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2017年15月外貿情況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2017年15月外貿情況

發布時間: 2023-05-29 13:52:00

1、我國2017年外貿出口同比增長多少?

據海關總署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正逐步釋放。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甦,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了我國全年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分季度來看,我國進出口值呈現逐季提升態勢,一至四季度分別為6.17萬億元、6.91萬億元、7.17萬億元和7.5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3%、17.2%、11.9%和8.6%。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水平。具體而言,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23.4%,超過全國增速9.2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增速為18.4%,超過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增速為15.6%,超過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增速為13%。

進口方面,我國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呈現量價齊升。具體而言,2017年,我國進口鐵礦砂10.75億噸,增加5%;原油4.2億噸,增加10.1%;大豆9554萬噸,增加13.9%。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28.6%,原油上漲29.6%,大豆上漲5%。

出口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主力。黃頌平介紹,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計算機出口增長16.6%,手機出口增長11.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增長6.9%,占出口總值的20.1%。

「今年我國外貿總體形勢較好,但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外貿高質量發展面臨一些挑戰。」黃頌平說,海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扎實推進海關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全力促進外貿穩增長,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用所學的國際貿易分析指標,分析我國對外貿易現狀

王子先認為,外部危機向我國傳遞和帶來沖擊的機制是復雜多變的,用簡單的線性分析方法往往並不可靠,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正確認識外部危機形勢並理性應對我國外貿發展中的問題至為關鍵

一場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大沖擊,各方面風險和挑戰不斷加大,特別是對外貿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貿易下降逐步成為外部危機向我國傳遞的主渠道。海關總署5月12日發布今年前4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今年1~4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5994.1億美元,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2億美元,下降20.5%;進口2619.9億美元,下降28.7%。在此形勢下,如何正確認識外部危機形勢及理性應對至為關鍵。日前,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我們必須深刻領會中央千方百計穩外需的精神,在以擴內需為基本立足點的同時,絕不放鬆出口。我們各方面的思想認識也應逐步統一到這一精神上來。針對社會上流行的幾種觀點,王子先一一進行了分析並闡明了自己的看法。

一、關於我國是否存在過度依賴出口的外向型經濟模式

記者:目前社會上有兩個觀點:一是我國經濟本來就存在過度依賴出口的深層次結構問題,沒有外部危機也會出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只是加快了問題的暴發;二是我國經濟受到外部危機重大沖擊,都是外貿惹的禍,表明外向型經濟模式存在巨大風險,我們更要趁機調整,減輕依賴。請談談您的看法。

王子先:大家知道,除了個別堅守計劃經濟的封閉孤立的國家外,世界各國經濟都日益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地球村」時代已經來臨。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獲益者,國際貿易與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很自然,發生外部金融經濟危機,我們不可能置身其外、獨善其身、一枝獨秀,不得不一定程度上承受外部沖擊的壓力和損失。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正確的選擇就是,勇敢面對壓力與挑戰,做好預警和全方位應對工作,盡力減少損失、防範風險,確保安度危局,爭取率先復甦,並抓住危中之機,迎接新一輪繁榮周期。決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和挑戰就慌了手腳、亂了陣勢,放棄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政策和經驗,特別是動搖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動搖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流而重歸封閉半封閉型經濟老路。

30年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是,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實現了貿易自由化,與多邊規則全面接軌。對外開放特別是貿易開放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成為一種制度性安排,並不存在基於重商主義和優惠政策基礎上的出口導向模式,同樣也不存在迥異於其他國家的外向型經濟模式。過去流行的出口導向和外向型經濟的內涵已發生根本性制度變化,很大程度上變成一種口號和形式。

國際金融危機是通過金融、貿易、價格和心理預期等多種渠道向我國傳遞的,貿易只是其中一種渠道;而且,貿易渠道的傳遞是與其他渠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特別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世界經濟貿易突然陷入劇烈衰退,與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心理恐慌也有很大關系,世界消費需求在短期並沒有出現那麼大幅下降,由於對危機驟然升溫的恐慌導致人們不敢投資、不敢借貸、停止生產、消化庫存、減少交易、減少訂單等,使世界經濟特別是世界貿易發生了自由落體式的墜落。世界經濟危機的歷史證明,這種直線式墜落是暫時的,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且此次危機經過三至五年的調整有可能會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外部危機向我國傳遞和帶來沖擊的機制是復雜多變的,用簡單的線性分析方法往往並不可靠,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

