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汇率查询 » 担心汇率怎么背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担心汇率怎么背

发布时间: 2023-04-07 17:16:42

1、如何构建人民币汇率的分析预测框架

转载自网络,仅供参考。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也随之不断增加,大家越来越关心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对于这个问题,分析框架比结论更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他人可以外延拓展,自己做出分析和预判。
一、情景分析:汇率政策前景
鉴于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做预测是一项非常危险而艰难的工作。为此,有必要设定不同的情形,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经历了2015年8月和2016年年初的外汇市场震荡后,目前央行基本明确了以参考篮子货币调节人民币汇率走势为锚,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2016年
2月13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新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变,但改革要讲求艺术,有窗口就果断推进,没有就耐心等待、创造条件。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内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外要做负责任的经济大国。
由此,市场解读中国的汇率政策进入维稳模式,只不过这次不是稳在一个点而是稳一个区间,不是稳中间价而是稳市场价。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可能面临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未来没有更多的负面消息,而鉴于过去多年来央行已建立的市场声誉,市场依然相信央行有决心和能力维持任何水平的汇率,或者因相信一篮子货币而预期分化,那么贬值压力就可能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8·11”汇改后,2015年9~11月的人民币汇率一度重新企稳,剔除银行自身结售汇后的境内外汇供求失衡状况明显改善,同期月均供求缺口为582亿美元,远低于8月的1784亿美元。
第二种情形是,将来会有一些经济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如国内经济企稳,国际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美元走弱等,这将有助于改善市场前景和市场预期,央行维稳工作能够获得基本面支持,进而提高货币保护战的胜算,甚至人民币可能重新走强。2012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国曾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资本净流出,其中第二季度还出现了外汇储备资产减少(剔除估值效应后)112亿美元的情况。但从2012年第四季度起,随着欧债危机的暂时平息,国内经济初步企稳,我国又重现资本回流、储备增加,人民币汇率重回升值通道。2013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幅创下509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14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一度欲破六进五。
第三种情形是,市场处于消息面真空,甚至还陆陆续续出现坏消息,贬值压力和预期挥之不去。而随着外汇储备的继续消耗,市场也在不断地质疑央行汇率维稳的能力,央行外汇调控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要素分析:汇率主要影响因素
要素分析方法的关键是梳理出影响以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然后预判这些因素未来会如何发展演变,哪些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因素,哪些是长期的、结构性的因素。
(一)国内经济运行
国内经济下行是导致当前我国面临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市场并不期待中国经济增长回到过去10%的水平,而是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尽快企稳。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实现L形的复苏,那么经济稳、货币稳,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都会回归经济基本面。如果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能够顺利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那么经济强、货币强,人民币在未来仍将是有潜力的世界强势货币。另外,简政放权、降息减税(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等“降成本”的“稳增长”措施,本身相当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相贬值,有助于改善企业出口价格的竞争力。
(二)货币政策走势分化
中美货币政策走势分化,也是造成2015年我国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汇率贬值预期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一方面要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另一方面要看美联储加息进程。
当面临“稳增长”和“稳汇率”的冲突时,2015年年底央行货币政策一度有些摇摆。但2016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上海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作为大国经济,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整体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基于外部经济和资本流动情况,同时指出当前货币政策是稳健略偏宽松。2016年3月1日,降准降息再次如期而至。
2015年,美联储逐步停止购债计划后,于2015年年底首次加息,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入下一阶段。然而,大家对于是否加息存在较大分歧。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采取了数据驱动型的前瞻性指引策略,主要看的是国内经济复苏、就业状况和物价走势。但是,从2015年9月起,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例会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状况。当然,从非常规回归常规货币政策的操作,美联储会非常谨慎。2016年4月的例会会议纪要删除了全球经济带来风险的措辞,有人解读为美联储加息临近。而笔者认为,全球市场稳定与联储延迟加息是相关联的,美联储不可能忽视其重启加息可能带来的溢出影响。
(三)美元汇率走势
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前述媒体专访时的说法,美元走强也给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了“补课”的压力。而未来美元会不会进一步走强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与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息息相关,如果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欧央行和日本银行货币刺激不进一步加码,则美元走强会受到很大制约;其次,大家对于未来美元走势本身也存在很大分歧,比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就认为美元升值大部分已经完成,当然也有人认为美元升值还只是在中场;最后,现在全球从金融风险积聚期进入风险暴露期,国际金融动荡将取代美元汇率,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四)资本账户开放
对中国来讲,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该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未来,在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的情况下,必然是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就越多。但资本流出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正如美国是“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但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用贸易赤字来解释美元的贬值,也不能用资本流入来解释美元的升值。
目前中国出现的资本外流,从渠道上看,一方面是由于境内机构和个人增加了外汇资产或境外资产配置,即“藏汇于民”;另一方面是由于境内企业加速偿还前期借入的美元债务,利差交易平盘,以及境外主体部分减持人民币资产,即“债务偿还”。但无论是“藏汇于民”还是债务偿还,都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对于境内主体来讲,毕竟国内的开支还是以人民币支付为主,即便是跨境投资也有本土偏好。而且,如果国内资产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那么境内机构和个人购买人民币资产,也足以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尚在进行中,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总体仍是进行时,境外主体不可能将人民币资产完全清仓。同时,境内机构的美元债务,一方面可能全部清还,另一方面可能继续持有或者增加美元债务,因此要做好风险对冲。
另外,全球都面临“资产荒”的状况。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比较低,无论在股市上还是在债市上,外资占比都较少。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加快了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开放,而早已被热炒的境内个人合格投资者(即QDII2)至今仍遥遥无期。这种非对称的开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吸引国际资本回流,有效地对冲居民资产多元化配置造成的资本流出压力。
三、对2016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及展望
(一)基本情况
经历了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的大幅震荡后,2016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资本外流也暂告一段落。
第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0.5%,在岸市场汇率(CNY)升值0.7%,离岸市场汇率(CNH)升值1.6%;3月,境内外日均汇季差价94个基点,远低于2015年12月644个基点的水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国际清算银行(BIS)和特别提款权(SDR)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下跌了2.8%、2.6%和1.2%。
第二,外汇储备降幅趋于收敛,1~3月分别减少995亿美元、减少286亿美元和增加103亿美元。
第三,即远期结售汇逆差收窄,1~3月分别为734亿美元、350亿美元和371亿美元。
(二)原因分析
早在2015年8月底举行的中美欧经济学家交流会上,笔者就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维稳的三种情形。在过去一段时期,大多数人都认为第三种情形是大概率事件。而实际情况却是发生了预期中的第二种和第一种情形的叠加。
首先,2016年国内经济实现较好开局。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7%,虽然相比上一个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位于国家6.5%~7.0%的调控区间。而且,2月和3月的PMI(采购经理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用电量、外贸出口、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等指标先后出现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6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中,调低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值,但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其次,外部金融环境趋于改善。美联储延迟加息,国际金融市场企稳,第一季度美元指数回调4.3%。国际资本重返新兴市场。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
3月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入368亿美元,远高于2月净流入54亿美元的规模。第一季度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走强,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货币指数累计上涨4.4%,摩根大通—彭博亚洲货币指数上升3%。
最后,央行通过公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和重申了以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方针政策,加强与市场的政策沟通,在美元回软的背景下,市场预期趋于稳定。3月,反映结汇意愿的收汇结汇率为58.7%,较1月回落2.8个百分点;反映购汇动机的购汇付汇率为74.4%,较1月回落15.3个百分点;结汇率和付汇率之差为-15.7个百分点,较1月收窄12.4个百分点。
(三)前景展望
相信如果能够准确预见到现在的结果,前期可能就不会有人再去争议是守汇率还是守储备。因为应对临时性的资本流动冲击,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本身也是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应有之义。
当然,现在还不能认为中国已安然渡过资本流出的冲击。因为无论是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还是美联储加息节奏和美元汇率走势,未来都可能存在较大变数。
第一,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短期内有可能呈L形的复苏。而且,各界对于投资信贷过快增长、房地产价格重新升温也非议颇多,担心改革被延误、发展难持续。
第二,如果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美元重新走强,那么人民币汇率就有可能面临下调压力。同时,在宽流动性、低利率环境下,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逐步进入风险暴露期,也将对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带来挑战。
第三,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机制才刚刚推出,市场需要有一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同时,这种汇率调节机制还需要经过市场震荡的检验,方能真正取信于市场。

