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安區的經濟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34.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1.8%,增幅高於全市1.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2.79萬元,比增1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17.7%;農民人均純收入9302元,比增13.4%。2013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172.03億元,比增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7億元,比增15.6%;財政總收入10.89億元,比增18.5%。[10]
潮安區域經濟實力在粵東位居前列,居全省第八位,發展活力排名第四位。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41.89億元(現行價,下同),比增14.5%。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4項、廣東省著名商標43件、廣東省名牌產品38項;省級工程研究開發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23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10家;有2家企業入選省「自主創新100強」,9家企業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
潮安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食品、印刷包裝、陶瓷、五金不銹鋼、皮塑製鞋、服裝等地方傳統支柱產業特色鮮明,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08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強區」。同時,還擁有「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鳳凰鎮,「中國五金不銹鋼製品之鄉」——彩塘鎮,「中國第一食品名鎮」、「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庵埠鎮,「中國衛生陶瓷第一鎮」——古巷鎮和「中國陶瓷重鎮」——鳳塘鎮等六塊區域國字型大小品牌。庵埠鎮、彩塘鎮分別被省定為「食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和「不銹鋼產業升級示範區」。有2家企業獲省「百強民營企業」稱號,8家企業獲市「優秀民營企業」稱號。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實現我區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潮安農業自古就十分發達,素有「綉花式農業」之稱。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茶葉、水果、花卉、淡水魚、優質糧、無公害蔬菜等農業產業帶。全區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家;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41個、綠色食品5個、有機食品4個。鳳凰單樅茶地理標志順利注冊為集體商標,江東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鳳凰金鵬紅茶分別被上海世博會指定為「粵菜特許供應基地」和「潮府館茶葉特許供應商」。
2011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29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13.1%,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8億元,增長26.8%。稅收總收入22.38億元,增長16.3%。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1.85億元,增長24.7%。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年度39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2.8億元。外貿出口逆境前進。全年海關出口總值8.79億美元,增長19.11%,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外貿出口任務。加工貿易企業內銷增長達到8%,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庵埠食品產業被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內銷市場不斷做大。全年內銷產品產值551.08億元,增長21.8%。居民消費不斷擴大,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74億元,增長18.4%。
2011年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3.61億元、貸款余額54.78億元,分別比上年初增長16.4%和24.4%。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運行。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收入2.9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分別增長17.7%和21.77%,增長幅度為近年來之最。
2011年三大產業比例由2010年的5.8:59.5:34.7調整為5.7:60:34.3。新興戰略性產業長足發展。有3家企業13個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項目列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計劃。工業支柱產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有5家企業入選省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龍頭企業。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07.34億元,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7.88億元,增長33.2%;工業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220.83億元,增長37%。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8家、市級15家。鳳凰單叢茶被列入全國首批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業組織化程度提高,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累計達到80家,會員總數8983人,帶動農戶2.96萬戶,被省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旅遊商貿等服務業發展加快。成功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區,「情趣潮安」特色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旅遊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6億元,分別增長14.3%和14.6%。新增「農超對接」平價商店2家,卜蜂蓮花潮安店建成營業。
自主創新向更高層次邁進。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計劃48項,列入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項目43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累計達到12家和11家。列入省自主創新100強企業2家。縣校「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潮安示範區」項目獲省科技廳立項。
2014年潮安區(原潮安縣)入選2013年中國縣域經濟最具競爭力百強縣。
2、廣東的經濟增長方式,資料文獻越多越好。
本文里有分析圖片,你要是滿意的話,你把你的郵箱給我,我發給你
