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商务现在容易做吗?
“电商真是越来越难做”,从电商发展的进程中窥探将来
一、传统电商的崛起势不可挡互联网电商发展了这么多年,看上去风起云涌、竞争激烈,让外行人毫无头绪,实际上传统互联网电商的本质并不复杂。虽然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罪魁祸首”但是其发展确是有迹可循的其本质无非是一个商品线上化的过程,而快速完成商品线上化的进程则是迎合了以下三点要素:1、机遇在以往,人们购物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商业聚集地才能买到适合心意的商品,并且价格还未必与价值相等,并且由于社会环境和工作等方面问题,人们的购物时间往往有限,所以当电子商务萌芽问世时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万户。所以当人们发现能随时随地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时,谁还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线下商店去购物呢?2、平台互联网电商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为载体,把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再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聚集用户来促进消费者和商家的互通交易模式。在中国传统五大电商模式中,阿里和京东是最早发展也是最成功的的典型代表。阿里是典型的平台模式,走的是横向发展,其本质就是给全国商家提供线上商铺,而平台则提供流量和展示,盈利则靠服务费,其出发点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利用平台帮助商家赚钱。而京东则是根据“十节甘蔗”理论走的纵向延伸,京东相当于一个大的中间商,有着庞大的物流体系和销售、客服团队,而厂家只需要负责生产就行, 其定位则是给自己赚钱。有意思的是阿里阿里没有帮助商家赚到钱,而京东也没给自己赚到钱3、流量当电商通过传统互联网解决了线下空间带来的掣肘时,又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红利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阿里和京东两大平台已经牢牢占据着中国互联网电商的一二把交椅,其平台影响力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影响数以十亿的用户。两个平台商业汇聚了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上面找不到的商品。人口红利和市场机遇造就了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也成就了以淘宝和京东为主的传统电商时代但是随着国内电商的深入发展,电商商家现如今的处境也是十分艰难。平台牢牢地掌握着流量的分发渠道,加之平台入驻商家数量趋于饱和商家为了争抢流量往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的成本,不但要在同质化商品中打价格战还要源源不断的付费推广以达到更好的展现去获取更多流量这是传统互联网电商平台所面临的瓶颈,也是互联网电商发展当中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互联网解决了传统实体带来的弊端,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与之前线下实体类似的人口红利耗尽的挑战。但是无论如何,传统互联网电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甚至将是中国未来处理全球贸易的一项重要工具。二、如今电商的发展群雄逐鹿近些年随着消费群体的转变,传统电商也在迅速地转型。淘宝首先在16年推出了直播板块,定位在消费类,虽然当时只有每晚的八点到十点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收获颇丰,而后随着不断的优化,淘宝直播形成了新的一种售卖模式。而同时以淘宝为主的传统电商平台还在不断的重视私域流量来增加消费者与商家的粘性,并一直优化产品的质量和对品牌的扶持。虽然传统电商平台依旧占据着电商交易的半壁江山,但是其他平台也在不断的布局中,逐渐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4G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毕竟流量普遍化和流畅化是支撑发展的基石。从互联网革命的伊始,它就在不断的蚕食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再加上现在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化,会更加注重个性的展示。而这类短视频机制和多元个性化的娱乐社交平台完全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精神需求因此能在互联网流量争夺战中攻城拔寨,而有了流量再布局电商就顺理成章,于是能不断蚕食传统电商的份额再加上社交电商和新零售的崛起,现如今的电商平台似乎又要进入一种白热化激烈竞争局面,大家都在为争取仅存的流量跃跃欲试,不断的投入重金扩大自有的影响力。面对新兴电商的挑战,传统的电商平台在保持着上游用户的同时也大力地深挖下沉市场,跨境电商试点的扩大和农村电商的兴起依然彰显出他的的活力。但是无论商家从事哪个平台哪种模式,只有做到服务标准化、质量过硬化、产品定制化、设计个性化和物流便捷化才能获取大量的商家和口碑正如Google创始人施密特所坚信的:照顾好你的产品,产品会照顾你的利润
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越来越难做?
