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1862號外貿大樓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1862號外貿大樓

發布時間: 2023-05-22 04:08:27

1、上海外灘的歐式老建築各自的背景歷史是怎樣的?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0524/userobject1ai70450.html

建築選介

外灘建築群薈萃著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多種建築樣式。有新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風格、近現代派等等。它又有很大的兼容性,所以外灘多數建築為折衷主義風格。折衷主義是在一座建築中,把歷史上各時期的建築詞彙並列在一起。這一風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於西方。外灘建築群大多定型於本世紀初,受到該風格的強烈影響,所以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1989年外灘的原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匯豐銀行、江海關、匯中飯店、沙遜大廈、中國銀行、恰和洋行、東方匯理銀行9幢優秀近代建築,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亞細亞大樓

民國5年(1916年)大樓建成。它是繼上海總會之後另一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它的成功設計和營造,對以後外灘近代建築向更高層次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大樓是一座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外觀採用巴洛克風格輔以愛奧尼克柱式,巴洛克風格用曲面、曲線、斷折、疏密等多種手法,突出立面與空間的凹凸起伏和運動感,講究視覺效果,使建築外貌雄奇華麗。大樓的大門直豎4根大立柱,門廊旁又有2根小立柱,使視覺產生縱深感,門券是拱形結構,採用半突圓浮雕花紋,使大門外形線條富於變化。門楣上是巴洛克式斷山花雕塑,3~5層有巴洛克廊式陽台,大樓東南面的牆角做成凹弧形,給建築增加了立體效果和旋渦形變化。建築物平面呈回字形,使大樓猶如井壁,每層樓面外側四面為辦公室,內側為寬敞走廊,安有2米高鋼窗採光通風,使空氣對流暢通光線明亮,這種回字形結構,是外灘建築中僅見的。該樓初建時共7層,民國28年加蓋1層。

二、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

上海總會(Shanshai C1ub)也譯作上海俱樂部,又稱英國總會、皇家總會。清同治元年(1862年)始建時是一座英國式古典建築,3層磚木結構,外牆用紅磚鑲砌。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原址翻建新樓,首次採用以水泥為主的膠凝材料,打破了當時外灘建築群千篇一律的磚木結構。新樓兼容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它的橫直線條處理得體,尤其是橫線條,給人平衡、勻稱、和諧感覺。底層以正門為主軸線,形成兩側對稱的圖案,2~3層之間有6根貫通的愛奧尼克柱式,頂層南北兩端各建1個典雅的巴洛克式塔頂,成為該建築物的特殊標記。

新樓內設備考究。地下室為地滾球場,底層有長達34米的酒吧,為當時遠東最長的酒吧(現已拆除)。樓內有能容納2000多人的大宴會廳,300平方米的大廳內沒有一根柱子,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1956年後曾辟為國際海員俱樂部。

三、有利銀行大樓(今有利大樓)

大樓建於民國5年,是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結構的樓。建築風格總體看來似乎屬新古典主義,但比例失調,轉角處又有巴洛克式的塔樓。正門以及兩側的窗格,廣泛採納巴洛克藝術富於旋轉變化的圖案,大門有愛奧尼克立柱裝飾,因此大樓建築風格更接近於折衷主義。

四、匯中銀行(今市府大樓)

匯豐銀行大樓於民國12年6月建成。該樓為鋼框架結構.高5層,中部高突部位為7層,是外灘佔地最廣、門面最寬、體積最大的建築。為外灘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之一。新古典主義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建築藝術風格的特點,用變換柱式和增加雕塑的手法給建築增添典雅和莊重。大樓以正門和中部高突的圓頂連成的縱線為軸,形成兩邊對稱,橫向立面分三段處理,底層3扇大門採用羅馬石拱券,外牆用巨石貼敷,給人以粗曠、堅固、穩定的感覺,2~4層中段,由6根科林斯柱式支撐,建築中央類似羅馬萬神廟穹頂,明顯挑出了建築的主軸線,使建築增加了宏偉的氣勢。

該樓營業大廳裝飾華麗,中央鋪高級柚木拼花地板,四周地坪是鑲嵌美麗圖案的各色大理石,大廳兩側排列2人合抱大理石立柱,其中4根是整塊大理石雕成。大廳上端的藻井式天花板,顯得富麗堂皇。樓上辦公室有柚木雕花台度及門框,地板則用優質細木條拼成。大理石的樓梯有紫銅扶手。樓內裝有冷暖氣設備,自備柴油發電機和2口每小時可供水28000加侖的深井以及數台抽水泵,屋頂有蓄水池。大樓內有13部電梯,當時英人稱其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建築」。

五、江海關(今海關大樓)

該大樓民國16年12月第三次重建。為鋼框架結構。立面有現代派痕跡,大樓正面外牆全部用花崗石壘砌,入口處為希臘陶立克柱式門廊,門楣由四根巨大的羅馬花崗石圓柱支撐,柱頂為四方形,它既是建築的承重部件,又給人以莊重的感覺。巨柱前有6扇拉門,上端有4堵窗間牆直至6樓,中間每層均有窗口,窗口間用一塊澆有花紋的輕鋁板相連。底層和6樓都有較寬的塑有石雕的屋檐,頂端建有4層高四方形鍾樓一座,該鍾之大為當時亞洲之最,整幢建築體現了希臘古典式和近代建築相結合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大樓共有電梯12部。

六、字林大樓(今桂林大樓)

大樓於民國12年建成作字林西報館址。是一座後期文藝復興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高8層,為當時外灘最高的樓房。大樓以正門為主軸線,形成兩面嚴格對稱。橫截面底層和2層用大石塊作建築貼面,給人粗獷質朴的感覺。3~7層是排列整齊的窗格,中間有古典柱式和文藝復興時代的浮雕,8層兩邊穹形券窗,中間雙柱式支撐的內陽台加上頂層塔頂,顯出了建築的變化。限於佔地空間,建築的高度和寬度的比例打破了常規,但處理方法是簡潔的,又表現出近現代主義的某些特徵。

