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粤港澳自贸区?
粤港澳自贸区,是由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及珠海横琴三大平台组成的一个区域性的自贸区,其定位主要是发挥香港优势,带动珠三角发展。
2013年11月16日,“中国发展新阶段:港澳定位与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探讨粤港澳自贸区问题。2013年12月,粤港澳商自贸区申报方案,仿沪列出清单。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是粤港澳三大地区能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的自由贸易园区,与立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自贸区侧重于金融改革试点不同,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更多侧重于对外,着眼于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地的经济联系,更加侧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与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独领风骚相比,粤港澳自贸区更像是三大发达地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因此,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不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延续,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试点。目前粤港澳自贸区总体方案已经较为成熟,正处在最后完善阶段。总体方案日前已得到中央首肯,并征求了28个部委的意见。方案中考虑对港澳地区单独设立负面清单,并将在金融创新中主打跨境人民币业务。
2、金融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了吗?
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区域,形成西岸的生态保护开发模式和东岸的经济发展开发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管治模式形成强化核心地位的广佛合作模式、优化功能格局的西岸发展模式和提升总体衔接的西岸发展模式。因金融业的独特属性,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现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处理东岸和西岸经济走廊发展模式。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性城市区域金融产业布局
1 改革开放后区域的发展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粤港澳地区形成以“前店后厂”传统模式为基础的区域分工,但与港澳距离的差异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形成发展差异,粤港澳大湾区东侧经济走廊发展领先于西侧经济走廊。近年珠三角地区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低和低成本资源优势难以为继的挑战,亟需转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跨界合作区,对区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
广州、深圳和珠海市辖区与郊区具有显著差距。即使近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划、深圳特区扩展至全市域等具体措施使得城市改变原有侧重于市辖区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市辖区与郊区发展差距仍然显著。
表2 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性城市区域等级秩序
东莞、佛山和中山镇区经济实力强,部分镇区甚至接近城市核心。《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发展目标。2010年5月通过的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调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层面制订珠三角区域融合目标。
2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竞合差异化
空间管治包括经济支配权,行政管理权,发展主动权和投资贸易权等。区域协调需要地方政府的长远目光和相互协调。虽然空间管治模式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长期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潜力。但因涉及行政权、开发权和管治权,往往是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关注焦点。因此空间管治需形成政府、市场和市民层面多方共识,需常期博弈过程。
以分权化和多中心化为基础,从空间管治角度重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强调政治权力的平衡与分散,形成差异化财税管理模式以促进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合作与竞争相互关系,差异化财税管理模式对企业个人选择和公共选择均有显著影响作用,推动资源与资本显著倾斜。
合作管理误区体现在利益分配、主导权确定和土地管理等层面。不同地区公共权力和财税模式的差异对区域合作作用显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各城市独立发展为基础,多核驱动引入的适度竞争,政府管治面临以下问题:
(1)行政壁垒和地方利益,行政壁垒曾为各地自主发展做出贡献,各地凭借行政权力形成显著边界效应,阻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高效流动,形成典型的诸侯经济,各地间形成多个交通“断头路”,仅能从省层面控制。地方利益表现为各地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物质奖励。
(2)考核体制和财政体制,考核体制源于地方政绩对政府的影响,即以GDP为基础的考核体制。财政体制则源于各地经济、事权、承担义务分配。投资体制、融资体制的不同对政府架构影响显著。
(3)产业雷同和核心驱动,不同于广佛,珠中和深莞都存在一定层面的产业同构,发展核心并不显著。
(4)城乡一体和镇区经济,镇区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显著特点,促进镇区与市区的和谐统一,促进城市乡村面貌的一体化发展。
3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管治分异
具体表现在:
(1)广佛管治模式:强化核心地位。从历史渊源上广佛曾经是一个行政区域,民间自发融合是重要原因。2009年广佛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多项对接协议,同城化体现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错位发展,共同建设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东岸管治模式:优化功能格局。城市经济结构网络化和广佛肇合作侧面推动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合作进入新阶段。深圳毗邻香港,改革开放后成为华南地区金融和物流中心,过快的城市化速度导致四个“难以为继”,发展面临瓶颈。以“世界工厂”著称的东莞面临着由粗放外向型经济转向新型工业化增长的挑战,试图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发展资金和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
与广佛合作以广州为主导不同,深莞经济层面合作联系面临深层次博弈,发展阶段相对滞后。由于需对地方事权管理与资本投入的重新分配,涉及利益分配、主导权确定和土地管理等多层面,需获得多方共识,因此博弈进程缓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涉及地方政府绩效,需广泛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3)西岸管治模式:提升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中山和珠海经济实力相当,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岸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差距。尚未开展具体的一体化措施。珠江西岸一体化发展仍在起步阶段。
