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什麼是自由外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什麼是自由外貿

發布時間: 2023-06-06 19:58:44

1、什麼是自由貿易?定義、理論、優點和缺點

<

2、何謂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目前世界貿易與此相關的特點是什麼?

自由貿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各種特權和優待,使商品自由進出口,服務貿易自由經營,也就是說國家對貿易活動不加或少加干預,任憑商品、服務和有關要素在國內外市場公平、自由的競爭。

國家廣泛採用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國外商品的競爭(即:採用措施限制外國商品、服務和有關要素參與本國市場競爭,保護本國的商品和服務在本國市場上免受外國商品和服務的競爭),並對本國出口的產品和服務給予優待與補貼。
保護貿易政策一般是一國(地區)經濟處於不發達或衰退時期所採取的一種對外貿易政策。
表現方式主要有: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
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大趨勢
在以發達國家為主建立的FTA中,由於科學技術的發明國及主要使用者都集中在發達國家,其對科學技術的吸納能力也是巨大的,這樣就勢必造成了資金和技術首先流向發達國家,之後才是區內的發展中國家,真正流向區外發展中國家的就更少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國際貿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國際貿易發展在保持其80年代所出現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地位增強,國際貿易支持世界經濟增長以及服務貿易異軍突起等特點的基礎上,近期又出現了幾大新的發展趨勢,值得我們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方面,在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和經濟一體化不斷突破國家和地域限制,各國及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增強的條件下,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和運作,協調和規范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秩序,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由於多邊貿易體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雙邊和區域層次上的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仍然十分活躍,由此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近年來WTO成員急劇增加,受各成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及不同利益要求的制約,多邊貿易體制在進一步推進多邊層次的合作上不斷遇到障礙。如協調及談判范圍已從過去的關稅措施、市場開放准入等,逐漸轉向各種非關稅措施如各種技術標准、環境要求等。由於多邊貿易體系不易協調,難以達成共識,因此WTO成員便希冀從區域或次區域的經濟合作中尋求獲益的機會。加之,區域內若干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聯系相對較為緊密,易於形成較為合理的協作體系,貿易自由化范圍相對較小並易於推進,遂使區域經濟合作呈現迅速發展的勢頭。
再次,在現代科技發展推動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及利益的驅動,特別是受現有區域貿易集團內既得利益的局限性,一些集團開始進行新的調整,如吸收新成員,或與其他集團聯合成更大規模的貿易集團,或是集團內成員再與集團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新的組合,以拓展發展空間,獲取更大的利益。

3、什麼是自由貿易區

指兩或兩上國家通過達成某種協定或條約取消相互之間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其措施國際經濟體化組織除了具有自由港大部分特點外還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商業企業、金融機構等促進區內經濟綜合、全面地發展自由貿易區局限於會導致商品流向扭曲和避稅沒有其措施作補充第三國能貨物先運進體化組織實行較低關稅或貿易壁壘成員國再貨物轉運實行高貿易壁壘成員國了避免出現種商品流向扭曲自由貿易區組織均制訂原產地原則規定只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原產地產品才享受成員國之間給予自由貿易待遇理論上凡製成品成員國境內生產價值額占產品價值總額50%上時該產品應視原產地產品般而言第三國進口品越與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產品相競爭對成員國境內生產品增加值含量越高原產地原則涵義表明了自由貿易區對非成員國某種排性現實比較典型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目前種區域性安排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化等更多領域相互承諾國家實施多雙邊合作戰略手段主要依據:
張克寧(商務部國際司司長):我想對自由貿易區概念做澄清所謂自由貿易區指國內某城市劃出塊土地建立起類似於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實行特殊經貿政策園區而指兩或兩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協定WTO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服務業領域改善市場准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從而形成涵蓋所有成員全部關稅領土大區
2、界定於對外貿易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
指主權國家或地區關境外劃出特定區域准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採取自由港政策關稅隔離區狹義僅指提供區內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貨物進口豁免關稅地區類似於出口加工區廣義還包括自由港和轉口貿易區
經濟區域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配額管制也自由港進步延伸國家對外開放種特殊功能區域主要依據:
1、1973年國際海關理事會簽訂《京都公約》),自由貿易區定義:指國部分領土,部分領土內運入任何貨物進口關稅及其各稅而言,被認關境外,並免於實施慣常海關監管制度
2、美國關稅委員會給自由貿易區下定義:自由貿易區對用於再出口商品豁免關稅方面有別於般關稅地區只要進口商品流入國內市場免課關稅獨立封鎖地區
自由貿易區按類型分:商業自由區和工業自由區前者允許貨物拆包零售和加工製造;者允許免稅進口原料、元件和輔料並指定加工作業區加工製造貿易性自由貿易區鮮明特點充分利用其位於或鄰近國際貿易地區通道優勢發展轉口貿易規定只要主權國家允許進出口商品均進入區內並免交關稅也必辦理海關手續;商品進區儲存、拆散、分級、分類、重新包裝、重新標簽、與外國或國內商品混合和再出口等除對類商品進入所國其地區限制較嚴外對進出自由港區活動加限制
自由貿易區自由港發展而來通常設港口港區或鄰近港口地區尤經濟發達國家居多美國有對外貿易區92早50年代初美國明確提出:自由貿易區發展出口加工主要目標製造業60年代期些發展國家也利用形式並建成特殊工業區逐步發展成出口加工區80年代來許多國家自由貿易區積極向高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形發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貿易區

