧盟持欢迎立场的同时,怀疑论者也开始增加,特别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更为明显。欧洲援助国家希望对那些受援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实行严苛的财政政策,但那些接受经济援助的国家却不愿意其经济政策永远受制于他国的干涉之下,其国民也不愿意承受缩减收入和公共服务代价以换取经济具有更大竞争力。希腊政府为获得救助刚刚宣布新的财政预算计划,便引发了全国性罢工活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必然会对欧盟向心力和凝聚力造成严重伤害,给欧元区和欧盟发展带来更多变数。最后,欧盟未来国际影响力遭到严重质疑。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欧盟20世纪的主要目标在于内部经济市场的整合,那么其21世纪的目标则聚焦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真正的全球角色。《里斯本条约》真正的含义就是要实现欧盟的这一远大抱负:在世界上促进民主、法治、人权和自由的普世性和不可分割性;勾勒并追求共同的对外政策和行动,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达到高度合作而尽力;在对外行动的不同领域和政策之间追求一致原则。但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给欧盟的远大抱负浇了一盆凉水。人们怀疑欧盟在其内部事务上尚且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又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领导角色?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就以题为《欧洲不再是世界主要力量》的文章对欧洲的未来下了注解。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欧元危机是欧洲自1990年以来,也许是自《罗马条约》生效53年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伴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来的,不仅有对欧元和欧元区的唱衰,而且有对欧盟政治的唱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欧元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危机,欧盟面临的不仅是一场欧元保卫战,更是一场欧盟保卫战。欧盟要实现《里斯本条约》所规划的发挥全球角色和影响力的宏伟目标,仍然路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