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电子商务项目启动评估可行性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由该行业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所决定。由于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淡漠、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间较难匹配、信息化投资不足和信息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了在大型建筑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项目启动阶段规划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规划方案的功能和组织上的可靠性。
启动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项目进行论证。也就是说,确定是否应该立项。85%以上的大型项目以失败告终(请参阅参考资源中的《PatternsofSoft wareSystemsFailureandSuccess》一书),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项目在论证阶段就应该中止,而不是在为其作了大量投资(并造成损失)之后。论证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最佳实施方案,如果存在这样的方案,还要论证它为什么是最佳的。论证项目时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确定可选的实施方案;
(2)评估每项可选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3)评估每项可选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4)评估每项可选方案的运行可行性;
(5)选择一项可选方案;
(6)确定潜在的风险。
项目启动阶段可行性评估中可以应用很多理论方法,经常由于对这些方法不明确的理解和不科学的利用而不能正确分析计算出项目的可行性。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可操作性,没有针对选择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制定和安排;
(2)缺乏统计数据,此类方法基本源于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
(3)缺乏针对性,此类方法的通用性强,但是针对性弱,在实际应用中缺少说服力。
为避免以上问题,笔者将针对建筑行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分别对具体可行性评估中的重要因素:成本效益评估、金融方法测量、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分别进行阐述,以期明确建筑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模式,建立大型建筑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启动阶段可行性评估模型。
一、成本效益评估
可行性评估中关键的一个活动是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以便查看项目收益大于费用。成本效益分析是指一个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用以决定其支出成本带来多大效益的一种方法。笔者在此着重于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系统项目启动阶段中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评估
成本效益管理分析家需要确定出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和效益。当成本或效益是有形的时候,可以规定出明确的数值,例如安装一个新网络的费用。反之,无形的成本或效益很难用明确的数值来代替。在大型建筑企业成本评估中,一系列的成本必须被考虑在可行性研究中:
(1)各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与维护成本。电子商务硬件成本包括实施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硬件的购买和维修保养开支,如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软件成本包括最初的软件开发或购买成本以及改进和维修保养成本。
(2)电子支付的服务费用,包括电子信用卡费用与电子支票费用。
(3)通讯费用,指与供应商或客户等贸易伙伴之间电子信息传输费用。
(4)有关人员的培训成本。人员的培训包括实施电子商务人员的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和对贸易伙伴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这部分费用一般是在电子商务运行以后发生。
(5)员工费用。实施电子商务往往需要增加相应的技术人员或熟练计算机技术的商务人员,同时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的支持,也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6)会员资格取得和外部支持成本,往往发生在实施电子商务的早期阶段,属于一次性的固定成本。
(7)资金的时效成本,采用电子商务使资金周转时间减少产生的另一种成本。传统商务通常在收到货物时才支付款项或者可以赊购,而电子商务方式需要提前支付给供应方,由此会产生这类成本。
(8)更广泛的组织费用,例如由于计算机化导致的精简所需的工资支付。
以上的费用不仅包括初始成本,还涵盖了进行中的维护成本。这些费用在电子商务系统项目实施中是相当巨大的,并且将会超过起始购买费用。有形和无形的成本需要被明确指出并分类,来保证更加可靠的评估。
(二)收益评估
与成本评估相比效益在评估中,收益大多数是以无形的状态存在并发生在未来,因而相对更难量化。电子商务系统项目中的收益表现在商业过程的提升和这些过程中的信息质量。主要的收益包括运行过程中降低的费用和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ParkerandBenson提出了一种结构式途径来确定有形收益,包括考虑系统开发前商业过程所需费用和比较系统开发实现后所消耗费用[1]。可见,费用可能包括人员所用时间、物料和设备等。因而指出了通过消减费用得到的收益和系统运行消耗的额外费用。无形收益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良的精确定(Accuracy)。
(2)改良的可适用性和合时性(AvailabilityandTimeliness)。
(3)改良的实用性(更易于理解,便于作用信息)(Usability)。
(4)改良的效用性(Utilisation)。
(5)改良的信息安全性(SecurityofInformation)。
具体来讲,对于大型建筑企业收益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 促进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1)帮助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2)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使企业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4)增加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5)时间价值效益;
