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余國平供銷外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余國平供銷外貿

發布時間: 2023-06-01 16:00:42

1、浙江樹人大學的國際茶文化學院怎麼樣,值得報考本科茶文化專業嗎?

個人認為是值得報考的,有以下幾點原因:


就地理位置而言,大學所處地浙江杭州地處沿海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在學校中能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社會實踐和個人鍛煉,畢業後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比同等大學更值得報考的地方。

就所選專業而言,我國的茶文化在兩宋時期開始興盛至今已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所謂是歷史淵源,即使在現代社會我國的茶文化也是長久不衰家家戶戶幾乎都必備茶葉,所以我國還存在巨大的茶文化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還很大。當然,我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也有必要讓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術的人來繼承,老祖宗的東西還是不能丟。

就大學而言,浙江樹人大學創辦於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成立的民辦大學之一,自然也有更多的教學經驗沉澱。在最新的國內民辦大學排行榜中也能處於第二名這個不錯的成績,所以在和同類的大學相比之下這所大學擁有更雄厚的師資實力。茶文化學院雖然創辦於2019年還沒有大量的時間沉澱但是也因為前面的所描述的背景也擁有不錯的師資實力,和多家致力於茶文化的公司組織有溝通聯系也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支持。

就畢業就業而言,茶文化專業可以說在我國還是個新興專業,但是我國作為一個茶文化起源地國家又有眾多的茶文化企業造成了茶文化行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再加之茶文化專業畢業後有很多的就業方向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所以在當今大學生遍地都是的時代這個專業相比其他專業更好就業。當然每個行業都有它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你個人的機遇和能力去戰勝它。

這就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2、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1998-01-22在北京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58號遠洋大廈12層1229-1282室。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0007109225442,企業法人馬正武,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資產經營管理;受託管理;兼並收購;投資管理及咨詢;物流服務;進出口業務;金屬材料、機電產品、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黑色金屬礦產品、有色金屬材料及礦產品、焦炭、建材、天然橡膠、木材、水泥、汽車的銷售;五金交化、紡織品、服裝、日用品、文化體育用品的銷售;林漿紙生產、開發及利用。(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36702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5000萬以上規模的企業中,共159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優秀。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9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大學生電商創業 論文?

電子商務市場是現在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領域,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和應用,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篇一 《 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分析 》 農村電子商務拓展空間無限,潛力巨大,已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各級黨委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政策 措施 ,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前景廣闊的背景下,各大電商巨頭也紛紛加速對農村市場的布局,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爭奪戰業已悄然興起。如何發揮農村電子商務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三農」?值得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 一、當前須解決好四個問題 1.解決「人才不足」問題。 大力實施農村電子商務工程,最關鍵的是造就一批農村電子商務技術帶頭人,著力解決好農村電子商務中技術「領頭羊」不強問題。政府要加大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通過當地農經、商務等政府部門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專業培訓,建立實用型人才隊伍,提供智力保障。 