4、自由貿易的好處與壞處 最好是簡單的列出幾條

好處:
1.保障大型組織貿易;
2.支持大型組織的市場經濟。
壞處:
1.減低小型企業的競爭力;
2.引致大型組織壟斷市場經濟;
3.產生惡性競爭。
自由貿易指政府不採用關稅、配額或其他形式來干預國際貿易的政策。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競爭的貿易政策。
好處:自由貿易可以讓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無限制的流通,這樣市場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商品琳琅滿目,而且自由貿易下是零關稅的,真可謂是物美價廉,能讓消費者收益。比如中國香港就是自由貿易港,被稱為購物天堂就是這個原因。
壞處:(1)對當地政府來說自由貿易情況下是免關稅的,政府收入要減少。(2)對於當地的企業來說,尤其是剛剛起步的民族企業來說是一種災難,例如中國的汽車產業,如果國家放開汽車產業進口,原裝德國、日本、美國這些製造汽車的傳統優勢強國進入中國市場,那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全部都要倒閉,對國民經濟的沖擊是很大的,所以中國一直保持對進口車徵收決的進口關稅來保護本國的汽車產業。
自由貿易是根據各國的比較優勢自由進行貿易,出口據有優勢的產品,進口劣勢產品,理論上可以實現福利的最大化,但是各國往往為了保護自己本國工業和保證本國勞動力就業,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或者發放配額,使得進口商品競爭力下降,本國同類產品相對競爭力提高,保證一部分國內市場,進而保護本國相關工業和產業的發展而不被淘汰。
我國大多數商品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質量優勢不足,如果進行自由貿易的話我國產品很容易佔領國內外低端市場,但是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市場會丟失,高端市場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國家必須對本國的高科技產業進行保護,否則國家競爭力會很容易被削弱。

5、什麼是貿易自由化

貿易自由化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所採取的限制逐步減少,為進口商品和服務提供貿易優惠待遇的過程並且主張以市場為主導,無論是以往的關貿總協定,還是現在的世貿組織,都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 中國多層次貿易自由化戰略的建立與實施,充分體現了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中國具體國情的實際需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與趨勢。概括起來,這種多層次的貿易自由化戰略的特徵:循序漸進,層層緊扣,多邊為主。

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所採取的限制逐步減少,為進口商品和服務提供貿易優惠待遇的過程並且主張以市場為主導

基本內容
1.貿易自由化是指世貿組織各成員在貨物、服務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要逐步實現自由化,即各成員方保證履行世貿組織負責實施管理的烏拉圭回合和以後世貿組織成員達成的協議與協定,逐步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擴大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方面的准入度。

2.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向其它國家特別是西歐各國提出的所謂一切國家有權在平等基礎上進入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的主張。該主張最早由英、美兩國在1941年8月於《大西洋憲章》中提出。

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基礎

 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基礎來源於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論。該理論認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在其具有超過其他國家的絕對優勢的產品上進行專業生產是有利的,而且在那些具有比較的行業進行專業生產也是有利的。通過貿易互通有無,各國在具有相對較高生產力的領域進行專業化生產,將有助於提高各國的真實財富總量。而比較優勢理論所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正是亞當·斯密自由市場經濟學說。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中,斯密對實行經濟自由的必要性作了深刻分析,他認為,「經濟人」的謀利動機、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國際分工的發展都要求經濟自由。

斯密通過發展諾思關於「國際分工」的思想,進一步論證了自由貿易的好處。他認為,正像國內每個生產部門內部和彼此之間存在著分工並且這種分工的發展能夠提高勞動生產力一樣,國際上不同地域之間也存在著分工,這種國際地域分工通過自由貿易也能促進各國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保羅。薩繆爾森對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說的闡釋進一步論證了自由貿易帶來的種種好處:「最有效率和最富生產性的專業化模式,是個人或國家都集中精力從事相對或比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國家效率更高的活動……在自由貿易條件下,當各國集中在其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進行生產和貿易時,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會變得比原先要好。與沒有貿易的情況相比,各國的勞工專門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並將其與比較劣勢的產品相交換時,他們工作同樣的勞動時間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消費品」。

從古典經濟學家闡述的貿易理論可以看出,一國最佳貿易政策的選擇應是自由貿易政策,也即國家對進出口貿易不加干預和限制,允許商品自由輸出和輸入,在國內外市場自由競爭。然而以比較成本學說為基礎的自由貿易理論在推行和傳播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早在15、16世紀的重商主義時期,保護主義的主張就已出現。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是指國家採取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來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並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鼓勵商品出口的貿易政策。時至今日,貿易自由化作為符合「自然秩序」的一種貿易模式,仍是人類不懈追求的一種理想貿易政策,只是國際貿易有望達到的一種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