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中國外貿航線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外貿航線

發布時間: 2023-05-06 17:26:45

1、廣州對外貿易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對外返宏棗貿易源遠流長,很早就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重要港口,千百年來,商船來往不絕,商旅。所以,廣州被譽為千年商都。

秦漢時期起,中國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通過兩條路線:一條是從中國新疆地區進入中亞,然後到達西南亞的陸上絲綢之路。

另一條即是起自廣州,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中國海,進入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路線的開辟,使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和文化交流日漸繁盛。

隋唐時期,黃浦港灣已經是船舶進出廣州的外港停泊地。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海上貿易越來越便利,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慢慢轉移到廣州,使廣州逐步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大港。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背景

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載來自《漢書·地理志》,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跡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這條航線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漏拆和地區。在宋元時期是范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稱作「絕毀海上香料之路」。

2、我國對外貿易的海運航線主要有哪些

美東航線
美西航線
中美洲航線
南美航線
日本航線
韓國航線
非洲航線
歐洲航線
波斯灣航線
東南亞航線
澳新航線

3、明朝中後期海外白銀輸入的三條主要渠道有哪些?

明中後期由海外輸入的白銀,主要是南美洲白銀和日本白銀。有三條渠道:中國與歐洲海上貿易航線、中國與美洲的海上貿易航線和中日海上貿易航線。接下來將分別介紹這三條渠道。

一、中國與歐洲海上貿易航路

1405-1433年中租耐枯國鄭和七下西洋;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開辟歐洲到印度的東方航線;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作環球航行等航海的偉大壯舉,從地理范圍上使分散隔離的世界逐漸變成了聯系為一體的世界。伴隨著西方物質生產水平的提高「黃金熱」、「香料熱」成為驅使歐洲人一次又一次遠洋探險、尋找「弊洞新大陸」的強勁動力。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大西洋、波羅的海國家相繼進行全球性海上擴張和殖民活動,開啟了「地理大發現"和隨之而來的世界性海洋貿易時代。

二、中國與美洲的海上貿易航路:「大帆船貿易」

1521年,麥哲倫在候蒙洪島上看到過中國的絲織品,在里馬薩瓦島看到過廣州制的瓷罐子,在宿務島上看到過中國的描花漆碗和黃色絲織頭巾,並從宿務居民口中得知,這個島和中國有直接貿易關系。美洲的白銀經數條路線運往馬尼拉,再由馬尼拉流入中國。在馬尼拉,用白銀換取中國的絲綢、棉布、瓷器等物品,再將這些物品運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著名的馬尼拉大商帆貿易正式投入運營,時稱「大帆船貿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貿易航線。

三、中日海上貿易:「廣州-澳門-日本」航線

日本因富產白銀,16世紀後期以「銀島"而聞名於世。顧炎武說「日本無貨,只有金銀。日本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很大,然而,中日直接貿易長期受到不正常外交關系的抑制。自元世祖侵日開始,明廷將對日貿易列為禁止之列,就是到隆慶元年重開海禁時仍將日本排除在外。明廷雖然禁止商人去日本交易,但由於「販日之利,倍於呂宋」,商人的趨利本性和沿海豪門高官的私慾最終使貿易制裁措施成為一紙空文。

綜上所述,海外白銀輸入為明代銀本位制的穩定奠定了基礎,由此帶來了16—18世紀中國商品經濟的繁榮。明朝中後期海上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後果是,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畝遲的競爭力,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4、中國的海運線有哪些