2.解決「 渠道 不寬」問題。 應本著「因地制宜、應優而建、因村施策」的原則,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注重挖掘當地農村自身優勢,探索農村資源開發促發展,提供農家樂、鄉村旅遊、農副產品服務促發展等模式,拓寬經營渠道。 3.解決「導向不明」問題。 需要各級黨委政府有明確的電商建設頂層設計、政策導向和扶持政策,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需要加大地方財政扶持力度,安排經費作為風險補償基金,扶助農村電子商務中收益穩定、規模小的農民家庭或者項目,強化孵化作用。 4.解決「監管不嚴」問題。 必須按照誠信興商的要求,約束農村電子商務行為。當地政府除出台農村電子商務經營管理規章外,還需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的互聯網技術,建立統一的服務平台,專門設立「投訴舉報」模塊,翔實記錄農村電商經營或失信情況,通過建立聯網預警系統,對電商經營情況進行網路實時監管,並採取信用風險分級管理、經營能力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克服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二、基本思路要求 1.開展農村電商「網格化」建設管理。 建立「區(縣)、鄉(鎮)、村(社區)」農村電商發展「三級管理網格」。區(縣)為「一級網格」,由區(縣)農經、商務等部門主管,在策略層面推進當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和發展工作;鄉(鎮)為「二級網格」,根據所轄地的農村經濟產業特點、發展模式、發展規模等因素,在實施層面推進農村電商布點;村(社區)為「三級網格」,在操作層面組織和抓好本村電商具體經營工作。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良好工作局面,增強推進快速發展的整體合力。 2.推進農村電商「產業化」。 針對農村電商「經營項目發展好、帶動能力強」的相對集中區域,政府可規劃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產業園區,強化「產業」推進作用。 3.開展農村電商「項目化」運作。 通過築巢引鳳的發展策略,採取「引進來、合作互贏」發展理念,以電商巨頭「經營項目帶動」引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開展區(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深入鄉村,開展「經營項目建設」專題調研,確定適合當地農村電商經營發展項目,借鑒先進地區農村電商發展 經驗 的同時,採取村民入股、村企聯建等有效手段,實現農村電商發展帶動效應。 三、路徑要求 1.農村電子商務的規劃帶動。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抓好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和發展基礎性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制定出台發展壯大農村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並作為實施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工作來抓,明確提出本轄區農村電商發展目標。從農村電商的經營項目支持、人才支撐、資金支持等多方面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在堅持因村制宜和有序發展前期下,大膽創新農村電商發展路子,打造一批農村電商示範村和明星村,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發展壯大的良好態勢。 2.農村電子商務的壓責推動。 各級基層黨委政府要把發展壯大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把手」工程,並作為各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項目,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縣鄉村三級要層層簽訂電子商務發展責任狀,分解目標和任務,給各鄉村黨組織書記明責加壓,提升服務能力和責任意識。同時,將鄉村幹部的經濟待遇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掛鉤,建立績酬相符的激勵機制。 3.農村電子商務的典型促動。 要注重選樹不同基礎、不同模式、不同類型的鄉村, 總結 提煉發展經驗,推動形成一批電子商務示範村和明星項目,以點帶面,示範推進。通過組織開展基層黨建觀摩拉練等活動,擴大示範效應,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帶隊,組織鄉村黨組織書記現場觀摩和學習先進。 四、模式要求 1.深挖特色優勢,建立特色資源開發型電子商務模式。 鼓勵農民或吸收其他資金參股合作,對鎮村域內的特色資源或特色產品合理開發,或者將現有的產業資源優勢,依託企業開發,開展「資源合作,村企共建」,並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對外營銷,使農村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優勢。比如建立有機茶產業基地、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綠色生態 種植 物基地、環保加工業基地等優勢,通過「龍頭+農戶+基地」的電子商務產供銷一條龍銷售模式體系,打造農村特色資源優質品牌,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2.資本聚集運作,建立資本相對結合型電子商務模式。 鼓勵村級組織或農民以股份合作、使用權流轉等形式,利用村鎮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等優勢,聚集外來資本,建立本地化的電商企業,把資源變成商品,變存量為增量,實現物盡其用、 變廢為寶 ,既盤活農村資源,又帶動農民就業,確保集體經濟的積累和壯大。 