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看你是货运形式进口,还是以快递形式进口。
2、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发展跨境电商有何利好?难点在哪?
自贸港建设进行很多免税优惠,有利于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有一定的机会,但是也不是随便做就可以的,需要有好的管理经营,有好的货品货源支撑,还要有资金运作才可以。
3、跨境电商供应链难点有哪些
1.资金链
作为保证用户权益,采用担保付款模式——即用户支付到平台,商家发货;用户收货确定没问题,平台支付给商家。跨境电商物流周期长,回款时间长,就造成资金压制时间长,对于越大的商家越不利,即出货量越大需要垫资越多,压制资金越多资金流动性过长是跨境电商想比普通电商的壁垒。
2.物流
跨境电商因为路途远,导致下单后到收到货需要想比国内时间要长的物流等待时间。如果遇到问题退换货,时间2倍的变长。因此,物流是跨境电商供应链的第二个难点。
3.商户评级
海淘产品有商户直接出售的,也有个人代购,或者公司代购不同,而且根据代购人的身份,而导致价格不同,例如旅游身份的人买回来在机场可以减税,价格就便宜;缺点也是人肉背回,时间久,代购的人又少。
4.固定购买流量和复购率
海淘的东西种类之丰富堪比国内淘宝,供应链的侧重点也是不同,这个也是决策难点。
5.运费和重量的权衡
运费贵,重量大,例如水,奶类、水果类的海淘就不合适了,运费贵不说,也不保鲜。距离和重量,以及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比较(质量和价格相对比较),这些因素在筛选海淘产品是一个难点。
4、跨境电商门槛高吗?会遇到哪些难点?
两大难点就是 选品和物流
选品可以用sellez查下热卖的,再用google trend看下趋势。微三云觉得两个都是上升的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下单来卖就好了。
物流的话,找一家旺季不会加价的。
5、跨境电商应该注意什么?
1.建立本地化运营物流
其实现在建立本地化运营物流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早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开始,eBay、大龙网已经开始设立当地海外仓物流,目的是降低更多的配送成本。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很多都是初成立,可能在资金方面还不足够去建立一个本地市场的配送中心。但是,要增加利润和促成更多交易,就必须在市场成熟之后去建立海外仓,这样一来,可以让本地化消费者体验购物,对于市场的优化和推广,非常有利。兰亭集势目前也在建立当地的配送中心,目标就是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这样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都提升了要求。
2.独立网站的建立和推广
既然是在线购物,就避免不了去浏览店铺页面。首先,说说网站建立。直观性,一个购物网站给消费者第一印象的直观性一定要强,当去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第一眼都无法去找到产品类目,这对于消费者网购体验大有不利;快速性,这个指的是阅览网站的跳跃度,很多网站的页面建立并不灵活,打开的速度太慢,消费者不一定有耐心去等候。接着就是网站的推广,网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量,没有流量,就不会有转化率,很多跨境电商刚开始建立网站的时候,并没有注重优化产品内容等,甚至没有考虑到推广。在推广上,国外网站可能无非是google上的关键词等问题,但实质上在国外社交网络也是引荐流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稳定粉丝,达成转化率和提升产品的曝光力度。
3.突破语言障碍
这里跟网站,也是息息相关,可以是延伸的一点。之所有讲到小语种,是因为跨境在线零售网站,会有不同国家的访客,很多跨境电商建立网站都是英文较多,这可能是面向的市场相关。但如果想要更多的订单促成,就要突破语言障碍,订单出现看得见,摸不懂的情况,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麻烦的。小语种网站建设翻译成本较高,个人建议是建立多语言服务,这样会节省很多运营人员成本、推广、优化成本。当然,要看自己面向的市场是哪些,比如俄罗斯、西班牙、阿拉伯语等等。
4.跨境支付结算
有独立的网站,跨境电商必然会考虑到收款通道。因为当不批订单交易完成的时候,如何安全收款是跨境电商会重点考虑的问题。去年始,跨境人民币结算是许多跨境电商会考虑使用的收款通道。分析下几个优势。第一,结汇成本降低。因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是走正常的通道,节省了时间成本。第二,对接流程方便,基本能在网站后台看清楚每一笔交易。第三,结算时间可灵活性调节。第四,风险控制系统完善。
小结:海外市场是充满这无限机遇,但是跨境电商要尽快走近国际化,除了在物流、产品、支付等一些环节上需要重点分析和优化,也需要懂得整合自身资源。
6、如何解决跨境电商难题
跨境电商的难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推广转化方面:
流量买来了,如何让消费者信任?