這場危機從反面證明了我國保持外貿政策穩定和長期平穩發展的重要性,也說明了當前「穩外需、保出口」的緊迫性。出口短期內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減弱,但對外貿易作為世界與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發動機作用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二戰」後,世界貿易總體上以高於世界經濟2倍的速度增長,待世界經濟恢復正常後這種趨勢還將持續。

二、關於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保出口會不會收到效果

記者:在外部危機的形勢下,外部市場需求下降,我們花費一定的投入「穩外需、保出口」,會有效果嗎?

王子先:按照經濟學一般原理,在外部市場需求下降情況下,促進出口措施的價格彈性總體趨於下降,通常效果會差於經濟繁榮期。但是,並不能由此得出促出口不管用的結論。一是在世界各國都採取各種措施促出口的情況下,我國如果聽之任之,將會加劇我國出口競爭力的下降,遭遇更大的損失,而出口下降0~5%與下降10%~20%對經濟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二是在危機形勢下各國消費者和采購商更把價格作為第一位考慮因素,我們必須把出口退稅等可用該用的政策用足,同時改善公共服務、降低行政交易成本,千方百計為企業化解成本壓力,才能保住更多的市場和客戶。三是在國際市場總體需求下降的同時,由於存在「土豆」效應和「口紅」效應的作用,中低端價廉物美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仍有一定市場空間,有些還逆市上揚,例如去年底以來我國一些輕紡生活消費品對美、歐市場的佔有率反而有所上升、出口逆市反彈就是證明。而我國目前在國際產業鏈中總體上以中低端製成品為主,這恰恰是我國保出口的產業優勢。四是在外部危機特殊形勢下,我出口還遭遇到貿易融資、收匯安全、貿易保護、支付結算等等新的困難,對很多行業和企業這些是更大的制約因素,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化解種種難題,特別是加大出口信貸、信用擔保和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五是一些周邊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有很大需求空間,但缺乏支付能力,通過擴大買方信貸、加快走出去以及人民幣貿易結算,就可以創造出新的需求,既帶動我出口,又更好地促進了互利共贏,恰恰成為我們的危中之機。

因此,在外部危機形勢下,「穩外需、保出口」花費一定的投入,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一是盡可能減少出口損失,為擴內需、克時艱、度危局,贏得時間和空間。二是挽救大量遭遇危機沖擊的行業和企業,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服務,也為扭轉財政收入下降穩住稅基、培育新的稅源。三是可以保住市場、留住根基,特別是保護遭遇沖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機電產業,為自己下一步產業轉型升級和迎接新一輪世界經濟繁榮周期創造條件。四是通過加強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關系,為全球逐步擺脫危機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關於保出口會不會導致貿易條件惡化和國民福利損失

記者:學術界一直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國出口存在貧困化或流血出口,出口導致國民福利的凈損失,其依據是過去一個時期我國出口價格指數走低、貿易條件惡化。您是怎樣認為的?

王子先:其實,這是明顯的誤讀。起碼在以下方面是得不到實證分析的支持的:一是貿易條件指數是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之比,從全球廣泛比較看該指數不僅反映了進出口相對價格水平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受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的影響。就中國而言,由於我國出口中工業製成品比重迅速上升並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世界貿易中製成品價格指數大多數年份都是下降的;另一方面,我國進口以初級產品和能源、原材料為主,而世界初級產品貿易價格在多數時候是上升的。因此,一些年份貿易條件指數總體上有所走低,並不能證明我國外貿的效益在惡化,更談不上「流血」出口。二是從廣泛的國際比較可以看出,80年代以來,我國貿易條件指數有些年份低於發達國家,但有些年份卻好於發達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情況也大體類似,並不支持「中心-外圍」論中發展中國家貧困化增長的論點。三是亞洲「四小龍」、「四小虎」通過出口導向型戰略不僅大大加快了工業化現代化步伐,而且也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改善了國民福利,貿易不僅成為增長的發動機,還成為促進社會公平、增進國民福利的利器。四是我國30年開放實踐證明了,貿易的開放與發展不僅成為推動現代化的重要動力,也有力促進了人均收入水平和國民福利的改善,特別是巨大的人口包袱轉化成巨大的人口紅利,解決了大量農民工和城市勞動者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內權威專家已經通過系統的調查和實證分析證明了這一點。

