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童藏手机跨境是怎么回事?
一群群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排着队,挨个经过学童通道,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好奇的表情。这一幕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都会出现在福田口岸海关监管区。这些孩子都是“跨境学童”,家在深圳、学校在香港。然而最近,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
“鼓鼓”的书包里没有一本书
5月23日下午16时左右,正值跨境学童放学入境高峰时段,许多学童排队进入“学童通道”。皇岗海关关员在做正常秩序引导时,突然发现,有几个孩子的小书包鼓鼓囊囊的,有些不对劲。
“正常孩子的书包一般只是装书本和文具,外观上都不会过分鼓起来。可是这几个孩子的书包,都膨胀起来了。还有个孩子拉着一个带拉杆的书包,书包本身就大,从外观都能看出里面塞满东西了。”关员老杜说。
海关关员截停了几个书包“鼓”得异常的孩子,耐心教导后,对孩子的书包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这些“书包”里竟然没有一本书籍、文具或其他学习用品,而满满装了未向海关申报的全新高档手机、高档盒装燕窝等高价商品。
皇岗海关关员接连检查了10名跨境学童的书包,共计查获了全新苹果iPhone7手机90台、iPhone6手机100台、全新三星新上市手机S820台、高档燕盏10千克,初估案值近百万人民币。
以“一顿麦当劳”唆使学童带货
据初步了解,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利,以请学童吃“麦当劳”或冰激凌为诱饵,将手机和燕窝塞入学童书包,企图蒙骗过关。海关关员将涉案物品依法没收入库,并对孩子们进行了耐心的普法教育。
皇岗海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海关对“水客”走私的持续打击,一些不法分子便把歪主意打到了跨境学童的身上,利用各种手段哄骗、利诱、唆使、威胁跨境学童实施走私违法活动。对此,皇岗海关在保持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与香港海关进行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同时积极开展各种针对性宣传和教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跨境学童知晓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孩子们的守法意识,杜绝不法行为。
该关亦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跨境学童的保护力度,防止跨境学童被不法分子利用,从源头预防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走私的行为。
2、双非儿童,新移民怎么插班香港学校
赴港求学应懂广东话
对早前有内地家长称不满幼儿园以广东话面试,黄淑珍则认为,在香港读书要懂广东话是自然事,否则会遇到重重学习障碍,“既然他们想小朋友接受香港教育,便要让其早点知道小朋友须懂广东话,这不是歧视,是帮助”。不过,她亦指在面试阶段,只要家长和学生“听得懂”,用普通话回答亦可接受。
住原区非必收 须看家长理念
该校今年申请表有六七成来自跨境学童,面对“原区优先”的新规则,黄淑珍则指跨境学童并非处于“绝对劣势”,“也要看面试表现、还有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并不是说只要是住附近就一定会收”。
有完成面试的本地家长汪太认为,自己的小朋友虽然表现比较“怕丑”,但由于懂广东话,相对其他操普通话的学童有优势,“答得会比其他人好一点”。在家长面试方面,汪太指学校主要问孩子在街上哭闹会如何处理,她认为内地家长虽明白题目,但限于语言障碍,答题时难以详尽。
记者调查发现,跨境学生除了每天奔波于深港两地,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外,还面临着安全、融入等多方面问题。此外,跨境学童虽是香港人,但大多数学童在未入读幼稚园之前大多数成长经历都是跟随家人,而大多数的双非家庭家长是不了解香港文化,并且不会说粤语,他们对香港整体社会的认识及经验缺乏。香港的历史、文化、习惯、价值观、公民责任等均无从体验及感受。而学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深圳。要让跨境学童成为“真正的香港人”,只有把香港人接纳的习惯及价值观深植在学童心中,才有可能把“香港精神”传承至下一代,及真正地融合两地经验。
如此紧迫的报读幼稚园现状,面对着跨境孩子和本港小朋友的不同待遇,先天的不足无法对抗幼稚园对于小朋友的硬性要求。应对激烈的竞争局势,家长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提高宝宝的竞争力,在短时间内令家长详尽的了解香港幼稚园的面试内容,也为了日后宝宝在香港的学习可以畅通无阻,学粤语,英文,以及香港文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内地唯一最早开始关注双非家庭,为双非宝宝服务的机构,我们爱心成长服务社推出了针对宝宝幼稚园面试培训的服务,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中心精心为内地港宝们严格筛选香港名牌幼稚园老师教授课程。我们还设有香港升幼面试培训班、香港名校面试特训班,幼儿粤语班,幼儿英语班等。
3、跨境学童的产生原因
<
4、拿单程证去香港的,成为非永久居民,现在还可以恢复内地户口吗?
可以的。
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向内地原户籍地区相关部门申请恢复内地户籍,从而恢复内地户口。
1、返回内地政策机制的主要对象是不适应香港生活的内地新移民和“双非学童“。
2、新移民在居港不足七年,未合资格申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前。
正常情况下,国内的户口需要注销,这是你原居地的公安局或公安厅发出单程证的先决条件。
中国居民身份证和国内的户口都是在签发单程证之前同时注销(一般是同日进行,次序依然是先注销身份证和户口,然后签发单程证)。如果户口簿只有你一个人,连户口簿都要收回。如果你只是户口簿内的其中一个成员,那么你个人的那一页上面会盖上注销的章,户口簿交回给你。
(4)2019年现在跨境学童有多少人扩展资料:
内地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
1、夫妻一方定居香港或者澳门的;可同时申请偕行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
2、十八周岁以上、未满六十周岁,其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父母均六十周岁以上且在香港或者澳门无子女,需要其前往照顾的。“在香港或者澳门无子女”,指没有具有香港或者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或者经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子女。
3、六十周岁以上且在内地无子女,需要投靠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十八周岁以上子女的。
4、未满十八周岁,需要投靠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父母的。
5、香港或者澳门永久性居民子女。
6、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
5、现在中国的失学儿童有多少?
没有人知道.官方数字不可靠.
6、目前世界有多少儿童,多少失学,多少童工?
很多很多,不计其数,无法统计,尤其是亚非拉!居世界前位
7、如何让孩子在香港读书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
新华网香港11月2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
新华社记者 吕诺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双城奔波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3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
6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7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
8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
早晨8点1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8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
无奈的选择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6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4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
共解难题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42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1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201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
8、凌晨5点从深圳到香港上学的跨境儿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现在他们已经长大,但仍然是往返两地上学,疫情出现让他们变得手足无措,想回到深圳又是极其困难,不过这些孩子高考时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