廣東省經濟開放度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摘 要:運用協整分析技術、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對廣東省經濟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經濟開放度各項指標與經濟增長均存在正向的協整關系,GDP增長是其外資依存度和實際關稅率提高的原因,而外貿依存度的提高促進了GDP的增長;經濟增長與粵港貿易依存度互為因果關系,相互之間存在較強的協整關系;同時,各項指標具有較大的波動幅度,短期波動對長期均衡的回調速度也較大。因此,大力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全面發展,是廣東省外向型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經濟開放度,經濟增長,長期均衡,短期波動
改革開放以來,位於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廣東省,憑借先行一步的政策優勢和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經濟總量(GDP)快速增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外向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廣東省經濟總量突破2.5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全省經濟繼趕超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地區之後,有望在2008年趕上台灣地區。同時,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272.24億美元,同比增長23.2%,約佔全國總量的30%,連續21年居全國首位;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4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7.4%,總量亦居全國首位。從直觀上看,經濟開放帶動了廣東省經濟的快速增長;但理論上,兩者的因果關系和數量關系究竟如何?是經濟開放帶來了經濟增長,還是經濟增長導致了經濟開放度的提高?它們之間是否存在一種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關系等等?這些問題尚存在較大的爭議,相關研究成果也不多見。因此,從實證分析的角度探討這些問題,不僅有助於對廣東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與貿易快速增長進行經驗總結,更是對新形勢下制定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發展戰略與策略的超前探索,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理論與方法的探討
經濟開放度綜合反映了一國(地區)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對其度量有多種方法。較早的經濟開放度度量指標是對外貿易依存度,即用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表示經濟開放度。這種方法直觀、容易測算,一直為研究者廣泛採用。但在研究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用對外貿易依存度來度量經濟開放度的局限性,因為一國(地區)經濟開放度程度要受到該國(地區)的經濟規模、市場規模、消費需求等影響,因此對外貿易依存度並不能完全反映經濟開放度的變動。1990年代開始,學術界對如何合理度量經濟開放度出現了不同看法。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指標體系法。例如Dollars(1992)採用單一指標法,運用商品實際價格對貿易開放條件下價格的偏差程度來體現經濟(貿易)開放度;Sachs&Warner(1995)採用綜合指標法,選取平均關稅率、進口非關稅率、黑市交易費用等5類指標將國家(地區)分為開放或不開放兩種類型,以此考察一國(地區)的經濟開放度等。(2)模型構建法。例如Leamer(1988)使用包含9個要素的Hecksher--Ohlin模型,對53個國家的183種商品估計凈貿易流量和貿易強度,然後利用貿易強度的預測值和實際值之差作為貿易開放度指標;Lloyd&MacLaren(2002)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對常用的貿易依存度指標進行改進,得出一組衡量貿易開放度的指標,並計算了14個國家(地區)的開放度水平等。
從國內研究來看,不同學者度量經濟開放度指標的方法各異。李翀(1998)、胡智等(2005)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三個角度測算了一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陳耀庭(2000)以外貿依存度作為經濟開放度主要度量指標,並比較了中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開放程度;黃繁華(2001)、蘭宜生(2002)、何楓等(2004)均認為經濟開放度指標應包含貿易和投資兩個范疇;李建軍(2003)採用國際收支自主性交易項目的借方余額和貸方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反映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郭妍等(2004)選取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對美貿易依存度和實際關稅率等指標來測算我國的經濟開放度;孫煥民等(2004)採用Panel-data模型方法,對15個國家1993-2002年匯率波動與衡量經濟開放度層次的三個指標—國際貿易、直接投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范良(2005)則以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賬戶和金融賬戶為基礎,分別從實體經濟層面的貿易開放度和金融層面的投資開放度來界定我國的經濟開放度指標;此外,還有學者從產業等角度探討了經濟開放度指標的其他度量方法。對於經濟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學術界有較為一致的觀點,即經濟開放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但對於經濟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具體作用過程與內在機理關系,不同學派和學者的觀點卻大相徑庭。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貿易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渠道主要來源於貿易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促進資本形成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以Romer(1986)、Lucas(1988)等為代表的內生增長理論則認為,經濟(貿易)開放主要通過加快本國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Barro&Sala-I—Martin(1995)認為,開放國家有更強的吸收先進國家技術進步的能力;Grossman&Helpman(1991)運用Lucas的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發現貿易的開展促進了國內資源在物質生產部門和知識產品生產部門之間的要素優化配置,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還有學者從競爭的角度來研究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認為貿易開放使來自國外的競爭加強,世界市場的競爭提高了生產率,因而成為一國經濟增長的源泉之一。