有人完全拋開社會再生產過程和初級分配過程帶來的巨大就業、收入和福利效應,僅從順差增加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帶來國民福利凈損失角度考慮問題,是非常片面的,以此來推斷和決定貿易政策更是一種誤導。

因此,簡單用貿易條件指數變化來分析貿易的效益和福利效應存在很大局限性。一些國際機構和國內權威學者建議,用綜合性出口價值指數的變化來分析更加合理,即出口價格指數×貿易量來綜合衡量更為合理。衡量一項貿易政策是否有效,不僅要看出口價格指數變化,更要看出口價值量指數綜合變化,如果出口價值量保持合理較快增長,就說明這種投入是合理的。從實際觀察,世界各國都把擴大出口作為政府大力推動的目標,出口可以帶動就業、增加收入和國民福利實際上已成為國際常識。美國總統就常常充當美國出口的最大推銷商。

四、關於保出口可能不利於「優結構、促轉型」

記者:目前中國製造總體上還處在國際分工的低端位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轉型的任務還很艱巨。保出口是否不利於「優結構、促轉型」?

王子先:我們要看到,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和全球製造業基地,發達國家把很多製造環節已經轉移到我國,很多名牌產品也在我國生產製作。這恰恰是通過30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們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中總體處於低端位置,主要不是製造業本身的問題,而症結恰恰在於與製造相關的研發設計、物流供應鏈、市場營銷、金融等生產性服務環節嚴重滯後,是整個產業鏈的優化重組問題。這總體上是由我國工業化現代化所處階段決定的,其解決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按工業化現代化客觀規律辦事,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作為後起國家我們可以力爭有所跨越,但不能寄希望於發達國家在長達二三百年實現的目標,我們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達到。

應該承認,外部危機的壓力確實對部分有條件的企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附加值、提升自主創新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些企業將轉型升級作為化解內外部成本壓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政府對這些企業轉型升級確實應給予大力支持。但是也應該看到,外部危機對大多數企業負面影響居多,特別是讓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甚至一些大企業也面臨很大挑戰。

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理性選擇是「控成本、保市場、抓管理、優服務、求生存」,也就是探索外部危機下的生存發展之路,減少破產倒閉,控制虧損,盡力保住市場和客戶,為未來轉型升級留下根基。我國經濟向服務經濟和投資、出口、消費協調拉動轉型的長期目標不能改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戰略方向必須毫不動搖,但這與政府目前反周期、抵禦危機、救助產業和企業的短期任務並不矛盾,而是必須合理結合,並把應對危機和安度危局作為短期重點任務。我們要充分利用世界經濟危機下的「土豆」效應和「口紅」效應,抓住中低端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相對穩定甚至逆市上揚的市場空間,發揮我國勞動力的長期比較優勢,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時,更要正視遭遇重大外部沖擊的IT等高端產業,千方百計幫助其緩解各種困難,共渡難關,保住3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也為迎來新的發展周期和產業升級留住根基。

3、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呈現什麼特點?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梁明認為,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四個鮮明特點:

一是增速較快。今年1-5月,以美元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814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出口額為95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3.3%;進口額為8573.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從歷年前5個月對外貿易的增速來看,今年我國外貿增速是7年以來的最高值。

二是結構優化。從貿易方式看,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出口額為5424.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出口總額的56.7%,較去年同期增加2.7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口額為5349.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進口總額的61.2%,較去年同期增加1.1個百分點。從貿易商品看,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5632.7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出口總額的58.9%,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6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額為1761.9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出口總額的18.4%,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9個百分點。

