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急急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为了寻求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走向国际化道路,并积极开展跨国投资。自20世纪50、60年代走向国际市场以来,日本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产品充斥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许多企业成了著名的跨国公司。日本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经营战略。本文在对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进行研究之后,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日本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日本跨国公司 经营战略 “走出去”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前言 1
1 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2
1.1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 2
1.1.1起步期——20世纪50~60年代 2
1.1.2扩展期——20世纪70年代 2
1.1.3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
1.2日本跨国公司的成就 3
2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4
2.1资源战略分析 4
2.1.1资源确保战略 4
2.1.2资源利用战略 4
2.1.3资源国际结合战略 4
2.2全球经营战略分析 5
2.2.1以美国和亚洲为战略目标 5
2.2.2经营资源国际化 5
2.2.3海外公司当地化 5
2.2.4研究开发国际化 6
2.3市场战略分析 6
2.3.1市场调研 6
2.3.2市场进入的多样化 7
2.3.3市场扩大化 7
2.3.4设立区域统管公司 7
3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3.1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8
3.2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
3.2.1缺乏跨国经营意识 9
3.2.2缺乏国际竞争力 9
3.2.3跨国经营的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 10
3.2.4文化冲突 10
3.2.5缺乏人才 10
3.2.6企业品牌不足 10
4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12
4.1树立全球竞争理念 12
4.2制定国际化战略 12
4.3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3
4.4加强市场调研 13
4.5本土化经营 13
4.6公益公关 14
4.7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 14
4.8创建国际化品牌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及成就;
第二部分对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包括日本跨国公司的资源战略、全球经营战略及市场战略,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对我国企业“走出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对如何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建议
2、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
您好,
要多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南开经济评论》、《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相关国际贸易的论文,看多了,自然就会有想法,有想法自然能些写出好文章。当然,很多想法因为数据约束很难成文。
提供一些国贸专业的学年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我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2.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4.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5.apec挑战wto
6.外贸企业财务问题
7.东亚地区双边自由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8.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
9.东亚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
10.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11.中国企业应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12.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前景
13.论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
14.论我国进出口市场的变化
15.论东北亚经济合作
16.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想
17.全球fta发展新趋势与中国的fta战略
18.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引资对策
19.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
2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
21.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原因,特点与前景分析
22.东亚区域性金融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
23.欧盟东扩论
24.评欧盟(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
25.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
26.美国新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27.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28.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9.欧盟企业竞争力个案研究(以具体企业为例)
30.美国企业竞争力个案研究(以具体企业为例)
31.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
32.国际营销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33.国际营销中的绿色壁垒研究
34.网络营销的应用问题研究
35.企业促销战略研究
36.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37.关于无单放货的有关法律问题
38.关于倒签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39.关于预借提单的有关法律问题
40.提单的运输合同属性问题
41.关于海运货物灭失及损坏有关问题
42.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
43.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评估
44.出口信用保险浅析
45.无船承运人法律地位
46.cif合同初探
47.国际贸易买卖中的违约与违约救济制度研究
48.我国对外贸易代理制度的变革与我国外贸公司发展前景探讨
49.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50.国际贸易合同中的欺诈胁迫与重大误解问题探讨
相关范文: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征分析及对我国大陆的借鉴意义
[摘 要] 从发展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就业促进与学生道路导向五个方面对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对我国大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技术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一、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背景分析
技术职业教育是台湾近50年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已经是台湾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整合中升级、在升级中整合。台湾已经成功地加入WTO,正在积极规划和推动亚太营运中心或全球运筹中心,同时将两岸经贸关系纳入整体经贸关系中的一环,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发展,以利于体现经济比较利益。在投资方面,基于经济互补互利的考虑,岛内企业纷纷赴大陆、东南亚等地投资,以建立横向或垂直分工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致使岛内企业逐渐成为跨国性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出口贸易为主,形成了社会对于中高级国际贸易人才的迫切之需。
二、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面对全球化的经济贸易活动和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台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着重培养具有现代化商业管理技能、专业的国际经贸知识与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能力的前瞻性贸易先锋与财经精英。同时加强信息应用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育,辅导学生各项专业证书的取得,提供技职教育多元化的升学渠道。从培养目标、发展特色到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真正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辅以独特的教学方法,系统培养合格的贸易人才。
三、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
1.结合通识与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共同必修科目、共同选择性必修科目、共同选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四大类别。
2.融合实务与实用。部分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开设,实用性强;同时英语课程相对较多,并且突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配合实作与练习。突出实际操作类的课程的比重,如电子商务课连续开设几个学期,同时还有大量的实验和社会实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能力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化,以便实现技职教育的品质化和精致化。同时,技职教师还要与业界合作,学术支援企业,企业配合学术,使理论与实务相互结合,互补有无;聘请学识渊博的专业教师和业界人事参与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促进与学生道路导向
1.就业促进。台湾技职学校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独到之处,突出的做法就是:周密的就业辅导与亲和的校友服务。台湾的技职院校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积极辅导学生加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落实推广技职证照制度。
