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6-14 03:21:16

1、中秋将至哪些地方恢复跨省旅游?

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为9月19日至21日三天,9月5日起,旅客可购买中秋小长假首日火车票。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山东、内蒙古、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甘肃等地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

山东

自8月18日18时起,山东全省均为低风险地区。8月19日起,山东省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可以恢复经营跨省团队旅游以及“机票+酒店”业务。

内蒙古

8月19日0时起,内蒙古自治区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恢复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海南

自8月19日上午10时起,海南省全部为低风险地区。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恢复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四川

8月21日,四川发布通知,22日起恢复跨省团队游及“酒店+机票”业务。

广东

8月24日起,广东省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有序开展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

广西

8月25日,广西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有序开展跨省(市、区)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德天瀑布等5个景区联合向两广人士推出优惠举措。

湖南

8月27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恢复开放,黄龙洞、宝峰湖景区于9月1日恢复开放。9月底前,武陵源所有景区景点(含旅游交通工具)对全国游客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

甘肃

8月27日,甘肃恢复省内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

河南

9月2日,河南各地有序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全省近200家景区,推出免票及打折优惠措施。

浙江

9月2日,浙江绍兴、衢州、台州、丽水四地陆续宣布即日起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四地均提到有序规范开放公共场所、各项社会活动逐渐正常化,各地、各单位在做好行程报备前提下,可恢复人员休假、旅游、探亲等跨省出行活动。

湖北

9月3日起,湖北全省已无中高风险地区。9月4日起,全省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恢复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业务。

上海

9月4日0时起,上海市内全部为低风险地区。9月4日上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提示,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恢复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以上内容参考 环球网-中秋将至,这些地方可以跨省旅游了!

2、南方疫情完全控制住了,跨省组团游何时开放?

跨省组团游开放还需要一些时间,等待全国疫情不再增长时基本上可以实现。

虽然南方疫情控制的很不错,但是北方疫情开始重新蔓延。跨省组团游是全国性的,但是北方的疫情现在逐渐的又开始反弹。南北方交流的时候容易感染疫情,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等待全国疫情基本稳定和控制下来之后再进行。

一、跨省组团游人流量非常大。

防止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流动,人员流动是传染病毒的根源。全力的控制疫情的发展必须要控制人员的流动,跨省组团游人流量非常,是疫情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本省的流动都要有一定的记录,更何况是跨省移动了。跨省流动范围也相对宽广,对目前的形势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病情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据之前的新闻报道一名症状患和一名正常男子交流,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感染了病毒。避免跨省组团游不是为了遏制人员的流动而进行这种办法的,这样做还是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就会给病毒传染的机会。因为人员多了,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做法,比如说戴长时间的口罩比较闷,然后摘下来一段时间,然而就在这一段时间,有可能病毒会侵入自己的身体,这是人们不自觉的感染病毒的一个过程。

三、该时期跨省流动程序较为繁琐。

因为各地部门都要对外来人员进行检查,过多的人员会给检查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有可能会出现纰漏或者错误的现象。因为检查力度是有限的,但是人员流动过于庞大,这也对疫情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该段时间还是不赞成跨省组团游的。

3、广州全域低风险摘星了,跨省游可恢复吗?

目前广州所有区域都为低风险,在假期想要跨省旅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想要满足跨省旅游的恢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家乡目的地和旅游目的地都是低风险区域。在跨省旅游之前,一定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所处地区的风险等级,如果是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尽量不要选择旅游,如果是低风险区域,可以查看自己的健康码是否符合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只要符合才可以进行跨省旅游。

取消核酸证明以后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跨省旅游。就目前而言,很多省份,很多城市前往其他省份都需要有24小时的核酸证明,特别是从上海前往其他省份的人员,不仅要有24小时的核酸证明,还要有24小时的抗原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如果是从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前往其他省份,则需要相应的隔离,这对跨省旅游都会产生很多麻烦,而且从旅游目的地回到家乡仍然需要核酸证明,以此来看跨省旅游其实并不划算。

国内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较多,跨省旅游的风险较大,专家建议尽量不要实施跨省旅游。在假期之间,本来每个城市的人口流动比较频繁而且复杂,在此期间想要进行跨省旅游,无异于风险会大大增加。有专家表示,如果在五一期间实施了跨省旅游,很可能在假期结束后的半个月时间内迎来一个疫情的小高峰,这对于现有的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是增加难度的。

总体来说,跨省旅游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恢复,可以在假期选择周边游,前往省内的其他地市旅游只需要健康码就可以了。跨省旅游可以等到疫情完全控制并且结束以后再去也不迟。

4、2022年湖北跨省旅游什么时候恢复最新消息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根据2022年6月9日最新数据查询显示,2022年湖北跨省旅游暂时不恢复。
1、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旅游总局为全力做好文化和旅游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2、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有关事项,因此2022年湖北跨省旅游暂时也不会恢复。

5、五一假期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是真的么?

