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論文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論文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5-25 03:33:58

1、人民幣升值對外貿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升值的利弊關系


1 有利於商品進口。當幣種升值時,由於進口商可從匯率升值中得到額外利潤,而額外利潤提供了調低進口品在國內市場上價格的可能空間,如進口汽車及其他進口商品價格則會下降,從而可以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增加進口數量。
2 有利於穩定國內物價和提高收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匯率作為本國貨幣對外價格,其變動也會對貨幣對內價格物價產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上升要引起進口商 品在國內的價格下降,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 有利於旅遊和留學。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購買外國商品,老百姓可以付同樣的錢享受更多的外國的產品與服務。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那些供養孩子留學的家庭也因此減少了留學的費用,成為此次人民幣升值直接的受益方,同時使境內居民出境旅遊變得更加便宜。

1 不利於外國遊客入境旅遊。外國遊客入境旅遊變得相對昂貴,這對國內的旅遊業而言顯然有不利的影響。
2 不利於商品出口。比如原本中國100元人民幣的商品,賣到美國去只要12美元多一點點,現在同樣的一件商品賣到美國去就要將近13美元。顯然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很不利
3 讓大陸失去對外資的吸引力。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比如同樣是付給中國工人工資,原來只要100美元的,現在就要108美元了。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升值,該國或地區的股市都將上漲。人民幣升值將近7%,雖然上漲幅度不大,但它也預示著中國開啟了人民幣升值的「大門」,人民幣就此進入了升值通道。國外熱錢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必然吸引投機資金的快速流入,從而推動股票和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日本、泰國和我國台灣地區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統計數據顯示:當年日元的每一輪升值都對應著日本股市的持續上升期。整個上升過程,從1972年啟動到1989年最後結束,延續了整整17年,漲幅高達19倍。在1972年至1989年的18年間,日元有13年處於升值狀態,其中,升值幅度超過15%的年份有6年。而股市則有15年處於上升狀態,其中,升幅超過20%的年份有6年。升幅最大的年份是1972年,當時日元第一次從1:360的固定匯率調至1:301,當年日經指數勁升了91.91%;其次則是1986年,即「廣場協議」達成後的第一年,日經指數勁升了42.61%。因此,日元升值初期對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對指數推動力度最為顯著。反觀當今的中國股市,從2007年農歷農歷新年開始,上證指數幾乎是「坐著火箭」一路狂飆,雖然中間也經歷過一些起伏,但是「瘋牛」的中國股市誰也阻擋不了。就像當初人民幣升值一樣,上證指數的一個個關口相繼輕松告破,一路到達了4300這個歷史「制高點」。似乎中國沉寂多年的熊市一下子就牛了起來,整個中國證券市場一片繁榮之景象,無數的散戶們將他們本來存在銀行的錢取了出來,紛紛扎入股票大海中去。但是仔細想想,究竟誰才是中國股市真正的「莊家」?傳統意義上的莊家就不說了,這里主要討論的就是國外的熱錢。人民幣升值,猶如一塊剛新鮮出爐的大蛋糕,吸引著全世界的熱錢的胃口。人民幣升值了,就意味著人民幣更「值錢」了。具體的表現在,人民幣匯率是8.27的時候,100美元只能兌換827元人民幣,但是現在100美元只能得到770元左右。表面上看中國佔了便宜,但國外投機集團的熱錢可沒有那麼傻。它們在中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升值之前就通過各種渠道,將大量的美元(據估計是幾千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豪賭人民幣的升值。而這些熱錢進入中國後就會進行投資,主要是股市和房地產,把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帶的紅紅火火,使得無數中國資金跟進,造就了一片繁榮的景象。然後人民幣就如其所願開始升值,國外的投機者們這下子可高興壞了。一方面,他們在中國做的投資本身就得到了回報,就算人民幣的匯率沒有變動,按照正常的利潤率一年20%,10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是827億人民幣)這時候就是將近1000億人民幣了。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到7.70,熱錢這時准備全身而退,按照這個匯率1000億人民幣就變成了130億美元。這一進一出,國外投機者們就白白賺走了30億美元!何況真正在中國的投機熱錢是幾千億美元!熱錢撤走了,留給中國的呢?巨額資金的流失必定導致人們對市場失去信心,然後就是崩潰,吃虧的還是中國老百姓。

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可以說,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出口貿易了。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就是基於中國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順差。人民幣一升值,中國的貨幣優勢就盪然無存。原本中國100元人民幣的商品,賣到美國去只要12美元多一點點,現在同樣的一件商品賣到美國去就要將近13美元。顯然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同樣是付給中國工人工資,原來只要100美元的,現在就要108美元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應該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升值畢竟是有限度的。目前人民幣升值7%左右,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10%~40%以解決中美貿易問題,而專家預期中國經濟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7%~10%,所以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大可能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其實,中國表面上的數量巨大的出口額,外資和合資企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2006年中國六千多億出口額,大概有60%左右是外資企業的出口,真正國內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辦企業總而言之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到50%。目前,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脈已變為美國投資——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原來美國生產一雙耐克鞋的成本是20美元,現在轉移到中國之後,離岸中國的成本價是4美元,其中,中國從國外采購這雙鞋材料的成本價是2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是0.4美元。中國賺的只不過是員工的薪水和企業上繳的稅收。而中國相比美國低很多的工資水平,以及許多省市對外資企業的優惠稅收政策,以至於我們在這兩項上面也沒有得到什麼太大的好處。但正是這樣一種形勢,迫使我們的企業必須向著高附加值的方向邁進。低附加值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人民幣的升值無疑加速了這一過程。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對外出口打擊是巨大的,但我們也要看到它所帶來的好處。我認為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好處就在與部分的平息了美國的怒火。暫且先不討論美國把對華貿易逆差的帳全算在人民幣匯率身上是對是錯,單單憑借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我們就不得不看著他的眼色行事。我們每年40%的出口是對美國實現的,美國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依賴度非常高的市場。如果我們抱著人民幣匯率不放,和美國來「硬碰硬」的話,相信最終吃大虧的還是中國。靈活的匯率政策,正是我們的目標。既不能一味的聽從於美國,也不能目空一切,和他「玩真的」,畢竟我們的實力還夠不上。靈活的應對美國的責難,是為了給中國贏得更多的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還有的好處就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的巨額順差,表面上看是再好不過了,但其背後依舊潛伏著危機。一般的貿易順差,說明了一個國家出口的強勁,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商品優勢和經濟實力。但是巨額的順差就說明這個國家過分依賴外國市場了。舉個例子,2006年我們的對外貿易出口額為9691億美元,占總GDP的30%強,巨額的順差代表著相應巨大的生產能力。萬一哪天中美交惡,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那我們的產品還賣給誰?以目前我們低迷的內需能消化這么多的商品嗎?這勢必會導致一些以出口為生的企業的破產和員工失業,不還是中國吃虧嗎?現在人民幣的適當升值,會緩解這方面的壓力。
對各行業的影響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2、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於外貿市場有什麼影響呢?

