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的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凉席网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6-6-20 16:22:43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较 ,既有一定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性。其共性表现为:两者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都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交换环节,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具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内贸易是发生在一国内部或国民经济范围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越过国界、超出国民经济范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国界为两者划出了明确的界限。
在发展国内贸易、国内市场方面,国家的成立,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的统一,保证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国内同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国际范围,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从而执行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也不同、因此,国界在客观上成为一种阻碍商品流通的因素。超越国界进行的商品交换,把各国的国民经济联结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经济整体,而国界又把这个整体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国民经济范围,这是一个矛盾。正是这个矛盾决定了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
1.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国际贸易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个别主体与国家主体,它既是厂商与厂商之间的贸易,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国家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护民族工业发展以及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等,往往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或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各国政府都设立有海关,所有进出口商品都必须经过海关,接受海关监管和缴纳必要的税费。否则就是走私,是违法的。由于国际贸易受国家干预,所以我们在对外贸易时,要注意了解、研究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制定进出口商品方案。
2.情况复杂,风险很大
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的,遇到的问题既多且复杂,由此带来的贸易风险也比国内大得多。比较显著的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这里所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钱货不清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从磋商交易到订立合同,再到卖方交货,买方付款,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有时危及履约,给对方造成损失。同时,卖方交货、买方付款存在着时间差,可能出现交货了收不到款,或者不能按期足额收到款;也可能出现付款了收不到货,或收到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此类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双方又在不同的国家,打起官司颇为麻烦 。为了规避信用风险 ,国际贸易中一般采用信用证结算,即在双方交货与付款之间引入银行担保。但这也不能绝对避免风险。
(2)汇率风险。这是指由于币值不稳定 ,从订立合同到成交期间的汇率变动给交易者带来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货币制度不同,买卖双方必定有一方要用外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这就发生了两种货币按照怎样的比率进行兑换的问题。这样,从订立合同到支付货款期间的汇率变动,必然会给交易者的某一方带来货物本身以外的汇兑损失 。汇率风险 ,不仅直接关系到贸易当事人的盈亏得失,而且会给有关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物价等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磋商交易时,用什么货币计价、结算、支付是交易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价格风险 。这是指从订立合同到货物到达目的地期间所发生的价格变化而导致的交易者的损失。比如,订立合同后,如果在卖方进货前,货物价格上涨 ,则卖方需承担风险 ;如果在买方收到货物后,货物价格下跌,则买方要承担风险 。当然 ,反之也可能带来利益。但是,一方的利益,也就往往是对方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从订约到卖方进货和买方收到货物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 ,所以这种风险 ,相对于国内贸易来讲,突出得多。并且,国际贸易多为大宗买卖,这使得双方面临的价格风险更大。
(4)运输风险 。这是指货物在运输途中遇到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如暴风雨袭击、战争、运输工具故障等而导致的货物损失或延期到达造成的损失。当然,在国内贸易中也存在运输风险,但国际贸易中的运输里程一般比国内遥远得多,并且情况也复杂得多,所以其运输风险也大得多 。为规避运输风险 ,国际贸易中一般都要求投保货物运输险,但是即使投保了货物运输险,有的风险则可能仍然要由交易者自己承担。
(5)政治风险。这主要是指贸易对象国发生动乱或革命 ,政府更替 、政策改变以及两国 关系突然恶化等政治原因给交易者造成的损失。
3.强手如林,竞争激烈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厂商在更大的范围里挖掘资源,开辟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其遇到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贸易中,将遇到的对手更多、更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他们中间的很多厂商,无论在资本实力、管理手段及技术水平上均居于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将遇到的竞争手段也更多、更复杂,不仅凭借个体实力的竞争,而且有国家的支持;不仅有价格的竞争,而且有非价格的竞争,各种手段纷繁复杂。同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我们不仅遇到“走出去”的竞争,而且也将面临引进来的竞争。国内和国外市场将逐步融为一体,在异常激烈的世界市场上,中国的厂商将如何扬长避短、提高竞争力是应该认真考虑的,应该要有必要的思想准备。
4.地区制约,需求多样=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等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市场上千姿百态的需求特点。这也是厂商在对外贸易中要注意的。
(1)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国家 ,市场容量不一样。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具有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等特点,他们的购买力也高,规模大,容量大;发展中国家则购买力低,市场容量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不同类型的国家,对商品需求的质量、档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上追求享受,对商品的需求表现为高质量、高档次和优质服务;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则首先要解决生存或温饱问题,对商品需求更多地倾向于经济适用。
(2)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的国家 、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体现为不同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市场的需求特点。比如,日本人喜欢吃泥鳅,但黄鳝在日本市场却难销;喜欢吃河鳗,但鳗鱼罐头则不需要。又如,熊猫在世界上很受欢迎,但不能把具有熊猫图案、商标的商品输往伊斯兰国家,他们把熊猫看成与猪相像,很忌讳。诸如此类,说明在国际贸易中要注意了解贸易对象国的风俗民情、宗教信仰,要实地调查,不能想当然。
(3)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图案、颜色、数字等对市场的影响。比如,要注意到语言的一词多义,各个国家、地区对语言的不同解释和习惯用法;要注意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对图案、颜色的不同喜好或忌讳;还要注意到数字的使用,有的数字在一些国家、地区受到欢迎,有的数字则要回避。
2、1.简述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创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结构日趋优化,贸易发展严重地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技术贸易和新型服务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和以结构性障碍为主要原因的愈演愈烈的美、日、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日趋严重;随着国际贸易趋势不平衡的加避,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强化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明,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结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发明特征
3、当代国际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要求具体实例)
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持续增长,能源贸易变局影响深远;发展趋势是以低碳名义实施新保护主义措施。。