太平洋航線組
太平洋航線主要可分為以下航線組:
① 遠東--北美西海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指東南亞國家、中國、東北亞國家各港,沿大圓航線橫渡北太平洋至美、加西海岸各港。該航線隨季節也有波動,一般夏季偏北、冬季南移,以避北太平洋的海霧和風暴。本航線是戰後貨運量增長最快、貨運量最大的航線之一。
② 遠東--加勒比海、北美東海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不僅要橫渡北太平洋,還越過巴拿馬運河,因此一般偏南,橫渡大洋的距離也較長,夏威夷群島的火奴魯魯港是它們的航站,船舶在此添加燃料和補給品等,本航線也是太平洋貨運量最大的航線之一。
③ 遠東--南美西海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與上航線相同的是都要橫渡大洋、航線長,要經過太平洋中樞紐站;但不同的是用不著過巴拿馬運河。該線也有先南行至南太平洋的樞紐港,後橫渡南太平洋到達南美西岸的。
④ 遠東--澳、新及西南太平洋島國各港航線
該航線不需要橫跨太平洋,而在西太平洋南北航行,離陸近,航線較短。但由於北部一些島國(地區)工業發達而資源貧乏,而南部國家資源豐富,因而初級產品運輸特別繁忙。
⑤ 東亞--東南亞各港航線
指日本、韓國、朝鮮、俄國遠東及中國各港西南行至東南亞各國港口。該航線短,但往來頻繁,地區間貿易興旺,且發展迅速。
⑥ 遠東--北印度洋、地中海、西北歐航線
該航線大多經馬六甲海峽往西,也有許多初級產品經龍目海峽與北印度洋國家間往來,如石油等。經蘇伊士運河至地中海、西北歐的運輸以製成品集裝箱運輸為多。本航線貨運繁忙。
⑦ 東亞--東南非、西非、南美東海岸航線
該航線大多經東南亞過馬六甲海峽或過巽他海峽西南行至東南非各港,或再過好望角去西非國家各港,或橫越南大西洋至南美東海岸國家各港。該航線也以運輸資源型貨物為主。
⑧ 澳、新--北美西、東海岸航線
澳新至北美西海岸各港,一般都經過蘇瓦和火奴魯魯等這些太平洋航運樞紐。至北美東海岸各港及加勒比海國家各港,需經巴拿馬運河。
⑨ 澳、新--南美西海岸國家各港航線
該航線需橫越南太平洋。由於兩岸國家和人口均少,故貿易量最少,航船稀疏。
⑩ 北美東、西海岸--南美西海岸航線
本航線都在南北美洲大陸近洋航行,由於南美西岸國家、人口少,面積小,南北之間船舶往來較少。南北美西海岸至北美東海岸各港要經巴拿馬運河。
21世紀最美麗女孩的標准:自信、善良、經濟獨立
印度洋航線組主要有:
① 中東海灣--遠東各國港口航線
該航線東行都以石油為主,特別是往日本、韓國的石油運輸,西行以工業品、食品為多。
② 中東海灣--歐洲、北美東海岸港口航線
該航線的超級油輪都經莫三比克海峽、好望角繞行。由於蘇伊士運河的不斷開拓,通過運河的油輪日益增多,目前25萬噸級滿載輪已能安全通過。
③ 遠東--蘇伊士運河航線
該航線多半僅為通過,連結遠東與歐洲、地中海兩大貿易區各港,航船密度大,尤以集裝箱船運輸繁忙。
④ 澳大利亞--蘇伊士運河、中東海灣航線
該航線把澳大利亞、紐西蘭與西歐原有"宗主國"間傳統貿易連結在一起,也把海灣的石油與澳新的農牧產品進行交換。
⑤ 南非--遠東航線
該航線巴西、南非的礦產輸往日本、韓國、還有中國,也把工業品迴流。
⑥ 南非--澳新航線
該南印度洋橫渡航線在印度洋中航船最少。
大西洋上的航線組主要有:
① 西北歐--北美東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連接北美和西北歐這兩個經濟發達的地區,航運貿易的歷史也悠久,船舶往來特別繁忙,客貨運量大。
② 西北歐--地中海、中東、遠東、澳新各港航線
西北歐至地中海航線主要是歐洲西北部與歐洲南部國家之間的連線,距離較短。但過蘇伊士運河至中東、遠東、澳新地區航線就大大增長,然而它們是西北歐與亞太地區、中東海灣間最便捷的航線,貨運量也大,是西北歐地區第二大航線。
③ 西北歐--加勒比海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橫渡北大西洋,過向風、莫納海峽,有的還與過巴拿馬運河的太平洋航線連接。
④ 歐洲--南美東海岸或非洲西海岸各港航線
該航線多經迦納利群島貨達喀爾港歇腳,是歐洲發達國家與南大西洋兩岸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航線,歐洲國家輸出的大多是工業品,輸入的都以初級產品為多。
⑤ 北美東岸--地中海、中東、亞太地區航線
該航線與西北歐--地中海、中東、遠東航線相似,但航線更長,需橫渡北大西洋。貨物以石油、集裝箱貨為主。
⑥ 北美東海岸--加勒比海沿岸各國港口航線
該航線較短,但航船密度頻繁,不僅有該兩地區各國港口間往來船隻,還有過巴拿馬運河至遠東、南北美西海岸國家港口間往來船隻。
⑦ 北美東海岸--南美東海岸港口航線
該航線是南北美洲之間工業品與農礦產品對流航線。
⑧ 南北美洲東岸--好望角航線
北美東海岸港口經好望角至中東海灣是巨型油輪的運輸線,20萬噸級以上油輪需經此,還有西北歐的巨型油輪也經此。南美洲東岸港口過好望角航線不僅有原油,還有鐵礦石等初級產品。中國、日本、韓國等運輸巴西的鐵礦石經過此航線。
北京海峽物流提供

