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美军跨境航空输送过程地面协调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美军跨境航空输送过程地面协调

发布时间: 2022-04-17 07:26:48

1、美军战斗航空旅的详细编制?

网络搜索找到以下资料

美陆军航空兵最高编制为“旅”。这些旅级单位遵循“集中使用,分散配置”的原则,编配在“战区-军-师”三级,共有如下十种,大致这些航空旅皆由一个HHC(指挥群)、2~3个ATKHB(攻击直升机营)或者是AHB(突击直升机营)、一个GSAB(通用支援航空营)或者是CSAB(作战支援航空营)、一个重型直升机营(HvyHB)2个地面骑兵中队(或空中骑兵中队)构成。个别旅也编配有指挥航空营(CAB)、战斗搜索救援分队(CSAR)

◆◆攻击直升机营(ATKHB)
攻击直升机营是编制到航空旅下执行近距火力突击、对地攻击、反坦克任务的航空兵单位,主要装备是AH-64D“长弓阿帕奇”或OH-58D“基奥瓦勇士”直升机。主要区别在于:重型师、空中突击师、军属航空旅使用前款;而轻型师、空降师使用后者。无论重型师和轻型师都具有相同的编制结构,每个攻击航空营一般都含有一个营部与营部连、三个攻击直升机连(每连编制8架

机)和一个建制内的维护连。

◆◆突击直升机营(AHB)
突击直升机营(assault helicopter battalion,AHB)是编制到航空旅内执行战区/战场地域运输、输送人员、装备(更多的时候是空中机动步兵)的单位,一般编制有通用型“黑鹰”直升机——UH-60。从编制结构上看,重型师(包括空中突击师)和军属航空旅内的突击直升机营(AHB)分享相同的编制结构和相等数量的直升机;轻型师和空降师也拥有相同机型数量的编制结构。

◆◆运输直升机营/重型直升机营(HvyHB)
重型直升机营(Heavy Helicopter Battalion,HvyHB)按照所担负的任务我觉得叫做“运输直升机营”(Cargo Helicopter Battalion,CHB)更合适一点,也同前面的攻击直升机营(Attack Helicopter Battalion,ATKHB)、突击直升机营(assault helicopter battalion,AHB)对等。不过英文原文中没有这种说法,CHB这个词是我生造。为了忠实于原文,这里暂时还叫做

HvyHB吧,不影响大家理解就行。这个HvyHB才是航空旅建制内真正的运输主力军,CH-47“支努干”直升机一次10吨货物的庞大运输能力,为航空旅提供空前的战役战术灵活性。就是装人,此机一次也能装上差不多一个建制排33人。从编制来看,空突师运输营(ASD-HvyHB)-军属运输营(Corps HvyHB)-军以上单位运输营(EAC-HvyHB),除了差一个运输连(16架直升机)外,再没有其它大的差别。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系空突师与军后勤支援担负的使命任务稍有不同,运输量的差别导致的吧?!

◆◆通用支援航空营(GSAB)和战斗支援航空营(CSAB)
之所以把这两个营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营的职能和任务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是在航空旅编制内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师(Division)或是军(Corps)提供有限的低空突击、渗透、战斗搜索和营救(Combat Search and Rescue)、医疗后送(MEDEVAC)等任务。在航空旅编制内GSAB和CSAB是最灵活的单位。虽然装备数量多寡不一,但基本上以通用型“黑鹰”(UH-60)为主要装备。

◆◆指挥航空营(Command Aviation Battalion,CAB)
指挥航空营主要为旅或者上级单位(师、军)提供增强的指挥、控制、通信中继能力(C3);有时也执行人员输送任务,不过输送的人员不是普通的空中突击步兵,而是各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指挥航空营(CAB)因编配单位的级别(战区、军、师)的不同而编制结构各异,军以上单位的指挥航空营突出C3和通信中继能力,结构较为简单;军属指挥航空营除了执行空中直升机分队的指挥控制(C2)外,还遂行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任务(Reconnaissance
Surveillance and Target Acquisition,RSTA),因此军属指挥航空营里专门编有一个目标获取连(TARC);空中突击师编制内的指挥航空营结构最为繁杂,遂行任务也最多,除了前述任务外,还执行空中布雷和电子战任务(编有EH-60电子战直升机)。

◆◆轻型通用航空营(Light Utility Aviation Battalion,LUAB)
该营(LUAB)结构简单,任务单一,主要为旅、师、军输送人员或装备,通常编制在陆军国民警卫队(Army National Guard,ANG)。

◆◆航空维护营(ASB)
航空维护营平时编制到师支援司令部(DISCOM),战时向下配属,拆分为相对独立的航空维护连或排,分配给编有直升机的航空旅或空骑兵中队,执行飞行器平/战时系统的维护保养修理测试任务,使装备处于随时可执行任务的完好状态。

转型后的陆航战斗序列&兵力结构:
第1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24 x AH-64
1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30 x OH-58D (ARH-70)
总计: 116架直升机

第1空中骑兵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12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2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3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4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10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60 x OH-58D (ARH-70)
总计: 122架直升机

第25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60 x OH-58D (ARH-70)
总计: 122架直升机

第82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24 x AH-64
1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30 x OH-58D (ARH-70)
总计: 116架直升机

第101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24 x AH-64
1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30 x OH-58D (ARH-70)
总计: 116架直升机

第159战斗航空旅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24 x AH-64
1 x 攻击/侦察航空营: 30 x OH-58D (ARH-70)
总计: 116架直升机

第28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29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2 x 攻击航空营: 48 x AH-64
总计: 110架直升机

第34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16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08架直升机

第20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16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08架直升机

第36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16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08架直升机

第38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24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16架直升机

第40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16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08架直升机

第42战斗航空旅(国民警卫队)
1 x 通用支援航空营: 12 x CH-47 + 20 x UH-60
1 x 突击航空营: 30 x UH-60
1 x 攻击航空营: 16 x AH-64
1 x 航空勤务支援营: 30 x OH-58C (LUH-72)
总计: 108架直升机

第160特种航空团
4 x 航空营: 72 x MH-60 + 61 x MH-47 + 46 x MH-6
总计: 179架直升机

第3装甲骑兵团第4航空中队: 24 x AH-64 + 10 x UH-60
总计: 34架直升机

第12航空营(华盛顿军事区): 16 x UH-60 总计: 16架直升机
以上数据不包括战区航空旅及陆航训练部队。

美陆军共有19个战斗航空旅(CAB),编配到“师”一级。现役的战斗航空旅有11个(现役10个师每师1个,其中101空突师2个);陆军国民警卫队师编有8个。航空旅名称几经更迭,最初根据任务的不同分为战区航空旅(Theater Aviation Brigade,TAB)、军属航空旅(Corps Aviation Brigade)和师属航空旅(Division Aviation Brigade)三大类别,每个类别各有其不同类型。比如师属航空旅中就又分为重型师(骑兵师、装甲师和机械化师)属航空旅、轻型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属航空旅和空中突击师属航空旅(主要是101空突师)。近年随着“斯特瑞克旅战斗队(SBCT)”的组建,又出现了“中型师属航空旅”。另外陆军国民警卫队中遂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旅还叫做“远征型航空旅”随着陆军模块化改制的进程,航空旅的名称也几经波折,“多功能航空旅”(Multifunctional Aviation Brigade,MFAB)——“战斗航空旅”(Combat Aviation Brigade,CAB)——“航空行动单位”(Aviation Unit of Action)。直到现在又回归“战斗航空旅”。陆军推行模块化转型以来,各战斗航空旅分享大约相同的编制:两个攻击侦察营,一个突击营,一个通用支援航空营,一个航空勤务与保障营。主要区别在攻击/侦察直升机营上:重型师(第1装甲师、第1骑兵师、第2、3、4机步师,第1机步师例外)都编有两个“重型”攻击直升机营(AH-64D);轻型师(第10山地师、第25步兵师)编有两个“轻型”攻击直升机营(OH-58D);中型师(82空降师和101空中突击师)则编有一个重型攻击直升机营和一个轻型直升机营(第1机步师也是如是编制)。航空旅作为陆军战场上一直重要的战斗支援和勤务保障力量越来越不可或缺,直升机以其机动灵活的飞行特性开创了地面部队在“垂直维度”的机动能力。美陆军航空旅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为我军陆航部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2、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1个 海湾战争
机械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1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20,000人的科军,只有5,000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海湾战争
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美苏关系缓和
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2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8月2日,联合国 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从8月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38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
1990年底爆发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来了影响。
战争经过
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开入科威特,占领了所有战略要地,包括埃米尔的王宫。科威特陆军很快就被击败,但科威特空军还有足够的时间逃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军队抢劫了医用和食物储藏,关押了上千平民和占据了媒体。伊拉克还关押了上千西方国家访问者作为敌对国俘虏,后来还企图使用他们作为谈判条件。一开始伊拉克还建立了一个傀儡“被解放”的科威特政府。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空中战役阶段
(1991.1.17~2.23) 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11天后,多国部队已完全掌握制空权。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假、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地面袭击包括1991年1月29日~2月2日对海夫吉镇的袭击,但未能改变多国部队继续空袭的决心。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泄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均未达目的。 陆战
地面战役阶段
(1991.2.24~28) 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美第七军和美第十八空降军从沙特边界以南向西机动数百千米,进抵沙伊边境的进攻出发地域 。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沿海岸向北进攻,占领科威特市;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从沙科边界“肘部”向北进攻,夺取穆特拉山口,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北线联合部队从沙科边界西段向阿里塞米姆机场方向进攻,协同友邻部队消灭科威特境内伊军并占领科威特市;美第七军实施主要突击,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纵深,尔后挥师东进,与其左邻第十八空降军协同作战,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约8个师)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美第十八空降军实施辅助突击,从沙伊边境突入伊境至幼发拉底河岸,控制塞马沃以东通往巴格达的8号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内伊军部队,协同美第七军歼灭伊军共和国卫队。 地面战役首先由美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发起进攻,尔后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在波斯湾多国部队海军和两栖部队配合下发起进攻,吸引伊国注意力,为西部主攻部队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美第七军于24日午后发起攻击。美第七军和美第十八空降军利用空中机动和装甲突击力强等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 。伊军遭受38天空袭后,损失惨重,指挥中断,补给告罄,战场情况不明,对多国部队主攻方向判断失误,防御体系迅速瓦解。在此期间,伊军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 ,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但未能扭转败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1991年3月10日,“告别沙漠行动”开始,美军从波斯湾撤离54万军队。
战争的结束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关于海湾战争的伤亡数字有争议。盟军死亡人数可能是378人,其中美军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英军死亡47人,阿拉伯军队死亡40人,法军损失2人。盟军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该日一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一个美国兵营造成28个美军预备队员死亡。盟军受伤人数可能少于1000人。伊拉克伤亡人数的争议比较大。有些估计说少于1500人死亡,有些说约20万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死亡人数在2.5万到7.5万之间。受伤人数也不清楚。被美军俘虏的伊拉克人为7.1万。估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100人到超过20万人不等。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美伊战争开始美军和英军空军几乎每个月都对伊拉克境内禁飞地带及其附近进行攻击。 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大量贫铀弹,烧毁了大批炼油厂和化工厂。给当地带来的长期生态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3、美军是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军事训练的?

