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對外貿易中面臨的非關稅壁壘主要有哪些
我國外貿貿易面臨的壁壘除了關稅意外,最主要的就是知識產權壁壘了
2、非關稅壁壘的措施包括哪些內容?對國際貿易有哪些影響?
界貿易組織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來,始終貫徹通過互惠互利的安排,減少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關系中的歧視性待遇來實現全球貿易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WTO中現有近80%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避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WTO強調只能通過關稅來保護其成員的生產,在不允許數量限制等政府行政干預的同時允許存在例外條款的貿易政策。本文著重論述WTO背景下各成員國對相關非關稅措施的創新運用,同時分析這些措施產生的原因,進而指出某些非關稅措施的濫用對WTO框架下貿易保護機制的影響。
一、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措施的新形式
由於在世貿組織背景下貿易保護具有形式統一、措施公開、差別待遇合法等特點,各成員國在運用非關稅壁壘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及產業時必然會進行創新,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遭他國報復的可能性,並最大限度地達到保護的目的。
1.保障措施。WTO繼承了關貿總協定的第十九條實施保障措施條款——對某種產品進口的緊急措施。保障措施通常的形式為提高關稅、實施數量限制或是採取關稅和數量限制相結合的形式,如關稅配額等。事實上,各國在實施過程中也並未全部出於臨時性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
2.灰色區域。灰色措施是指優惠性原產地規則和政府采購政策等游離於WTO多邊約束規則之外並被大多數成員作為貿易保護手段而被廣泛運用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原產地規則是指各國政府為了確定商品原產國和地區而採用的法律、規章和普遍運用的行政命令的總稱。政府采購措施,按照國際上演算法,各國每年的政府采購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至15%,占財政支出的30%左右。政府采購直接關繫到國內供應商的經濟利益,它對本國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會產生重大影響。
3.貿易技術壁壘。20世紀後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了規范各成員國制定、採用和實施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的行為,GATr在1979年4月簽署了《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而後烏拉圭回合對其進行了修改,從而保證了WTO關於技術性壁壘的效力將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廣泛性。
4.環境壁壘。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尖銳和重要,環境保護運動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程度在加深。WTO在成立之初就正式設立了貿易和環境委員會,將貿易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同可持續發展作為世貿組織優先考慮的任務。WTO處理和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的一般原則有《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協議》及《農產品協議》等協議條款。
5.勞工標准。由政府、僱主和工人代表組成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每年召開一次,討論或通過有關勞工權益的問題,其成果以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公認的「國際勞工標准」。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權利、人格尊嚴、禁止勞動歧視、下一代成長、工人工作條件等有關人權方面的問題,以及與貿易效益相關的社會福利待遇標准。
6.地區主義。WTO繼承並發展了1947年關貿總協定允許例外的原則,即不承擔和履行已承諾的義務。這些例外就包括經貿集團之間相互的優惠可以不給予集團外的其他成員。這種對區域外成員採用種種顯性或隱性的保護措施而進行的排斥,嚴重阻礙了多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的發展,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進一步拓展。
二、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盛行的原因
1.新貿易保護主義促使非關稅措施頻繁使用。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後,作為主要貿易壁壘形式的關稅逐步降低,同時傳統的非關稅壁壘也逐步拆除,因而使用關稅和傳統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的餘地已經很小。盡管明知是貿易保護,但因一些國家是在世貿組織允許的范圍內行事,因此較難對付。
2.競爭的壓力迫使各成員國不斷尋求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幫助。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世貿組織成員,尤其是發達國家成員,憑借其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優勢,在世貿組織協議允許的范圍內有意利用某些間接非關稅壁壘措施作為競爭手段,在現在和將來的技術標准、環境規則的制定和實施中,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容易處於有利的地位。
3.世貿組織規則本身的實施使一些非關稅措施打上了合法的烙印。在各國關稅已普遍降低的形勢下,WTO規則對成員實施非關稅措施作了一些限制,使得各成員只能採取一些合理措施以保護國內市場。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就是世貿組織賦予其成員在產業發展受到進口產品損害時可以動用的合法保護措施。而且,世貿組織對正當的「綠色貿易壁壘」持肯定態度。 4.科技水平的差異導致某些非關稅壁壘(如技術壁壘)措施的強化。隨著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品佔世界貿易額的比例進一步上升。國際貿易所涉及的各種技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科學技術發展導致工業發達國家技術法規、標准、認證制度及檢驗制度的制定水平和內容居於領先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往往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規定。因此,對外貿易受到了嚴重影響。