三是效益提升。前5個月部分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較快增長,其中、集成電路、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分別增長35.8%、23.3%和25%;能源資源產品進口增長較快,保障了國內市場需求,緩解了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原油、鐵礦砂、成品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到8%、0.7%、12.4%和16.7%。

四是更趨平衡。前5個月,我國進口額的增速普遍快於出口額的增速,貨物貿易順差額為102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9.1%,中國市場向世界進一步開放。

4、前5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增加多少?

據報道,今年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6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8%。其中,出口6.14萬億元,增長5.5%;進口5.49萬億元,增長12.6%;貿易順差6498.1億元,收窄31%。

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53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3.2%;進口1.19萬億元,增長15.6%;貿易順差1565.1億元,收窄43.1%。

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前5個月,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84萬億元,增長12.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48萬億元,增長10.7%;進口3.36萬億元,增長14.9%;貿易順差1177.1億元,收窄45.8%。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1.7%,佔26.5%,下滑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95萬億元,增長0.3%;進口1.14萬億元,增長4.3%;貿易順差8002.9億元,收窄4.9%。此外,中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1.27萬億元,增長17.2%,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0.9%。其中,出口3998.6億元,增長19.7%;進口8652.6億元,增長16%。

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前5個月,中歐貿易總值1.7萬億元,增長7.3%,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9976.2億元,增長4.4%;自歐盟進口7061億元,增長11.8%;對歐貿易順差2915.2億元,收窄10%。中美貿易總值為1.57萬億元,增長5.3%,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3.5%。前5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49萬億元,增長11.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8%。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8114.5億元,增長10.4%;自東盟進口6796.6億元,增長13.7%;對東盟貿易順差1317.9億元,收窄4%。中日貿易總值為8382.9億元,增長4.5%,佔中國外貿總值的7.2%。其中,對日本出口3754.1億元,增長0.8%;自日本進口4628.8億元,增長7.8%;對日貿易逆差874.7億元,擴大53.6%。同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3.21萬億元,增長11.1%,高出全國整體增速2.3個百分點,佔中國外貿總值的27.6%,比重提升0.6個百分點。海關統計顯示,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等7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進出口增長較快。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進出口6363.1億元,同比增長10.3%,高出同期中國整體外貿增速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130.9億元,增長6.5%;進口2232.2億元,增長18.2%。前5個月,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總值為2605.2億元,增長18%,其中出口1173.8億元,增長12.2%;進口1431.4億元,增長23.2%。

民營企業所佔比重進一步提升。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4.52萬億元,增長11.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8.9%,比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9萬億元,增長7.8%,占出口總值的47.2%;進口1.62萬億元,增長19.3%,占進口總值的29.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95萬億元,增長4.3%,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6%。其中,出口2.56萬億元,增長2.2%;進口2.39萬億元,增長6.6%。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2.11萬億元,增長1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8.1%。其中,出口6766.5億元,增長9.4%;進口1.43萬億元,增長16%。

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前5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3.61萬億元,增長7.9%,占出口總值的58.8%。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59萬億元,增長8.6%;機械設備1.09萬億元,增長10.6%。同期,服裝出口3510.5億元,下降9%;紡織品3052.3億元,增長3.1%;傢具1358.6億元,下降2%;鞋類1161.5億元,下降11.8%;塑料製品1057.8億元,增長2.8%;箱包666.5億元,下降7.9%;玩具506.4億元,下降3%;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13萬億元,下降4.1%,占出口總值的18.4%。此外,鋼材出口2849萬噸,減少16.3%;汽車44萬輛,增加26.1%。