不同兵种使用的模拟系统都不一样
所以做到了一一匹配 做到最合适的
合成军作战训练器材
(1)“凯蒂斯”合成训练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于199O年装备部队,它是一种面积杀伤武器战术模拟系统,可用于模拟间瞄火力、核生化武器及地雷的作战效果。该系统除可模拟火炮、火箭和导弹外,还可模拟舰炮火力。它与“迈尔斯”或其它模拟系统兼容。该系统包括4个主控站、52个中继站、6O0台接收装置、6O0套声光示爆模拟装置及16台单兵佩戴的小型化接收装置。
(2)成军火力支援战术训练模拟器。原称“闭环炮兵模拟系统”,它能逼真而廉价地进行炮兵射击训练。它可在营区内按照美国陆军的训练标准通过模拟实弹射击来训练炮兵连或排;它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模拟系统。它可用于单个炮兵分队的训练,又可进行炮兵闭环联合训练。它能在合成军作战环境中进行炮兵分队的训练,1997年开始装备部队。
(3)SAWE面积杀伤武器训练模拟器。该系统用于野战实兵对抗战术训练,能模拟火炮、化学武器、地雷等武器的杀伤效果和评估伤亡,并可在战场上产生声、光模拟效果。该系统模拟范围广,从迫击炮到大口径火炮、乃至远程导弹发射系统、常规炮弹、化学弹、核弹和雷场均可以模拟。该系统还可强制参训者采取适当的对抗措施,例如在遭受化学武器攻击时使用防毒面具。该系统兼容性好,可与“迈尔斯Ⅱ”激光交战模拟器配合使用。
——射击指挥训练器材
(1)“加德菲斯持Ⅱ”炮兵观察员模拟训练器。它是野战炮兵前进观察员使用的一种可运输型训练器。它可将计算机产生的目标和炸点的效果叠印在视盘所提供的背景画面上。任何与“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兼容的数字设备均可与该训练器配套使用。训练中可以发射的弹种有改进型常规弹、瞬发榴弹、延时榴弹、HC发烟弹和照明弹。
(2)榴弹炮射击指挥训练器。这是一种合式训练器,用于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的射击指挥训练,它为炮兵指挥官提供了练习攻击多种目标和发射密集火力的手段,他们还可以用它练习弹药控制和地面导航。
——反坦克武器训练器材
“标枪”反坦克武器系统训练器。该系统可用于教室内和野战条件下的训练,是一种轻便的、卓兵携带的、“打了就不用管”的反坦克武器。根据训练场所不同又分为两种: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器(BST)。用于教室、舰上或营区内的训练。训练方案可预编程序,在模拟的指挥发射装置内可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看到目视图像,训练器的轻型昼夜热成像瞄准镜、发射控制器和射手的目镜显示器合为一体,BST可在野外战场监视、搜索和定位及火力控制方面提供初级训练;二是野外战术训练器(FTT)。它与“迈尔斯”系列的训练器相互兼容,不仅可用于射击训练,也可用于战术对抗训练。FTT配有“迈尔斯”激光器和发射模拟器,能合成红外图像,模拟300O米远的导弹。此外,锁定目标后由跟踪器为激光器定向,发射效果模拟器能模拟导弹发射时的闪光和声响。
——防空武器训练器材
MTS一Ⅱ多种武器操作和战术训练器。它是美国M87“红眼/毒刺”导弹的第二代产品, 199O年1O月装备部队,其演习方案的选择范围更广,训练设备更多,射手可在”毒刺”、“伏尔康一、“标枪”、“小懈树”等多种武器上进行训练。它设置在直径为19.5米或6.09米的圆顶建筑内,圆顶建筑作为目标、背景、干扰和红外图像的 36O度圆周显示屏幕,它可投射三个独立的飞机图像,它们有自己的红外信号特征和红外干扰,可记录和评定受训者的成绩,并可提供数据供教官讲评使用。
——其它
(l)炮位侦察雷达训练器。主要用于AN/TPQ-36T和AN/TPQ—37雷达的操作手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在美国的野战炮兵学校使用,训练器能给学员的训练评分,而学员行为均在教官的显示器上综合显示。
(2)机载战场侦察雷达训练器。它主要用于训练士兵和机组人员判读数据和提供近乎实时的战斗情报,现已装备美陆军和空军。
2、作战模拟系统训练方面。位于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的陆军作战指挥训练中心,于1988年开始实施“战斗指挥训练计划”,即对师级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进行模拟指挥训练。它是通过广泛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练与逼真的敌方部队进行对抗的作战原则,并在指挥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合成实践。既可以提高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指挥水平,又可以检验作战指挥程序,使作战指挥程序标准化。94年上半年美海军先后5次以我军为假想改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练。演练设想2O1O年美海军第7舰队及其支援力量在中国沿海巡逻时,触发中美海战。计算机模拟显示我军拥有岸基和潜射精确制导远程巡航导弹、战场机器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快速部署能力,而在空问部署了包括反卫星系统在内的武器系统。中国军队首先以反卫星系统击毁美侦察卫星,并向前进基地快速部署海空兵力。随后以大量的岸基和潜射巡航导弹齐射美指挥舰和航母,以导弹、航空兵攻击美编队作战舰艇,最后美指挥舰和航母被击沉,航母编队其它作战和辅助舰只被重创。
其还有专门的模拟训练基地 类似我国的朱日和
训练基地是美军进行正规集体训练的重要场所。各训练基地都集中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其中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的国家训练中心是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该中心的模拟训练最具有代表性。
国家训练中心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260O平方公里,其中训练场地225O平方公里。这里气候于燥,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既有沙丘又有高地。基地内设有对抗演习、实弹射击、后备役部队三个训练场地,设置了l00多个种类目标,安装有现代化电子、光学模拟训练设施,为受训部队提供了一个近似战场的环境。基地内还驻有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步营的专任假想敌部队,按原苏军摩托化步兵团编成,由经过特别挑选的100O多名官兵组成,在 国家训练中心服役4年,这就为受训部队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对手。此外,还有300多人的施训和管理部队。训练过程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美本土部队增援海外战区和战略空运。受训的坦克营、机步营及旅司令部人员从其驻地空运到欧文堡基地附近的空军基地,尔后通过陆路开进欧文堡,领取预存作战装备。第二阶段,进行逼真的、近似实战的合成训练。轮训部队在战术空军支援下与假想敌部队进行地面攻防作战与电子对抗演练。第三阶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射击场设置的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隐现目标,显示敌军的各种兵配置。训练中心配置的多种综合激光模拟交战系统装在陆军各种武器上,射出激光编码束。射击后,目标(人或车辆)上的该系统可计算出是轻伤还是致命伤,以及对武器的毁伤程度整个演练过程摄制成录像,成绩由计算机运算,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为参训军官和部队提供极为有用的训练档案。该中心每年可施训陆军14个旅42个营。目前,已有930个营次在此训练过。进入90年代后,该训练中心又建立了模拟火炮和空中火力系统,研制能穿透烟雾的激光交战系统,建成了可进行模拟的模拟器网络。
国家训练中心实兵对抗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较强的实战对抗性。训练中心作战环境真实,近似实战,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反方部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演习过程中强调针锋相对,独立性、竟争性强,实战气氛浓,能够极大提高部队实践能力。陆军有关数据表明,经过国家训练中心训练的部队在作战中取胜的机率比未经训练的部队高15倍。(2)以现代化设施保障演练。训练过程中运用激光和电子多种模拟手段进行演练,不仅可以实施各种对抗演习,而且可以详细记录、分析各种训练材料,向受训部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与实战一样,在营旅指挥所设置火力协调组,由炮兵连长任协调组组长,空军向指挥所派联络宫,以全面协调对步兵装甲兵火力支援。由于该中心与内利斯空军基地相邻,便于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演练。
还有拟真训练器等等
都是美军训练的重要部分组成
望采纳!!

4、海湾战争简单经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等其他国家强烈反对,组成多国部队加入战争,参与到反对伊拉克入侵的军事行动,最终伊拉克战败.

伤亡情况: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
海湾战争
伊科反目

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果有一场战争是在亿万观众的电视屏幕前进行的;如果有一 场战争是在众所周知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好像是看一场预定的足球赛;如果有一场 战争是事先知道胜负的,那这场战争就是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吞并弱小邻国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国家,在中世纪,都属阿拉伯帝国。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被划为巴士 拉省的一个县。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辖各地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沦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纪30年代。统治伊拉克的费萨尔国王曾建议与科威特结为联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绝。1961年科威特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应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认。1963年上台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并与 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部分边界仍未划定。1968年两国曾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但没 有结果。1973和1974年,两国曾因领土纠纷发生两次武装冲突。之后,两伊战争的硝 烟暂时掩盖了伊、科矛盾。 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还一直在暗地里援助伊拉克,与沙特等国一齐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亿美元的援助。为什么几年之后他们会反目为仇呢?人们看一下两伊战争结 束后伊拉克的处境和萨达姆其人,答案就不难找到。科威特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仅1.7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万,但却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伊拉克在两伊停火后 百废待兴,急需资金。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啃不动伊朗这块硬骨头,萨达姆就暗暗下决 心要吞并南部富裕的小国科威特。科威特在海湾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布比延岛和 瓦尔布岛两个战略性小岛,是伊拉克早就觊觎的目标,它能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胁的海湾出口基地。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上千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早已使萨达 姆垂涎三尺。当然,萨达姆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科威特,他还想当曾在阿拉伯帝国史上 盛极一时的“萨拉哈丁”。 从1990年 7月下半月开始,萨达姆就故意制造事端,控告海湾诸国超额开采石油, 压低石油价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着,萨达姆指名道姓指责科威特在 有争议的鲁迈拉地区开采石油,“盗窃”了伊拉克24亿美元原油,萨达姆还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岛和瓦尔布岛割让给伊拉克。接着,伊拉克10万大军南下,陈兵科威特边境, 海湾局势像两伊开战前一样充满了火药味。 伊拉克来势汹汹,阿拉伯联盟国家赶快出来调解。在开罗的一次阿盟会议上,阿 拉伯国家纷纷开导科、伊两国要互相尊重,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可伊拉克执意要科威 特赔款24亿美元,还要科威特交出鲁迈拉油田,伊拉克实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愿退无止境。于是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会上相互对骂起来,其 他各国代表见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来劝阻。也许对骂还有过瘾,阿齐兹突然站起 来,抄起水杯朝萨巴赫头上砸去,萨巴赫急忙把头一偏,才幸免头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萨巴赫一直耿耿于怀,海湾战争结束后,萨巴赫还对天发誓,要找阿齐兹报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国家紧张的调解工作仍在进行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7月底专程访问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萨达姆总统的口头许诺:“伊拉克不会进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松了一口气。8月1日,在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先后来到沙特东部港口 城市吉达会晤,会谈虽没有消除分歧,但会谈后发表的声明表示两国将于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会晤,进一步磋商解决争端的办法。吉达会谈至少留给世人一 个印象,伊拉克还不打算动武,但这只是萨达姆放的一颗烟幕弹。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时,少得可怜的科威特军队的士兵正在梦乡中漫游,10万伊 拉克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目击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头部队穿着科威特军服,坦克上涂着科军的标记。科威特边防军以为是友 邻部队,并未加以阻击。伊拉克先头部队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沿海滨公路长驱 直入,一举攻下科威特城。当阳光初照的早晨,伊军坦克部队包围萨巴赫王宫时,科 威特市民还以为是科军增加了守卫王宫的部队。直到隆隆炮声、滚滚浓烟在王宫上空 升起时,他们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伊拉克军队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惊慌。科威特王室人员跑了,有钱的商人跑了。 甚至连一些官兵也越过边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气的科威特军民对入侵者进行了顽 强的抵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员法赫德亲王就是其中一个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听说萨达姆背信弃义入侵科威特后,顿时火冒三丈,驱车直奔王宫, 等他抵达王宫时,数百名王宫卫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保卫 王宫的行列,最后牺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国无防的科威特不到 9个小时就被 伊拉克占领。 萨达姆选择 8月2日凌晨入侵看来是作了精心准备的。8月的海湾正值盛夏酷暑, 养尊处优的科威特军官大多在国外消夏;海湾各国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两天休息,政府官员和部队军官都回家团圆。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军战备最松 懈的时候;萨达姆为迷惑科威特,采用了战略欺骗的手法,他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 口号声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备,易卜拉欣赴吉达会谈也是萨达姆的欺骗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近半年的海湾危机。 中东素有“油海”之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岂能让萨达姆控制西方的油龙头。8 月 2日当天,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 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和独立,并宣布冻结伊、科在美的全部资产。两天之后,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一起,研究通过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这个计 划的公开使命是:派出海陆空军进驻海湾地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和扩大战 火,同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8日晚,美军首批空降 部队抵达沙特,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将“沙漠盾牌”计划公布于世。他宣布 应沙特的“请求”,把部队开进沙特。布什总统宣布首先将在沙特部署 600架战斗轰 炸机,15万陆军,在海湾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舰的特遣舰队。随着形势的发展还 将不断增兵。 一时间,海湾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心。关于海湾危机的报道充斥着世界各国的电 台、广播和报刊。 美国带头出兵,其他西方盟国也不甘落后。英国首先表态支持布什对伊拉克采取 的强硬立场,宣布英国将派兵海湾。不久英国的“旋风”式、“美洲虎”式战斗轰炸 机飞抵沙特,数艘军舰开往海湾,英国“沙漠之鼠”旅也从欧洲开赴沙特。法国密特 朗总统宣布法国强烈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径,法军也蜂拥到海湾,“美洲虎”式战斗 轰炸机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号航空母舰由法国本土前往海湾,法国在吉布提 的几艘军舰也开赴海湾。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 麦、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出军舰或飞机。连日本 也宣布向海湾派出医疗队。在这股派兵热潮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入进来。阿拉 伯国家中向海湾派兵的有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带头派兵使萨 达姆大吃一惊,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萨达姆没有预料到埃及 的枪口会对准他。埃及的立场使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什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也大加赞赏。为嘉奖埃及的表现,布什大笔一挥免除了埃及70亿美元的军事债务。海 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感谢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亿美元的债务,沙特还向埃及提供了 赠款和贷款共40亿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阿根廷等国也象征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动结束时,美国及其盟国(共28个国家)在沙特 及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近70万人,其中美国43万人。共有坦克3600辆,其中美国2000辆。 共有飞机3260架,其中美国2800架。共有战舰247艘,其中美国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舰。