2020年5月27日,人民幣在岸匯率最低達到7.1775。此後人民幣匯率節節走高,11月18日晚間,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報6.5590元,繼續維持在高位,離岸人民幣盤中則一度升破6.54。許多出口企業強烈感受到人民幣匯率迅速走高的壓力。但是,總體上看,人民幣升值對於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有限,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正面作用大於負面作用。

首先,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帶來的負面作用可以通過結算幣種的調整加以抑制。人民幣升值之後,如果交易採用人民幣結算,則國內出口商的利潤不會受匯率影響,但是國外進口商的成本會提高。這時候會抑制國外采購。如果交易採用進口國貨幣,則國外進口商的成本不會受匯率變動影響,但是國內出口商的利潤會減少。一般情況下,出口商利潤不會超過10%,甚至只有5-6%的水平。所以,人民幣匯率只要上升5-6%,出口商就可能陷於虧損。但是,這個問題並非不能解決。

通常出口商可以倒逼自己的上游,通過提升國內整條供應鏈的效率,將匯率上升所帶來的成本提升由整條供應鏈共同分攤,從而保障出口。而且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另外,進出口雙方還可以約定以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外幣加以結算,從而共同分攤人民幣升值的風險。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9月份歐元自2013年以來首超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活躍貨幣;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有所下降,佔比由8月的1.97%降至1.66%,這是今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進出口雙方對於美元貶值及人民幣過快升值風險的趨避。

其次,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有限。此輪人民幣匯率升值屬於出口帶動。4月份以來,中國對外出口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這是因為3月份之後,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生產較快步入正軌。與此同時,國外多個地區則深陷疫情沖擊,難以正常生產,供應鏈遭受嚴重沖擊。為保障必要的物資供應,不得不增加從中國的進口。這種進口具有較強的剛性,不可能因為人民幣匯率升值導致進口成本有所提高而大幅減少,因而影響力度有限。下一步,中國可以加快科研開發及國內產業鏈的升級增效,不斷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部分抵消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第三、人民幣匯率此輪升值周期不會長期持續。當前國際上疫苗開發進展較快,輝瑞(Pfizer)和默德納公司(Moderna)皆宣稱其疫苗有效率達到90%以上。美國宣布將在明年4月份之前完成全部國民的疫苗注射。隨著疫苗的加緊生產和疫情得到控制,各國生產逐漸恢復,國際金融市場步入常態,人民幣此輪升值周期也將結束,大概率會出現一定的調整。

當然,我們還必須要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跨越有意識追求貿易盈餘的發展階段。中國是個大國,不適用國際貿易的「小國模式」,單純擴大出口及出口盈餘的發展空間有限,而且必將遭到嚴厲反彈。出口導向為主的貿易模式正在逐漸讓位於進出口並重,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進口驅動的作用將逐漸超越出口驅動。作為國內的出口商而言,當然希望出口越多越好,增長越快越好。但就中國的長遠發展而言,貿易平衡更加符合中國的整體利益。當前,人民幣進入長期升值周期的趨勢已經相當明顯。人民幣合理升值有利於鼓勵進口,並且通過進口帶動出口,長遠來看對擴大出口,推動國家經濟健康發展更加有利。

