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贸易 » 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发布时间: 2023-01-18 22:48:18

1、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提供的"中国方案"有哪些

中国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对等和一致,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国方案植根中国土壤,是在中国实践的成功基础之上提出的,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参考。

中国方案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深受中华文化整体观、辩证观、义利观的启发,其所倡导的循序渐进、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理念都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管控危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方案从理论上系统全面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的质疑,以整体和配套的理论和战略,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探索人类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方案主张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变强权理念为公平正义,这些治理理念对于推动国际社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对于全球安全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战略意义。

(1)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内。

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国际安全合作、热点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方案,在机制创新、规则制定、议程设置、规划实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国智慧的深邃与博大,体现了中国方案对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如何实现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3、贸易强国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异常迅速,国际地位上升。现已跻身于世界
前十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国之列。但是与世界其他对外经济贸易大国相比,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通过对1999年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
前8位国家(即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 主要对外经济
贸易指标的比较研究,概括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
与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
一、世界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外商品贸易规模和结构、对外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条件、资本流入和流出等
四个方面主要指标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世界8个贸易强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
首先表现出规模大的特征,商品和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各项主要指标在规模
上均居世界前列;其次表现出实力强的特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上占居明显的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从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取
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对外经济贸易强国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贸
易强国首先应该是贸易大国;二是对外经济贸易强国同时应该是经济强国,比较优势和
竞争优势明显;三是对外经济贸易强国应该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具体以世界前8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为例,我们认为, 对外经济贸易强国应具备如
下4个方面的特征:
1、经济高度发达。在世界前8个贸易强国中,6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
前6位,加拿大和荷兰分居世界第9位和第13位;7个国家人均GDP在20000美元以上, 加
拿大也接近这一水平,而美国和日本超过30000美元。8个国家人均GDP 相当于世界人均
GDP平均水平的4-6倍。作为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发
展程度高,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和质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
技术和物质基础。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1999年美国和日本分别有179家和107家进
入世界500强,其他国家进入500强的公司数目均居世界前列,而且在产业上主要分布在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劲,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对外经济贸易
的发展。
2、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大,其影响力强,辐射面广,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贸易
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自80年代以来,这8 个国家商品进
出口总额稳居世界前8位,其中1998年美国、德国、 日本商品进出口分别占世界总额的
14.7%、9%、6%,它们是世界上三个最大的贸易强国,英国和法国在5.4%左右, 意
大利、加拿大、荷兰在3.5%-4.2%之间。其中,各国在钢铁、机器设备、 化学制品等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居世界前列。例如,美国化学制品、机器和交通设备出
口总额居世界首位,汽车出口居世界第三位。德国钢铁产品、化学产品、纺织品、汽车
出口居世界首位,机器和交通设备出口居世界第2位。日本钢铁产品出口居世界第2位,
机器和交通设备出口居世界第3位,其中办公和电信设备、汽车产品出口均居世界第2位。
法国钢铁产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化学制品出口居世界第3位,机器和交通设备居世界第
4位。英国钢铁产品出口居世界第8位,化学产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 机器和交通设备出
口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钢铁出口居世界第5位,机器和交通设备出口居世界第6位。 加
拿大机器和交通设备出口居世界第7位,其中汽车产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荷兰化学产品
出口居世界第7位。
这些国家作为世界产品和资本的主要供应者和需求者,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在很大程
度上直接左右着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方向和趋势。在这里,应注意区分对外经济
贸易强国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对于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尽管对
外经济贸易高度发展,在本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 出口
占GDP比重)在90-200%之间,但是它们不能被称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强国, 因为对世界
贸易的影响和作用有限。
3、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占居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 充分
发挥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技术的竞争优势,在质量和技术上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其贸易条件始终处于有利地位,能以较
小出口产品换回更多的进口物品。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以1990年为100,近年来, 发达
国家贸易条件指数为105%左右,处于较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7%,较为劣势。
尤其是日本的贸易条件一直趋于上升,从进出口贸易中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是法
国、意大利和美国,贸易条件始终呈有利态势。德国、英国、荷兰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贸易条件指数基本持平。加拿大贸易条件相对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商品进出口结
构有关。
二是凭借国内充裕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国投
资,从国际融资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对外开放度大。作为WTO的创始国,这8个国家普遍遵循国际贸易规则, 奉行自
由化国际贸易政策,对外开放程度大。主要标志为:一是平均关税率低。经过多个回合
的多边贸易谈判, 8 个国家的平均关税率大幅度下降, 其中平均关税最低的是美国,
1999年为4.8%,其次是欧盟国家,为5.6%,日本和加拿大分别为6.6%和7.1%。但同
时,在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打破世界贸易封锁的同时,美、日、欧利用进口配额、出
口补贴、倾销反倾销政策等各种非关税壁垒,抵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贸易,使得
国际贸易的竞争日趋势激烈。二是市场开放范围大。按照WTO协议, 在这些国家中不仅
商品市场,而且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对外开放,对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进与流
出的限制性规定少。三是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美国、日本由于国内经济高度发达,贸
易依存度偏低,1997年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分别为12%和11%以外, 其他国家相
对较高,在30%左右,其中加拿大为41%,荷兰为56%。

