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汇率查询 » 为什么清朝会出现应对全球化不力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为什么清朝会出现应对全球化不力

发布时间: 2023-06-01 14:02:32

1、清政府为什么在对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仅指军事力量的较量,也需要国家社会制 度与经济力量的对抗。战场上的胜利通常信消镇是国家政治经济强盛 的直接反映。清朝坚持封闭的社会制度。闭关锁国没有带来国 家领导者想要的宁静,却带来另中国人难忘的耻辱。至清朝后 期,传统的封建生产制度明显显露出弊端。国外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拉开了与中国国家经济的距离。但是国 内经济衰退的现象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警惕。而是依旧满足于地 大物博的现状,自我封闭,朝廷也日益腐败。从1840年,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依然不了解世界大势。国内 政治腐败、经济文化保守。在第一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以光绪 帝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桥正沉溺于娱乐之中,完全没有没有国内外经 济、政治动态的意象。封闭自守,妄自尊大。社会制度的溃散, 直接影响到反侵华战争的指挥人员的心态。 经济军事的落后 ? 数次反侵略战争历史证明了法则:落滑粗后终将挨打。国内经 济力量的软弱与落后也是导致反侵华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之一。

2、15~18世纪全球化对中国影响有限原因是什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具体的对国家政治挑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贫富差距可能扩大
2、文明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3、由跨国公司控制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
4、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
5、部分发达国家把工业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破坏
6、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7、恐怖主义也在全球化,参与恐怖袭击的恐怖组织分子很多时候不在本国行动,而且与本国无关
8、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
。。。。。。
还有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清朝最终会直接与世界脱轨,是因为实行闭关锁国导致的吗?

闭关锁国这种不好的政策从明成祖朱棣就开始了,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开始推行海禁,并在北缘构筑明长城,这是明朝锁国的表示。



到了元末明初,日本安于王爷割据.互为攻伐。在大战中惜败了的领主,就团队壮士、商贾、二流子(即日寇)到中华沿海地区进展装设走私贩私和抢夺骚扰。

对此,洪武年代,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元朝下车伊始的海禁同化政策。为着警备沿海叛变势力偷人倭寇,洪武三年(好野1370年),明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腊月颁发"禁海令",规定:"……仍禁海边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注销了自唐朝起就设有的各负其责塞外交易的福建萨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明儿海禁一时规定白丁非徒"片板得不到入海",竟然货船造得稍大组成部分即或冒天下之大不韪。



到了乾隆那时期,他就比较飘了。乾隆皇帝没袜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大喜功,爱面子。大清前期,经济自然比较稳定。乾隆就认为,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又担心担心沿海人民危及到他的统治。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权府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是闭关锁国开始的标志。

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看确枯谨实是打击和画地为牢了愚妄的海上走私贩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安外起到了主动意图。对极乐世界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运动,起过一定的自卫来意。



但这一政策的历久不衰执行,阻碍了天下搭头,熏陶了中国接过不甘示弱文化和科学技术,造成炎黄与世界隔离,特重地堵住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上移。

使得华夏和世风脱轨,慢慢地走下坡路于世风。知识上,划算上,无可非议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和社会风气前仆后继,各种先进招术思索未便前行,一体化上变现帝国擦黑儿此情此景。是以致近现代神州后退挨打的至关重要因由某某。同时减少与外圈接触的机时。

遏止本国的经济发展,干净沦丧对外贸易主动权。封堵与异域的科技文化交流,截至截留生产力的上进和社会长进。致使列国冲开。默化潜移社会科技向上。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如此好大喜功,自认为不需要与世界接轨,把自己封闭起来,自给自足。可世界永远是一起进步的,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要挨打。

4、为什么清朝会在势力最鼎盛的时期瞬间败落,突然走向下坡路?