七、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

飯店由英商香港上海旅館股份有限公司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投資興建。該樓總體上為仿文藝復興式建築,嚴格對稱,用白磚砌清水外牆,每層以紅磚勾勒腰線,建築裝飾較多地採用巴洛克樣式,如門窗的設計變化多端,既有圓弧拱,又有平拱,屋頂原有花園,東西兩端各有一座很大的巴洛克風格的涼亭,民國3年大火將屋頂裝飾燒毀遂改為平台。當時,匯中飯店是上海最高的建築,電梯設施也是上海最早使用。該飯店有客房120套,底層有可容300人同時就餐的大廳,必要時撤去餐桌可供千餘人集會。辛亥革命成功後,上海各界人士就是假座這里,歡迎孫中山先生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的。

八、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

該樓於民國18年建成。鋼框架結構,10層(部分13層),大樓壯麗雄偉屬早期現代派風格。建築外觀以垂直線條處理,簡潔明朗。外牆除第九層及頂層採用泰山石面磚外,其餘均採用花崗石砌築,是外灘較早用花崗石砌築的大樓,腰線及檐部處飾有花紋雕刻。大廈東立面用擬金字塔的19米高的方錐形紫銅屋頂,既增加建築高度,又增強美觀效果。

該樓裝飾精緻,豪華客房分別以中、英、法、意、德、美、印、日、西班牙等國風格裝飾。

九、中國銀行(中行大樓)

原址為德國總會,民國25年拆除,建中國銀行大樓。大樓為鋼框架結構,共17層(地下2層),由英商公和洋行和中國設計師陸謙受共同設計,立面是早期現代派風格,以垂直線條勾勒建築輪廓,又溶入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外牆用國產花崗石砌成,屋頂採用平緩的四方鑽尖形蓋綠色琉璃瓦,檐部施以石斗拱裝飾,欄桿花紋及窗格也採用傳統裝飾,每層兩側有鏤空「壽形圖案。大門上方飾有孔子周遊列國石雕(現已毀),門外有9級石階,配以2扇紫銅圖案雕飾大門。廳內天花板兩側有八仙過海雕飾(現已毀)。大樓設備精良,地下建有先進的保險庫。大樓內裝有電梯14部,還有一套子母鍾,確保計時准確一致。

十、怡和洋行(今外貿大樓)

該行自開埠初設此,現大樓是民國9年第三次建造。建築仿照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形式,用科林斯柱式。立面上將1~2層為一組,3~5層為另一組,形成水平狀建築標線,1~2層的門窗全部採用半圓拱式,配以粗獷大塊面花崗石作建築貼面,具有濃厚羅馬大建築風采。3樓有石欄桿陽台,3~5樓圓柱外側各有石雕窗框。大樓裝飾精緻,窗口四周有多種雕飾,正門兩旁有一對大壁燈,2樓中央有一個羊頭雕飾。整個建築給人以典雅、簡朴、明朗的感覺。1983年加建2層。

十一、東方匯理銀行(今東方大樓)

大樓建於宣統三年。建築物以正門為主軸線,形成兩邊對稱,外牆用石塊貼面勾勒平整的線條。2根愛奧尼亞巨柱貫通2層,明顯地表現了橫三段式劃分,底層的基座層和上面的標准層比例和諧,使整幢建築平衡、勻稱,顯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徵;同時大樓又採用許多巴洛克手法:2樓的廊式陽台,窗架上密布的裝飾,頂部出檐有精緻雕刻,入口處拱門上方有曲線狀折斷山花雕飾等。和諧、勻稱、美麗、端莊是該建築的突出優點。

十二、英國領事館

原英領署辦公樓在同治九年遭大火焚毀,現樓是同治十一年重建。成為目前外灘建築群中建造最早、保存完好的樓房。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文藝復興式建築強調水平劃分,在建築輪廓上講究整齊,統一和條理性。形成和諧、勻稱、明朗、簡朴的風格。英國領事館的橫線條就給人以突出的印象,水平向的厚檐,水平向的腰圍,使整幢建築顯得平衡、勻稱、端莊、厚實。

2、南京哪裡有批發外貿服裝的公司?

去一級的批發市場都要比較的便宜的喔,省去了中間批發商的成本了。 不過我都是在網上拿貨的,也是直接從廠商手裡拿貨,感覺還不錯,款式多,價格便宜,樓主也可以去嘗試看看。
這是我拿貨的地方 :酷有拿貨網。樓主可以去了解看看

3、碑林區會計所是什麼單位

碑林區會計所是社會團體單位。
至今已成立29年7個月12天了,在法人李雲鵬的帶領下,公司目前處於在業狀態鉛虛,如您需要陝西胡激春國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可到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環城南路東段68號外貿大樓七褲耐層715號來訪,歡迎廣大客戶與公司合作洽談業務,公司主要產品與服務見企業經營范圍。

4、上海浦東新區高科西路1862號到周浦鎮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992路,全程約12.2公里

1、從外伍老貿大樓步行敏帶約930米,到達北艾路下南路站

2、乘坐992路,經腔拿升過14站, 到達康沈路年家浜路站

3、步行約360米,到達周浦鎮

5、介紹「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外灘建築風格,歷史

分類: 文化/藝術
解析:

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使用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位於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有「外灘第一樓」之稱。建於1913年。原為7層,後加了1層。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柱式以愛奧尼克式為主,底層拱圈用鎮石,外牆用石面磚。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3號上海總會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也稱上海俱樂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

新樓建築為橫直線條三段式處理,二層至三層中段增加了6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大樓的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築師設計,裝飾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裝飾,在當時聞名於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4號有利大樓 曾用名:友寧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1922年,舊屋拆除後建新樓。繫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制。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牆用花崗岩貼面。整座建築開間大,樓層高。

外灘5號日清大樓 又名:海運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東一路5號新建大樓,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6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築,從表面上看,該大樓的基本構造與上海的其他近現代建築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其線條處理以橫線條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築的特徵。