3.以承包地生財,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營運型電子商務模式。 開展農民承包土地的集約化經營,實現土地利用價值最大化。通過把農戶分散的承包土地通過流轉的方式集中起來,統一對外尋租,吸引有實力的大型電商企業投資興業,作為其農副產品種植精品基地,這種借力發展,農民可獲取流轉和勞務的雙重收益,也壯大村集體經濟。 4.興辦關聯產業,建立實體經濟帶動型電子商務模式。 鼓勵和支持農民或者村級組織興辦地方特色產業項目,村集體以直接興辦或牽頭組建等方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性企業或者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產品產業化項目,發展實體經濟帶動型電子商務。 5.依託政策措施,建立借勢發展型電子商務模式。 區縣級黨委政府應出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明確具體政策措施,強化政府部門責任落實,大力實施農村電子商務「領頭雁」工程、「結對幫扶工程」、「創業帶富工程」、「精準扶貧工程」等,有條件的區縣可設立農村電子商務「領頭雁工程基金」,對深入推進農村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創業帶富成效明顯的農村電商企業予以獎勵。村鎮組織和農民要在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廣開農副產品經營銷售渠道,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不同銷售模式。 五、策略要求 1.試點先行、示範突破,開好頭、引好路。 為防止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出現全面鋪攤子、成效微的局面,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把握「政策在先、試點主線、創建示範、梯次推進」的原則,在建立試點選擇上,要考慮農村經濟均衡發展要素,不僅僅選擇有發展基礎的「潛力村」,還選擇有資源發展「空殼村」,電子商務建設應做到「肥上加膘」和「錦上添花」的疊加效應。通過試點推進、示範突破,積極探索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和運行新模式。 2.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邁好步、走穩路。 要在充分調研、認真分析和把握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在「資源優勢互補、合作渠道共商、投資資金共擔、監管主體不變」的前提下,積極依法組建電商經濟實體。建設初期,可以選擇資源有優勢、發展有前景和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和養殖種植技術好、資金基礎好的致富帶頭人入股,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鄉村旅遊業和特色養殖種植業;按照「股權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積累共有」的原則,通過「借雞生蛋」、「築巢育鳳」等多種方式推動電商企業設立,實現多元化的合作共贏,助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3.科學管理、長效激勵,強監管、重長遠。 要把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重要舉措來抓,納入到政府部門或者鄉鎮幹部年度工作業績考核中,在注重對電商企業日常監管的同時,強化領導幹部對農村電商企業的服務;認真落實檢查考核機制,嚴格兌現獎懲,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和發展長效激勵機制的同時,強化定期不定期對農村電商企業的生產經營、 財務管理 等情況進行指導和服務,發現生產經營困難及資金出現安全隱患時及時介入幫助解決,有效防控相關風險,確保農村電子商務穩步發展。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篇二 《 旅遊電子商務下麗江旅遊企業發展思考 》 摘要: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麗江市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常態的問題。經濟發展速度變慢,經濟發展動力更多讓位於民間投資而不再是靠政府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結構優化,告別貨幣推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麗江市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中面臨的挑戰。旅遊電子商務是未來旅遊企業發展必然趨勢,麗江旅遊企業必然要面對如何電子商務化的時代問題,於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中面臨的眾多問題,可以通過以下策略發展麗江旅遊電子商務。 關鍵詞:旅遊電子商務;經濟新常態;旅遊專業網站;電子商務個性化服務 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麗江市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常態的問題。經濟發展速度變慢,經濟發展動力更多讓位於民間投資而不再是靠政府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結構優化,告別貨幣推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麗江市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中面臨的挑戰。 1麗江經濟新常態現狀 麗江市經濟發展水平起點較低,1995年,麗江市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8.39億元,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市,在雲南省內排名也比較靠後。