4、中国加入WTO的影响是是什么?

wto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是2001年加入的WTO,是第126个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文件提交总理事会审议。会议宣布结束中国工作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成员将不能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歧视中国产品。加入WTO将使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中国经济将由于服务行业范围的扩大而受益,外国公司希望在中国加入WTO后向中国引进保险、金融和经销业。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将反过来刺激中国国内的服务业,从而使公司和消费者有更宽的选择面。

也许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特别是实施那些旨在形成最高透明度和非歧视性贸易的规定,消费者和公司都将受益于更广泛的法治。

中国在WTO中承担的义务

中国将因加入WTO而极大受益,但是,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享有某些权益,而且也意味着承担具体责任。中国通过15年的艰苦谈判,特别是同美国和欧洲联盟的谈判,才加入WTO。中国作出了多方面的承诺。若要全面了解这些承诺,人们需要研读1,000页之详的《中国议定书》、《工作组报告书》以及《商品和服务承诺减让表》。我们在这里只概述一下中国入世文件的主要内容:

◆ 降低关税

·对美国商家最为重要的工业关税将从25%降到7%。

·对美国农牧民最为重要的农业关税将从31%降到14%。

◆ 对服务业的承诺

·大幅度开放范围广泛的服务业,包括美国的重要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和专业性服务等。

◆ 体制改革

·在透明度、通知和咨询、执法一致和司法审议这些方面的广泛改革将有助于消除外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的障碍。

◆ 遵守现行WTO协议

·中国将承担起多个现行WTO协议所规定的义务,涵盖范围涉及农业、进口许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及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技术障碍等所有方面。

◆ 专门涉及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条款

·3年内直接与中国客户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权利。

·在加入WTO的3年内在中国销售所有产品的权利(化肥和原油及精炼石油除外,这些产品在加入WTO的5年后可以批发销售,化肥在加入WTO的5年后可以零售)。

·对投资和进口的批准不再受制于那些会造成贸易扭曲的要求,如有关技术转让、外汇平衡、出口表现和本地原材料含量比例等要求。

·不需在中国投资注册即有对中国出口的权利。逐步取消对数百种产品的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NTMs),在2005年1月1日前取消与WTO规定不符的所有非关税措施。

·取消国营贸易公司对工农业产品的进口垄断。

·要求国营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决定必须完全基于商业考虑。

·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取消工业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补贴。

◆ 保障机制

·美国和其它WTO成员可以在15年内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继续使用特别的非市场经济方法衡量倾销情况。

·根据一项专门涉及中国的保障机制,美国和其它WTO成员可以在12年内限制扰乱其市场的中国进口品的增加。

为这些承诺进行谈判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证明,中国决心成为完全融入这个有规可循的全球贸易体系的一名成员。虽然获得加入WTO的胜利来之不易,但中国在许多方面面临另一个同样值得去努力但也同样困难的挑战。从上面列举的承诺中可以看到,中国为履行其WTO义务正在进行巨大变革:重组工业、公开发表以前在内部发布的法律和规章、建立裁决争端的正规程序、为外国公司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等。中国同意降低关税和取消进口配额、取消出口补贴,并对外开放服务业的竞争。这些改变有的将立即实现,还有的则将在几年内逐步实现。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经济越来越呈多样化并正在日益增长。中国(与台湾同时)加入WTO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这个贸易组织的结构和特征,这将对中国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与邻国的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许多亚洲国家正面临经济衰退,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重振经济。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既代表着对这些国家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挑战,也代表着这些国家可以从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中获益的机会。

