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贸易管理 » 古巴从美国进口什么最赚钱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古巴从美国进口什么最赚钱

发布时间: 2023-02-07 21:53:59

1、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详细)

女主角。
美苏是两大男主角。为了争夺女主角而爆发的冲突。
卡斯特罗推翻古巴独裁政府之后,首先向美国示好,但是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不受控制和带有色彩的古巴,所以美国直接或者间接资助古巴流亡人士对古巴进行颠覆活动。这使得卡斯特罗完全倒向苏联。由于古巴的这种行为使得美国把矛盾放上台面。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造成古巴经济严重困难。这时美苏争霸已经进入升级阶段。可是弹道导弹技术还不成熟。美苏威慑力量主要依靠远程轰炸机和中程导弹。美国可以依托他在欧洲的基地威胁苏联,但是苏联苏联苦于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全球军事基地。而古巴这时坚定的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得苏联甚至有了一个在美国家门口的军事基地。苏联不会丢掉这样的一个机会。苏联秘密秘密在古巴修建导弹阵地和军用机场。但是最终被美国发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在加勒比海全面对峙。最终苏联在压力之下同意撤出在古巴的一切人员和装备
(等于认输),但是美国必须保证古巴的独立。古巴当然不希望苏联人离开,因为这次危机已经使美国对古巴恨之入骨。从此美国对古巴进行经济封锁,到现在也是。古巴的经济很单一,主要靠出口蔗糖和烟草。苏联人利用古巴与西方国家冷淡的机会。用自己的工业品从古巴赚取大量进口蔗糖和烟草,也使的古巴吃了不少哑巴亏。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往往是大国交换条件的牺牲品。
虽然古巴的事件影响了美国想完全控制中美及南美的进程,但是却挡不住美国人的行动。从之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兵发巴拿马都可以看出美国企图控制整个美洲的决心

2、古巴的生活状况如何

我有亲身经历,我在古巴生活了三年半,其中最后一年因为是在哈瓦那工作,所以就和那些老华人住在华人区里。古巴人购买基本生活资料是配给制的,也就是购物本(古巴人叫libreta),最基本的米、油、豆子(古巴人的主菜)、肥皂、香皂、鸡蛋、盐、糖、给未成年人的奶什么的都是凭这个本供应,我们在古巴的外国人就没这个本了。凭这个本在指定商店(bodega)里买的东西的价格十分便宜,比如鸡蛋才合人民币不到5分钱一个,几乎等于不要钱,但是是有限量的,如果买完了本上的量还想要的话就要去自由市场(农贸市场)上买了,价格会比这个商店里贵很多,但是还是可以承受的起,同样以鸡蛋为例,农贸市场大概合人民币五六毛一个。客观的讲,我感觉古巴人的生活水平不如中国人(平均水平),按照供给制,古巴人的基本生活是能够保障的,也就是能吃饱,如果谁说古巴人连吃都吃不饱,在挨饿,那要么就是不了解情况,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但是古巴人如果想生活好很难,因为大多数工业品都靠进口,需要换了外汇券(peso convertible)在外汇商店购买,价格是很贵的。举个例子,一台中古合资生产的熊猫牌21寸遥控彩电,在古巴的价格合将近三千元人民币,一台中古合资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合将近六千人民币。很多古巴人都想办法赚钱,比如开小吃店、开私人出租车、出租房屋,包括在海外有古侨的会有侨汇收入。但是古巴人心态比较平和,因为古巴的贫富差距没那么大,按工资来说,低工资的一个月大概是五六个美元,高工资的也不过二十美元一个月左右,平均工资在十美元一个月,因为有供给制,所以这点收入是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而且古巴的福利的确是比中国好,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大投入,古巴人上学和看病是真正完全不要钱的,这不是我夸大,真实情况是这样,我在古巴上学时的古巴同学不光不用给学校钱,每个月国家还给他们零花钱,虽然很少(不到一美元),但总有啊,而且古巴又那么穷。在古巴的外国留学生也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的待遇,我在古巴看过病,我的中国同学也有在那里做过手术住过院的,真的是一分钱都不要。而且买药也很便宜,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起药价。政府机关寒碜也是真的,我曾经作为翻译陪同我国教育部去古巴教育部访问,两国领导(副部级)会谈的时候竟然停电了!而且他们的一般公务员的公务车都是破拉达。
至于华侨,有的华侨生活还是不错的,古巴给华侨有特殊政策。哈瓦那华人区有个“华区促进会”(就是我以前工作的学校所属的单位),是古巴的机构,下属很多中餐馆。名义上是古巴公家的,但实际上下属于促进会的餐馆都是老华人或其家人自己的,有餐馆经营的老华人还是比较有钱的,比如我在那里有一个老华人的朋友,他有个“东坡楼”餐馆,他有手机,还有辆老爷车(59年的老福特)。在古巴的华人社团(比如民治党、各姓所属的堂)一般也都有自己的餐馆经营,经济景况相对于一般古巴人还是不错的。而有些鳏寡孤独的老华人的生活就差一些了,但是促进会给他们有一个养老院“颐侨居”,我以前就和他们住在这里。相对于其它美洲国家的华侨来说,古巴的华侨生活的确不是很好。

