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回答简述电子政务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全局性原则:电子政务系统规划要有前瞻性和大局观,从大处、远处着眼,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整体规划是为了消除政府系统内、政府和社会之间高墙林立、信息孤岛的状态,因此,各个部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各自为政,切不可为了某个部门局部利益而放弃系统的整体利益。所有行业、部门都必须服从政务需要,绝对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利益而置政务这个核心目标而不顾。
2、实用性原则:所规划的电子政务系统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政府办公及用户对象的需求,使其无需经过复杂的培训就能方便地使用该系统。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一定要从小的、容易实现的项目起步,或者将大专案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进行规划和实施。 这样做,可以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吸取教训,是为了“以小胜成大胜”,是取得领导支持和用户信赖的关键。
3、统一性原则: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让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要体现和符合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必须让社会公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普遍获益,否则,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就会变成一个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实现哪些业务,需要考虑哪些成本因素,这些都要综合考虑。
4、安全性原则:安全可靠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保证,网络一旦受到攻击,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甚至造成政府工作瘫痪,民众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电子政务系统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规划工作,坚持信息系统安全与电子政务系统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要把安全理念贯彻到规划理念中,贯穿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
(1)公需课电子商务政务系统建设原则扩展资料: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是一项过程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方法,通过系统规划可以有效分析业务特点,预测业务变化,减少系统建设的盲目性,使系统在功能和规模上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扩展能力。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建设的难易和系统运行的效果。
2、如何制定电子政务的规划
第一步,调查研究。在调研阶段,首先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信息化的政策,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框架等等,其次,要调研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它的法律法规,国家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总会抓一些试点、示范项目,我们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要及时了解和调研这些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以及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制定好自己的规划。然后,要结合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需求、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只有把本地区这些东西吃透了,才能够更好地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调研是制定电子政务规划的基础,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占有大量的资料,掌握更多的信息,在具体做规划的时候,才能够心中有数。 第二步,方案制定。当你占有大量的资料,获得了很多的信息,进行了充分调研以后,就可以进行方案的制定。这个方案就是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策略和系统建设方案,最终要完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规划报告。 第三步,组织论证。通过专家进行电子政务的方案论证,论证方案通过以后,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个好的电子政务规划,至少要包括以下最基本的内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总体方案的设计,系统功能的分析,网络基础支撑平台,技术路线以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风险与控制,人员培训规划,再就是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包括经费的筹措、经费的来源、预算,还要有这个项目的队伍建设,最后还要有效益分析。 这些就是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必须遵循的规律。有两点再做一点解释: 第一点,系统需要分析非常重要。从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来看,一个应用系统构建成功不成功,首先不取决于IT企业,也不取决于软件开发人才,而是首先取决于政府需求方。因为政府机构是电子政务应用的需求方,你的需求提得准不准,你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概括得清晰不清晰,你的业务流程选择适合不适合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系统的成败。 最熟悉政府业务的是政府人员,而不是IT企业的开发人才。所以一个好的应用系统,首先必须由政府需求方提出一个准确的需求分析,它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描绘要科学、合理,这样,IT企业的软件人员才可以根据政府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这样,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如果政府部门大而化之,就这个,你就给我做吧,那么软件人员因为对政府的业务过程不熟悉,特别是对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不熟悉,就很难开发出非常适合政府需要的应用软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的需求分析是政府人员和IT专家两者结合的产物,必须很好结合,才能把需求分析做好,否则可能就是大而化之,可能就是描绘不准确,可能就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所以,需要分析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点,电子网络政府规划的时候,技术路线,网络基础平台也很重要。网络结构如何划分,我们现在的大体规定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一般要有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政务内网走机密信息,它和政务外网完全是一个物理隔离,而政务外网可以依托英特网来构建,就是说在互联网上可以构建政务外网,直接和你的门户相连,而且国家规定,政务内网从中央来讲,国务院只连到下面17个单位、31个省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一个新疆建设兵团。这是国家大的规定,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国家这样一个网络结构到我这个地区,到我这个部门,到我这个系统以后如何实现它,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用,既不违反上面的政策,也能够用起来,这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很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认真研究这些,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不认真研究网络结构,不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够通过信息的手段给社会、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快捷的服务,简单地照搬,我认为是很有风险性的。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必须包括在内。
3、电子政务建设指导原则是什么?
1.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防止各自御档肆为政。要正确处理中央与镇轿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蠢樱。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电子商务主要理论有什么?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内容包括:
1、电子商务概念;
2、电子商务的框架模型;
3、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
4、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
5、网络营销;
6、物流及供应链管理;
7、电子政务;
8、电子商务法律;
9、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5、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参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并结合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方面的研究,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设计、整体部署: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要全面,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系统环境各个方面的风险,从物理、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并作整体部署,同时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只有做到不忽视或漏掉电子政务系统中任何一个安全环节,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统一标准,加强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除了采用国际标准和我国自主研究的算法之外(包括数据加密解密算法、数据摘要算法、数字签名算法、密钥管理算法等),还要考虑到安全体系将来的扩展性和系统接口要求,采用通用的数字证书标准、统一的接口规范、统一的数据包格式等。
3、需求主导,重点突出:安全体系设计应该以需求为主导,切合电子政务系统对安全的要求,突出安全体系的重点,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的防火墙设置、入侵监测等、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认证平台、统一的日志管理、安全审计等,同时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业务系统的安全层次等采取有区别的安全措施以兼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4、灵活配置、动态部署:安全相关的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设计也需要能够根据变化易于调整和改变。安全体系设计应该提供多种安全策略和方法,并支持灵活的配置方式以允许用户进行选择和动态部署。
5、制度建设、安全培训:电子政务系统用户的安全意识及其掌握的安全相关技术知识是整个安全体系高效、有效运行和正常管理、维护的前提。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用户进行安全相关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