(6)其他效益。
以上电子商务效益,大多数都能进行具体估算。但也有一些效益要具体地进行量化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实施电子商务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品质形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与供货商更为密切的联系等。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决策时,上述这些方面理所当然地列入考虑的范畴之内。
2 使企业的相关成本降低
(1)降低采购成本;
(2)实现“零”库存,降低了库存成本;
(3)员工成本的节省;
(4)纸张成本的节约;
(5)经营成本的节省;
(6)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收益分析主要考察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前者包括单证处理成本的节约、库存成本减少、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减少差错及时效收益等;后者指管理得到改善,从而得到经济效益,如业务流程的改善、加强了与客户的交流、增加了社会效益等。进行电子商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至关重要,电子商务实施部门应该会同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计划部门、采购部门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达成共识。在实施电子商务方案时,应本着“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充分体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优势[2]。
二、金融方法测量
利用金融方法测量电子商务系统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关键内容。金融方法测量主要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进行。指标体系共包括4项:投资回报率、财务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一)投资回报率ROI(ReturnonInvestment)
ROI表示投资的净收益与投入金额的比率。在系统建设规划中,电子商务项目商务模型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对电子商务项目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框架来理解、明晰一个电子商务项目的潜在效益。针对大型建筑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较大规模的特点,在项目计划启动阶段建立可信的ROI模型对整个项目的论证、投资都将十分重要。通过ROI模型的建立,分析投资与回报,可以帮助建筑企业选择最佳的商务模型,有效规避项目风险,降低项目超期、投资超出等风险,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ROI计算基本公式为:ROI=(收益-投资) 投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确定应用电子商务项目的费用与收益,并进一步量化。由于在电子商务项目中涉及到的应用和环节很多,似乎很难准确衡量商务模型的ROI。因此,确定相应的ROI衡量准则,十分重要。在此,给出几点建议供建筑企业建立电子商务项目ROI模型时进行参考。对ROI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IT部门的角度来衡量,IT部门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是为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灵活、高效的IT组织,从而更好地通过技术来满足业务的需求;二是从各业务部门的角度来衡量,业务部门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来构建集成化的业务组织,从而更好地实现其战术及战略目标;三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衡量,企业希望借助电子商务系统来增强综合适应力与总体竞争力。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传统电商平台中用户购买决策模型的研究探讨.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模型
1购买决策
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总结特点的需要许多学者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不同的描述过程,为了指导读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些特点,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的分析与构建提供评价参照系和理论依据。(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目的性。消费者进行决策,就是要促进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目标的实现,这本身就带有目的性。在决策过程中,要围绕目标进行筹划、选择、安排,就是实现活动的目的性。(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性。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刺激,产生需求,形成购买动机,抉择和实施购买方案,购后经验又会反馈回去影响下一次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3)消费者购买决策主体的需求个性。由于购买商品行为是消费者主观需求、意愿的外在体现,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除集体消费之外,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般都是由消费者个人单独进行的。随着消费者支付水平的提高,购买行为中独立决策特点将越来越明显。(4)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心理活动和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决策是人大脑复杂思维活动的产物。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不仅要开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还必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且要计算费用支出与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决策内容的复杂性。