3、您好,我想前往古巴做做贸易,向您咨询

首先纠正,古巴没有闭国很多年,只是因为美国对于古巴有经济制裁,但是古巴和其他拉美国家、欧洲国家是一直都有贸易往来的,当然还有中国。胡主席2005年,2008年两次访问古巴,就能说明问题。

其实古巴那边有非常多的中国公司。大型国企、私企和无数的国内贸易企业。比如中国石油、郑州宇通、华为、普天等等。因为古巴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所以贸易来往一般是实行的1年的信用证,收资金很缓慢,所以一般小型企业可能会因为资金收回缓慢而放弃古巴的商贸往来。

的确,古巴岛小,基本什么都需要靠进出口来完成,古巴的经济主要来自于雪茄、咖啡、蔗糖、水果、朗姆酒的出口,还有一大部分来自古巴的旅游业。人民生活物质虽然相对匮乏,但是请不要和朝鲜相比较。百姓人民月收入在30-40美金左右,但是古巴实行教育、医疗全部免费。人民在日常生活的食品上也是有政府补贴的,所以基本收入花费在装修、服装、饮食上较多。首都哈瓦那相对收入较其他城市多,消费也相对较高。

古巴实行贸易区,建议您先到古巴驻中国使馆,索取相关资料。门口有前台会说中文。另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都有古巴国有企业的代表处,负责每年中国区域的政府采购业务。

4、古巴是个农业国,哪来的钱……

古巴的旅游业很发达,这里的外国游客很多·旅游业算是古巴很大的产业。再就是雪茄·雪茄出口也是古巴人赚钱的很大一部分。

5、pocib古巴进口什么挣钱

食品,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VCD、 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CD)、电脑、游戏机、移动通信产品等。因早期产品主要以电子管为基础原件故名电子产品。

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电子管。电子产品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