1995年至2001年间,中国出口额从占全球的2.9%增长到3.9%,而同期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停滞不前。在过去4年内,中国在对美电子产品出口领域已经超过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也有利于出口高价值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据UBS沃伯格投资银行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加入WTO将促进台湾经济增长,到2005年增长幅度相当于台湾2000年GDP的1.7%。随着中国对亚洲其它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些经济体的收益预计将达它们2000年GDP的1.1%。

然而,对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前景并不那么光明。UBS沃伯格公司估计,到2005年,东南亚经济体蒙受的损失将相当于它们2000年GDP的0.1%到0.2%。对印度来说,这个数字可能高达0.7%。这正是为什么东盟与中国同意努力开放相互间贸易的一个原因。

美中关系

中国如何履行WTO的成员义务将直接影响美中关系的未来。中国领导人已经一再表明完整履行中国所作承诺的决心。美中两国的利益都要求避免因中国无力或不愿履行入世承诺而增加的美中贸易摩擦。

当然,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会随着中国加入WTO而消失,正如美国与很多老资格WTO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并未消失一样。甚至正相反,至少是在入世初期,由于两国贸易关系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出现摩擦的可能性还会增加。中国已经在与美国的贸易中享有迅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如果美国公司发现中国作出的市场准入承诺不能如预期的那样迅速实现,其结果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美国出口增长缓慢无力、从政治上无法长久维持的中方双边贸易顺差以及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和WTO的其它成员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中国履行其对WTO所承担的义务来避免发生上述情况。例如,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同美中商业全国委员会合作举行了一个电视会议,让美国贸易法专家与中国官员对话。同样,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同北京大学和当地的一个电视函授学院合作,为中国各地社区提供与WTO有关的网上培训机会。使馆商务处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使当地官员了解WTO的原则。欧洲联盟也拨款约2,300万美元使中国官员尽快了解WTO的各项规则和观念,如保护知识产权。

虽然中国受到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并彻底履行其对WTO承诺的极大压力,但要记住,贸易争端并非总是单方向。中国同样将能够诉诸于WTO机制来解决它同WTO其它成员贸易纠纷。

尽管中国面临着挑战,但毫无疑问,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并且有益于世界经济体系。加入WTO将使中国与国际经济社会紧密相连,最终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并且由于法治在经济运作管理中进一步扎根,带来更大的社会稳定。美国人民将从对中国的更多出口机会、国内的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多的海外投资选择中受益。随着两国贸易商务关系的扩大,美中两国人民的直接接触、观点交流和技术转移也将增加。而且,通过WTO而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感,随着美中两国更加密切地在事关全球经济稳定、安全和繁荣的广泛领域里的合作,应该有助于加强两国共同的使命感。

5、g20杭州峰会涉及到哪些议题和看点

一、g20杭州峰会议题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全球货币体系:

2106年10月,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将正式纳入人民币。中国可能会希望借峰会召开的机会,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推动SDR更广泛地使用;呼吁改革IMF,并且以更好的方式监测国际资本流动。过去几年,中国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中,并表达对重塑未来政策的强烈兴趣,同时,中国已经开始公布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

2、绿色金融:

利用金融工具推动环境友好型投资,是今年中国在G20峰会上的一个主要倡议。随着环境保护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成为中国国内政策的重要议题,绿色金融日益被视为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

中国可能会呼提倡通过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可能阻碍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外溢效应、期限错配、缺乏适当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今年以来,中国已发行的绿色债券达到1200亿元,占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45%。

3、基础设施投资:

随着从货币宽松转向财政扩张以及结构性改革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可能会倡导财政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尤其是,中国期望“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新的多边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贸易协定:

另一个潜在的议题是2008年启动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在英国退欧公投之后,任何关于中国与英国或者中国与欧盟之间在贸易协定上的蛛丝马迹都非常重要。

二、g20杭州峰会有以下六点看点:

1、中央总书记对“杭州时间”的安排:

G20杭州峰会,是2016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作为东道国领导人,中央总书记在峰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将有数十场之多。

