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亞東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亞東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經國家商務部批准成立的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是國家交通部批準的無船承運人,是航空運輸一類代理、貿易、報關及報檢代理資質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通過ISO9002-2000評審,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遠東國際貨運網路(FFSI)、中國國際貨代協會(CIFA)、大連市貨代協會的成員單位!總公司立足上海,在全國主要沿海,沿江口岸及內陸城市有三十餘家分支機構。在2004年,2006年,2007年度分別被中國國際貨代百強評比中綜合排名前50名內。2004年,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評定為誠信綜合等級AAA企業。具有健全的貨代功能模塊和硬體設施,業務涵蓋海運、空運、倉儲、報關、報檢、陸運、集裝箱相關業務、進出口貿易代理、運輸保險代理、環渤海內支線代理等。通過先進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進出口物流、倉儲配送、國際快件、工程項目物流、展品運輸、涉外私人物品搬運、危險品運輸、租船業務、IT物流等相關服務、適應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變化,公司正逐步成為國際化、綜合化、網路化、專業化的物流提供商和集成商,努力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個性貨物流服務。
法定代表人:王紅
成立時間:2001-04-12
工商注冊號:210202000004261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港灣街20A號1單元29層1-2號
2、哪位仁兄幫我擬個文獻綜述的大綱啊 我都不會開筆 非常感謝~!論文題目:中國與印度貿易競爭力的比較分析
首先收集廣泛的中印貿易資料,分點論述,比較個點中印優劣勢得出中肯的結論,不要太偏激也不要很片面,可從以下各點寫作(盡給你提供資料參考,畢竟這是鍛煉自我能力的時刻,寫作的整體性還需要你來把握!!)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一.中印雙邊貿易政策
新聞事實: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援引資料分析綜合】: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用數字得出結論】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二.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摘要:隨著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斷加強,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越來越成為影響一國或一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本文通過國際市場佔有率和RCA兩個指標對中印服務貿易整體和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比較,並藉助模型對影響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政策建議。
在國際分工繼續深化和全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服務貿易發展非常迅速,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並且競爭日趨激烈,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也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國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面對這種形勢,如何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其競爭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早在18世紀,亞當·斯密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實質上就是有關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因為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往往是一國或地區貿易競爭力形成和發展的基礎。20世紀以來,國外一些著名學者提出了許多理論來探討國際競爭力,其中被公認為競爭優勢理論集大成者的是邁克爾.波特。他認為,國家競爭優勢的問題實際上是行業競爭優勢的問題,關鍵是理解一國經濟的大環境如何影響企業和行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鑽石模型」。然而波特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和產業,並沒有專門涉及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而鄭吉昌、夏晴(2004)則以波特的觀點為競爭優勢理論的核心,結合服務貿易的特徵探討了影響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但文中卻沒有對各因素的影響做具體分析。查貴勇(2006)利用「鑽石模型」分析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並認為造成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高等生產要素和相關產業支持的差距。本文也選擇印度作為比較對象,因為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狀況相似,但印度在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上卻極為迅速,對中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文中對中印兩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和國際競爭力水平進行了比較,並通過新模型對影響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各因素做了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政策和建議。
二、中印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從服務貿易總額來看,1990年中國的貿易總額為98.61億美元,印度為105.52億美元,兩者相差6.91億美元。但從1991年開始,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額開始超過印度,且兩者差額越來越大,2004年差距最大,達到563.28億美元。2005年差額有所減少,中國的貿易總額是1665億美元,比印度多出315億美元。從圖1可以看出,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和印度的服務貿易總額曲線都在穩定上升,並且曲線越來越陡峭,表明兩國服務貿易總額有快速增長的趨勢,這與兩國都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息息相關。1990年至2005年間,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總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1%和36%,遠遠超過同期8.1%的世界平均增長水平。