2、在不确定汇率的时期,出口企业如何接长远期的外汇订单?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深远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趋势,总的对浙江经济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币升值,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着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一、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

1、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生产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贬值到缓慢升值的倒U字型变化过程(见图1)。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长期缓慢升值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从宏观指标看,全社会物价指数开始下降;而从体制上看,非国有企业开始全面替代国有企业。人民币由贬转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长期贬值后,人民币回归到真实汇率,而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持续上升支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生产力增强必然导致本币走强。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8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名义GDP累计增长了21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美国。1990—200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75倍,扣除价格因素则提高了3.58倍;美国提高了1.52倍,扣除价格因素则仅提高1.29倍。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国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商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商品的极大需求,而这又引发了中国外汇顺差的持续上升。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态势(见图2),形成了一种双顺差状况。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累计高达6368亿美元。汇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如果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人民币的供给,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面临贬值压力。我国经济十多年持续增长、累积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持续十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7110亿美元,这虽然有国际炒家的因素,但诱因却是国力增强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巨额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基于正常需要的安全储备,并由此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持有过量的外汇储备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也会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别是持有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外商来华投资的收益率(差额约为10%),大量利润被外国人赚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币币值有利于克服资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币升值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一些人士喜欢引用日本的案例,来说明本币升值的不良后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说压本币升值是美国人搞垮一国经济的阴谋,其实这些都是缺乏说服力的。

