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贸易 » 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贸易背景下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贸易背景下

发布时间: 2023-01-23 12:52:45

1、求大神指点一下,2019年钢铁行业的国际贸易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几年的前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粗钢及成品钢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最大的粗钢出口国,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万亿级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钢铁交易市场。不过我国传统钢铁贸易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周转速度慢、经营风险高等弊端,越来越难适应经济新业态发展要求,资源利用、流通效率较为低下。

钢铁电商是一种新的交易模式,有别于传统贸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技术建立的专业交易服务平台,从而实现钢铁供需双方的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物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

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超过1600亿元

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过剩引起钢价波动,国内钢铁企业普遍亏损。与之对应的是钢铁电商发展火热,一方面钢铁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我国钢铁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12年至2017年期间,按照收入计算,中国钢铁电商市场规模从160亿元迅速增至570亿元,复合年增速高达28.9%。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按收入计算,未来五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规模将以42%的复合年增速继续增长,2020年超过1600亿元,2022年将达3290亿元。主要原因是电商平台能去除中间商,简化交易流程,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此外,电商渗透率提升,且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

由于钢铁电商的出现及钢铁电商平台带来的效率大幅上升,下游客户对参与网上钢铁交易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提供涵盖整个价值链的全方位服务的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钢铁贸易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2、提高钢铁出口关税是利好吗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周雪松)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政策出现重要变动,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对行业影响几何?4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同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市场需求有增长、资源和环境有约束、绿色发展有要求的新形势,钢铁进出口政策调整凸显国家政策导向。本次取消出口退税共涉及146个钢铁产品税号,保留23个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税号。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进出口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进出口新政给钢铁业带来四大利好“我国钢铁行业一直以满足内需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保持一定的钢铁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调整了部分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作为抑制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控产能、减产量的政策组合,是国家经过全局平衡后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本次进出口新政调整了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了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
      以2020年我国全年出口钢材5367.7万吨为例,调整前,出口量的约95%(5111万吨)采用13%出口退税率;调整后,保留出口退税的约占25%(1358万吨),其余70%(3753万吨)取消出口退税。
      上述负责人表示,进出口新政可以给钢铁行业带来四大利好。
一是有利于增加进口铁素资源。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有利于降低初级产品的进口成本。预计后续这些产品进口量将有所增加,有助于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
二是有利于改善国内钢铁供需关系。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一般钢铁产品多达146个,2020年出口量3753万吨,将促进这些产品出口转回国内市场,增加国内供给,有助于改善国内钢材供需关系。
三是有利于树立我国钢铁产品高质量的国际品牌形象。长期以来,我国钢材产品出口结构中,一般产品占比较高,此次取消一般产品出口退税,保留电工钢、汽车和家电用钢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产品出口退税,有利于我国高端产品继续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提供优良的高端产品,树立我国钢铁产品高质量的国际品牌形象。
四是有利于压减粗钢产量和降能减排。钢铁进出口政策调整是压减粗钢产量和保证有效供给的重要补充,有助于促进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量,更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新政推动下钢铁进出口格局有望扭转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的王国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达峰背景下,增进口、降出口成为钢铁业必然调控方向。在王国清看来,除了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控产量是行业实现低碳减排的最直接的方式。
      从钢材需求来看,2021年中国钢材需求继续增长。出于对中国各项经济刺激措施及建筑业和机械业的强劲表现,世界钢协预计中国的钢铁需求将在2021年增长3.0%。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0.48亿吨,同比增长11%,则2021年中国钢铁需求增量在3000万吨以上。
      王国清表示,要实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在产降需增下供需缺口显而易见。因此只能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方式来弥补控产背景下国内资源不足导致的供需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关税调整,有助于提升国内资源保障,随着出口退税取消,资源回归有望缓解国内供需紧张局面,有助于稳定钢价。
      2021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进出口均保持同比增长态势。1-3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768.2万吨,同比增长23.8%;累计进口钢材371.8万吨,同比增长17.0%;累计进口钢坯量234.55万吨,同比增长35.26%。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在海外需求明显增长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净出口粗钢量已占去年全年的73%。“通过钢铁关税调整及出口退税取消,将有利于降低相关钢铁产品的进口成本,扩大钢铁资源进口,另外缩减相关产品出口,有助于我国钢铁进出口格局转变,粗钢净出口增长步伐放缓,长远来看或扭转为净进口局面,增加国内资源供应,支持国内压减粗钢产量,引导钢铁行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王国清说。
      钢协负责人也表示,钢铁行业要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国内需求上,充分发挥进出口的补充和调剂作用,适应钢铁从净出口向进出口平衡和向净进口转变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全行业更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做好压减粗钢产量工作,促进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和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3、如何让钢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化

