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近幾年韓國對外貿易概況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近幾年韓國對外貿易概況

發布時間: 2023-05-27 03:59:35

1、韓國的農業現狀

韓國由於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主要糧食作物是大米、大麥、小麥、薯類、玉米。朝鮮戰爭後其糧食的自給率還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韓國國內市場的開放,糧食自給率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56年的92.1%下降到2008年的28.3%。變化較小的是大米和薯類,目前保持基本自給狀態,而小麥、玉米、豆類的變化很大,現在基本以進口為主。

在韓國,家畜飼養業是僅次於水稻生產的第二大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有豬、牛、羊、雞等。受國土狹小等因素限制,除了雞肉和雞蛋基本上可以保證自給外,牛肉、豬肉和牛奶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了肉類 進口的增加,自給率也在逐漸下降,到2008年韓國肉類自給率為78.6%。國內畜產品消費對進口的依靠程度較高。

2、韓國2019年GDP是多少?

從經濟總量角度來看,2019年韓國再度不敵俄羅斯,以1.64萬億美元的成績排在全球第12名,亞洲第四名(亞洲前三是中國、日本和印度)。全年完成的經濟實際增速為2%,其中一季度最低,僅增長1.7%。


第二和第三季度都是實際增長2%,第四季度提升為2.3%。但可惜的是,2020年遭遇了「新冠肺炎」,打破了「2019年下半年出現的復甦勢頭」——全球經濟預計將大幅下滑,包括韓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的經濟或將因此出現負增長。

2019年,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韓國名義GDP為1913.96萬億韓元,摺合1.64萬億美元。按照5170多萬常住人口計算,韓國的人均GDP約為3.175萬美元——2018年韓國人均GDP約為3.33萬美元,2019年由於韓元貶值使得GDP和人均GDP換算成美元後,均下滑了。


即便如此,3.175萬美元的人均GDP在全球仍處於較高的水平——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是剛剛突破1萬美元,接近韓國人均的三分之一。同期俄羅斯人均GDP約為1.15萬美元,也大幅低於韓國

以富裕聞名的沙特,其人均GDP也只是2萬多美元,也和韓國人均差距較大。希臘、葡萄牙、捷克等初級發達國家的人均GDP和沙特相當,也都和韓國差距較大。2019年西班牙的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義大利的人均GDP在3.3萬美元左右,只是和韓國人均相當。

韓國經濟高度依賴貿易


由於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消耗掉巨大的工業產能,因此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2019年韓國對外進出口商品同比雖然下降了8.3%,但進出口總額依然高達10455.8億美元,約為同期GDP總量的63.75%(前幾年甚至達到了70%)。

其中,出口商品總額為5422.3億美元,下降10.4%;進口商品總額為5033.4億美元,下降6.0%——2019年全年,韓國的貿易順差為388.9億美元,下降44.2%(往年動輒達到七八百億美元)。

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分國別、地區來看,中國、美國、越南是韓國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中國、美國、日本是韓國進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還是韓國最大的出口、進口貿易夥伴。

按照韓國方面的統計,2019年韓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434.3億美元,同比下降9.4%。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為1362.0億美元,下降16%;韓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為1072.3億美元,增長0.7%。

3、2022中韓貿易順差還是逆差

是尺陸逆差。2022年中韓貿易貿易是逆差,日本1600億美元、中國對韓出口為782億美元,2020年1-8月間,中國對韓出口為782億美元,韓國對華出口為723億美元,中國對韓貿易順差為59億美元,中國對韓貿易逆差普遍。貿易順陵伍頃差和逆差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中,出口商品或服務橘明的總價值與進口商品或服務的總價值之間的差額。

4、分析韓國地理環境及對外貿易政策等

大韓民國位於亞洲東北部, 是與大陸連接的由北向南伸展的半島國家
半島南北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短距離為216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 半島的西北部與中國的東北部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是韓國和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國土分界線 半島東北部的東海與日本相望
東經124***度之間,韓國的標准時間子午線是135度,比世界標准時間快9個小時
全國國土的70 是山地和丘陵地帶,東北部的地形最為陡峭崎嶇,西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也是韓半島的谷倉
半島東部的海岸線較平直且水深,西部海岸線較曲折而水淺,南部海岸曲折多灣,分布著3400個大小島嶼 韓國的河川寬廣,流速緩慢,呈現大陸性的特徵 重要的河流有漢江 514公里 ,錦江 401公里 ,洛東江 525公里 等
地理位置--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北緯33 43度,東經124-132度之間/最高的山峰--濟州的漢拿山,
海拔1950米 智異山,海拔1915米 雪岳山,海拔1708米/ 最長的河流--漢江,782公里
洛東江,522公里 錦江,396公里.