应该说,日元升值并不是当前日本经济颓势的元凶。日元升值始于1971年8月26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当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协定,日元从36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长达15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以后,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仍高达9.2%。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到,1970年以后,日元持续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长,却相对稳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为21.8%,最低年份为4.1%。1990年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拿日本经济来类比中国经济,其实还忽略了中日经济的两个巨大差别。一是内需差别。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看中的也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也可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来弥补总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国,内需有限,特别是日本政府长期采取保护国内农业、中小企业主利益的政策,进一步导致总体经济缺乏较强竞争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别。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小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其国内要素价格急剧上升,最典型的如职工平均现金收入快速增长。1970年,日本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6万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万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计算,则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竞争力。虽然中国的自然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劳动力价格将长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3、人民币升值为何如此艰难

2002年底以来,人民币就已经面临升值的显性压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后,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其实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人民币面临的也主要是升值压力。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到开始升值,历时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币升值一个艰难的政策抉择,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升值结果很难判断。经济运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预期,很难做出具体的量化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必将“牵一发而动全局”,万一出现不可控局面,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调整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协调,慎之又慎。尤其是现阶段,国际游资大量入境豪赌人民币升值,而国内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抵御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幅度、方式等,更需谨慎选择,稍有差错,可能就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

其次是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所导致的路径依赖。人民币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门具有价格优势,形成了出口企业低汇率的路径依赖。很多出口企业依靠低价格获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靠“跑量”赢得大量外汇,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币升值几乎可以肯定会给依靠低价竞争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从而将打破利益分配格局,这就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因此,人民币升值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多方面关系。

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有弊。从宏观和长远来看,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处理较好,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就当前而言,人民币升值所带的不利影响,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1、出口额不会大幅度锐减。

首先,汇率调整的国际经验证明“汇率升值必定打击出口”的观点没有经验依据。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但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见图4、图5)。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360:1上升到308:1。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兑1美元,而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则呈上升态势。以日元计算,1985年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2.9万亿日元,比1970年增长6倍,平均每年增长12.7%。70年代是德国马克升值最快的时期,双边汇率从1970年的3.68马克兑换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马克兑换1美元,累计升值1.13倍,而在这期间德国外贸出口额则增长了1.5倍,且一直保持较大顺差。

其次,浙江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不会造成出口的急剧锐减。出口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趋同率较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升值后,初级产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响而减少。但从浙江情况看,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仅占出口总额的5.1%,因此对贸易出口的整体影响不大。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具有国际化特征,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及机器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成本将会降低,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降价空间,缓解了人民升值所带来的价格压力。更重要的是,工业制成品的产品差异较大,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看与相关国家产品的比价关系。从我国产品近几年大幅压价竞争的情况看,我国低层次工业制成品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即使因人民币升值而小幅提价,也不一定会高于别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不至于较大程度地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再次,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压力。浙江是中国劳动密集产品生产的一个典范,由低工资所支撑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廉的劳动成本成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主要支撑。根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美国工资是中国工资的50倍。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被出口价格的上涨而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采取降价策略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出口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大幅减少。

最后,汇率不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导致出口迅速增长的关键。从历史上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但中国出口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994—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而此期间中国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1.5%和14.1%;浙江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3.9%,20.7%和14.7%。这说明汇率不是左右出口的关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了高于美国1.5—2倍的增长速度,浙江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出口额自然也会不断增长。

2、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规模下降

1994—2003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计29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7.2%,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方式。人民币升值后,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幅下降,因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看好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已经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外资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台湾的康师傅集团进入大陆市场前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进入祖国大陆后,巨大的内地市场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台资食品公司,获得了“中国面王”的美誉。

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当低下,以1998年制造业名义工资水平衡量,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1/4~1/5。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造就了中国农民特别善于吃苦的优良品质,以及思维与身体的灵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传统的感召力。浙江外资企业中,港资、台资企业占了一半左右。大陆和港台地区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高度的文化认同感是这些企业来华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并不会对这类外资引入构成重大影响。

外资迅速增长的这三点主导因素都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征,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因为人民币对外价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转。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资仍然取得可观成绩即可证明这一点。

3、不会出现大面积失业

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很多人担心人民币升值后,会严重影响总需求,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失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

