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贸易 » 中美国际贸易的瓶颈问题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中美国际贸易的瓶颈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1-09 19:30:14

1、如何看待中美贸易顺差

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陆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中美双方已共同发布了关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的研究报告。造成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二是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国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了中方顺差。根据研究结果推算,2009年美国实际对华贸易逆差应在美方公布数据基础上减少约600亿美元。 第三,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美国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2007年还将中国单列,专门增加了47个出口管制项目,迫使中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产品。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自美进口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按2001年的进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国对华出口至少损失330亿美元。在美优势产品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中美贸易差额不是双方竞争力的真实反映。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特里芬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内在原因。当前,美元也仍然面临着既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美元稳定的两难窘境。 第五,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对华逆差下降16.1%。由此可见,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

2、中美贸易逆差产生原因

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政策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第一、从政策取向来看,目前这种格局是美国在政策上“一放一收”的结果。

第二、从货币地位来看,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全球本位币、美国作为世界最后消费者的必然结果。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

第三、从储蓄来看,美国贸易失衡是其国内“消费—储蓄”结构失衡的表现。“寅吃卯粮”是美国民众习惯和日常生活的常态,居民储蓄率低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扭转,美国的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内明显压缩。

(2)中美国际贸易的瓶颈问题扩展资料:

政策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此外,尽管美国存在巨大的货物贸易逆差,但美国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又拥有强势货币,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来维持较低通胀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

来自国外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美国民众实际购买力,提高了底层民众的福利。对美国而言,这是占便宜,而不是吃亏。

3、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1 中美贸易现状
 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収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収展提供了劢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 2001 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収展丌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 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劢;2003 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2004 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迚口中国贩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求推迟叏消纺织品配额。
2 中美贸易现状原因分析
  (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収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迚口中国的劳劢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这种贸易的丌对称无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人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而当收入水平比较高时,除了贩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贩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国生产的劳劢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一般是高技术高档产品。显然,丌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贩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 大量迚口中国生产的劳劢密集型产品,而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却非常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丌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丼行一次,自冷戓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丼最方便的武器乊一。20 世纪90 年代至今已经丼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収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 (3)世界经济丌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丌是迚口贸易的激增。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透露,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了850 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需求的疲软。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迚口却在增加。
 (4)中美两国彼此对外直接投资(FDI)比例极丌对称。中美两国间的巨额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不两国乊间的接投资结构相关。美国近年来对华直接投资额均在40 亿~50 亿美元以上。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代替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中国吸引的美国直接投资又促迚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因此,如果中国具有同美国同样収达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直接在美国设厂,生产美国原本要从中国迚口的商品,那么双方的贸易差额将会大幅度下降,贸易摩擦的几率也会随乊降低。因此,中国资本国际化程度应大大提升。
 (5)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低下,出口市场范围狭小。现阶段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劢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许多产品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出口后换回的只是少量的经济利益,甚至还丌断地被指责为低价倾销。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纺织品、服装、鞋类等。这些价格竞 争力较强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种种限制
(6)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一些做法也有丌当乊处。中国企业有“薄利多销”的传统,再加上中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迚行出口补贴,导致丌少外贸企业为完成出口指标对出口产品定价过低,因而经常被控倾销。甚至还有企业为了换叏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无利也要销售,造成丌规范的定价行为,结果为美国指责中国破坏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的准则提供了口实。另外,中国国内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中国政府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议的迚程。 
3 促迚中美贸易的相关对策
  (1)早日争叏“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中美双方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丌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叏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中国应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等采叏歧视性措施的主要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 (2)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从而缩小中国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差异。这种差异的缩小可以使得信仸程度增加和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使中美贸易实现平衡,从而使中美贸易在迚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収展。
 (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丌对称性,由外贸拉劢向内需拉劢过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但这种依存是丌对称的。因此,从长进収展戓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我国拥有13 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収展处于快速収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丌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 (4)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
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迚出口贸易,尤其是迚口不出口激增,迚口不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经济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戒限制迚口的劢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切限制迚口措施要迚行详细报道。
②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収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劢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参不应诉,力争叏得对我有利的结果。
③ 国内企业丌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迚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 (5)慎重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汇率机制问题。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更好地収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必须慎重,应选择就业压力较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市场相对平稳的时机改革。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意识等,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积极创造条件。

4、正确看待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我国应当坚持哪些立场原则?

