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基础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有效分工,是世界各国在全球增值链上找到最有利的生产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谋求经济利益的持续享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外贸增长数字年年攀升,GDP一路狂奔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资源最优配置的表现形式,这对于以强大制造能力著称的中国尤其重要,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获得加工制造原材料,进行增值加工后,将产能扩散到全球赚取中间利润。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的中国,无论外界势力如何阻挡,或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对外改革开放的步伐绝不会停顿。
(1)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和什么为基础扩展资料
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土地和资本、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农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占据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
由于两国发展阶段和禀赋结构的较大差异,经济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构成了双边贸易合作的基础,两国因此成为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
2、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下:
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2)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和什么为基础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
其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作用日益增强。
3、全球化的基础是什么
全球化的基础是国家化,所谓全球化无非是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一种自愿平等交换,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对此就如同社会中人与人在市场基础上自愿平等交换一样。
当代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这四个方面。国际化主要是指跨越国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自由化常常被经济学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则更多地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价值观念:一个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于文化上趋于同质化。星球化则涉及消息的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
(3)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和什么为基础扩展资料
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
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
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
4、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和分工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生产成必然标签:
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工业分包财经分类: 聚焦 “工业分包”在国内被称为“行业配套”或“协作生产”, 2007年3月29日,由科技部牵头组织,由中国区域与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成的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成立。作为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参与了联盟组建工作,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山东中心作为山东节点应运而生,成为国际工业分包浪潮中的“弄潮儿”。近日,就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山东中心在山东开展工作的情况,本报记者对负责山东中心工作的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谭鑫元进行了采访。
谈及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虽然在我国正式开展的时间不算太长,但谭鑫元副主任却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开展工作的方法,颇有心得。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生产成必然
谭鑫元副主任介绍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分工生产成为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高效益的必然选择。据了解,目前全球工业分包贸易总额占全球工业采购总额的85%以上。
很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到国际生产分工的浪潮中。《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组织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10万家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工业分包网络”。充分利用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的健全完善的体系(全国目前县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2000余家),中国区域与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成的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成立,联盟遵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SPX项目的运作模式,面向全国中小型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商务、展会等服务。
参与国际工业分包 好处多多
在采访中谭鑫元副主任多次提到,参与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渠道,发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的作用,协助中小型企业扩展优化区域销售网络,帮助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按照国际惯例优化生产模式,而且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产业竞争力,促进中小型企业尽快融入世界经济,提升其在国际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很大帮助。
另外,通过专业化生产不但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水平,而且可以节约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参与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对整个区域的宏观经济益处颇多。通过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分散的生产资源得到最佳合理配置;提高地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出口等等。
山东中心 探索中前进
谭鑫元副主任告诉记者,山东中心主要负责济南及全省的工业分包体系的建设,借鉴全球工业分包及供应链网络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使省内中小企业分享SPX平台获得的市场产品需求信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赢利机会,从而提升省内中小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整体地位。
在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山东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4月,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山东中心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为国际工业分包试点单位。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是保障。山东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六期国际工业分包培训班。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为开展国际工业分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济南市十个县区生产力分中心和五个行业分中心也根据要求分别确定了具体分管人员,在全市基本形成工业分包服务网络。
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宣传工作。一是在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站开辟了国际工业分包专栏,设置工业分包知识、信息发布、订单发布等板块,开展国际工业分包的宣传。二是编辑出版了《山东济南生产力中心工业分包专刊》,编印了5000余册国际工业分包宣传彩页画册,向省内企业及相关单位广泛的进行宣传国际工业分包知识。三是按照联盟统一部署,2008年3月通过对两网站板块的整合和完善,完成了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中国联盟山东中心网站的设计,并于三月初正式开通(域名cspx-sd.org),成为与各地生产力中心和企业工业分包交流的窗口。
谭鑫元副主任说,去年以来,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多次举国际工业分包培训会议,进行专题讲座及培训,并深入到各县区与分中心共同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国际工业分包培训班,共举办培训会6次,共有300多家企业参加,培训人员达700多人次。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为建立全省的企业产能数据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山东中心已收集企业信息调查表共计300余份,已整理输入产能数据库的企业信息达200余份。
为了能让企业及时了解来自联盟的订单,及时反馈订单报价,山东中心及时将来自联盟的订单和山东中心采集的订单在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济南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网、国际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山东中心网站进行发布,并在山东中心简报予以以刊登进行宣传。目前由山东中心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并发布的订单42份,并与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联络和对接。
另外,山东中心另辟蹊径,利用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联盟的平台,将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的理念、服务内容、运作模式,推介给各联盟成员单位,把工作逐渐推向全省。
谭鑫元副主任表示,国际工业分包与交流合作是个新课题、大课题,在参与的过程中学要不断摸索,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山东中心确定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以良好的心态树形象,创新的思路抓工作,积极的行动面对挑战;二是完善山东中心网站及企业产能数据库;三是继续开展对济南各县区的业务培训;四是结合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联盟的区域优势,加大工业分包项目的推广力度;五是充分利用济南市大型企业贸易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工业分包工作的开展;六是进一步做好联盟综合性事务工作,加强与联盟成员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七是扩展工业分包业务领域,使分包业务扩展到农业、制造业、软件业等各个领域,利用中国联盟优势,全方位的为山东企业服务。
5、经济全球化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本章阐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在这一趋势下的国际经济关系。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公司的作用等内容。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阐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对策。
复习本章的核心线索是经济全球化,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展开的。
因此在复习时要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来串联全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记忆网络图如下:
经济全球化与
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发展
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本章2006年大纲的内容与2005年大纲相比无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1
6、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基础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
7、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2)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入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等等。
(3)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于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从1991年到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商品和进出口的两倍,1995 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达2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输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资本严重地与商品资本相分离,脱离生产发展而迅速膨胀。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量。而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有资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 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亿美元。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又一显著特征。例如,1990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西门子公司结成了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战略联盟,1992年初日本东芝电气公司也加入这一联盟,三家联手开发256兆位超微芯片。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欧共体自成立来,一直朝着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方向推进。1985年 2月,欧共体执委在《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确定使12个成员国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在统一市场内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6)资本流动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必然带来贸易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又必然带来资本的全球化。这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如今各地区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有机整体,资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动,哪里增资就流向哪里。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