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6、古巴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是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古巴已经开始改革了!他们称为有古巴特色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CCTV几年前采访古巴领导的话。
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本国优势加工业,如制糖,雪夹。就像中国发展人力密集型加工业一样。不过古巴的教育是免费,住房的。手机通信业务之前是被管制的,前几年已经开始改革了。经济已经开始市场化了。
古巴目前的状况相当于我国八十年代初,但是生活比我们那时要好些。古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非常慢,年经济增长率也就是2%左右。如果带古巴呆的时间短是体会不出古巴的发展的。只有在古巴长时间生活才能体会到古巴的确是在发展,但是速度非常非常慢。变化是有的,但是没中国这么快,好像大城市几个月不去就会变样。古巴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如此,比如哈瓦那大学旁边的那条街,五十年前什么样,现在基本上还是什么样。生活上是在慢慢好转,但是也是非常缓慢。如果有钱,也能生活的不错,肉蛋奶都能买到,尤其是在首都哈瓦那。但是价格会很贵。古巴的交通发展很慢,因为美国的封锁,能进口的石油很少,主要是委内瑞拉供应。所以在古巴交通是大问题,和我国刚刚改革开放时一样,汽车票、火车票都很难买,主要出行方式之一是搭顺风车。古巴人出国手续也很多,而且护照收费很贵,但是并不特别限制,只要手续齐全,又能付得起费用(一般古巴人是付不起的,都是外国亲戚拿钱),是可以出去的。但是有些方面古巴却并不是很落后,比如在那里的租车行能租到很好的车,现代的伊兰特和Accent(中文商品名我忘了,是国内刚出的)我在古巴已经开了三年了,应该基本属于快淘汰的车型。国内还没上标致307和206的时候我在古巴就都开过了,而且国内没有的标致807那里也有,不过都是直接从法国进口的,价格比我们自己产的要贵得多。古巴有一点与我国当初不同,就是对古侨的态度。古巴也限制偷渡去美国的人,抓住了也会送回来,但是不像朝鲜那样处罚,而是登记一下,在公安部门备个案,有案底就是了,没什么处罚(当然其亲戚等就不能在政府机关等重要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了)。如果真跑过去,到了美国,干了几年发达了,古巴是欢迎这些人给国内的亲戚汇款的,也欢迎这些人回国探亲、旅游、投资,不管他们的政见怎么样,哪怕是反卡斯特罗的(当然回国进行反卡活动不可以),毕竟他们是给古巴带了钱来。古巴人也以自己在国外有亲戚而自豪,而不像我们当初还会怕有海外关系。古巴也有不少家庭都有国外亲戚。我曾经见过在美国定居的古巴人回国探亲,十分有钱,比在古巴工作的外国人都有钱,租了一辆商务车,珠光宝气,给在古巴的亲戚买了电视和DVD机(一般古巴人凭死工资能难买得起)。古巴的旅游业是比较发达的,是第一大创汇产业。我感觉他们的旅游业某些方面比我们要成熟,做得很不错(我以前就在哈瓦那做过导游)。但是总体上,古巴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很限制私人经济。个体户是有的,但是只限于有限的几个行业,而且经营规模不能扩大,税也很高。古巴没有私营经济,私人是不能开工厂或者公司的。与古巴做生意只能和国营公司做,没有能够自己做进出口的私人公司。
另外,说到古巴的发展不能不提中国。中国对古巴有着大量的援助,现在和古巴的贸易往来也不少(虽然古巴会赖帐)。在古巴的大小道路上,就可以看见跑着我们的宇通客车;在古巴的铁路上,也有我们二七机车制造厂生产的12台崭新的DF7G型内燃机车;古巴的很多自行车、家电等更是中国的技术甚至根本就是从中国进口的。古巴的电信设备更有很多是中国的,青年岛特区的整个电信平台就是中国巨龙公司给做的,中兴公司验收的。中国也有很多对古巴的援助诸如水稻、蛋禽养殖、水电站等方面。

7、有人说被美国侵占过的国家生活比以前好!你觉得呢?

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古巴人民!

生活在消费社会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地球上依然有人生活在粮票制度之下。

古巴,这个人口刚到北京一半的岛屿,从60年代就建立起了口粮配给制度。政府分发的口粮小册子,从此决定了一家人能购买的饮食。

如今,当地球上一些人吃着24h的外卖,沉醉于琳琅满目的网购狂欢,许多古巴人依旧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以应对粮食短缺下的永恒追问:“今天的食物上哪找?”。

人们在古巴供销社内购物。Francoise Guajour / 摄

一场口粮配给的乌托邦实验

时间倒回1959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菲德尔·卡斯特罗」和革命偶像「切·格瓦拉」意气风发,靠游击战推翻了亲美的政权,建立起了公有制国家。

像计划经济乌托邦想象一样,古巴宣布取消一切雇佣关系,政府分配工作,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孩子免费上学。

50年代,三名妇女坐酒吧在哈瓦那夜总会。HERBERT C. LANKS / 摄

在此之前,古巴一直是美国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度假天堂。美国资本家办的豪华餐厅、夜总会和赌场极尽奢华。

1962年,眼看曾经的乐土都被收归国有,美国政府对古巴实行了全面封锁。

口粮制度正是这时登上了历史舞台。

每家的口粮供应册上写着家庭成员和出生日期。凭手册,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规定的食物。

