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中國歷史上對外貿易最發達的時期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歷史上對外貿易最發達的時期

發布時間: 2023-06-10 21:52:00

1、中國古代西漢,隋唐,兩宋,元朝對外貿易發展概況。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
1、西漢:①張騫通西域後,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②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2、隋唐:①對外貿易繁榮;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在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稱中國人為「唐人」。對外交往活躍。日本13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唐朝鑒真東渡傳播文化;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雙方貿易往來頻繁,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貞觀初年,玄奘西遊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記
3、宋元:對外交往進入頻繁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對外交往東達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一些國家,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時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居住十多年,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外交極為頻繁的朝代,也帶動了宋朝的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南宋時期,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
元朝對外貿易的繁榮超過前代,海船可直通日本,占城等地.元朝在各港口設市舶司,和個過通商互市.元朝和高麗,日本貿易密切.高麗的人參等土產品在我國內地受到歡迎.我國的棉紡織技術在此時傳到高麗.日本從中國招聘雕印工匠,來發展日本的印刷業。

中國從兩漢、歷經隋唐、宋元到明朝前期,封建政府奉行對外開放政策。
(1)表現:①政治軍事外交往來;②經濟貿易往來;③科技文化交流。
(2)背景:①國家強盛,經濟文化居世界領先地位;②海陸交通發達便利;
(3)影響:增進了中外雙方的了解、聯系和友誼,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

2、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發展的狀況及其特點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①秦漢時期,對外貿易主要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時期,水、陸並進。 ③兩宋時期,陸地商路中斷,海外貿易發達。遼、夏、金政權將歲幣西運。 ④元朝時期,水、陸兩條商路並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准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目的:①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或者宣揚國威為主。例如鄭和下西洋。 ②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例如絲綢之路。③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特點: ①先陸路貿易,後海路貿易。②外貿政策由開放到閉關。

拓展資料: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思想,包含了中國從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典籍中關於對外貿易的看法和主張。

從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典籍中關於對外貿易的看法和主張。古代對外貿易在先秦時期主要指諸侯國間的貿易;秦統一中國以後,指對中國境外的陸路與海上貿易,以及境內各民族(如漢與匈奴)間的貿易。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由於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對外貿易在社會產品中所佔的份額很小,人們一般對外貿很不重視。特別在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以後,中國已成為泱泱大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於周圍國家,自然容易產生中國「百產豐盈,無物不有」的優越感,把對外貿易看成無足輕重之事。

誠然,在封建時代商品貨幣經濟比較發達的王朝,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張開放對外貿易,但多強調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會的後期,才有人主張開放海禁,允許民間進行海上貿易。

漢武帝時開通的「西北絲綢之路」,可以說是中國對外貿易興起的重要標志。漢朝時,中國對外貿易以陸道為主,兼行海市。當時的對外貿易通道已是四通八達,除了西北絲綢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緬甸、印度半島,與中亞大陸的古老商道相交會,稱為「西南絲綢之路」。

往東北朝鮮半島有「樂浪道」,不僅運往朝鮮半島的貨物行經此道,轉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轉運南行,被稱為「東北絲綢之路」。兩漢時,中國國際貿易業務是當時世界上走得最遠的。《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於是五十餘國悉納質內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於海瀕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可見,中國當時國際貿易能力之強大。

古代中國對外貿易長期採用「朝貢」方式,外國來的商品稱為「貢」或「獻」,中方交換出的商品則叫「賜」或「賞」。這實際上是一種不等價的官方貿易行為,中國的「賜」遠遠大於海外的「貢」。如張騫出使西域,雖然帶有軍事、政治目的,事實上卻是一次大規模的對外經貿活動。

3、中國在什麼時期便通過海路進行對外貿易,到什麼時期最為鼎盛?

1、大規模的海外貿易要從漢武帝死後從廣州沿海都東南亞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始;
2、此後東漢、三國時期吳國、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有海外貿易;
3、最為強盛是宋朝時期,宋朝時期造船業躍居世界的首位,大商港有廣州、泉州。為了更好的管理海外貿易,政府還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
4、明清時期,由於害怕與外國交往會危機自己統治等原因施行閉關自守政策,海外貿易沒落。

4、中國古代 對外貿易的開端 是什麼時候?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中國早在漢朝,就有了對外貿易!漢代的「絲綢之路」和「水上絲綢之路」:
1、漢朝:①張騫回通西域後,答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②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
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2、唐朝:①對外貿易繁榮;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在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稱中國人為「唐人」
3、宋朝:①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②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
4、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
5、清朝: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 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5、我國海外貿易極盛時期是宋元時期還是明清時期?

宋元,明清時期主要以閉關自守為主了.雖然有鄭和下西洋,但不能說明整個問題.
1、廣泛使用了指南針,有利於在航海中辨別方向
2、政府開明的對外貿易政策
3、造船業十分發達
4、宋朝與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數民族政權並立的現象不利於陸路對外交往.

6、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朝代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情況

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朝代對外貿易發展有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謀求向外發展,第二個階段是絲綢之路的逐漸開辟和成熟,第三個階段是閉關鎖國。主要內容如下:
⑴秦漢:對外交往的初始階段.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繼開通.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對外交往活躍.日本13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唐朝鑒真東渡傳播文化;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雙方貿易往來頻繁,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貞觀初年,玄奘西遊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記》
⑶宋元:對外交往進入頻繁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對外交往東達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一些國家,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時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人馬可鈥二嘗緗楁潵鍗庡眳浣忓嶮澶氬勾錛岃憲鏈夈?椹?彲鈥二嘗緗楁父璁般?銆?
⑷明朝:對外交往由開放走向閉關.前期國力強盛,明成祖開始派遣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後期至清朝前期,由於我國封建制度日趨沒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給我們的啟示:
⑴開放國興,閉關國衰.
⑵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凡是善於向外國學習,同時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
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往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