建议选择知名度大、信任度高,有政策支持的跨境电商平台入驻,比如:跨境通(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商)
物流发货:
这取决清关速度、物流速度(保税模式还是直邮模式)
也在于平台是否提供相关服务,目前,跨境通依托上海自贸区,向入驻的商家提供:商品备案、保税区仓储服务、商品入境申报、清关等服务,一站式解决海外商家所有后顾之忧;
售后:
首先商家应尽量将商品描述准确,详细,减少夸大宣传;
确实非消费者因素的退换货请求,也应给消费者退换货,提高用户体验。
7、用微观经济学说跨境电商的优势和劣势
2014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跨境进口电商元年。这一年里,传统零售商丶海内外电商巨头丶创业公司丶物流服务商丶供应链分销商纷纷入局,跑马圈地。而接下来,跨境进口电商的态势如何,未来又将如何演变,从宏观环境丶现存模式丶产业链优劣势和投资趋势等几方面分析,有如下几个观察:
一丶宏观环境解读
1.政策红利窗口期
2.用户需求潜力巨大
3.行业有待完善
4.资本驱动,各路玩家即竞争又共生
二丶跨境电商模式详解
下面来剖析各类跨境进口电商模式的优劣:
一丶M2C模式:从厂商到消费者,平台负责招商
典型玩家:天猫国际
优势是用户信任度高,因为这些商家需要有海外零售资质和授权,商品从海外直邮,并且可以提供本地退换货服务;痛点在于,它们的性质大多为第三方代运营,所以价位高丶品牌端管控力弱,正在不断改进完善模式中。
二丶B2C模式:保税自营+直采
典型玩家:京东,聚美,蜜芽
优势在于平台直接参与货源组织丶物流仓储买卖流程,销售流转高,时效性好,通常B2C玩家还会附以“直邮+闪购特卖”等模式补充SKU丰富度和缓解供应链压力。
而痛点在于品类受限。目前此模式还是以爆品丶标品为主,有些地区商检海关是独立的,能进入的商品根据各地政策不同都有限制,比如广州就不能有保健品和化妆品入境。同时还有资金压力,因为不论是搞定上游供应链,还是提高物流清关时效丶在保税区自建仓储,又或者做营销打价格战丶补贴用户以及提高转化复购,都需要大量资本,爆品和标品的毛利空间极低,却仍要保持稳健发展,资本注入在此刻尤为意义重大。在现阶段,有钱有流量有资源谈判能力的大佬们纷纷介入,此模式基本已经构建了门槛,不适合创业企业轻易入场了。
这里单独谈一谈大火的母婴垂直品类,前线玩家有蜜芽等。母婴品类的优势是,它是最容易赢得跨境增量市场的切口,刚需丶高频丶大流量,是大多数家庭单位接触海淘商品的起点。母婴电商大多希望能在单品上缩短供应链丶打造品牌丶获得信任流量,未来逐步拓展至其他高毛利或现货品类,淡化进口商品概念。
而痛点在于,母婴品类有其特殊性,国内用户目前只认几款爆款品牌,且妈妈们还都懂得看产地,非原产地不买。几款爆品的品牌商如花王等,国内无法与其直接签约供货,母婴电商们的现状都是在用复合供应链保证货源供应,如国外的经销商丶批发商,国外商超电商扫货丶买手丶国内进口商等。这样一来,上游供应链不稳定,价格基本透明,且无毛利,部分玩家甚至自断双臂来大促战斗。目前基本所有实力派电商大佬都以母婴品类作为吸引转化流量的必备品类,而创业公司们则逐渐降低母婴比例或另辟蹊径,开始不同方向的差异化竞争。
三丶C2C模式:海外买手制
典型玩家:淘宝全球购,淘世界,洋码头扫货神器,海蜜,街蜜
海外买手(个人代购)入驻平台开店,从品类来讲,以长尾非标品为主。全球购目前已经和一淘合并,虽然看来是跨境进口C2C中最大的一家,但也有很多固有问题,比如商品真假难辨丶区分原有商家和海外买手会造成很多矛盾等等,在获取消费者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优势来看,C2C形态是目前笔者比较喜欢和看好的模式,构建的是供应链和选品的宽度。电商发展至今,不论进口出口还是线上线下,其本质还是商业零售和消费者认知。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商业零售的几点变化是:消费者主导化丶生产商多元化丶中间商信息化,而商品核心竞争力变成了个性需求和情感满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群的垂直细分让同类人群在商品的选择和消费能力上有很大的相似度,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影响力和连接都被放大了,流量不断碎片化是由80后丶90后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消费方式决定的,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是这一代人的基本消费需求逻辑,因此移动电商应当更加场景化。