綜合來看,盡管學術界在理論方面對經濟開放與經濟增長關系有較為一致的觀點,但在經驗研究方面仍存在許多差異,最明顯的是關於經濟開放度指標的度量,不同的度量方法、樣本空間和經濟開放指標會產生不同的結論。本文在對廣東省經濟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的實證研究中,綜合運用指標體系法和模型構建法,選取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粵港貿易依存度和實際關稅率作為衡量經濟開放度的指標,其理由是:(1)改革開放以來,引進外資和對外貿易是廣東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可以用外資依存度和外貿依存度對其進行考察;(2)粵港貿易在廣東省對外貿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5-2005年,粵港進出口額占廣東省進出口額的比重平均為33.81%,廣東省對香港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平均為43.48%,因此可以將粵港貿易依存度作為考察廣東省對外貿易主要地區結構的指標;(3)結合近年來我國內地削減關稅、消除貿易壁壘、進一步促進經濟開放和貿易自由化的現實,選取實際關稅率作為反映廣東省經濟開放度的「反面指標」,以使整體指標體系符合現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二、實證檢驗與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一個時間序列是否為平穩序列以及如果是不平穩的情況下它是幾階的單整(Integration)序列要通過計量檢驗來確定。目前,檢驗時間序列單位根的最常用方法是AugmentedDickey-Fuller(ADF)檢驗法。本文為了考察經濟開放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選取廣東省1985-2005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測算,分析歷年經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GDP)和外資依存度(實際利用外資額與GDP的比值)、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粵港貿易依存度(粵港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實際關稅率(海關關稅收入與進口總額的比值)等反映經濟開放度的四項指標之間的協整關系。各經濟變數數據經過價格指數化處理後,為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分別取其對數,記為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應用ADF檢驗方法對其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經過檢驗可知,所有變數原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說明存在單位根,不能拒絕零假設H0:p=1;而它們的二階差分序列的ADF檢驗值均小於相應的臨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相應的置信水平下拒絕零假設H0:p=1,因此原序列二階差分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I(2)序列。
(二)協整檢驗 協整分析技術從分析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人手,探求非平穩變數間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對於變數之間協整關系的檢驗,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基於協整回歸殘差的兩步檢驗法,二是Johansen&Juelius(1990)提出的基於VAR的協整系統檢驗。本文採用後者來檢驗變數之間的協整關系,通過建立基於最大特徵值的似然比統計量λ-max來判別變數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間的協整關系。前面已經檢驗了各變數序列均為I(2)序列,由此可進一步檢驗變數之間的協整關系。在運用Johansen協整分析方法檢驗之前。還要確定每個VAR模型的最優滯後期,本文對最優滯後期的選擇根據無約束的VAR模型的殘差分析(滯後2階)來確定,檢驗結果見表2和表3。從表2和表3可知,變數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間存在一定的協整關系,對應的長期協整方程(令其為VECM)為:
VECM=LNGDP-1.141871×LNINVEST-2.741934×LNTRADE-1.178975×LNHK-0.172201×LNTAX+5.764943
對VECM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它已經是平穩序列;做圖也可看出VECM的數值在0軸附近上下波動,證明各變數之間的確存在協整關系。從反映長期均衡關系的協整方程來看,外資依存度(INVEST)、外貿依存度(TRADE)、粵港貿易依存度(HK)、實際關稅率(TAX)與GDP之間均存在正向的協整關系,說明經濟開放與廣東省經濟增長存在正向的長期均衡關系。根據標准化協整系數可以判斷,外貿依存度與廣東省GDP間的協整關系最強,即外貿依存度每增加1%會帶來廣東省GDP增加約2.74%:其次是粵港貿易依存度,其每增加1%會帶來廣東省GDP增加約1.18%;外資依存度與GDP間的協整關系,同粵港貿易依存度相當,其每增加l%會帶來廣東省GDP增加約1.14%;實際關稅率與GDP間的協整關系則相對小得多。反映經濟開放度的四項指標與廣東省GDP之間的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充分表明,經濟開放尤其是對外貿易對廣東省經濟增長具有正向、積極的拉動作用。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由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廣東省經濟增長與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粵港貿易依存度、實際關稅率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及因果關系的方向如何,尚需要進一步驗證。本文採用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關系檢驗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變數x有助於預測變數y,即根據y的過去值對y進行自回歸時,如果再加上x的過去值,能顯著地增強回歸的解釋能力,則稱x是y的Granger原因(記為「x→y」);否則,稱為非Granger原因(記為「x≠y」)。在存在協整性的前提下,為了使推斷更有效,需要引入誤差修正項,則檢驗模型為:
檢驗零假設為:x是y的非Granger原因,即Ho=βl=β2=Lzβa=0,檢驗統計量為:
上述統計量在原假設成立的條件下服從自由度為(q,T-p-q-l)的F分布,其中RSSR是有限制回歸的殘差平方和,RSSn是無限制回歸的殘差平方和;p和q分別為y和x的滯後期數,T為樣本容量。利用上式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結果見表4。根據表4可知:(1)GDP是外資依存度提高的Granger原因(LNGDP→LNINVEST),一方面說明廣東省經濟增長吸引了大量外來資本,帶動了外資依存度的提高,而不是相反。也不存在互為因果的情況;另一方面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外資依存度在經濟增長中的直接導向性作用並不明顯;(2)外貿依存度的提高是GDP增長的Granger原因(LNTRADE→LNGDP),說明對外貿易是促進廣東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3)GDP與粵港貿易依存度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LNGDP←→LNHK),說明隨著廣東省經濟增長,粵港貿易依存度逐漸提高,同時粵港貿易(主要是廣東省對香港出口)的蓬勃發展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廣東省經濟增長率的提高;(4)GDP增長導致了實際關稅率的提高(LNGDP→LNTAX),但在協整檢驗中,GDP與實際關稅率的協整系數較小(-0.172201,見表3),說明這種作用相對微弱,因此,從實際效果來看,廣東省GDP增長與實際關稅率之間這種單一方向的長期均衡效應並不明顯。
(四)誤差修正模型 協整反映的是變數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當變數處於均衡狀態時,在系統內部不存在破壞均衡狀態的機制,當受到外部沖擊時,系統有可能回到均衡狀態。如果系統是長期穩定的,當其偏離均衡點,即隨機誤差εt≠0時,在一定時期,存在一種內在機制,使系統回復到均衡狀態。由於εt是不斷發生的沖擊,必然對yt的短期變化產生影響,它應該成為yt下一期取值的重要解釋變數,因此有必要在上述檢驗的基礎上建立包含誤差修正項在內的誤差修正模型(ECM),並以此來研究各變數之間的短期動態調整與長期特徵。誤差修正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為:
△Yt=a-bAYt-1+r1△Yt-1+r2△Yt-2+…+rp△Yt-p+εt