從2001年開始,麗江的經濟開始迅速發展,特別是2003到2013的這11年,是麗江經濟發展的黃金11年,每年的發展速度都突破了雙位數,使麗江經濟快速崛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並沒有直接影響到麗江經濟發展,2008年到2013年麗江的經濟發展仍然非常有動力。2014年麗江經濟發展遇到了特別的困難,全年經濟發展速度降到了4.6%,麗江經濟發展遭遇了新常態,原來黃金11年的發展勢頭被扼制,麗江經濟發展遇到了新常態時期的困境。 2經濟新常態下麗江旅遊成為發展麗江經濟的最大動力 這幾年,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我國服務業從業人數佔全社會從業人數的比例提高了2.4%,這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而第一產業下降了2.2%,第二產業下降了0.2%。如果這個趨勢保持下去,再有5至10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佔比就能達到50%。旅遊業應當成為服務業的新增長點,成長空間很大。通過旅遊業的成長來帶動就業,將會對我們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旅遊業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巨大。我們的山水、 文化 都可以是吸引遊客的重要資源。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旅遊業消費支出應當佔到整個消費支出的1/4左右,照此標准,中國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麗江,作為麗江的支柱產業,自2001年以來,麗江旅遊產業迅速發展,平均發展速度超過了20%,自2011年以來,更是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確保了麗江的經濟支柱。即使在麗江經濟步入困境的2014年,旅遊產業也保持了迅猛發展。2014全年旅遊業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達到2663.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09%,實現旅遊總收入378.79億元,比上年增長35.94%。其中:接待國內遊客2556.12萬人次,增長29.1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53.84億元,增長37.94%。接待海外遊客107.7萬人次,增長8.05%;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06億美元,增長13.4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要在經濟新常態中發展麗江經濟,首先要保持麗江旅遊產業的發展勢頭,優先促進麗江旅遊行業的發展。要全新謀劃麗江旅遊整體布局,優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域景區化打造,帶動旅遊產業從門票經濟向綜合產業轉型。 3通過旅遊電子商務發展未來麗江旅遊企業的策略 旅遊電子商務是未來旅遊企業發展必然趨勢,麗江旅遊企業必然要面對如何電子商務化的時代問題,於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中面臨的眾多問題,可以通過以下策略發展麗江旅遊電子商務。 3.1政府支持下優化旅遊電子商務的宏觀環境 政府和旅遊企業要動員各方面力量來形成適合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宏觀環境,為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硬體和軟體方面的支持,尤其要加強對企業網站和商務網站旅遊業務的規范和引導。構建旅遊電子商務工程的基本構架,提高旅遊業信息化的整體水平,盡早實現網上結算和交易電子化。 3.2加速培養適用麗江旅遊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 由於旅遊電子商務是旅遊和電子商務的整合,所以具有電子商務和 旅遊知識 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將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應用功能和模式密切聯系。旅遊部門與旅遊院校應順應時代要求,著力培養3個層次的旅遊電子商務人才,善於提出滿足商務需求的電子商務應用方式的商務型人才;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又具備足夠的旅遊業知識,能以最有效的電子商務技術手段予以實施和滿足的技術型人才;通曉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維,熟知旅遊業電子商務理論與應用,能夠從戰略上分析和把握其發展特點和趨勢的戰略型人才。 3.3建立和維護具有權威性、及時性的麗江旅遊專業網站 旅遊企業要和互聯網高度融合,利用網路手段和信息技術建立專業化網站。首先,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大型旅遊企業可以通過資本運營進行重組,造就旅遊企業和旅遊網站一體化運營的企業集團。其次,那些沒有實力建設專門網站的小型旅遊企業,可以利用品牌網站的高知名度和資源優勢開展網路化經營。由於旅遊電子商務的投資與維護費用都十分龐大,單靠企業的力量是難以建設與維護的。政府網站在很長時期內依然是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主要載體,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的建設。 3.4開拓麗江旅遊電子商務個性化服務 以服務為本的旅遊電子商務面對的是需求趨向於多元化、細分化和個性化的旅遊消費群體。能否開發出適應各種需求的服務,對於旅遊電子商務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把服務對象定位於個性張揚的自主型旅遊人群,要求旅遊電子商務必須與旅遊資源接軌,開展個性化服務。