汇率调整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就业产生影响,一是人民币升值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出口,最终影响就业;二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继而波及到就业状况。根据前面的分析,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因此就业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此外,2002年以来中国内需十分旺盛,央行从2003年年初就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7月后又采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国内贷款力度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内需仍然有自动扩张的倾向。人民币升值后,只要内需保持稳定增长,就可以抵消升值对外需的影响,维持总需求的稳定。在总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情况下,就业可能会在人民币升值后出现小幅波动,但不太会造成大面积失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的六大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次汇率调整虽然只升值了2%,但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意味着汇率形成机制向市场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浙江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汇率变动所表达出来的价格信号,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一)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源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万元,人民币升值2%,相当于每个人增加了262元的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力。这可以扩大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购买,降低出国留学和旅游成本。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源。资源、技术等要素制约将是浙江经济的长期问题。最近几年,浙江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基本资源快速增长,2004年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325%和140%。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降低,对浙江是一个利好消息。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进口146.1亿美元,按照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计算,可以节省23.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先进知识。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升,国内企业能以较低费用,加大直接购买境外专利、技术和装备的力度,同时增加派遣管理、技术人员出国学习。湖州久立特殊钢有限公司,前不久签约进口一台单机压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热挤压机,价值975万欧元,人民币升值2%以后,企业将少支付225万元人民币。

(二)有利于加速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人民币升值后,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会形成扩大进口机器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局面;与此同时,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劳动成本的相对提高,因此会出现用境外资本货品替代国内劳动的情形,即企业扩大机器设备进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减少对企业工人雇佣。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失业。

但这一过程将加快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这就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这样,高科技所替代下来的就业人员将会被第三产业所吸纳,形成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加快转移,从而使得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抑制,企业利润空间降低。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车间;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这会迫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转变产业结构的压力。此外,人民升值后,进口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严重,几乎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浙江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年用电比“九五”末分别增长了23%和100%。一些出口产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国外转嫁环境压力的产物。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将使低能耗高环保的高技术设备进口成本降低,进口数量增加,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环境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业,逐步转变向世界廉价拍卖我们珍贵资源的现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缺乏核心技术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产品大致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2002—2004年,浙江共遭遇国外“二反二保”和“337调查”案件71件,涉案企业2496家、涉案金额1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45%、50%和60%,浙江已成为遭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产品的出口价格会提高。但由于我省出口产品价格已非常低,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产品仍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提出产品低价倾销的诉讼。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润。人民币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国对待汇率改革的态度,欧美等国必然会随之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减少各类贸易摩擦的次数。

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虽然只有2%的增幅,但却说明了一个信号: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争策略,以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出口贸易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这显然是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的。

(五)有利于加速我省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特征。全省存款余额2003年达1475.8亿元,从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长27.8%。但由于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储蓄转为投资的传导机制受阻,大量剩余资本在寻找获利机会。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疯狂涌向房地产市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省并不缺少投资资金,缺乏的是投资机会。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国外资源,将刺激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而不必担心贸易壁垒的制裁。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浙江企业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

(六)人民币升值的若干不利影响

浙江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2004年浙江省外贸总额为852.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到高达66%,出口依存度高达43%。对浙江这样一个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打击出口企业。对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品冲击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小纺织企业,纺织业的利润一般不足10%,而这些小企业的利润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个百分点,对企业的打击不小。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使同量的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就会使得外国投资者利润减少,投资自然减缓。

——影响就业。我省的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用压低工人工资、减少工人数量的方法来转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扩大收入差距。人民币升值后,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够购买进口高档产品的中高收入群体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处。此外,人民币升值后,沪深股市上扬,受益的也是有投资能力的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会因人民币升值而有所扩大。

四、积极把握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德国,本币升值都会推动本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日本经验更是表明,本币进入升值过程以后,一国经济社会起码还有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人民币升值同样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重要特征。