3、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的理論綜述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匯率可以被看作是一國貨幣的價格,一直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尤其關注的焦點,是與一國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一個重要經濟問題,它的升值或貶值都會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一國貨幣是否穩定關繫到國內外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國際競爭中積累了大量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當前,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聲稱人民幣價值被嚴重低估,這使得人民幣面臨著空前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是關系我國經濟內外平衡的重大問題,而人民幣匯率變化又是諸多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任何國家的匯率制度都離不開其國情。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由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程度、金融監管水平和企業承受能力所決定的。如果偏離實際,任由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混亂,後果不堪設想。中國政府和企業均應採取積極措施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以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幣升值的相關背景、原因,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論述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從而提出我國應對人民幣升值的策略。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進出口貿易,政府措施,企業策略
第1章 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人民幣升值問題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一直是熱點話題。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後,人民幣升值這一問題又一次的浮現在人們的眼前,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作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既會給中國的老百姓帶來福祉,但同樣會帶來弊病,而且,弊病遠遠大於福祉。重要的是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不僅有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有利於世界經濟朝著實現千年計劃的方向發展。本文通過研究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進而得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應對策略。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口產品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出口產品中初級加工產品比重不斷降低,加工製成品的比重逐漸增加,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其中出口產品中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我國目前已有上百種工業產品居世界首位,我國工業從「生產車間」向「世界工廠」轉變的趨勢十分明顯。經常項目順差的持續擴大反映了人民幣幣值和商品的對外銷售價格可能被低估,強勢的經濟必然造就強勢的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並非全部來源於內部,也存在著較大的外部升值壓力。
近幾年,世界經濟走入低谷,美國、日本、歐洲都遇到各自的經濟難題,在此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在各國又悄然興起。尤其是,在國內利益集團的壓力下,各國政府試圖借人民幣匯率大做文章。美國方面希望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國的貨幣操縱造成了美國嚴重的製造業失業問題。他們認為,中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得巨大的出口競爭優勢,故意操縱貨幣的匯率,尤其是中國的人民幣存在著嚴重的低估現象。正是這一現象使美國的製造業發展出現萎縮,企業大量倒閉,帶來了嚴重的失業現象,所以美國政府必須給中國政府施加更大壓力,來敦促人民幣升值。
第2章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影響
2.1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
2.1.1 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改善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的局面
目前我國大量出口商品,對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大,作為全球的生產基地,國內資源大量流失,環境惡化;同時,出口商品還經常被國外反傾銷。人民幣升值提高了我國產品的價格。這一方面促進資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貿易摩擦。
2.1.2 有利於改善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條件和環境
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特別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設備價格的降低,企業將會加速技術引進,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品動態比較升級。同時,隨著企業生產率提高,出口產品質最得到提高,有助於我國企業從產品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這樣會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源,增加國民福利,總體上提升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
2.1.3 有利於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國國際分工地位
人民幣的升值,可以最有效率地把製造業中那些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地擠出去,這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增強競爭力。從而使得那些富於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強者變得更強,並且能減少無效率的企業在海外的相互惡性競爭,還能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的國際品牌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因為本國貨幣的持續升值讓它們面臨「優勝劣汰」的壓力,從而不斷激勵企業創新、再創新,最終走向世界知名品牌之路。可見,人民幣升值對於推動我國企業貿易結構調整並激發其自主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4 有利於減少我國出口產品遭受的反傾銷訴訟
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來實施出口導向戰略,憑著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低端市場。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必然會加大中國與其他國家在貿易往來中的沖突。近幾年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受到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通過人民幣升值,適當提升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緩解國外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壓力,同時適當削減外匯留成、出口補貼、貿易信貸等方面的出口扶持政策也有利於提高出口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
2.1.5 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
在升值條件下,國內的產品價格並沒有受到影響。而進口產品因為匯率下降而價格下降,最終將帶動整個社會的價格下降。進而達到緊縮通貨的目的。在通貨膨脹期間,本幣升值無疑是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的有力武器。
2.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
2.2.1 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會相對提高出口貿易的企業成本,企業勢必相對提高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報價,這就勢必直接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低價競爭優勢,其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受到一定的抑制,從而削減了出口貿易額。
2.2.2 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中國商品以「價廉」大占優勢,有不少中國商品進軍世界市場,靠的不是人民幣匯率,而主要是廉價的生產成本。因此,人民幣升值必然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於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於激烈的國內競爭,使得出口企業不惜血本,競相採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升值,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2.2.3 制約了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
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而他們生產的產品除在中國國內銷售外,很大一部分份額都用來出口。人民幣匯率的升高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受此影響,國外資金可能會轉向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影響對我國「三資企業」的資金投入。
2.2.4 導致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縮水
人民幣升值後,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至2007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1.53萬億美元。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可兌換貨幣升值10%,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這是我們面對的嚴峻問題。中國的外匯儲備因人民幣升值在每天縮水,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佔70%,美元儲備因為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眼睜睜的看著每天在縮水。業內人士預測,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將達到12%左右,假定每個月升值速度為1%,則每個月外匯儲備損失則為119億美元。專家已經在建議,應該大刀闊斧的削減外匯儲備中的美元儲備,以使這種因人民幣升值帶給美元儲備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且要在減少美元儲備的同時大量吃進黃金,以黃金的持續升值去彌補美元儲備帶給國家的經濟損失。
第3章 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應對策略
3.1 政府部門的宏觀層面
3.1.1 調整產品出口退稅率
我國目前平均出口退稅率還處在較高位,可考慮合理利用外匯儲備加快拖欠款的償還,以加快企業資金的周轉和減輕國家財政支出壓力。稅率下調的結果會使我國的出口增長放慢,經常項目余額減少,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可以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
3.1.2 合理調整國內存款利率或貸款利率
存款利率應下調到使人民幣的收益率低於其他國家貨幣如美元的收益率,有助於避免大量「熱錢」流入我國,降低人民幣來自資本項目盈餘的升值壓力;提高貸款利率會增加出口企業的成本從而會引起出口增長放慢,降低人民幣來自經常項目盈餘的升值壓力。此外,對於投機性的熱錢要嚴格監控堅決杜絕,以維護我國匯率制度和宏觀經濟的穩定。
3.1.3 適度控制、合理利用我國的外匯儲備
合理利用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提高企業出口競爭力,這是應對人民幣升值貿易沖擊的關鍵。由人民幣升值壓力微觀基礎的分析可知,由於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程度來源於大量外匯儲備,所以利用我國目前大量外匯儲備來進口石油、糧食、礦砂和技術設備等我國緊缺資源和急需技術,不單可以緩解大量外匯儲備所累積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且可以提高我國企業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最終有利於對外國的產品出口,充分發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有利作用。可以考慮的具體使用途徑有: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建立和完善我國重要戰略資源的期貨儲備機制,諸如石油、銅、鐵礦砂等我國稀缺資源,為保障國家安全作必須的准備;放寬外匯管制,提高優秀企業的用匯比例,鼓勵國內優秀企業向外直接投資,提高外匯使用效率;購買國內緊缺商品,平衡國內物價,利用人民幣升值減輕部分行業、部分產品物價上升過快的壓力,對我國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也會起到一定的抵消作用。
3.1.4 改革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最終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保障我國對外貿易快速平穩發展,必須落實到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上來。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體制改進的程度尚不足以讓中國完全開放外匯交易市場和資本市場,因而匯率水平現在還不應該也不能夠對資本賬戶變動做出反應。完善和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必須循序漸進,在條件成熟時,可以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區間,在此基礎上逐步改變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單一聯系匯率機制,改為盯住一攬子貨幣的聯系機制。經過匯率制度必要的過渡,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整體駕馭能力和國民經濟的綜合實力不斷強大之後,再實現對外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和人民幣匯率的完全浮動,到那時就可以實現人民幣作為強勢貨幣所支持下的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壯大。
3.1.5 發展戰略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
我國必須在積極發展對外開放的同時,積極轉變發展戰略,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我國地域遼闊,消費人口多,國內需求巨大且市場潛力更大,當受到國際經濟變化的沖擊時,國內的迴旋餘地也很大,這不僅有利於改善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並且增加進口需求擴大內需的政策可以沖銷人民幣升值後可能下降的外需。雖然人民幣匯率上升本身就會自動擴大內需,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部分新增加的需求將主要是對外國產品的需求。總體來看,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空間還很大,比如降稅、調整個稅徵收點、減費、增支、取消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歧視、取消外資企業享有的稅收特權等。
3.1.6 健全進出口貿易服務體系
國家應該健全外貿服務體系,掃除非市場障礙。非市場因素對企業出口貿易有很大的影響,政府部門應在行業政策調控、提高辦事效率、規范經濟秩序、避免低水平競爭、提高海關通關速度、切實落實出口優惠政策、加快退稅等方面,努力為企業營造「軟環境」,避免企業受到不必要的損失,為企業樹起堅實的「保護傘」。這里,政府應充分發揮職能,健全外貿服務體系,如重點跟蹤落實國家和省里的出口退稅政策,用好各項扶持政策;加強應對貿易技術壁壘和反傾銷工作,做好進出口公平貿易和維護產業安全工作;積極宣傳有關促進外貿出口的鼓勵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民營、國有、外資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培育出口大戶,擴大出口規模等。
3.2外貿企業的微觀層面
3.2.1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
企業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匯率機制改革後,出口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措施,從根本上提高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另外,挖掘內部潛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節省不必要的費用,大多數出口企業應從抓內部管理入手,充分挖掘內部潛力,降能節耗,盡量減少原材料采購環節,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面臨的是與世界品牌競爭的市場。出口企業要盡快提高出口產品檔次,提升產品的品牌內涵和設計能力,創建出口產品品牌優勢,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國外頻繁以反傾銷、特保等措施來給中國企業施壓。
3.2.2 結算多樣化,增強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當一個企業從事同際貿易業務的時候,就必然要受到不同同家貨幣政策的影響,當前每個國家對本同資金市場的管理,一般都是通過貨幣政策來實現的,本國貨幣與其它國家的匯率變動也反映一個國家的政策水平,有的國家實行自由的由市場自動調節的匯率政策,有的實行有管理的匯率政策,有的則實行同定的匯率政策。當前多數國家是實行自由的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由於各同的情況不同,各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堅挺程度也就不一樣,會有一個此消彼漲的局面。通過對不同國家匯率政策的研究,我國的外貿企業可以利用國際上有上漲趨勢的貨幣作為出口結算貨幣,由於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談判獲得主動地位的情況不多,可以選擇第三種硬幣結算也是一種好的選擇,如果遇到無法選擇的情況,則可以通過海琴、福費廷的方法、也可以通過掉期業務的方法或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來降低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影響。
可以說,在當前人民幣升值的現實情況下,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必須採用多種結算方法來規避匯率風險。一方面,出口企業應積極應用匯率避險工具,包括及時結算現有的外匯;使用多幣種開展業務;加強銀企協作,利用銀行提供的遠期結匯、外匯期貨產品、外匯期權產品、互換產品金融工具以及信息咨詢財務顧問服務,來規避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出口企業應逐步進行資源整合,合理利用財務杠桿,通過收購兼並等手段,適度加大海外擴張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產貿易體系。這樣可以提高對匯率變動的抵抗能力,減少個別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3.2.3 國際市場多元化
國際市場多元化是國際跨國公司所採取的常規戰略,跨國公司經常利用對不同國家與市場進行投資以取得風險減少或利益最大,對於我國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本身沒有跨過公司那樣雄厚的實力,導致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導向型企業的打擊很大,很多企業被迫轉產或者倒閉,它的連帶影響則是使一些銀行的呆賬也不斷增多,其結果是中小企業在銀行等金融機構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就更小。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小企業必須學會到不同的市場中去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否則,一旦某個市場受到影響,企業就會受到滅頂性的打擊。在國際市場經營中,要把不把不同的市場結合起來,不但要進行美元市場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對其它市場也要開發,只有這樣,才能把公司的國際風險化大為小。對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對不同目標市場進行海外投資,以境外投資帶動出口的穩定增長。可以通過在境外辦廠設點,深入國外終端市場,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提高出口企業的經營效益和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向當地消費者更好地提供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提高產品聲譽。
3.2.4產業升級化
產業升級是當前應對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企業的重要舉措。這種做法的要點就是在公司現有產品的基礎下開發出新產品,或者進行產品向前或向後延伸,這樣可減少產品的中間利潤環節,直接把利潤交給國內與國際市場的經銷商,直到交給消費者,從而減少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這種產業升級與當前國內很多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轉產的做法完全不同,產業升級是公司已經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技術擴張,實現企業發展,這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
結論
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因勢利導,採取正確的對策,就能像以往一樣,充分利用升值的正面影響,克服升值的負面影響。為此,堅持實現小幅度的升值和不斷完善管理變動匯率制非常重要。此外,避免對策失誤,清醒對待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和沖擊,制定與大國經濟相適應的發展戰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民幣升值雖然提高了國際貿易的相對價格,削弱了我國外貿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大我國外貿企業的經營壓力和經營成本,但是這些也都是短期效應,在政府部門宏觀調控下,通過促進外貿企業調整貿易結構,不斷推進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性能、技術含量和服務水平,可以將不利影響轉化成為企業發展的契機,推動我國外貿企業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開拓更廣的國際市場。但是這里的前提是人民幣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必須結合國際資本和主要貨幣的走勢變化,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穩定增長。
雖然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短期內會有一些不利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它有利於提高出口部門的經濟效率,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競爭能力,同時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成本,促進國內企業進口國外先進的設備、技術等,這將有利於國內企業進行升級改造,也有助於提高國內企業的效率,最終會扭轉貿易逆差,從而改善我國的貿易收支。有效消除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人民幣的大幅度波動以減輕其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幣的小幅度升值對我國外貿發展的促進作用,為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減壓,避免大幅度的匯率波動帶來的不良後果。
人民幣升值是國內外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面對這把雙刃劍,我國政府必須積極應對,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真正將本國經濟納入國際經濟發展的軌道,適應經濟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歷史潮流。我們應不斷完善現有的經濟法律政策,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以便有針對性地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消極影響加以解決和防範,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運行。