通過客戶關系管理搜尋和獲取個性化的客戶資料及有價值的市場信息,並據此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或者讓旅遊者自己設計旅遊線路和旅遊行程,旅遊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訂單服務,這種網路導航和網際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凸現了旅遊產品的個性化、信息化和時代化的氣息。 參考文獻 [1]鍾櫟娜,吳必虎,邵雋.中國5A級旅遊區門戶網站的成熟度評估[J].旅遊學刊.2011(12) [2]梁方方,江金波.旅遊企業電子商務成熟度測量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商論.2011(09) [3]李雲.淺議雲旅遊[J].商場現代化.2012(04) 有關電子商務畢業論文推薦: 1. 關於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精選 2.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範本 3. 2016電子商務論文範文 4.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模板範文 5.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6.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範文 7. 淺議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

4、盛澤紡織品對外貿易的障礙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是我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聞名於世,有「綢都」的美稱。地處太湖流域,沃野平展、湖盪密布、氣候溫暖、雨量充分,宜稻麥、宜蠶桑,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區面積34.40平方公里 。全鎮轄38個行政村、3個場隊、10個社區居委會。盛澤鎮是吳江市的經濟重鎮,尤其是工業經濟在全市佔較大份額。

目錄

地理位置
氣候特點
行政區劃
鎮名由來
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
關於絲綢產業集聚優勢
產業配套優勢
技術與裝備優勢
專業市場優勢
投資環境優勢
企業家團隊優勢
景點介紹先蠶祠
特色美食地理位置
氣候特點
行政區劃
鎮名由來
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
關於絲綢 產業集聚優勢
產業配套優勢
技術與裝備優勢
專業市場優勢
投資環境優勢
企業家團隊優勢
景點介紹 先蠶祠
特色美食展開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富饒的滬寧杭金三角中心,東連上海,西瀕太湖,北依蘇州,南接浙江,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和江南大運河穿境而過,與滬寧、滬杭、滬蘇浙高速公路、318、312國道和太浦河相銜接,交通十分便捷。[1]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盛澤鎮地處太湖流域,湖盪密布,沃野平展,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宜稻麥,宜蠶桑,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1]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盛澤鎮轄20個社區和27個村。 社區:太平、里安、工廠、花園、盪口、橋北、新民、印染、新生、譚丘、盛虹、永和、茅塔、楊扇、蔬菜、盛漁、郎中、西白洋、譚漁、南麻 村:東港、紅洲、聖塘、興橋、群鐵、前躍、幸福、黃家溪、北角、勝天、荷花、譚丘、雙熟、人福、龍橋、溪南、北旺、南塘、壩里、大謝、橋南、永平、龍北、沈家、七庄、庄平、寺西洋。[2][3]
編輯本段鎮名由來
盛澤鎮(圖一)
盛澤地處江浙兩省的交界處,春秋時期是吳越兩國的邊城之地,故盛澤最早的地名叫「合路」。清乾隆《盛湖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盛澤古名合路。因春秋間吳越相爭,而古檇里在王江涇,名射襄城,盛澤與黃溪皆邊城之地,可為吳,可為越,難為分析,故名合路。後禾城(嘉興)遷徙,是處化為青草,故(三國)孫吳時名為青草灘。至唐宋時仍名合路村。」根據此說來推斷,既然唐宋時猶名「合路」,那麼盛澤之名最早只能起於南宋。 關於盛澤地名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其一,「盛斌結寨」說。清同治《盛湖志》載:「湯豹處貯真齋筆記曰:『明天啟三年,耕夫鋤地得南宋單升墓碑,稱阡(遷)於澄源鄉盛寨盪之漘。』豹處引《祥符圖經》謂:『吳赤烏初,盛斌結寨於此,故名。寨訛為澤,音近耳。』此說似確。」湯豹處是明末清初之盛澤名人,《盛湖雜錄·湯豹處軼事》稱其好吟詠,善鼓琴,書畫尤工,其繪水之作被譽為「曠世仙筆」。他的筆記所載之事應該可信。[2] 三國孫吳240年(赤烏三年),吳大帝孫權命上大夫倪讓、將軍徐傑、司馬領濠寨盛斌分撥地界建圍、作田、屯兵,自青草灘築寨至野和溪(即今黃家溪)。後人稱盛斌故址為「盛寨」,至於「盛寨」之訛傳為「盛澤」,是因為「澤」與「寨」讀音相近。從現有的史料看來,盛斌應該算是開發盛澤最早的一位先人了。 盛澤鎮(圖二)