5、中國有哪些城市是靠海出口外貿的?

這樣的城市太多了,從北到南,大連、煙台、青島、連雲港、蘇州、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廈門、廣州、深圳、東莞等等;

像長三角地區的服裝、玩具、五金都比較多;

珠三角地區的小家電、傢具比較多;

其實做外貿,最好是自己熟悉的產品,熟悉產品後慢慢深入,自然會做得比較熟悉了,包括原產地等等。

6、廣州港詳細資料大全

廣州港(Guangzhou Port),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港口,地處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地帶,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東江、西江、北江在此匯流入海。

秦漢時期,廣州古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唐宋時期,「廣州通海夷道」是遠洋航線。清朝,廣州成為中國對外通商口岸和對外貿易的港口。1978年以來,廣州港發展成為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缺凱貿易的重要口岸。

據2017年綜合相關信息顯示,廣州港由海港和內河港組成。廣州海港包括內港港區、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南沙港區等四大港區和珠江口水域錨地,廣州內河港由番禺、五和、新塘三個港區組成。2017年,廣州港(含廣州海港及內河港)貨物吞吐量5.9億噸;貨櫃吞吐量2037萬標准箱。截至2018年8月,廣州港已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廣州港 外文名 :Guangzhou Port 港口代碼 :44021500(JT/T 24-2015);CNGZG(GB/T 7407-2015)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主營貨類 :石油、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礦石、貨櫃等 水域面積 :2萬平方米(太古倉老碼頭,2011年) 貨物吞吐量 :5.9億噸(2017年) 運營機構 :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 歷史沿革,區位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條件,水文特徵,地質地貌,硬體設施,運營情況,主營業務,航班航線,客貨運量,交通配套,文化特色,所獲榮譽,建設規劃,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廣州古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 唐宋時期,「廣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清朝,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和對外貿易的最大港口。 1978年以來,廣州港發展成為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2014年,廣州港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作為廣州港口岸南沙港區新建碼頭對外開放。 2015年,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 2016年1月,南沙開辟了香港、越南、日本等國際郵輪航線;10月,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在廣州港舉行建成交接儀式;11月「雲頂夢」號在南沙開辟母港航線,開通前往菲律賓和越南的國際航線。 2017年1月23日,「維多利亞」號在廣州港南沙港區開辟航線。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廣州港地處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地帶,位於東經113°36′,北緯23°06′。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東江、西江、北江在此匯流入海。通過珠江三角洲水網,廣州港與珠三角各大城市以及與香港、澳門相通,由西江聯系中國西南地區,螞態經伶仃洋出海航道與中國沿海及世界諸港相聯。2005年,廣州港管轄岸線423.5公里,庫場總面積120萬平方米。2011年,廣州港內港區太古倉老碼頭陸域面積5萬多平方米,連同水域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 據2017年綜合相關信息顯示,廣州港由海港和內河港組成。廣州海港包括內港港區、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南沙港區等四大港區和珠江口水域錨地,廣州內河港由番禺、五和、新塘三個港區組成。