多国部队两司令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此话着实不假。自海湾危机爆发后,全世界都注视着海 湾,多国部队两司令——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顿时成为全 球风云人物,他俩的举手投足也成了各国记者争相报道的题材。两人都文武双全,才 华超群,可谓称职的军事统帅。 驻沙特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时年56岁,他出身于军人家庭,1952年考入著名的 西点军校,4 年之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美 军高级军官,经历了一个美国职业军官所必须经历的成长与磨练过程,即院校培训、 部队带兵及机关轮流任职的三级培训和锻炼。在其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仅出任过 美军部队和机关各级指挥官,而且还进入军队和地方的一些高级院校深造,并获航天 工程学硕士学位。难怪海湾战争后,有人说这次战争是硕士指挥的战争,可见多国部 队指挥官学历之高,这也是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对指挥员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是美军最年轻的四星上将之 一。他参加过越南战争和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他忠实而积极地参加美国对外战争的 记录以及他所具备的能力使他在战将如云的美军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对美军各 军种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在海湾危机中指挥美军进行部署和与多国部队的协调 时显得很老练。 自1988年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以来,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针对性地对地区性冲 突、大规模常规作战、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形势也有独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数月前,他曾预言:“ 地区性的冲突将成为近期石油供应最有可能的威胁,而挑起这一冲突的将是伊拉克。” 海湾战争主要是沙漠作战,对此,施瓦茨科普夫并不陌生。他曾指挥美军第二十 四机械化步兵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训练,并且经常带部队去埃及沙漠地 带同埃及的军队进行大型联合军事训练。 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虽然名气不如前者,但其资历和才华并不逊色。多国部队 是以沙特政府邀请的名义进驻沙特的。大军云集沙特后,沙特政府决定成立联军司令 部,任命防空军司令哈立德亲王为联军司令。从理论上讲,所有多国部队都得听哈立 德调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部长、航空大臣苏尔坦亲王的长子,年轻有为, 被认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学多才,曾接受过全面的 军事训练。他1968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此后又赴美国陆军防空学校攻读防空、 电子、防空设备维修等专业,之后又学习其他专业。1979年毕业于美陆军指挥和参谋 学院。他在美国除攻读军事外,还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所以他在沙特军队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过美英诸兵种军事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军官。 哈立德亲王是沙特防空部队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体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队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军种,他是当之 无愧的防空军司令,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又晋升为中将,时年仅42岁。哈立德 亲王社会地位显赫,军事知识丰富,善于辞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将风度。在海湾危 机的关键时刻,由他出任联军司令实属理想人选。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结沙特的几十万多国部队实际上有两个司令,一个 是沙特任命的联军司令哈立德,另一个则是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几十万大军究竟 由谁来指挥? 一时成了记者们的热门话题。哈立德认为,他是联军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队应由他指挥。施瓦茨科普夫则认为,与伊拉克百万大军作战岂是儿戏,哈立德 岂能担此大任。争执不下的指挥权问题最后由布什和法赫德国王出面调解方得解决: 美、英、法军队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挥;哈立德则负责指挥阿拉伯和伊斯兰部队。 哈立德身为联军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国人是不会听他调遣的,但他为了国家的荣 誉,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并且要建立一个与美军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约谈都必须在他的办公室进行,此事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哈立德的坚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办公室 商讨共同作战行动。 11月份的某一天,美军未通知哈立德就想进行全副武装的空中演习,哈立德当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进行任何武装飞行,随后打电话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习。后来美国空军解释说他们只是想试验一下全副武装的飞机起飞与降落程序。 几天以后,美军请求同意他们检飞,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尽管这使演习推 迟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哈立德以前从来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但施瓦茨科普夫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动,出则前呼后拥,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便衣。当他在国防部外面活动时,甚 至使用一个护送车队。哈立德见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卫队 不相上下的警卫队,还派了几个人到国外去接受训练。当人们看到哈立德精心组织起 来的卫队,禁不住惊呼:“真主啊,他从办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战室时要10个人—— 5 个在前面,5个在后面,还都端着机枪。干什么?”哈立德认为他不想干什么,只是必 须让盟军军官及新闻媒介看到沙特王国的尊严,看到他是与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国部队两司令相互斗气,用中国话说这叫各为其主,其实他俩性格相近, 在整个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合作还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质盾牌

面对大军云集海湾,萨达姆仍执迷不悟,决心要和多国部队对抗下去。8 月28日, 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为伊的第十九个行省,萨达姆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在地 图上永远抹掉科威特这个国家。10月16日,伊拉克发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图,将科威特 的布比延岛、瓦尔布岛和鲁迈拉油田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余部分则为伊的 第十九省。萨达姆还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长。为了对付美国的威胁,萨 达姆以所谓“人质盾牌”还击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萨达姆扣留了近万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国人有3500之多。萨达姆这一手使西方大为恼火,但又 束手无策。接着伊拉克要求各国关闭在科威特的使馆,限期在 8月24日前迁至巴格达, 声称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个省,各国没有必要在那里设立使馆。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侨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议长威胁说,只要伊面临战争 的威胁,他们就不会释放这些侨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将这些侨民分别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军事设施里,如果美国胆敢袭击伊拉克,那就把这些侨民当作殉葬品。后来萨 达姆一批一批地释放人质,使西方一直在向萨达姆求饶。“人质盾牌”的闹剧还真起 了作用。 萨达姆的“人质盾牌”还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减轻了伊拉克面临的军事压力 并改善了不利的外交处境。因为萨达姆释放哪国人质、不释放哪国人质无形中会在西 方国家间引起隔阂。10月23日伊拉克释放了400名人质,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国人质无 条件释放,而只释放年迈体弱的33名英国人和14名美国人。萨达姆此举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伊拉克释放人质的消息传到巴黎,法国官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声 明这是伊拉克单方面的决定,法国不曾就人质问题与伊拉克有过任何交易。法国外交 部和总统府的发言人都一再表示,释放法国人质决不能改变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 法国总理罗卡尔在国民议会一再保证法国没有同伊拉克进行过私下交易。外长迪马同 美国务卿贝克通电话,要华盛顿放心,法国不会脱离对伊拉克实行制裁的国际联合阵 线。萨达姆的离间计尽管没有成功,但法国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国猜疑。

最后摊牌

百万大军在海湾对垒,国际调解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90年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员国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这等于把尚方宝剑 交给了美国。安理会作出该决议的第二天,布什又正式邀请伊拉克与美国进行高级会 谈,并且向伊拉克明确表示国际社会的决心。当天,萨达姆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但 他有一个总的条件,就是坚决要求讨论中东地区的所有问题,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 的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双方在伊外长阿齐兹访问华盛顿、美国务卿贝克赴巴格达 的日程问题上也未能统一意见。萨达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贝克赴巴格达,而布什认 为,这个时间太接近联合国对伊拉克最后通牒的时限,故不能接受。 双方僵持着,谁也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建议。在这期间,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官员、约旦国王侯赛因都展开了外交活动,试 图说服萨达姆让步。1991年1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密特朗总统 的亲信米歇尔·沃泽勒以私人身份赶往巴格达。他在巴格达会晤了阿齐兹和萨达姆, 但结果并不理想。 1月3日,布什再次建议,阿齐兹与贝克在日内瓦会晤的时间,可考虑在1月7日至 9 日之间,并且称“这是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的最后尝试”。进退两难的萨达姆与 众将商议后,第二天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同意双方代表1月9日在日内瓦会晤,协调 双方共同关心的海湾和平。布什认为萨达姆的这一决定是伊拉克“积极的一步”,同 时也向萨达姆保证,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队撤出科威特,巴格达以及所有伊拉克军 事目标都不会受到攻击。当然,布什知道国际、国内对海湾问题都很敏感,为了进一 步寻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贝克于1月6日,匆忙赶到巴黎、伦敦,周旋于欧洲 大国之间,阐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 在国内,布什同时也为自己的行动扫除障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 1月12日分别 通过决议,如果萨达姆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月16日5时之 前,不撤出被侵占的科威特,允许布什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离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来越近,全世界绷紧了 每一根神经注视着海湾的局势。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除非萨达姆撤军,否则美国肯定 要动武。1 月12日,即美国会通过动武决定的同一天,美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 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摊牌性会谈。在会谈中,贝克把布什给萨达姆的信放在会议桌中间, 但阿齐兹始终不接。会谈快结束时,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了我到这里来要说 的一切,我看已没有理由再继续下去了。”阿齐兹说:“我同意。我已没有什么话要 说的了。”临分手时,贝克指着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说:“你肯定不会接受这封信 ?” 阿齐兹平静地说:“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时,美国首都华盛顿灯火辉煌,平静如常,国内外记者纷纷拥进白宫 的新闻发布中心,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最后撤军科威特的期限已超过18小时, 布什总统曾多次声明对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什总统有什 么新的决策,能否宣布开战又何时宣布开战呢? 各国驻美记者无不关心这个举世瞩目 的问题。可是,白宫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却向记者宣布:“美国政府今晚没有新闻发布, 请各位记者先生们、女士们回去休息吧! ”听发言人的口气,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开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觉。 其实,这已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日内瓦会谈失败,布什已决定由“沙漠盾 牌”转化为“沙漠风暴”,时间定在巴格达时间17日凌晨 3点,这使萨达姆在期限过 后仍有一整天的时间来表明撤军意图,可是萨达姆没有作出任何表示。一场席卷海湾 的大风暴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沙漠风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晓前对巴格达的空袭来得那么阴森、恐怖,根本听不到一点战机的声 音,但在瞬间,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飞蝗般的各式轰炸机、战斗机突然出现 在巴格达的夜空,炸弹像雨点般地从天而降,轰隆声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聋,楼房开始晃动,灯光突然熄灭,整个城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防空警报刺耳的 尖叫声、炸弹的轰鸣声和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防空高射炮弹拉开了袭击巴格达的战幕。 显然是因为在极高的高空飞行,多国部队的战机静静地到达了,直到炸弹落到巴格达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们受到了空袭。在伊拉克的首轮防空火力发射之后的两个 小时,巴格达电台报道说,战机“一浪接着一浪”地轮番飞到这座拥有大约 400万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袭后的早晨,巴格达的街头一片荒凉,店铺紧闭,门窗关上并拉上了窗帘,但 房屋没有遭到大的破坏。许多外国记者在巴格达市区豪华的阿拉什德大酒店里观察到 这次袭击。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这家酒店内的外国人和记者,在空袭开始后由酒店职 员护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内。 天亮后记者们向市民进行了查询,但没有获悉市民伤亡的报告,也没有迹象显示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像传说的那样在总统官邸被击中。据伊拉克通讯社的报道,萨达姆 当时是在另一个隐蔽的地方,他逃过了这轮拂晓前的空袭。该通讯社援引伊拉克驻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代办的话说,萨达姆健康状况良好。 美国有线电视网( CNN)记者阿尔内特说,看来该市的部分建筑物未被直接击中。 他看见 3枚地对空导弹的反击,但没有击中目标。巴格达重要的机关大楼都受到了直 接的轰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楼、巴格达中央政府大楼、底格里斯河边的国防部大楼、 执政党社会复兴党总部和河对面的总统府。 在袭击开始后的头几个钟头,部分记者报道说,在远处发生了大火。CNN 记者霍 曼利说,一个炼油厂显然被击中,一股热气吹过酒店的上空。电讯大楼一带有巨大的 爆炸声。霍曼利形容这种景象就像“一些美丽的曳光弹,有红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绿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记者说:“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处于地狱的中心。”遭空袭后 的巴格达,伊拉克官员似乎已经失踪,电缆、电话线及供水都已中断,电台被严重干 扰,曾一度播放国歌的电台放到一半时信号即完全中断。首都的大部分地区一片死寂。 一些外国记者为逃避空袭,登上了去约旦的汽车,汽车司机乘机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费3000美元,这应了