其二,「盛章食邑」說。清乾隆《盛湖志》稱:「宋南渡後,臨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叢集一廛,月數十金,遂遷吳江之二十都(亦有它志稱遷一都)。後論功封章為吳江開國伯,食邑於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為盛庄,二都為盛家舍,四都為盛烏田,十七都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匯,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舊居也,東西連大澤,遂名盛澤;市東猶有盛家港、盛家盪,至今子孫猶居之。」 盛章,字如晦,臨安人,南宋1187年(淳熙十四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敷文館學士,後因功封為吳江開國伯,食邑於此。由於盛章在吳江一帶擁有大量的田產,其子孫繁衍散居於城鄉各處,因此留下了許多冠以「盛」字的地名。盛澤因東西兩邊都是大湖,故而名為盛澤,似乎也很說得通,但同治《盛湖志》認為:「盛澤因章得名,無可征考,姑從闕疑。」 其三,「望文生義」說。認為盛澤鎮鄉湖泊眾多,「盛」者大矣、眾矣,「澤」者水矣、湖矣,盛澤之名或源於水鄉澤國之意。間或有人以為盛斌結寨屯田開發在前,盛章食邑於此繁衍在後,盛澤之名莫非暗指二「盛」之恩「澤」於民。當然,此說尚無「典」可據,只是一家之言罷了。 以上幾種說法雖然都還難以確認,但是盛澤地名的出典似乎與盛氏有關聯。時至今日,盛澤南境尚有盛家埭、盛塘村、盛家木橋等小地名,還有聚族而居的盛氏後人。[2][4]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盛澤鎮(圖三)
盛澤鎮是江南地區的經濟重鎮,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逾3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2000多家,商貿、服務企業7000多家,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9億元,增長15%;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7.64億元,增長9%;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86億元,增長11%;工業應稅銷售520億元,增長10.4%;注冊外資13134萬美元,到帳外資13052萬美元,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84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為32.54億元;單位GDP能耗下降5.8%, COD、SO2排放總量分別下降5%和4.5%,經濟總量在全國鄉鎮中位居前列。 盛澤鎮工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異軍突起,迅猛發展,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迅速成長為全鎮工業經濟的主力軍,1995年盛澤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鄉鎮企業示範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就體制的逐步完善,鄉鎮企業經營機制與產權指導的改革不斷地深化,至2000年,鎮村集體企業已基本完成改制,其中1個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成功上市,其餘改制形式主要是產權明晰、自負盈虧的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 盛澤鎮(圖四)
進入20世紀90年代。盛澤鎮外向型經濟蓬勃興起,先後創辦了60多家外商獨資、合資合作企業,出口創匯成倍增長,1993-2001年連續9年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五強鄉鎮和出口創匯先進單位。[2][5] 農副業是盛澤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由於加快農田基本建設布伐,連年實現穩產、高產,農業機械化程度逐不提高。多種經營發展迅猛,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先後建成駝鳥、特種水產、苗豬、蔬菜、蠶桑、苗木等種養基地數十個。 副工貿的持續發展,促進了經濟全面繁榮,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供銷、商業、金融、保險、餐飲、通訊、交通運輸等服務業發展迅速。[2][6]
編輯本段文化建設
盛澤鎮(圖五)
「科教興鎮」戰略得到深入貫徹實施。一批科技成果在工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和應用,截止2008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全鎮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學前幼兒入園率98.8%、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達到100%,高中段教育基本普級,投資4000萬元、具有現代化水平的盛澤中學新校園建成並通過了省點中學驗收,形成盛澤中學、盛澤實驗小學、中心幼兒園和成人教育中心等多個中心教育基地。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繁榮,每年一界的「中國盛澤絲綢文化節」弘揚了傳統的絲綢文化,並進一步擴大了綢都的知名度。[2] 盛澤鎮(圖六)
同時,計劃生育、人武工作、民政優撫、土地管理、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等各項社會事業得達到協調發展,黨建、宣傳、紀檢、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塑造跨世紀盛澤人現象」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盛澤鎮先後榮獲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群眾文化先進鄉鎮、體育先進鄉鎮、蘇州市擁軍優屬模範鄉鎮、科普文明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1]
編輯本段關於絲綢
盛澤鎮的傳統紡絲