5.區域貿易協定使地區主義的消極影響擴大。區域貿易協定成為規避WTO多邊貿易體制中最惠國待遇義務的有效工具,削弱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多邊性。認可參與區域貿易協定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均可以區域貿易協定為由,不將給予區域貿易協定內其他成員的優惠給予協定外的成員方。因此大大削弱了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多邊性,並成為許多國家尋求地區保護主義的理由。
三、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措施對其貿易保護機制的影響
WTO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充分利用WTO所推動的貿易自由化機制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要能有效利用WTO的貿易保護機制降低自由化帶來的負面效應。然而,非關稅壁壘措施的濫用,嚴重影響了WTO貿易保護機制正常作用的發揮。
1.濫用保障措施,「灰色區域」導致的貿易爭端擴大。關貿總協定第十九條規定的關於實施保障措施過程的透明度不高,隨意性大,比如對「嚴重損害」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給進口方自行解釋留下了太大的餘地;進口方採取保障措施的國內程序透明度不夠;關貿總協定針對保障措施所規定的通知和磋商程序不適宜;選擇性的「灰色措施」完全逃避了關貿總協定的規則和紀律等等。這使成員國並不能很好地運用保障措施對國內相關產業合理、有效地保護,而由實施保障措施引發的貿易爭端呈上漲態勢。
2.環境壁壘的濫用削弱了發展中成員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一方面,發達成員利用「綠色壁壘」,迫使發展中成員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環保標准,否則就實施貿易限制。由於各國在制定綠色環保等方面的標准或措施不一致,導致各國在與國際接軌時出現國家間損益的不公平現象。另一方面,能夠構築綠色壁壘的發達工業化國家希望憑借自身在環保技術方面的優勢,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標准來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而廣大發展中成員國家在環保技術上處於劣勢,面臨貧困與環境惡化的雙重挑戰,無力承擔改善環境的高昂費用。這樣使得發展中國家要麼失掉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要麼被迫採納超出其資源償付能力的環保標准,其國際貿易地位的降低,使其經濟增長和發展受到影響。因此,用這些措施解決國際貿易中的環境外部性問題存在著不公平性。
3.《貿易技術壁壘協議》在實施過程中影響了世貿組織貿易保護機制的公平性的發揮。形成貿易障礙的技術壁壘扭曲了技術規則的本來面目,使原本有利於國際貿易發展的技術標准變成了阻礙國際貿易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例如,歐盟各國共有10萬個產品技術法規和標准,其中不少都比較苛刻復雜:還有些國家打著「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幌子,對進口產品採取雙重標准,遏制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商品在進口過程中所產生的爭議常常會導致復雜的、曠日持久的調查、取證、辯護、裁定等程序。在履行了這一系列復雜的程序後,即使認定有關商品符合規定而准許進口,但大大增加的成本使得該商品失去與本地產品的競爭能力。
4.發達成員國將貿易與勞工標准掛鉤,為解決發達成員國內部所普遍存在的高失業率,進而保護國內市場。各國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發展階段、水平等情況不同,而勞工標準是取決於一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水平、民族傳統、宗教信仰、自然條件和法律環境的,因此必然會存在勞工標準的差異,特別是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發達國家借「公平貿易」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這背離了WTO的宗旨,為發達國家成員實現強權政治和強權經濟創造了條件。
從GATT到WTO背景下各成員所採取的行為可以看出,一方面各成員國充分利用成員間的多邊優惠機制或正常貿易機制,推動對外經貿和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分享貿易利益;另一方面,又盡可能地利用WTO背景下的貿易保護機制,甚至創造性地轉換保護形式,加強對本國產業的保護。降低自由貿易的負面效應。作為WTO的新成員,我國將面臨非成員地位時不曾有的貿易和經濟發展環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經濟貿易關系將更加密切,貿易摩擦和沖突也會增多。如何借鑒他國經驗,充分利用WTO背景下貿易保護機制及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市場,同時應對其他國家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完成擴大出口任務,就成為我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嚴峻任務。一方面,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只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投身貿易自由化潮流,才能增強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另一方面,只有在WTO允許的范圍內適當採取保護性措施,才能培育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優勢,維護國家利益。
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措施種類繁多,涉及面較廣,常常牽涉到各國國內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有所不同,當某些情況發生變化時,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也將發生變化。因此,非關稅壁壘措施對國際貿易和有關的進出口國家的影響程度較難估計,現從幾方面簡述如下:
一、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一)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一般說來,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世界性的非關稅壁壘加強的程度與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成反比關系。當非關稅壁壘趨向加強,國際貿易的增長將趨向下降;反之,當非關稅壁壘趨向緩和或逐漸拆除時,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將趨於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關稅大幅度下降的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大幅度地放寬和取消了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從1950年到1973年間,世界貿易量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2%。但從70年代中期以後,非關稅壁壘進一步加強,形形色色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層出不窮,形成了一個以直接進口數量限制為主幹的非關稅壁壘網,嚴重地阻礙著國際貿易的發展。1973-1989年,世界貿易量年平均增長率僅為4.5%,1980-1985年降為3%左右。