外灘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又名:元芳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此樓原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東印度式建築風格。1906年拆舊建新,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為假4層磚木結構,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裝飾上具有歐洲宗教建築色彩,青紅磚鑲砌,眾多細長柱子鉤勒牆面。後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牆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柱。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兩肩對稱。上層為坡式屋頂,並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樓南面為平台,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外灘7號電報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泰國盤古銀行。

外灘中物坦山東一路的7號大樓,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後,即歸屬下的電報總局使用,故稱「電報大樓」。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假5層磚石結構。以變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裝飾從2樓到4樓的窗框,使建築的立面富於變化和充滿立體感。同時在頂層兩邊建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屋頂,使整幢大樓頗具藝術韻味。在外灘的建築群中,電報大樓體態雖然不大,但其建築藝術的特徵別具風格。

外灘9號旗昌洋行大樓 又名:港監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局(集團)上海分公司。

1901年,輪船招商局將旗昌洋行的舊樓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卜脊設計,為三層磚木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東向外灘為主立面,以正大門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對稱。大門兩側各有2扇羅馬拱券型的落地長窗,2、3層有內陽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撐。樓內的木製樓梯扶手處有雕花,攔桿也十分精緻。

外灘12號匯豐銀行大樓 又名:匯豐大樓、市府大樓,全國重型螞滲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為上海市人民 *** 所在地,現在使用單位:浦東發展銀行。

外灘大樓群建築中最顯眼的一幢大樓,建於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層,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築為7層,上有一半球形屋頂。鋼框架結構,外形呈仿古典的磚石結構,內部處理採用古典主義的形式,如愛奧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內裝修考究,大廳內的柱子、護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貼面,不僅裝有暖氣,還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冷氣設備。

外灘13號海關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

建於1927年。建築風格為歐洲古典建築和近代建築相結合的折衷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7層,用金山石砌築。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築。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復的石膏花飾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鍾樓。

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 又名:上海總工會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總工會。

交通銀行新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灘最後建成的一幢樓。由鴻達洋行設計,大樓主體6層,中間為8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正面和側面均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築的立體感。底層門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貼面,其餘牆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門原為轉門,入內是彩紋人造大理石鋪成的過道,兩側靠牆為環狀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階,紫銅作欄桿。經扶梯上2樓平台,過4扇鋁框玻璃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大廳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撐。大樓內有庫房、發電機、空氣調節機、2部奧的斯電梯。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強調實用。

外灘15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又名:華勝大樓、中央銀行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國建築師海因里希·貝克設計,項茂記營造廠施工。外觀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建築風格。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是以沉砂墊層代替打樁。外牆以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大門左右有4扇券窗,2、3層立面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3層檐下及柱頂均飾以歐洲神話人物頭像的雕塑。進入正門,一條對稱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層營業大廳。大廳中央高達3層,用彩繪玻璃作天棚,室外陽光可透過天棚照到廳內。2、3層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迴廊,營業大廳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灘16號台灣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銀行。

建於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成為一個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

外灘17號字林大樓 又名:桂林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於1921年,由德和洋行設計。大樓總高10層,三段式立面。底層立面用拉毛花崗石作貼面,正大門兩側各有一扇落地的羅馬拱券長窗;中部立面3至7層,建築外觀採用近現代派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但飾以古典柱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浮雕,使單調的平面增加了一絲活潑;上段立面,兩側為券式窗洞,中間樹以雙柱,形成內陽台。屋檐下原有8個裸體人物雕塑,後被水泥封末。頂部的南北兩側建有塔樓。字林大樓是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建築。

外灘18號麥加利銀行大樓 又名:春江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923年。文藝復興時期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底層以花崗石作貼面,顯得勻稱協調而又給人以資本雄厚的感覺。第二層,外牆處理簡潔,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撐,層次富於變化。

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南樓。

1906年拆舊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師施高塔設計,6層磚木混合結構,總高30米。外觀呈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風格。外牆用白色清水磚砌成,鑲以紅色水磚做腰線。門窗有圓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門為轉門。屋頂建有花園,花園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巴洛克式涼亭,夏秋季節可以坐在東側的涼亭內觀望黃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這幢豪華飯店慶賀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

外灘22號沙遜大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北樓。

建於1929年,由公和洋行設計,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出現的第一幢完全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頂端的高度為77米,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在腰線和檐口處有雕刻的花紋。外牆除第9層和頂部用泰山石面磚外,其餘各層均用花崗石作貼面。

外灘23號中國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分東西兩幢大樓,西大樓為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東大樓是主樓,高15層,地下層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採用中國民族風格方形尖頂,其他欄桿及窗格等處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每層的兩側有鏤空圖案,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

外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24年。樓高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原先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底層石塊為貼面,橫線條清晰,產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築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感。

外灘27號怡和洋行大樓 又名:外貿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外貿局等。

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由馬海洋行設計。外觀為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5層(1983年又加蓋2層)。建築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進,朝東立面呈三段樣式。1、2層為一段,門和長窗為羅馬拱券形,大塊拉毛花崗石作外牆貼面,平整石塊鋪砌大門台階,門的兩側裝有一對壁燈。3至5層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為裝飾和支撐,立柱間為陽台和石欄桿。5層以上為第三段,層頂有較寬檐口,頂部為大平台,平台前有欄桿,中間是石屏,緊貼石屏建有一座圓頂,圓頂中心插有旗桿。

外灘28號格林郵船大樓 又名:廣播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廣電集團。

1920年建成。總體為近代復古主義建築,大門和邊門均設計為羅馬拱券,兩側建有花崗石古典柱式;從地面勒腳至二樓外牆用花崗石作貼面,造成一種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調。在臨外灘的屋頂上設計了屋頂亭,形如遠洋巨輪上的瞭望台,這種設計使此樓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仿生建築之一。