5、美军航空母舰如何维修

目前,美军现役11艘航母,包括1艘“企业”号航母和10艘“尼米兹”级航母,约占全球在役航母数量的55%。航母作为夺取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工具,服役期限较长。为确保航母及舰上装备能够满足作战需要,航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维修和保养。


确保航母可维修性的基本原则


美海军上海上系统司令部1997年专门设立了航母维修和保养管理机构――第一航母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审查和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航母维修成本和所需的维修时间。此外,该小组还发布和修订了多个航母维修、保养指南与计划,如《一体化项目小组航母维修指南》和《航母舰队维修保养计划指南》等。


第一航母小组确定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以确保航母维修工作高效进行。


确定和贯彻核心理念


第一航母小组1999年提出“确保航母能够在50年服役期内有效运行”的核心理念,即确保航母在50年内具有较高的可维修性。该理念2007年被明确下来。第一航母小组要求所有的航母维护和保养工作参与者,包括维修工艺主管、航母项目执行官等都必须深人贯彻这一理念。


关注过程控制


1997午前,美国航母维修和保养工作没有统一的顶层过程控制文件;缺乏共同的目标和准则。航母的整个维修流程是由各个部门独立的指导文件来进行控制,这些指导文件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在航母维修过程中承担的具体工作。由于独立性的过程控制文件过多,而且某些维修过程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技术要求,导致航母的维修和保养经常出现延误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航母小组制定了统一、跨部门的维修过程控制文件。另外,该小组通过建立肮母维护工作的顶层结构框架,详细定义了航母的维修和保养过程,明确提出了50年服役期内各个阶段的维修技术要求。


在实施航母维修和保养过程控制及审查过程中,第一航母小组还遵循以下理念:①明确定义航母的维修过程。为使所有航母维修保养参与机构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通过过程管理计划和指南等文件对每个关键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维修过程)进行明确的定义。②设立航母维修流程主管。许多航母维修流程是跨部门实施的,因而仅由某个部门或人员来负责整个过程是不合理的,而且容易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为此专门设立关键流程主管,负责该肮母维修流程的监督、管理,并对航母维修流程进行持续评估和改进。③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海战需求,航母及舰上系统设备需要持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因此,在实施和监督航母维修过程中,将持续改进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④精选可推广的案例。为进一步提高航母维修工作效率,精选若干可推广的案例,在航母维修团队内交流,使得一些成功的维修管理经验得到推厂应用,从而进一步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


重视航母维修过程改进的技术评估工作


在航母的维修作业中,需不断对航母维修过程进行改进,以有效满足航母维修周期要求。为确保新引入的维修过程和维修技术能够符合航母维修的总体技术要求,第一航母小组高度重视新的维修过程和技术的评估工作,并通过建立维修过程改进小组,对改进后的维修过程和技术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督。


美军航母的维修层级


作为技术最先进的舰艇,航母需要持续的维修,以保持其执行任务所需的状态,为此美海军确定了航母维修的3个层级:舰员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即船员按要求完成的常规工作,如更换小的零部件、润滑机械以及预防性检查等。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维护,如清洁和保管;系统和部件的日常预防性维修,如检查、系统操作性测试和渗断、润滑、校准和清洁;修理,如船机电和电子设备的故障定位到最低可更换单元级,通过更换故障插件板将设备恢复到工作状态的修理等;为较高等级维修-机构提供辅助性工作,对由其他维修机构完成的维修工作的核查和质量保证;对所有未完成和已完成的维修工作的记录。


为保证舰员级维修质量,美军为每艘航母编制了“维修与器材管理”(3-M)系统,同时通过《美海军航母训练与战备手册》等文件,对舰员进行维修培训,提高舰员维修水平。


中继级维修


中继级维修,即海军与指定机构的文职官员应用专业技能实施更广泛的定期维修工作。美海军的中继级维修机构由舰队司令管理,中继级维修力量主要由航母自身的专业维修力量、编队的供应舰和舰队所属的岸基中继级机构组成。


中继级维修机构的维修任务如下:

①超出舰员维修能力的船机电和作战装备、系统的维护、修理、翻修、安装、质量保证、校准、测试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工作;

②培训舰员,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舰船的自修能力;

③在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战损修理和其他应急修理能力。


航母本身拥有专职维修人员、车间和维修设备,并储存一定数量的器材,以进行航母中继级维修。为保证海上中继级维修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实行海上中继级维修机构与岸基中继级维修机构维修人员定期轮换的制度。同时,美海军不断加强航母舰员的维修训练,使其具备中继级的维修水平。


近年来,美海军在航母维修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远程技术保障支援,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林肯”号航母战斗群通过“远程技术保障系统”与美国圣迭戈舰船技术保障中心、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综合呼叫中心保持实时联系,进行了大量的远程维修保障活动。


基地级维修


基地级维修,也被称为可用性维修,即国有船厂和私营船厂人实施的维修工作。该级维修需要特定的技能、设施以及舰员级和中继级维修通常不具有的能力,包括舰艇大修、改造、改装、修复和更换核燃料。航母的基地级维修属计划修理,是3种层级航母维修中对资源和人员要求最多的,一般在美国本土进行。驻泊海外基地航母的部分进坞修理和在航保障在驻泊地进行,如在日本横须贺等。


由于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母在运营周期和舰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美海军不同型号航母的基地级维修策略也不一样。在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退役前,美海军对其实行改进的维修策略,计划修理的基本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每间隔57个月进行一次的坞修,修理时间为5个月;另一类是每间隔8个月进行一次的小修(不进坞),修理时间为4个月。这样在62个月的一个周期中,进行1次坞修和4次小修,其在航率约66%。


与常规动力航母不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从1994年开始施行增量维修计划,增量维修计划设置了多个连续的航母使用维护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进行过多次调整,最初是24个月,目前采用的是32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几个阶段。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①“航母增量维修”(CIA)。约耗时1个月,1万工作日,32个月的军事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

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PIA)。约耗时6个月,26.9万工作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每32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进行一次;

③“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DPIA)。每次约耗时10.5个月,44.4万工作日,每连续两次运行周期进行1次;

④“换料大修”(RCOH)。主要包括航母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干舷维护、非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船机电系统维护、适居性维护、作战系统维护、紧急和追加性维护等项内容。每次约耗时39个月,约326.7万工作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大约在航母服役23年左右进行。在核动力航母约50年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32次CIA维修、12次PIA维修、4次DPIA维修和1次RCOH大修。


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美军航母的维修,尤其是基地级维修需要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为其提供支撑。其中,诺福克海军船厂、诺・格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以及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PSNS&IMF)等船厂和维修机构负责美军航母的主要维修工作,构成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从国有和私营船厂分工角度来看,私营船厂主要完成航母非动力装置的维修工作,即对航母动力装置(或者说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以外的系统进行维修。该类型的维修工作有时也被称为“上部维修工作”。由私营船厂完成的非动力装置维修工作的类型包括: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修整;舱室修理与升级,包括甲板修整、休息室维修与升级、居住舱隔间维修与升级;舰载机与武备升降机维修与升级;船体与结构侵蚀控制、防腐与修理;蒸汽动力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管系与阀门的维修与更换;配电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断路器与发电机;通风系统清洁、防腐、侵蚀控制,以及管道、阀门与发动机修理。美国国有船厂主要承担航母动力装置的维修,即对航母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实施维护和修理,这些工作大多需要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多数私营船厂不具备开展维修工作的条件。在需要的情况下,国有船厂也可执行私营船厂承担的非动力装置维修任务。


从各家船厂和机构分工来看,诺福克海军船厂为大西洋舰队的航母提供维修服务,同时也为舰队的潜艇和两栖攻击舰提供基地级服务。除了在船厂履行航母保障职责外,诺福克海军船厂还向诺福克海军基地例行派送维护人员,为驻泊航母提供维修支持。


纽波特纽斯船厂作为美国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为美军“企业”号航母提供所有的基地级维修支持,并进行“尼米兹”级航母的换料大修工作。当诺福克海军船厂的设施或劳动力受限制时,纽波特纽斯船厂还被分配一些“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任务,同时还负责新建航母的试航后维修工作。


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为美国西海岸的航母基地提供支持,向布雷默顿海军基地(“斯坦尼斯”号)、埃弗雷特海军基地(“林肯”号)和圣迭戈海军基地(“尼米兹”号和“里根”号)派出维修人员,承担航母维修工作。同时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也为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华盛顿”号航母提供维修支持,向日本派出工人进行与动力装置相关的维修,日本横须贺的地方船厂则提供非动力装置维修服务。


美军航母维修的趋势


美海军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大量航母维修保障经验,随着航母技术及作战思想的不断发展,美军航母维修政策与方法也不断完善。


第一,为保证技术保障能力的前沿存在,努力提高航母国外驻泊基地和远离本土的保障基地的维修能力,提高前沿预置器材水平和战略海运能力。此外,对航母机械零件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若器材供应不足,航母拥有自备的复杂配件的应急制造能力。


第二,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航母维修保障的精确保障能力和远程保障能力。如为现役航母研制状态检测系统,在新一代航母建造中全面采用计算机诊断和状态管理系统,为实现准确的预知维修创造条件;通过解决远程维修保障遇到的通信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等瓶颈问题,广泛推广远程维修等。


第三,加强船厂间合作,以适应未来航母舰队的维修保养需求,提高肮母改装和维修的成本效益。如美军提出“一个船厂”概念,珍珠港海军船厂普吉特湾海军船厂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和诺福克海军船厂等4家国有船厂通过资源和设施共享模式,在一家船厂劳动力需求达到高峰时,从另一家船厂调派技术工人,以完成维修工作;又如让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船厂等私营船厂承担国有船厂核动力装置维修相关的补充工作等。