4、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接連突破大關,人民幣升值近期成為關注的焦點,做為外貿人,可以說這是件極為重大的事情。因此,今天特連轉載關於「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類帖子若干。希望對此有全面的認識。 在轉帖之前,先闡明關於匯率方面幾個小知識1.浮動匯率制:一種國際匯率制度。在該制度條件下,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即供給和需求)決定,政府不設定及維持某種特定的匯率。有時也稱作"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當政府對外匯市場不加干預時,該制度稱為純粹的浮動制。盯住「一籃子」(也稱「一攬子」)貨幣是浮動匯率制的一種,這種浮動有兩個特點,一是保值,二是波動幅度小。2.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外貿依存度看人民幣升值中國經濟周刊發布(有刪改) 人民幣升值從短期看弊大於利,從長期看卻是中國擺脫初級產品 「世界工廠」的形象,促使產業升級,減少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使中國經濟可以更平衡、穩定和持續地發展的必然選擇。短期:弊大於利人民幣的升值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人民幣升值後,一方面在我國境內完成投資所需金額增加,外商投資的成本升高,影響了外商投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在境外完成投資所需的金額大大減少,部分有投資意向的投資商可能會將其投資意向轉移。)一般來說,國家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對外貿的依賴程度。大國對外貿的依存度低,小國外貿依存度比較高。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越來越依賴於外貿的增長。舉例來說,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對外貿的依存度高達70%。一個國家經濟的成熟程度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外貿依存度。較發達的經濟體較少地依賴於外貿。高達70%的外貿依存度表明中國的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例如,服裝和鞋類的出口依存度為71%、DVD機為63%。這些行業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非常敏感。中國的出口產品賺取的只是加工部分的加工費。而現代國際產業價值鏈的利潤顯示,加工生產產業的利潤只有5%。對於5%的利潤來說,2%的匯率調整對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說有可能是生死攸關的。人民幣升值另一個可能的負面影響就是影響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外資接受國。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FDI) 的依賴和對外貿的依賴是相關聯的。中國這些年一直採用鼓勵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經濟政策,而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同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密不可分的。當然,人民幣升值將增加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給中國的外貿進口帶來好處。但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高於進口依存度。也就是說,從眼前可以量化的指標來看,中國從人民幣升值中得到的好處少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既然人民幣升值從短期可以量化的指標來看是弊大於利,為什麼中國政府還要選擇升值?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時機升值?減少貿易摩擦 改善外貿環境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持續增長,外貿出口環境惡化。來自商務部的資料表明,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46起,涉案金額11.1億美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首次遭遇反補貼調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額成倍增長。外貿出口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作為一個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出口大國,外貿結構不合理。中國的出口市場集中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對這些國家的貿易佔了總出口的83%;由於出口產品類型單一(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出口產品價格處於低價位。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一方面需要出口來拉動經濟,另一方面隨著出口的增加,中國的貿易條件也越來越惡化。而人民幣的升值可以降低中國的貿易順差,減少中國和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改善外貿環境。促進產業升級、結構轉型如果進一步對人民幣升值後的各行業情景做一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因為人力成本的增加,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如服裝,玩具和紡織品等)將受損;而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如機械和交通設備行業、航空、化工和通訊等)將受益。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購買力增強,機械和交通設備行業從高科技技術和設備進口中得益;航空企業在航油、飛機購買和租賃以及維修等方面有大量的美元交易和外債,所以人民幣升值讓航空公司特別是有大量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得益;化工類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減少,從能源和原材料進口中得益;通訊類企業技術采購和海外資產並購中得益。 從行業利益來說,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是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扶植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從長期來說,就是從根本上提高中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吸引外資的角度來說,外資的投資成本增加,但技術密集型的外資企業的受影響程度遠遠小於勞動密集型的外資企業。這也是符合我國產業政策和科技進步政策的需要。鼓勵外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過程,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應用更高端技術,走低消耗、高效益之路,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使中國擺脫僅僅是初級製成品的「世界工廠」形象。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負面影響有助於調整產品的市場目標結構,從而使外資投資的項目更關注國內市場,更多地通過提高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從而減少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使中國經濟可以更平衡、穩定和持續地發展。 匯率改革不是為升值關於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從中國國內的宏觀經濟環境上來說,中國經濟2005年上半年運行在平穩高速的軌道里。上半年公布的經濟指標顯示經濟增長為9.5%,外貿保持持續增長勢態,外商投資熱情依然旺盛;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經濟持續利好,美元逐漸轉為強勢,處於加息周期;而國際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這些內部和外部環境都給人民幣小幅調整提供了空間和條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2003年到2004年,連續2年,中國的進口增長幅度超過了出口增長幅度。2004年,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額已經縮小到1.94%。2005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依然堅挺,中國的進口繼續高速增長。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可見購買力增長在進口上可量化收益已經接近出口上的損失。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可以帶來促進中國產業升級,改善中國國際貿易環境和減少外匯儲備壓力等長期的、不可以簡單量化的收益。選擇這個時機進行匯率調整,可以將可量化損失降到最小。進出口依存度的差額縮小也反映在這次升值的幅度上。2004年,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額是1.94%,而這次小幅調整的1.93%就是一方面考慮了可以緩和貿易摩擦,提高國際購買力;另一方面也不至於對出口和吸引外資有破壞性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僅僅小幅調整的1.93%,低於世界市場的預期。事實上,人民幣的這次匯率調整不是一個屈從於投機資金外部壓力的結果,而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整匯率政策,目的在於促進中國產業升級,改善中國國際貿易環境。小幅度調整顯示了中國政府重視調整的可控性和漸進性,是長期准備和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且也從側面顯示了中國政府對自己的資本管制能力和駕馭宏觀市場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小幅調整重視的是可控性,在匯率調整以後,中國政府可以根據進口、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反應做進一步的調整。這樣一方面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時也使得人民幣對周邊國家和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鞏固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地位。需要強調的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目標不是升值,而是建立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這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金融體系的健全程度,市場體系的完善程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次的匯率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市場供求為基礎表明中國的匯率政策將更具彈性,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可以減輕中國對美元的依賴,減少世界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參考」 而不是「盯住」 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不但表明中國政府保留匯率調整的能力,也顯示了中國政府開始積極主動地利用匯率政策來達到調整國際收支平衡,促進中國產業升級,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增強經濟發展持續性等一系列目的 2005-8-18 10:35:00 中國經濟時報
盡管在預料之中,但人民幣升值的宣布仍然來得太突然。雖然,與此前5%—10%的市場預期相比,2%的升值只是人民幣進入浮動匯率機制的第一步,但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了固定匯率的中國出口導向型企業而言,這個升值顯然已經影響到了他們。 2%的溫和上漲對外貿影響有限得知人民幣要升值這一消息,浙江一家紡織品外貿企業的老闆就暗自打起了算盤,目前絕大多數外貿服裝訂單的毛利在0.5元人民幣,即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在0.5元人民幣。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著外貿企業每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將損失0.15元人民幣。加上其他的運營成本,毛利跌破0.35元,意味著幾乎無利可圖。紡織行業因為這兩年利潤被壓得很低,所以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比較大。對於其它行業,一般外貿企業的利潤率都在3—5%之間,人民幣升值也使之利潤空間受到壓縮。「一覺醒來,企業資產蒸發不少」,企業顯得措手不及,這是絕大多數外貿企業的反應。影響不僅表現在企業戶頭上的美金市值蒸發不少,另外,人民幣升值也將對於那些按原來的匯率來計算成本和收益,已出了貨還沒有回帳的企業,或是那些簽了訂單的企業而言,這種損失也許就更慘了。長遠的損失還表現在升值帶來的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這將直接降低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對業績形成一定的負面沖擊。作為出口貿易大省,今年前5個月浙江實現出口280億美元,貿易順差161億美元,居全國首位。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貿出口增幅為40.2%,其中服裝類的增幅在26%左右,紡織品類為35%。歐美設限政策預計將導致三至四成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受影響,而此次人民幣升值,將再一次使紡織品出口企業,尤其是依靠量的擴張來取勝的企業或小企業遭受較大打擊。商務部研究院跨國經營研究部研究員徐強接受記者采訪認為,2%的人民幣升值對外貿有一些沖擊,但沖擊不是很大,並不會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2%的幅度是一個比較溫和的上漲,對經濟的影響十分有限,對相關行業企業不會產生沖擊。「人民幣升值已經說了很久了,這已經成為一個公共信息。正因為有了預期,理性的企業主體才對未來的人民升值有了准備,並做出了相應的戰略調整,即使有損失也會很小。」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這樣認為。金伯生說,2%的升值是符合我國匯率改革的「可控性」原則的,也說明政府對市場是負責任的。至少從目前來看,2%的升值並未給中國的經濟帶來太大的震盪。「一點波動都沒有的市場是不利於企業的發展的。因此,匯率的浮動能讓許多中國企業得到鍛煉。」中國的企業要學會在競爭中成長,要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游泳。他認為,事實上,中國的企業習慣了安安穩穩地生存,在出現波動時已經開始出現不適應的狀況,這就更要求匯率機制的改革。長期看有利於改善貿易結構人民幣升值短期看來有「弊」,但從長遠和大處著眼,也不能迴避小幅升值帶來的益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幅度有限,企業還是有比較強的消化能力。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肯定會對出口有些影響,但實際看來影響不是太大,因為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將會起到調整外貿出口結構的作用。人民幣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一部分利潤很薄的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對於一些有競爭力的產品生產企業,能夠承受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影響。這將為中國整頓外貿出口企業魚龍混珠的問題、改善貿易結構帶來機遇。「如今什麼人都在做外貿,不規范不正當的內耗降低了中國企業的對外競爭力,並使進口國家和進口商坐收漁利。」國家選擇在此時升值,有其深遠的考慮。7、8月份恰巧是服裝外貿企業出貨的淡季,此時升值,對紡織外貿企業而言可將損失降到最低。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日前指出,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就必須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恰好給出口型企業提供了這個契機。目前我國雖然對外貿易所佔的份額很大,但從貿易中賺到的利潤卻是微薄的,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適合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的發展了,經歷了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提高經濟質量遠比提高經濟數量更重要。徐強也認為,與貿易制裁相比,升值顯然是一個更優選擇。就今年上半年的中國與歐美紡織品爭端來看,盡管取消配額後中國出口數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期利潤並沒有相應的增長,給美國提供了優質低價的產品,還受到質疑和制裁,國內企業的價格戰已經傷及自身。人民幣升值恰恰為國內企業提高產品出口價格提供了一個契機。一些出口企業也紛紛表示,盡管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對他們的影響是負面居多,但從長遠來看,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對於企業而言是一次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的好機會。在談到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變化時,金伯生表示,企業要提升自身實力,不能只看眼前。重要的是要大量投入研發,提高技術,為企業的日後長期發展打下基礎。企業也要學會使用金融保值手段,規避匯率風險。在學會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向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以獲取國際競爭力。隨著匯率的變化,企業肯定要在自己的產業戰略上做一個調整。所謂企業家追求利潤最大化,他們都會有這種調整的意識。 人民幣升值:外貿業重負下前行