外灘29號東方匯理大樓 又名:東方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入口拱門上方有一卷渦狀的斷山花,流露出法國情調巴洛克式的設計手法,中部是愛奧尼式巨柱,橫豎向三段式處理明顯。

外灘33號英國領事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初建於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毀於大火。現在的建築為1873年建造。具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主樓高兩層,整個建築平面為正方形,層頂用中國蝴蝶瓦,為了讓底層有良好的通風,台基較高,立面上門窗較多,且多採用圓拱和平拱。

北蘇州路20號百老匯大廈 又名:上海大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大廈飯店。

建於1934年,22層,高88米。早期現代派風格的八字式公寓結構,外部處理與內部裝飾簡潔明朗,外觀氣勢雄偉,現為三星級飯店。該大樓曾為北外灘的制高點,其18樓寬敞的觀景平台,是鳥瞰外灘全景的佳處地點。

外白渡橋北堍黃浦路15號禮查飯店

建於1910年。外貌採用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形式,樓高5層,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和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五層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層部分裝飾愛奧尼克式大柱頭,窗樘發券,有的採用弧拱,有採用平拱,整幢建築凹凸面多,進深很深,故室內光線較暗。

6、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相關代表

1、艾斯特劇院
艾斯特劇院,也是布拉格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式建築,正面三角形的山牆及兩對圓柱,流露出古希臘的建築風格。1783年劇院更因莫札特首度來訪而轟動一時,也因此到現在布拉格仍有許多莫札特的創作歌劇「唐·喬凡尼」木偶劇、黑光劇、傳統戲劇上演。
2、柏林的永恆象徵----勃蘭登堡門。
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為通向和平之門。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
3、聖彼得堡海軍部大樓
海軍部(Admiralteystvo)
由於沙皇想把聖彼得堡作為海軍的大本營,於是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典範——安德里安·扎哈羅夫(Zakharov)設計的海軍部大廈(1823年)被建為城市的中心。海軍部大廈長約400米,全樓橫向劃分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又做三端劃分。該大廈居高臨下俯視著彼得大帝的船塢。其尖頂上的護衛艦形狀的風標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
上海外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1、上海匯豐銀行大樓
英商匯豐銀行。設計者公和洋行(現為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匯豐銀行於1864年創設於香港,1865年在上海設分行。1874年於外灘現址建屋。原樓3層,磚木結構,1888年曾局部改建,是一座局部帶有巴洛克式的文藝復興式的建築。1921年拆除舊屋建新樓,即現有大樓。大樓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5層(底層上方有一天層),另有地下室一層。中部又高出2層,冠以鋼結構穹頂。大樓平面近方形。正門入口內,相當穹頂之位置處,有一圓形進廳,近年在重新裝修時,在大廳天頂內發現了被掩蓋的非常精美的壁畫。進廳再內即為營業大廳。大樓西南部位,面向福州路原有一為華人服務的營業廳。大樓外立面處建為嚴謹的新古典主義手法。
全樓橫向五段劃分,中部有貫穿2、3、4層的仿古羅馬克林斯式雙柱。豎向劃分亦案古羅馬柱式比例。頂部穹頂使人聯想起古羅馬的萬神廟。外牆面石砌,入口處有銅獅一對。營業廳內有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義大利大理石雕琢的愛奧尼式柱廊。大樓建成時,英國人曾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嶺海峽的一座最講究的建築。」該建築於50年代後至1995年為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樓,現為浦東發展銀行。
2、外貿大樓
外貿大樓,原名怡和洋行。是以走私鴉片起家的。位於中山東一路27號,建於1920-1922年,思九生洋行設計,為典型的新古典形式。
3、有利大樓
中山東一路4號,現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原名聯合大樓,為美國有利銀行所有,故稱有利銀行大樓。大樓於1916年建成,設計者公和洋行,為新古典主義作品,樓頂有巴洛克式塔樓。樓高7層整體仿效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窗框多採用巴洛克藝術富有旋轉變化的圖案,大門有愛奧尼克立柱裝飾,高大的落地專窗既有利於採光,又增添樓宇氣勢。整幢建築是以門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故而給人以平和的感受。
4、東風飯店
東風飯店,原為英國總會,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建於1912年,設計者塔藍特、毛利斯,室內設計為日本異端建築師下田菊太郎。為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作品,內設雙柱廊,高吊燈大廳,為上海交際家們的活動舞台。
5、 海關大樓
海關大樓。圖中正中聳立者為海關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3號,建於1925-1927年,設計者公和洋行,為新古典主義作品,中心軸線,左右對稱,層層疊疊的塔樓向上突出,四面安置大鍾,以鍾聲優美蜚聲海上。門廊柱為典型希臘多立克柱式。

7、欽州哪家照相館好?

1.廣西欽州滲則發彩明攝影沖印有桐明限公司(欽州灣大道(外貿大樓))
2.廣西欽州新聞攝影服務部(沙尾街(礦產公司綜合樓第八間))
3.欽州市二輕供銷總公司麥士攝影部局喊告(欽州鎮東風路1號)

8、雲南雲陽縣耐克專賣店地址

nike 耐克(右弼店)地址: 昆明市人民中路43號右弼大廈一樓 昆明nike 耐克(東寺街店)地址: 雲南省昆明市東寺街326號昆明nike 耐克(滔搏悄岩銷體育運動城金穗店)地棗辯址: 雲南省昆明市東風西路177號1樓 耐克專賣店(青年啟游路)地址: 昆明市青年路附近昆明nike 耐克(北京路外貿大廈店)地址: 昆明市北京路175號外貿大樓 耐克(金江店)
地址: 昆明市官渡區金星小區金江路 耐克(國防店)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國防路32號西博運動名品城 耐克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青年路432號新世界百貨B1樓耐克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正義路215號2樓 耐克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新聞路7-19號1樓耐克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三市街6號2-5樓 耐克
地址: 昆明市五華區青年路398號西南商業大廈5樓 耐克
地址: 昆明市西山區東寺街東玉花園