2009年签署《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及配套协议,涉及年票互通、通信一体化、电视节目互相落地等。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珠海中山跨界断头路打通。《珠中江劳动保障工作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中的社保同城化等核心协议的推动则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外资负面清单逐步减少使得外资获得更理想的国内投资和产业发展环境,其中,国际金融产业进入我国后对我国发展形成双面性。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带来的经验有助于规范国内金融发展模式,优化金融产业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对国内金融产业带来的竞争会挤压原有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对境外人才的税率等优化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金融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辅助产业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将助力区域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等层面的衔接。
3、粤港澳大湾区对专业界别有什么扶持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一载有余,这期间多项利好区域发展的措施陆续出台,包括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给予税收补贴等8项政策,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和工作,支持大湾区建设的80条金融措施等等。
刚刚,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除了土储分布均衡、大湾区可售资源丰富、销售持续保持领先外,碧桂园还围绕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业务,拓展多项优势产业,包括机器人、农业等,引领全新产业业态的创新发展,未来有望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经营效率和进一步打造独特的竞争力。
4、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跨境合作?
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合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方面,沪深港通及债券通计划连接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 ,并开展「理财通」,让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内九市居民可在大湾区跨境投资区内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法律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法律事务合作安排加强了双方的法律合作和交流。在 CEPA 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已在广东省设立合伙联营,并派驻香港律师。香港法律执业者也受聘于大湾区的内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创新及科技方面, 国家科学技术部与特区政府在 2018 年 9 月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加 强与内地的创科合作和交流。双方亦签署研发资助协议,鼓励两地的研发合作。全新的「内地与 香港联合资助计划」已经推出。此外,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在香港使用有关资助 。香港亦正与深圳合作,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创意方面,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现名「二元桥—深圳前海」)已于 2019 年开幕,成为推动港深两地在设计及创意产业领域进一步合作的交流平台。
5、粤港澳合作对广东发展的意义
进一步强化粤港澳经济合作,促进粤港澳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在粤港澳三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和适应内地市场整体开放步伐的条件下,通过区域内的市场开放与商品要素流动,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制度安排和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共同发展。[1]
1)进一步强化粤港澳经济合作,有利于带动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珠三角要想摆脱原来的增长模式,需要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利用比较优势,整合和优化生产资源,增强相互之间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带动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国际金融、商贸、会展、物流、旅游休闲与博彩和世界制造业中心。
2)进一步强化粤港澳经济合作,有利于保持香港经济竞争力,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香港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澳门要想实现多元化发展,必然离不开珠三角这块腹地的支撑。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经济合作,能够不断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物流、航运中心和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并为港澳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3)进一步强化粤港澳经济合作,有利于密切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关系,保持“一国两制”下的繁荣稳定。广东作为港澳的经济腹地和保持港澳繁荣稳定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经济合作,不仅能够进一步密切港澳与内地的合作关系,而且有利于保持“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加强粤港澳合作具有国家战略的意义。
[1]陈广汉.不断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J].特区经济,2009年9月,P12.
6、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将给香港带来哪些红利
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引领香港企业到内地发展,特别是深圳前海,税都交给深圳,深圳是最大得益者。
2.招商引资才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如果真心想香港发展就应该从深圳安排企业到香港,税交给香港,香港才有发展,深圳就在香港隔壁有没有大湾区对深圳企业落地香港没有根本影响,所以香港只有企业输出没有企业进口得不偿失。
3.香港新型企业到内地发展土地成本减轻?个人觉得是短期利益,政府对企业优惠是有时效,而企业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新型企业模式一旦被复制(正因为内地市场大容易复制,遍地开花,就不值钱了)就会走向没落,除非可以做到龙头企业,都则都是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