我认为清朝并不是在实力最鼎盛的时候瞬间败落,而是从乾隆皇帝晚年开始逐步衰落的。至于其中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第一、清朝错过了世界的近代化进程;第二、乾隆皇帝晚年时期,清朝贪污腐败太严重;第三、乾隆皇帝之后的清朝皇帝们能力不够。

一、清朝错过了世界的近代化进程

首先,我认为清朝会逐渐走上下坡路就孙物是因为不懂得创新,清朝时期的君主一直都在坚持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发展农桑,第二件事情就是集中皇权。清朝君主忙活的这两件事情其实是中国历代皇帝都在做的事情,如果说当兆凯袜时全世界都还比较落后的话,那么清朝继续走这样的路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时的西方国家都开族激始发展科技了,清朝还在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所以才会慢慢被其他国家比下去,最后沦落到被列强联合欺负的地步。

二、乾隆皇帝晚年时期,清朝贪污腐败太严重

其次,我之所以认为清朝并非是在最鼎盛时期开始瞬间败落,是因为我认为清朝最鼎盛时期是雍正皇帝时期,而清朝开始败落是从乾隆皇帝晚年开始的。乾隆皇帝晚年时期根本就无心朝政,还总是花钱去南巡,而南巡经历的各个地方都有官员为了飞黄腾达而给乾隆皇帝的随行人员进行贿赂,所以从乾隆皇帝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朝廷一直盛行着贪污腐败之事,其中贪污巨鳄和珅更是贪了比国库还多几倍的银两,所以清朝自然也就走向衰败了。

三、乾隆皇帝之后的清朝皇帝们能力不够

最后,乾隆皇帝虽然晚年昏庸,但是好在曾经英明过,而乾隆皇帝之后的清朝君主几乎都是循规蹈矩,没有一个君主敢于走出舒适圈,而是永远待在“天朝上国”的幻境里,所以清朝才会慢慢覆灭。

5、清朝以前几乎每个王朝都是世界强国,为何突然到大清就不行了?

最根本的原因无疑就是闭关锁国了,像现在的话就是膨胀了,因为以前的各朝各代就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强国,而其它国家在面对中原王朝的时候只有俯首称臣的份,虽然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就开始的,但是那时候更多的则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嫌滚,当清王朝抢夺了大明的江山后,也是沉浸在世界强国的美梦里,因此不愿与外界交流,所以从各种史书或者是古装电视剧上看就能知晓,清王朝时候国民思维比较落后,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像欧洲其它国家在革命的时候,而清王朝却还很安逸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样的国家无疑就像是一个小孩子拿着一大把钱招摇过市般,那老芹么无疑是会遭到抢劫的。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到清末无疑是整个华夏民族的灾难时期,被历朝历代视为蛮夷的国家抢夺了诸多的文物,被迫签约了诸多的不平等条约,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也恰恰是因为清王朝的膨胀心理,导致整个华夏大地遭受了近百年的入侵,正所谓国家兴百姓好,当一个国家开始被人欺负的时候,那么无疑是百姓受难的时期了。

而且对于大清王朝为何最后会被列强欺负的话,那么无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封建思想,不开民智,因为那时候很多的老百姓都可能没有读过书,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当然是底下的人没有太多的想法是最好了,每天安逸于自己的一日三餐,为了自己的吃食所努力,其它的都不要去想,那么无疑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维护国家的和平,也恰恰是这种所谓的封建想法,导致那时候的百姓基本都是浑浑噩噩的活着,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知晓在这片土地之外的其它国家的状况,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被列强欺负,打到家门口了连个屁都不敢放。

国家遭受侵袭,一方面是国力不行,但另一方面也关统治者的问题,清王朝的强大在康熙时期最为明显,那时候许多小国都会向清王朝俯首称臣,但芹含余唯有到乾隆后期那么无疑实力就开始下滑,再加上后面的帝王的不作为,无疑是导致了最后被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整个民族被欺辱,实在是令人痛心。

6、明清时期导致中国在世界潮流面前落伍的原因有哪些?