具體到服務出口貿易而言,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額為812億美元,是1990年的14.13倍,年平均增長率達82.04%。與中國相比,雖然印度服務出口的總額低於中國,但其出口增長速度卻較快。2005年印度出口總額為676億美元,是1990年的14.67倍,年平均增長率更是高達85.42%。同時從服務出口占本國總出口的比重來看,中印兩國差距較大。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的比重為9.63%,比1990年僅增加1.16%,平均比重也僅為10.56%。而印度的服務出口占該國總出口的比重達到41.55%,比1990年上升了21.14%,平均比重達24.81%,是中國的2.35倍,且比重還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如表1所示)。印度服務出口的迅速增長,得益於其服務業的大力支持。2000年印度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達到48%(而中國僅為33%),比198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且其服務業增長速度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印度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其服務貿易的發展。
三、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比較
(一)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比較
衡量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國際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即該國服務出口佔世界服務總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國服務出口的整體競爭力。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佔世界服務總出口的3.36%,位居世界第八,比1990年增加了2.63%。而印度2005年服務出口的比重為2.80%,排名世界第10位,較1990年上升了2.21%。由表2可以看出,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均高於印度,但兩者的差額卻有減小的跡象,如2002年中國和印度所佔比重的差額為1.27%,而2005年則減少到0.56%。同時表中的數據還表明了兩國的比重都有上漲的趨勢,這與兩國都大力推行對外開放政策,擴大服務貿易有關。
(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比較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能反映一國產品或服務的出口與世界產品或服務平均出口水平進行比較的一個指標。其公式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國當期服務的出口額,Xit表示i國當期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而Xwj為當期世界市場服務的出口額,Xwt為當期世界市場全部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如果RCA>1,說明該國的服務出口具有比較優勢,如果RCA<1,說明該國的服務出口不具有比較優勢,該值越大比較優勢就越大。
從服務貿易總體的RCA的比較來看,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比較明顯。從表3可以看出,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為0.51,比1990年僅增加了0.05,並且從1995年至2005年,RCA指數一直徘徊在0.49-0.63之間,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很弱。與中國相比,印度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大部分年份都在1以上,2005年更是高達2.21,且RCA指數還處於穩定增長的趨勢之中,印度的服務貿易表現出很強的比較優勢。
從服務貿易RCA分項比較來看,中國在旅遊業方面比較優勢明顯,其RCA指數從1991年到2002年始終維持在1以上,且持續上升,2004年雖有所下降但仍達到1.43。在運輸業方面,RCA指數變化較大,由1990年的1.65持續下降到1998年的0.41;從2000年起運輸業的RCA指數開始不斷上漲,到2004年已達0.84,但仍不具有比較優勢。而在其他商業服務上,中國的比較優勢不顯著,RCA指數一直小於1。印度各部門卻有著不同的狀況。印度旅遊業的RCA指數近年來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中,1992年指數為1.36,但到了2004年卻只有0.48,比較劣勢越來越顯著。在運輸業方面,RCA指數的變化和旅遊業很相似,也在持續降低,2004年僅為0.50。然而近年來,印度其他商業服務的比較優勢則在逐漸增強,從1996年的0.80上升到2004年的1.56(見表4)。
綜合上述三個競爭力指標的比較來看,雖然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份額比印度要大,但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卻比印度低。中國在傳統的旅遊服務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印度則在其他商業服務方面顯示出了明顯的比較優勢,但兩國在運輸服務上都不具有比較優勢,國際競爭力較弱,並且印度的劣勢更為顯著。
四、影響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囊分析
本文以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為核心,結合服務貿易的特性以及中印兩國具體的國情,通過修正後的模型來探討影響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新模型(如圖2所示)保留了波特「鑽石」模型的基本內核,要素條件、需求條件、服務業及關聯產業和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理念仍然作為一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不同的是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不僅將其由「鑽石」模型中輔助要素提升為決定要素,而且還把它置於「中心」位置。新模型還添加了兩個「環」,內環表示國內環境的影響,包括一國的文化環境、制度環境和商業環境等,而外環則代表著國際環境的影響,如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等。由於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的形成不是階段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並且其對一國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從短期來看錶現為對競爭力的強弱是有利還是不利,從長期來看則是後者如何受前者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歸結為輔助因素。波特將機遇作為「六要素」模型中的另一輔助要素,但本文考慮到機遇不可求的特性,並且其作用的發揮往往要通過改變一定的國內或國際環境才能產生影響,所以並未將其作為一個基本因素獨立出來,而是化入「環境」這一輔助要素之中了。
接下來本文將結合中印兩國的具體國情來逐一論述模型中的各個要素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一)要素條件
