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贸易引力模型的介绍
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决定因素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也越来越完善。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主要体现在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上,近期人们开始通过添加制度质量指标来考察各国国内制度因素以及制度趋同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通过应用引力模型的研究发现,各国制度的优劣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影响,制度相似的国家间贸易量较大。
2、什么是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ModelofTrade)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为了解释与预期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经济、社会及政治性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经典力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种理论假说。引力模型的最早引入,可追溯至凯瑞(Carey,1858)其所著的《社会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原理解释社会现象。自上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才大规模在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方面引入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研究上,丁伯根丁伯根(Jinbergen,1962)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里,贸易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贸易量占其GNPGNP的比重小于小国的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80年代,经济学家用类似的贸易引力模型说明部门内贸易的流量与流向的决定问题。
3、阐述地理引力模型、涵义及其在应用需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引力模型,我们首先写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 中, 为物体i与j之间的引力, 是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 为物体i与j之间的距离,k为常数,它可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公式表明,引力的大小与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经济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及其基本思想,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引力模型。在这里,我们介绍丁伯根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 在方程 中, 是 i国向j 国的总出口; 与 分别为i国与j 国的GNP, 为i国与j 国之间的距离, , 为常数, 、 为参数。该公式表明,i国向j 国出口总量的大小或者i国与j 国之间的贸易量的大小与i国与j 国的国民收入的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4、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为贸易引力模型寻找基础。Anderson(1979)率先在产品差异假设前提下推导出了引力方程,Bergstrand(1985,1989)则在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框架下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决定双边贸易的因素,Help-man(1987)在具有规模经济的差异产品框架下修正了引力模型。DeardoIR (1998)对这些理论推导进行了综合,认为引力模型体现出了许多模型的特点并能够从标准贸易理论中推导出来。Anderson&Wincoop(2001)在不变替代弹性支出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引力模型,这些理论不仅为贸易引力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有助于解释各项实证应用结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差异,使贸易引力模型逐渐脱离了长期以来受到“缺乏理论基础”质疑的窘况。在中国,关于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史朝兴、顾海英、秦向东(2005)和谷克鉴(2006)等人都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Xij=boYiYjb2Nih3NjB4dID-h5,其中,Xij表示两国的贸易流动规模,Yi和Y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GDP),Ni和N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人口,D代表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bo、b1、b2、b3、b4、b5是正的常数。进出口两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分别反映该市场中潜在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两种能力的大小正面影响着两国潜在贸易的规模,而距离的远近通过影响运输成本成为两国贸易的阻碍因素。
5、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经济学家用类似的贸易引力模型说明部门内贸易的流量与流向的决定问题。
2、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6、引力模型可以用于省域之间的分析吗
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力模型,即用来分析和预测空间相互作用能力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学科领域中,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国际贸易学说。
在国际贸易学说中,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其各自的经济规模(GDP)成正比,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