日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意见第五条》规定,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不过五一假期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是否恢复具体要以疫情发展和国家通知为准。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和自身实际,科学安排度假。各地都有旅游景点,又正值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展本省游、本地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样能起到放松心情,饱览大好河山的作用。

再说放假也并非只有旅游一项内容,本着少聚集、不聚餐的基本准则,适当开展读书充电、上网遨游、观看影视剧、听听音乐、陪陪家人等等,都不失为度假好方式。

(5)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扩展资料:

暂不恢复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

《意见》要求,一要压实地方和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要求,做好通风消毒、健康监测和出入管理,落实员工个人防护要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

二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对预案并实行精准管控,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三要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企业复工。

四要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保供,全面恢复农贸市场经营。

五要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通过预约、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员密度。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完善物流快递业相关防控措施,允许快递人员进入社区(村)配送。

6、官方称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是怎么回事?

2020年7月14日晚间,文旅部官网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称,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

根据通知,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经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通知还要求,调整旅游景区限量措施。旅游景区要继续贯彻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旅游景区室内场所。



(6)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扩展资料:

2020年7月2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通知,经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研究同意并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决定从即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将全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旅游景区室内场所。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市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扩大复工复业工作,结合团队旅游涉及范围广、流动性大、链条长等特点。

指导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并及时动态调整相关措施。压实旅游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旅行社严格执行《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充分评估产品安全风险。

将防控工作贯穿于招徕、组织、接待等各环节。严格按照“一团一报”制度,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填报旅游团队信息,签订和上传电子合同。督促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加强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疏导,确保不发生人群聚集。

旅游团队如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旅行社要立即停止该团旅游活动并第一时间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排查和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旅行社要立即落实应急处置预案,配合做好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

各市要严守汛期旅游安全,特别是皖南、大别山区等地要深入开展旅游景区隐患排查,扎实做好防汛、防地质灾害等工作部署;密切关注雨情汛情预报,及时调整团队旅游线路,必要时暂停旅游经营活动。

7、现在可以跨省或者跨国旅游吗?

不可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通过预约、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员密度。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完善物流快递业相关防控措施,允许快递人员进入社区(村)配送。

(7)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扩展资料

《意见》要求:

一、要压实地方和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要求,做好通风消毒、健康监测和出入管理,落实员工个人防护要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

二、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对预案并实行精准管控,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三、要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企业复工。

8、什么时候可以跨省旅游

现在就可以跨省旅游,就比如前一段时间疫情比较严重的广州在8月底就可以去旅游了。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1年8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从即日起,广东省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有序开展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各地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不得组团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区、市)旅游,不得承接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区、市)的旅游团队,不得组织中高风险地区游客外出旅游。
各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与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提醒内容》等国家和省的各项防控措施与指引,认真负起防控疫情主体责任,加强对导游和旅行社从业人员及游客的健康管理,强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经营活动安全有序。
要指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加强风险评估和研判,及时了解掌握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谨慎安排团队旅游线路。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行程中一旦发生突发疫情或疑似感染病例时,要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机构要求和指引,及时调整或取消行程、停止旅游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团队人员信息报备、健康监测等工作。最后提醒您,虽然现在疫情有所好转,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 不是刚需还是建议您不要外出旅行,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就算去跨省旅游,也要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戴好口罩再出门。

9、省外旅游何时开放?

已经开放

2020年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经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通知》明确,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根据文旅部通知,旅游景区的入园限量从30%提高到50%,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继续贯彻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在飞猪上,大多数景区景点都实现了刷身份证或刷脸入园,还可以预约全国博物馆,凭身份证和预约所得的绿码直接自助进馆。

(9)跨省跨境旅游恢复时间扩展资料:

暂停172天后,国内跨省团队旅游恢复开放。对于苦熬几个月的旅游从业者来说,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广大公众则终于可以来一次长途旅行,尽情放飞自我。消息发布当晚,一些预订平台的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暴涨500%;次日,沪深两市旅游板块集体走高、十余只股票触及涨停,显示出社会对于恢复跨省团队旅游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