9、跪求!!!新古典主義建築

所謂「新古典主義」,首先是遵循唯理主義觀點,認為藝術必須從理性出發,排斥藝術家主觀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會和個人利益沖突面前,個人要剋制自己的感情,服從理智和法律,倡導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犧牲自己,為祖國盡責。藝術形象的創造崇尚古希臘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藝術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莊重、和諧,同時堅持嚴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輪廓,極力減弱繪畫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義」的「新」在於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因此,新古典主義又稱革命古典主義,它的傑出代表是達維德。

新古典主義建築提倡要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藝術裝飾。特點是構圖規整,追求雄偉、嚴謹。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築底層基礎,以古典柱式和各種組合形式為建築主體,加以細部裝飾。

18世紀時,巴洛克式建築的華麗到了極致後,開始吹起復古風潮,對巴洛克式誇張華麗及繁復裝飾的風格產生自我反省,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要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可以說是文藝復興運動在建築界的反映和延續,建築師把古希臘羅馬的建築風格,如三角形倒牆、排列狀的圓柱,加入其建築風格中。由於建築技術的逐漸成熟與高水平,甚至開始加入新的建築元素-「鑄鐵」,但是新古典主義式建築比古典主義的風格更為簡化。

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式建築代表:

1、艾斯特劇院

艾斯特劇院,也是布拉格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式建築,正面三角形的山牆及兩對圓柱,流露出古希臘的建築風格。1783年劇院更因莫札特首度來訪而轟動一時,也因此到現在布拉格仍有許多莫札特的創作歌劇「唐·喬凡尼」木偶劇、黑光劇、傳統戲劇上演。

2、柏林的永恆象徵----勃蘭登堡門。

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為通向和平之門。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

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

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1806年10月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將軍拿破崙率領法軍打敗普魯士軍隊,同年10月23日法國軍隊穿過勃蘭登堡門進入柏林,後拿破崙下令拆卸門頂上的女神及駟馬戰車作為戰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歐洲同盟軍在滑鐵盧大敗拿破崙後,普魯士將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門頂上。為此,德國著名雕家申克爾又雕刻了一枚象徵普魯士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鐵十字架,鑲在女神的月桂花環中。從此,和平女神被改稱為勝利女神,此門也逐漸成為德意志帝國的象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勃蘭登堡門遭到嚴重損壞,門頂上的女神及駟馬戰車亦被盟軍炸毀。1945年5月蘇聯紅軍正是穿過此門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國會大廈,宣告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6—1958年全面修復勃蘭登堡門。東、西柏林的文物修復專家根據在二戰中搶拓下來的石膏模型和檔案照片重新鑄造了一套駟馬戰車及女神鵰像,民主德國政府在安裝時去掉了女神權杖中的鐵十字架和普魯士鷹鷲。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政府圍繞西柏林修築了一道圍牆,封鎖了勃蘭登堡門,並在東、西柏林分界處建起「柏林牆」,勃蘭登堡門處在東、西柏林的交界點上,成了柏林牆的一部分。柏林牆在勃蘭登堡門後劃了一道弧形並向左右兩邊延伸將整個柏林隔成兩半。作為德意志統一象徵的勃蘭登堡門成了軍事禁區,也成了德國分裂的標志。

1989年12月31日,兩德重新統一前夕,勃蘭登堡門重新開放。1992年,經過徹底維修後的銅車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蘭登堡門上。

3、聖彼得堡海軍部大樓

海軍部(Admiralteystvo)
由於沙皇想把聖彼得堡作為海軍的大本營,於是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典範——安德里安·扎哈羅夫(Zakharov)設計的海軍部大廈(1823年)被建為城市的中心。海軍部大廈長約400米,全樓橫向劃分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又做三端劃分。該大廈居高臨下俯視著彼得大帝的船塢。其尖頂上的護衛艦形狀的風標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

上海外灘的 新古典主義建築

1、上海匯豐銀行大樓

英商匯豐銀行。設計者公和洋行(現為香港巴馬丹拿事務所)。匯豐銀行於1864年創設於香港,1865年在上海設分行。1874年於外灘現址建屋。原樓3層,磚木結構,1888年曾局部改建,是一座局部帶有巴洛克式的文藝復興式的建築。1921年拆除舊屋建新樓,即現有大樓。大樓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5層(底層上方有一天層),另有地下室一層。中部又高出2層,冠以鋼結構穹頂。大樓平面近方形。正門入口內,相當穹頂之位置處,有一圓形進廳,近年在重新裝修時,在大廳天頂內發現了被掩蓋的非常精美的壁畫。進廳再內即為營業大廳。大樓西南部位,面向福州路原有一為華人服務的營業廳。大樓外立面處建為嚴謹的新古典主義手法。

全樓橫向五段劃分,中部有貫穿2、3、4層的仿古羅馬克林斯式雙柱。豎向劃分亦案古羅馬柱式比例。頂部穹頂使人聯想起古羅馬的萬神廟。外牆面石砌,入口處有銅獅一對。營業廳內有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義大利大理石雕琢的愛奧尼式柱廊。大樓建成時,英國人曾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嶺海峽的一座最講究的建築。」該建築於50年代後至1995年為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樓,現為浦東發展銀行。

匯豐銀行,也就是HSBC(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是現今全球最大的跨國銀行集團之一,正如同其名稱中的提示,匯豐銀行最初成立於1865年的香港和上海。

初成立時匯豐銀行設在外灘南京路口,即今和平飯店南樓舊址。1874年,其業務已相當發達,房屋面積不夠使用,遂以6萬兩銀子,購下海關大樓南面西人俱樂部的房屋和大草坪,並進行改建和裝修,成為當時還算豪華的一座3層樓房。到了1921年,此樓顯得陳舊和落伍,於是,以每畝4000兩銀子的價格買下其南面11號別發洋行、10號美豐洋行的房產,將老房拆除,委託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可爾洋行承建。於1921年5月5日開工,工程歷時25個月,於1923年6月3日竣工。