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引言】近日,APEC峰会终于完美落下帷幕,会议加快了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钢铁产业也受益颇多。目前的中国已然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但大国却不一定等同于强国。本文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个指标对七大国家的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此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就我国目前形势探讨我国离强国道路究竟有多远。一、中国已经成为钢铁大国我国粗钢产量自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之后,已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一直持续增长,2000年粗钢产量全球占比仅为15%,2013年占比已增至49%,我国的钢铁生产大国地位已经不容动摇。20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量全球占比骤降至8.2%。四万亿刺激计划后,出口不断增长,经过4年的发展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达60.6百万吨,全球占比约为15%,以超过日本18.1百万吨的差距排名第一,我国是一个钢材出口大国也已毋庸置疑。图1:我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图2:我国钢材出口量全球占比数据来源:我爱钢铁云终端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强国相比仍有差距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钢铁大国,但大国并不一定代表强国,笔者将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与6个钢铁出口国进行对比,简单分析我国目前所处水平。1.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中使用一国钢材出口总额与全球钢材出口总额之比来衡量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钢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额;表示世界钢材出口总额。根据2013年计算数据显示:中国、日本、德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占有率分别为12.05%、8.56%、7.21%。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七大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整体走势情况:韩国、中国和美国呈上升趋势,日本、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则呈下降趋势。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波动非常大,2003年至2008年期间占有率呈连续上涨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12.06%,创下历史新高;但随后受到经融危机影响占有率直线下降,仅一年时间便下降到9.32%;四万亿刺激计划后才开始逐步回升,于2013年达到12.05%,恢复到经融危机前的水平。反观其他六大钢材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走势都较为平稳,在金融危机时也未受到影响,且除比利时有小幅下降外均表现为上升趋势。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钢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为钢铁贸易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钢铁行业的贸易竞争能力,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额;表示i国钢材进口总额。该指标越接近与0,表示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大;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计算所得的TC指数显示:2006年之前我国钢铁产业的TC指数一直为负,表明我国为净进口国,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较弱;从2006年开始TC指数不断上升,我国开始向净出口国转变,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增强;随后仍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TC指数在2009年再次变为负数;危机后TC指数逐步回升,直到2013年TC指数上涨至0.44,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将七个国家的TC指数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日本钢铁业14年间TC指数均高于0.5,要远高于其他各国,显示出其钢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的绝对优势;中国则处于快速发展期;韩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的TC指数较为平稳,处于稳定发展期;至于美国的TC指数常年为负,说明美国是一个钢铁净进口国,贸易竞争力较弱。到了2013年,我国的贸易竞争指数已达到0.44,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又称RCA指数,由于它剔除了国家总量与世界总量对数据的影响,所以较上面两个指标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钢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值;表示i国所有商品出口总值;表示世界钢铁出口总值;表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一般认为,若RCA>1.25,则说明具较强的竞争力;若0.8