一是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更高,市场对资源配置将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二是中国经济竞争力上升,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走强;三是商品和劳务的低价优势开始弱化,形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四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接轨全球经济,至少会逐渐在贸易、商品价格等方面形成内外经济一体化格局;五是浮动汇率制度导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但只要灵活地进行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将有利于激活经济社会内部的积极因素,且增强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币升值所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特征,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政府而言,应该借人民币升值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企业而言,在短期内可以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可以采取向经销商转嫁负担等办法来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损失,而从长期看,则应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抓住汇率变动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汇率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种价格。作为价格,汇率在市场经济中应由市场决定;作为政策工具,调整汇率是要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汇率的变动能否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关键就在于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于市场主体能否及时灵敏地能对汇率调整做出反应。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当前应以产权改革为抓手,加快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只有在市场体制完善的状况下,市场竞争主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汇率所传递的国内外价格信息,正确地进行成本和盈利的国际比较,从而使进出口贸易真正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如减少政府对于工业用地出让的行政干预,提高工业用地的招标、挂牌和拍卖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个更具创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加快提升诚信水平,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维护和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2、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力度。人民币升值给我省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成本,这对既遭遇自然矿产资源制约,又受着知识缺乏制约的浙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加快引进境外先进知识,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要系统地研究和加大出国留学培训、引进专利和技术装备、采购先进商品、购买能源原材料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购买矿产资源,来优化进口结构,来用好浙江的巨额外汇,加快提升浙江经济社会的知识水平,缓解浙江的资源制约,走出产业结构的路径锁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把成本上升因素转嫁给经销商。向境外经销商转嫁成本,是出口商缓解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单个企业势单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非政府的行业组织牵头和出面,增强与境外经销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行业协会也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事实上,我省一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占有率,我们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润损失。比如绍兴豪纳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某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中,1米(长1.5米、宽1米)“捷达化纤面料”单价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为4.3%,这就能有效地和经销商一起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压力。

4、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外贸出口结构。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汇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护实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内在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借助人民币升值机会,企业应合理安排好进口计划,加大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内涵,创建品牌的国际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和资本输出。

5、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将对浙江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所今后将作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全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定期研讨,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浙江经济应对之策。

3、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怎么确定的?

价值平等。一块面包在中国是7.6元,在美国就是1美元,但是汇率是有2000多种物品综合起来算的,汇率也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美元现在处于霸主地位,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影响很大,比如外汇储备等。
拓展资料
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10日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发表了看法。报告认为,无论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二季度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都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这从官方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来。
我国一向坚持市场化的汇率改革方向,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报告指出,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涨逾2%。
在经历了一段显著升值后,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线大跌回调。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081,较前一交易日下调56个基点。
自2018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势如虹,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还是在岸、离岸汇率,均从6.97附近升值至6.7左右。截至1月31日,两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价升值3.5%,而同期美元指数仅下行2.0%。

4、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方式用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远期结售汇、出口宝、三角模型汇控。这三种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你可以根据自身企业情况选择使用:
一、远期结售汇
1、 服务方:银行
2、 服务费:保证金一般在3%以上 ,根据企业授信情况而定,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授信,那么保证金就不用交了。
3、 操作方式:企业和银行约定一个远期汇率,到期时按照这个汇率进行结算。
4、适用订单:利润高于3%的订单。
5、 优点:银行提供的服务,安全可靠,手续相对便捷,一般企业和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意向后,企业如果需要远期结售汇到时和银行具体根据订单签署,时间一般在5个工作日以上。
6、 缺点:
A、金额受到限制,主要根据企业在银行的授信,如果企业授信不足,那么企业是无法做到需要的金额的,比如企业要远期结售汇500万美元,而企业授信不足,则最终和银行签署远期结售汇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下。
B、手续相对繁琐,企业需要向银行提交申请,银行受理后会安排人员对企业调查情况,满足条件的才给予办理。
C、这笔外汇需要在这个银行走账。
D、到期日需要按照何银行约定的汇率进行结算,如果企业不结算,将直接扣除企业的保证金,如果企业没有交保证金(在银行有足够授信),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授信,以后再想做就没法子了。这一点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汇率没有跌破约定的汇率,企业也必须按照约定的汇率进行结算,会使企业享受不到RMB贬值带来的收益。
二、出口宝
1、服务方:深圳中利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服务费:根据企业锁定汇率的期限服务费的比例不同,从2-6个月为1.25%-1.78%,超过半年的也可以做。一年以内的最多不超过3%
3、 操作方式:企业在出口宝网站,查看国际远期外汇牌价,可以直接进行汇率锁定,企业在操作时只需要提供订单的金额、期限和币种即可。都是在线操作,企业不需向出口宝提供订单其他的信息,而且外汇也不用通过出口宝走账,只是企业支付手续费即可。
4、适用订单:利润高于1.25%的订单。
5、 优点:
A、方便,直接在网上操作就可以。
B、简单,不需提供其他资料,只需提供订单的金额、期限和币种。
C、费用比远期结售汇低。
D、到期后如果没有跌破约定的汇率,企业不用和出口宝按照约定的汇率结算,只是在出现汇损的时候,出口宝把汇损支付给企业即可。
6、 缺点:
新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
三、三角模型汇控
1、服务方:企业自身操作
2、手续费:在1%以下,但企业需要支付保证金(至少20%,在汇率变动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追加保证金,50%、70% 。。等等),如果不追加保证金,将会直接平仓(损失更大)。
3、操作方式:企业在外汇市场买入黄金/美元,在国内黄金市场买入黄金/人民币,通过黄金为中介进行风险转化。
4、适用订单:利润低于3%的小额订单。
优点:
1、手续费低
缺点:
1、不容易操作
2、保证金追加风险

5、人民币汇率急跌,这背后的因素有哪些?