其次,面对商品丰富度如此之高的现状,节约选择成本也尤为重要——Dontmakemethink。而C2C达人经济模式可以在精神社交层面促进用户沉淀,优秀买手可以通过自己的强时尚感丶强影响力打造一些品牌,获得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和分享,同时也建立个人信任机制。
当然C2C的模式还是有它固有的痛点。传统的靠广告和返点盈利的模式,服务体验的掌控度不太好,个人代购也存在法律政策风险,买手制平台的转化目前普遍只有2%不到。早期如何获得流量,提高转化,形成海淘时尚品牌效应,平衡用户与买手的规模增长,都是难点。
四丶B2B2C保税区模式
跨境供应链服务商,通过保税进行邮出模式,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为其供货,平台提供用户订单后由这些服务商直接发货给用户。这些服务商很多还会提供一些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优势在于便捷且无库存压力,痛点在于,BBC借跨境电商名义行一般贸易之实,长远价值堪忧。
五丶海外电商直邮
典型玩家:亚马逊
优势在于,有全球优质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丰富的SKU;痛点是,跨境电商最终还是要比拼境内转化销售能力,对本土用户消费需求的把握就尤为重要,亚马逊是否真的能做好本土下沉还有待考量。
六丶返利导购/代运营
典型玩家:么么嗖,Hai360,海猫季
一种是技术型,玩家有么么嗖丶Hai360丶海猫季。这些技术导向型平台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自动抓取海外主要电商网站的SKU,全自动翻译,解析语义,提供海量中文SKU帮助用户下单,这也是最早做跨境电商平台的模式。
还有一种是中文官网代运营,直接与海外电商签约合作,代运营其中文官网。
这两种方式有着早期优势,易切入,成本低,解决了信息流的处理问题,SKU丰富,方便搜索。而痛点在于中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库存价格实时更新等技术要求高,蜜淘等一些早期以此为起点的公司已纷纷转型。
七丶内容分享/社区资讯
典型玩家:小红书
内容引导消费,形成自然转化。优势在于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流量带到福利社转化为交易,但长远还是需要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三丶跨境电商“玩家群像”
1.品牌商:合作,探索,观望,平衡。对于海外一线(爆品)品牌商而言,除了要维护自己原有线上线下零售体系稳定和品牌形象,部分品牌商也在自主积极探索以何种方式在中国这个大增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一些特殊品牌如花王,不愿意电商渠道破坏其品牌信誉和供应链(比如花王曾警告过某平台,毁坏花王十余年经营出的高端品牌形象与口碑);而对于二三线中小品牌商丶电商丶大型商超,它们的合作动机更强,更积极主动地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带入中国市场,再加上在中国并没有原有合资公司和零售体系影响,合作方式可以更加直接灵活。
2.物流供应链服务商:趁“市”而上,服务前端。这一类玩家很多拥有多年的跨境贸易,物流,分销,供应链服务的经验积累,趁着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大家既有危机感又积极拥抱红利,为提高行业整体服务体验努力往前跑。部分大佬如顺丰丶韵达也开始利用物流优势积极探索前端市场。阿里于5月5日正式宣布旗下1688.com将正式上线全球货源平台。