1、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服务型经济的到来,服务贸易开始加速增长,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至2012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从3650亿美元上升至4345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也从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2年的19.2%。
2、能源贸易变局影响深远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各种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都被列入大国国家战略,新能源的开发被看作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走向复苏与繁荣的重要引擎。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市场疲弱的状态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呈现出新态——以低碳名义实施新保护主义措施。
碳标签是其重要代表。所谓碳标签,即把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量)在产品标签上量化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使用碳标签正在成为全球性潮流。
国际标准组织正积极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ISO14067,已经完成草案的拟定。碳标签的推行实施,将凸显远洋运输导致的巨额碳排放,显著削弱中国和东南亚等远离欧美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的低成本优势;
导致欧美投资转向墨西哥、东欧等靠近欧美市场的地区,一些投资和加工制造甚至有可能重返欧美本土,全球贸易和投资布局将深受影响。
(3)当代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扩展资料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格局动荡与变幻,欧美发达国家加速了区域自贸区的商签,建立区域自贸区网络成为它们构建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争夺全球经贸发展空间的国家战略。
2009年,美国高调加入并力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3年,美欧开始TTI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TPP和TTIP的共同特点就是广覆盖、高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消除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服务贸易和投资的限制性措施;在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政府采购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制定高于世贸组织现行标准的规则。
通过TPP和TTIP的构建,欧美国家不仅能够在未来全球贸易发展中有效地控制全球主要的经贸市场空间,而且能够继续牢牢地占据着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高标准的全球经贸规则新体系将强化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遏制新兴国家的赶超态势,并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置于边缘化状态。
在这样一场新的全球竞争中,如果中国被排斥在外,贸易转移效应与新贸易壁垒将让中国蒙受巨额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TPP和TTIP将可能阻滞中国的东亚区域合作步伐,压制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并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因而,需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发展中国主导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并将推进与大国的自贸区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当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何不同特点?
当代中国对外贸易以20世纪5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中国也有了话语权。
5、中国对外贸易特征是什么求解答
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贸易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商品(芝务、技术)的交换,又可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
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性质和特征受社会生产方式所制约。从历史上看,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即商业成为独立部门和国家的形成,因此古代的对外贸易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很不发达,这就使当时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①由于国际分工尚未形成,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仍以国内社会分工为基础,对外贸易与国内商业并无本质区别。
②投入对外贸易的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只占很小比重,而且对外贸易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局限性。
③商品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专供统治阶级享用的消费品和奢侈品,奴隶本身也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④有能力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是大商业资本,它们组织武装的船队和陆上商队,不仅为了自卫,而且也进行掠夺,因此古代的对外贸易经营往往与暴力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对外贸易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原始积累,因此,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之一。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产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形成了国际分工。这时对外贸易摆脱了地区局限性,获得了高度发展,开始成为世界贸易。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从海外获得廉价的原料和粮食,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同时又因有国外市场而得以扩大生产规模,这一切都导致利润率的提高。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资本主义加强剥削的一个基本条件,但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结果又会使利润率下降。
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同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深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需要国外市场,更加依赖对外贸易。在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输出有了重大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贸易地位的降低,资本输出反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垄断组织不仅操纵了宗主国的对外贸易,也控制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对外贸易,成为它们进行不等价交换、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这是对外贸易继续存在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和实现产品在物质形态(使用价值)上的转换,从而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技术改造,有利于社会再生产协调地进行。发展对外贸易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要求,也适应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掌握对外贸易的自主权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一项重要前提。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的斗争来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对民族经济的增长起积极的作用。
现代对外贸易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条件的磋商以及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贸易方式不同,磋商或确定交易条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任何贸易方式,都必须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一旦订立,便对当事人双方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交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履行是现代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大类,它反映着一国统治阶级的利益。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不论是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只要有利于进步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巩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便具有进步性。因此,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阶级实质和作用,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6、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7、当代国际贸易有哪些特点
国际复货物贸易属商品交制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