人民幣不斷升值成定局
匯改以來人民幣一路高升,現在已累計升值超過3.78%。2006年12月2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7.8087元,突破7.81整數關口,再次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
人民幣不斷升值無疑給中國的各行各業帶了很大的影響,最為直接的要數外貿業。雖然從19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政府對人民幣的干預程度降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已為業內人士所預見,並且不少企業還做了相應的准備,但是即便如此,此次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還是對外貿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外貿企業影響幾何 從理論上講,貨幣升值實際上並不影響進出口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通過改變它們在國際貿易中的相對價格,來削弱它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人民幣升值3.78%,就相當於產品成本提高了3.78%,其出口的競爭力降低了3.78%。一國貨幣升值後,通過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外國對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規模得以制約。 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較少,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以來料加工或進料加工為主的三資企業在全球化產業鏈中處於最低層的地位,利潤率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的目的主要是看重中國的人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人民幣升值以後,無疑將會抵消人力資本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中國的產品出口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某生產出口燈飾的節日燈企業負責人無不憂心忡忡的說,該公司今年拿到900萬美元的訂單,已經完成訂單100萬美元,6月份買了300萬美元遠期結匯,還有500萬美元的訂單要損失3.78%,損失達18.9萬美元。 在人民幣升值之後遭受打擊的出口產業所受到的打擊嚴重程度不一,享有外銷低利貸款,外銷退稅,甚至以內銷補貼外銷的產業較沒有受到此等優惠的產業,所受沖擊相對較輕。享受優惠者多為比較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相關產業或地方政府為了爭取補貼收入,而極力維持生產,這些無競爭力的產業都可依靠補貼勉強存活。 同時,因為不少中國廠家出口的是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這些出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污染,雖政府制定法律、規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業者,均沒有按規定進行防治污染投資,而將造成的污染推給社會承擔,因此,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在人民幣升值後,這些企業的產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廠商因負擔了污染防治的處理成本,相對前者缺乏競爭力,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無力出口而被迫倒閉,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違法者持續生存的不公平現象。這無疑對於守法的外貿企業不利。 在進口方面,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進口增加,對當地產業產生沖擊,但受政府保護與未受保護的產業,所遭受的沖擊程度不同。進口有管制的產業,即受政府保護的產業,在政府控制之下,不會因人民幣升值而增加進口。因此,此類產業並未受到影響。受高關稅保護的產業,因有高關稅保護,此類產業仍相對有競爭力,所受影響相對也有限。本地產業受影響最大者,是那些沒有進口管制,亦無高關稅保護的產業,因進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幣升值,進口商品價格相對較低,當地同類產業無法與之競爭而被擠跨。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後,低效率的當地產業依賴政策保護,受沖擊小或沒受沖擊而大多繼續生存;高效率的產業,因缺乏保護,受打擊大反而被淘汰。亦即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產業結構產生逆調整,整體產業效率相對下降,失業增加的現象,不利於這些地方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某經濟專家憂心忡忡的解釋。 人民幣升值以後,一些外貿企業之所以無法承受這一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處於全球化的劣勢地位,產業固化難以升級,無法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獲勝。因此,人民幣升值再次為外貿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敲響了警鍾。 的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面臨著從大國到強國的挑戰,其實最關鍵的是中國整個生產技術水平,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來決定中國貿易的轉變過程。在亞洲國家中,韓國、日本都曾經歷過本幣升值的困難時期。尤其是日元在1985-1986年間升值達45%,這給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沉重的打擊,日本經濟增長的速度在此期間從4.9%下降到2.5%。然而,日本通過產業結構改造,用幾年的時間逐步走出了本幣升值的陰影。日本銀行的投資調查顯示,出口業的萎縮使國內很大一部分資金投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業。如計算機、通訊技術和電子產品等製造廠商不僅從出口市場轉向國內市場,而且從製造業轉向非製造業,因而使第三產業得到了加強。從日本的發展經歷可見貨幣升值具有雙重性,關鍵在於如何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人民幣升值事實上也為我國的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升級提供了有利因素。 "實現產業升級,就是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技術密集化,惟有如此才可以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有助於外貿的健康發展。"業內專家也如是提醒說。 重負下的前行 無論如何,人民幣不斷升值已經成為定局,變壓力為動力以實現外貿業更為健康發展才是當前大計。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有風險意識,採取相關措施。如在浙江,為規避一旦人民幣升值而導致收益減少的不可測因素,一些企業的出口遠期外匯收入,正傾向於選擇與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在繳納一定銀行利息和費用後,企業將未來的人民幣收益鎖定,讓保險公司承擔一旦人民幣升值而造成的貿易損失。 據浙江華天集團副總經理張青峰介紹,這種做法在紹興紡織出口企業中比較普遍。同樣,杉杉集團國際商務部部長朱素君也透露說,他們與外商在簽訂出口合同時,盡管還沒有為因人民幣升值而直接提高產品出口單價,但憑借雙方長期建立的信用關系,一般都會在私下協商,一旦人民幣升值造成企業損失,外商應考慮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人民幣升值已成為目前外貿簽約的重要考慮因素。"他也無奈的說。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黃先海認為,在出口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外商願意接受我國企業提高產品出口單價的要求,說明外商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值很高,對升值幅度的期望也很大,"企業4%左右的提價幅度,在外商對人民幣升值幅度預計范圍之內"。另外,受歐美對我國紡織品"特保"影響,我國對歐美的紡織出口量會明顯減少,一般會促使我國紡織品海外市場價格上漲,這可能也是外商願意接受我國紡企提價要求的原因之一。 而對於政府來說,業內專家建議,各級政府還要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各項對外貿易,在WTO規則准許的范圍內輔之以多種經濟政策,如運用計劃、稅收、價格、財政、信貸、利率等各種經濟杠桿,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各種手段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例如通過關稅政策、配額政策,使應該受促進的產品出口得到更多的保護和鼓勵,而應該抑制的產品(非必需品)的進口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和限制。在這一點上就有人建議利用WTO 相關政策,在WTO 協議允許的范圍內給予相關的產品出口補貼或者提高出口退稅額以提高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彌補人民幣升值所致的外貿行業收入的減少。從而達到既優化產品進出口結構,改善貿易收支,又達到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通貨膨漲效應的目的。 同時因為人民幣升值使得以相同的人民幣表示的投資量可以兌換成更多的外幣,相對減少了投資成木,有利於我國國內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跨國經營。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元強勢時期,日本在80年代後半期及9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期,都採用海外資本擴張的策略,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大量企業走出國門實現跨國經營,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充分體現,我國應借鑒美、日等國的成功經驗,鼓勵企業通過擴大海外生產規模的方式來迴避風險和降低生產成本,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海外投資的步伐。 然而,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單純依靠出口導向戰略是相當危險的,極易受外部沖擊,從而使經濟的持續發展無法保持,甚至發生逆轉,為東亞經濟危機提供了佐證。對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國經濟受外部經濟影響程度的一個指標,這一指標在不同國家,在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一個適度的區間,並非越大越好。從外貿來看,外資企業進、出口已佔我國外貿總額的一半以上,其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結果,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出口迅速增長的主動力。因此,適當調整外資政策,減輕對外資的依賴。 當然,除了匯率可能影響中國外貿業以外,其它諸多因素也正對外貿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這些或許更需引起注意,貿易界人士憂心忡忡的說。如面對市場的開放力度加大,進口產品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外國產品在取得平等貿易條件進入中國市場後,中國的產品會在價格、品種、質量及營銷手段而暴露出競爭劣勢,這些產品容易受到發達國家質量標准、技術性貿易壁壘、知識產權、反傾銷等方面限制與阻撓,產生種種爭端,這些爭端可能會涉及到數量限制、貿易政策、海關通關手續及程序、植物衛生檢疫標准、政府采購、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等等。如僅就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言,中國的產品出口貿易受其影響頗為嚴重。 因此,從根本上還是要加強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確定優勢產業,努力增加產品附加值,參照技術壁壘質量標准要求,了解產品進口國的最新技術標准、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以及制訂新的技術標准和規則、爭取與國際標准接軌;同時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探索有利於各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5、人民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利於進口,不利出口,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冰火兩重天。出口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將減弱,尤其是初級產品出口。而進口產品的在國內的競爭力將明顯提升。如價值8000元的產品出口價可能是1000美元,而人民幣升值後同樣的產品出口價將為1111美元,上漲11%,原有的低成本優勢將喪失怠盡,單純依靠價格優勢的產業將受極大的沖擊。進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將提高,以比較火爆的轎車為例,原價10萬美元的進口車國內價格將從80萬元降為72萬元(均未考慮稅費影響),比價效應非常明顯。同樣對進口原材料依賴度比較大的企業來說,成本降低將直接增加企業的贏利能力。