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跌互現。前5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砂4.48億噸,增加0.7%,進口均價為每噸455.1元,下跌15.8%;原油1.9億噸,增加8%,進口均價為每噸3099.3元,上漲15.6%;煤1.21億噸,增加8.2%,進口均價為每噸553元,下跌7%;大豆3617萬噸,減少2.6%,進口均價為每噸2728元,下跌6.9%;天然氣3480萬噸,增加36.4%,進口均價為每噸2509.7元,上漲13.3%;成品油1427萬噸,增加12.4%,進口均價為每噸3629.6元,上漲10.7%;初級形狀的塑料1328萬噸,增加14.1%,進口均價為每噸1.11萬元,下跌3.2%;鋼材563萬噸,減少0.7%,進口均價為每噸8059.8元,上漲10%;未鍛軋銅及銅材215萬噸,增加16.7%,進口均價為每噸4.74萬元,上漲9.3%。此外,機電產品進口2.43萬億元,增長14.7%;其中汽車46萬輛,減少2.7%。

5、2017年及以後外貿會是怎樣形勢

一、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全球經濟復甦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深度調整階段;

國際貿易格局繼續深刻演變。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全球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全球貿易大循環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變化;

「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

二、外貿發展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國際市場需求疲弱。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投資活動低迷,對能源資源、中間產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放緩;

外貿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三、外貿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

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

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效力日益顯現;

外貿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因此,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2017 年中國外貿佔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6、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外貿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1、對外貿易行業貨物貿易發展狀況:貨物貿易增長強勁,增速顯著加快;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長,進口增幅不一;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出現新的增長;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

2、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貿易的比重較大;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出口貿易高度依賴發達國家。

3、外貿業務員發展方向。在外貿行業前景發展盛行的情況下,需要貿易網站員,而做外貿業務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態和毅力,擁有專業技能。

4、高級外貿跟單發展方向。找到客戶後,從新產品的打樣-審單-合同評審-貨物跟單,還包括後期的和貨代聯系,做出口單據和進口單據,定期催款和後期的服務工作。

5、高級單證發展方向。這個職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這兩種貿易條件下的操作,空運,海運,電放等運輸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辦C/O,FORM-A的辦理,以及報檢,同時還要會做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