4、浅谈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扩张

1,历年钢铁出口量分析
2,国内相关钢铁出口企业分析与国际钢铁企业对比
3,经济危机的影响
4,经济危机对全球钢企的影响
5,国内钢企如何面对经济危机

5、入世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中国政府2002年以来相继公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使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多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武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于2002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规则可就外国政府所实施的贸易措施,是否违反多边贸易条约或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对中国产品有不合理障碍,或对其产品在外国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合理损害等情形进行调查,并可通过双边协商或遵循WTO相关机制解决。另外,中国遵循WTO规则,取消原来的钢铁产品进口许可证制度,以自动登记制度取代,但是为了防范国际钢铁产品大量倾销对钢铁产业的冲击,达到审慎把关的目的,建立了钢铁反倾销预警制度,相关预警指数也将陆续公布。
2. 中国钢铁行业首例进口保障措施实施
2002年3月以来,由于美国和欧盟相继宣布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大量钢材涌入中国。2002年1季度,中国钢材进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5%,比2001年4季度增长了12.9%。其中3月份比上年同期猛增30.86%。由于进口产品大量增加,导致钢材价格下落,2002年销售价格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7.78%,国内普薄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77%,使许多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下降幅度高达43.36%。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和邯钢联合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提交了《关于对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2002年5月21日外经贸部决定对进口至中国的9类产品48个税号采取临时保障措施,期限为180天。即对9大类以板材为主的钢铁产品实施关税配额,以过去3年平均出口量为配额基数,关税配额内进口产品仍执行现行进口关税税率,超过配额的进口量加征7-26%的附加关税,中国此次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省等。这是我国首例进口保障措施案立案,也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第一次利用该组织的有关条款解决贸易争端,主动出击的“第一战”。
3 .对部分进口钢材的最终保障措施将于本月20日正式实施
中国临保措施于2002年11月24日到期,正式保障措施即将正式启动。保障措施只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 、彩涂板、非取向硅钢和不锈钢冷轧薄板五种钢材品种实施进口关税配额,对于超过关税配额总量进口的钢材将加征特别关税。并且,正式保障措施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和不锈钢冷轧薄板采取分国别配额方式,对彩涂板和非取向硅钢采取全球配额方式,对于进口量小于3%的发展中国家不实施关税配额。正式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从2002年11月20日—2005年5月23日,在最终保障措施的两年半的时间里,特别关税税率是逐阶段降低的,但对比临时保障和最终保障措施第一阶段特别关税税率可以看出,彩涂板、非取向硅钢的特别关税税率上升,而热轧普薄板和冷轧普薄板两个下降,不锈钢冷轧薄板基本持平,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部分钢材最终保障措施分阶段特别关税税率与临时保障措施比较
品种
临时保障措施 最终保障措施
02.5.24-11.19 02.11.20-03.5.23 03.5.24-04.5.23 04.5.24-05.5.23
1.热轧普薄板 26% 10.30% 9.50% 8.70%
2.冷轧普薄板(带) 26% 22.40% 20.60% 19.00%
3.彩涂板 18% 23.20% 21.30% 19.00%
4.非取向硅钢 9% 20.20% 18.60% 17.10%
5.冷轧不锈钢薄板 18% 18.10% 16.70% 15.30%
在国际钢铁贸易保护日益加剧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和避免过量进口对我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损害威胁,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应对入世后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运用WTO规则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入WTO后的中国钢铁业
1 .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为迎接入世的挑战,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据统计,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投入2000多亿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薄板是中国大陆钢材品种中的主要矛盾,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十五”期间,不少企业将增加以热轧钢板、冷轧钢板以及镀锌板为主的薄板生产设备。从热轧生产线看,目前,国内已有宝钢、鞍钢和武钢等10家钢铁企业共12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其年总生产能力为2300万吨, “十五”期间将分别在武钢、鞍钢、包钢、珠钢、邯钢等5家钢铁公司各新增设1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另外还将分别改造梅钢、本钢、武钢、攀钢等4家钢铁公司的4条热轧钢板生产线,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扩大到3820万吨。