服務貿易的生產必須依託一定的生產要素,如旅遊服務需要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人文環境,金融、保險、銀行離不開雄厚的資本等等,生產要素是服務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生產服務的要素也可以分為基本要素和高級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一個國家先天擁有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普通工人等要素。而高級要素則是通過投資和發展而創造的要素,如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高素質的人才等。各國應當把自己的服務貿易競爭策略建築在發揮本國高級要素的優勢之上。由於高級要素也是變化的,今天的高級要素明天可能變成一般要素,因此,各國在發展國家競爭優勢時,關鍵是創造一種有利於高級要素生成、發展、不斷提高、升級換代的環境。正如波特所認為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國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其環境優勢要比基本要素更為重要。
中國和印度皆為世界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這為兩國旅遊業和旅遊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中國和印度人口數量眾多,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廉價的勞動力,但兩國勞動者在質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因而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尹翔碩、申朴(2005)通過對中國和印度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這兩個時間段內勞動、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這三種要素的積累對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的影響做了時間序列分析,發現中國勞動力積累對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的貢獻度很大,而印度人力資本積累對其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貢獻度較大,說明兩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來源不同:中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主要來源於其豐裕的勞動力,而印度更多地來源於人力資本。由於一國人力資本的快速積累能夠為其現代服務貿易部門比較優勢的增強提供有利條件,所以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以此來迅速積累人力資本。
2006 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印度從2005年排名第50位一躍而上升到第43位,首次在排行榜上超越了中國。在本屆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和印度的快速發展並列成為主要議題。中國和印度被認為是21 世紀兩個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經濟實體。近年來,兩國貿易發展較快,貿易額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印兩國的經貿關系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三經貿如何優勢互補
一、中印貿易快速發展
中印貿易開始於1951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貿易規模很小,發展緩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印雙邊貿易發展很快,貿易額以年均超過30%的速度遞增。2005年,中印兩國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06年是中印經貿關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006 年3月,中印雙方高層召開了中印經貿科技聯委會第七次會議,確定了落實《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的工作計劃,啟動了中印區域貿易安排聯合可行性研究,同意建立工作機制討論印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2006年11月,中印《聯合聲明》宣布,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將達到400億美元,提出了包括「確保雙邊關系全面發展」、「鞏固貿易和經濟交往」等10項戰略,強調「中印全面經濟和貿易關系,是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2006 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由2000年的29.14億美元增至249億美元。目前,印度是中國第10大貿易夥伴。從貿易總密度來看,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據印度學者分析,按目前的增長速度,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自印度進口的產品主要為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近年來,印度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大量私營企業積極投資,計劃新建公路、橋梁、鐵路、港口和電站等一批基礎設施,中印承包工程領域合作空間廣闊。中印投資合作也迅速發展,截至2006年底,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的中國在印度投資累計金額為1700萬美元。投資領域主要有電子、通信和輕工等。同期,印度在華非金融類投資項目256個,合同金額 5.48億美元,實際投入1.72億美元。此外,中印雙邊商務人員往來頻繁,中印資源合作和技術合作均有較大發展潛力。
二、快速發展的背後
伴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中印經貿合作中的很多問題成為了制約兩國經貿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為中印雙邊貿易摩擦日益凸顯,印度保護本國落後製造業及其設置了較高的貿易壁壘等。
1.中印雙邊貿易摩擦問題日益凸顯
1975 年,印度開始建立反傾銷法律制度;1992年,印度發起了第一起反傾銷調查案件。近年來,印度頻繁發起反傾銷調查,導致其反傾銷調查居世界前列,並已成為全球啟動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6年,印度共啟動反傾銷調查457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國多 22.5%;保障措施15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約旦和智利多36.4%。1994年前,印度未曾對華啟動反傾銷調查;而1995~2006年,印度頻繁使用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對來自中國的商品進行大規模的貿易救濟調查,年均7.6起,遠遠超過美國和歐盟。此外,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的涉案金額也逐步提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日益增大。
盡管隨著印度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印度對華反傾銷案日益受到重視,應訴率明顯上升,但仍低於對美國和歐盟反傾銷調查的應訴率。此外,由於印度反傾銷法中「非市場經濟國家」規定在形式上充滿了隨意性,表現在非市場經濟國家定義模糊,確定正常價值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涉案中國企業如何申請市場經濟地位等核心問題的規定尚缺乏可操作性,「非市場經濟地位」方面的問題仍是困擾中國企業的重要因素,中國企業在印度反傾銷調查中勝訴的幾率很低。
2.印度保護本國落後的製造業