韓 國 貿易政策

一、外貿基本情況

韓國實行政府主導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以「貿易立國」,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條件,克服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的不利因素,實現了經濟騰飛,躋身新興工業國行列。

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05年1-11月,韓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95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2% ;其中出口25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4% ;進口2369.21億美元 ,同比增長16.4% 。2004年,韓國貿易規模居世界第十二位,出口和進口分別居第十二位和第十三位

近年韓國主要出口商品為電氣電子產品(半導體、家用電子產品、電腦及周邊設備、手機 )、汽車、船舶、 石化產品、 一般機械、 鋼材、紡織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原油、農林水產品、電氣電子產品、機器設備、鋼鐵、石化產品等。韓國的存儲半導體晶元(DRAM)、超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平板玻璃、微波爐、CDMA行動電話機、光碟驅動器、電腦顯示器、電子血壓計等在世界市場所佔份額排名前列。韓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歐盟、中國、東南亞、台灣等。

韓國的工業品平均進口關稅為8%。

二、外貿管理體制

《對外貿易法》是韓國政府管理和振興對外貿易的基本法,與《外匯交易法》、 《關稅法》、《有關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法》和為保護、扶植特定貿易的各項「振興法」、與貿易有關的個別行政法規等構成了韓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

根據韓國《政府組織法》,產業資源部負責總的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外交通商部的通商交涉本部負責對外通商交涉;農林部、海洋水產部、文化觀光部、建設交通部、情報通信部等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涉及其主管領域的具體商品的貿易政策;產業資源部下屬貿易委員會負責對因外國商品進口所造成損害產業的救濟。韓國除根據烏拉圭回合協議對部分農產品(60餘種)進口實行數量限制外,一般商品均可自由進出口。韓國政府承諾逐漸解除對商品進口的限制,至2004年解除對最後一項商品--大米的進口限制後,實行完全貿易自由化。

韓國外貿行業1986年起先後實行過許可制、登記制、申報制。 據韓國《對外貿易法》,2000年1月1日起,外貿行業完全自由化,任何個人和企業均可自由從事對外貿易活動。 只是為了便於通關和海關統計,鼓勵性實施「貿易業固有編號制度」, 即鼓勵從事外貿的企業到韓國貿易協會申領一個與企業對應的固定編號,在通關時填寫。

但葯品、農葯、有害化學物質、石油、香煙、人參、指定農水產品和外國期刊電影等特殊商品進出口的經營需依照相關法律獲得許可後方能進行。

三、進出口商品管理

韓國原則上商品可自由進口,但為了履行有關國際規定,需要對進出口商品進行限制時,即在最小的程度內進行限制。產業資源部通過發布「進出口公告」、「綜合公告」、「戰略物資進出口公告」等形式,確定限制進出口商品的種類、數量、金額或交易地區,以及許可的申請程序等。 這類公告在產業資源部的網頁上均可查詢。

進出口公告,為不定期發布,在未發布新的公告前,舊的公告始終有效。公告主要規定限制進口的商品種類和數量,公告中未列入限制類名單的商品原則上均可自由進出口。

綜合公告是指產業資源部對在《對外貿易法》規定之外、韓國有關部門制定的53個特別法中有關進出口貿易的限制措施進行綜合後發布的公告。綜合公告主要依據關貿總協定(GATT)的有關規定限制進出口商品的進口條件(標准、規格等)和程序,其限制對象主要是危害人類生命及健康安全、污染環境或有違國際公約的商品。

據韓國對外貿易法實行令,目前實施出口審批管理的商品有以下幾類:紡織品協定有關的商品;自律限制商品;政府間協定規定的商品;資源保護類商品。目前沒有實施進口審批管理的商品。進出口公告在列明需要「承認」(類似於「申領制」,即企業據以往的實績和需要,到有關主管部門去申請)的進出口商品的同時,也列名主管部門(主要由相關行政部門或相關行業團體負責人負責),從事外貿者可按規定的程序申請。