外灘匯豐銀行大樓是幢仿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平面接近正方形,佔地面積 9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均居當時外灘建築的首位。建築主體5層,中部7層,地下1層,1樓四面有夾層。大樓以正大門與正大門上面的穹頂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嚴格對稱。主立面成橫5段、豎3段的格式。6扇花飾細膩的銅質大門,為羅馬石拱券樣式。券門左右置高低圓柱燈各一,銅獅一對。大石塊作外牆貼面,寬縫砌置。2至4層中段中部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其中2排為雙柱,貼牆石塊則為細縫砌置。5層上面的圓形穹頂是銅框架結構,成為該幢大樓的標志。

正門處,裝有 3扇銅鑄轉門,兩側是玻璃門。進入大門,是八角形門廳,上面是穹頂。從地坪到頂部,約20米高,分上下兩層,下層有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較大的券門,上層壁面及穹頂均嵌有氣勢宏大的精美玻璃馬賽克壁畫。由八角廳入內便是當年15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有2排用大理石圓柱作支撐。大廳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櫃台內外的分界線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廳的牆沿及暗角有暖氣設備與冷排風系統。大廳的屋頂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玻璃鑲拼,十分牢固。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佔用此樓,抗日戰爭結束,匯豐銀行遷回此樓。 1949年後,匯豐銀行在華的分支機構停業,上海分行設立清理處,與麥加利銀行一起搬到圓明園路蘭心大樓內。1955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進駐大樓辦公,直到1995年後,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遷入使用。 2000年5月,匯豐將其中國業務總部移至上海的浦東。

2、外貿大樓

外貿大樓,原名怡和洋行。是以走私鴉片起家的。位於中山東一路27號,建於1920-1922年,思九生洋行設計,為典型的新古典形式。

3、有利大樓

中山東一路4號,現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原名聯合大樓,為美國有利銀行所有,故稱有利銀行大樓。大樓於1916年建成,設計者公和洋行,為新古典主義作品,樓頂有巴洛克式塔樓。樓高7層整體仿效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窗框多採用巴洛克藝術富有旋轉變化的圖案,大門有愛奧尼克立柱裝飾,高大的落地專窗既有利於採光,又增添樓宇氣勢。整幢建築是以門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故而給人以平和的感受。

4、東風飯店

東風飯店,原為英國總會,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建於1912年,設計者塔藍特、毛利斯,室內設計為日本異端建築師下田菊太郎。為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作品,內設雙柱廊,高吊燈大廳,為上海交際家們的活動舞台。

5、 海關大樓

海關大樓。圖中正中聳立者為海關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3號,建於1925-1927年,設計者公和洋行,為新古典主義作品,中心軸線,左右對稱,層層疊疊的塔樓向上突出,四面安置大鍾,以鍾聲優美蜚聲海上。門廊柱為典型希臘陶利克柱式。

還有:

在建築史上,從廣義上我們把文藝復興前的建築統稱為古典主義,狹義上我們是指運用古希臘、古羅馬和文藝復興風格及古典柱式的准則而形成的法國建築為古典主義。為加以區別,國外建築史上稱其為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這一風格曾三度出現,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他是歐洲古典主義的最後一個階段,其特點是體量宏偉,柱式運用嚴謹,而且很少用裝飾。另一次出現在1900-1920年,帶有一定的復古特徵。第三次出現在1982年,其主要特徵是把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並加入新形勢,這一風格在當今世界各國頗為流行。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則從宮廷建築開始。法國的凡爾賽宮就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影響十分深遠,歐洲各國紛起效仿,連義大利也不例外。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特徵是高台階、粗柱廊、厚山花。這種風格中,作為防禦性的堡樓已經消失,也不再使用尖拱和穹隆,建築尺度超人,體積龐大,比例嚴謹,封閉而沉重,色調灰暗而憂郁,使人望而生畏,盛氣凌人。

新古典主義建築大師: 查爾斯·摩爾

新古典主義建築

摘要:新古典主義的美學價值在於它的個性化、形式感和人性化。現代主義建築把建築產品化,而新古典主義則把建築藝術化。前者把建築變為一種冰冷的非審美化的物,後者卻把建築變回為一種人性化的審美空間。

現代主義建築對古典美學的輕視和對形式的漠視使得它越來越走向大工業批量化生產的泥淖:越來越遠離傳統、遠離藝術、遠離文化,呆板、乾巴,千篇一律,一覽無遺。這種情形終於引發了公眾的不滿,從而也引起建築師們對新傳統的反抗。正像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情形一樣,每當某一新形式變成一種無個性的公式化慣性的時候,人們必然會把眼光投向過去,從歷史的廢墟中,從古典法式中,去尋求突破現行的案臼或框框的契機。從五、六十年代起川,在西方建築界,一些有遠見的建築師,開始了以反抗現代主義新傳統為標的、後來被稱為新古典主義的嚴肅的探索。

Demetri Porphyrios說:「現代折衷主義是從格羅皮烏斯和賴特晚期的作品開始,還是從阿爾托成熟的作品開始,或者從更晚一些的60年代,即從文丘里、摩爾和格里夫斯的早期作品開始,我們尚不能肯定。不過可以肯定,它今天仍然充滿生機,而且十分流行。"只要對現代建築歷史稍加回顧,我們就不難發現,對現代主義最先發起挑戰的,恰恰就是那些當初在鼓吹和實踐現代主義美學方面用功最勤的人,比如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等大師。