6、美军B_2轰炸机

B2轰炸机 即 B-2轰炸机 。
诺斯罗普·格鲁门B-2隐形战略轰炸机(英语:Northrop Grumman B-2 Stealth and Strategic Bomber)绰号“幽灵”(英语:Spirit)是由由诺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空军研制的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式轰炸机。
B-2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可侦测性,即俗称的隐身能力。能够使它安全的穿过严密的防空系统进行攻击。B-2的隐身并非仅局限于雷达侦测层面,也包括降低红外线、可见光与噪音等不同讯号,使被侦测与锁定的可能降到最低。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B-2的隐身性能可与小型的F-117攻击机相比,而作战能力却与庞大的B-1B轰炸机类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一共只生产21架。每架B-2造价为24亿美元,若以重量计,B-2的重量单位价格比服役时值的黄金还要贵两至三倍。

中文名
B-2 幽灵
外文名
B-2 Spirit
首 飞
1989年7月
服 役
1997年4月

目录
1发展沿革
▪ 研制背景
▪ 计划确定
▪ 计划颁布
▪ 设计确定
2设计特点
▪ 机体设计
▪ 气动设计
▪ 动力设计
▪ 航电设计
▪ 武装筹载
3建造数量
4服役事件
5基本数据
6后续改进

1发展沿革编辑
研制背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冷战正酣,

1975年问世的米格31
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拦截机,例如S-200(北约代号:萨姆-5)中高空超远程地对空导弹、S-300(北约代号:萨姆-10)全空域防空导弹系统和米格-25/31高空超音速拦截战斗机等。为能隐秘的突破苏联防空网,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要求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入了具体议事日程。[1]
计划确定
1975年8月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

F-117战斗攻击机
RPA)邀请洛克希德、波音和诺斯罗普提供一种低可探测性飞机的初步工程数据。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样机受到好评,空军将生产F-117隐身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这家公司。随着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并于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报告1978年卡特政府秘密授权启动隐身轰炸机项目,命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ATB),这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初名称,旨在研制可以取代B-1A的轰炸机。[2-3]
计划颁布
1980年9月美国空军颁布了ATB的方案

计划设计基础——YB-49
征询书(RFP),由于该项目在成本和技术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所以空军鼓励航空航天企业间进行合作。于是出现了两大竞争阵营——洛克希德和罗克韦尔团队,诺斯罗普、波音和凌-特姆科-沃特(LTV)团队。1981年1月20日里根总统当选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里根政府加大了国防投入,足以支持包括新型战略轰炸机在内的几个军事研究项目。1981年10月2日里根总统宣布开始战略现代化项目(SMP),购买100架B-1B。而ATB也作为SMP的一部分展开秘密研制,当时预计总需求量多至132架。只有少数内部人士才知道当时美国空军正在同时进行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4-5]
设计确定
诺斯罗普的方案代号是“高级钻石”(Senio

高级钻石方案
rIce,密语无特定含义),洛克希德的方案代号“高级钉”(Senior Peg)。“高级钻石”由诺斯罗普先进计划高级副总裁维尔科·E·加西奇主持,计划指导是哈尔·马尔卡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的“高级钉”方案的资料披露不多,但鉴于当时洛克希德在隐身技术上的成就以及罗克韦尔在B-1项目上的经验,人们普遍认为该队会赢得竞争。但1981年10月20日美国空军宣布诺斯罗普成为ATB合同的赢家,飞机编号B-2,并签订了6架试飞用机和两架静态测试机的初始合同,外加127架生产型轰炸机的意向订货,计划在1987年达成初始作战能力(IOC)

高级钉方案
。[6-7]
在三家公司的分工中,诺斯罗普负责制造前中央机身和座舱,飞机前后缘以及控制翼面,另外还负责最后的总装和计划的整体协调。波音负责制造后中央机身和弹舱,以及外翼段和起落架。LTV负责制造包括发动机舱在内的机翼中段和尾喷口(LTV后被诺斯罗普·格鲁曼并购)。总装在加州帕姆代尔美国空军42号工厂4号场地进行。[8-9]

2设计特点编辑
机体设计
最终确定的诺斯罗普的设计是一个纯

B-2线图
粹的飞翼,没有垂尾或方向舵,从正上方看B-2就像一个大尺寸的飞去来器。B-2的平面图轮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成,机翼前缘与机翼后缘和另一侧的翼尖平行。飞机的中间部位隆起以容纳座舱、弹舱和电子设备。中央机身两侧的隆起是发动机舱,锯齿状进气口布置在飞翼背部,每个发动机舱内安装两台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翼尖并不是平行于气流方向,而是进行了切尖以平行于另侧机翼前缘,除了翼尖外,整个外翼段没有锥度,都为等弦长机翼。机身尾部后缘为W形锯齿状,边缘也与两侧机翼前缘平行。由于飞翼的机翼前缘在机身之前,为了使气动中心靠近重心,也需要将机翼后掠。[10]
B-2中央机身的深度需要足以容纳座舱和弹

起飞时的B-2
舱,但长度却要尽量缩短以避免在高亚音速时产生过多的阻力。中央机身外侧机翼的弦长由发动机舱以及隐身进气口和尾喷口来决定。B-2在高亚音速飞行时,厚厚的超临界翼型将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加速至超音速。除了尾喷口后的区域外,B-2整个飞翼后缘布置有9块大型的操纵翼面。最后方的“海狸尾”是一整块可动控制面,用于在低空飞行时抵消因垂直阵风引起的颠簸。最外侧是一对被称为“减速板-方向舵”的开裂式翼面。剩下6副翼面是用于俯仰和滚转操纵的舵面,最外侧一对在低速时也兼做副翼。[11]
气动设计

近距离展示的B-2
B-2没有垂尾,与传统飞机不同。该机呈偏航中性,也就是说当B-2向左或向右转弯时,不会产生回中的气动力。B-2由机翼外段后缘的诺斯罗普专利减速板-方向舵负责偏航控制,减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两侧开裂,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不对称开裂时作为方向舵使用。由于飞翼表面的附面层的存在,减速板-方向舵至少要开裂5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正常飞行中,两侧的减速板-方向舵都处于5度的张开位置,当需要进行控制时就立即可以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B-2飞行照片中减速板-方向舵都是张开的原因。但是张开的减速板-方向舵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效果,所以B-2在抵达战区时,减速板-方向舵会完全闭合。[12]
B-2A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层特殊的弹性材

飞行中的B-2
料覆盖,使表面保持均匀的电导率以减少来自接头或接缝处的雷达波反射。而在设计中不能依靠外形进行隐身的部位(如进气口)就要涂上雷达吸波材料(RAM)了,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机密。RAM是可多层喷涂的涂料,内含可将雷达波能量转换成热能的成分。全机涂上厚度适当的涂层后,特定波长的雷达波在照射到涂层后,涂层两面反射的雷达波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类似的概念就是光学镜头的镀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线。[13]
动力设计
B-2A中央机身两侧的发动机舱内安装了4台GE F

F-118发动机
118-11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每台额定静推力8,618千克。F118是在F101-X的基础上研制,后者是B-1轰炸机F101发动机的战斗机型号。与F101相比,F101-X有较小的低压外涵机匣,将旁通比从2:1降到0.87:1。[14]低旁通比的发动机只需较小的进气和排气系统,所以被B-2选中。发动机进气口远离机翼前缘,以避免被来自下方的雷达波照射到。由于肥厚的飞翼结构,B-2可以把发动机深深地埋在飞翼内,飞翼的上表面的扁平的进气口和弯曲的进气道可以保证机载雷达无法从上方直接照射到发动机的正面,从下方就更不可能了。这样B-2可以采用较简单的进气口,只需要在唇部作尖齿修形就没有问题了。[15]

B-2进气道剖视图
B-2进气口边界层分离板分理出附面层

B-2尾喷口
气流再被混合进尾喷口以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通过分离板的气流还被扩压并导向被集中称之为二次气流系统的各种内部气流管路。这包括机体上安装的附件传动装置及发动机舱的通风,环境控制系统换热器的冲压冷却气流和旁路回路的气流。在低速及地面工作时,通过位于进气道外罩顶部和每台发动机进口正前方的四个菱形发动机辅助进气门来增大供给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辅助进气门打开下的运转,降低了主进气道的质量流量比以及相应的尖唇口的转弯损失。[16]
航电设计
B-2A的乘员编制两名,并列坐在ACEII弹射座椅

B-2A座舱布局
上,飞行员在左侧,任务指挥官在右侧。座舱前方和两侧有4片大型风挡玻璃,乘员通过机腹舱门进出座舱,在紧急情况时,弹射座椅通过座舱顶部的易碎舱门弹射。任务指挥官负责导航和武器投放,但两名乘员都可以单独完成整个任务。每个乘员面前都有4个彩色CRT显示器,右侧有一个数据输入面板,左侧是一组油门。座舱后方还有第三名乘员的位置,但很少使用。该座位也有弹射座椅,顶部有易碎舱盖。B-2A的导航系统最初由两套统组成,每套都可以单独导航,但一起工作时精度会更高。一个是惯性测量单元,另一个是诺斯罗普NAS-26天文惯性单元。NAS-26原本是为鬼魅远程巡航导弹研制的,是一个带稳定基座的光电望远镜系统,可在阴天锁定预先选定的星星。该系统的观察窗口就在风挡左侧。[17]
B-2A机载雷达为AN/

AN/APQ-181型相控阵雷达
APQ-181相控阵雷达,休斯公司制造。这种相控阵有2个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小,抗电子干扰能力强。[18]工作模式共有21种,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千米距离内地表的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千米。另外还可让B-2A轰炸机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遂行轰炸任务。[19]
武装筹载
B-2轰炸机的两个旋转弹架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

B-2的挂弹能力
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用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2002年2月B-2增加了使用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JASSM的能力。外翼段内部的大多数空间被油箱占据,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身下方并列布置了两个大型弹舱,每个弹舱可挂载波音研制的先进旋转式挂架,可挂载8枚908千克级弹药,也可安装两个炸弹挂架组件以挂载常规弹药。经过航电与装备性能提升后的B-2A可以携带AGM-154联合距外武器和GBU-28型5,000磅激光制导炸弹;此外,也可以携带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20]
40,000 磅(18,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Mk 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总携带数为 80 枚)
27,000 磅(12,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750磅等级集束炸弹(总携带数为 36 枚)
16具旋转挂架(Rotary Launcher Assembly,RLA):可携带2,000磅等级武器(如Mk 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或B-61及B-83核弹)。[21]

3建造数量编辑
呼号

机尾号

命名

现状

AV-1

82-1066

美利坚幽灵号

服役中

AV-2

82-1067

亚利桑那幽灵号

服役中

AV-3

82-1068

纽约幽灵号

服役中

AV-4

82-1069

印第安那幽灵号

服役中

AV-5

82-1070

俄亥俄幽灵号

服役中

AV-6

82-1071

密西西比幽灵号

服役中

AV-7

88-0328

德克萨斯幽灵号

服役中

AV-8

88-0329

密苏里幽灵号

服役中

AV-9

88-0330

加利福尼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10

88-0331

南卡幽灵号

服役中

AV-11

88-0332

华盛顿幽灵号

2010年2月发动机舱失火,机体严重受损,修复中。

AV-12

89-0127

堪萨斯幽灵号

2008年2月23日失事坠毁

AV-13

89-0128

内布拉斯加幽灵号

服役中

AV-14

89-0129

乔治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15

90-0040

阿拉斯加幽灵号

服役中

AV-16

90-0041

夏威夷幽灵号

服役中

AV-17

92-0700

佛罗里达幽灵号

服役中

AV-18

93-1085

奥克拉荷马幽灵号

服役中

AV-19

93-1086

小鹰幽灵号

服役中

AV-20

93-1087

宾夕法尼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21

93-1088

路易斯安纳幽灵号

服役中

AV-22至AV-165

取消[22]