2.道路导向。(1)升学方面:根据个人兴趣与志向,加强基础学科及专业能力,培植升学实力。(2)就业方面:培养专业技能,具备担任国际贸易相关岗位的实务能力,成为外贸的优秀基础人才。落实证照制度,符合就业市场需求。
六、我国台湾地区应用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大陆的借鉴意义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课程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和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形式多样化,对成绩的评定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相比较而言,大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国际贸易和我国经贸事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涉外管理能力,至少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从事工业企业涉外经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统一。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为依据,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课程设置原则,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在成绩评定方式上,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针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参加不同学科的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院系之间和校际之间的交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热情。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得更有特色,更符合市场的要求,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既要懂得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还应该精通外语,以加强学生英语教学,提供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同时各高校还应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参考文献:
[1]谭以德:台湾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两岸的合作[J].台港澳经济,2005,(1):70~72
[2]李志峰: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2,(6):118~120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3、求关于国际贸易英文文献(急急急)在线等候
浅探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
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实施创新的对外贸易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本文通过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分析探讨了我国应该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不断探索,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有以下几种: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于2O世纪7O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之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于2O世纪8O年代中期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1)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2)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
2、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等人开创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该理论不同于侧重论述产业间贸易的传统贸易理论,代写毕业论文它侧重研究贸易双方在同一产业中既出口又进口同类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在不完全竞争产业中,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决定因素。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销售学家弗农于1966年首先提出,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降期;(5)让与期。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并完善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一个相互增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四个关键因素影响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这四个因素是:(1)生产要素;(2)国内需求;(3)相关产业;(4)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度。
二、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
1、积极转化国家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所决定的静态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竞争优势则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综合能力的作用结果。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根据生产要素禀赋,我国一直以来具有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要确立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的外贸战略。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由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推知:创新国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获益者。这是因为:在产品的新生期和成长期,创新国以其技术优势垄断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因而可以获得大量超额垄断利润;在产品的成熟期进入所谓的“大规模生产”阶段,创新国可以获得巨额规模经济效益;在产品的销售下降期和让与期,创新国在国外投资建厂,输出其知识产权和品牌,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际市场上继续赚取利润。
3、发展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是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给各贸易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同时,
Probe into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mplications of China Foreign Trade Strategy
Growing scale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today, in order to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70 years after the 20th century Xingqi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iwaimaoyi innovation strategy,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s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emporary new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alysis of how China shoul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irst,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w progress
After World War II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roctivity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iz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ood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st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the 20th century, has emerged since the 70's influential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following:
1, Strategic Trade Policy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rise from 7O 2O century since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the prevalence of background, the U.S. economist Paul Krugman, who in the mid 8O 2O century, proposed, mainly including two aspects : (1) 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based theory of profit transfer; (2) based on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external economic theory.
2, intra-instry trade theory
20th century 70s Grubel and Lloyd, who created the instry trade theo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U.S. economist Paul Krugman of 80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The theo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focus on inter-instry trade paper the 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on behalf of my thes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rade, both sides in the same instry, the export of procts they import the same heterogeneous instry trade. Not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stri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proct differenti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intra-instry trade determinants.