人民币汇率急跌,这背后的因素有哪些?人民币汇率急跌是多层面的。疫情肯定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对于个人来说首先,最主要的,是应该提升个人的能力,你可以先对自我做一个大概的定位,兴趣,特长,自我能力评估。再针对性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分析自己工资低,是由于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不足,并进行自我提升,如果可以,还可能加薪。再者,业余时间你可以多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学习,选择几个你感兴趣的技能,进行学习。以提升副业收入。那么有以下几个技能是可能通过一些学习来达到目的的。

剪辑。现在是短视频飞快发展的时代,市场对剪辑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可以进行一些这方面的学习。剪辑一些视频,投放在各个网站,或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写作。当今时代对于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需求量依旧很大。而写作也是很好的一个技能,通过写作,不仅能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还可以通过投稿,创办公众号等方式得到一些收益。如果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决,但急需用钱,还是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从而获得更多收入。

工作工资水平个人觉得是个个人能力不可分的,就像我们常说的能者居之,个人的能力是需要自己努力提升的,你付出越多,将来可能得到的回报也才有可能越多。如果你付出很少甚至没有付出那连收货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想要工资高,你得有能力,要想能力好,就得付出的更多,当然你还可以创业,但是创业不是百分百成功的,是有风险的,创业成功你就是老板,创业不成功你只能看别人当老板拿高薪。 

6、如何理解汇率

【概念】
[编辑本段]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肯定好卖,从而刺激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0美元。高价商品肯定不好销,必将打击该商品的出口。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制约商品对中国的进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进口。

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日本和美国佬总爱叫嚷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就会大大增加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同时你也应该明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了?如果人民币贬值,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将更糟糕!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大陆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产生原因】
[编辑本段]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 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种类】
[编辑本段]
(1)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①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②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2)按制订汇率的方法划分,有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①基本汇率。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必须选择某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对比对象,这种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订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本汇率。一般美元是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的货币,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常把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②套算汇率。是指各国按照对美元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汇率。

(3)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有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①买入汇率。也称买入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时,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少的那个汇率是买入价,采用间接标价法时则相反。
②卖出汇率。也称卖出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时,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多的那个汇率是卖出价,采用间接标价法时则相反。
买入卖出之间有个差价,这个差价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一般为1%一5%。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时使用的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也称同业买卖汇率,实际上就是外汇市场买卖价。
③中间汇率。是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西方明刊报导汇率消息时常用中间汇率,套算汇率也用有关货币的中间汇率套算得出。
④现钞汇率。一般国家都规定,不允许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只有将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够购买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因此产生了买卖外汇现钞的兑换率,即现钞汇率。按理现钞汇率应与外汇汇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币现钞运到各发行国去,由于运送外币现钞要花费一定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银行在收兑外币现钞时的汇率通常要低于外汇买入汇率。

(4)按银行外汇付汇方式划分有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①电汇汇率。电汇汇率是经营外汇业务的本国银行在卖出外汇后,即以电报委托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给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于电汇付款快,银行无法占用客户资金头寸,同时,国际间的电报费用较高,所以电汇汇率较一般汇率高。但是电汇调拨资金速度快,有利于加速国际资金周转,因此电汇在外汇交易中占有绝大的比重。
②信汇汇率。信汇汇率是银行开具付款委托书,用信函方式通过邮局寄给付款地银行转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于付款委托书的邮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信汇汇率比电汇汇率低。
③票汇汇率。票汇汇率是指银行在卖出外汇时,开立一张由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带或寄往国外取款所使用的汇率。由于票汇从卖出外汇到支付外汇有一段间隔时间,银行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占用客户的头寸,所以票汇汇率一般比电汇汇率低。票汇有短期票汇和长期票汇之分,其汇率也不同。由于银行能更长时间运用客户资金,所以长期票汇汇率较短期票汇汇率低。

(5)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有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①即期汇率。也叫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
②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协议双方按预订的汇率、金额进行钱汇两清。远期外汇买卖是一种预约性交易,是由于外汇购买者对外汇资金需要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了避免外汇汇率变动风险而引起的。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是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6)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区分,有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①官方汇率。是指国家机构(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公布的汇率。官方汇率又可分为单一汇率和多重汇率。多重汇率是一国政府对本国货币规定的一种以上的对外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限制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②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在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往往只起中心汇率作用,实际外汇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

(7)按银行营业时间划分,有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①开盘汇率。又叫开盘价,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刚开始营业时进行外汇买卖使用的汇率。
②收盘汇率。又称收盘价,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的外汇交易终了时使用的汇率

