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2017年起,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为全球第一,未来贸易发展趋势如何?
自2017年起,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为全球第一, 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外的贸易市场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表现的相当好,所以国外有很多国家喜欢和中国签订订单。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就是务实的,生产出来的外贸产品质量上有保障,所以也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喜爱。中国已经在全世界打出了好名声,相信未来的市场一片光明,外贸行业也会越走越好吧。
自从2019年发生新冠疫情开始,全球的各行各业也受到了波及,经济也发生了重创。有很多国家并不喜欢和疫情发生的国家产生来往,而我们中国人控制疫情方面是有目共睹的,大家纷纷向中国下订单,中国的企业也不负所望,按时将产品交到了国外企业的手中。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而且价位也相当低廉,出口量也比其他国家大,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喜爱。
中国人为了迎合国外的市场需求,也是想尽办法提升服务价值,生产出来的产品更是数一数二,外贸的行业自然一片顺风顺水,也成为了世界上的佼佼者。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遭遇了能源危机,各大国家都向中国发出了订单,电热毯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空调,暖水袋等取暖用品订单也出现了大范围的上涨,这还是归功于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好名声。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有如此的信誉,也只有我们中国可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我们国家在全世界还是相当有地位的,外贸行业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都会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那么,你知道现在有哪些外贸产品火爆吗?
2、2017年德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是多少?
2017年全年德国货物贸易继续增长态势,据欧盟统计局统计,德国货物进出口额为2615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9.5%。其中,出口14488.0亿美元,增长8.6%;进口11671.6亿美元,增长10.6%。贸易顺差2816.4亿美元,增长0.9%。
201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805.7亿美元,增长11.2%。其中,德国对中国出口988.0亿美元,增长16.2%,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8%,提高0.4个百分点;德国自中国进口817.7亿美元,增长5.7%,占德国进口总额的7.0%,降低0.3个百分点。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70.4亿美元,增长121.4%。中国为德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3、谈谈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2.投资带动贸易增长
3.中央与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贸易发展的政策
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外贸发展
4、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如何?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5、我国2017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多少?
据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了我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
分季度来看,我国进出口值呈现逐季提升态势,一至四季度分别为6.17万亿元、6.91万亿元、7.17万亿元和7.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17.2%、11.9%和8.6%。
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具体而言,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23.4%,超过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增速为18.4%,超过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增速为15.6%,超过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增速为13%。
进口方面,我国铁矿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具体而言,2017年,我国进口铁矿砂10.75亿吨,增加5%;原油4.2亿吨,增加10.1%;大豆9554万吨,增加13.9%。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28.6%,原油上涨29.6%,大豆上涨5%。
出口方面,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主力。黄颂平介绍,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95万亿元,增长12.1%,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7.2%,计算机出口增长16.6%,手机出口增长11.3%。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
“今年我国外贸总体形势较好,但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黄颂平说,海关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海关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全力促进外贸稳增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外贸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1年对于外贸行业来说真的太难了,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外贸行业稳中有涨,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当前阶段,商家可以寻求转型,从对B端转为对C端销售,布局生活防疫用品类目,每次挑战都暗藏机遇。活下去,才有光明的未来。
受到疫情影响,外贸行业遭受重创停摆,好不容易等到国内疫情慢慢稳住,国外疫情却呈现出了燎原之势。疫情席卷全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户外出行等活动,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态。
跨国运输仍然受到影响,要知道,客机腹舱的物资运输规模几乎占据了跨境物流运输规模的一半,目前,国际航班虽然已经逐渐恢复,但还不敢大规模开放,客机腹舱的运输规模依旧不如从前。
外贸企业和人员,可投身跨境电商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线下消费转为更为安全的线上消费。传统外贸的出口模式受阻,并不代表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就此消失,这些需求会进一步在跨境电商平台爆发。想要自救的外贸企业就可以投身跨境电商领域,做出从B端到C端的转型。
这既是求生之变,也是大势所趋。目前看来,线下聚会和派对仍然危险,所以商家可以尽快布局线上,对于仅剩不多的下半年,既是外贸企业“咸鱼翻身”的转折点,也是跨境电商趁势而上的大好机会。
7、2017关于经济形势的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
经济形势是指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走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经济形势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关于经济形势的论文2000字篇一《浅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预测》
摘 要:本文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预测了2017年的经济发展走势。首先阐述了上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的形势,并归纳出了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在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预算和展望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全球经济 形势 特点 预测
2015年的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迹象,全球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通货膨胀明显得到改善,公共债务水平稳定在正常的层次。同时,各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国际贸易水平增长滞缓,大宗产品的价格起伏不定。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整个世界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转向正常化水平的过渡时期。笔者预测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经济复苏的过程充满艰辛,经济指数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1)经济复苏缓慢,两极分化愈发严重。2015年,世界总体的经济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呈现缓慢提升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与专家的预期基本相差不大,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5%,和上一年的水平不相上下。以欧盟为代表的经济体的增速为2%,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有所提高,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仍不乐观,呈放缓趋势,以东盟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增长速度为4.5%,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渐萎缩。