其中,Yt表示一個n維隨機向量,p為滯後階數,AYt-1表示長期均衡關系。誤差修正模型可以將原時間序列進行差分,有效減輕數據的非平穩性,並突出變數間長期均衡關系對短期的影響。將上述變數進行誤差修正分析,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廣東省GDP與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粵港貿易依存度及實際關稅率誤差修正模型的誤差修正項系數均為負值,符合反向修正原則。同時,誤差修正項系數的絕對值均較大,不僅反映出經濟開放度四項指標的波動幅度均較大,而且表明在短期內,這些指標可能偏離它與廣東省GDP的長期均衡水平,但它們的關系由短期偏離向長期均衡調整的速度均較快(尤以實際關稅率為最快)。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粵港貿易依存度和實際關稅率作為衡量廣東省經濟開放度的指標,通過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與誤差修正模型等實證分析。考察這些指標(經濟開放度)與廣東省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關系,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反映廣東省經濟開放度指標的外資依存度、外貿依存度、粵港貿易依存度、實際關稅率與GDP之間存在正向的協整關系,說明經濟開放與廣東省經濟增長存在正向的長期均衡關系。同時,外貿依存度與廣東省GDP間的協整關系最強,其次是粵港貿易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實際關稅率與GDP間的協整關系則相對小得多,說明經濟開放尤其是對外貿易在廣東省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廣東省GDP增長增強了外來資金投資的吸引力,並促使實際關稅率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以優惠政策和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積極承接海外製造業的轉移,大量外來資金的持續投人,使外資依存度不斷上升。外來資金(主要是港商投資)加快了廣東省工業化進程,形成了外向帶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實際關稅率方面,由於廣東省地處沿海,毗鄰港澳,最先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開放(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因此GDP與實際關稅率呈現相對較弱的正向協整關系,對其影響作用也相對較小。
(3)外貿依存度的提高促進了廣東省GDP的增長,並且兩者之間的協整關系是四種指標中表現最顯著的。廣東省位於中國的南大門,是連接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橋梁,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廣東省加強對傳統出口產業的技術改造,工業整體技術水平逐年上升。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生物技術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群。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出口總額最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可以這樣說,廣東省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與對外貿易的拓展是分不開的,對外貿易是廣東省經濟增長的動力和生命線。
(4)廣東省經濟增長與粵港貿易依存度呈現出雙向的良性互動因果關系,並且兩者之間具有較強的正向協整關系。這一結果不僅僅表明廣東省經濟增長是粵港貿易依存度提高的原因,更反映出粵港進出口貿易對廣東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長期以來,粵港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貿易聯系,近幾年均已年增400多億美元的幅度增長。2006年粵港進出口貿易總額(含轉口)突破3500億美元,廣東省7成進出口貿易通過香港進出口或轉口,廣東口岸進口香港CEPA項下「零關稅」產品的受惠貨值和優惠稅款均佔全國近7成。未來一段時期內,粵港經貿合作的進一步加強,將對兩地經濟增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5)從誤差修正模型的結果來看,廣東省經濟開放度四項指標的誤差修正項系數的絕對值均較大,顯示出它們具有較大的波動幅度,而且短期波動對長期均衡趨勢偏離的程度也較高。這表明經濟開放對維持廣東省經濟增長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實際關稅率指標從非均衡向長期均衡狀態調整的速度(或力度)最大。基於以上分析,本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經濟增長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對外貿易(以粵港進出口貿易為主)的蓬勃發展。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的國際背景下,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區域內各成員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加快;尤其是中國入世過渡期結束、CEPA深入實施、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加速形成和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快發展,為廣東省更好地發揮區位優勢及綜合競爭優勢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國際引資競爭日趨激烈,貿易爭端和貿易保護逐漸增多,正在成為廣東省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廣東省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不斷提高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努力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對外投資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要把吸引外資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技術管理創新、區域協調發展、國企改組改造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二是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保持對外貿易穩定較快增長的同時,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更好地發揮外貿對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自主發展的作用。三是大力提高泛珠三角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區域內的全面合作。要以打造泛珠三角區域品牌為中心,充分利用CEPA來提高粵港澳經貿合作水平,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3、廣東進口貿易產業特點
在過去的兩年間,在各國及世界各經貿組織相繼出台並實施的各項經濟復甦政策和計劃的影響下,全球經濟正逐漸回暖。廣東省的進出口貿易也在穩中漸長。但是,縱觀廣東省目前對外貿易發展的狀況,筆者認為,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還不牢固,進出口貿易的形勢仍存在諸多變數,這使廣東進出口貿易的形勢比預期的要復雜。以下將結合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的優勢分析:
一、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的優勢分析