新沙港區瀕臨南海,座落在獅子洋畔,地處東莞,緊靠廣州,西望蓮花山,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一衣帶水。黃埔港位於南海珠江河口內,廣州市東南側,距市中心15千米,距香港88海里。 廣州港南沙港區 氣候條件 廣州港屬亞熱帶氣候,在北回歸線的南緣,年平均溫度21.8℃;溫暖多雨,年平均降雨量約1720毫米,終年無雪;由於海洋性氣候的調劑,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吹北風,其餘月份刮東南風及南風。夏季間偶有台風襲擊,但抵達廣州港的風力一般在6至8級左右;年平均霧日5天;年平均濕度79%。 水文特徵 珠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260億立方米,由八大口門入海。廣州港出海航道沿線有東悶扮源部四個口門匯入。潮汐:廣州港水域屬不規則半日混合潮,日潮不等現象顯著。虎門以內難以生成較大風浪。外海波浪傳入虎門後,風浪小。伶仃洋西北部南沙作業區水域開闊,波浪不大,無需考慮防護建築物。珠江流域山清水秀,植被良好,河水含沙量小。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0.24公斤,年平均輸沙量8872萬噸,其中80%經8個口門入海,經虎門的泥沙年平均658萬噸,占總量的7.4%。 地質地貌 廣州港地處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河床為第四紀沖積覆蓋層,依次為淤泥類土、砂類土、粘土和亞粘土,下伏第三紀砂岩和頁岩的風化岩。風化岩、頁岩與風化岩薄層互層,分別在-31米至-11米之間出現。廣州港所在地域屬6度地震烈度地區。 硬體設施 航道 廣州港出海航道是廣州港主航道,自黃埔港區至珠江口外隘洲島南側的天然水深區,沿經珠海、深圳、中山、東莞等市,全長約160千米,包括口門航道、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區、大濠水道、榕樹頭水道、伶仃航道、川鼻航道、大虎航道、坭洲航道、蓮花山東航道、蓮花山西航道、新沙航道、赤沙航道、大濠洲航道、黃埔航道。 廣州港其他航道總里程約167千米,包括西河道、東河道、南河道、瀝滘水道、東洛圍水道、小洲水道、官洲水道、新洲水道、侖頭水道、元崗沙水道、三枝香水道、汾水頭水道、海心崗水道、新造水道、鐵樁水道、浮蓮崗水道、小虎瀝水道、大虎西水道、蒲州水道、龍穴南水道、鳧洲水道等。 廣州市轄區河流縱橫交錯,干支相通,河海直達,轄區航道有287條(廣州港區航道除外),航道總里程1154千米。主要航道有白坭水道、沙灣水道、市橋水道、蕉門水道等。 從珠江口至南沙港區的航道通航水深-17米,通航寬度243米,可滿足10萬噸級貨櫃船舶不乘潮單向通航、兼顧12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5萬噸級船舶不乘潮雙向通航進出南沙港區;南沙港區至黃埔港區新港作業區的航道通航水深為-13米、通航寬度160米,滿足5萬噸級船舶乘潮通航。 廣州港出海航道外段50千米(23#浮以南航段)滿足10萬噸級貨櫃船與15萬噸級貨櫃船(減載)雙向通航。 泊位 截至2017年底,廣州港擁有各類生產用泊位8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6個;擁有浮筒23個,錨地88個,最大錨泊能力30萬噸。 裝卸機械 截至2005年底,廣州港港區擁有各類裝卸機械1161台(其中最大起重能力為250噸)。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廣州港主要從事石油、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礦石、貨櫃等貨物裝卸(包括碼頭、錨地過駁)和倉儲、貨物保稅業務以及國內外貨物代理和船舶代理;代辦中轉、代理客運;中國國內外船舶進出港引航、水路貨物和旅客運輸、物流服務。 廣州港兼營業務有:對外貿易和轉口貿易;自營和代理除國家組織統一聯合經營的出口商品和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進出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船舶加水、船舶供應;港口勞務服務、通訊服務;港口機械製造、加工、修理;船舶、汽車修理等業務。 航班航線 2016年底,廣州港共開通貨櫃航線166條,含外貿航線79條、內貿航線87條。 2017年底,廣州港共開通貨櫃班輪航線197條,含外貿航線91條,內貿航線106條;其中,南沙港區開通貨櫃班輪航線117條,含外貿航線85條、內貿航線32條。航線覆蓋歐洲、美洲、非洲、澳洲、亞洲等世界主要港口,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全球前列的主要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 2017年底,廣州地區有廣州至香港高速客船航線、廣州地區珠江游及水上公共運輸運輸航線,其中水上公共運輸運輸航線有14條。 2018年8月,廣州港已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 客貨運量 貨運 2016年,廣州港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其中貨櫃吞吐量1885.77萬TEU,位居世界港口第七位。 