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丰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
顺丰做电子商务的原因之一是看上了电商的发展趋势。
以个体消费为基础的电商是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商业因子,顺丰自然不愿意错过。2009年,浙江嘉兴顺丰区部获得了一个额外的收获,卖掉了100多万的“五芳斋粽子”。卖粽子的成功让顺丰尝到了一丝甜头,也直接将顺丰送上了电子商务的道路”。 顺丰自此便在电商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开来。
顺丰做电子商务的原因之二是有自身优势,但也是迫于形势压力。
顺丰作为快递企业原本就有物流优势,依托顺丰自己成熟的物流体系,延伸业务到电商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也可以解决目前快递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困局。现在电商的发展速度很快,网购人群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快递物流的发展却跟不上电商的发展。爆仓,送货速度等等都严重的削弱了电商客户对产品的体验。当网购因为快递物流等原因是去了“快捷”的优势,也就是失去了客户的信任。这种局面最后导致了电商开始抛弃快递转而走向自建快递物流的道路。顺丰从物流快递到到电子商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另一方面在快递业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吃力的时候,或许电商业务正是顺丰想要的那条护城河,核心是帮助顺丰更加高频地黏住这些年辛辛苦苦做快递积累的用户。
顺丰做电子商务的原因之三是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
从物流企业的发展历史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单一的物流业务单元起步逐步进行业务的多元化,最终成为一家综合物流服务商,是一个常见的路径,这样也符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客户的需求越发多样化和复杂化,越需要有能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物流商。不管是做物流还是做电商,顺丰给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者,并且顺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服务。顺丰清楚自身的优势,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进军电商业,符合趋势也是其唯一选择。
顺丰这些年不放过每一个有可能被引爆的消费热点,并且顺丰在布局时尽量从贴近快递业务延伸的角度去切入,或者说从广义的服务角度去切入,都是为了把顺丰做得更大更强。只是,回头再看顺丰经历的外部及内部环境,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像是主动的自我革命,更像是被逼上梁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战略防御。
总的来说,顺丰对电商的大胆尝试与执着,注定是个持久战。离开了物流领域的顺丰,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或许也会成为顺丰的“马奇诺”。因为在这种战略下,顺丰已不是在物流行业游刃有余的老将,现在的顺丰已经体型庞大但还要不断做加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内部管理难度,这是一个类似新手走钢丝的挑战。
注:二战期间,面对强大的德国军队,法国人不想与之硬拼,又不想投降,于是躲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背后等待德国人进攻,不料战线太长最终顾此失彼,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给出致命一击。
2、顺丰的电商标快是什么意思
顺丰电商标快分别有以下五个含义:
1、服务宗旨:
顺丰为您提供高品质、门到门的快递服务,各环节均优先进行发运、中转和派送。
2、递送承诺:
在指定服务范围和寄递时间内收寄,根据寄件时间及快件寄/收地的行政区域,可查询明确的快件送达时间,最快次日12:00前送达。
3、服务范围:
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超过300个城市提供顺丰标快服务,具体请咨询在线客服、95338或当地收派员。
4、服务时间:
全年365天无休服务。
5服务特性:
时效较快、精准;支持顺丰所有增值服务。
3、顺丰的电商速配和电商特惠有啥区别啊?
顺丰的电商速配就是标件,而电商特惠就是四日件。
标件是可能走航空也可能有陆运,两者选最优方式,因为有些物品是航空不能运的,就会转成陆运件。
四日件也叫顺丰特惠,是顺丰陆运中的优惠产品,一定是选则路运的,价格相对便宜,之所以叫四日件,是因为通常四天才能到
4、做电商,开实体,顺丰烧了上百亿为什么还是做不
早在2010年,顺丰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化布局,几年过去,除了主营业务顺丰速运保持核心竞争力外,其它业务都几乎沦落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然而1年后“顺丰优选”入驻天猫,表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
2014年,顺丰模仿“美国+日本”的“快递+便利”模式,开启了社区O2O项目“顺丰嘿客”,后升级为“顺丰家”主攻生鲜,但在门店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尴尬境地里,几度陷入关店裁员风波。
此外,从海淘到金融,再到无人机,到处都能看到顺丰的影子。
顺丰的业务拓展之路,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中国快递龙头企业,顺丰的多个项目中,为何没有一个取得突破性成功?
“狼”来了
2010年,顺丰的销售额达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这些数字,简直就是王卫的“话语权指数”。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顺丰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第一,市场竞争激烈
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快递价格不断下调,另一边又是航空燃油、人力运营、仓储地租等硬性支出成本的不断上涨,双重挤压下,顺丰的日子并不好过。爆发后的顺丰发展速度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快递业本就属于微利行业,国际最成功的快递企业,其净利润也不过7%左右。而当时的顺丰还处在快递扩张期,需要投入资金和力度都相对大,到2011年,顺丰的净利润甚至连1%都不到,以什么来保证如此大摊子的开支?