1、廣東省經濟穩定增長:各國都在制定和實行各種經濟復甦計劃,以期恢復本國的經濟發展。我國政府推動的各項經塌迅濟復甦不僅促進了全球的經濟回暖,也讓我國對外貿易從歷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彈的希望[1]。廣東省的進出口貿易值也在緩慢增長。據海關廣東分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 1 至 2 月,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總值為 925.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1%,但卻低於全國 44.8%的增幅,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 24%。與全國和主要外貿省市相比,廣東外貿進出口回升速度明顯落後於全國,進出口增幅也明顯低於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貿省市。同時,廣東進出口貿易值也尚未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據海關廣東分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 1 月廣東進出口總值為 488.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4%,但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廣東進出口、出口、進口總值分別下降8.3%、10.8%和4.7%,廣東的外貿進出口規模尚未完全恢復。
2、廣交會帶來的對外貿易契機:創辦於 1957 年春季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迄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也是我國及廣東省對外貿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連續幾屆廣交會,受到出口貿易嚴重下滑的影響,參展商及到會客商人數都呈明顯下降的趨勢。而恰逢「後危機時代」舉辦的第 107 屆廣交會卻給廣東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統計數據顯示,第 107 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和出口成交雖然仍低於金融危機前的 2007 年春交會水平,但卻呈現整體恢復性增長態勢。美國到會采購商略有增加,新興市場如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會采購商人數明顯增多。這些都給廣東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希望。
3、廣東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由於廣東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斷向廣東輸入勞動力,從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極強的出口競爭力。在技術密集型產業上,通過引進外資、引進設備等,廣東的資本積累速度和技術進步速度都較快,從而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國際市場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競爭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優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珠三角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引下,廣東在未來將與港澳優勢互補,深團盯此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城市圈。構建粵港澳緊密合作區,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指明了深化粵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對深化粵港澳合作專題調研成果的升華。
二、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的劣勢分析
1、外部環境日益嚴峻:隨著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廣東近幾年在新一輪的則棗貿易摩擦戰中,廣東傳統的優勢出口產品受到較大沖擊。玩具領域,美國、歐盟分別實施了新玩具安全認證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也紛紛築起類似貿易壁壘,深圳、汕頭等地的玩具不僅出口減少,利潤也減少了兩到三成。家電、LED等能耗產品領域,2010 年1 月底歐盟推出的 EUP 指令則將一部分沒有及時整改提升的產品拒之門外。鞋類產品領域,繼歐盟對中國徵收反傾銷稅之後,巴西也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開征 100% 反傾銷稅,廣東鞋幾乎喪失巴西市場。傢具領域,美國實施《雷斯法案》,新標准苛刻,對廣東傢具的出口又是毀滅性的打擊。
2、比較優勢難以為繼:生產要素低成本的優勢喪失,各種政策的疊加效應,綜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貿出口壓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水平已連續 6 個月呈現兩位數上漲,且漲幅逐月升高,廣東土地及房屋價格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廣東帶頭提高最低工資標准,雖然此舉是對工資收入長期滯後於國民經濟增長的自我糾正行為,對出口企業來講則是雪上加霜。許多議價能力低的中小企業面臨虧損。在各種成本大幅上升的量變擠壓下,廣東中小加工貿易企業不堪一擊。
3、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和長遠發展觀念:目前我省機電產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貼牌出口占絕對主導地位。由於毗鄰香港,廣東的外向型經濟被融入香港接單的主流中。多數企業憑借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從事產品加工出口業務,真正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據調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內銷已佔國內市場最大份額的格力電器,其外銷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餘出口份額均為貼牌生產。不少企業滿足於眼前的利益,缺乏創品牌意識和企業長遠發展的打算,認為貼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廣自主品牌的費用,又規避了因對海外市場不了解而產生的風險,因此不願意創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創新體系和機制不健全,企業研發能力有限:近年來,廣東貿易產品在科技創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提高了貿易產品出口的總體規模和國際市場佔有率,從R&D投入水平和新產品發明成果來看,廣東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高精尖設備和關鍵元器件的進口不斷增長,但總體而言,對於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卻存在嚴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總之,廣東貿易產品技術從獲得途徑上來看,國外引進比例較大,尤其是核心技術基本上靠引進,大多數機電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從調研情況看,其原因主要是從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引進之後,缺乏配套資金,缺少基礎性的科研實驗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資源對引進技術及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
4、關於廣東對外貿易的信息資料
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
2008-04-10 08:42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新華網廣州4月10日電 2007年,廣東出口總額3692.46億美元,外貿出口依存度92.2%,對外貿易是促進廣東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廣東現階段出口貿易模式尤其是能源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加劇了廣東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的矛盾。廣東省統計局分析認為,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