9月4日至5日的领导人峰会上,中央总书记将主持欢迎仪式、开幕式、五个阶段会议、闭幕式等十余场活动,同各方一道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和各项重点议题展开讨论。会后,中央总书记将出席记者会,向中外记者介绍峰会成果和会议情况。

领导人峰会前,G20工商峰会(B20峰会)将于3日至4日举行。中央总书记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面深入阐述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的看法和主张。

除上述两个峰会外,金砖国家领导人按惯例将在峰会期间举行非正式会晤,中央总书记将出席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总书记还将同与会外方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杭州峰会是中国“十三五”时期主办的首个大型国际峰会。中方将充分利用这一主场外交平台,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2、杭州峰会的新意:

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80%——G20是公认的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不确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这次G20峰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峰会主题下,各方将围绕“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

这些重点议题既着眼当前又旨在长远,既围绕增长动力又围绕治理体制,重点突出发展问题,可谓切中肯綮。

今年以来,G20会议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多个“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发表G20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并准备在峰会前完成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G20峰会已经举行十次。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是G20自身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相信杭州峰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够扮演关键角色。

3、与会政要将开展的外交活动:

20位G20成员领导人、8位嘉宾国领导人、7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杭州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密集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

峰会期间举行的双多边会晤,一方面可以就峰会议题本身进行探讨,推动达成更多共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此机会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他热点和敏感问题充分交换意见,管控分歧和争议。

在众多会晤中,大国之间的互动尤为引人关注。中美两国已经宣布,中央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将在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在此节点举行的会晤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此外,杭州峰会外交舞台将见证多个“第一次”。这将是巴西总统特梅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等就任现职后首次来华。相信这些“第一次”会为双边关系发展创造新机遇,中国将进入繁忙的“多边外交季”。

4、邀请这么多发展中国家的原因:

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这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都受邀与会。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

“G20最终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制定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案,需要听取和吸收更多国家的诉求。”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应当拓展发展中国家的话语空间。

在中方推动下,“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成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之一。峰会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峰会还将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

“对‘发展’和‘可持续’的高度重视,不仅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的独特安排,也包含了更加强化G20这一交流合作机制的深刻考虑。

据悉,峰会筹办过程中,中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G20外围对话。联合国大会、非盟总部、77国集团,和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和小岛国……中国的对话活动覆盖了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特别是其中130多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办会宗旨,让G20峰会更具代表性。”陈凤英说。

5、工商“大咖”将关注的话题:

根据杭州峰会的日程安排,迄今规模最大的B20峰会将与G20领导人峰会“背靠背”举行。800多名全球工商界代表将参加9月3日至4日举行的这次B20峰会,其中既有跨国公司巨头,也有中小企业翘楚。

G20工商界活动(B20)的使命是代表工商界为G20建言献策。呼应G20峰会主题,今年B20设置了“金融促增长”“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发展”“就业”“反腐败”六大议题,成立了由全球533位工商企业、商协会、国际机构和智库代表组成的5个议题工作组,并组织举办了反腐败论坛。

经过精心准备,今年《B20政策建议报告》已经出炉,将于B20峰会上正式向领导人峰会提交。实施G20智慧创新倡议、支持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倡议……报告提出了4方面20项政策建议。

“企业家是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中国工商界在今年B20中可谓“史上最深度参与”——峰会代表近半数来自中国,马云、宁高宁、李彦宏等企业家分别担任5个议题工作组主席。本次B20峰会为中国企业家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了重要平台。

6、反腐败“天网”越织越牢:

推动G20制定追逃追赃高级别原则、设立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制定反腐败2017-2018年行动计划……在中国的推动下,反腐败议题将成为今年G20峰会的重点之一。

“只有风清气正的经济环境,才能催生健康的世界经济。”腐败是全球现象,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环境是各国普遍需求。

近几年来,反腐败都是G20的重要议题。作为今年G20主席国,中国高度重视推动G20反腐败合作。在工商峰会即将向领导人峰会提交的《B20政策建议报告》中,写入了加大国际反腐合作、提升商业环境透明度等内容。

杭州峰会的预期成果之一,是构建原则、机制、行动“三位一体”的反腐败格局。所谓“三位一体”,即原则上各成员应共同遵守对腐败分子的法律认定,机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赃协商小组,行动上则要在法律结合点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观条件,以达成一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