2、吸引外資能力減弱而會有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去,到國外去投資建廠。雖然人民幣升值將增加在華外資企業的贏利能力(以美元計算),但相應的新增投資成本上升,原有的外資企業會繼續留守而新增資金回轉向其他國家投資;但國內企業去國外投資的成本將降低,會促使大量企業走出去,尤其是飽受反傾銷之苦的家電業,去美國建場就成為非常好的選擇。

3、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一批依靠外資貸款的項目的贏利能力將得到改善。以幾個上市公司為例,從2003年的年報發現,漳澤電力、上海電力、遼通化工的匯兌損失都在5000萬元以上,尤其是漳澤電力的日元匯兌損失更是超過1.8億元,以前年度提取的匯兌損失將有機會逐步沖回記入利潤。

4、 中國GDP國際地位將提高,因為同樣多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成美元的數量增加了。

此外,在出國培訓和學習、增加國家稅收收入和提該人民的實際購買力方面是利好;而弊端是可能增加市場投機行為、出口減少可能導致國內就業壓力加大、可能導致出現通貨緊縮、可能出現「暴富效應」、可能加劇低收入群體的支出負擔等。綜合分析,人民幣升值有利有弊,就目前來看,應該是利大於弊。

6、人民幣一直升值,會怎樣影響我國的外貿企業?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外貿企業利潤影響

外貿型企業,意味著是賣給外國人的,在本幣計價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約定是外幣結算,意味著外幣計價的銷售成本是增加的,或者本幣計價的銷售收入是減少的,意味著企業利潤率會降低,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虧損。

我國外貿企業的結構來看,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定價能力相對較弱,利潤空間相對有限,受到的沖擊會比較大;對於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可替代性弱的企業來說,有較高的定價話語權,可以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利潤影響相對有限。可見,升值對低附加值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利潤影響大,嚴重情況下,可能部分企業難以生存。

升值對利潤的影響

二、對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

人民幣升值,外幣計價訂單價格不變,意味著成本提高,利潤減少,如果外幣計價訂單價格上漲,對外國客戶意味著成本提高,在有替代供應的情況下,意味著國際價格競爭力減弱。要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外貿企業就需要在產品性能上提高競爭力,否則提價以為這喪失成本競爭優勢。

