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公司人员分工表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国际贸易公司人员分工表

发布时间: 2023-01-07 20:13:49

1、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一、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的影响
从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缓慢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对外贸易出现高涨,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而且贸易的增长还超过了生产的增长。相反,在]913—1938年间,世界生产发展缓慢,国际分工处于停滞状态,国际贸易量在这个时期年平均增长率极低,只有0.7%。二次战后,国际分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前各个时期。1948—197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8%。
二、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由此确定—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际分工对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有直接的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直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国家的地位,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1820年为18%,1870年上升到22%。随着其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高,英国地位在逐步下降,但直到1925年它在国际贸易中仍占15%。从19世纪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1950年为60.8%,1980年为62.5%,1985年又上升到69.9%。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影响
各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与各国相互分工的程度成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国同殖民地等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即前者出口工业品,后者出口农矿产品,我们叫它垂直型分工。这种分工形式决定了当时国际贸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国这两类国家间进行。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从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变为工业部门生产专业化协作为主了,即从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从1913—1984年,前者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上升到52%,而后者从52%下降到17.1%。
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商品结构与各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次大战后,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次大战前.由于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以垂直型分工为主,故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一直高于制成品。从1953年起,工业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所占比重。
(二)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16.3%提高到1987年的49.6%。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也从1970年的5.5%提高到1987年的14.5%。
(三)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加强,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机械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中占据很高比例。例如1972年,英国占81.9%,联邦德国占76.0%,加拿大占3.5%,美国占57.3%。
(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服务贸易在近年来,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有了迅速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中都占很大比例。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67年的700——900亿美元剧增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
国际分工可以扩大整个国际社会劳动的范围,发展社会劳动的种类,使贸易参加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节约全世界的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国际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但是,由于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因此,国际分工也成为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是比较平等或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工却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这种不平等的分工关系中,发达国家享有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利益。
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市场上的独占地位,在国际贸易中高价卖出,低价买进,进行不平等交换;通过对外贸易,转嫁经济危机,把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占为已有,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不断斗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贸易利益随之增多,但是还未发生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
六、国际分工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它是—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首先,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二次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整个世界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地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已从1950年的8.5%提高到1980年的17.1%。它表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世界经济生活在不断地国际化。其次,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国际分工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运转的一个必需条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增加。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从1950年到1980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7.7%增到26.8%,原苏联及东欧国家从4.6%增长到9.3%。此外,随着国际分:正的深化发展,也使贸易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

2、中国 国际分工 方式

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摘要]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超越国家边界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分工深化的趋势。由于跨国公司不仅控制着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还通过分包合同影响着东道国地方制造商的活动,一国在特定产业的优势地位往往得益于该产业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集聚,传统的国际贸易指标已经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分工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依然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的优势所在,也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基本动因,由此决定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充当全球加工厂的现实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的广度扩张,及其产品、技术、人力资源等在遍布全球的分子公司之间的跨国界流动。与以往年代的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化运作的跨国公司不仅避免了依赖单一成分散的国家资源的传统限制,而且体现了一种在全球范围有效利用并整合全球要素的分工体系和分工协作关系,从而令当代国际分工呈现出日趋深化的特征。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分工深化格局中,中国当前处于何种地位?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又具有怎样的影响?这些正是本文试图寻求解答的核心问题。

一、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动因

国际分工既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最基本动因,也是一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作用的最核心基础。从传统国际分工理论创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已经经历了由产业间国际分工到产业内国际分工,再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历程。国际分工的传统概念已经无法完整全面地反映当代国际分工的全部内容,国际分工的动力也不再仅限于自然要素的秉赋差异。从技术条件和制度背景上看,国际分工的深化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如果说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使用全球资源的成本降低和远距离多时空经营交易的便捷可行是分工深化的技术条件的话,那么由投资政策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则是跨国分布和组织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大大扩展,因而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主导国际分工走向的制度保障。