固步自封,以天朝大国自居,不能开眼看世界
中国历来信奉的儒家文化将发明视作是奇技淫巧,为贱业,被人所瞧不起。政治上,也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进行压制,称作伎官,在很多方面都有限制,如着装、婚配等,地位上也同歌姬等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那些个发明家、科学家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完成他们的发明。
中国儒家文化在孕育了中国璀璨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扼杀了中国人创造力和求知欲。
特别是到了清朝,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加剧了中国人的愚昧和自友敏神大。
其实清朝也有火枪,甚至好亏还有对火枪有这很大贡献的科学家(忘记了名字),改进了火枪,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清政府认为一旦汉人得到了这样的武器,满清马背上的优拿首势就失去了,满人的数量少,没有办法统治汉人,所以将他杀害。类似的事情各个时代都不会少。
中国人家天下的思想注定了它会扼杀所有威胁的他们统治的东西,科学既然能带来进步,同时也能带来不安定。试想一下,资本主义就是踏着封建主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先进的技术可以加快资本主义的形成,这样的威胁被不扼杀在摇篮里就怪了。

7、当年清朝军队如此强大,横扫中原。为什么到了清朝末年面对欧美列强却这么不堪一击?

大明实行海禁,大清实行闭关锁国。堂堂天朝,无所不有,但怎么也得给外国的洋人施舍一点吧,这才能体现出天朝的气度,朝贡归朝贡,贸易归贸易一码是一码,该给天朝的银子是一分也不能少的,我键悔察不买你的,你只能高价买我的,那我堂堂中华究竟赚了外国多少银子呢?
自打东南沿海倭寇猖獗,隆庆皇帝1567年开关到1800年拿着233年的时间来算,平均下来,世界各国每年向我国输入的白银这和库平银二百四万两,这二百多年来约合五亿六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1800年到1840年大清国这个最后安稳的四十年,加起来我天朝差不多赚了世界各列强六亿三千万两白银。而当时中国本土的产银量一年只有八万两。
这些白银都从哪来呢?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大头,这两个牙哥们包揽了南北两个美洲,国王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更离不开茶叶,于是只能拿把白花花的银子来换,每年所产白银的五分之四统统免费运到我国。
16世纪西方人将在美洲抢到的白银运往中国,再从中国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欧洲,结果西方人的钱又都到了明朝人口袋里,有西方学者戏称欧洲人只是中国人的搬运工而已!历史教科书中就有记载,万历年间,西班牙葡萄牙人开始进行大航海贸易,当时,它们为了运输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瓷器,开始偷渡,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学者统计,仅仅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后来英国人成了“世界老大稿茄”,可在我天朝眼里统统是蛮夷,想做生意就来,谈条件就滚,不服就打。康乾盛世这最后的余晖,没有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还真不敢拿大清国怎么着,银子只能乖乖送来,一直到完成工业革命的1840年,资产阶级新贵才敢和封建老大开战,结果我们被打的一塌糊涂。
离我们最近的明朝,国库最充盈的时候就是万历年间了,但是那时候整个国库也只有200万两银子而已啊,朋友们,要是普通老百姓一顿饭可以花十几两银子的话,那大明朝早就败完了。每个朝代的物价不同,百姓的购买力也不同。但是粮食是每个朝代的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用大米的价格来衡量白银的价值最为妥当。

唐朝,物质丰富,尤其以贞观年间为最,大米很便宜,五文钱就可以买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两银子,可买两百斗米,则唐朝的一两银子=2000元人民币。

宋朝,由于战争的关系浮动较大,宋初三十文约可买米一斗,而宋朝是两千文一两银,也就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大米,则宋朝的一两银子=15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明朝,史料记载,一两银子可买中等大米二石,一石约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600元人民币左右前弯。

清朝,由于外国的冲击,所以白银比起明朝贬值不少,约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经出土金器200多斤,可以明显感觉到,汉朝的黄金是很充足的。而汉代以后中国的黄金大量减少,白银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古罗马黄金大量增加,白银逐渐减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中国的黄金流失到古罗马去了呢?