消费者通过分析,确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购买何种品牌商品等一系列复杂的购买决策内容。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生活习惯与收入水平等主体相关因素;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刺激因素,如产品本身的属性、价格、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种促销形式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们会对消费者的决策内容、方式及结果有不确定的影响。(5)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情景性。由于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同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其具体决策方式因所处情景不同而不同。由于不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购买决策也可能存在着差异。2购买类型不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大小。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越大,产品价格越昂贵,消费者越是缺乏产品知识和购买经验,感受到的风险越大,购买过程就越复杂。比如,牙膏、火柴与计算机、轿车之间的购买复杂程度显然是不同的。阿萨尔(Assael)根据购买者的参与程度和产品品牌差异程度区分出四种购买类型。复杂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复杂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需要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产品评估、慎重的购买决策和认真的购后评价等各个阶段。比如,家用计算机价格昂贵,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大,某人想购买家用计算机,但又不知硬盘、内存、主板、中央处理器、分辨率、Windows等为何物,对于不同品牌之间的性能、质量、价格等无法判断,冒然购买有极大的风险。因此他要广泛收集资料,弄请很多问题,逐步建立对此产品的信念,然后转变成态度,最后才会做出谨慎的购买决定。对于复杂的购买行为,营销者应制定策略帮助购买者掌握产品知识,运用印刷媒体、电波媒体和销售人员宣传本品牌的优点,发动商店营业员和购买者的亲友影响最终购买决定,简化购买过程。习惯性购买行为对于价格低廉的、经常性购买的商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最简单的。这类商品中,各品牌的差别极小,消费者对此也十分熟悉,不需要花时间进行选择,一般随买随取就行了。例如,买油、盐之类的商品就是这样。这种简单的购买行为不经过搜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最后作出重大决定这种复杂的过程。营销策略对习惯性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是:1.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由于产品本身与同类其他品牌相比难以找出独特优点以引起顾客的兴趣,就只能依靠合理价格与优惠、展销、示范、赠送、有奖销售等销售促进手段吸引顾客试用。一旦顾客了解和熟悉了某产品,就可能经常购买以至形成购买习惯。2.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在低度参与和晶牌差异小的情况下,消费者并不主动收集品牌信息,也不评估晶牌,只是被动地接受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途径传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所造成的对不同品牌的熟悉程度来选择。消费者选购某种晶牌不一定是被广告所打动或对该晶牌有忠诚的态度,只是熟悉而已。购买之后甚至不去评估它,因为并不介意它。购买过程是:由被动的学习形成品牌信念,然后是购买行为,接着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评估过程。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大量广告使顾客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产生对品牌的熟悉。为了提高效果,广告信息应简短有力且不断重复,只强调少数几个重要论点,突出视觉符号与视觉形象。根据古典控制理论,不断重复代表某产品的符号,购买者就能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认出该产品。3.增加购买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在习惯性购买行为中,消费者只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而较少考虑品牌转换,如果竞争者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将低度参与的产品转换为高度参与并扩大与同类产品的差距,将促使消费者改变原先的习惯性购买行为,寻求新的品牌。提高参与程度的主要途径是在不重要的产品中增加较为重要的功能和用途,并在价格和档次上与同类产品拉开差距。比如,洗发水若仅仅有去除头发污渍的作用,则属于低度参与产品,与同类产品也没有什么差别,只能以低价展开竞争;若增加去除头皮屑的功能,则参与程度提高,提高价格也能吸引购买,扩大销售;若再增加营养头发的功能,则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都能进一步提高。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有些商品牌子之间有明显差别,但消费者并不愿在上面多花时间,而是不断变化他们所购商品的牌子。如在购买点心之类的商品时,消费者往往不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下次买时再换一种新花样。这样做往往不是因为对产品不满意,而是为了寻求多样化。比如购买饼干,他们上次购买的是巧克力夹心,二者细购买的是奶油夹心。这种品种的更换并非对上次购买的饼干不满意,而是想换换口味。对于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的营销策略是不同的。市场领导者力图通过占有货架、避免脱销和提醒购买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形成习惯性购买行为。而挑战者则以较低的价格、折扣、赠券、免费赠送样品和强调试用新品牌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改变原习惯性购买行为。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有些选购品,牌子之间区别不大,而消费者又不经常购买,购买时有一定的风险性。对这类商品,消费者一般先转几家商店看看有什么货,进行一番比较,而后,不花多长时间就买回来,这是因为各种牌子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一般如果价格合理,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就会决定购买。