中國的出口貿易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產業兩大類型,全球的「中國製造」不僅引起了發達國家生產企業的市場恐慌,對於發展中國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壓力。目前,印度製造業還很落後,印度製造業在三大產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不足30%,工業製成品中,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不多,工業製成品的質量普遍低劣。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商品顯示了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很多印度企業聲稱中國產品將給印度中小企業帶來較大沖擊,有些印度人甚至稱之為「中國產品侵略」,一些製造業企業紛紛要求印度政府對中國產品啟動貿易救濟調查。
3.印度貿易壁壘較高
盡管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印度即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經濟增長戰略,大幅度削減貿易壁壘,但據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目前,印度的貿易壁壘在南亞地區居首位。印度有許多普通的商品被列入禁止/限制進口商品清單之中。禁止商品中包括小雞、蛋、石膏、石油氣體、絲織品、府綢、斜紋布、燈心絨、漁網及棉織品。限制進口的商品還包括食鹽及化肥等。目前,印度總體關稅水平還很高。印度的海關稅率分為:5%、15%、25%和35%共4個檔次。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採取一些措施,逐步降低總體關稅稅率,爭取在近幾年內降低到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即平均關稅不超過20%,峰值關稅不超過30%。但除關稅外,印度進口商一般還須交納附加稅、增值稅、預期收入稅、調節稅及基礎設施建設費、進口許可費等各種進口費用。比如,對我國有很強出口優勢的空調、冰箱分別加征42.5 %、30 %的附加稅。因此,印度目前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仍然較高,阻礙了我國商品的進一步出口。
4.中印貿易競爭性較強
中印貿易結構既存在互補性,又存在競爭性,從兩國各自對外經濟的總體結構來看是競爭性大於互補性。首先,從貿易對象國分布來看,兩國都以西方發達國家市場作為主要的外貿合作對象,而且這種外貿夥伴結構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其次,從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來看,也是既有互補性,又有競爭性。從目前來看,印度反傾銷調查主要集中在化工/石化、醫葯品、紡織品、鋼鐵和其他金屬、消費品等。就這些行業而言,中國和印度兩國的技術水平、產品結構比較接近,容易形成競爭,這些行業的中國出口企業容易成為印度反傾銷的調查對象。
在出口方面,印度傳統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由1950 年的約70%下降到目前的約20%,而中國現在以製成品出口為主。因此,在佔印度出口總額約20%的初級產品出口中,中印兩國具有互補性,而在佔印度出口總額近80%的製成品出口中,總體上競爭性大於互補性。在進口方面,原料及中間產品進口額佔印度進口總額的70%~75%,在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來自西方發達國家,但更多的是來自其他市場(如東歐、俄羅斯和發展中國家)等。中國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間產品有很多是印度需要進口的,由此可以形成互補性。
三、中印經貿關系發展前景
1.建立中印貿易區存在天然條件
2006 年7 月6 日,中印已經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了兩國中斷40 多年的邊境貿易,它的意義不僅在於擴大了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大國建立良好的雙邊關系,從而使建立中印自由貿易區成為可能。中國已經與東盟國家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雙方2010 年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印度也注意到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印度計劃在2015 年前將完成與東亞鄰邦之間的自由貿易路線圖。由於中印兩國都為世貿組織成員,可以在經貿合作中遵循自由貿易、公平的原則,同時,兩國在地緣上關系密切,也有著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天然條件。
2.中印在國際分工新格局中有相互依存的要求
中國和印度都在國際分工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和發揮優勢的突破點,都加入了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在7.5 萬億美元的全球出口商品市場中佔5.9%,外界稱之為「世界工廠」。印度在1.7萬億美元的全球服務出口市場中佔1.6%,外界描繪其為「世界辦公室」。但是,中印兩國畢竟還處於國際價值鏈的低端,中國承接的是低端製造業,印度承接的是低端服務業。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些學者預測,中國每出口1美元,僅30 美分附加值是國內生產的,20美分是利潤和折舊。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過去在美國而現在轉移到印度的每1美元的服務,印度賺取的凈利潤是33美分,表現為政府稅收的形式。中印兩國都已經意識到,僅靠製造鏈中分割的產品生產和服務業中的一些分解服務,容易造成將自己鎖定在國際分工低端的風險,使生產具有高度商品化、高度標准化、不可細分及利潤空間極其狹小的特點。
希望對您有用,祝您取得成功!!!!!
3、中印對外貿易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4、上海亞東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怎麼樣?
你登錄他們官網查下不就知道了,好像規模還挺大的。
以下是我從他們官網上復制的簡介,供你參考:
上海亞東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亞東」)是專注為客戶提供國際貨代物流、綜合口岸物流、國際全程物流、國際工程物流、國際行業物流、國際商貿物流的第三方供應鏈服務提供商,秉承「厚德載物、誠信致遠」的經營理念,以「專業、高效、經濟」的服務產品為客戶創造國際競爭價值,實現「優秀的、品牌的、民族的百年老店」願景。
發展戰略:「求精做細,延伸跨界」,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立足物流精細化,延伸服務鏈,結合行業特點,以差異化產品為驅動,開發行業物流及供應鏈服務產品,提供新功能,創造新價值。
目標:做精做細,做強做專;中國前列,走向世界。
行業地位:中國國際貨代物流百強:2015年第16名。
競爭優勢:二十多年從業經驗,造就一支專業策劃運營管理團隊,深刻理解客戶需求、熟悉行業產品、明白客戶痛點, 以專業知識和業內經驗,跨界、整合、集成、優化供應鏈各種商業關系,以不同行業的產品服務資料庫,聚焦需求、創新模式、定製個性方案,運用IT信息技術,以項目為單元,實現不同層級需求的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服務。
未來將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組織架構,適應「求精做細,延伸跨界」的發展要求,做好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國際商貿物流一體化智能系統的研發投入,不斷創新差異化的行業服務產品,管理精細化、操作標准化、風控制度化,促進協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讓物流+國際商務、物流+國際貿易、物流+供應鏈、物流+金融、物流+互聯網,以及眾多的物流+,在亞東的土壤上培育成為燦爛的行業物流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