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特区创造无数奇迹,说明发展的重要性!!!
深圳发展的几点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经济的发展仍一直
能够位居全国前列。那么,为什么深圳经济能够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什
么东西在一直支持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
我们的充分重视。
一、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改革开放原则方针下,勇于探索和实践经济发展中
的一切问题。改革开放培养了深圳人这种精神,同时深圳人正是靠这种精神,
使深圳从一个普通的小镇一跃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都市,变成中国改
革开放的带头兵。大到在体制改革、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众多举措,小到对
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的出台,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很重要
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圳之所以能够成
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乐土,有如此好的发展速度,首先应该归功于它的良好的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
来自深圳市外资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跨国公司、国际知
名大企业来深落户,投资项目达180多个。截至去年底,这些来自世界68个国
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深投资2.5万多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30亿美元。其中,列
入美国权威杂志《幸福》上公布的世界排名500强的已达100多家。据悉,在
深跨国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良好,投资回报率很高。如IBM公司、松
下电器(深圳)公司、深圳赛格日立公司、爱普生(深圳)公司、卡西欧电子
(深圳)公司及奥林巴斯(深圳)公司等,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盈利。那么
,深圳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投资?深圳的魅力何在?在深圳市外商协会针
对深圳投资环境开展系列调研后,结果表明,外商对深圳整体投资环境感到满
意,特别是认为深圳硬环境建设在全国一流,各项基础设施超前而完善;软环
境在“提速”后改善幅度之大也令人振奋。
具体来看,在硬环境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六点:深圳毗邻港澳,它
不仅建成了便利、高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了陆海空全方位开放
的口岸体系,而且还是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信息应用系统工程覆
盖主要社会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齐全,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很
便利,不仅适合发展制造业,也适合发展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深圳经济活
跃,产业关联度较大,配套优势明显,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生产要素能够得到
合理、有效配置,投入产出比较高,有利于资本流入。
在软环境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在资源配
置中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只是从宏观上通过法规政策指导协调地区经济发
展,企业自主发展及伸缩余地较大。深圳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从互利双赢的
思想理念出发,让投资者有钱可赚,使深圳得到发展。目前,在深投资的2
.5万个项目中,绝大多数企业盈利。正是得益于此,今年以来,海外客商,
尤其是台湾客商来深投资的明显增多,不仅规模大,科技含量也高。
二是深圳产业发展思路清晰,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科学而务实
,招商引资结构合理,注重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适应
能力较强,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政府有效指导。
三是深圳法制较健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投资环境,初步建立了
较完善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规体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基本有法
可依。深圳市在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工作上,人大每年将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
审查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提交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人民代表对政
府一年的投资项目不仅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各种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有了
了解。比如近两年,人民代表在大会期间,分别对市政府关于建设微型汽车、
网球场地等大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出了疑问,行使了否决权,从而保证了政
府有限资金的有效使用。如今,深圳市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与批准,已逐
步形成规范、统一和法制的运作方式。
四是深圳政府运作规范、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高,形成了较好的、有利于
创业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氛围。深圳市政府对企业信守承诺,以诚待客,热情为
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引来八方客商。世界各国都把政府的
廉洁高效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而深圳作为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的
地区,也必须用这样的标准来自我要求。在呼吁公务员加强忧患意识时,深圳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所享有的政策优势已不存在,因此,必须提高政府
的行政水平和效率,优化投资方面的“软环境”,才能增强新优势。他们在对
政府部门的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深圳海关、边检、商检等部门近两年改革
力度较大,在今年“提速”会议后,服务意识明显加强,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已经成为深圳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此外,使政府体制和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
,也是为适应加入世贸的要求做好准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出“新招”,为外商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所谓的“全程保姆式服务”,即要求各部门在派出熟悉业务,并且拥有审批权
限的人员参加一站式服务外,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必须协调和跟进,协助外商解
决审批、登记等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的在于致力提高政府行政效
率,减少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并且为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提供“全
程保姆式服务”。而由于3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需由中央政府审批,深圳外