8、清朝为什么对西方国家严重不信任?

第一点就是因为中国的闭关锁国的态度上,导致了中国的自大,这点上造成了长久的对西方的抗拒。

首先就是这个中国官方的态度,导致了很多时候盲目的信任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唤尺强大的国家,毕竟之前的强大已经过去,但是这时候的历代皇帝根本没有认识到之前的强大只是过去,而是始终沉迷于之前的辉煌,这样的沉迷导致了自己的目空一切。

当时的中国虽然很强大,但是还是在关键技术上和行高是落后与西方的,而这些西方的进步,通过工业革命一次次的改变而来日常的生产活动,这些东西在落后的中国里得到认可,反而根据自己的目光短浅认为这些是歪门邪道,封建思想导致了这些不信任。

还有就是一次次的被外国侵略,导致了中国人认为外国来中国,抱的只是一个索取带山的心,国家的危机以及自己的软弱一直到最后的认清现实的差距,导致了中国的清朝根本不信任西方国家。

9、清朝近代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的失败

简单归纳的话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非教科书观点,而是我个人从历史资料中总结的):

一、始终缺乏一个统一而又强力的领导者。

清朝后期因闭关锁国和少数民族奴役主体民族的政治特点,造成整体的昏聩和愚昧。后因洪杨之乱,满清威权尽丧,平定之后又造成湘、淮等各系地方势力坐大。民国之后更是各路军阀混战不休,即使以南京国府形式上的统一,但在党内各派系与中央争权,党外有ZG裂土分疆。全国上下一盘散沙,始终无法将力量集中来抵御外辱,而白白浪费在内耗之中。

二、军事方面从武器装备、人员训练到战略战术,全面桥岩落后于西方列强。

满清的“弓马立国”使中国军队火器装备情况比起明朝不但没有寸进,反而倒退到冷兵器时代。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居然还只能指望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去阻挡……而经过洋务运动之后,在武器装备方面本来有希望缩小差距,北洋水师当时更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强大舰队。但洋务派创办的军工实业大多是衙门似的僵化机构,没有形成具有发展活力和规模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北洋水师更是成军后十年未曾添置一艘新舰,连炮弹都充斥粗制滥造的货色。结果甲午一战全军尽墨,自此中国再也没有拥有能让西方和亚洲各国有所忌惮的海上力量。沦为任人宰割的肥肉。

军队训练和战略战术就更不用说了,清朝的绿营兵腐败不堪,湘淮军算是比较精锐的清军但用来镇压农民尚可,对付外敌还差了一些。因为从训练和战术基本上还没有完成从冷兵器军队到新式军队的演变。直到袁世凯小站练兵才算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支真正的近代新军。但比起西方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北洋舰队原本的水师官兵有很多都是留学回国的海归,如刘步蟾等管带的军事指挥才能达到世界水准。但水师提督丁汝昌却是陆军出身,不谙海战。结果在甲午战争中决策失误,满盘皆输,水师精英人才也由此损失殆尽。

三、没有一个高效的政治体制。

在近代,君主制和民主制,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强大的国家往往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避免其短处。比如日本就是以天皇为精神支柱从上而下全国备战,奋斗十多年终于打败北洋跻身列强行列。而中国的君主制既没有达到像日本那种能从上往下领导全国的强大威权和精神动力,反之还被满清贵族用来出卖中国权利换取其一族的荣华富贵。慈禧老太太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则这种政府体制成为最腐朽、最危害国家的君主体制。而袁世凯试图恢复君主制,以力量统驭全国,却因为其个人威望没有达到相应程度却急躁冒行而成为全国公敌,最终以失败告终。

推翻清朝之后,民主制度的发展也步履维艰,根本无法与法国国民议会、英国议会、美国独立之后的政府状态相比。因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缺乏对全国的控制力,造成各地军阀以军队实力来决定政权走向,甚至连蒋介石都是靠军阀大战获胜才最终取得全国统治权。所谓民主体制根本名不副实,而又因为存在大量军阀派系甚至像ZG这种地方割据势力,造成了政府决策无法有效执行,反而处处受制,连军队指挥都受到很大影响。变成了这种不民主的民主政府既没有君主专制政府的高效敏卜御,又不像成熟的民主政府那样能得到全国的支持。以此应对外敌,怎能不败?