升值對國際競爭力影響

三、升值對企業外匯結算的影響

匯率升值是有不確定性的,在升值預期下,需要縮短匯率結算周期,慢了就意味著結匯損失,可能訂單就是虧損的,或者與客戶按照人民幣結算,要避免長周期貶值貨幣結算,否則結匯損失風險加大。

升值對企業結匯的影響

要想降低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外貿型企業的影響,企業方面,需要提高產品性能優勢,而不是靠成本優勢爭取客戶,同時,加強匯率管理,避免匯兌損失風險。國家方面,需要在升值期間,對受到影響大,解決就業人口多的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7、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論文3000~5000字)急需,謝謝!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摘要: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嚴峻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必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了解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原因及過程的基礎上,重點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進而探尋針對人民幣升值的應對策略及措施,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對外貿易;貿易結構

一、人民幣升值概述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自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已連續五年維持10%以上的高增長,如此強勁的經濟發展態勢,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尤其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使中國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可以說,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以來已近10年沒有進行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權威的國際機構和貿易夥伴一直就認為人民幣存在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同時,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外匯節余過多本身就表明外幣定價過高,本幣定價過低,本幣有升值壓力。
從2001年以來,世界各主要貨幣包括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沒有調整,即人民幣實際上也跟隨美元對其他貨幣大幅度貶值。對美國來說,通過美元貶值,既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每次美元大幅貶值都能使美國債務減少1/3,又能刺激其產品的出口,還能轉嫁其各種經濟危機,成為其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國實行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使美元貶值的積極效用沒能全面發揮,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2006中美貿易順差達到1 442.6億美元,2007年中美貿易順差1 633.2億美元,中美巨額貿易順差屢創新高,使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深深感到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於是,美國便以中國工人搶去了美國工人的飯碗,巨額貿易順差造成其損失為理由,對中國進行經濟「敲詐」,妄圖使人民幣升值。實際上造成美國外貿逆差劇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不在於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以及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垂涎等等,還有美國產業結構調整、對外直接投資擴大、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美國的公司把廠開到中國,再向美國輸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國吃了虧,但實際上真正賺走大部分利潤的還是美國的公司。不難看出,人民幣匯率之爭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我們知道,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是復雜的國際政治問題。一些西方國家更是附和美國頻頻呼籲人民幣升值,當然他們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是出於嫉妒,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對當局的指責,有的則是為了爭取國內製造業的選票。他們認為人民幣匯率過低,提出應將人民幣匯率確定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中國加入WTO以來,並沒有出現進口激增,相反貿易順差大幅增加;指責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貨緊縮,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在世界經濟中擔負相應責任。
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為了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的發展,緩解中國對外經濟摩擦日益加劇的局面,營造和諧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幣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
(二)人民幣升值的過程
2005年7月21日,迫於美國的強大壓力,也為了給中國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政府終於做出了人民幣升值的決定。1美元兌人民幣從8.27~8.28先後突破了8.2、8.1、8.0關口,2005年升值幅度達3%。
進入2006年,人民幣更是一路「高歌猛進」。2006年1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8.0702起步,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按照12月29日的匯率中間價7.8087計算,人民幣在這一年中升值了2 615個基點。2006年1月4日的報價與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完全相同。從這一天開始,詢價交易這一國際主流交易機制被引進中國,揭示了外匯交易方式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被賦予了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幣匯率註定在這一年裡以更富彈性的方式運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1美元對8元人民幣。在此後的2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始終圍繞著這個重要關口上下波動。7月2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次「破8」後一路向下,從此告別了這個關鍵的位置。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幣匯率突破7.88。此後的一個月間,人民幣匯率相繼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關口,12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破7.83關口,以7.8240再創匯改以來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的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了7.82關口。第二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以7.8185再創匯改後的新高。按照當日的數據計算,匯改之後人民幣已累計升值超過3.72%。12月29日,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並首次突破7.81關口達到7.8074。而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人民幣的月平均匯率已從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2006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引擎明顯減速,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增強,令國際匯市美元全面走軟,從而引發了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高。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10月份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而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累計已達到1 336億美元,這些都成為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推動因素。
2007年伊始,市場比較一致的預期是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5%左右。實際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到6.01%。從1月4日年初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的7.8073,到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6月29日的7.6155,半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2.46%。7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61關口,次日7.6整數關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4個交易日創出匯改以來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聯儲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突破7.38、7.37和7.36關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經濟專家們認為,2007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和外商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進一步加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2008年4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為6.9920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創出新高。以2005年匯改前的人民幣對美元比價8.27651計算,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8%。也就是說,同樣兌換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1.2845元人民幣。
未來的趨勢怎麼樣,誰都不敢說,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人民幣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間的。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
1.有利於進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幣升值,國外的能源、原料與生產資料價格都相對便宜了,這就降低了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以及很多重要戰略物資的購買成本,增強了購買力。在我國,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航空、電力設備等,人民幣升值將使大宗交易的進口成本降低,進而增強相關行業部門的盈利能力,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國推行「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工貿易總額超過一般貿易額,加工貿易順差已成為我國外貿順差的最重要來源。加工貿易中產品復出口成本中其進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間,在短期內對進口商品的價格比較敏感。如果人民幣升值,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降低,這樣導致加工貿易的生產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貿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幣價格下降,因此,這部分依賴進口原料的復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可見,人民幣升值會促進進口的增加,並以進口帶動出口,其關聯性得到加強。
2.有利於促進貿易結構優化升級
長期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實行的是以「重出口,輕進口」為主要特徵的出口導向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時也產生了對出口的依存度過高,不僅使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而且也產生了企業過度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價格優勢出口,單方面的貿易順差引起其他國家反傾銷訴訟頻繁;勞動密集型出口行業的低成本、低市場准入引起的投資過度供給所導致的企業低價惡性競爭;以及只重視價格,不重視國際市場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貿易和就業易受到國際經濟形勢波動影響等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可見,這種長期依賴於出口單一增長的對外貿易結構很不合理。而人民幣的升值,必然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這樣就能夠改變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不均衡的局面。
在我國,外貿增長方式主要靠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術設備和中間投入品等生產要素要從國外進口,導致經濟效益低下。人民幣升值將激勵出口企業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附加價值,而不是低價競銷佔領市場。人民幣升值將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被擠出市場。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我國外貿增長方式從原來的粗放型轉向高質量和高效益的集約型,這會帶來出口結構的改善,這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來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可見,人民幣升值對於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激發國內企業自主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有利於緩解貿易摩擦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2007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達到2 622億美元的歷史高位,較2006年的1 774.7億美元增長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對外貿易總量則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達到21 738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23.5%。其中出口為12 18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5.7%;進口9 55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20.8%。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已連續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7年的對外貿易總值比2001年總值增長了4.26倍。然而,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速遠遠超過了貿易總值的增速,2007年的貿易順差額比2001年增長了11.6倍。外貿順差增長過快,加劇了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及美國的貿易摩擦。歐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態希望中國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以減少中歐之間的貿易順差;美國國會則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項對華貿易保護議案,盡管這些議案大都由於美國政府的反對而未能變為法律,但仍增加了兩國貿易關系的緊張氣氛。
人民幣升值可增加我國的進口總額,從而有利於減少貿易順差的數值。通過人民幣升值,適當提升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有助於減少其他國家對我國產品的低價傾銷訴訟。低價競銷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進口,有利於減弱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勢頭,減少一些貿易夥伴對我國進行保護主義貿易攻擊的借口。人民幣的適當升值,有助於緩和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促進我國經濟和貿易的和諧發展,創造和保持更加平穩的貿易環境。
4.有利於改善貿易條件
國際經濟學中,貿易條件=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貿易條件的改善意味著同等數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換回更多的進口商品。我國雖然每年的貿易順差很大,但由於出口商品價格不斷下降而導致貿易條件持續惡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才能換回少量的國外高科技產品或稀缺資源。人民幣升值以後,出口產品的價格相對提高,就可以用較少的出口產品換回本國所需要的各種產品。出口利潤不斷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國目前的貿易條件。同時,人民幣升值也將會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特別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設備的價格。企業將會加速技術引進,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產品動態比較升級。同時,由於進口產品絕大部分用於復出口,故隨著企業生產率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得到提高,有助於我國企業從產品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
5.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相對來說比以前下降,這使得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投資設廠,從事跨國經營。根據投資地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路。所以說,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那些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其全球發展的戰略,造就出中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消極影響
1.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我國外貿出口增長
人民幣升值將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直接削弱我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後,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的利潤,必須提高商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價格,而這樣做的後果勢必會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持續擴大和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國出口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將造成這些低端產品低價格優勢的喪失,極易被一些東南亞國家所取代,從而影響到出口規模的擴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不變,則勢必要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出口利潤的減少又將嚴重打擊國內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從而造成出口數量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沖擊。但是,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它還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約,如國內外經濟形勢、出口商品結構以及貿易方式等。
2.嚴重沖擊科技含量較低、以低價格取勝的出口行業