(一)能源生產和消費缺口大,依靠能源省外調入和進口風險高
由於煤炭生產行業的整體退出和原油產量的下降,近年來廣東能源生產總量呈遞減趨勢,使原有的能源緊缺狀況加劇。2006年,廣東一次能源的生產總量為4160.37萬噸標准煤,比上年下降8.1%,能源消費總量19765.22萬噸標准煤,增長11.2%,能源缺口高達15604.85萬噸標准煤。為緩解廣東能源緊缺狀況,從外省調入12904.80萬噸標准煤,從國外進口5038.17萬噸標准煤,比上年分別增長27.3%和9.8%。通過省外調入或進口雖可彌補省內能源的不足,但由於存在市場、價格風險和運輸制約等問題,尤其是近期國內外能源價格屢創新高,廣東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和風險逐步加大,出口企業成本明顯增加,能源短缺將成為困擾廣東對外經濟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
(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高企,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依賴性強
廣東經濟總體上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工業占據經濟增長的主要地位,但在工業化還未達到相當發達程度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資源作為代價,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會隨之提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上升速度很快,1990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35,2000增至0.71,2005年高達1.22,2006年隨著節能措施效應顯現有所回落,降至0.77。"九五"至"十五"時期,廣東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總體上呈快速走高趨勢,表明廣東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對外貿易在廣東經濟總量中占據了重要份額,其出口產品主要是工業產品,而在各個行業中,工業的能源消耗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因此,廣東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強。
(三)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使節能壓力加大
廣東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能源消費大幅上升,2006年廣東工業能源消費13195.56萬噸標准煤,同比增長14.4%,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工業製成品在廣東出口貿易中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主要以機電產品為主,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2532.5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8.6%;耗能低的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技術和光電技術等高新技術產品所佔份額偏小,出口額1283.4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4.8%。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機電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使節能壓力進一步加大。
廣東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的比較出口能耗排名順序與產值單耗基本一致。2005年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出口交貨值之和占出口交貨值總量的百分比只有8.5%,2006年降至7.7%,但是能耗百分比卻佔到40%以上,屬於高能耗的行業,除個別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產值單耗都在0.40以上,高於2006年所有工業產值單耗0.27的水平。在這10個高能耗行業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紡織業這三個行業出口總量排名前16位,其中出口數額較大的紡織業的產值單耗較高,並且其比較出口能耗略有反彈。
(四)出口企業技術水平偏低
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322.22億美元,私營企業出口651.64億美元,兩者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80.5%。外商投資企業中以港資企業為主,但港資企業普遍具有企業規模小、缺乏長遠規劃、污染嚴重、技術含量低、耗能和耗資源較多等特點。此外,眾多私營企業,管理技術、工藝技術水平創新、節能技術和理念更是有待提高。
2008年廣東經濟展望
來源:中國網 作者:蒙衛華 發布時間:2008.03.12
一 2007廣東經濟運行態勢
2007年以來,廣東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消費和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進出口增速回落。總體而言,廣東經濟呈現出下述運行特徵。
(一)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進程加強,支柱產業升級加速
前三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291.84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651.49億元,同比增長19.3%,增速比輕工業快2.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比重由2004年的43.9∶56.1發展為39.2∶60.8,工業結構適度重型化進程進一步加強。
九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和石油化學三大新興產業比重由2004年的67.43%上升到2007年前8個月的74.36%,對全省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接近40%,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和建築材料三大傳統產業比重同期由22.25%下降至21.8%,森工造紙、醫葯和汽車及摩托車三大潛力行業比重同期由10.32%提高到11.97%。前三季度,汽車及摩托車、電子信息、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產業的增長速度。九大支柱產業的結構演變體現了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變步伐加快。
(二)投資增幅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活躍
2007年廣東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出現了新變化。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增速明顯加速,直接帶動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回升,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43.56億元,同比增長19.2%,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1616.42億元,同比增長37.5%,和2006年同期相比增速幾乎出現翻倍增長。二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體業投資銳減。
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商品房供需矛盾緊張刺激了開發商的投資沖動。前三季度廣東商品房竣工面積2213萬平方米,同比僅增長1.52%,其中住宅增長0.11%。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399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10%,其中住宅增長25.51%。銷售面積遠超過竣工面積,供需緊張局面直接導致商品房和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9.84%和24.32%,進一步刺激了開發商的投資沖動。二是外資湧入加劇了投資活動。前8個月,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63億美元,增速達205.6%。同期到位外資63.15億元,增長98.4%,增幅遠高於其他來源的資金。