要像詹克斯或埃森曼宣告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死期那樣,准確指明新古典主義誕生的日期,是困難的。但是我願意把它產生的大致時期定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之間。因為在這一階段出現了幾個重要的作品,比如[B]阿爾托的珊納特塞羅鎮公所(Civic Center,芬蘭Saynatsalo ,1949一1952),愛德華·斯東的新德里美國大使館(United States embassy New Dehli, 1954)和布魯塞爾博覽會美國館(1958),菲利普·約翰遜的阿蒙·卡特西方藝術博物館(Amon Karter Museumof West Art)和內布拉斯加州大學謝爾頓藝術紀(Sheldon Memorial Art Gallery, 1958一1966),雅馬薩基的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麥克格雷戈爾會議中心(McGregor Memorial Community ConferenceCenter Wayne State University, 1955一1958)。[/B]這些作品雖然風格各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它們都突破了現代主義幾何學定式,以濃厚的懷舊感情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對古典語匯作了新的闡釋。阿爾托的珊納特塞羅鎮公所「將鄉土的和古典的形式融匯到一種原始的和更真實的表現形式之中」[3];愛德華·斯東的新德里美國大使館、布魯塞爾博覽會美國館以及菲利普·約翰遜的阿蒙·卡特西方藝術博物館和內布拉斯加州大學謝爾頓藝術紀念館(1958一1963),以舊曲新唱的巧妙構思,把高雅的古典情趣和瀟灑而精巧的現代手法融為一體;雅馬薩基的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麥克格雷戈爾會議中心則以更為抽象而洗練的手法,在對現代生活的謳歌中展示一了古典美學的無窮魅力。

在上述所有作品中,1961年獲AIA獎的愛德華·斯東(Edward Stone)設計的新德里美國大使館,是一部尤其應該被歷史記住的作品。這是一座有著類似帕特農神廟的典雅比例和縱向平面布置的建築。它絲毫沒有受到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幾何學的限制,以不古不今,又古又今的設計理路,把古典與現代融為一體:既以列柱、軸線和裝飾表現古典的莊重和雅緻,又以水池、深挑檐、遮陽表現了地方傳統,並兼顧了調節局部氣候的功能,同時通過纖細華麗的簡化柱式、白色的幕牆和玻璃內牆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斯東不僅在這座建築中復活了古典主義的精魂,而且它的成功和獲獎,使這一類型的作品迅速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60年代之所以會出現文丘里和《建築的矛盾性與復雜性》,會出現查爾斯·摩爾等新古典主義建築大師,與斯東50年代的探索顯然有著深刻的聯系。 60年代之後,在西方建築界,新古典主義作品開始大量地涌現出來,大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如[B]文丘里的護士和牙醫總部(Headquarters Building for Nurses andDentists,1960)、基爾特老人院(Gild House 1960一1963,費城)、栗子山莊(Chestnut Hill House, 1962)和胡應湘堂(Gordon WuHall,與洛奇和Scott B,合作,1982- 1984,新澤西,普林斯頓),摩爾的建築師自宅(1962)和義大利廣場(1975一1980),邁克爾·格雷夫斯的波特蘭市政廳(1980一1982)和Humana Headquar-ters (1982一1986,肯塔基),羅伯特·斯特恩為Best Procts公司所作的店面和新澤西別墅(VillaIn New Jersey, 1983一1987)以及Residence of Marblehead(馬塞諸塞州,1984-1987),雅馬薩基的西北國民人壽保險公司(1961一1964),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學院(1965),菲利普·約翰遜和博吉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部( 1978),芝加哥南拉塞爾大街190號大廈(1983)等。[/B]這些建築對現代主義幾何學和純凈主義所產生的巨大的沖擊力,可以從70年代之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衰落、轉向、發展這種劇烈而復雜的變化中體會到。

新古典主義建築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抽象的古典主義;一種是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義。前者以菲利普·約翰遜、格雷夫斯和雅馬薩基的作品為代表;後者以摩爾和里卡多·波菲爾的作品為代表。

抽象的古典主義以簡化的方法,或者說用寫意的方法,把抽象出來的古典建築元素或符號巧妙地融人建築中,使古典的雅緻和現代的簡潔得到完美的體現。雅馬薩基的西北國民人壽保險公司是以希臘式廟堂為原型的,可是,它的柱廊、檐部、拱券全部以一種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簡潔有力,朴實高雅;格雷夫斯的波特蘭市政廳通過把古典元素平面化和色彩化的方法,在傳統與現代的對立統一中,創造出一種富有張力的和諧;菲利普·約翰遜和博吉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部,在一座充分顯示現代技術和時代精神的摩天大樓中,通過三段式結構、頂部的山花、底部的拱券和圓窗、石頭飾面,表現了文藝復興時代建築的典雅與高貴;平板玻璃公司總部則以更為嫻熟的技巧,以現代技術和材料,以哥特式城堡的形式,創造出一座富有童話色彩的紀念碑。 具象的古典主義則不同。它既不是考據式的教條古典主義,也不是雅馬薩基式的寫意古典主義。在這類建築中,建築師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濃厚的古典文化情趣和深厚的古典建築功力,換句話說,可以採用地道的古典建築細部,但決不是停留於亦步亦趨的模仿與抄襲。取精用弘、博採眾長,色彩艷麗,裝飾性強,是這類建築的主要特點。具象式古典主義與抽象古典主義的寫意性不同,它具有工筆畫的特點,比抽象古典主義更細致、更精美、更富麗、更莊重,更富有歷史感。但是,在這個沒有英雄、沒有權威的時代,任何將某一時代的建築類型定於一尊的企圖,是不可能有立錐之地的。雖然相對於抽象古典主義來說,具象古典主義更尊重它所模仿或隱喻的古典原型,但它們在採用古典細部時,一般都比較隨意,而且可以在一幢建築中引用多種歷史風格。所以,同樣的具象古典主義,文丘里多採用雜湊式,斯特恩多採用誇張與扭曲式、摩爾與波菲爾則採用細致、隆重的紀念式。 新古典主義的產生起源於建築師們對建築現實進行救正的沖動,到後來才變為一種文化策略,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思潮的產生也說明,古典建築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永遠是後代人一筆寶貴的財富,那種視傳統為包袱,動不動就要與傳統決裂的所謂革命行為,在多數情況下,只能是一種有害無益的行為;同時也說明,如同一切傳統文化一樣,古典建築已經成為人類精神結構中的一種歷史情結,一種埋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原型圖式。只要遇到合適的土壤和溫煦的陽光,這顆文化與藝術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斯特恩說:作為一個現代人,我相信古典建築語言仍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相信古典主義可以很好地 協調地方特色與從不同人群中獲得的雄偉、高貴和持久的價值之間的關系。古典主義語法、句法和詞彙的永久的生命力揭示的正是這種作為有序的、易解的和共享的空間的建築的最墓本意義。作為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斯特恩以他大量的成功創作和令人信服的理論對新古典主義作出了准確的分析與評價。他推崇古典建築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但他同時指出,他並不認為古典建築美學是現代生活中唯一的價值。他明確指出:「這種復活古典主義的祈願……並不是想用一種形式的文化專制主義取代另一種文化專制主義……相反,是要確認建築師作為文化價值保護者的作用;是要呼喚創造,而不是模仿他人的形式的膚淺的改造;是要祈望一種含孕文化記憶理想的為『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定向的唯物主義』。1f[51O確乎如此,新古典主義和西方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古典復興都不同,可以說,它是文化上的折衷主義,美學上的自由主義。