(2)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地区差别比较大。2015年以来,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有所降低,劳动力市场趋于正常化,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欧洲地区的就业率稍有提升,总体失业率在11.5%左右,金砖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势呈比较乐观的趋势,但是各个国家的表现各不同。其中巴西的失业率最低,南非的失业率最高,达到25%。
(3)物价水平下降,有可能由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纵观2014年,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但到了2015年,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据世界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物价水平下降了0.7%,欧元区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形势也趋于正常,下降了大约0.6%,日本的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物价指数上涨了3.2%。
(4)贸易低速增长。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分析来看,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幅度为3.1%,国际贸易收支总体趋于平衡。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预测,世界投资总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额增长幅度较大,增长30%以上。
二、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特点
(1)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溢出效应。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4年10月29日决定停止进行资产购买,这也标志着从2008年11月至今的非常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这项 措施 从外溢效应上给予其他经济体巨大的压力。首先,其他经济体因为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造成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产生了外逃,导致本来就脆弱的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货币发生贬值。其次,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增添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2)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产生分化。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并且进入了升息通道,但是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却背道而驰,这些发达经济体仍然采取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且这种新兴的经济体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的相关组织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在新型的市场经济体下,其平均年增长率从2010年的7.5%过渡到了2014年的4.4%。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导致了多年间的超低利率环境逐渐消失。此外,由于非常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增速放缓,以往大宗商品的繁荣时期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各国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丰厚期随着时间而渐渐降低,政府所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潜能不断减弱。最后,这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开放周期发生改变,趋向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了外界环境恶化的挑战。
(3)原油价格因多种因素发生暴跌。能源供给的增加以及需求的疲软是导致原油价格发生暴跌的直接原因。一些能源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速逐渐放缓,美国也因为油气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了对于原油的进口,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中的能源需求量减少。并且,沙特以及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大国最近也维持和增加了产量。西方国家为了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而不断打压油价,油气在美国与欧佩克以及沙特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升息预期和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的政策导致了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涨,这些因素都对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全球债务不断上升和对巩固复苏造成了威胁。根据日内瓦的世界经济 报告 数据指出:2013年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内的全球总负债占据着全球居民总收入的比例高达215%。债务水平高的企业需要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但是总体的全球利率水平较低和借款成本的降低也加速了债务的累积。目前,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了低增长、低膨胀以及与高负债的“有毒结合”,而且这个趋势也在不断积累扩大。
三、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
与去年相比,2017年全球的经济能够大幅发展的概率较低,而经济增速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或者有小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增幅在3.3%至3.8%之间。对2017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进行展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程度以及其严重性。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渐趋向平稳,若发生通胀抬头,2017年上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加大加息的概率。欧日在美国银根收紧的同时也会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这种背道而驰的宏观政策会导致多种效应,最为显著的是汇率发生波动。美元的升值总体上对于欧日出口复苏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导致欧日的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了欧日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毫无疑问,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全球资本和资产价格的大规模波动。
(2)欧洲国家经济所能摆脱低估的可能性。欧洲央行为了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问题中,在2014年11月注册1万亿欧元用来购买资产支持债券以及担保债券,与此同时该资产负债也增加到了3万亿欧元的峰值。此外,欧洲央行也决定将再融资的利率维持在0.05%的较低水平。这种大规模并且长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防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也为经济的长期增长留下了隐患。如果实体经济缺乏有力的增长支撑以及投资,欧洲经济可能会再次发生衰退。
(3)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范围、力度和成效。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落实。2014年5月,印度新莫迪上台后随即启动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中印两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直接决定它们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续增长局面。同时,巴西、俄罗斯经济颓势能否得到遏制,亦会对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带来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荣文.国际贸易风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 卢新德.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亚太,2013(05).