(三)社會消費保持高位增長,結構性通貨膨脹范圍擴大
前三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7.02億元,同比增長16.1%,運行於近年來的最高位。縣和縣以下消費分別增長17.4%和16.4%,高出市級消費1.4和0.4個百分點,成為新的消費亮點。東西兩翼和山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也要快於珠三角地區的增長速度。
從消費結構上,廣東消費支出實現由衣、食、住等基本消費向娛樂、服務和交通通訊等享受型消費的轉變。近三年,城鎮消費支出結構基本保持穩定,農村消費支出結構呈現可喜變化:食品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48.26%下降到2007年前8個月的46.19%,居住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14.3%下降到2007年前8個月的5.41%,交通通訊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前8個月的15.28%,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衣著等消費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農村消費需求層次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別。
前三季度,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累積上漲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2.8%,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24%。價格上漲從消費價格向工業價格、從原材料價格向出廠價格傳遞的趨勢逐步顯現。消費價格上漲方面,糧食、肉禽蛋及其製品仍然是推動CPI指數不斷攀高的主要因素,但是非食品價格、服務類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上漲,食品漲價帶來的比價效應開始顯現。不過,廣東消費價格上漲幅度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僅高於北京和上海。
(四)外部環境趨於嚴峻,外貿增速回落
2007年以來,廣東對外貿易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單月進出口增速均呈現高位回落態勢。前三季度,全省出口總額2648.7億美元,同比增長24.2%,比2006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落後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進口總額19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7.7%,比2006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落後全國1.4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順差734.2億元,同比增長45.0%,比2006年同期下降22.2個百分點,對全國貿易順差貢獻度下降至39.5%。
廣東外向型經濟特徵決定了其經濟發展不僅受到國家外貿政策調控的影響,同時更易遭受外部經濟體的沖擊。2007年以來,作為廣東主要出口市場的美國和歐盟,經濟增長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特別是美國房地產市場衰退和次級債危機對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回調幅度最大。主要出口市場的經濟增長放慢直接導致了廣東出口的增速放慢,2007年前8個月,廣東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分別從2006年的18.72%和42.50%下降到了11.93%和28.76%。
(五)居民儲蓄存款持續分流,信貸投放增長較快
9月末,廣東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7747億元,同比增長13.62%。前三季度新增存款4513億元,同比多增571億元。第三季度新增1282億元,同比僅多增108億元,9月份更是出現了同比少增情況。9月末,企事業單位本外幣存款余額15952億元,同比增長24.0%,新增存款2528億元,同比多增1583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524億元,同比增長1.3%,同比少增2114億元,比年初減少116億元,呈現出「企業存款大幅增加、儲蓄存款持續分流」的格局。同期,全省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存放銀行存款大幅上升,前三季度證券公司存放銀行款項新增2172億元,同比多增1718億元,其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賬戶新增1958億元,同比多增1539億元。上述現象表明,雖然央行多次加息,但居民更看好未來資本市場的預期回報率,在財富效應驅使下,居民存款意願繼續下降。
2007年以來,廣東信貸投放一直保持大幅增加態勢,甚至出現了淡季不淡的持續增長勢頭。9月末,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0415億元,同比增長21.0%,新增貸款4509億元,同比多增2294億元。前三季度,全省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新增2913億元,同比多增1102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新增1334億元,同比多增1133億元。房地產相關新增貸款佔全部人民幣新增中長期貸款比重達68.76%,成為拉動廣東中長期貸款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二 廣東經濟運行面臨的世界經濟環境
2007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超過預期,但是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美國經濟蘊含的各種風險不斷激發,經濟走勢明顯趨弱。廣東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特徵最為突出的省份,而且受美國經濟影響最為直接和突出。世界經濟的前景變化特別是美國經濟的風險爆發將對廣東經濟的未來發展帶來沖擊。
(一)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廣東經濟外部風險增大
廣東對外貿易佔全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高達30%左右,外需已經成為廣東經濟高速增長中非常重要的拉動力量。2007年上半年,凈出口對同期GDP的貢獻為26%,凈出口增長對同期GDP增長的增量貢獻甚至超過了60%。廣東的對外貿易主要是加工貿易,其出口在廣東的對外貿易中具有決定性意義。
廣東的出口市場主要包括中國香港、美國、歐盟和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前三位出口市場的出口佔全部出口的比重超過了70%。廣東出口到中國香港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為了轉口到美國和歐洲,因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前景對廣東影響最大。2006年主要出口市場的經濟快速增長為廣東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07年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增長放緩將對廣東經濟帶來負面沖擊。不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加速具有對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歐、日經濟增長放慢的影響。
(二)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廣東出口環境趨於嚴峻