如果說現代建築創造的是一種工業化時代的技術美,那麼,新古典主義建築創造的則是植根於後工業時代的一種有厚度的形式美。在現代主義建築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超越歷史時空的工業理性,一種不顧一切的非文化性商業動機;新古典主義建築則不同,它著重要表現的是一種歷史感,一種文化縱深感,在這類建築中,你可以看到某種厚重的沉甸甸的東西—一種文化意蘊。就像一首充滿著豐富的典故和歷史隱喻的意境美好的詩歌,新古典主義建築在其表面形式和文化蘊涵之間,創造了一種意義的合成,一種立體的美學合成。你可以贊美它的深厚,你也可以批評它的古奧,你也可以抨擊它的怪誕,但是,你無法否認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意義。

新古典主義建築創造了一種與現代主義建築不同的人性化空間,從而在協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和改善建築的親合性方面,為後現代主義時代的建築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一味追求高大的體量、寬廣的空間、無裝飾的整一化的外形,是現代主義建築最重要的特點之一。這從經濟和空間的使用角度來看,也許有其合理性。但是,建築從根本上說,畢竟是為人類服務的,而不是人類為建築服務。因此,作為為人類提供工作、休息、娛樂和活動場所的建築來說,它應該也必須表現出與人性相關的因素。把建築從一種冷冰冰的物,變為一種富有人情的空間;把與社會和自然相隔絕的空間,變為一種同社會和自然展開對話的空間。這正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為新時代提供的一種新價值,一種最有價值的價值。在這方面,查爾斯·摩爾、文丘里和斯特恩作出了很大貢獻。 摩爾的建築師自宅(加州,奧蘭多,1960-1962)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作品。在創造建築的人性化,在建立建築與環境的勾連方面,摩爾為現代主義建築師們提供了非常富有啟示意義的經驗。克羅茲說:「查爾斯·摩爾是這樣一個建築師:他懂得如何用恰當的手段創造復雜的、令人興奮的空間、混合了驚奇和熟悉的空間。1,[61在這座建築中,摩爾創立了一種搭積木式的設計方法。他把整個建築劃分為許多獨立的部分分別進行設計,然後組合成一個整體。建築,對摩爾來說,最重要的是「創造場所而不是處理形式的配置」,因此,「場所」一度成為摩爾乃至許多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們的一個重要概念。現代主義崇拜純粹的幾何形式,並且把這種純粹形式的完美構成視為終極目標。摩爾對這樣的信念是不屑一顧的。他鄙視這種信念,並且堅決抵制這種霸道而武斷的美學。他的「場所」決不是來自於形式的拼湊,而是來自於他對建築與人類的基本需要之間的一致性的敏感的探索。摩爾在他的建築師自宅中,對他的「場所」論作了全面的診釋。摩爾認為,一個人住在一幢單間平房裡,而不是住在其大無比的樓房裡,從最基本的生活角度說,他會感到舒心愉快。因此他的住宅,是一座小型獨室住宅:陽光從兩邊或帳篷式的屋頂照射下來,室內的一切盡收眼底。有幾段牆壁可以像谷倉大門一樣拉開,這樣,居住者可以從室內看到院子、草坪和周圍的植物。因為里層的牆面從地板到天花板全是玻璃。室內不同物件的共存和交織,成為摩爾用以探索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的敘述手段。這樣,在人與住宅之間,在住宅與環境之間以及在人與周圍環境之間,一種自然、和諧的關系,就既自然,又合乎邏輯地建立起來了。文丘里的栗樹山萬娜·文丘里住宅、基爾特老人院,斯特恩的Resi-dence at Marblehead等建築,也都以各自的表現手法,展示出各自的特點。 新古典主義在由現代主義建築的純粹主義轉向對形式的關切的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新的裝飾美學。從盧斯以《裝飾與罪惡》向建築的裝飾主義發難開始,到密斯的「少就是多」的純凈主義美學的流行,現代主義建築幾乎把在建築美學上曾經占據重要地位的裝飾趣味掃除凈盡。新古典主義卻毫不猶豫地把被現代主義先驅們弄得臭名昭著的裝飾趣味重新尋找回來。他們公開宣稱,「建築是帶有裝飾的遮蔽物」,裝飾不是罪過。文丘里更是無所顧忌地叫喊:「[B]建築師再也不能被清教徒式的正統現代主義建築的說教嚇唬住了。我喜歡基本要素混雜而不要『純粹』,折衷而不要『干凈』,扭曲而不要『直率』,含糊而不要『分明』,既反常又無個性,既惱人又『有趣』,寧要平凡的也不要『造作的』,寧可遷就也不要排斥,寧可過多也不要簡單,既要舊的又要創新,寧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確的。我主張雜亂而有活力勝過明顯的統一。我同意不根據前提的推理並贊成二元論。」[/B]當然,早在這篇著名的後現代主義宣言發表之前,裝飾趣味已經成為新古典主義乃至於所有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們反對現代主義干癟美學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