【标价方法】
[编辑本段]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参考“应付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如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19.05即1美元兑119.05日元。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直接标价法与商品的买卖常识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标价法就是把美元外汇作为买卖的商品,以美元为1单位,且单位是不变的,而作为货币一方的人民币,是变化的。一般商品的买卖也是这样,500元买进一件衣服,550元把它卖出去,赚了50元,商品没变,而货币却增加了。
(2)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参考“应收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成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即1欧元兑0.9705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下跌,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3)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并执行,目前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其决定基础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e power par)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编辑本段]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编辑本段]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国际借贷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葛逊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为背景,较为完善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相反,如果一定时期内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债务大于债权,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20年代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率先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影响的汇率理论,由于它是从货币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比率,合乎逻辑,表达简洁,在计算均衡汇率和分析汇率水平时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换汇成本说就是 购买力平价说的实际应用。

汇兑心理说是1927年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外汇就如同商品一样,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因此,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各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货币分析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的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

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
[编辑本段]
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说。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隐藏的剥削】
[编辑本段]
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
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

7、汇率是怎么计算出的?

1. 汇率的概念

外汇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由于国际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往来,各国之间需要办理国际结算,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规定有一个汇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美元等少数国家货币的汇率。

2. 汇率的标价方法
折算两个国家的货币,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外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Quotation)。

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叫做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有些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量较低,如日本的日元,意大利的里拉等,现在有时以100, 000或10, 000作为折算标准。

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叫做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英国和美国都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

3.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

外汇买卖一般均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买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方法就是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商业银行等机构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叫"买入汇率"(Buying Rate),也称"买价";卖出外币时所依据汇率叫"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卖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国不尽相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买入汇率与买出汇率相加,除以2,则为中间汇率(Medial Rate)。

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牌价一般均列有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外币后的一个本币数字表示"买价"即银行买进外币时付给客户的本币数;后一个本币数字表示"卖价",即银行卖出外币时向客户收取的本币数。在间接票价法下,情况恰恰相反,在本币后的前一外币数字为"卖价",即银行收进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卖出外币时,它所付给客户的外币数;后一外币数字是"买价",即银行付出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买进外币时,它向客户收取的外币数。

经济报刊上所说的外汇汇率上涨,在直接标价法下,说明外币贵了,因而兑换本币比以前多了,本币兑换外币的数量比以前少了。外币汇率下跌,情况则相反。

4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两种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并在下列主要因素影响下,汇率不断变动。

(1)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2)通货膨胀:既直接关系到货币本身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又关系到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对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通货膨胀减缓,本币汇率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3)利率水平对资本的流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国际短期资金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低利率则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坚挺,即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

(4)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虽然不能改变汇率的基本趋势,但一国根据本国货币走势,进一步采取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或上涨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机活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汇投机活动。有时能使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变化也有重大影响。

上述各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各种因素会合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时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为另一因素所代替。一般而言,在较长时间内 (如一年) 国际收支是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汇率政策只起从属作用--助长或削弱国际收支所起的作用;投机活动不仅是上述各项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在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汇率走势的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汇率的波动幅度;从最近几年看,在一定条件下,利率水平对一国汇率涨落也起重要作用。

6、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1、即期汇率下的外币折(换)算与报价

(1)外币/本币折本币/外币

一个国家或地区外汇市场所公布的汇率表常为1个或100个外币等于多少本币,而不公布1个本币等于多少外币。如外国进口商要求我对其报出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同时,再报出外币的价格,这只要用1除以本币的具体数字即可得出1个本币折多少外币。

(2)外币/本币的买入--卖出价折本币/外币的买入--卖出价

已知外币对本币的买入--卖出价,求本币对外币的买入--卖出价。

(3)未挂牌外币/本币与本币/未挂牌外币的套算

求本币与未挂牌某一货币比价的方法是:

①先列出本币对已挂牌某一主要储备货币的中间汇率。②查阅像伦敦、纽约这样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英镑或美元对未挂牌某一货币的中间汇率(伦敦或纽约均公布英镑或美元对所有可兑换货币的比价)。③以①的中间汇率与②的中间汇率进行套算:②除以①,即②/①=本币/未挂牌外币的比价;①除以②即①/②=未挂牌外币/本币的比价。

(4)本币/甲种外币与本币/乙种外币折算为甲种外币/乙种外币与乙种外币/甲种外币

一种出口商品对外报价常涉及到许多国家,多种货币,因此要掌握不同外币间的套算方法,以有利于报价范围的扩大,商品市场的开拓。如已知:①本币对甲种外币的买入价与卖出价;②本币对乙种外币的买入价与卖出价;如何套算:①1个甲种外币对乙种外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②1个乙种外币对甲种