商投资服务中心的“保姆”,也将为外商到北京向各有关部门申请,而不必由
不熟悉情况的外商自己花时间奔走。
三、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体现在追赶目标的高起点上。深圳虽然由于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有了一定
的成就;但在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潮流面前,他们认为,只有奋力追赶,才能不
被淘汰。因此,深圳始终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现在他
们把今后竞争的目标定在周边国家,进行全球化竞争,而不是仅仅定位于东莞
、上海,而且相信自己能够走在前面。同时,他们又积极学习上海的经验,努
力整合自己的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创新区域发展战略,以取得更
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四、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引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即使这样,他们仍然认识到,
深圳虽具一定人才优势,但一些高级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旧难觅,已成为深
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他们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制定了更加务
实的吸引人才政策,通过住房、购车、保险、个人所得税返还等多方面优惠吸
引归国留学人员和国内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需要根据中国加
入W TO的新形势,制定鼓励跨国公司在深设立地区性总部、投资控股公司以及
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具体规定,为外商来深投资提供更加清晰的政策导向。
五、重要启示
一是要十分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对于企业
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中西部地区,软环境更为重要。
企业不怕竞争,就怕不知“游戏规则”。我们的政策法规可能比较完善,但各
部门在执法中由于对政策理解不一,往往使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企业并
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弄清这个法律究竟该怎样,而法律应该是怎样就是怎样
。此外,社会对执法的监督也应加强,应建立有效的外资企业投诉协调处理机
制。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清晰度的建设、政府对企业监管
的建设以及公务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的建设等。
二是要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我们一直说,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但是一遇到实际工作,这句话就成为了空话。人才与投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
,有了人才,就能带来投资;有了投资,就能吸引来人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的。就是说,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对我们的人才政策进行调查研究,要坚决
抛弃不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开动脑筋,借鉴深圳等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人才政策,制定出适合我们当地经济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政策。
三是要十分重视政府及各部门对经济工作的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
资发展环境的同时,政府必须要求公务员重视对经济工作的服务。对经济工作
的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及为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一方面
要把廉洁高效作为我们工作的宗旨,另一方面又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从有利于
企业发展的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支持。深圳为外商提供“全
程保姆式服务”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发明出来的。
2、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发生的变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巨变历程。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时光回溯4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第一个吃螃蟹”,提出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1979年,小渔村深圳获批立市,第二年又被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2)深圳全球化扩展资料:
38年荆棘路,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多项奇迹。
巨变首先体现在经济的跨越式增长。1979年,深圳GDP仅1.97亿元(人民币,下同),人均GDP606元;2017年,深圳GDP2.24万亿元,人均GDP18.31万元,GDP年均增速达23%,创造了世界罕见的“深圳速度”。
深圳创新走在了世界前沿。建市之初,深圳科研院所为“零”。如今,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尤其是在产学研融合方面,深圳又走在了中国城市前列,已经建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1位;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接轨国际拥抱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按照国际规则“打篮球”,聚全球资源为己所用,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3、马云称真正的全球化今天才开始是怎么回事?
9月29日,马云现身海南,参加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和企业家探讨全球化、数字化和疫情后的企业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马云表示,新的、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才刚刚开始;同时,新的数字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
马云认为,新的全球化和过去的全球化有很多不同。以前,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大企业主导;未来,全球化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走向世界;以前贸易是全球化的主力,未来科技将是全球化的主力;以前是人在流动、货在流动;未来是数据在流动、服务在流动;以前是传统企业的全球化,未来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的全球化。
(3)深圳全球化扩展资料
新的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
在马云看来,新的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 “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独特价值,创造就业,做当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说过去中国走出去,必须要人出去、机器出去、资金出去;今天中国走出去需要信息出去、服务出去、价值出去。
马云鼓励中国企业应该坚定地走向全球,但不是去征服全球,而是去创造价值。“我们走出去要赢回来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赢回来的是尊重。”
4、上北深广杭相比,中国职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是哪些城市?