美國是廣東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考慮到轉口貿易後,廣東40%左右的出口產品都是輸往美國。廣東出口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得美國經濟波動能夠直接影響到廣東的宏觀經濟走向。2006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的下調趨勢已經非常明顯。2007年第二季度雖然明顯回升,2007年全年以及2008年繼續向下調整的趨勢是確定的。
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主要有三:一是房地產市場衰退趨勢仍在繼續;二是由次級債危機導致的金融市場動盪雖然已經暫時消退,目前還無法確定宏觀經濟遭受的真實沖擊以及判斷危機是否會再次來臨;三是目前還不清楚勞動生產率的大幅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是結構性的,多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
(三)石油等原材料價格高企,廣東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
2007年以來,國際油價在波動中呈現出持續上揚趨勢。除了在1月上旬、3月份和8月份明顯回調外,國際油價在波動中持續攀升,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上升到了目前的每桶80多美元。特別地,每一次價格回調緊接著就出現更為迅速和更大幅度的上揚。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預測,2007年WTI原油年平均價格將達到每桶68.84美元,2008年將進一步上升到每桶73.50美元。根據他們的預測,石油期貨價格將從2007年9月開始逐月下降,但是仍將高位運行。事實上,石油期貨價格在9月和10月已經分別創造了每桶79.93美元和80.74美元的新高。事實上,只要世界經濟保持穩定較高增長,特別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前景看好,世界石油需求特別是增量需求就將繼續增長。至少在中短期內,主要由需求拉動的石油價格上漲,或者說高位運行的態勢不會改變。
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初級商品價格指數資料庫,2007年1~9月國際非燃料初級商品價格也已經上漲了7.4%。其中,糧食價格上漲了18.2%,飲料價格上漲了5.7%,農業原料(包括木材、棉花、羊毛、橡膠和皮革)價格下降了6.4%,金屬(包括銅、鋁、鐵、錫、鎳、鋅、鉛和鈾)價格上漲了4.8%。
非燃料初級商品價格上漲雖然沒有前幾年那麼迅猛,但是2007年的價格上漲是在前幾年已經達到歷史高位上的繼續上漲,因而對初級產品進口國的經濟沖擊更大,特別是在部分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出現了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壓力。比如,中國8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至6.5%,達到十年來的最高值,遠高於中央銀行3%的預定目標。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的上漲,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食品價格上漲造成的。剔除食品價格以後的通貨膨脹率在7月份僅有0.9%。當然,這與中國政府對一些價格的行政控制,特別是對燃料和一些公共產品的價格控制有關。2007年7月印度批發價格同比增長了4.5%,產業工人消費價格同比增長了5.6%。
廣東是一個嚴重依賴初級產品進口的省份,穀物、食用植物油、成品油以及鋼材等重要的初級產品進口佔全國比重甚至高達20%~50%,而這些重要的初級產品價格在2007年繼續快速上漲。初級產品價格,特別是食品類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給廣東帶來了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壓力。2007年前三季度消費價格同比增長3.0%,9月同比增長5.4%。雖然和全國相比,廣東的通貨膨脹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國際初級產品居高不下的現實壓力使得我們對未來的價格走向不容樂觀。
三 2008年廣東總體經濟走勢測算
前三季度,廣東經濟保持又好又快平穩增長,內在動力明顯增強,有望在較長時期內維持較高增長水平。預計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增長14.2%。結合「廣東省宏觀經濟監測預測信息系統」,對2008年經濟總體走勢的測算如下。
(一)經濟景氣分析與判斷
運用「廣東綜合經濟景氣指數」進行分析,2007年廣東總體經濟景氣運行呈逐步盤升態勢,景氣保持在綠燈區間運行。從主要監測指標景氣走勢看,進出口運行有所放緩,景氣由偏熱趨於正常。工業和港口貨物吞吐量運行則有所加快。投資增長由較低轉向正常,物價保持溫和攀升,用電量、消費增長平穩,景氣保持在綠燈區。
目前廣東總體經濟運行處於周期中間階段,先行指標用電量運行保持平穩,依據景氣波動周期規律,如果外部環境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動,2008年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向上的可能性較大。
(二)2008年綜合預測
雖然美國經濟有所放緩,但世界經濟前景總體仍然較好,國內宏觀經濟前景保持良好,廣東消費、投資、出口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受金融房地產政策調整影響,廣東第三產業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工業對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較低,第二產業將可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因此,廣東經濟有望沿其內在慣性延續發展,維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結合時序預測模型和有關測算調整,2008年廣東本地生產總值將突破3.7萬億元,增長14.0%左右。
消費方面,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持續增加的城鄉居民收入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為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預計2008年廣東消費將保持平穩發展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1.2萬億元,年增長16.8%左右。物價保持溫和攀升,漲幅在4%左右。
投資方面,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將對房地產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其他投資需求仍將保持較為旺盛,預計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增長在16.0%左右。
出口方面,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效應對廣東出口的影響將在2008年逐步顯現。預計2008年廣東出口將突破4200億美元,增速回落到18%左右。廣東以加工貿易為主,決定了進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出口的影響。預計2008年廣東的進口增速也將有所放緩,進口總額接近3100億元,增長16%左右。
參考文獻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Globlization and Inequality,October 2007.
Oxford Economics,World Economic Prospects,October 2007.
Oxford Economics,Would a Slump in US House Prices Derail the Global Economy,Autumn 2006.
世界銀行,2007年9月《中國經濟季報》。
(作者: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數量經濟;覃東海,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魏雅麗,廣東省發改委信息中心,金融學碩士。)
另外資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n/200608/20060802870594.html
http://www.qywjm.gov.cn/
http://www.gddoftec.gov.cn/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