(5)即期汇率表也是确定进口报价可接受水平的主要依据 利用不同货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套(换)算,不仅对做好出口报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核算进口报价是否合理,可否接受也起着重要作用。
①将同一商品的不同货币的进口报价, 按人民币汇价表折成人民币进行比较。
②将同一商品不同货币的进口报价,按国际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表,统一折算后进行比较。

2.合理运用汇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

汇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一般相差1‰~3‰,进出口商如果在货价折算对外报价与履行支付义务时考虑不周,计算不精,合同条款订得不明确,就会遭受损失。在运用汇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时,就注意下列问题:
(1) 本币折算外币时,应该用买入价
如某香港出口商的商品底价原为本币(港元),但客户要求改用外币报价,则应按本币与该外币的买入价来折算。出口商将本币折外币按买入价折算的道理在于:出口商原收取本币,现改收外币,则需将所收外币卖予银行,换回原来本币。出口商卖出外币,即为银行买入,故按买入价折算。
(2)外币折算本币时,应该用卖出价
出口商的商品底价原为外币,但客户要求改用本币报价时,则应按该外币与本币的卖出价来折算。出口商将外币折成本币按卖出价折算的道理在于:出口商原收取外币,现改收本币,则需以本币向银行买回原外币。出口商的买入,即为银行的卖出。故按卖出价折算。
(3)以一种外币折算为另一种外币,按国际外汇市场牌价折算
无论是用直接标价市场的牌价,还是用间接标价市场的牌价,外汇市场所在国家的货币视为本币。如将外币折算为本币,均用卖出价;如将本币折算为外币,均用买入价。例如,×年×月×日,巴黎外汇市场(直接标价)法国法郎对美元的牌价为1美元(外币)买入价为4.4350法国法郎:同日纽约外汇市场(间接标价)美元对法国法郎牌价为1美元(本币),卖出价为4.4400法国法郎(外币),买入价为4.4450法国法郎,则美元与法国法郎相互折算的方法如下:
①根据巴黎外汇市场(直接标价)的牌价:
1美元折合法国法郎为1×4.4550=4.4550
1法国法郎折合美元为1÷4.4350=0.2255
② 根据纽约外汇市场(间接标价)的牌价:
1法国法郎折合美元为1÷4.4400=0.2252
1美元折合法国法郎为1×4.4450=4.4450

上述买入价、卖出价折算原则,不仅适用于即期汇率,也适用于远期汇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折算运用是一个外贸工作者应掌握的原则,但在实际业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例如,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较差,库存较多,款式陈旧而市场又较呆滞,这时出口报价也可按中间价折算,甚至还可给予适当折让,以便扩大商品销售;但实际工作者对这个原则要"心中有数"。

3. 远期汇率的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1) 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折外币/本币的远期汇率 如已知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因报价或套期保值的需要,需要计算出外币/本币的远期汇率,其计算的程序与方法是:
①代入公式:
P*=P/(S×F)
P*为将本币/外币折成外币/本币的远期点数
P 为本币/外币的远期点数
S 为本币/外币的即期汇率
F 为本币/外币的实际远期汇率
②按公式求出远期汇率的卖出价点数与买入价点数后,其位置要互易,即计算出来的买入价点数变为卖出价点数;计算出来的卖出价点数变为买入价点数。
(2) 汇率表中远期贴水(点)数,可作为延期收款的报价标准
远期汇率表中升水货币即为增值货币,贴水货币即为贬值货币。在我出口贸易中,国外进口商在延期付款条件下要求我以两种外币报价,假若甲币为升水,乙币为贴水,如以甲币报价,则按原价报出;如以乙币报价,应按汇率表中乙币对甲币贴水后的实际汇率报出,以减少乙币贴水后的损失。所以学会汇率表的查阅与套算,对正确报价有着重要意义。

(3) 汇率表中的贴水年率,也可作为延期收款的报价标准
远期汇率表中的贴水货币,也即具有贬值趋势的货币,该货币的贴水年率,也即贴水货币(对升水货币)的贬值年率。如某商品原以较硬(升水)货币报价,但国外进口商要求改以贴水货币报价,出口商根据即期汇率将升水货币金额换算为贴水货币金额的同时,为弥补贴水损失,应再将一定时期内贴水率加在折算后的货价上。

(4) 在一软一硬两种货币的进口报价中,远期汇率是确定接受软货(贴水货币)加价幅度的根据
例如:在进口业务中,某一商品从合同签定到外汇付出约需3个月,国外出口商以硬(升水货币)、软(贴水货币)两种货币报价,其以软币报价的加价幅度,不能超过该货币与相应货币的远期汇率,否则我可接受硬币报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在货价与汇价方面均不吃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