中国职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应该是上海。大量的数据表明,每年都有将近百万的外来者在上海求职。并且对于很多外来人说上海就是一个追梦的城市。虽然上海消费很高,并且生活节奏也很快,但这些并不能阻止他们去追求梦想的脚步。
每一个年轻人都像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尽力的去拼一拼,去闯一闯才是最理想的。他们往往都会选择上海北京等这些职场全球化最高的城市。因为他们相信,也许某一天奇迹就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都说上海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说不定你抓住机遇,明天就变成了一个大富翁。也说不定你在上海十年20年之后,觉得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返回家乡,老老实实听父母的安排。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会选择一些比北上广深稍微生活节奏慢一点的城市。就比如南京,苏州,成都等等。
因为这些城市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发展速度还是比较适合这些年轻人。所以他们大多都会选择这些地方去奋斗事业,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勇敢的去追梦是一件好事。
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在年轻的时候拼一把,奋斗一把,无论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会不会实现,但只要拼搏过他们都是无悔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你理想的城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安安心心的稳定下来。我们也希望总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5、深圳特区39周年,现在深圳有哪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深圳已经迎来了39岁生日。因为当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才迎来了今日深圳之发展。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长河当中,深圳创下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家。
深圳经济发展带动了内地,使内地经济建设逐年上升,深圳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目前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一共有98家。
如果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则是有129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现如今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数量,已经赶超美国和日本。
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华为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手机进军世界的一个标杆。
华为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龙岗区。在《财富》榜的排名已经由去年的第129位飙升到了现如今的83位,不得不说华为的发展非常之迅速。
平安保险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高达667米的平安大厦,现在是深圳的地标建筑之一。
平安保险,是于1988年在深圳蛇口落地,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在《财富》榜的排名,平安保险由去年的第41位上升到第39位。
正威国际,这是一家大家不太熟悉的企业,正威国际是以有色金属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全球化集团公司,1995年在深圳落地。
正威国际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83位。
招商银行总部位于福田区,是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
招商银行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是216位。
6、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特区的发展联系(深圳)
太长了,我不想说.
7、从地理知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认识和了解深圳
1:地理知识
之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
之气候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0.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之特产
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产
2.3:城市规划、经济发展、
通过公开展示向广大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于一九九六年底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成果的编制工作。
http://www.szplan.gov.cn/main/csgh/ztgh/ztgh/(详细的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深圳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思想解放和始终不渝的改革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速度深圳”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绿色深圳”……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为其他地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6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分别居第四位、第三位;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获得国际专利2480项,均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深圳的成功,给人以启迪。
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开放是深圳的发展之源,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深圳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了4个趋势性变化。
一是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大规模引进港资,到外资来源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从“三来一补”到企业“走出去”。利用“三来一补”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是从内向型联合到外向型联合。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通过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携手走向国际市场,使深圳和内地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四是从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紧密合作。从与香港建立“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关系,到共建世界级大都市。
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和运行机制。
深圳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为重点,率先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深圳签订了第一个土地有期有偿使用协议书。
1987年,深圳率先采取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公开招标、协商议价等3种有偿让渡方式,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再转让和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开拍卖,开创了我国国有土地商品化经营的先例。
深圳率先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首开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同时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实现合理配置。
深圳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外汇调剂中心。最早引进和兴办金融机构,1982年1月,深圳引进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1986年兴办了深圳发展银行。最早探索发展资本市场,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前奏。
深圳最早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最先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了国资委(办)、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深圳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按大行业、大系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了“大贸工、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的管理格局,减少了协调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试点,推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在政府效能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3轮改革,全市审批、核准事项减少了60%左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圳几乎从零起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1991-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产值达75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00多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深圳抓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兴起的机遇,不失时机地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工缴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产业优化升级。正是由于确立了正确的产业发展目标,才会有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1990年,从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起,历次市党代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推动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认识与行动的高度一致和政策的连续性,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越做越大的重要保证。
深圳市政府掌握的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此外,在土地、厂房等资源配置上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努力营造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深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同时,注重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率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近年来,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市场份额做到了所属行业的国内第一。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从事高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二是建立以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为主的政府支持体系。1994年由政府出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在企业创新创业初期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担保,为1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项目2000多个。1999年,深圳又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的创新投资公司,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风险投资。