第二,业务依赖于电商企业,却遭电商企业抢食
于顺丰本身而言,新巨头的加入,新秀的崛起,都让快递这片江湖“暗藏杀机”。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降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以阿里为例,2010年初,阿里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递企业,后又推出“物流宝”,通过接入第三方快递、仓储的信息,为卖家提供入库、发货、上门揽件等方面的信息调配服务。尤其到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开始筹建自己的存储、物流体系,使得原本利润可观的传统物流行业,无法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可见,开辟新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是顺丰对当前形势的未雨绸缪。
通常,面临这样的局面,企业会以三种方式寻求解答:
其一是在原有业务领域进行深耕,做精做细。对顺丰来说,在服务上或许可以下功夫,但尽管如此,风险也并没有降低;
其二是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业延伸。顺丰厚积薄发近20载,手中掌握了庞大的数据,拥有多年高端客户与数万员工的数据积累,旁人求之不得的大数据基础,顺丰可以信手拈来。用户是顺丰进行电商和后期O2O布局的绝对优势,况且,物流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桥梁,顺丰后来的战略部署,选择相关产业延伸无可厚非;
其三是摒弃原有业务,挖掘新市场。但于顺丰这样有着雄厚基础的大企业而言,摒弃旧业务从零开始,无异于自杀。
所以,“顺丰E商圈”的问世,包括后来“尊礼会”、“顺丰优选”、“顺丰嘿客”的出现,都是顺丰对当前局势所做出的应对策略。只是,看到了方向,不等于就能把握方向。
缺失的互联网基因
诸如“顺丰E商圈”“顺丰宝”“尊礼会”“顺丰优选”这样的电商平台,为何不是走向末路就是掀不起半点波澜?
探究2013年以前的电商市场,淘宝一方独大,京东于2012年正式开通自有物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直击淘宝痛点后迅速崛起。
可以看到,能在一片红海市场里分一杯羹的,不是行业的领头羊,就是能够打破市场痛点的后来者。但“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始终没有让用户感受到它存在于电商市场的独特之处。问题在哪?
如同人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有别于淘宝和京东的互联网基因,以快递起家的顺丰,骨子里具备的基因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翻看“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的网站页面,其页面的设计、功能的完整性、浏览器的兼容问题等等都显得尤为业余,更不要提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层次的需求,企业缺乏互联网观念,内部缺乏互联网人才,顺丰在专业度上拿什么与淘宝和京东竞争?
再者,从用户角度出发,市场上早有淘宝京东这样大佬,凭什么去选择一个刚起步且特色不明显的电商平台?
没有找到市场痛点,就贸然出击,欲与巨头分奶酪,结果显然是不可观的。
后来,“尊礼会”的出现,相当于顺丰在开辟一块细分市场,“尊礼会”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采用严格的会员邀请制。
不与大众礼品网站竞争,也不趟奢侈品电商这趟浑水,以礼品电商形式打入中高端客户群,是从现有电商中突围、树立品牌的有力手段。
但很可惜,“尊礼会”作为一个创业性项目,从起步开始,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对人力和无力的投入也相当薄弱,无法建立品牌核心优势。
问题除了在基因上,同样也存在于执行里。后起的“顺丰优选”与“顺丰嘿客”都不例外。
“顺丰优选”在历任掌舵人眼中,如同一块烫手山芋。自2012年5月上线以来,“顺丰优选”频频换帅。
2012年10月,上任仅5个月的刘淼突然宣布离职,随后,顺丰集团副总裁、航空公司董事长李东起接替刘淼,兼任“顺丰优选”总裁;2013年,凡客旗下V+商城
项目历任COO、总裁的崔晓琦宣布加入顺丰优选,并出任CEO,李东起仍在集团层面供职;2015年5月,崔晓琦选择离职,并加入联想“佳沃市集”,连志
军随即接任;但2016年3月连志军也已离职。
顺丰虽手握物流优势,但“顺丰优选”却难解供应链难题。在生鲜领域,物流并非生鲜电商经营中的决定因素,其根基实际上是供应链,解决高速流转的生鲜供应链,要结合农业和营销,需要专业及经验,但“顺丰优选”缺乏既懂生鲜又懂电商的团队。
此外,曾有媒体报道,在顺丰集团内,“顺丰优选”的棋子角色过多受到集团战略决策的影响,而牵制发展。
5、顺丰上海电商中转场在哪
浦东新区军工路1300号。根据公开信息查询顺丰上海电商中转场在浦东新区军工路1300号。
6、顺丰电商惠系列的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