顯然,對出口貿易依存過大、出口價格彈性較低和科技含量較低的出口行業,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應對的准備,甚至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我國的紡織、服裝、家電、化工、電子機械製造業等主要出口型行業都屬於這一類型,其中紡織服裝業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高達50%,附加值和出口價格彈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最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將分別下降3.19%、2.27%和6.18%。以服裝行業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外貿服裝訂單的毛利在0.5元人民幣,即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在0.5元人民幣。如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2%,則意味著外貿企業每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將損失0.15元人民幣。可見,加速我國外貿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意義重大。
3.國外商品的進口增加,競爭加劇,不利於國內企業的發展
人民幣升值後,進口商品在國內的銷售價格將降低,國內消費者用同樣的貨幣可以購買更多的進口商品。這將嚴重影響到國內相關生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尤其是那些在質量、品牌、技術含量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距離的企業,甚至有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短期內不利於國內企業的經濟增長和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但從長期看競爭對國內企業的長足發展不無裨益。
4.加大我國國內就業壓力
目前,由於我國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削弱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導致可以吸納眾多勞動力的加工型出口企業利潤下降,這些企業投資轉向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業後,必然會使許多素質較低的就業者面臨失業危機。並且當前我國很大部分的新增就業機會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貿企業提供的,人民幣升值影響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對當前就業環境的改善帶來一定的沖擊。在目前的中國,勞動力資源尚未轉化為人力資源, 具有優勢的僅僅是熟練工人。所以,發展加工貿易,著重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依靠我國勞動力優勢發展加工貿易仍將是我國長期的經濟內容。

三、針對人民幣升值的應對策略及措施

鑒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我們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強化和擴大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影響,緩解和減少其消極影響。
(一)要有步驟地推進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在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國內外商品價格的扭曲,出口商品價格低廉,進口商品價格高昂,致使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出口額不斷攀升,貿易贏余不斷增加,連年持續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引起了與貿易夥伴之間的頻頻貿易摩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新的匯率形成機制在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利大於弊。我們應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逐步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使人民幣匯率浮動更具彈性,匯率波動能夠更加顯著地反映出市場供求的變動,並要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充分發揮匯率在平衡國際收支、抵禦國際資本流動沖擊方面的作用,以適應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總之,人民幣匯率改革應該從我國的經濟需求面出發,考慮與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往來與相互之間的經濟利益,實現雙贏。
(二)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減少外貿出口依賴
在過去很長時期內,由於人民幣匯率的相對低估,導致出口強勁增長,我國外貿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很多企業對出口貿易趨之若鶩,致使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大量湧入出口部門,社會資源不能根據市場實現優化配置,從而造成我國經濟內需不足卻過分依賴外貿出口的局面,這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國有13億人口,龐大的人口背後隱藏的是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要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外貿出口的依賴,盡快實現由「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向「以內需為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同時,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各種配套改革,積極培育、擴大國內消費市場,鼓勵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重點扶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三)優化升級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長期以來,在我國出口產品中,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低的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占據著主導地位。由於我國的出口企業大多從事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加工貿易,工人亦多從事重復、熟練勞動,盈利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出口企業很難再以單純依靠低廉勞動力和國家制定的低匯率政策開拓海外市場。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足發展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們必須調整對外貿易結構,通過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我國外貿結構優化升級。有資料顯示,許多歐美跨國公司都已經把技術創新和研發融入其企業發展戰略,並且有自己完備的研發中心,且投入大量研發資金。而在中國很多企業甚至連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意識還沒有。他們所謂的核心技術和裝備基本依賴國外進口。
可以說,匯率機制的改革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有一些壓力, 作為出口企業,應該積極調整經營理念和出口戰略,加大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力度,應以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為目的,進行產品概念創新、產品功能創新、產品形態創新、產品包裝創新、產品運用創新等,以人民幣升值為契機,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出口產品檔次, 提升產品的品牌內涵和設計能力, 創建出口產品品牌優勢,從而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對外貿易中贏得主動。同時,出口企業應重視開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進口新設備,加快對引進技術的吸收、消化和再創新的步伐,減少高科技新產品,如光學、醫療、精密儀器和設備等對國外的依賴,通過在進出口兩方面的努力來調整我國貿易結構,減輕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不利影響。
(四)政府應加強對我國進出口企業在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應該在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遏制對外貿易順差過快增長,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方面有所作為。主要體現在政策上對進出口企業進行適當地引導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採取的一系列調整措施,包括對「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加征出口關稅及降低出口退稅,降低暫定進口關稅稅率、取消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等方式鼓勵進口等;在WTO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一定的出口補貼,主要包括鼓勵研發的補貼、支持落後地區的補貼和環保項目的補貼;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制度,比如出口信貸、出口信貸擔保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出口的公共支持;還可設立專門機構為國內出口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和咨詢服務,包括國際市場行情、市場調查、潛在貿易對象及投資環境等,幫助國內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加強對綠色貿易壁壘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學習和運用, 防止外國高污染、低質量產品進入國內沖擊我國同類產品。

8、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是什麼?

9、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簡單說就是錢更值錢了,此時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企業的利弊在於:
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同樣多的貨物需要支付人民幣就會減少,因此企業的成本會下降,所以利好進口企業。雖然人民幣升值利好進口,但長此以往也會出現弊端,因為長此以往的進口產品,可能會導致本國的企業的產品過剩,可能導致本國的一些企業經營困難。
而對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外幣就會貶值,對外國企業來說,商品價格相對昂貴,所以外國企業進口的成本就會增加,所以不利於出口。但也存在弊端:會減弱我國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人民幣長久升值,會減少外商和外資對我國的投資積極性,因為外資在華的投資成本會增加,所以對股市來說成交量就會減少。
【拓展資料】
人民幣升值為啥不利於出口?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即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同樣的東西,對別的國家來說,以前只需要8塊錢,現在卻需要10塊錢,所以對這些企業來說,成本增加,就不選擇進口,所以不利於我國的出口。
而反之人民幣升值,對我們國家來說,以前買一樣東西可能需要10塊錢,但升值後同樣的東西可能只需要8塊錢,所以貿易進口的企業所付出的成本就會減少,所以利好進口企業。
表面上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但是長此以往,如果一直進口可能會導致貿易逆差存在,原本中美貿易戰的起因就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如果人民幣長期升值,則會讓人民幣的優勢全無,短期來說會改變中美的關系,但長此以往,貿易逆差不利於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