虽然古巴的农业生产率底下,80%的粮食依赖进口,但是依靠向苏联及东欧国家出口蔗糖和矿产赚钱,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人们在供销社内买主食。早期的小册子还包括了不同类型的意大利香肠、海鲜、肉类、蔬菜水果。

据研究,古巴家庭每月配给包括,一瓶食用油、一袋洗衣粉,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2.7公斤大米,鸡蛋8个,黑豆900克,鸡肉900克,白糖1.4公斤,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除此之外还有肥皂、香皂、火柴各一盒,外加7岁以下儿童的奶粉。

为了体现人性化,到了生日当天,还可以领到额外的蛋糕,或啤酒津贴。


1990年古巴孩子的生日派对。

在牛奶产量不足的海岛上,卡斯特罗为了显示比美国佬更强,甚至在首都修建了世界最大的冰激凌公园,每天可以招待三万市民。

在炎热的气候里,吃一口有国家补贴的“社会主义雪糕”成了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快乐。


为了纪念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发动的攻打蒙卡达兵营的革命,公园出售的Coppelia牌冰激凌一共有26种口味。72岁的帕茨回忆,其中包括黑牛、白牛,就是加了可乐或柠檬水的香草冰淇淋。

不过,好日子随着苏联解体戛然而止。

1991年,古巴失去了75%的食品进口,口粮配给手册上的诱人清单骤减。一夜之间,供销社里那些曾经摆着牛肉、黄油、朗姆酒、牛奶、甚至汽水的地方,只留下一堵空墙。

国家宣布进入了“特殊时期”,坊间则形象地称之为“瘦的时期”,因为平均每人瘦了足足9公斤。


无比空旷的供销社货架。Francoise Guajour / 摄

动物园也清晰地见证了时局的艰辛。

1959年卡斯特罗夺取权力后,古巴笑话说,哈瓦那动物园的标语,从“请不要喂动物”改成了“请不要拿动物的食物”。

而到了“特殊时期”,笑话再次进化 —— 标语变成了“请游客不要吃动物”。

事实上,动物确实减少了。“孔雀、水牛,甚至是一种类似鸵鸟的南美洲鸟类都消失了,”一名哈瓦那居民说,“鬣狗不得不吃素,老虎也只能吃甘薯。”

Ariam把钓上来的大鱼带回家,这条鱼一家人能吃两星期。许多人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如何获得食物。William Martin / 摄

糊口成了岛上的第一生产力。

1962年,古巴曾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牛和马都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因为牛和马为革命工作,所以禁止杀牛杀马。等到牛马老迈年高,要送交国家统一处理。

可面对饥饿的人群,珍贵的奶牛也保不住了。为了阻止非法吃奶牛,政府甚至规定,杀死一头奶牛要坐牢10年,可能比杀一个人坐牢的时间还久。

不受法律保护的动物则可能更悲惨。每天晚上,孩子们都会听到街头的家猫出现在某处餐桌的黑暗传言。

直到今日,牛肉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一种奢侈品。牛肉罐头的配额是每人半年8盎司。一位屠夫表示:“我已经忘记了牛肉的味道了。”


到1993年,三万名古巴人逃离该国,数千名移民在墨西哥湾溺水或被鲨鱼杀死。

日用品匮乏也成了几乎每个古巴人都要面对的挣扎,无论是忍受停电,还是四处寻购肥皂。

好在,这片土地从来不缺乏乐观主义精神。似乎每个古巴人都活成了发明家,用各种奇淫巧技抵抗尘世里的挣扎。


有人说,在古巴,最有用的手机应用就是手电筒,因为停电太普遍了。

卫生纸没了。古巴人出门就带上一两页官方发行的《格兰玛报》,作为替代。

新衣服没了。父母就用跳绳制成儿童凉鞋,用饲料袋和面粉袋做成套装,再装饰上棕榈叶。

生日蛋糕也从岛屿上几乎消失。为了庆祝,孩子们开始把安全套吹成气球玩。

哈瓦那的家庭主妇则学会了把煮熟的香蕉皮,切碎后放入炖菜,并告诉孩子,这是“特殊时期”的肉。

8、古巴与美国建交古巴最先受益的是什么产业

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