3, the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Sales Vernon by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proposed in 1966 by Prince, He Xizhe and others improved.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and biological procts, like life-cycle. Proct life cycle consists of five stages: (1) Neonatal; (2) growth stage; (3) maturity; (4) decline of sales; (5) for and on.
4,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Since th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Harvard's Michael Porter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factor endowments theory of difference is, the theory that a country has been able to flourish, 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rived from a mutually reinforcing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re are four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a coun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ability of these four factors are: (1) factors of proction; (2) domestic demand; (3) related instries ; (4) business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ve degree.
Seco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ategy for new inspiration
1,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natural resources by a country and trading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static strengths are the condition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 way to advantage the potential into real ability to effect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a potential advantage, only the final into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form a real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tion factor endowment, along with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labor resources, but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abor-intensive procts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establis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foreign trade strategy.
2, high-tech instries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By the international proct life cycle theory can be deced: Innovation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s biggest winners. This is because: the proct of Neonatal and growth,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superiority of its state monopol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thus get a lot of excess monopoly profits; in proct maturity into the so-called "mass proction" stage, innovation States can get huge economies of scale; in proct sales were down period and give and of innovation invest and build factor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output of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brand to extend its proct life Zhou Qi,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ntinue to make a profit.
3,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intra-instry trade i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means of foreign trad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intra-instry trade in all trading nations to bring trade interests,
翻译为:
4、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
5、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e-国际贸易与企业实施问题的分析 姚钟华 张涛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 2004年 第08期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文献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
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邱巍 巫宁耕 文献来自:经济科学 2001年 第02期.
东亚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吴先明 文献来自:世界经济文汇 2002年 第04期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蔡筱霞 文献来自: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武勇 谭力文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关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 王学鸿 文献来自: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李金环 文献来自: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年 第09期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林丹明 文献来自:南开管理评论 1997年 第02期
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许晖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创国际名牌做跨国企业 肖莹 文献来自:中国纺织报 2006年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 王方 全伟 文献来自: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国际贸易中企业国际营销战略阶段研究及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演变
徐頔 林媛 杨翠平 文献来自:财经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汪素芹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2年 第11期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实施国际税收筹划策略分析 杨惠芳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国际资本 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张菁 文献来自:冶金财会 1996年 第04期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
张凌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经济前沿
中国跨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史彧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黑龙江对外经贸
跨国企业并购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何茂青 2001 (页数: 2) 中文期刊
中国信息导报
国际灰市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
周宏 1996 (页数: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情况的分析
胡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与战略 2003/10
6、急需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很有用