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说淘宝京东等平台越来越难做,但不能否认备世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些平台活的很滋润,不管之前,现在,或者未来,这些人都是存在的。可能这些人看到我们这个文章标题的时候,偷偷地乐着呢,然后和我们一起说,电商是不好做了,快撤吧(玩笑)
从客观因素上说,现在电商平台越来越饱和,的确没有之前好做了,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下。
第一个:平台的内部原因
1. 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或者是拼多多,它的平台规则,推荐机制,搜索机制肯定是在不断变化的,目的就是把最优秀的商家推荐给搜索的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平台的规则,机制在变,那还有很多商家抱着几年前的运营玩法在经营店铺,心里还碎碎念叨,怎么淘宝给到的流量越来越少了。就像做自媒体一样,靠搬运来获取平台收益(几年前的玩法),那平台慢慢的不给你推荐,不给你流量,没流量没播放就没有收益,没有收益慢慢的你自己都做不下去了。这也就是很多做了几年电商的人抱怨电商越来越不好做的原因,时代在变,平台在变,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2. 即使很多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但每年仍然有大批的创业者涌入电商行业,这就导致了平台内部同质化产品严重,竞争压力大,获取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入不敷出,慢慢的一批人就做不下去了。
第二个:平台外部的原因
1.13年的时候我网上买东西只会去淘宝,后来也会去京东看看,在后来买特殊产品还会去垂直电商平台看看,到现在有时还会去拼多多上看看,未来可能还会出现A平台,B平台。这个就是多平台的突起,把消费者流量分散,不再单纯的只能去一个平台购物。
2.消费升级,购物方式的转变,随着现在短视频越来越火,我们买东西不单单非要去电商平台上购买了,我们通过抖音快手直播也能买到我们想要产品。
第三个: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网上有个段子:猪肉涨了,房租涨了,就工资没涨,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工资维持在3-4千的水平,这些收入有只够在一二线城市维持生活的, 很少有多余的钱让自己去大手大脚,而且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穷尽一生,省吃俭用稿滚亮才能在二三线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加上这段时间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减少,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且对未来不明,我们中国人又比较喜欢把钱攒在手里的(不知道会不会被和谐),这就导致了人民的消费水平在下降。
第四个:个人原因
这个也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上面的原因对每个人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是有很多人能赚到钱,活的风生水起?有句话说得好:我是一切的根源,你有没有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去优化自己的产品,提升自己的服务,去真真正正的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键宽很多人还抱着自己的嘿 科技 ,自己的篇门玩法,以为学会一招就走天下。现在的电商平台运营只是锦上添花,如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快递等等满足不了消费者,那你只能被淘汰。
以上是自己个人的一点拙见,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3、为什么电商越来越难做了?
因为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加入到淘宝电商里边,可以说原来实体多网店少,买卖就好做,现在所有人都来做网络卖货,就不行了。
目前,淘宝正变得越来越专业和规范。里边不乏商家,只有优质商家。因此,淘宝对商家的综合运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店铺包括资源、人脉、店铺运营能力等都不够强大,不能永远屹立在大潮中,那么它必然会逐渐被残酷的市场淘汰。
需知:
首批电商门店获得巨额分红。因此,当时赚了几百万的人甚至不在少数。后来,当市场饱和过剩的时候,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
红利也会耗尽,流量会越来越贵,获得客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赚,所以会让人觉得淘宝越来越难做。商品同质化严重在此期间,淘宝平台上的商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4、电子商务现在容易做吗?
现在电商很难做。原因主要有消费习惯变化,平台流量碎片化,流量红利消失,获客成本高,运营成本增加,产品同质化等。
一,消费习惯变化
2003开始有电子商务,2008年以后淘宝购物开始兴盛。从16年开始微商购物,17年进入直播购物。尤其是年轻人更热衷于短视频和直播购物。同时消费场景的碎片化造成很多电商平台的兴趣,比如社区团购,拼多多,斑马会,微店,抖音等。
二,淘宝,京东传统流量红利消失
淘宝,京东传统电商快速增长结束,免费流量越来越少,付费流量占比越来越高。
三,获客成本增加
各大类目基本都已经饱和,很多类目天猫不在接受入驻,大店已经垄断销售,品类和品牌集中度高企。以前不花费,少花钱通过聚划算活动也能冲销量,现在活动不给力,不掏钱买流量就没销量,获客成本增加很大。我们一个直通车转化订单需要120元。
四,竞争激烈
消费理性不在冲动购买。谁家便宜买谁家,啥时候做活动啥时候买,造成低价竞争,利润降低。产品同质化,大家都比拼价格,再品牌升级和产品开发上投入较少。平台重点扶持头部商家,中小型卖家发货很多,但很难赚钱。
五,运营成本增加
成熟运营不好招,年薪都要10万以上,基本客服小姑娘都不愿意做,工资都要4000以上,快递涨价,加上仓库,房租都需要一大笔资金。
开票交税越来越要求正规化,都是不小的成本。所以如果控制不好财务,做好预决算,卖的多亏的多。
六,新兴电商平台红利爆发
现在做天猫和京东投资需要几十万,竞争大。抖音,今日头条等直播短视频平台处于流量红利期,获客成本比较低,吸引大量商家进入。也是比较好的进入时机。
总结一下,传统电商生意现在比较难做,主要是流量红利期消失,获客成本高,竞争激烈,运营成本高企。适合进入的比较容易做的电商有社群,微商,拼多多,抖音,今日头条。当然每个平台都有生意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坏的。能否投资进入需要衡量选品,资源匹配,商业模式,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