2017关于经济形势的论文2000字篇二《浅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与经济改革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问题,有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二是当前改革情况。
关键字:经济形势 发展前景 体制改革 宏观调控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可喜的变化,总的形势比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年最高增长率曾达14%以上。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从1993年下半年起开始实行宏观控制,速度随之下滑,每年差不多回落一个百分点,到1999年最低只有7.1%。2000年以来,已经扭转了这种减速运行的局面,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2%,比上年全年高一个多百分点。
2.国内需求全面回升。针对连续几年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假日天数。实行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需求的回升。2000年1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历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加快了4.9个百分点。
3.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2000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一11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增长30.1%,进口增长37.4%,分别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0多个百分点。4.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1一11月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7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增长了1.4倍,亏损下降16.3%。
5.通货紧缩局面有了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增加。从1997年下半年起,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消费价格绝对水平下降,1998年为1.8%,1999年为1.6%。2000年已基本扭转了这种趋势,1一11月转为上升0.2%。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前三季比上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4%。
上述情况,不仅证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而且标志着我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不足之处是,目前的经济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响较大,有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为此,我们决定在第四季度增发500亿元国债,以继续扩大投资和内需,促进市场旺销;加之国际经济看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基数较低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8%,比上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左右。到2000年底,第九个五年计划可以全面完成,达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8%,国内生产总值全年达到1万亿美元,每人平均超过800美元的既定目标。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中国经济将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规模向前发展。
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在行政管理权限上放放收收,调整隶属关系,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但由于 方法 不对头,没有取得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经过 总结 经验 ,才认识到主要应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看清了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提出来要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逐步扩大市场的比重,缩小计划的比重,这才使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前进。但是,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或者商品经济,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改革也就不可能迈出很大的步子。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此以前,不少同志还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但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样,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才把这个理论问题最终突破,明确提出来,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很不容易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干些什么?党的十四大规定得很明确,主要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从现在来看,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市场,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能成其为市场经济。而且这种市场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而是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全面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市场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说是在经济改革中取得的最大的进展,商品市场现在已基本建立了。因为有没有市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价格,即价格究竟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市场根据供求关系来浮动。由国家来规定,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一个模拟市场,所以不能单纯以有没有东西卖来作为衡量市场的标准。过去较长时期甚至最困难时期也有东西卖,有的地方甚至摆得琳琅满目,但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模拟市场,因为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变化是相当大的。如消费品价格,在改革开放以前,95%以上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现在95%以上已变为由市场决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采购价格,过去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计划规定,现在大约80%(有说85%)以上由市场决定。这说明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当然,价格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放开,任何国家也没有百分之百放开,有少数价格如公用设施。能源价格等一般仍应由国家控制,但在管理方式上要作一些改变。
要素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现在看来差距都还很大。资金市场衡量标准是看利率(包括汇率)是否放开,现在看还没有。劳动力市场衡量标准是就业和工资是否由市场决定,这方面目前有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就业和工资基本上已经市场化了,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还没有走上市场。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是非常根本的。有了市场,但市场是否能很好地运转,取决于市场运行的主体,即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能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是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已基本上相适应,所以发展得很快,发展得很好,而且是当前经济的最主要的增长点;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至今还不相适应,尽管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困难还很大,已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影响整个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宏观管理。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或者说是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另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采取直接调控的办法。搞市场经济就不能采取直接调控了,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有一部分带强制性的,也只能采取法律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财政、税收、特别是金融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展较慢。主要是政府本身的改革,精简机构。职能转换进展比较缓慢。
第四个方面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的分配,说是按劳分配,但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铁饭碗,大锅饭,没有大多的差别现在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又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益对,有可能分配,没有效益就没有东西分配。同时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管理等也要参加分配。这些方面目前正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能不能达到合理分配、公平分配、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群众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方面过去做得不够,现在正在推进。
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改革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正因为改革取得进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比如市场这个环节,商品市场的建立进展后面貌改变不了,而且还影响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影响金融体制和劳动体制的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制和股份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实质是一部分要转让和退出;一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有了这些指示精神,完全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从现在进展情况看,调整所有制结构快一些,真正按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慢一些,因为对怎样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包括:如何做到股权多元化,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制衡机制等,还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和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能还有个探索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即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换。
现在,大家对机构精简都比较重视,但职能转换很不理想,往往是变了一种形式来控制企业,控制经济。比如过去搞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控制,现在这方面确实是少了,指令性计划已不多了。但不少地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想方设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审批项目,干什么都要经过他审批。这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深圳对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大多数审批项目都已取消。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还是活不起来。而且审批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透明度更差,可能带来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会更多。所以,职能转换一定要彻底,绝不能改头换面,把原来的计划权变成审批权。第四个方面就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最突出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不快,已经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因为国企改革必然要进行职工下岗分流,但又没有人“兜底”。当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也不小,如中央去年就公布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很好,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保障基金欠账无法解决。据说这笔欠账至少有3万亿元,要解决困难确实不小。但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必须想办法抓紧解决这个问题。
8、2017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回缩的态势对吗?