(二)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70年代中期以來,農產品貿易受到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製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到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本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與地理方向的變化,阻礙和損害著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
與此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以及不同的經濟集團之間相互限制彼此的某些商品進口,加強非關稅壁壘,加劇了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二、對進口國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和關稅壁壘一樣,起到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和生產的作用。例如,美國通過「自限協定」,限制日本汽車進口,結果在美國市場上每輛日本汽車價格在1981-1983年間分別提高185美元、359美元和831美元,美國國內生產的汽車價格也上漲了。
在保護關稅的情況下,國內外價格仍維持著較為密切的關系,進口數量將隨著國內外價格的漲落而有所不同。但是如果進口國採取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措施,情況就不同了。如實行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超過絕對進口配額的該種商品不準進口。當國外該種商品價格下降時,對進口國這種商品的進口數量的增長無影響。在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價格上漲時,也不增加進口,以減緩價格的上漲。因而兩國之間的價格差距將會擴大。
一般說來,在一定的條件下,進口數量限制對價格的影響還可由於下列的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
1.外國商品的供給受進口限制的數量愈大,進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愈大;
2.進口國的國內需求量愈大,而外國商品進口受到限制的程度也愈大時,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將愈大;
3.進口國國內需求彈性愈大,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幅度愈小;
4.進口國國內供應彈性愈大,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幅度也愈小。
進口數量限制等措施導致價格的上漲,成為進口國的同類產品生產的重要的「價格保護傘」,在一定條件下起到保護和促進本國有關產品的生產和發展的作用。
但是,非關稅壁壘的加強使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國內價格上漲,進口國的消費者必須以更高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而有關廠商,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壟斷組織卻從中獲得高額利潤。同時,隨著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其出口商品成本與價格也將相應提高,削弱了出口商品競爭能力。為了擴大出口,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了出口補貼等措施鼓勵出口,增加了國家預算支出和加重了廣大人民的稅收負擔。
三、對出口國的影響
一般說來,進口國加強非關稅壁壘,特別是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將使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受到嚴重的影響,造成出口商品增長率下降或出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價格下跌。
由於各輸出國的經濟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也可能不同。同時,各種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的不同,其價格所受的影響也將不同。一般說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這些商品的價格受到進口國的非關稅壁壘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小;反之,許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其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蒙受非關稅壁壘限制的損失超過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利用非關稅壁壘對各出口國家實行差別和歧視待遇,因而各輸出國所受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以絕對進口配額為例,由於進口配額的實施方式不同,各輸出國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全球性進口配額,則進口國的鄰近出口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可能增加該種商品出口,而距離進口國較遠的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可能減少該種商品出口。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國別進口配額,其採用的配額分配方法不同,各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配額採用均等分配法,則實施配額以前該商品出口較多的國家將可能減少出口,而過去出口較少的國家將可能增加出口;如配額參照出口國過去的出口實績按比例分配,則各出口國所分到的新額度也將不同;如配額按雙邊協議分配,各出口國出口將由於協議配額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往往採取歧視性的非關稅措施嚴重地損害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利益。
在非關稅壁壘加強的情況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一方面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商品出口;另一方面採取報復性和歧視性的措施限制對方商品進口,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參考資料:湖連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