从冷轧生产线看,目前有7家企业共有7条冷轧钢板生产线,其年总生产能力为760万吨,“十五"”期间将在昆钢新建1条年产40万吨的可逆式轧机,改造鞍钢、武钢、攀钢、上海益昌钢厂等4家钢铁公司的4条冷轧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增加260万吨,到2005年冷轧钢板年总生产能力将扩大到1020万吨。另外,国内共有10条镀锌钢板生产线,其年总产量为220万吨,“十五”期间将在邯钢新建1条30万吨镀锌生产线,改造武钢和攀钢2条镀锌生产线,其生产能力增加40万吨,到2005年镀锌钢板年总生产能力将扩大到270万吨。再建设一批涂层板生产线,届时,28套涂层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吨。还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高炉、转炉、大型轧机、板材轧机、板管轧机、高线轧机、连续小型轧机、超高功率电炉等正在加紧建设,它们将使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
2 .入世以来钢材市场喜忧参半
——国内需求旺盛,出口低幅增长。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业、汽车业、船舶制造业和机电产品外贸出口发展势头强劲,带来了国内钢材生产需求旺盛。据统计,2002年1-9月份全国钢材消费量1550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22%,预计全年消费量将首次超过2亿吨关口。出口低幅增长,2002年1-9月,全国出口钢材3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1%。
—— 国内生产增势迅猛,进口压力更为沉重。 旺盛需求的拉动,加之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冲动,使得钢材新增资源始终强劲增长。2002年1-9月全国钢材产量140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预计全年钢材产量达到或接近19000万吨,占世界钢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进口压力较为沉重,一方面由于内需的拉动,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因为关税的下降和进口配额的增多,加之跨国公司加工企业向中国的转移,进口大幅度增长。1-9月全国进口钢材18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4%,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2000万吨,比上年有较多增长。
—— 市场价格环比回升,部分品种出现大幅上涨 。中国加入WTO后,钢材市场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在2002年美国启动“201条款”、 欧盟、北美和亚洲等国家纷纷提高进口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后,日本、欧盟等钢材主产区被迫削减产量,中国实施的钢铁产品临时保障措施,客观上改善了供求关系,刺激了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也带动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从各主要城市钢材挂牌价格情况来看,各类建筑用材价格普遍比年初上涨了200-300元/吨,各类板材价格比年初上涨了500-800元/吨,热轧薄板、中板等部分品种一段时期内甚至出现了暴涨,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将有明显提高。
3 .外资加快进入
随着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快速发展,薄板材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薄板中更薄规格的品种进口逐年增加,正是有这些缺口,国外钢铁企业纷纷瞄准了中国钢材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冷轧厂。韩国联合钢铁公司决定在中国建造联合钢铁分公司,名为Unionsteel,新上涂镀生产线专门生产涂镀产品,在此之前联合钢铁公司已在中国建了一条冷轧机组。日阪、兴业和日新制钢也于2002年7月初宣布,决定对合资建立的从事不锈钢和表面处理板加工业务的江苏省长富不锈钢中心增加投资。在外商投资规模稳定上升的同时,台商投资增势强劲,岛内钢铁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由于中国市场对镀锌板和涂层板的需求量剧增,台湾盛馀钢铁公司决定在华北渤海湾设厂。初步规划新厂一期产能达15万吨,以生产涂层板为主;二期为30万吨产能的镀锌板生产厂,投资规模将扩大至1亿美元,目标是占领华北、天津、北京等地市场;台湾省新贝斯特线材工业公司在大陆苏州投资的苏州新贝斯特线材公司,今年10月底将开始碳钢和不锈钢线材的生产。台湾中钢集团首家正式在大陆设置的分支机构--中贸上海分公司已于今年10月底揭牌。
目前,国外钢铁公司不仅介入镀锌板、盘条、大口径钢管、线材产品等,而且已经介入到环保业、物流业及信息产业,弥补了国内部分钢铁产品品种以及技术的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新的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三、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研究所2002年10月7日提供的报告表明,中国的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增加,2003年将消费世界钢铁产量的1/4,消费量可能要达到2.15亿吨,而2001年-2003年世界新增钢铁消费量2/3将来自中国。2002年中国的钢铁需求可望增长14.8%, 2003年则略减至10.3%。
1.钢材市场供需进一步加大,价格平稳
总体来看,2002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有三大带动因素:一是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二是国际经济增长的带动;三是世界生产基地向中国大陆转移和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带动。由于受到需求拉动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口门槛的降低,新增资源也会保持较高水平,部分产品的增长甚至更为强劲,市场的买方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市场价格回升到相对高位,加之货源宽松,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 国内需求稳中有增,增长幅度出现回落