(一)经济问题是表象,贸易战是角逐的手段
报告显示,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异常惨烈的斗争中,美国并未占到什么实质上的便宜,反倒是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生产成本增加,对华出口额下降……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美国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可美国会做这种费力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显然不会,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单从发展速度上看,已经隐隐有了些赶超美国的态势,而美国一直扮演的是国际警察的形象,怎么可以有人挑战它的霸权,而中国则是这群突破霸权的一个先行者,自然就成了美国重点打压的对象了,所以美国挑起贸易战,不过是它维护霸权统治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二)政治一体化水平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不匹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同样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先进的上层建筑为经济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完善;当落后的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服务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完善,这句话用在某一个国家上适用,用在全球这个地球村上也同样适用,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政治一体化的水平,这是就出现了政治一体化水平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不匹配的状况,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要求世界各国能够平等互信,包容互鉴,但对于已经取得国际金融话语权的美国来说,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实,这意味着各个国家要主动让渡出一部分主权,交给世界这个大集体来处理分配,类似于欧盟这个经济政治共同体。欧盟如今也遇到了瓶颈期,内部的贫富差距使各国心生芥蒂,小范围的欧盟如此,世界范围内将更加难以实现。
三、面对危机,各国应协商解决
既然全球化使部分国家的利益受损,政治立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达成共识,那么我们要做的是回到谈判桌前,争吵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更不能像美国那样,为了一己私利,将风险转嫁到世界各国身上,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就要起到大国的表率作用,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5、什么原因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长期存在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历史及现状
1.中美商务部的数字统计
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中美两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双边贸易从此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达到2116.3亿美元,27年里双边贸易额增加了2091.8亿美元,增长了85.4倍。根据美国方面的统计,1979年双边贸易额为23.7亿美元,2005年达到2853亿美元,27年增加了2829.3亿美元,双边贸易增长了119.4倍。尽管两国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但双方的贸易统计都表明,在过去的27年中,两国贸易快速发展,这也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美两国在对方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5年美国仅次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市场。根据美方的统计,2005年中国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在美国贸易伙伴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最近,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攀升到历史新高。中国政府表示要努力改善双方的贸易不平衡状况,不过贸易专家对中国如何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存在不同的看法。
根据中国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商务部的数据,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在2006年达到144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6.2%,但是大大低于华盛顿的数字。另外,中国认为,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施加限制也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2.各方对此问题的看法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主要是民众过度消费,加上储蓄过低所造成,因此单靠人民币升值不可能解决问题,如果对中国采取严苛的贸易规定,最终将重创的是美国经济而非中国。
Fung K.C.和 Lau Lawrence认为,中美双边贸易差额估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对经由香港转口贸易、转口标价上升和服务贸易的不同处理所引致。
Davis和Weinstein指出,中美贸易逆差是一个长期的政策问题,中美贸易失衡可归因于总的宏观经济失衡或三角贸易。其中,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是与投资过度超过储蓄这一宏观经济失衡密切相关的。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司司长、著名经济学家克莱门斯·布恩坎普近期表示,美国不应把其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二、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1.统计标准的不同造成了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不对称
第一,统计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两国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制度性原因。在统计原则和统计方法上,除美国使用船边交货价外,世界各国海关和统计机构通常对商品出口按离岸价统计。离岸价和船边交货价的差别在于商品装船或飞机的费用,这不是一项重大的费用,通常认为是以船边交货价计算的出口货物的1%左右。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海关和官方统计机构通常以到岸价(成本、保险加运费)计算和记录商品的进口。离岸价和到岸价的差别在于从出口国(原产国)把商品运送到进口国(目的国)的保险费和运输费。到岸价的费用可估计为比离岸价计算的成本平均高出10%。
第二, 统计范围上,美方统计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祝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加剧了贸易失衡的规模。
第三, 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 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原产地统计是指进口货物的国别要按其原产地,即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进行统计。而对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至今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尽管美国的海关统计中有关原产地统计的规则有所改进,但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仍存在随意性。
2.东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转移到中国
第一,东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通过分阶段的、梯度较为明显的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兼而有之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产业结构升级从60年代开始,其特点是工业主导部门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高新技术加工工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国内相关制造业产业的相对空缺,客观上形成了美国与东亚地区互补性贸易结构产生的基础。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是将美国的资本和高新技术与当地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相结合,生产正处于成熟阶段或由成熟娇段向标准化阶段过度的产品。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向中国转移。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中国加工、组装后按原来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这就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5%;二是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增长迅速。正是这两个对外贸易的特点造成了中国、美国以及东亚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3.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特定商品的贸易失衡
要素禀赋理论自从提出到现在,虽然遇到了许多挑战,但仍是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产品成本不同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各个国家分工生产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经过国际贸易各国均获得最大福利。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生产的产品,从中取得经济利益。要素禀赋理论对中美双边贸易仍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也会继续成为预测未来中美双边贸易走势和制定相关贸易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它的技术和人力资本。
4.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内在因素
美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储蓄率偏低。美国的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2001年10月美国的储蓄率达到最低点,只有0.3%。导致美国近年来储蓄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泡沫带来非理性繁荣刺激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之后,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了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但是,这种依靠负债的高消费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的经济增长。美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大体上自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开始,此后愈演愈烈,贸易逆差是为弥补需求缺口而发生的。
相对于美国的储蓄率偏低,中国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因素,导致国内储蓄率较高,存在储蓄大于投资的问题。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储蓄大于投资造成了我国贸易项目的大量顺差。因此,中美贸易失衡与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有关,国内经济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内在因素。
 三、对两国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1.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的影响
不可否认,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存在着不利的影响。首先,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巨大的资本流入才能弥补,所以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变化,美元的强势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巨额贸易逆差确实影响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对该行业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中美贸易逆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美国的经济也产生有利的影响,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巨大收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第一,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可以在保持原有福利的情况下节省大笔的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不足,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生。第二,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要保持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就需要放弃美国没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少、收益高的服务业。美国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为中国实现整体外贸顺差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夯实了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抵御外部冲击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解决中国庞大的就业问题,对中国转化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中美双边贸易发展快、问题多,不仅美方有成本和代价,中方也一样有成本,甚至可能更高一些。首先,大量的贸易顺差形成了过度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其次,对出口集团的大量补贴是对美国消费者的间接补贴,是财政的巨大损失。总之,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给中国带来了难以计算的成本。
3.建议
中美双方应该从全球视野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重视各方在贸易中实际获得的利益;以平常心应对由贸易失衡产生的摩擦。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正确的贸易策略,在磋商中解决贸易失衡引起的纠纷;扩大国内需求,带动进口增加;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外贸多元化;推动企业跨过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美国投资;完善统计制度和规则,与美国协商建立贸易统计协商制度;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失衡问题;慎重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和汇率机制。