盛澤的絲綢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當地生產的「吳綾」就成為貢品;到了明清時期,這里出現了一批專業生產絲綢的作坊和進行絲綢交易的「綢市」,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重要工商業城鎮,來自全國各地的綢商匯聚在這里采購絲綢,市面興旺,會館林立,盛澤很快就以發達的絲綢織造業和繁榮的絲綢貿易而名聞遐邇,與蘇州、杭州、湖州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曾對盛澤綢市的繁榮作了詳盡的描述,而「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日出萬綢,衣被天下」就是對當時盛澤的生動寫照。 改革開放以來,盛澤的絲綢紡織業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形成一個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配套完善的產業系統,紡織業已成為盛澤經濟的支柱,占據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90%以上。今天的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 盛澤的傳統紡織產業由於現代技術的注入而得到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呈現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2]
產業集聚優勢
國際紡織城
截止2008年盛澤鎮擁有紡織工廠近2000家,紡織品貿易商行近6000家,擁有工業資產500餘億元,其中資產在3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超億元的骨幹企業80多家,形成一個以恆力集團、盛虹集團、吳江鷹翔化纖有限公司、江蘇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為龍頭,在中國紡織業內頗具影響紡織企業集群。全鎮擁有年產200萬噸滌綸長絲與桑蠶絲、70億米化纖織物和真絲綢的生產能力,是國內重要的紡織品生產基地。盛澤的紡織產業不斷向鄰近地區輻射,形成一個以盛澤為中心,包括江蘇、浙江許多相鄰鄉鎮的紡織產業基地,盛澤的產業集聚優勢更趨突出。[2]
產業配套優勢
全鎮已經形成一條從繅絲、化纖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等紡織製成品的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社會化分工明確,環環緊扣,這種完善的產業鏈分工既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又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客戶。產品從以往較為單一的真絲綢和薄型化纖織物擴展到中、厚型化纖面料以及各類交織面料、棉織品、針織品等十餘個大類、數千個品種,產業的門類日趨完善。同時,還形成了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為一體的配套體系,這樣完善的紡織產業配套體系全國少有,是盛澤紡織業能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技術與裝備優勢
分廠色環商區
盛澤紡織業的技術裝備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部分設備國際領先。擁有8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20萬噸熔體直接紡絲生產線,主要設備從德國、日本等國引進,全鎮擁有的8.5萬台無梭織機中有三分之一是國際最先進的設備,織造無梭化率在國內遙遙領先。盛澤還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工人和技術、管理人才,而已經熟練掌握的許多關鍵技術,如熔體直紡技術、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生產技術、真絲綢織造技術和無梭織造技術等都具有較大的優勢,保證了盛澤生產的真絲綢、超細旦滌綸纖維和化纖織物在市場的競爭力,這是一個產業興旺的必要條件。[2]
專業市場優勢
創辦於1986年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是盛澤紡織產業的龍頭,也是國內最重要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之一。在4平方公里的商區內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300多家紡織商行,形成一個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於一體的龐大市場體系。市場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權威機構合作,創建了電子商務信息、紡織科技、外貿咨詢、知識產權服務、產品檢測等五大中心,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綜合服務功能,有力地促進了盛澤紡織業迅猛發展。2007年市場實現商品交易額538億元,連續三年名列全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第一名。
投資環境優勢
盛澤鎮(圖七)
盛澤是個移民城鎮,自古以來就有重商務實的獨特民風,開放包容性極強,「盛澤人不排外」是一份最好的招商引資廣告。近年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親商措施,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投入巨資建設一個紡織科技示範區,以完善的服務、優良的基礎設施和人文環境引來了數以千計的外來投資商。共有30多個省市區以及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地區的上萬名紡織客商常駐盛澤經商,其中廣東、福建、溫州等三個地區的客商還建立了商會,他們為盛澤紡織業的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
企業家團隊優勢