多方面的迹象表明,2003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5年,迟早会淡出,但目前完全淡出的条件还不具备,至少明年还需要借助国债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财政赤字不断增多,国家财力有限,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亦难以增强。受其影响,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水平会出现回落。受其影响,与此相对应的钢材消费力度会有所减弱。
—— 国际需求好于上年,出口继续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加快,总体需求形势将好于今年。据世界经合组织近期所作出的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和2.9%;其中美国为2.3%和3.2%;欧盟为1.1%和2.3%;日本将摆脱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今明两年均可达到1%左右的增长水平。 近来有迹象表明,2002年各国普遍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松动的趋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美国对进口钢材免税检查期延长。美国钢铁进口限制保护已经接近尾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松动,有利于出现一个较好的出口环境,2003年的外贸出口环境可能比今年要好一些,出口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 资源供给较为充裕,进口冲击加大。 当今的市场,是一个全球过剩的市场。一方面,我国普通钢材的生产能力庞大,增产潜力不小。根据测算,2003年全国钢材产量将突破2亿吨,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4,成为全球头号钢材生产国家。如果存在消费需求,钢材产量再增长10%,达到2.1亿吨也不成问题。另一方面,2003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2年,按照承诺,进口管制还要松动。2002年11月,我国只对冷热轧薄板等5类钢材品种实行保障措施,相对应原来的9大类产品有4类不在保障之内,因此,其进口量也会相应增加,还有迹象表明,今后我国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相应享受某些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低价进口钢材,可能会使国内行业受到冲击。
—— 价格水平大体平稳,进一步上涨空间不大 。进入2002年4季度后,国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减缓。国际市场上钢材的阶段性回升基本结束,对国内行情的“领涨”作用明显减弱。国际市场上由于减少产量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刺激的涨价效应已经基本显现。尽管2003年初以后还存在价格向上调整的可能性,但其中的变数不小,如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走势,美国对伊拉克军事打击的时间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因此,2003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不太乐观。受其影响,全年钢材价格总水平大体平稳,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部分产品价格环比还会出现回落,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价格同比走势大体平稳。
2 .外资并购钢铁行业可能成为热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各项法规和政策逐步与世界接轨,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增强;世界经济安全格局的变化和美国股市的下跌,都促使资金从美国外流。从实际使用外资的情况来看,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前9个月,中国合同外资金额6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4%,这就预示着新一年内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还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因为上年基数较高,估计难以出现像今年这样高的幅度增长。有人估计,2003年外资使用量在600亿美元以上。 出于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生产和采购链,除将本土或其它地方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来外,还会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如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称,为了削减成本,到明年中期,他们将从中国购买数十亿美元左右的汽车零部件,以便有效地节约成本。正是跨国公司的这种战略调整,导致了对中国廉价零配件的需求,从而增加中国的钢材消费。更重要的是,外资并购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对国家整个经济格局的影响持续而且深远,外资并购不是一个简单事件,它的时间跨度要用五年、十年来衡量,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吸收更多的外资,还有独特优势。近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与此前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并构成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将对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其相关政策也成为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的催化剂。