分工内容的多层性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首要表现。当代国际分工实际是包含着不同产业之间、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等多个层次的分工。如果说古典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的话,当代国际分工的边界则更在于价值链,价值链上的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结果。价值链是指设计、制造、分销、服务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价值链分工的基础是生产活动和其他功能性活动更加专业化的细分,从而导致从最终产品的分工向价值增值全过程的分工转移。传统要素密集度决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依然适用,但是要素的涵义已经大大拓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作用趋于减弱,而技术、信息、人才和创新机制等知识要素的作用趋于增强,并且这些要素具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价值链各环节所需要素的比重不一,因而,分工可以是传统所定义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资本要素密集型产业和技术要素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也可以是同一产业同一产品的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

分工主体的多元性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又一表现。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揭示了国家间产业分工,并进行相互贸易,以提高收益的依据,其对应的环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分工。直到上个世纪末,对国际分工格局的理论论述仍然是以发达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进行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发达国家间大量进行的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大量进行的产业间贸易;发达国家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今天,传统分工的国别边界已明显弱化,是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而不是国家成为分工的主体。分工关系从国与国转变为企业与企业之间,而这些企业中的相当部分是受制于同一个控制体系或有固定合同联系的分包商,而非外部世界市场。其核心表现是大型跨国公司日益倾向于更加狭隘的专业化,而将越来越多的功能分包给分布在全世界的独立的公司;大型跨国公司日益倾向于更加集中在知识密集、非有形的功能如产品设计、研究和开发。管理服务及营销和品牌管理等增值环节,而将更多的生产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甚至完全退出生产。

分工实现方式的多样性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另一种表现。国际分工的传统涵义是指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建立起的劳动联系,世界市场是传统分工实现的必由之路,通过世界市场上的国际交换实现国与国之间的生产联系或分工关系成为必然的途径。但是,作为与世界经济相对应的企业形式,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得市场以外的制度安排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国际交换的内涵大大丰富。传统上被定义为超越国民经济的交换原来只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但现在也可以发生在同一国家(跨国公司设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分支机构之间)、同一企业(跨国公司内部)、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内。于是,国际间的生产联系并不一定通过外部市场建立,国际分工的实现方式从单纯依赖外部市场上的国际贸易实现分工,转向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并存的多元格局。在内部市场上,国际分工既可能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也可能通过非股权式的分包方式进行。选择何种方式更多由产业特征或企业战略决定,而不是由传统上所谓的各国生产者的行为决定。

二、跨国公司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微观基础与主导力量

产业组织理论早已揭示了社会化分工是企业优于一般手工生产和家庭作坊的全部意义,早期的跨国公司将这种有效分工的范围延伸至国际,如今,全球化运作的跨国公司更将生产分工深入到价值增值的各个链接点上,从而为国际分工的深化提供了微观基础。

在非全球化环境下,尽管跨国公司的生产因其跨越国界而具有国际性,甚至因跨越多国而具有世界性,但是因为这些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分子公司在海外各点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市场或返销母国,世界各国的生产过程之间并不具有内在的生产关联性。国际分工只是发生在最终产品之间,而国际贸易则成为国际分工实现的唯一途径。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跨国公司进入区域一体化,甚至全球一体化经营阶段,分散在海外各地的子公司不再是独立运作或仅与母公司发生联系,而是保持着与母公司及其它分子公司间高度一体化的联系。跨国公司依据不同区位建立在要素密集度之上的比较优势,将生产活动和其他功能性活动进行更加细密的专业化分工。每一个海外投资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分散、独立的海外某个市场,而是整个跨国公司体系所占据的区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由此,跨国公司体系内产品、技术及人员在遍布全球的分子公司之间的跨国界流动程度更强,分工联系更为紧密,世界各国的生产过程经由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活动建立起有机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世界生产体系”的实体部分。这里,生产的含义不仅限于制造过程,而是广义的增值过程。在制造业领域,这种增值过程包括从研发、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服务业领域,增值过程更是贯穿于服务提供的全部阶段,比如一项保险产品的生产过程就包含了后台数据处理与服务、风险预测精算和产品设计,以及后期销售诸个环节。正是由于这种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导致在特定部门或特定产业中,核心跨国公司或跨国垄断巨头对全球该产业或部门的控制加强,令国际分工超越了产业和国家的边界,而转向企业内部、产品内部。