四、经济受到列强极大削弱,近代工业发展步履艰难。

近代战争从根本上讲是拼经济实力的,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支持的战争是毫无胜算的。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举国上下砸锅卖铁的结果,况且打胜之后国家经济都濒临崩溃,但它靠清政府的两亿两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不但收回了之前的投资,反而大赚一部,从此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还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自从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不断抢占中国市场,甚至采取倾销鸦片等恶劣手段。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抢夺中国财富,同时战后还勒索巨额赔款。经过几十年这样敲骨吸髓,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积累已经全面崩溃,而又没有办法发展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反而沦落为外国商品的倾销市场,国家财富不断被掠夺,民生状况都惨不忍睹,哪还有充裕的经济能力用来保障对外战争的胜利呢。

五、文化思想青黄不接。传统思想受到过度破坏,新思潮却无法顺利取而代之进而唤醒国民。

这是个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代中国丧权辱国,很多立志救国的仁人志士纷纷寻找原因。其中很多人将中国积弱的原因归结为传统儒家思想,于是以“进步”自居全盘否定中国文化弊漏,注重全盘西化。以陈独秀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以此主张为核心。儒家思想、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时代”的遗留产物比如古文、甚至汉字都要全盘废止。大家都要讲科学、讲民主,穿洋装、写洋文。甚至连鲁迅这种思想家都曾经指出中国的落后和腐败,汉字有很大责任,“汉字是封建制度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只有彻底毁灭,中国才能新生。”可见当时的“进步人士”思想激进到了何种程度。

而这种激进思想显然是无法短时间就得到上流阶层、较稳健的学者、以及以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民所认可的。最终就演变成各种“主义之争”,造成国民思想混乱,全国人心涣散。既不能依靠传统思想来约束引导人民,而所谓“新思想”一方面是无法普及到全国,另一方面则往往照搬国外,流于空谈,根本没有多大现实操作性。“进步人士”爱国心切,总想着一蹴而就短时间改变全中国的面貌,因此对传统的破坏也是不遗余力,甚至一直到文革,这种破坏都没有停止反而达到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曾经被圣人之言影响教化了几千年的国民一下子变成了不知如何自处的弃儿。文化意识形态变成了既没有吸收到西方精化,又把自己的优秀传统割裂,而传统中有负面影响的糟粕却大量存留。这样,又如何凝聚人心驱逐列强呢?因此义和拳暴动变成了千古笑谈,而直到日本鬼子欺上门大家要变成亡国奴了才开始抵抗,甚至在那时候还出现了大批汉奸伪军,不得不说缺乏一个凝聚人心的主流思想意识也是很大原因。(像G军就是思想和精神力量影响战斗力的典型例子)

10、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清朝自努尔哈赤至“康乾盛世”,外拓疆土,内塑强政,整体呈现出了励精图治,举世繁荣的刚性局面,但自乾隆末期始,政治风气自上而下渐欲腐败,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至慈禧“垂帘听政”,已无所能及。
1957年,清政府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差销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也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最终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彻底隔绝了清朝政府与外界的联系。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而自设的桎梏。它所产生的影响,个人以为有如下几点:
1、外埠的封锁,使得中国与外界之间的祥贺经济贸易陷入停滞,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2、社会文化陷入闭目塞听、坐井观天的状态,对外交流与世隔绝。包括朝廷在内的广泛民众盲目自大,以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固步自封。
3、虚宴游科技发展遭到严重阻碍。此点与经济贸易理同。
当然,除以上负面影响外,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但这些正面影响,不过是大海水中一粒火,难挽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