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2016年跨境校巴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2016年跨境校巴

发布时间: 2022-07-06 07:44:53

1、核酸检查证明是自己保管?还是要交给有关部门?

平时自己保管,单位或者有关部门需要查看时提供给其查对后收回,或者复印一份给其存档,原件收回自己保管以备其它需要

2、香港小学已招收珠海适龄学童了吗?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望,不少香港小学校已看准时机,招揽珠海等地学童入学。

香港部分小学为开拓新生源,看准港珠澳大桥将竣工,料可吸引居内地珠海的港籍学童跨境到香港上学。

据消息,香港特区部分小学近日举办家长会及“组团”邀请珠海家长到校参观,刚结束的小一自行收生阶段,成功收到数名居珠海港籍学童报读明年小一。业界期望,特区政府教育局及运输及房屋局可检讨教育规划、关注跨境校巴服务及配额问题,及提升交通配套设施等作配合。

特区政府实施“零双非”政策后,预料2019年或之后在港升读小一的跨境学生会大减;但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在望,香港部分小学转移关注居澳门、珠海及中山的港人子女就学需求,部署招揽珠海港籍学童明年九月来港就学。

位于东涌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校长黄锦良表示,不少居珠海的港籍学童家长,因应大桥而有意安排子女来港读书,故校方除赴珠海办教育展外,上月又举办家长会安排20多名珠海家长到校参观,最后有三人通过自行收生阶段申请明年入读小一,另有三人计划插班小二。

荃湾商会学校先后三次举办开放日,并通知珠海家长到校参观。

而青衣的荃湾商会学校校长周剑豪亦称,自行收生阶段收到两名居珠海的港籍学童报读,另有三人分别申请插班入读小二至小四。他表示,先后三次举办开放日,透过讯息通知珠海家长到校参观,“这些家长锺意香港教育注重英语,有些家长就等大桥正式通车再作决定。”他预计由大桥到校车程约需时四十五分钟。

3、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营养跟不上怎办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r\n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r\n\r\n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r\n\r\n 新华网香港11月2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r\n\r\n 新华社记者 吕诺\r\n\r\n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r\n\r\n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r\n\r\n 双城奔波\r\n\r\n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3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r\n\r\n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r\n\r\n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r\n\r\n 6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7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r\n\r\n 8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r\n\r\n 早晨8点1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r\n\r\n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8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r\n 无奈的选择\r\n\r\n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r\n\r\n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r\n\r\n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6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r\n\r\n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r\n\r\n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r\n\r\n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r\n\r\n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4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r\n\r\n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r\n\r\n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r\n\r\n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r\n\r\n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r\n 共解难题\r\n\r\n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r\n\r\n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r\n\r\n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42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1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r\n\r\n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r\n\r\n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201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r\n\r\n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

4、如何让孩子在香港读书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

新华网香港11月2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

新华社记者 吕诺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双城奔波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3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

6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7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

8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

早晨8点1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8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
无奈的选择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6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4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
共解难题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42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1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201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

5、如何让孩子在香港读书?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

新华网香港11月2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

新华社记者 吕诺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双城奔波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3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

6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7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

8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

早晨8点1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8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
无奈的选择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6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4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
共解难题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42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1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201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

6、香港研7月1日后如何落实“双非”零配额政策

什么出租车燃油辅助。都是想从老百姓身上拿钱补贴的。 关国家什么事。。。 查看原帖>>

采纳哦

7、我儿子现在香港九月上小学、我想让他读圣士提反寄宿学校、会不会太小很辛苦?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 新华中国香港依依月贰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 新华社记者 吕诺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双城奔波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三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 陆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漆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 吧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吧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 早晨吧点依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吧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 无奈的选择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陆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四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 共解难题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四贰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依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贰0依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