6、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趋势分析

贸易摩擦贸易对策

中国加进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题目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进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题目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题目,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题目和摩擦。

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中国和美国事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进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进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事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06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多倍,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中国大量低本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本钱是由于“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公道,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反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同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题目,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进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题目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以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题目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01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进步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以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很多贸易摩擦。三、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对策

1.政府方面,应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增长模式,在处理外需和内需的关系上,采取更加均衡的战略。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融进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我们应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分应实时跟踪一些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防止可能爆发的贸易摩擦。

2.企业方面,中国加进WTO已经六年,我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真个解决机制并熟练把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预备。具体而言,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贸易争端、平息贸易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这个武器,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步企业竞争力,从进步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上风进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这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往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往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3.利用利益关系解决贸易摩擦。当今世界,存在着一条公认的真理: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东西是利益。近年来,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发展,以利用中国廉价的智力资源劳力资源。对华经贸中的巨大的贸易利益对美国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团体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四、结语

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一方能够解决的题目,中美双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美国需要采取一些务实的、理智的行动,不纠缠于对华贸易逆差,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走出冷战思维、取消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而中国可以采取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取消某些不符合多边规则的鼓励出口的措施,促进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以及实施市场多样化战略等方法解决。参考文献:

尹承德: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中国经济,2007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来源:

7、我国经济发展 外贸扩大 为什么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请详细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由1985年的8964.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余万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15.6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85年的第3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依存度的不断增长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外贸依存度上升速度过快,数值偏高外贸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它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的外贸管理实行中央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机制,外贸依存度仅在7%-10%之间;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受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波动缓慢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12.4%,外贸依存度在30%-43%之间徘徊上升;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逐步加快,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2008年已达68.69%。从理论上说,中、小国家由于资源紧缺及国内市场对单一产品的需求有限,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在国内实现销售,因此大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外贸依存度随之偏高。对大国而言,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多,潜在国内市场容量大,因此外贸依存度会偏低。但是与理论推测相反的我国依存度却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小国经济才有的特征,外贸依存度已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为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38.4%,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达51%。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对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美国(25%)、日本(22%)等发达国家,也比印度(31%)、巴西(25%)等发展中国家高。外贸“短板”的内外因素透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出口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近年来,尽管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但出口竞争力高的产品依然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长期走低,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导致出口贫困化。战略资源产品和高新技术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缩小了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近年来,我国战略资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对外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矿产品资源总体储量不足,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尤其表现在需求量大的富铁矿,锰、铬、钾、盐、铜、铝等大宗矿产上。据估算,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需要的仅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需要的仅有6种。另外,资本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存度也偏高。目前我国一般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高精度仪器仪表和大型民用飞机及计算机芯片进口依存度也几乎高达100%。这些战略资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过高的进口依存度,不仅会造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上形成对国际市场的长期依赖,影响到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将加大我国经济受到外部经济影响的概率,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依存度高,加剧我国外贸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就越小,该国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就越小,经济就越安全,反之,风险就会增大。目前,虽然我国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但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东盟、韩国等少数国家及地区,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一直偏低。由于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我国的进出口受到这些国家经济变化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欧盟和美国,在进出口市场如此集中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且一旦主要进出口国市场发生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稳定与发展,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美国次贷造成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个启示。加工贸易占比过高影响国际竞争力:加工贸易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之后比重迅猛上升,目前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与一般贸易不同是,一般贸易的生产和加工都在国内完成,产品的附加值高,而加工贸易则是“两头在外”,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不大。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方式多是产品初级加工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控制,并没有转移到我国。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资源性产品和能源性产品,加剧了国内资源和能源供应的压力。过度依赖外资降低了我国外贸的主导地位: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企业的增长来实现。外资企业掌握着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方面,生产的核心技术由外方掌握,我国只负责生产链条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另一方面,出口渠道由外方控制,使得我国缺乏发展外贸的主动权。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外资企业撤资,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冲击。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贸易环境恶化:截止2007年底,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了600多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别调查,我国约有71%的企业和39%的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损失惨重,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贸易伙伴间的摩擦趋于频繁化、长期化,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贸易摩擦方式也从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欧美以外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常用措施。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比较低。GDP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低,外贸依存度就会越高。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5%,日本为65%,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长期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的难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可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有所上升,出口受到影响,如2008年人民币汇价不断上升,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局开始逐步显现。被外界视为中国出口情势指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今年春交会出口交易遇冷锋,广东团首日成交额比上届减少近5成,纺织品企业的定单也减少了20%。贸易复苏的前提条件及展望实行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也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在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影响。目前应尽快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为此,应采取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通过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百姓就医、养老、教育和住房等负担,提高职工收入和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间接增加老百姓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供支持。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对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进行动态调整;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扶植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把劳动力优势同国内外资本或高新技术中的制造业相结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国内产品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并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采购的比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国内采购,延长国内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的产品国产化率;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科技产业给予金融、税收和进出口政策等倾斜性扶植,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对于我国依赖进口的原料、原材料,比如石油等,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早日研究出其替代品,减少进口,避免受制于其他国家。实施外资多元化战略,缓解贸易摩擦:为减少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贸易摩擦,我国必须继续调整进出口市场格局,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在新的层次上发展与周边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使我国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地、有层次地多元化格局,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对于国外反倾销对象的一些重要产业产品,可以通过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未来应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档次,努力切入更高的产业环节,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项目,继续利用加工贸易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转移,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设计标准,加大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应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鼓励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使之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鉴于人民币贬值曾是刺激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因素,要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完善人民币的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此外,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将生产厂建立在目标市场当地,避开贸易壁垒,降低顺差额,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进而可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得我国的货币发行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减小因为热钱流入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胀压力。重视节约资源,维护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我国的能源资源保护战略,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首先,制定境外资源利用战略,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性投资,中国除了在海外寻找能源供应地以外,还应积极推进与国外在节能技术领域的合作;其次,加强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再次,政府应制定国家节能计划,制定各种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奖励性和强制性措施,加强监管,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要建立更合理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改变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往立足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

8、中美之间贸易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中美之间贸易的主要障碍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设限,即高技术产品等不许对中国出口,以致中美贸易失衡,美方以此为借口,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和纠纷,从而严重影响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

9、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一、从全球化看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

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

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在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在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

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在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在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

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

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一点辛苦钱。

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

但应当客观地看到,在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

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在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他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

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

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

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

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在一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

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

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

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

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在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

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在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在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在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

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与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低端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在“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并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

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状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主要是: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渐进提高以实现其合理均衡。扩大进口的重点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其出口资质管理,严格限制出口扩张势头。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减顺差”目标,中国政府多次派采购团到美国直接采购商品和技术设备,增加即期进口;对农、林、畜牧、渔、煤炭开采等81个行业实现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扩大长期进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或提高关税税率,限制过度出口。从煤炭进出口贸易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中国高端商品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节能环保产业的拓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搭上中国这辆“快车”,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但要达此目的,美国应当更加开放对华出口市场,清除对华出口贸易的所有歧视性条款.特别是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

10、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