此外,鑒於農水產品的特殊性,韓國對進口農產品、出口農產品、進口後加工 的農產品實行特別的檢驗制度,對部份水產品要求在指定機構接受檢驗。農林部根 據《進出口農產品檢驗特別法》,委託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和農水產品流通公社對農產品實行檢驗。水產品的檢驗由國立水產品檢驗所統一進行。

四、對特定貿易方式的管理

韓國實行貿易自由化,但產業資源部對下列貿易方式進行特別管理:

(1) 可能逃避進出口限制或妨礙實行產業保護政策的交易

(2) 物品的移動全部在海外發生,而結算在國內進行但有可能發生資金回收困難的交易

(3) 不發生資金結算只有物品移動的交易

根據以上規定,寄售貿易、租賃貿易、轉口貿易、委託加工貿易、記帳貿易(包括易貨貿易和補償貿易)、中介貿易和無單據出口(no draft export)等都需獲得產業資源部的批准才能進行。

五、對戰略物資進出口的特別管理

韓國政府對一些關系國際和平和國家安全的商品(簡稱「戰略物資)實行出口審批制、進口許可制等特別的管理辦法。產業資源部就戰略物資的商品名稱、規格、出口限制地區、獲得出口審批或進口許可的程序等作出規定並予以公告。產業資源部下屬戰略物資進出口統制委員會負責對各項限制措施的審議。

六、正常進出口貿易秩序的維持

根據GATT和WTO有關協定,以及韓國內有關法律的規定,當外國商品正常或非正常大量進口導致國內相關產業受損時,韓國政府可通過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或實行保障措施等手段對相關產業進行救濟;或國內產業要求,通過在正常關稅的基礎上加征極高調節關稅限制部分商品進口,以保護國內產業利益;或在正常關稅基礎上實行彈性下調關稅,以鼓勵國內緊缺的原材料性商品進口,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平抑物價。

《對外貿易法》對國內貿易業者從事侵犯商標權、知識產權、侵害他人利益、違反原產地規則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規定了限制和懲罰措施。

當貿易夥伴國發生戰爭、災難或對韓國採取歧視,違反國際公約關於維護世界和平、保護動植物生態環境等規定的行為時,韓國政府可對與該國的進出口貿易採取特別限制措施。

韓國政府通過各進出口組合對貿易業者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以維持正常的貿易秩序。

此外,韓國政府依據WTO「紡織及服裝協定」(MAF),對紡織品貿易進行管理。

5、韓經濟專家:現在應該是韓企進入中國的時候,韓國還有什麼可以賣給中國?

韓國可以把高端晶元製造技術賣給中國。因為在該領域韓國的三星集團已經攻堅到了3nm製程,而中國的高端晶元之路還任重道遠。韓國的晶元產業極度依賴中國,前者不僅需要中國市場幫助消化產品,每年還會從中國進口數量十分龐大的中低端晶元。如果雙方能夠加強合作,那將充分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推動各自的晶元產業發展。

一、中國市場對於韓國而言舉足輕重

韓國在過去這些年通過向中國出口晶元賺取了巨額的利潤,極大地促進了韓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這個位於半島的小國家資源匱乏,晶元是它為數不多的能夠出口給中國的產品。不過這些年中國的晶元產業進步神速,14nm製程也已經走向成熟。隨著產業從中低端慢慢邁向中高端,如果韓國能夠在瓶頸期給予中國技術支持,那麼將極大地縮短中國晶元企業技術攻堅所需的時間。

二喊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可以繼續加深

自古以來中韓兩國的交往都十分密切,韓國的地理條件和經濟旁兄結構決定了它國內的消費能力有限,而中國則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消費市場。而且時至今日,中國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只有跟中國合作韓國才能夠獲得穩定發展

中國產業的完整性決定了即便不與韓國合作,對中國的發展也不會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韓國的境況則截然不同,一旦離開中國,它的經濟將會全面崩潰。所以韓國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跟美國合作只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來促進美國的發展。但如果選擇跟中國合作,中韓兩國可以各取所需,達成平等的貿易關系。

你認為韓國未來是否會後悔加入美國主導的“晶元四方運滲襲聯盟”呢?

6、韓國主要進口和出口哪些東西?