在跨国公司看来,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各个分支机构的国别归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分支机构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确切位置。全球价值链被分为三大环节:其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其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其三是营销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广告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当国际分工深化为增值过程在各国间的分工后,传统所谓的产业结构的国际梯度转移也因此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就增值能力而言,以上三个环节呈现出由高向低再转向高的U形状,因此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而生产环节中又可区分为上游生产(母板及中间投入品生产)和下游生产(终端加工),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强,从而增值能力越是强;越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因其与技术研究的相关性弱,从而决定了增值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在跨国公司体系内的角色与地位的次要性及可替代性。这也正是众多东道国积极竞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的动因之所在。

三、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3、国际贸易货代是什么意思

国际贸易和货代是不同的概念。国际贸易是一个大范围,就像你说国内贸易一样,只是一个是国际的,一个是国内的。而国际贸易就免不了要把货运到国外或者从国外进口货物,这之间会有很多文件手续要做,而国际贸易企业又没有专门培养这些知识的员工,这样就产生了货代,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出口企业报关,订舱,拉货,解决各种出口专业问题,而且货代几乎是万能的,什么样的外贸问题都能帮助解决,所以从专业度来说,货代是最了解外贸程序,知识的,所以,外贸公司若是和货代合作愉快的话,会给外贸公司带来好处。当然,进口货物清关也是货代解决。其实就相当于分工,外贸公司你去拉业务,货代公司就给你解决把货运到国外,这个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承运商(其实是陈云代理商),只不过没有船,呵呵,船是船公司的。

4、什么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1、进口出贸易有限公司是指这个公司自己有进出口权利,可以进行独立操作,不依赖于其它外贸公司。自己可以核销,可以退税等等。

2、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实质就是贸易中介,帮出口方或进口方解决通关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报关、报检、申请批文、办理付汇等等。

3、当然,现在的贸易公司做的都很广泛,除了一般贸易还有加工贸易、国内贸易等等,如果是做代理,就收取手续费,如果代理产品的也有一定的产品利润空间。

4、操作模式:进出口业务,将国内,国外的货物买进,卖出,做进出口厂商的代理,从此业务中收取佣金,帮助国内企业进行跨国采购。

5、各种进出口商品的品质、卫生、安全质量检验(包括感官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微生物检验);

6、出口货物承运船舱、车厢和集装箱的有关清洁、卫生、密固、冷藏效能等适载条件检验,以及积载鉴定和监视装载。

7、进口商品在生产国或装运地检验或代办委托国外检验机构进行装运前检验。

(4)国际贸易公司人员分工表扩展资料

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引进到该国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该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A国的商品经过C国境内运至B国市场销售,对C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4、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是就每笔交易的双方而言,对于卖方而言,就是出口贸易,对于买方而言,就是进口贸易。

5、此外输入该国的商品再输出时,成为复出口;输出国外的商品在输入该国时,称为复进口。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三、按贸易参加国的数量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1、双边贸易是指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双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从另一方的进口,这种方式多实行于外汇管制国家。另外,双边贸易也泛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2、多边贸易也称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互有买卖的贸易。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多边贸易表现的更为普遍。

5、国际贸易里面,分工所得是什么概念啊?