4服役事件编辑
B-2轰炸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塞尔维

B-2轰炸机奔袭科索沃
亚的科索沃战争,这是投入服役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战。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首次投入实战的B-2轰炸机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当场炸死来自新华社的邵云环、《光明日报》的许杏虎和朱颖三名中国记者,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其中一枚JDAM未当场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之后中国方面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轰炸,可能是对中国此前反对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报复,因此向美国提出强烈的抗议,北约解释这是误炸。[23]

被炸的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
这次轰炸及之后的发展使原本由于中美两国元首互访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两国关系骤然恶化。事件之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很多大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使馆前示威游行,游行活动在后期出现了失控的苗头,包括焚烧美国快餐店、破坏美国使领馆等。事件中,美国驻香港领事馆也遭遇香港民众示威抗议。中美两国关系到1999年底开始逐渐恢复,北约对死伤的受难者进行了经济赔偿。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亲自为此事件道歉,并对中国被损坏的馆舍赔偿。中国政府也对被抗议示威人群损毁的美国馆舍进行了赔偿。[24-25]
2003年3月,B-2投入伊拉克战场,一架B

B-2从迪戈加西亚起飞
-2在28日晚上首次实战投放了两颗2130千克的新型EGBU-28制导炸弹,炸毁了巴格达市内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通讯塔。这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大的炸弹。EGBU-28有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和半主动激光全程的双模制导模式,比以往的JDAM炸弹更为先进。EGBU-28既能有效摧毁大型坚固目标,也能尽量减少附带杀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B-2不加油航程为11119千米, 已有两架转场到印度洋上的迪亚戈·加西亚美国空军基地,从该基地起飞轰炸伊拉克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26]
2008年2月23日,一架编号89-012

坠毁的B-2
7(命名为堪萨斯幽灵号)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平安获救。调查显示B-2轰炸机在起飞前,24个传感器之中的三个传感器被水汽损伤,测得错误的大气资讯,导致飞控电脑错误计算起飞所需的飞行速度和上升角度。尽管机上两名飞行员试图修改错误资讯,但并不成功,飞机随即冲向地面爆炸起火。[27]
2010年2月,B-2轰炸机(编号:88-0332)华盛顿幽灵号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地面启动时四台发动机中的一台发生火灾,同时损坏了发动机舱和其他部件。这架B-2于2014年1月9日修复完成重新入役。[28]
2013年3月28日,美国空军

B-2于韩国乌山基地上空
派出两架B-2隐形轰炸机前往韩国参加韩美联合军演“秃鹫”。这是美国首次派遣可携带核武器的B-2隐形轰炸机赴朝鲜半岛进行实弹演习。这两架飞机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在“单次连续任务”中往返飞行1.3万英里,在韩国的目标范围内投下仿真弹药。这次演习激怒了朝鲜,并促使平壤发出了在核武器的辅助下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威胁。考虑到朝鲜已被B-52轰炸机参演所激怒,使用隐形轰炸机将进一步加剧与平壤的紧张关系。[29]

5基本数据编辑
参考数据

长度

21.0米

翼展

52.4米

高度

5.18米

翼面积

478平方米

空重

71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522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70600千克

发动机

4× 通用电气公司F118-GE-100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

4×17,300磅

最大燃油量

75750公斤

参考性能

最大速度
0.95马赫

有效载荷
23,000千克

实用升限
15,200米

最大航程
6,000海里(11,100公里)

翼负荷
329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
0.205[30]

6后续改进编辑
2003年6月,美国空军计划按照B-2超地平通信计划,在B-2轰炸机上增装Link-16数据链。应用Link-16数据链数据,将令B-2驾驶员实时获知飞机所处位置。[31-32]
2003年9月10日,美国空军的一架在尤他州试验靶场,一次投放了80颗227千克的JDAM炸弹,轰炸了长度不到1609米的模拟小型机场。每颗JDAM炸弹都经过了单独编程,以理想的角度和航向,各自攻击了的预定目标。[31]
2004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官员表示将向怀特曼空军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隐身涂层的B-2轰炸机,这标志着B-2的隐身和雷达改进工作达到关键里程碑。[31]
2004年12月,在俄克拉荷马州廷克空军基地,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AWACS)机队与该基地的全球力量轰炸机联合试飞工作队联合对B-2A隐身轰炸机实施Link-16数据链综合验证试验。[31]
2006年4月,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材料与制造委员会的工程师们,与B-2系统小组和材料专家一起,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材料成批生产问题。此问题直接影响美空军B-2轰炸机机队的作战可维护性,进而影响到作战可用性。[31]
2006年9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雷声公司表示,它们已向美国国防部建议一种逐年推进的增量式渐进升级途径,在未来许多年内对B-2进行改进。[33]
2006年10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希望其B-2A轰炸机可作为试验平台,对美空军的"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所需要的技术、武器和作战概念进行验证和评价。
2007年1月2日,美空军轰炸机主管称,空军对B-2隐身轰炸机进行一系列升级。有些升级工作已经完成,还有一些仍在规划中,有的将提前10年以上进行规划。[33]
2007年3月,美国空军已经通过了B-2隐身轰炸机的主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提议的改进这种轰炸机的卫星通信系统的计划,同意该公司开始研制和验证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以便使B-2隐身轰炸机发送和接收战场信息的能力提高约100倍。[33]
2007年6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与波音公司签署一份历时62个月、价值1.71亿美元的系统开发和验证(SDD)合同。该合同是美国空军B-2隐身轰炸机新型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的第一个增量升级项目。[33]
2007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着手研究为美国空军的B-2隐身轰炸机装备新型的30000磅(13620千克)级钻地弹(penetrator weapon)。[34]
2007年11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为B-2隐身轰炸机雷达改进计划(RMP)开发的新型雷达天线试验装置(DTU)的安装、综合和首飞。[35]
2008年1月,驻密苏里州Whiteman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509轰炸机联队宣布,该基地的武器专家将重达30000磅(13620千克)的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搭载在B-2"幽灵(Spirit)"隐身轰炸机的弹舱内。[36]
2008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用于升级B-2A隐身轰炸机飞行管理系统(FMS)的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发完成了第一阶段。[37]
2010年1月,美国空军利用B-2A隐身轰炸机完成了一次使用人造混合燃料飞行验证。美国空军可选燃料验证办公室主管Jeff Braun透露,此次验证过程中,一架B-2从Whiteman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了一次训练。[38]
2010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B-2轰炸机雷达现代化项目(RMP)的系统开发和演示阶段(SDD)。[39]
2012年3月,五角大楼宣布一项价值200亿美元、历时10年的现代化改良B-2部队的计划。改进的主要领域是全面更换过时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装备程序,以应对未来越发复杂的“潜在敌人”防空网。[40]

7、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美军的登陆运输队、掩护部队、航空支援部队的作战经过是怎样的?

3支部队于7月26日在斐济以南海域集结。自28日至30日,海军陆战队在斐济群岛的科劳岛实施登陆演习,各部队皆按实战要求与其进行合练。7月31日由斐济出发,开始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方向前进。8月初,美军驻于埃法特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的航空兵,“飞行堡垒”式重轰炸机对日军的某些要地进行轰炸;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航空兵,对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的日军进行严密监视。8月7日1时,登陆输送队进至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北约10海里处,分为两路前进:X组经萨沃岛南面的水道直指瓜达尔卡纳尔岛,Y组由萨沃岛北面的水道驶往图拉吉岛。日至对此毫无觉察。

7日4时许,首先由掩护部队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阵地和仓库进行炮击,接着由航空支援部队派出舰载机对该岛进行轰炸和扫射。在舰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下,第1波登陆部队7时许抵岸,至日没前已有1.1万余名登陆兵上岸。岛上的日军一面阻击,一面西撤。8日下午,美军的一部陆战队突入日军的主要营地,占领了那里的机械厂、发电站、通信站和仓库;另一部夺占了日军即将建成的机场。美军在图拉吉岛实施突击上陆时,没有遇到抵抗,但在上陆后夺取岛上的高地时受到工事中日军的顽强抗击,战斗十分激烈。范德格里夫特将军不得不把预备队全部投到这里。7日黄昏,迫使守军退入一条深谷,美军于夜间进行4次冲锋,才将顽抗之日军大部消灭,8日下午占领了全岛。

8、美军夜袭黎波里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是继锡德拉湾之战后,美军以舰载机协同陆上飞机,对利比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地的选定目标所进行的一次夜间突袭。美国以利比亚与国际恐怖活动有关为借口,于1986年4月6日决定再次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4月9日,美国总统里根批准了代号为“黄金峡谷”的行动方案。4月14日,美第3航空联队以举行演习为名掩护战斗准备,并指令以航空母舰“美国”号、“珊瑚海”号为核心的特混编队开赴地中海中部海域。美国当局还命令“企业”号航母编队从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以便随时支援第6舰队的行动。在这期间,利比亚部队也调整了部署:将400架空军飞机转移到苏丹,把一些运输机转去内地沙漠区,并加强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地的防空力量。

4月14日17时,美第6舰队奉命执行“黄金峡谷”行动计划。利比亚时间14日21时13分,美空军KC-10式加油机17架和KC-135式加油机13架首先从伦敦附近的费尔福德和米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5分钟后,从拉肯希思空军基地起飞FB-111式战斗轰炸机24架、EF-111式电子干扰机6架,以马赫2的速度,从高空经直布罗陀飞往地中海中部。

经过3次空中加油后,美轰炸机群约于15日1时30分飞抵距离利比亚海岸500公里的美航母特混编队上空,作攻击前的最后准备。此时,从航空母舰先后起飞15架A-6式和6架A-7式攻击机、6架FA-18式战斗机和EA~6B式电子干扰机,组成2个攻击编队,由E-2C式预警机引导,在百余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分2波去攻击的黎波里的阿齐齐耶兵营、军用机场和西迪比拉尔港以及班加西的“民众国”兵营和贝尼纳军用机场。

第1波由A-7式、FA-18式、EA-6B式飞机组成,在主攻编队进入目标区前6分钟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雷达站进行攻击,发射“百舌鸟”和高速反辐射导弹约50枚,摧毁雷达站5个,并迫使其余雷达站停止工作,从而使利比亚的防空系统陷于瘫痪状态。EF-111式和EA-GB式飞机同时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使利比亚的防空制导雷达失去作用,无线电通信中断。接着,18架FB-111式飞机利用地形跟踪雷达从60~150米高度进入的黎波里上空,第1组8架飞机对卡扎菲的住地、利比亚总参谋部所在地阿齐齐耶兵营进行攻击。第2组5架飞机对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军用区进行攻击。第3组3架飞机对的黎波里西迪比拉尔港兵营“突击队训练中心”进行攻击。

与此同时,15架A-6式舰载攻击机分为2组:第1组8架对班加西贝尼纳军用机场进行攻击,第2组7架对班加西的“民众国”兵营进行攻击。主要突击是从15日1时54分开始,至2时11分结束,历时17分钟,共投弹约100吨,重创各主要突击目标,摧毁雷达站5个和伊尔-16式、米格-23式等飞机23架,炸死100余人,伤600余人。美军有1架FB-111式战斗轰炸机被地面炮火击落;返航时,1架FB-111式战斗轰炸机因故障迫降于西班牙。另有2架FB-111式和2架A-6式飞机因机械和电子计算机发生故障未能投弹。每架FB-111式飞机往返飞行约1万公里,共加油6次,从起飞到降落历时10小时。

为回敬美国的入侵行动,利比亚于15日午后派遣2艘导弹艇对北约设在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的雷达站实施报复性导弹攻击,但在美方电子干扰下,发射的2枚导弹全部坠入海中。