《国际服务贸易》 李小牧
电子工业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规则》
何茂春
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王文举 安广实 经济日报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汪素芹
机械工业出版社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贾建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 刘绍坚
《国际服务贸易》
张汉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对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
《国际服务贸易》 饶友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立信会计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刘东升 中国金融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 (www.stats.gov.cn)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7、求一篇国贸毕业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的主要风险摘要: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领域一项成熟的商业制度,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该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
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缺陷造成了近年来信用证诈骗案件的不断发生。本文比较几种典型的信用证风险,从而避免操作中
产生的风险,从而使这种工具能更好地为我国的贸易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国际贸易;信用证;风险管理
我国由于法制不健全,业务人员水平不高以及缺乏有效的
监管等诸多原因,我国已成为信用证诈骗的主要受害国。例如
1984年我国有关部门与外商签订进口钢材合同,并租用意大利
某航运公司的“欧洲快车”号轮承运,船东签发假提单诈骗,
给我国造成1400万美元的损失。1993年李文凯化名高桥秀雄在
海外黑势力操纵下,诈骗我国国内多家单位信用证开证费、手
续费2300万元。而同年又发生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100
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该案虽经多方努力,未造成对外支
付,但为此已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信用证诈骗案屡屡发生,
触目惊心,危害极大。
一、信用证风险的涵义: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发展是随着国际
贸易的发展,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参与过程中逐步发展而形成
的。它把由进口商履行的付款责任,转为由银行来履行,从而保
证出口商安全迅速收到货款,买方也可以按时收到货运单据,得
到货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商之间互不信任的
矛盾;同时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融资的便利。所以,自信用证出
现以来,这种结算方式发展很快,并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普遍采
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信用证的内在交易基本原则存在导致欺诈
产生的理论缺陷,存在着很强的利用单据进行欺诈的风险;同
时,由于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自足性文件,对单据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单据上的误操作都可能导致信用证拒
付的风险,存在着较多的操作性技术风险。与单据有关的这两种
风险是信用证最重要最常见的风险,是出口商不得不面对的,任
何一种都可能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
二、信用证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关于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分
类目前有许多的观点,大同小异。但是这些分类方法都没有有
效的突出信用证风险的特殊性,所描述的风险很多和其他结算方
式的风险相雷同。对于信用证这种特殊的结算方式,本文认为
有如下风险值得探讨:1、开证行信用风险。信用证虽然是银行
信用,但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在一些国家银行的成立不像中
国这样严格,并且需要有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外银行的所有权也
大多是私有性质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资信非常重要。进口
商会同一小银行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银行联合进行诈骗是完全可能
的。2、信用证硬条款风险。在信用证的规定格式中,有许多的
硬性条款,这些构成信用证的基本要素,如受益人、有效期、装
运期、交单期、议付行等,任何一个条款的细微变化都可能给出
口商带来麻烦。另外就是故意使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不一致,
就是进口商故意在信用证条款中做手脚,使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
款有非常细微的差别。如果出口商没有审核出来,就会出现单证
不符,进口商可以堂而皇之地拒付;如果出口商审核出来,要求
修改信用证,进口商的惯用伎俩就是辩称此不符纯属银行笔误,
不用修改,保证不会拒付。然而一旦进口地的市场价格发生变
化,进口商便会因单证不符而拒付,使得出口商有苦难辩。3、
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在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或开证行有可能利
用信用证只关注单据这一特点设置“陷阱条款”,或称为信用证
软条款,即故意以隐蔽的形式在信用证中设置某些条款,使出口
商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单证一致。4、单据风险。信用证是一
种单据买卖,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在UCP500中有明确的
规定,具体如下:UCP500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
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
他行为”;UCP500第15条,还规定了“单据有效性的免责”,
指出:“银行对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虚
假性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中载明或附加的一般或特殊条件,
概不负责,银行对任何单据中有关货物的描述,数量、重量、品
质、状况、包装、交货、价值或存在,或对货物发货人、承运
人、运输行、收货人、或货物的保险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诚信或行
为或疏忽、清偿能力、行为能力或资信状况,概不负责”。
三、信用证风险管理:1、信用证硬条款风险的防范。硬条
款是信用证完整格式的一些基本条款,这些条款不仅仅要与合同
一致,还应该没有常识性的错误,各种具体的规定一定要合理,
给出口商的业务操作留有余地。例如,受益人的基本信息要正
确;货物描述要清楚简洁;有效期、装运期和交单期要合理等。
2、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防范。信用证的软条款具有极大的危害
性,对于软条款风险的防范没有明确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操作人
员的基本素质,在审证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仔细和小心,在一般
情况下碰到上述软条款应该一律否定,否则后患无穷。例如信用
证规定:本证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或待货样经开证人
确认后通知生效。或许进口商本意就只是为了得到样品,信用证
根本就不会生效,对出口商没有任何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对于
“2/3提单”条款的信用证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一个非常
特殊的条款,如果在业务中完全否定,就可能失去很多的机会,
尤其是在非洲,进口商都习惯采用这一条款,几乎所有的信用证
都有“2/3提单”的要求,特别是在尼日利亚,已经成为了一种
约定俗成的习惯。因此,在操作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
的接受或者否定。
结语:企业通过信用证业务可以有效地回避对外贸易业务
中的商业风险,保障自身的货物与资金安全,银行则通过信用
证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障、风险防范及国际结算方面
的服务,从而推动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可以说,信用证业务
能否顺利进行,与进出口商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与银行的
利益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向客户提供安全良好的金
融服务,银行才能不断地为自身创造业务收入,这也是银行发
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吕红军.国际货物贸易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2]赵丽梅.信用证操作大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金留娟.谨防信用证结算风险.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