如购买沙发,虽然也要看它的款式、颜色,但一般差别不太大,有合适的就会买回来。购买以后,消费者也许会感到有些不协调或不够满意,也许商品的某个地方不够称心,或者听到别人称赞其他种类的商品。在使用期间,消费者会了解更多情况,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不协调,以证明自己的购买决策是正确的。对于这类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通过各种途径经常提供有利于本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使顾客相信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3购买问题认知消费者认识到自己有某种需要时,是其决策过程的开始,这种需要可能是由内在的生理活动引起的,也可能是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引起的。例如,看到别人穿新潮服装,自己也想购买;或者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营销者应注意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唤起和强化消费者的需要。搜寻信息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人来源,如家庭、亲友、邻居、同事等;商业来源,如广告、推销员、分销商等;公共来源,如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组织等;经验来源,如操作、实验和使用产品的经验等。评价备选方案消费者得到的各种有关信息可能是重复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还要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这是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在消费者的评估选择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营销者注意:1)产品性能是购买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2)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各种性能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同,或评估标准不同;3)多数消费者的评选过程是将实际产品同自己理想中的产品相比较。决策消费者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和评选后,已形成购买意愿,然而从购买意图到决定购买之间,还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他人的态度,反对态度愈强烈, 或持反对态度者与购买者关系愈密切,修改购买意图的可能性就愈大;2)意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失业、意外急需、涨价等,则很可能改变 购买意图。评价包括:1)是购后的满意程度;2)购后的活动。消费者购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性能与产品使用中的实际性能之间的对比。购买后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消费者的购后活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重复购买该产品,决定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态度,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形成连锁效应。4决策模式综述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对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许多的学者、专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一般模式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是S-O-R模式,即“刺激——个体生理、心理——反应”。(S-stimulus 刺激,O-Organism 有机体,R-Response 反应)该模式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这种刺激既来自于消费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外部的环境。消费者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做出购买商品的决策,实施购买行为,购后还会对购买的商品及其相关渠道和厂家做出评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购买决策过程。科特勒行为选择模型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一个强调社会两方面的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该模式说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不仅要受到营销的影响,还有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不同特征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通过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导致了一定的购买决定,最终形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经销商、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的选择。尼科西亚模式尼科西亚在1966年在《消费者决策程序》一书中提出这一决策模式。该模式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信息源到消费者态度,包括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态度;第二部分,消费者对商品进行调查和评价,并且形成购买动机的输出;第三部分,消费者采取有效的决策行为;第四部分,消费者购买行动的结果被大脑记忆、贮存起来,供消费者以后的购买参考或反馈给企业。恩格尔模式该模式又称EBK模式,是由恩格尔、科特拉和克莱布威尔在1968年提出。其重点是从购买决策过程去分析。整个模式分为4部分:①中枢控制系统,即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②信息加工;③决策过程;④环境。恩格尔模式认为,外界信息在有形和无形因素的作用下,输入中枢控制系统,即对大脑引起、发现、注意、理解、记忆与大脑存储的个人经验、评价标准、态度、个性等进行过滤加工,构成了信息处理程序,并在内心进行研究评估选择,对外部探索即选择评估,产生了决策方案。在整个决策研究评估选择过程,同样要受到环境因素,如收入、文化、家庭、社会阶层等影响。最后产生购买过程,并对购买的商品进行消费体验,得出满意与否的结论。此结论通过反馈又进入了中枢控制系统,形成信息与经验,影响未来的购买行为。霍华德——谢思模式该模式是由霍华德与谢思合作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购买行为理论》一书中提出。