7、求一篇「金融危機下外貿為什麼這么難?」的英文文章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外貿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分析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額不斷萎縮,我國對外貿易額下降明顯,我市也出現了進、出口雙降的態勢。針對嚴峻形勢,國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從4月份的數據看,下降趨勢有所減緩,但5月份又有所加大。為做好今後我市的進出口工作,市商務局緊密結合實際,做了大量走訪調研工作,對全市進出口形勢做了認真分析。
一、1-5月全市外貿進出口基本情況
今年1-5月份,我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9.9億美元,同比下降26.63%,與1-4月份相比,降幅增加了3.71%。其中出口完成16.1億美元,同比下降25.7%,進口完成3.8億美元,同比下降30.24%。從出口企業類型看:私營企業進口保持增長,其他類型企業進、出口繼續下降;從出口商品看:裘皮服裝成為出口亮點。1-5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實現3.5億美元,同比小幅增長4.08%。其中,裘皮服裝出口實現187萬美元,同比高幅增長1.7倍。醫葯產品出口實現3.1億美元,同比增長8.05%。其他類商品出口均繼續下降;從貿易類型看:加工貿易、一般貿易進出口雙雙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國際市場低迷,對主要市場出口繼續減少。歐盟、美國、東盟、韓國、日本和俄羅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場,年出口額佔全市60%以上。這些國家經濟進一步衰退,消費需求將進一步萎縮,必然會大幅減少外貿定單,從而導致我市的出口下降。今年1-5月,我市出口市場前五位依次是:歐盟、美國、東盟、俄羅斯、日本,出口額分別為4.1億美元、3.2億美元、1.3億美元、8461萬美元和8006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9.48%、8.12%、31.96%、23.29%、12.02%。從我市商品出口的經歷看,隨著出口退稅的調整,皮革服裝會逐漸復甦,因此,俄羅斯市場出口還有潛力可挖,拉美洲和非洲市場有待於我市企業進一步開拓。
(二)國際市場需求減弱,我市大類商品出口下降。近年來,機電產品、鋼材、抗菌素、紡織機織物、鋼絲網(布)、閥門及零件,一直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相對穩定,但從1-5月出口情況看,開始出現大幅下降。如,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35.85%,其中,金屬製品出口同比下降29.58%,機電設備出口同比下降42.27%;鋼材出口同比下降73.25%;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同比下降16.3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下降42.72%。
( 三 )國際環境惡化,企業經營困難加重。一是合同違約、毀約現象增多。如鹿泉市一家小型電冰箱企業,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市場,自去年8月份以來不僅沒有新訂單,之前簽訂的訂單也出現部分退單現象,企業只好面向國內市場,小批量生產其它產品。二是匯率風險和延期付款問題突出。世界主要貨幣兌換美元大幅貶值,造成進口國貨幣對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抬高了進口我國產品的價格,給出口帶來了困難,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海外應收貨款的風險增加,出口企業面臨著日趨嚴重的履約風險和收匯風險。人民幣持續升值,多數出口企業難以把握,美元收(結)匯損失較大。一些企業改用歐元結算後,結果歐元暴跌,損失更為慘重。據對參與調查的50家企業統計顯示,有40家企業遇到了匯率風險。客戶延期付款問題也比較突出。部分企業為了貨款安全,寧可放棄訂單。如我市新樂市一家假發製品企業,產品主要出口非洲,由於延期付款和兌付不了美元,致使近600萬元人民幣無法回籠,出現流動資金困難,嚴重影響企業擴大出口。三是個別企業出現停工停產現象。國際市場需求趨緩,訂單大幅減少,外貿生產企業停工停產現象開始增多。有的企業不僅出現停產,而且因退貨還造成部分商品積壓。如辛集市皮革出口企業,多數處於半停產狀態,生產能力過剩。
(四)產品結構不合理,國際市場佔有率不高。從我市出口商品構成看,1-5月,除服裝及衣著附件、醫葯產品出口增長外,其餘大類商品出口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還是結構性問題:一是產品缺乏自有品牌。由於我市大多數出口企業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不足,出口產品基本全部用於貼牌生產(使用消費國商標)。在參與調查的50家企業中,貼牌出口的有35家。二是初級產品多,附加值低。部分中小企業,生產工藝簡單,勞動強度大,「兩高一資」型居多,在國際市場生產鏈條中處於低端(零、部件加工),並且勞動成本大,產品價格低廉,利潤一般僅在10%以內,應對國際市場價格變化能力較弱。三是缺乏國際認可的出口名牌產品和支柱產業。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生物制葯等優勢有待進一步挖掘。
(五)進口增長緩慢,拉動作用不明顯。從2006年以來三年的進口情況看,總量不大,增長緩慢,對全市外貿整體拉動有限。由於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今年1-5月,全市外貿進口同比下降30.24%。預計上半年,仍呈下降態勢。
二、進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歐美市場依賴程度高,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不斷擴大,致使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靡,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由於我市對歐美市場依賴程度較高,受這些國家經濟衰退的影響,造成我市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甚至沒有訂單。根據我們月初重點監測的50家企業情況看,有3家企業手中尚有未執行訂單,共計5361萬美元,有19家企業目前尚沒有新的訂單合同。
(二)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場競爭能力弱。在我市眾多的出口企業中,出口商品大多都是貼牌生產(使用消費國商標)。究其原因是我市出口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比重小,大多為低端產品,加之出口產品中知名品牌少,產品缺少國際話語權,因此產品出口主要受控於國外客戶。
(三)開拓國際市場意願不強,外貿型人才相對缺乏。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主動到國外參展、考察的企業逐漸減少,就連國內最火爆的華東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企業參會的積極性也不高。特別是有的企業看到參展成果不大,信心受到打擊。有的企業由於資金緊張,不願意浪費有限的財力。此外,我市外貿企業多數規模較小,外貿型人才相對缺乏,一方面人才不願去,另一方面即使有高端人才也難以長期留住,企業人才短缺現象比較普遍。