三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圳大力加强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检测、公共信息等开放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深圳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而且孵化出大量科技企业。
四是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学习创新”路径。民营企业学习外资企业的技术,通过消化、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配套生产”路径。民营企业从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发展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乃至整机的加工制造,逐步由市场“配角”成长为“主角”;“市场挤占”路径。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掌控了市场销售渠道,最终挤占了外资企业的销售市场而成长壮大;“股权扩张”路径。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中方投资者,通过购买合资企业外方股权,先实现自主设计研发(ODM),然后进一步向自有品牌(OBM)升级,最终成为内资控股的高科技企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深圳经济特区所以能越办越好,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改革创新,持之以恒地追求发展,矢志不移地坚持前进的方向。
深圳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探索。深圳发展取得的成果,根源于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理解比较深、把握比较准、行动比较自觉。正是由于掌握了解放思想这把利器,深圳才能够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认准方向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了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特区朝什麽方向走、怎样走,曾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干扰。在这些是是非非面前,深圳不为所动,不被干扰,坚定信念和信心,坚持按既定目标走下去。正是有了这种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果。
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快社会发展,建设“和谐深圳”;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深圳”;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促进人均财富、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平均受教育程度等达到新的水平;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主题,塑造城市文化。这些富有新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圳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从经济特区始建起,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无处不在。在把握发展方向上,深圳的重大发展战略,都是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并通过党代会确定为指导方针。在班子建设上,以“务实、和谐、善政、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破“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哪裏有党员,哪裏就有党的组织。在队伍建设上,以健全反腐保廉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大决策和经济事项,凡能公开的一律向社会公开,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当前,深圳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圳提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目标。
春风又唤南海潮。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深圳又迎来发展的春天,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等等
8、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有何亮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是对中国经济提供了保障,夯实了基础。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建立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在它建立了40周年,在庆祝方面也有一些亮点。
全国人民一起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当时把深圳建立成为经济特区,是时代特征的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通过历史的证明,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拥有着优越的另一位置,把它建立成为经济特区,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榜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亮点在于是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庆祝。
继续发挥其优势,利用好资源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庆祝会上,我们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还要继续发挥其优势,利用好它的地理位置,它的资源,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现在经济全球化出现了转机,世界格局发生了大动荡。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所以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深圳经济特区更应该要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要继续保持好它的优势,提高科技水平,更好的发展中国经济,中国文化。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庆祝会上的亮点就是一起分析了现在世界经济的局势。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一个不平凡之年,新冠肺炎的疫情的影响,使世界经济全球化也发生了一些逆转,所以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它的优势。
9、深圳的经济已超越香港,有可能取代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吗?
如果指的是GDP的话,不用10年,就在今年深圳就会超过香港。根据公布的数据,2017年深圳经济总量为224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8%。而香港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6626亿港元,同比增长3.8%,折合人民币23049亿元。目前香港GDP仅比深圳高出611亿人民币,按照两座城市目前的发展速度看,再加上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相比去年平均水平有所升值,所以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铁定会超过香港。
如果指的是人均GDP方面,那么深圳10年内很难超过香港。截止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2万,香港总人口约741万,深圳人口是香港的1.69倍,所以在人均GDP方面,深圳与香港的差距非常明显。2017年深圳人均GDP为17.91万人民币,香港则是31.10万人民币,香港人均GDP是深圳的1.74倍。香港虽然经济增速不如深圳,但每年仍能实现超过3%的经济增速,而且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10年深圳要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10年内,深圳的人均GDP方面很难超过香港,但是差距会缩小。
如果是金融方面的话,深圳10年内不可能超过香港。香港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的金融业极为发达,是仅次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而且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足见香港强大的金融实力。这方面别说深圳,就是上海也不如香港,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东京也比不上香港。深圳算得上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10年内,不可能会超过香港。
目前从整体综合实力上,深圳与香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两座城市虽然接壤,而且深圳是国内的一线城市,但是放到世界上看,深圳仅仅是一座二线城市。香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目前已经是一座高度繁荣国际化大都市,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强市,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其它方面,深圳目前仍然不能与之相比。所以,总体上看,虽然深圳的发展比香港快,10年内整体综合实力也不会超过香港!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笼统,太宽广啦,范围太大啦!首先,单从国内看重的GDP而言,深圳可能今年就将超过香港,但这并不能代表深圳就超越了香港。香港的国家经济地位、多元化的体制、国际化程度、医疗教育、未来十年之内估计真的没有大陆城市可以超越。深圳是后起之秀,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靠的是对于人才的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就是很好的阐述!!!目前来讲,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再过几年肯定可以完全错过香港,但是其它很多方面,包括教育、医疗、金融创新、轨道交通的运营等等,十年之内能够接近或者赶上香港已经很不错啦!!!!
10、,深圳实行改革开放是哪年开始的
1978年。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大潮起珠江,深圳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北端的莲花山公园山巅有一座邓小平铜像。据介绍,当初设计铜像时取的是邓小平同志88岁南巡时的照片,用的是站姿。
后来改用走的姿势,一是增加动感,二是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步子要大一点”的思想。邓小平铜像屹立于此,俯瞰深圳中心区,见证着深圳的沧海巨变。
(10)深圳全球化扩展资料:
设计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
改革开放、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的新使命。1979年,小平同志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由此中央工作会议确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授权广东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并酝酿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兴办经济特区。小平同志根据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高屋建瓴地设计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倾注了一代伟人的胸怀、智慧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