其重点是把消费者购买行为从四大因素去考虑。①刺激或投入因素(输入变量);②外在因素;③内在因素(内在过程);④反映或者产出因素。霍华德——谢思模式认为投入因素和外界因素是购买的刺激物,它通过唤起和形成动机,提供各种选择方案信息,影响购买者的心理活动(内在因素)。消费者受刺激物和以往购买经验的影响,开始接受信息并产生各种动机,对可选择产品产生一系列反应,形成一系列购买决策的中介因素,如选择评价标准、意向等,在动机、购买方案和中介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便产生某种倾向和态度。这种倾向或者态度又与其他因素,如购买行为的限制因素结合后,便产生购买结果。购买结果形成的感受信息也会反馈给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下一次的购买行为。5观点经济方面在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通常都是被描写为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这种“经济人”的理论模型,已经由于许多原因而受到消费者研究者们的批评。要像经济学所说的那样做出理性的行为消费者应该:(1)了解所有的可以获得的产品选择项;(2)能够按照每一个选择项的利弊来正确地将它们排序;(3)能够找出最好的选择项。然而在现实中,消费者很少能够拥有所有的信息或充分准确的信息,也很少有足够大的参与欲望和动机来做出这种所谓的“完美的”决策。同时消费者心理学研究认为由于如下所述的原因导致经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消费者模式是不现实的:(1)人们受他们已有的技巧、习惯和反应能力的制约;(2)人们会受他们已有的价值和目标的制约;(3)人们受他们的知识范围的制约。消费者常常是在一个并不完全理想的世界中进行决策,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并不是根据经济方面的考虑如价格与数量关系、边际效用等问题。事实上,消费者通常并不愿意进行广泛的决策,他们更可能是进行一个“满意的”、“足好的”决策。再如,近来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讨价还价的最初动机不是像我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那样是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价格(即,以更好的价位购买),而是与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支配需要相关。这一点对研究广告与营销策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被动方面与消费者的理性经济观点相反的是,被动观点将消费者描述为总是受到他自身的利益和营销人员的促销活动的影响。根据被动的观点,消费者被看作是冲动和非理性的购买者,总是会受到营销人员的目的和手段的作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的被动模型受到那些竭力促销的老式的超级销售人员的赞同,在他们接受的训练中,都将消费者看作是可以控制的对象。被动模型的主要局限在于它没有认识到消费者即使不在许多购买情形中占据支配性的地位,至少也处于同等的地位——有时他会搜寻关于产品备选项的信息并选择看起来会提供最大满意度的产品,有时他也会冲动地选择一个满足当时的心境或情绪的产品。然而,更多的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当今市场下是一个很难成为营销者控制的对象。认知方面认知观的模型将消费者描绘成一个思维问题的解决者。在这一框架内,消费者常常被描绘成或是接受或者是主动搜寻满足他们需求和丰富他们生活的产品与服务。认知模型主要研究消费者搜寻和评价关于某些品牌和零售渠道的信息的过程。在认知模型框架中,消费者通常被看作信息的处理者。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导致形成偏好并最终形成购买的意向。认知观点同样也认识到消费者不可能尽力去得到关于每个选择的所有可能信息。相反,当消费者认识到他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做出一个“满意”决策那些选择项的充分信息时,他们就会停止搜寻信息的努力。就像这种信息加工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消费者常常会利用捷径式的决策规则(也称作启发式或试探法)来加快决策过程。他们也会运用决策规则来应对信息太多的情况(例如,信息超载)。认知或问题解决观点所描述的消费者处于经济观点和被动观点所描述的极端的中间,他没有(或不可能有)关于可获得的产品选择项的所有知识,所以无法做出完美的决策,但是他仍然会积极搜寻信息并尽力做出满意的决策。情绪方面尽管营销人员早已了解消费者决策的情绪或冲动模型,但他们仍然偏好于根据经济的或被动的观点来考虑消费者。然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把强烈的感情或情绪,例如快乐、恐惧、爱、希望、性欲、幻想甚至是一点点“魅力”与特定的购买或物品联系在一起。这些感情或情绪可能会使个体高度投入,当消费者做出一种基本上是情绪性的购买决策时,他会更少地关注购买前的信息搜寻,相反,则更多地是关注当前的心境和感觉。消费者的心境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是重要的,所谓“心境”是一种情绪状态,是消费者在“体验”一则广告、一个零售环境、一个品牌或一个产品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事先心理状态。一般说来,处于积极心境中的个体会比处于消极心境中的个体回忆起更多的关于某一产品的信息。但也有研究表明:除非事前已有了一个品牌评价,否则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所诱发的积极心境对购买决策并没有多大影响。
3、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进行电子商务决策?
1、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经营特征,对电子商务模式组合与企业环境和组织特征关系做出客观合理的测量和评估,以使企业或组织选择和制定合时、合身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战略。
2、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作用的范围是不同的,合理的模式组合能充分利用组合中各模式的作用范围形成全面的电子商务应用,帮助企业全面发展电子商务,赢取市场竞争优势。
3、从企业潜在需求的观点为出发点,提出一种更细致的框架模型,帮助决策者在决策制定阶段排除那些与本企业环境和供应链条件不相容的电子商务模式。
(3)运用评估理论和决策模型做出电子商务决策扩展资料:
电子商务模式的测量和评估是依据企业的资料,对项目的投资价值做出判断,评估的核心在于该项目未来能否带来盈利。判断一个企业适合哪几种模式,起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企业在所属行业的地位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如顾客对企业品牌和信誉度的认同度。
②企业主要产品的特点,如产品特征是否可以通过网络正确传递、提供的产品是直接进入最终消费市场还是下一轮的生产加工等。
③企业的客户关系基础。
④企业在市场中的所占的主导地位如何。
⑤企业体制自身的协调能力。
⑥企业通过因特网扩展其业务以及处理过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