美国进行的这次夜间空中突袭,是一次典型的高技术低烈度的小战争。

其特点是:①目的有限,规模较小。选择的突击目标不是工业基地等战略目标而是军事指挥机构等军事目标,实际遂行攻击任务的飞机不过20余架。②集中兵力速战速决。集中了2个航母编队,共21艘舰艇,海军舰载机和空军飞机220余架,空袭仅用了17分钟。③全面侦察。运用高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反复侦察和核实,选准目标。④海空协同,夜间行动。战区的美海、空军飞机在统一指挥下,主动配合,密切协同,攻击与保障有条不紊。相见利比亚飞行员不善夜战而自身夜战能力较强这一特点,选择在夜间行动。⑤低空进入,电子保障。FB-111式战斗轰炸机和A-6式、A-7式舰载攻击机采取60~150米高度突防和攻击的战术,充分发挥了其技术、战术优势,增大了行动的突然性、隐蔽性与安全性。

在作好全面保障的基础上,组成了立体的电子战网,高空是E-2C式预警机,中空是EA-6B式电子干扰机,水面是装有先进“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这使利比亚的防空、通信系统陷于瘫痪状态,保障了己方行动的安全。

9、美军对冲绳南部的进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美国陆军第24军在冲绳南部地区的进攻非常艰难。因为日军在冲绳岛的主力就部署在南部,而且他们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高谷等险峻地形构筑起坚固隐蔽的防御工事。牛岛满中将把全部兵力用于依托工事进行坚守防御,给24军造成了很大困难。所以,美军进展极其缓慢。

4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州温泉逝世。美军上至上将司令,下至普通士兵,无不感到震惊和悲痛。尼米兹以太平洋战区全体官兵的名义向罗斯福夫人发去了唁电。日军则乘机大做文章,大肆散播题为“美国的悲剧”的传单,以鼓舞日军的士气。

在大本营的一再命令下,牛岛终于发动了反击。日军先以敢死队员怀抱炸药采取自杀攻击方法炸毁美军坦克,再对失去坦克掩护的美军步兵发起冲锋。美军在日军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死伤将近5000人。此后,凭借后续部队的重炮和海空优势火力才将日军的攻势遏制。

4月19日,美24军3个师从那霸以北约6.5公里处发动大规模进攻。5时40分,海军的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先对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6时,陆军27个炮兵营对日军阵地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炮击,共发射了1.9万发炮弹,接着海军和陆战队的650架飞机也对日军阵地实施了航空火力准备,投下大量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在这一系列猛烈持续的火力打击后,24军发起了进攻。但日军利用坑道有效躲避美军的轰击,当美军地面部队展开攻击时,他们才出来迎战,因此美军的攻势一次次被瓦解。

日军充分显示了其顽强的战斗意志。每一个山头,每一个碉堡,每一个坑道,甚至每一块岩石,美军都必须经过多次血战,才能夺取下来。激烈的战斗整整进行了5天,美军的进展总共也不过数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军将陆战1师和陆战6师调到南线加强正面进攻。当美军推进至日军主要防线前的4500米处,双方陷入僵持。

4月24日,美军投入了新型的喷火坦壳和重型坦克,终于克服了日军的顽强抵抗。这些坦克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碾入日军的战壕,冲入日军的阵地。喷火坦克将凝固汽油射入日军隐藏的山洞和坑道,日军终于支撑不住,其防线逐渐被突破。

牛岛随即在夜色有烟雾掩护下,悄然组织部队有序地撤往下一个防线。因此,战斗发展成这样一种模式:日军光是凭险死守,接着美军在猛烈火力动摇下取得突破,日军后撤到下一道防线内死守,如此周而复始,日军的防区逐渐缩小。美军终于5月27日攻占了那霸,并继续向冲绳岛的首府首里城前进。

5月31日,美军突破了日军核心防御地带首里防线,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海军陆战队攻入了已是一片废墟的首里城,第10军司令巴克纳满心喜悦,以为冲绳首府被占领就意味着战斗即将结束。但他的想法大错特错了,日军困兽之斗反而更加疯狂!

牛岛率余部后退了约10公里,退到岛南端精心准备的最后防线。这是由两座山峰构成的天然屏障,地势崎岖险峻,日军充分利用地形,筑有25处隐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牛岛决心以此为依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因此,日军抵抗丝毫没有减弱。

美军主要依靠喷火坦克开路,不少浑身着火的日军冲出阵地,抱住美军士兵同归于尽。美军每前进1米依然非常艰难。而对日军更加疯狂的抵抗,美军还以更猛烈的炮火。美军的海陆空密集炮火对日军据守的岛南部几平方公里地区进行了最猛烈的轰击,日军虽然只剩下3万余人,大炮也损失过半,弹药更是所剩无几,但仍是死战不退。

6月17日,美军又投入预备队——陆战2师。该师一个团在冲绳岛南端的喜屋武岬附近登陆,协同正面和侧翼友军围歼日军。此时,日军的局热已十分被动,遭到全歼只是时间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巴克纳用明码电报和广播向日军劝降。牛岛根本不为所动,以枪炮射击作为答复。

6月23日凌晨4时,牛岛知道美军即将占领他所在的摩文仁坑道。他脱下军装,换上和服,与身边的参谋一一干杯。喝完了最后的诀别酒,他剖腹自杀。他的参谋长也追随他剖腹自杀,还有一些军官也随之集体自杀。至此,日军有组织的抵抗才告平息。而零星日军的抵抗仍在继续,清剿残余日军的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底。

与这些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分子不同,日本普通士兵在战役进入尾声后,有相当多的人放下了武器,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6月15日前,2个半月的战斗中美军总共才俘虏日军322人,而从6月15日到6月30日,日军不仅有个人或小组投降,甚至还有成建制的部队在军官带领下投降,仅海军陆战队第3军就收容日军投降人员4029人。

10、美国现在实力可以称霸世界吗?

按照当前单个军事实力来看 美国是最强的 军事上俄国可以和他拼哈 金融上面美国算是世界无敌了 美军建制

一、美国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具体如下:

美国武装力量由现役,预备役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包括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预备役部队包括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

陆军:
现役部队
48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师,4个独立旅
一个特种作战司令部和5个特种作战大队。
3个集团军是
第三集团军,第7集团军,第8集团军。
4个现役军是
第一军 第三军 第五军 第十八空降军
10个现役师是
第一装甲师(第5军)
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第五军)
第一机动师(第3军)
第四机械化步兵师(第3军)
第二步兵师(第8集团军)
第三机械化步兵师(第18空降军)
第10步兵师(第18空降军)
第82空降师(第18空降军)
第101空降突击师(第18空降军)
第25轻装步兵师(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
4个独立旅
第172步兵旅(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
第173空降旅(美国陆军欧洲司令部)
第2装甲机动团(第18空降军)
第3装甲机动团(第3军)
特种作战司令部

预备役部队包括
35.7万国民警卫队
20.8万陆军后备队

空军
现役部队
包括战略部队 战术部队 航天部队 特种作战部队
具体包括
14个航空队
45个航空联队
128个中队
(注:每个航空队下辖2~8个航空联队)

空军预备役
包括 25万人 169个中队

海军
现役部队
包括舰艇部队 舰队航空兵 海上勤务部队 岸基部队
38.3万人 309艘战舰 4000多架飞机
12个航空母舰战斗群
每个战斗群的标准编成为
航空母舰1 导弹巡洋舰2 导弹驱逐舰1 驱逐舰1 护卫舰1 补给船1 攻击潜艇2
以上兵力属于5个舰队
第2舰队
第3舰队
第5舰队
第6舰队
第7舰队

海军预备役部队20万人

海军陆战队
现役16.9万人
预备役9.9万人

海岸警卫队
3.62万人

二、目前美军依据地区原则划分为5个司令部:

1、北方司令部,负责北美地区的防务;

2、中央司令部,辖区为中亚、波斯湾和非洲部分地区;

3、欧洲司令部,辖区为欧洲和非中央司令部管辖的中东文字和非洲国家;

4、太平洋司令部,辖区为亚太地区;

5、南方司令部,辖区包括中南美洲和临近海域。

此外,美军还设立了4个职能司令部:

1、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海军、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部队;

2、联合部队司令部,负责管理美国本土军队,组织联合训练;

3、战略司令部,负责管理战略遏制力量,协调战略武器和航天器材的使用;

4、运输司令部,负责各地区司令部辖区之间的所有物资调动工作。

三、美国陆军主要编有:7个司令部(3个集团军司令部和4个军部,其中1个为空降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13个旅(7个航空旅、6个炮兵旅);3个装甲骑兵团;2个营群(1个步兵营群、1个空降营群);12个防空导弹营;另有2个一体化师。

美国陆军的作战师分为三种六类: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为重型装备师,轻步兵师和山地师为轻型装备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快速反应师。

第一、重型装备师:分别为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机步师、第2机步师、第3机步师和第4机步师。

1、美国第1骑兵师,绰号为“第一队”,隶属于陆军第3军。该师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中的两个重型师之一。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下辖师部与师部连;3个骑兵旅(共编6个重型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M3-A5型骑兵战斗车等各型装甲作战车辆798辆;火炮147门;高炮36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8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3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2、美国第1装甲师,绰号为“勇敢”,隶属于陆军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0年7月,是美军装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队,也是目前美军惟一的装甲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和波黑维和行动。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2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共辖6个重型坦克营);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辖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下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连、1个航空指挥连、1个骑兵中队);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及1个师乐队。

全师的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216辆,M3-A5型骑兵战斗车100辆;其它装甲车辆475辆;火炮172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44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6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3、美国第1机步师,绰号为“大红”,隶属于陆军第7集团军。该师诞生于1917年5月24日,当时被称为美国第1远征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8000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90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80辆,其它装甲车辆692辆;火炮171门,其中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0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4、美陆军第2步兵师,绰号为“印第安人头”。是美太平洋总部辖下的2个步兵师一,常驻韩国,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步兵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5000人,装备编制兼具重型师和轻型师的特点,下辖3个步兵旅(辖4个重型坦克营、3个机械化步兵营);2个空中突击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和1个航空修理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1个前方支援营、1个基本支援营、1个卫生营、1个化学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2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营、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宪兵连和1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32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00余辆;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24辆(或部);防空导弹系统36部;火炮19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48门、M270多管火箭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54门、90毫米无后坐力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81毫米迫击炮12门;各种车辆3000台。

5、美国第3机步师,绰号为“马林石”,成立于1917年11月21日,驻扎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的斯图尔特堡。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6、美国第4机步师,绰号为“长春藤”,隶属于第3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胡德堡。该师是以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为主体,并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是美军支援全球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第二、轻型装备师:分别为第25轻步兵师和第10山地师。

1、美国第25轻步兵师,绰号为“热带闪电”,隶属于第8集团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夏威夷州的斯科菲尔德兵营。

全师编制总人数11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3个步兵旅部与旅部连(共辖9个轻型步兵营);1个工兵营;l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l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炮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下辖1个卫生营、1个补给与运输营、1个维修营、1个运输机维修连);1个师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战斗航空营、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宪兵营以及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15架;火炮144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04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240辆。

2、美国第10山地师,绰号为“高山”,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纽约州的德拉姆堡,是美军惟一遂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该师是以轻型步兵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师所有建制装备均可通过空运快速部署,是美军执行应急作战任务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与第25轻步兵师相同。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02架;火炮152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15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8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06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360辆。

第三、快速反应师:分别为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

1、美国第82空降师,代号绰“全美”,隶属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该师成立于1917年,是目前美军唯一的空降师,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美国战略部队的尖刀,是美军战略反应速度最快的师。

全师编制员额13000人,下辖3个空降旅(每个旅下辖3个空降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航空营、1个空中侦察中队);1个空降野战炮兵团(下辖3个空降野战炮兵营),以及其他直属分队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65架;火炮171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54门、90毫米无后座力炮27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0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型战术车辆3741辆。

2、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绰号为“尖叫鹰”,隶属于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该师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能够远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实施突然打击,是美国陆军惟一主要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编制员额17000人,编有3个空中突击旅(各辖3个空中突击营);一个战斗航空旅(下辖3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3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中程运输直升机营、一个指挥航空营、一个空中骑兵中队);一个通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营;一个防化连;一个军事警察连;师属炮兵部队(3个野战炮兵营);师支援司令部(3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主要支援营、一个中级航空维修营、一个空中救护连)。

