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每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每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

发布时间: 2022-06-01 00:10:39

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是怎样的呢

这边主要讲讲跨境进口电商方面的:
整体经济上,根据易观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达957.1亿元,环比增长达7.7%,较上年同期高出118.6亿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跨境进口已成为中国外贸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将在未来5年内高速发展。

用户规模上,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0.41亿,规模增速达78.3%,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0.74亿,潜力巨大,属于用户红利期。
政策环境上,去年新政出台表面上看好像是环境收紧,但实际上是实现了国家对跨境电商监管规范,说明政府层面更加认可和重视跨境电商市场,也意味着跨境电商从拼低价、拼爆款转向拼品质、拼品类,完全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规范的大市场到来。
创业环境上,平台方面,由于在垂直标品领域,除目前较为集中的母婴、美妆、保健品等品类外,仍有众多未被发掘的领域。而垂直领域因为需要精细而深入的运作方式,对于大型电商来说并非优势,这会给创业公司窗口期。
具体商家方面,现在网购用户主体已从80后这类“海淘原住民”转移到泛90后的“网购原住民”,海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做功课、海外网站的语言和设计也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并且物流过程繁琐且漫长,售后服务无法保障,实质正在慢慢衰退。商家如能依靠自身实力或三方合作,保证货源质量与多样选择,拥有一定价格优势,物流可监测可本土退换,发展空间就是巨大的。
总之,跨境进口电商现在处于稳定且快速的上升期,对平台创业和零售卖家都是具备利好时间点的红利行业,值得关注。

2、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率如何?

目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约四分之一。在外需回暖尚不稳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情况下,如果说今后中国提振外贸的重点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就是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的一大抓手。

跨境电商现在已成为中国外贸的热点和亮点。据官方统计,近10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增长率一直都保持在30%左右。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7%,远高于同期中国外贸19.6%的整体增速。

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广东中山一家企业的LED灯具在越南销量不断走高;山东青岛生产的打气筒、钢丝刷、活扳手等在阿联酋深受好评;来自江苏苏州的婚礼手套、绣花筒裙、花篮等婚礼产品在加拿大广受欢迎,一些品类还卖断了货。

用国务院参事汤敏的话说,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将使很多中国出口企业“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次常务会议亦指出,以跨境电商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对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跨境电商前景?

国内的电商市场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跨境电商就成为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我们是否认可,我相信现在的电商市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国内的市场需求全部覆盖了。

作为跨境电商使我们电商发展市场快速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是说我们呢不去做它就不回产生,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跨境电商运营误区》 网络时代,在互联网发展如此之快的条件下,亚马逊为什么回成为全球的跨境电商最大的平台,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总而言之,跨境电商形势一片大好。

4、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如何?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兴潜力巨大的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一直有人说跨境电商已经饱和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只有政策支持才能走的长远。政府对于跨境店铺这个项目立场很明确,从国内各地的电商孵化园,到最近开通的郑欧班列,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可以清楚的看得到,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也确实急需解决,再加上最近几年“中国制造”在全球也有一定的享誉,不管大家接不接受,但都在使用。所以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托互联网做电商出口,解决产能过剩,吸纳外汇,绝对是好事。

中国跨境电商现状:跨境电子商务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网络的构建,跨境电商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目前跨境电商已经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欧洲、日本的需求持续疲弱,我国出口贸易增速出现了下台阶式的减缓,一大批传统企业将目光瞄准在电子商务的新契机,转而投身跨境电子商务领域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的未来还是一片利好,成功还是需要依靠个人努力,2020年依旧是拥有机会的一年!

5、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情况

——市场规模

国内跨境电商业务始于21世纪初期,经过将近20年的行业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时期。经过前几年的高速长态势之后,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下降趋势明显,增幅从2013年的50.0%下降至2019年的16.7%,增速趋缓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成长红利期即将结束。



——细分市场

在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结构上,目前出口仍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带动跨境电商进口规模的增长,进口占比从2015年的16.7%上升至2019年的23.5%,国内跨境电商进口市场发展动力相对强劲。



在跨境电商交易模式结构上,B2B交易是跨境电商的主力市场,主要是由于B2B类交易商品批次较大、金额较高,而B2C交易主要是个人及家庭的零售消费,交易规模较小。但从占比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B2C交易逐渐受到追捧,从2015年的8.1%增长到2019年的19.5%,其中家居家具、服装鞋帽、数码3C类目产品是B2C跨境电商交易的核心类目。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电商零售税收及便利的监管政策的实施,B2C模式受到了行业重视,投入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明显。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6、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有哪些?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何?

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如下:

1、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整体向好。

2、消费习惯转变 ,品牌化发展迫在眉睫。

3、品牌化成为跨境电商突围的重要法宝。

4、第三方平台问题众多,独立站成为跨境电商新通道。

5、大数据背景下,多渠道精细化运营为跨境电商未来主旋律。

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如下:

1、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人们被迫将一些必要的购物活动从线下商场、超市转向网络上进行。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在全世界层面上,尤其是海外市场,零售线上化进程一直在加速,改变着海外消费者消费习惯。

2、德勤咨询调研显示,2019 至 2020 年间,欧美及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电商整体零售额经历了 15% 以上的增长。

跨境电商发展的注意事项:

1、电商新时代,运营方式需转型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做到能及时、全面获取流量,还要能够经营好流量,建立精细化运营流程。跨境电商将进入全面数字化和精细化运营时代。

2、全渠道数据打通,挖掘数据价值

随着线上消费规模的扩大,数据将成为跨境电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以打通全渠道数据为根基,跨境电商将拥有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寻找目标客群、分析用户旅程、定位业务痛点等能力。挖掘用户数据价值,并持续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户旅程的能力将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生存的关键。

3、全场景触达用户,优化用户旅程

运营方面,多渠道打通和精细化运营已成为跨境电商发展趋势。随着业务的发展,营销手段也将从传统的规模化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完成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传统的大范围广告投放已经落后,打通多渠道并实现全流程服务用户的能力成为跨境电商未来立足点。渠道方面,从单一的广告投放转变为社交购物、直播购物、VR 购物等多渠道投放。

7、查询2020年和2021年全球跨境电商B2C总销售额的官方数据及其增长率。

2021年5月18日,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2021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及典型企业分析研究报告》。
报告根据艾媒数据中心、艾媒咨询商业情报数据库、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基础数据,对中国的跨境电商进行了全面分析,对2B和2C产业的典型平台以及用户跨境购买情况进行了深度剖析,特别对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地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趋势预判。
核心观点,疫情催化跨境电商发展,近六成用户认为跨境电商的使用频率增加。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继续走高。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近四成的用户表示自身购买力有所增加,65.3%的用户认为自己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频率有所增多。
跨境电商用户购买习惯变化,生鲜水果及食品等需求下降
从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结构上看,零售进口商品总值占比在减少,而零售出口商品总值占比在相应增加。然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的用户购买品类发生明显变化,生鲜水果及食品等的需求明显下降。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驱动因素:进出口总值: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发展趋势。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疫情情况基本稳定,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8.47万亿元,实现大幅度同比增长29.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2016年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这为未来中国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