3.国内电商巨头:维系原有江湖地位,争取更大市场。2014年开始,电商巨头们纷纷以不同形式涉水跨境,一边坐拥大流量,一面不敢懈怠积极发展跨境业务维护自身地位稳定。天猫国际丶京东海外购丶蘑菇街丶聚美急速免税店丶唯品会丶一号店丶网易考拉等等,基本你想得到的大佬们都已经开始发挥固有优势积极部署。流量,资金,供应链,海外BD能力是跨境电商早期发展的必备要素,但大佬们自身也面对困境重重,一方面原有团队对海外产业链认知度整合力并不高,负责跨境业务线的团队并不见得有创业公司强,即便有流量,转化也不理想。而供应链问题是所有跨境电商的共有困境。从去年各位大佬的交易数据来看,各家都并不满意,再加上和原有业务冲突频发,各方利益平衡也需要不断磨合探索,跨境方向的精力和团队投入也受制于很多因素,行业人才也需要在行业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步培育,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起步分别并不大,其实也为创业公司的成长留下了机会。几年过后,巨头们或许还是领跑者,但市场足够大,相信优秀的创业公司还是有机会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4.创业公司:在混战中求生。巨头们的加入进一步推进了价格战的提早到来,很多初创企业模式还在摸索,海外正在拓展,供应链正在构建,资金还没到位,就像一群还没有穿好装备的士兵被硬着头皮拽上了战场,死伤惨烈估计是避免不了。能活下来的要不就是选择了比较聪明的方向,要不就是已经穿好了装备,又或是后来居上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5.传统零售商:转型已成必然。面对持续上涨的电商规模,传统零售业绩却一路下滑。《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但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4月9日,A股零售板块已经公布业绩的29家上市公司中,16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达55%,净利润也大降。传统零售商,也看到跨境这个大市场,正在转型O2O,积累线上数据。虽然在技术丶流量和人才方面都不占优势,但其加入还是加剧了跨境领域的竞争态势。
6.中小微商:毛利低,傍大腿。中小微商包括买手,朋友圈代购,和一些中小贸易商家。随着各路实力大平台的加入,大部分主做日韩标品丶尤其是韩国中小微商的生存毛利空间会越来越薄,纷纷依靠各类平台的策略红利入驻合作,共同教育用户培育市场。
7.消费者:认知提升,带动市场壮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网络购物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网购用户中,跨境网购比例仅为15.3%,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开拓。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海淘人群构成一部分是80丶90的妈妈大军,以母婴领域作为起点培养了自己海购的消费习惯,另一部分是海归和有海外旅行购物经验的人,除了有自用需求外还辐射到周边的亲友逐步接受国外质优价廉的商品品牌。现在提到海淘,消费者并不能马上想到一个合适的购买平台,需求层面要保真,丰富,价廉,物流快,就看各路玩家谁可以最快满足这些需求,形成品牌效应首先占据消费者的意识。
跨境进口电商也许是国内电商最后一次混战中,改写国内电商格局的机会和新增长点,我期待在战役中“剩”出的那一两家创业企业。行业洗牌将以实力玩家的加入和价格战作为开端,体量规模小的电商会转型差异化竞争,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公司将活下来在这个足够大的增量市场中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