據韓國海關統計,2019年1-9月,韓國貨物進出口額為7835.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7.4%。其中,出口4061.0億美元,下降9.8%;進口3774.2億美元,下降4.7%。貿易順差286.8億美元,下降47.3%。

分國別(地區)看,中國、美國和越南是韓國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1-9月出口額為998.5億美元、543.4億美元和360.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出口下降18.1%,對美國和越南出口增長3.6%和0.7%,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6%、13.4%和8.9%。中國、美國和日本是韓國進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1-9月進口額為800.1億美元、457.7億美元和363.0億美元,其中自中國和美國進口增長3.7%、6.1%,自日本進口下降11.5%,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1.2%、12.1%和9.6%。韓國貿易逆差主要源於日本、澳大利亞、德國和中東的一些產油國家。韓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中國香港、越南和中國,1-9月順差額為229.9億美元、200.6億美元和198.5億美元。

分商品看,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賤金屬及製品是韓國主要出口商品,1-9月出口額分別為1671.8億美元、638.7億美元和357.1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下降15.0%,運輸設備出口增長5.9%,賤金屬及製品出口下降8.5%,占韓國出口總額的41.2%、15.7%和8.8%。

礦產品、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是韓國前三大類進口商品,1-9月進口額為1075.4億美元、1061.2億美元和328.3億美元,分別下降9.6%、1.5%和4.3%,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8.5%、28.1%和8.7%。

7、2020年世界十大貿易國

第一名:美國
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第二名:中國
我國在貨物貿易上已經超過美國,但在總貿易額上仍然居美國之後。
第三名:德國
德國雖然只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但依託歐盟的優勢,德國在對外貿易額上排到了全球第三。
第四名:英國
退歐之後英國的對外貿易肯定會受影響,屆時還能不能保持第四大貿易國的地位就不好說了。
第五名:日本
日本雖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在對外貿易額上只能排在全球第五。
第六名:法國
法國2020年前11月的對外貿易總額為9400多億歐元。
第七名:韓國
韓國不愧是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雖然GDP總量未能進入全球前十,但對外貿易額卻能排到全球第七名。
第八名:義大利
2020年前10月,義大利的對外貿易總額為7500多億歐元,全年預計可達到9000億歐元左右,相當於1.01萬億美元左右,剛好破萬億美元。
第九名:加拿大
加拿大的經濟規模剛好是在全球第十名,而其對外貿易額的排名要比經濟規模的排名高。
第十名:印度
印度在2020年應該能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對外貿易卻不是很強,勉強進入前十。

8、中國與朝鮮.韓國有哪些貿易往來?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70、80年代其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內工資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及部分重化工業(如水泥)也逐漸歸入了夕陽產業之列。韓國政府為了鼓勵新興產業如電子、生物工程、航空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而中國與韓國地域相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勞動力成本又低,農礦資源豐富,自然成為韓國進行該類產業投資的首選對象。
中國與朝鮮的雙邊貿易在2005年增長14%。2005年的貿易額已接近16億美元,中朝貿易領先朝韓貿易。朝鮮從中國進口了10億多美元的商品,包括石油和玉米,向中國出口了5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鐵礦石。韓國貿易協會說,中朝雙方貿易額的增加得益於雙方經濟關系的迅速擴展和中國對朝鮮礦產業投資的持續增加

9、中韓貿易的現狀與特點

中韓雙邊貿易在宏觀層面上存在較直觀的問題有:

貿易增長乏力直至為負。

貿易不平衡趨勢漸大。

韓國對華投資出現「縮水」 。

一、中韓兩國雙邊貿易的主要特點:

中韓兩國雙邊貿易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雙邊貿易發展迅速,增長波動性較大。

(二)貿易不平衡持續擴大,中方逆差增速趨緩。

(三)韓國貿易商品結構有所改善。

(四)韓國企業對外投資首選中國,電子業對華投資增長迅速。

10、韓國現在的經濟已經達到或超過日本了嗎?