这个问题从广义上来理解,国际贸易按区域分工、或按品种、或按加工贸易来分。从侠义上来理解,公司内部贸易业务按分工所得。

6、国际贸易流程

国际贸易通常有十个流程: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报价: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其中,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比较常用的报价有:fob"船上交货"、cn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

订货:

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协商认可后,需要签订《购货合同》。在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通常情况下,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本公司公章生效,双方各保存一份。 

付款方式:

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备货:

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备货的主要核对内容如下: 

货物品质、规格,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

货物数量: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 

备货时间:应根据信用证规定,结合船期安排,以利于船货衔接。 

包装:

您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来选择包装形式(如:纸箱、木箱、编织袋等)。不同的包装形式其包装要求也有所不同。 

1、一般出口包装标准:根据贸易出口通用的标准进行包装。
2、特殊出口包装标准: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出口货物包装。
3、货物的包装和唛头(运输标志):应进行认真检查核实,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通关手续:

通关手续极为烦琐又极其重要,如不能顺利通关则无法完成交易。 

属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须办出口商品检验证书。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 

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 

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箱单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装箱明细。
○发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证明。
○报关委托书是没有报关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委托报关代理行来报关的证明书。
○出口核销单由出口单位到外汇局申领,指有出口能力的单位取得出口退税的一种单据。
○商检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是各种进出口商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装船:

在货物装船过程中,可以根据货物的多少来决定装船方式,并根据《购货合同》所定的险种来进行投保。拼装集装箱,一般按出口货物的体积货重量计算运费。 

运输保险:

通常双方在签定《购货合同》中已事先约定运输保险的相关事项。常见的保险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陆空邮货运输保险等。其中,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所承保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别和附加险别两类: 

基本险别有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allrisk-a.r.)三种。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由于海上自然灾害引起的货物全损;货物在装卸和转船过程中的整体灭失;由于共同海损引起的牺牲、分担和救助费用;由于运输船只触礁、搁浅、沉没、碰撞、水灾、爆炸引起的货物全损和部分损失。

水渍险是海洋运输保险的基本险之一。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其责任范围除了承担平安险所列各项风险外,还承担恶劣气候、雷电、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一切险的承报保责任范围相当于水渍险和一般附加险的总和。 

附加险别。附加险别有一般附加险和特别附加险两种类型。一般附加险有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抽窃短量险、渗漏险、破损破碎险、钩损险、混杂沾污险、包装破裂险、霉变险、受潮受热险、串味险等。特别附加险有战争险、罢工险等。 

提单:

提单是出口商办理完出口通关手续、海关放行后,由外运公司签出、供进口商提货、结汇所用单据。 

所签提单根据信用证所提要求份数签发,一般是三份。出口商留二份,办理退税等业务,一份寄给进口商用来办理提货等手续。 

进行海运货物时,进口商必须持正本提单、箱单、发票来提取货物。(须由出口商将正本提单、箱单、发票寄给进口商。) 

若是空运货物,则可直接用提单、箱单、发票的传真件来提取货物。 

结汇:

出口货物装出之后,进出口公司即应按照信用证的规定,正确缮制(箱单、发票、提单、出口产地证明、出口结汇)等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有效期内,递交银行办理议付结汇手续。

(6)国际贸易公司人员分工表扩展资料:

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贸易对国民的作用

增加国民福利、满足国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国际贸易影响国民的文化和价值观、提供就业岗位

二,国际贸易对企业的作用

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在产品品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有利于企业自我改进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三,国际贸易对单一国家的作用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延续社会再生产、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四,国际贸易对世界的作用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进行政治、外交斗争的重要工具、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6)国际贸易公司人员分工表扩展资料:国际贸易—网络

7、谁知道国际贸易专员是做什么的?

某些管理咨询公司在给国际贸易公司作咨询管理过程中,设定岗位时,将涉外业务的工作者,叫"国际贸易专员"一般外贸企业叫"外销员"或者"外销员助手""跟单员"等,根据不同专业水平, 还可以分为"国际贸易高级专员","国际贸易专员""国际贸易专员助理"等.
工作性质差不多. 但各有不同的级别和明确的分工.
根据级别不同,有的直接参与与外商的谈判,有的至负责订单签订之后的日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