6、我们国家的钢铁企业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看看以下的分析:
-----------------
产品标准体系问题

我国到2006年底,钢铁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800多个,重点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到67.9%。基本建立起了面向市场需求、结构趋于合理、水平逐步提高的产品标准化体系。但是,这些标准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钢号少,指标低,项目不全,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包括明示的和潜在的要求。另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不能完全代替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是向顾客承诺的、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的标准。但是,我国多数钢铁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企业产品标准化体系,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企业标准,也多是约束内部的技术指标,而不是向顾客承诺的产品特性。

例如,我国模具工业近年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每年要从国外进口6万吨模具钢。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模具钢标准有局限性,它只是合金工具钢标准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独立的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中仅有的几个钢号,也比外国少得多,产品特性也没有外国全。顾客用的比较多的H13热作模具钢,我国标准只规定检测化学成分、酸洗低倍、退火硬度,而从瑞典或日本进口的模具钢不仅提供化学成分、酸洗低倍、退火硬度等检测数据,还提供非金属夹杂物、冲击韧性、晶粒度、退火组织和带状组织等信息。企业没有相应的企业标准,顾客只能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订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顾客的使用要求。一般按我国国家标准生产的H13钢,制造的压铸模具的寿命只有3~5万次,而进口H13钢的压铸模具的寿命可达20万次。类似现象在其他产品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问题不应当只追求采标率,而应考虑顾客满意率。建立满足和超越顾客要求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特别是企业标准)是钢铁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产品实物质量问题

2006年我国进口钢材185l万吨,其中高附加值的的钢材1337万吨,占进口数量的72.2%。这一部分钢材主要是不锈钢板带、不锈钢棒线材、冷轧板卷、镀层钢板卷、电工钢板卷和锅炉用无缝钢管等。所以进口这类钢材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数量满足不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实物质量没有进口的好,规格也没有外国的全。例如高压锅炉管,目前我国年需求量在30万~40万吨左右。(Φ159mm以下的已基本上国产化,Φ159mml以上的高压锅炉管国内可以供应一小部分,如T91,内螺纹管等,但在数量上供应不足,有些品种不全,如WB36,T/P23,T/P122等。特别是缺少小规格的,例如Φ16mm×lmm低压不锈钢管,Φ16mm×2mm高压加热器碳钢管,Φ25mm×0.5mm~0.7mm×1m冷凝器用的不锈钢管或钛管等,基本上依靠进口;Φ159mm~1060mm以上的大口径管大部分要进口。

2006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达到530万吨。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2006年不锈钢的消费量为595万吨,而板带的净进口为148万吨。国产不锈钢质量除存在200系列问题外,其他系列存在有实物质量问题。除表面质量、有害元素、腐蚀性能外,不锈钢的工艺性能也存在不稳定的问题。Cr13型不锈钢塑性偏低、Cr17型不锈钢成型性差,400系列、含氮、双相不锈钢尚处于开发阶段,在生产和使用两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

电工钢不仅国产数量不够(2006年进口95万吨,其中取向硅钢25万吨),在实物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为了降低铁芯损耗,厚度趋于薄规格化,并提高硅含量和采用细化磁畴技术,我国生产的取向硅钢中除0.30mm外,更薄规格(0.15,0.20,0.23mm)的生产还存在一些困难。0.30mm的取向硅钢的铁损也与日本水平有一些差距。

工艺系统优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引进和更新了一大批生产设备,多数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工艺系统优化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例如我国高速线材轧机不论轧机数量还是装备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但是我国用于生产汽车轮胎钢帘线用线材,还必须进口(缺口近30万吨)。国产的轮胎钢帘线用线材的主要问题是断丝率高。原因是冶金质量问题,包括夹杂物、中心偏析和表面质量等,显然主要是炼钢和连铸问题。引进了先进的轧制设备,冶炼工艺没有得到系统优化,产品质量仍然提不高。国外企业为了提高钢材的冶金质量,采用加大连铸坯断面尺寸,在轧制前增加一道锻压工序,大压下量改善组织,而我国有些企业在生产同样品种的钢材时,却提倡“小方坯直接轧制成材”。这样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实物质量。

有些生产中厚板的企业引进了主要加工装备—轧机,但在调质和精整方面缺乏系统配套,导致只能生产一般品种,不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生产管线用中厚钢板,必须有热处理过程,热处理方式有轧后在线控制冷却、轧后在线直接淬火、正火和调质(淬火+回火)4种。采用轧后直接淬火工艺可以生产X42~X80级的管线用钢板,厚度达到50mm以上,尤其是厚规格的管线用钢板必须采取直接淬火工艺生产。没有适当的热处理设备,生产高档次的管线钢是不可能的。目前国产管线钢的卷板性能各部位差异性较大,尤其头尾部与其他部位的抗拉强度偏差更大;卷板的几何尺寸精度也不够,一般相差20mm,而进口卷板的实际公差在+10mm以内;表面问题也较多,主要是压坑和划伤,多出现在沿宽度方向,造成用户在制管时原料切除量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工艺系统优化问题。