全师主要装备有:直升机487架,其中AH-66B型攻击直升机88架、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203架、UH-64型效用直升机33架、OH-60型观察直升机109架、GH-47C型运输直升机48架、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6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2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种火炮171门。

四、以下为美国陆军的其他作战部队。

第一、美国陆军现役的其他作战部队:

1、美国陆军第2装甲骑兵团,绰号为“第二龙”,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的波克堡。可快速部署至全球各地实行侦察和安全任务。是美国陆军“目标陆军”的实验试点部队。

全团下辖第1、第2、第3、第4中队(空中骑兵);支援中队;第502军事情报连;第84工兵连;H-159航空维修连;防空连等勤务支援部队。并可得到第21空中支援战斗中队的航空支援。

2、美国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以美国本土科罗拉多州的卡森堡为基地,是一支高度机动的机械化部队。该团成立于1846年,是美国陆军最老的部队之一,曾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7次大的战争和36场战役。

第3装甲骑兵团擅长沙漠作战,被称为“陆军沙漠作战专家”。全团下辖3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及支援分队等。

3、第11装甲骑兵团(驻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欧文堡);

4、第6空中突击旅(驻韩国的平泽);

5、第75游骑兵团(驻佐治亚州贝宁堡);

6、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驻肯塔基州埃贝尔堡);

7、第172步兵旅(驻阿拉斯加州理查森堡);

8、第7步兵师(驻科罗拉多州卡森堡);

9、第24步兵师(驻堪萨斯州赖利堡);

第二、美国本土的国民警卫队师及加强旅:

1、第28步兵师(驻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

2、第29步兵师(驻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

3、第34步兵师(驻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4、第35步兵师(驻堪萨斯州利文沃尔斯堡);

5、第38步兵师(驻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

6、第40步兵师(驻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拉米托斯);

7、第42步兵师(驻纽约州特洛伊);

8、第49装甲师(驻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9、第27步兵旅(驻纽约州锡拉丘兹);

10、第29步兵旅(驻夏威夷州火奴鲁鲁);

11、第30步兵旅(驻北加州克林顿);

12、第39步兵旅(驻阿肯色州小石城);

13、第41步兵旅(驻俄勒冈州波特兰);

14、第45步兵旅(驻俄克拉何马州埃德蒙);

15、第48步兵旅(驻佐治亚州梅肯);

16、第53步兵旅(驻佛罗里达州坦帕);

17、第76步兵旅(驻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

18、第81步兵旅(驻华盛顿州西雅图);

19、第116骑兵旅(驻爱达荷州博伊西);

20、第155装甲旅(驻密西西比州图珀洛);

21、第218步兵旅(驻南加州纽伯里);

22、第256步兵旅(驻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

23、第278装甲骑兵团(驻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

第三、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作战师:

1、第75师(驻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2、第78师(驻新泽西州爱迪生);

3、第80师(驻弗吉尼亚州里士满);

4、第84师(驻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5、第85师(驻伊利诺伊州阿灵顿高地);

6、第87师(驻亚拉巴马州伯明翰);

7、第91师(驻加利福尼亚州贝克堡);

8、第95师(驻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何马城);

9、第98师(驻纽约州罗彻斯特);

10、第100师(驻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

11、第104师(驻华盛顿州温哥华);

12、第108师(驻北加州夏洛特 )

五、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于1775年l1月l0日,由地面部队、航空兵和后勤部队三部分组成。她是美国的四大兵种之一,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

海军陆战队主要有4个陆战师、4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4个勤务支援大队组成(其中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为预备役)。

目前,陆战队采用的是混合编组方式,主要编为4个陆战远征部队(其中1个陆战远征部队为预备役)、6个陆战远征分队及若干特种任务小队等空地联合特遣部队。

陆战队远征部队是空地联合特遣部队中规模最大的任务编组部队,主要包括1个加强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配有416架战斗机)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总兵力为30000至60000人,通常由1名中将指挥。

美国海军陆战师:

1、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隶属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是美海军陆战队主力师和太平洋美军战略机动部队。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1、第5、第7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1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1轻装甲侦察管、第1战斗工兵营、第1坦克营、第1两栖攻击营和第1通信营)。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80辆;两栖战车233辆;装甲车辆165辆;火炮273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108门、203毫米榴弹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72门、60毫米迫击炮81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65部;防空导弹系统106部。

2、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二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勒任兵营,是大西洋舰队陆战队机动突击部队。该师作战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是美军在大西洋总部、南方总部和欧洲总部辖区内唯一的现役陆战师,也是美军战略预备队主力师。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2、第6、第8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0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2轻装甲侦察管、第2战斗工兵营、第2坦克营、第2两栖攻击营和第2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3、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部队。她成立于1942年9月16日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利桑特兵营。是美海军陆战队3个现役师中,唯一一个部署在海外的陆战师。该师驻扎在日本冲绳岛的科特尼兵营,是美军太平洋的机动作战部队,主要用于西太平洋和中东地区。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3、第4、第9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2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3轻装甲侦察管、第3战斗工兵营、第3坦克营、第3两栖攻击营和第3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4、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师,驻扎在美国本土墨西哥湾的新奥尔良,该师为预备役师。

六、美国海军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两个独立的军种组成。海军可分为舰艇部队、舰队航空兵、海上勤务部队和岸基部队4个兵种,一般按照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系统进行编组和行动。
目前,海军编有两洋舰队,即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11个航母战斗群,10个舰载机联队;主要装备有84艘潜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含航空母舰11艘、导弹巡洋舰31艘、导弹驱逐舰52艘、导弹护卫舰49艘)、2900架飞机(作战飞机1728架)、1500架直升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487架)。

1、舰艇部队
海军舰艇部队包括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均编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略集团。平时属海军作战部领导,战时归各自所在战区的总部统一指挥。两大集团均采用行政和任务两种编组形式。
行政编组:分为水面舰艇司令部和水下舰艇司令部。水面舰艇司令部下辖若干个大队,包括水面舰只大队、巡洋舰驱逐舰大队、两栖舰大队、特种作战大队、扫雷舰大队和供应舰大队等;一个大队又下辖若干个中队,如1个巡洋舰驱逐舰大队由2~4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中队编成。潜艇部队编制大致相同,只是常规潜舰中队编配4~6艘潜艇,而核潜艇中队可能编配7~10艘潜艇。航母通常编成航母战斗群,隶属于舰队航空兵司令部。
所谓任务编组,即特混编组,是为执行作战、演习、战术训练和某项特定任务而编成的混合舰队。它只负责对所属部队实施战役、战术指挥,不负责其行政事务;所需兵力从各个行政编组抽调,一俟任务完成即归还原行政建制。任务编组按兵力规模分为作战舰队、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小队和特混支队5个级别。
作战舰队是海军的战略军团,可独立实施各种大型战役。美国海军共编有5个大作战舰队。太平洋舰队编有第3(负责太平洋战区)、第7(负责西太平洋战区)和第5(负责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战区)等3个作战舰队,大西洋舰队编有第2(负责大西洋战区)和第6(负责地中海战区)等2个作战舰队。各舰队编制实力大同小异。如:第6舰队编有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2艘、攻击潜艇2艘、海岸巡逻艇2艘,另配有两栖舰艇3艘和铺助舰3艘,共计18艘舰艇。第7舰队共有19艘舰艇,第5舰队共有18艘舰艇。此外,各舰队还有一部分军事海运局的后勤铺助舰船随同作战舰艇活动。
航空母舰是美海军最重要的舰种,常常是海军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现编有11艘航母,其中核动力多用途航母8艘,即"尼米兹"级7艘("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和"斯坦尼斯"号)、"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企业"号);常规动力多用途航母3艘,即"小鹰"级2艘("小鹰"号和"星座"号)和"福莱斯特"级1艘("独立"号)。

2、舰队航空兵
舰队航空兵也采用行政编组和任务编组两种编成方式。行政编组一般按单一机种编组,负责日常行政管理、飞行训练和物资技术保障等;任务编组是为满足遂行特定任务需要而进行的多机种混合编组。舰队航空兵按行政编组分为联队(大队)、中队和分遣队3级。联队是舰队航空兵的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下辖6~12个中队,并分为舰队航空联队和舰载机联队。 舰队航空联队又称岸基航空联队,包括巡逻机联队(由6~7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9架P-3C岸基反潜巡逻机)、攻击机联队(由8~14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4架A-6E攻击机)、战斗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14A战斗机)、战斗攻击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A-18攻击战斗机)、直升机反潜作战机联队、侦察攻击机联队、母舰警戒联队和战术支援联队等。
舰载机联队是以航母为活动基地的行政管理和战术作战单位。目前,美军共编有10个现役舰载机联队和1个预备役舰载机联队。典型的舰载机联队编有2个战斗机中队,各装有F-14A型战斗机10~12架;2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各装有F/A-18战斗攻击机9~12架;1个战术电子战中队,装有EA-6B电子战飞机数架;1个空中预警机中队,装有E-2C预警机4~5架;此外,航母上还配有KA-6加油机、S-3和SH-3反潜机与直升机数架。

3、海上勤务部队
海上勤务部队主要包括海上支援部队和海上运输部队,现有军人1000人,文职雇员6000人,合同商业人员2500人;拥有由110多艘两栖、后勤和运输舰船组成的核心舰船,按大队、小队和支队编组。

4、岸基部队
岸基部队主要指海军基地(包括舰艇基地和海军航空站)及其所属部队和机构。

5、海军陆战队
陆战队是一支隶属于海军部的两栖作战部队,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由地面作战部队和航空兵编成。地面作战部队又分为舰队陆战队和安全警卫部队两部分,其中舰队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的核心力量。主要装备有坦克403辆、轻型装甲车1966辆、牵引炮789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373具、作战飞机475架、武装直升机156架。
陆战队编有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和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两洋舰队陆战队在行政上归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领导,在作战上则归两洋舰队指挥。太平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1(司令部驻地为加利福尼亚洲彭德尔顿兵营)和第3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日本冲绳巴特勒兵营),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2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弗吉尼亚洲勒任兵营),每个远征部队编有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等。现有第1、第2和第3陆战师共3个现役陆战师,分别隶属于第1、第2和第3远征部队,陆战师的编制员额为18335人(含海军人员约800人),采用三团制编制,按师、团、营、连、排编成;编有师直属部队、战斗部队和战斗支援部队。直属部队编有师营部、侦察营、坦克营、步兵营、两栖突击营和工兵营等;战斗部队为三个陆战团,战斗支援部队为1个炮兵团。
安全警卫部队主要负责海军武装舰船、基地设施和国务院驻外使、领馆的安全警卫工作,兵力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
陆战航空兵按联队、大队和中队三级编成,共编有3个联队,分别配属于3个远征部队。联队编制员额为12000人,编有4个航空大队、航空控制大队和支援大队各1个,28~31个中队,以及数个轻型防空导弹营和高炮连等地面防空部队。其中要装备有:AV-8B攻击机60架,F/A-18战斗攻击机48架,A-6E攻击机20架,EA-6B电子战飞机6架,RF-4B侦察机8架,KC-130加油机12架,OV-10A/D观察机12架,AH-1T/W攻击直升机24架,CH-53直升机48架,CH-46E直升机60架,UN-IN通用直升机24架,"霍克"导弹发射装置16部。

6、海岸警卫队
主要担负港口安全保卫、导航铺助、搜索与救援、缉毒等任务,归运输部领导;战时由海军指挥,担负海上运输舰队护航、执行反潜任务、为海军舰只提供舰员等。编有2个地区司令部(大西洋地区司令部和太平洋地区司令部)和10个海岸警卫区司令部。装备有巡逻舰艇146艘、飞机73架、直升机13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