當然是日本

韓國沒有韓劇中寫的那麼好了,很多城市遠不如內地。中國主要是經濟發展不均衡。你去韓國看看就知道韓國有多爛

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03年日本實質GDP達547萬億日元(約合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GDP總量僅次於美國。其GDP規模約佔世界總量14%,占亞洲60%,相當於英、法、德3國總和。人均GDP3.6萬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2003年對外貿易總額為8511.7億美元,居世界第3位。外匯儲備截至2004年1月末為7413億美元,居世界第1位。海外凈資產1.5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債權國。

雖然經歷泡沫經濟沖擊,日本經濟基礎條件仍相當好,泡沫經濟並沒有從根本上損害日本經濟元氣。日本國民教育發達,人口素質居世界前列。科技實力雄厚,競爭力排名世界第一。民間資本充裕,個人金融資產達12萬億美元。這些都是推動日本經濟增長的長期要素,其發展潛力仍不可估量。

國際國內形成對日本經濟10年低迷的認識,既有主觀認識因素,也有日本經濟自身出現結構性困難原因。主觀認識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應看到GDP增速隨規模增大而放緩。從1950年到1960年日本經濟平均增長率為15.5%,1970年到1980年平均為4.6%,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長率降至1.75%。增幅出現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數增大。目前日本GDP為4.2萬億美元,其增長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我們增長3.6個百分點。隨著經濟規模增大,增速自然會放慢。認識日本經濟現狀,不能迴避其巨大規模來談論增速。

二是與人們對日本經濟高增長期待有關。1990年到2000年,日本平均實質GDP增長率為1.75%,同期在7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法國為1.8%,英國為1.94%,義大利為1.56%。公認為資本主義優等蠢慎生的德國同期增長率為2.25%,僅比日本高出0.5%。日本過去10年中經濟表現並不最壞。但國際社會不認為英法意經濟蕭條,這主要是日本經濟40年高增長,使人們對日本經濟持續高增長形成一種心理期待。

三是日本輿論過分強調經濟中的負面因素。日本國民具有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習慣於經濟保持高增長,對經濟減速缺乏足夠承受能力。在對經濟現狀評估中,往往過分注意較差指標。如某季度GDP環比下降0.5%,同比增長1%,輿論往往只看環比,不看同比,並得出經濟下滑結論。但在說明經濟絕對量增長上,同比比環比更有意義。

當然日本經濟確實存在一些結構性困難,如企業破產、失業率高、需求不足、銀行呆壞賬等。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一直高調改革,但10屆內閣都沒有將日本經濟帶上快速增長道路。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

經濟體結構性效率降低。日本護送船隊式經濟發展產生各種利益集團,以「特殊法人」和「公益法人」形式廣泛分布於政經領域,屬於非營利組織,享受財政撥款。此類法人1994年時有2.6萬多個,享受政府補助金近5萬億日元。這些組織曾為日本企業成長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在經濟體系逐漸成熟,需要更廣闊增長空間時,就成為發展桎梏,並構成國家財政沉重負擔。作為既得利益者,又是日本經濟改革主要阻力。

政府經濟組織功能弱化。在政府高度控制下,日本企業自生能力嚴重減弱。政府推進經濟功能僅限於水、電、煤氣、交通等公共事業領域。90年代以來10屆內閣為推動經濟復甦,不斷增加公共開支,導致日本目前政府債務高達686萬億日元,是2001年GDP的1.4倍,創下發達國家最差財政紀錄,但由於企業等微觀主體缺乏活力,經濟殲檔差依然沒有起色。

內部有效需求嚴重不足。經濟持續下滑,國民對經濟增長前景普遍失去信心,日本經濟陷入消費預期不好,企業生產氏皮和投資下降,企業破產,銀行壞賬增多,失業率升高,消費進一步不足的惡性循環。從1990到2000年,日本消費物價指數年均增長僅為0.7%。內需不足使經濟發展失去最根本動力。

對外開放步伐明顯滯後。日本經濟開放性明顯落後於經濟增長速度。從1990年到2000年,日本年均外資流入僅為94億美元,遠不及美國1500億美元水平,與中國近400億美元規模相比,也差距巨大。在部分產業和技術領域,日本對世界需求考慮不夠,實施獨立技術標准,如行動電話制式。由於缺乏長遠戰略,參與亞洲產業分工滯後,如汽車業對華投資戰略等,沒有分享到近10年東亞經濟增長好處。封閉型經濟體系導致內部活力不足。

日本經濟既有明顯積極因素,也存在現實困難,但困難是暫時的,發展是長遠的。預計今後日本社會仍將保持高收入、高消費和高福利社會。目前經濟受世界經濟形勢和國內變革等變數因素影響,短期內不會有明顯起色,但也不會出現大的滑坡。如果改革進展順利,存在2、3年內實現經濟復甦可能。應從發展的眼光把握日本經濟今後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