自主技术创新问题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管线钢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用TMCP工艺代替了热轧和正火,将生产出的X70钢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而我国相同钢级管线钢的开发与应用几乎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国外在X100、X120及X130管线钢的研究与开发中已经获得了巨大突破,X100管线钢将立即投入使用,而我国的管线钢研究还基本处于X80钢级阶段,对X100钢级管线钢的研究极少。特别是原始创新性的产品更少。

我国近年来一大批中厚板轧机陆续投入生产,2006年中厚板产量达到8500万吨,估计今年可能超过1亿吨,约占钢材总量的1/4。特别是宽度5000mm和5500mm的中厚板轧机也将陆续投产。我国的中厚板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么大的产能除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外,也必然要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不能再局限于普通的碳素钢或仅有的几个低合金钢,必须针对船舶、锅炉、容器、油气管线、大型储罐、海洋平台、工程机械、桥梁、电站和建筑等用中厚板,充分发挥微合金化的作用,大力开展品种开发和技术创新。例如研究开发大线能量焊接钢板、沿长度方向厚度变化的钢板、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性好、抗层状撕裂、抗震、耐蚀、耐侯、耐火钢板等,发展超低碳贝氏体钢和TMCP、RPC和直接淬火技术。在发展中厚板品种质量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同步发展配套的型钢、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在这方面,日本的新日铁和JFE比我们动作快,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从产品检验模式转换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又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日趋规范。但是,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仍然存在问题。企业标准不健全,控制措施不到位,对生产过程缺乏精细管理,5S和6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合格品和顾客异议时有发生。有些企业忙于进行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整合,处理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质量管理。

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过渡或飞跃,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从识别顾客要求到达到顾客满意,必须控制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设计开发、经营采购和生产控制。但目前我国不少钢铁企业缺乏设计开发能力,只关心个别产品试制,不重视工艺系统优化;采购-生产-营销没有形成战略性供应链;特别是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只注意技术手段,缺乏管理措施,很少用统计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很难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改进不多,对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意识比较差。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向钢铁强国跨越,必须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不断改进过程和产品质量、追求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模式。

7、你对钢铁企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钢铁企业发展,那我们先来看看钢铁行业的相关数据。

1、库存(下图)

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1月下旬78家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059万吨,环比1月中旬1072万吨下降了12.97万吨或1.12%;旬末库存量日产天数为6.56天,环比1月中旬的6.66天下滑0.1天,高于13年均值0.04天;旬末库存量折销售天数约6.85天,环比1月中旬的8.84天下降1.99天,低于13年平均水平约1.2天。

2、资金链

今年1-6月份,纳入中钢协统计范围内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67亿元,同比增加2.69%,利税397.9亿元,同比增加1.49%。其中6月钢铁业再度出现全行业亏损,纳入钢协统计范围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达6.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6月份纳入钢协统计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只有0.13%,6月份降至-0.23%。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连续5个月保持“微利”的局面再度亮起“红灯”。中钢协最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6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为36.5%,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亏损企业达31户。1-6月份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面达40.07%。

除此以外,包括一些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国内钢厂仍深陷亏损泥潭。据统计,7月以来已有17家上市钢企发布中报预告,其中3家中报预减,1家首亏,6家续亏,业绩预降公司占比近六成。另有4家上市钢企预报业绩预增,3家扭亏。

上述权威人士认为,之所以钢铁行业困境难以改变,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钢铁产量依然居高不下,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一方面拉高了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同时也让钢材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甚至成本线下,“库存高、销售难”让钢厂经营陷入了困境。


总之面临国内对钢铁的需求放缓、钢铁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解决等问题,钢铁业进入微利时代。迫于生存的压力,各钢铁企业在发展好主业之外,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努力开拓非钢产业,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新选择。

更多信息可参考钢铁行业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8、中国的钢铁产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
总体而言就是数量很多,但质量不精,但发展迅速,问题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