2017年全球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持续低迷。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加快全球市场效率提升,商品信息更加对称,贸易门槛逐步降低。跨境电商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新的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对2017年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做了梳理和总结。
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在过去十多年中快速增长,并且这种势头仍在持续。当前,全球网民人数已达41.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4.4%,亚洲网民数占全球网民数的比重最高,达48.7%;全球已有七个国家网购用户数量过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普及率达到55.8%;从网购人数增长区域来看,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中东和非洲。
2018年,预计有16亿人至少在网上购物一次,占所有互联网用户的50%以上。其中,亚太地区网购人数将占全球一半;2017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3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全球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6年的8.6%上升至10.2%。

中国稳居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市场地位,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9.2万亿,同比增长11.7%,B2C销售额和网购消费者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一。
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早且最成熟的国家,2016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897亿美元,增长14.9%,网络零售成全球零售市场强劲拉动力。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互联网普及率达93%,电子商务销售额占GDP比例达7.16%。
拉丁美洲是最受欢迎的电子商务新兴市场,2016年,巴西全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534亿雷亚尔,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远超拉丁美洲其他地区;移动电子商务继续高歌猛进。

目前,全球有约16.6亿消费者使用移动端进行网购,使用移动端进行支付的消费者占比已达12%。其中,中国使用移动端进行网购的消费者占到88%,全球排名第一。
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从区域上看,欧洲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北美的跨境电商市场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全球跨境B2C电子商务突破1万亿美元。2016年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亿美元。相比本土电商网站俄罗斯网民更倾向于海淘,俄罗斯跨境网购的商品90%来自中国。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使其与全球75%的经济产生关联, 2016年第三季度,韩国海外直接线上销售为551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5亿元),同比猛增105.4%,创单季历史新高。跨境电商成外贸发展重要驱动力;2016年全球B2C电商支付规模为2.37万亿美元,其中电子钱包支付占30.4%,是全球第一大支付方式,多样化支付方式推动全球电子商务发展。
各国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目前,超过70%的国家已经通过了电子交易法,而通过了网上消费者保护法的国家比重最低,不到50%。

2017年,全球电商行业投融资活动回转,总投资额有望突破200亿美元。电商行业种子/天使轮的融资次数开始逐年下降,已从2013年的54%下降到了2017年的38%。后期投资项目火热,全球电商行业迈向成熟。中国、美国、印度是最大的市场,分别占全球投资额的30%、24%、17%。美国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最为频繁,占全球47%。
在这样一个变化当中,全球电子商务主要朝着从粗放式扩张到精细化发展、从泾渭分明到边界模糊、从发达地区到新兴市场、从资源驱动到技术驱动的四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是: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速度自2016年后呈逐年下滑趋势。增长放缓的情况同时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市场中。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互联网用户增长乏力、产业增长空间和潜力受到限制,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将从粗放式的增长进入到精细化和集约式增长阶段。
第二个变化的趋势是电子商务无界化态势明显,传统的企业边界、产业边界、地域界限甚至线上和线下的界限正在被逐渐颠覆。
第三,以亚太、中东欧、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为主的新兴电子商务市场开始跃进。2016年新兴地区占全球B2C市场中的比重超过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地区,全球电子商务的重心正在转向新兴市场。
最后,云计算、虚拟技术,无人机等新兴技术在电子商务各环节广泛应用,大数据驱动电子商务领域进一步创新,智能无人商店、社交电子商务等电商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技术应用、数据革命赋能电商发展新动力。(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9、外贸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1~4月,我国外贸发展延续增长势头,进出口总值达1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1~4月,对欧盟、美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1%、49.3%、12.6%和30.9%,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8个百分点。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增长30.3%。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
总体来看,企业订单量依旧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但分析每个月的增长数据可以发现,订单的增长边际在放缓,3~5月尤其明显,这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近两个月来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5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中国外贸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