(四)企業融資困難,喪失對外貿易機會。多數中小企業反映,融資難的問題較為突出,資金短缺是制約外貿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國家雖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對於大多數中小外貿企業,貸款仍然很困難,往往導致貿易機會的喪失。
三、下一步應採取的措施
(一)鞏固歐美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針對我市外貿出口對歐美依賴性較高、受影響較大的現實情況,一要加大開拓歐美以外國際市場的力度。近年來,我市對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取得了可喜成效,應加以鞏固,同時我市許多企業在非洲建立了辦事機構,發展勢頭良好。二要大力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和廣交會、華交會、網交會等國內展會,為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導我市紡織、皮革、鑄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積極發展境外加工項目,進而帶動設備、原料、勞務用工以及技術的出口。四要發揮我市製造業優勢,引導加工裝配型企業「走出去」,實現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努力減輕國內就業和節能減排壓力。
(二)積極有效地使用國際金融工具,合理規避外貿風險。金融危機導致一些國外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接管,部分國家或地區信用惡化和萎縮,進出口貿易的履約風險和結算風險進一步增大,加上各國貨幣的貶值,使出口企業結算利潤直接被吞噬,同時國際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出口收匯風險。因此,面對起伏不定的匯率風險,我市外貿企業除要求客戶共擔成本、調整產品結構外,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結合對匯率走勢的判斷,靈活掌握、運用多種金融避險工具,採用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等金融工具鎖定匯率,進行貨幣保值增值,並積極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等避險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安全。
(三)大力扶持優勢產業出口,培育出口增長點。針對出口行業承受的風險與壓力,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發生的變化,國家已四次上調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傢具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同時,國家還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我市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加快現有設備技術的更新換代,重點扶持一批紡織服裝業的骨幹出口企業,擴大規模,形成集聚效應。
(四)認清國家貿易政策調整趨勢,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一要正確認識國家政策調整的趨勢,減少「兩高一資」商品出口,平衡貿易順差,減少貿易摩擦,以實現我國整個外貿產業結構的改變。二要加快我市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鼓勵和支持企業盡快實現產品的高新化、品牌化,進一步發展加工貿易,緩解出口退稅率帶來的壓力。三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產品競價的核算。為了增強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不少企業把出口退稅部分計入利潤再對產品進行定價。從當前形勢來看,企業應該及時加強出口產品競價的核算,充分考慮出口退稅調整的影響,長期來看,要樹立不依賴出口退稅創利潤的觀念。四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快產品技術改造,降低產品成本。只有加大研發能力,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檔次,增強企業競爭力才是外貿企業的長遠之路。五是努力避免同類出口企業、商品打價格戰。同類產品佔領國際市場不能單純依賴價格競爭力,要比信譽、比服務、比技術水平,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五)積極調整對外出口貿易方式,增強抗風險能力。目前我市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只佔全部出口額的10%左右,而國內加工貿易比例在50%左右,南方的省市比例在70%以上,說明我市加工貿易潛力巨大。要力爭使從國內采購原材料改為來料加工或進料加工,利用來料加工貿易的保稅政策和進料加工貿易稅收的免、抵、退政策,合理規避調整出口成本上升的不利影響。同時加工貿易還會降低因匯率變化帶來的匯兌風險和損失。
(六)盡快制定鼓勵外貿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市政府借鑒青島、承德和唐山等市的 做法,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由市政府出台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外貿企業加快發展。同時,要認真研究,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加強與海關、商檢、國稅、外管、工商、金融等部門的協調,共同加大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各項減稅退稅計劃,並及時予以兌現,引導更多企業充分利用這些扶持政策,緩解企業運營的資金困難。 你可以修改下,至於英文的範文我沒有找到。

8、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1~4月,我國外貿發展延續增長勢頭,進出口總值達1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1~4月,對歐盟、美國、日本以及我國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36.1%、49.3%、12.6%和30.9%,拉高整體出口增速16.8個百分點。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增長30.3%。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8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6%。

總體來看,企業訂單量依舊保持了高增長態勢,但分析每個月的增長數據可以發現,訂單的增長邊際在放緩,3~5月尤其明顯,這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近兩個月來人民幣匯率升值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5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中國外貿經濟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