盛澤有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民營紡織企業家隊伍,他們有資金實力,有管理經驗,有市場眼光,有開拓魄力,有社會責任,是盛澤紡織業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他們或來自紡織生產一線,或來自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多年來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跌打滾爬,開創出一番事業;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紡織產業大轉移的關鍵時期,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籌集資金,引進先進裝備和技術,乘勢而上,擴大生產規模,開拓國際市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使盛澤一躍而成為中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民營經濟已成為盛澤紡織業的主力軍。[1]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先蠶祠
先蠶祠(圖一)
先蠶祠又名蠶花殿或蠶王殿,位於盛澤鎮五龍路口。清道光年間盛澤絲業商人公建。 我國向有祭祀祖先和行業祖師的優良傳統,先蠶祠就是祭祀蠶絲行業祖師的公祠,它還是盛澤絲業公所和農會的辦事處所。 先蠶祠是古典廟堂式建築,正面門樓飛檐斗拱,氣勢軒昂。旁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壁,樸素雅潔,再前過柵門是小廣場,原是香客集散處。三座拱門正中豎匾為祠名,兩側上方分別書寫「織雲」和「綉錦」是為當年盛澤絲綢業繁榮的寫照。 過門樓不遠就是戲樓,戲樓兩側與廂樓相通,戲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廣場延至正殿前,場地開闊,可容萬人。 正殿雄偉高敞,供奉中中華民族人方始祖軒轅、神農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軒轅就是黃帝,神農是我國的農業祖先,又稱炎帝,通常所說的炎黃子孫就是他們兩人的後代了。至於那位遠古女子嫘祖是黃帝的妻子,是她教會百姓養蠶繅絲,可以說她是我國絲綢行業的祖師爺了。這在殿上「先蠶遺澤」、「衣被蒼生」的匾額上表述得最清楚不過了。以往養蠶之前或養蠶期間,鄉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靈保佑,取得蠶繭豐收,實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以往先蠶祠里香火鼎盛。如今諸位雖然並不養蠶,到此只是參觀游覽,對祖先瞻仰一下,甚而鞠一個躬,實在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事。[2] 先蠶祠(圖二)
正殿西南,月洞相隔是三上三下的議事廳,晚清民國年間盛澤大小絲行近百家,從業者千人,可以想像在此集會議事之盛況,議事廳前有水池曲橋,亭榭迴廊,樹石花卉,幽雅清逸,別有洞天。 小滿戲照例第一天是昆劇,第二於(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劇,均邀請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劇目都是絲業公所頭面人物點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戲,討個吉利。凡劇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節的戲目絕對禁演,因「死」、「私」與「絲」諧音,避諱,這與今人不喜歡有「四」字一樣,趨吉避凶的心理狀態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舊時,祭拜蠶神的祠廟在江浙蠶區比比皆是,不過以盛澤先蠶祠最為恢宏壯麗,名聞遐邇。如今江南各地的類似祠廟俱已消失,盛澤先蠶祠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現已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弘揚絲綢和民俗文化並開發旅遊資源,盛澤鎮人民政府耗資200餘萬元人民幣加以修繕,使之重放異彩。[2][7]
編輯本段特色美食
盛澤美食
盛澤鎮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已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蘇州菜餚。其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因才施藝,四季有別。烹飪上擅長燉、悶、蒸、燒、炒,並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原味,風味清淡。 蘇州氣候溫潤,草木蔥蘢,有豐富的飲食資源。春秋時期,吳國貴族憑依豐盛物產,過著鍾鳴鼎食、甘脂膏粱的豪華生活。秦漢直到明清,蘇州一直是王室內廷食物的供應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紅桔、南盪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為皇家貢品,而蒓菜、鱸魚成了牽動遊子思鄉,不惜棄官而歸的盛名食品。千百年來,蘇州食品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至今已有蘇式菜餚、糕點、糖果、鹵菜、蜜餞、糕團、名茶、炒貨、特色調味品、特色醬菜等十個大類一千餘個品種,使天下有「吃在蘇州」之說。松鼠桂魚、三蝦豆腐、清蒸大蟹、鴛鴦蒓菜湯、常熟叫化雞等傳統菜餚享譽中外。花色繁多、製作精良的糕點糖果與歲時節令關系密切,僅據《清喜錄》記載,節令糕點就有二十八項之多;至於人生禮儀,諸如嬰孩滿月、新娘歸寧、父老祝壽,糕點糖果更是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蘇州的風味小吃,同樣膾人口。食俗廳陳列著「駱駝擔」、蘇式廚房的模型、小擺設――縮至方寸的炊具、餐具、廚房用品。並且在不同的季節,遊客可以品嘗到應時的蘇州風味小吃。著名的蘇式菜餚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太湖燉菜湯、翡翠蝦斗、[8]荷花錦燉等。[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