2017年,廣州地區完成水路貨運量3.7億噸,貨物周轉量20287億噸千米。廣州港(含廣州海港及內河港)貨物吞吐量5.9億噸,位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五位;貨櫃吞吐量2037萬標准箱,位居全國第四位、全球第七位。 客運 2016年廣州港完成旅客吞吐量87.34萬人次。全年共完成郵輪靠泊104艘次,累計完成郵輪旅客吞吐量32.6萬人次,郵輪旅客規模躍居全國第三位。 2017年,廣州地區完成水路旅客運輸量52.7萬人次(不包括珠江游和水上公共運輸客運),旅客周轉量5167萬人千米。2017年珠江遊客運量329.8萬人次,水上公共運輸的客運量1595萬人次。 交通配套 截至2016年底,廣州港已開通150多條水上駁船支線,航線覆蓋珠三角及廣西、海南等地。有京珠高速(東線)、虎門大橋、東新高速、南部快速干線等高快速路連線廣州港港區。廣州港內陸港(辦事處)達28個,已開通廣州港到源潭、河源、昆明、湖南、合肥等地區的貨運班列,以及廣州港—營口港—歐洲的海運鐵路貨運通道、廣州—俄羅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 文化特色 對外交往 截至2018年8月,廣州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先後與美國巴爾的摩港、洛杉磯港、加拿大溫哥華港、澳大利亞悉尼港、義大利那不勒斯港、南非德班港、紐西蘭奧克蘭港、日本博多港、瑞典哥德堡港、愛沙尼亞塔林港、智利瓦爾帕萊索港、巴西蘇阿比港、印尼泗水丹戎佩拉港、西班牙巴塞隆納港、德國漢堡港、泰國林查班港、馬來西亞巴生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等42個港口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所獲榮譽 2018年,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2018年全球Top20貨櫃港口預測報告》中廣州港排名第6位。 建設規劃 根據交通部《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綱要》,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及西江航運干線內河水運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以三級及以上航道為骨架的泛珠江三角洲航道體系,按規劃標准建成西南水運出海南、中、北三線通道,相應建設閩江、瀾滄江等航道,完善航道支持保障系統和港口功能;基本建成泛珠江三角洲內河貨櫃運輸體系、大宗散貨運輸體系、西部地區物資江海轉運體系,水運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價值意義 廣州港作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港,為廣州和腹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廣州城市發展歷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廣州參與國際競爭和發展外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廣州港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廣州的經濟繁榮。( 時任廣州市委副書記歐陽衛民 評 ) 廣州港處於中國南大門,處於幾乎貫通泛珠江經濟區域的珠江的入海口,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的出口通道和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點輻射和線輻射能力強。( 央廣網評 )

7、南海——馬六甲——印度洋航線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以下僅供參考:

馬六甲海峽長800多公里,除海峽沿岸國兩岸享有12海里領海和海峽內小島至少也享有12海里領海外,其餘為專屬經濟區;海峽沿岸國對海峽領海水域享有主權,對海峽專屬經濟區水域享有主權。馬六甲是亞洲聯系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每年都有5萬艘商船經此到達新加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

海盜「天堂」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一批華盛頓官員曾於2004年6月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展開對策商討,准備把海軍陸戰隊送到海峽內。

依照美國和新加坡的一份監測研究報告,在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大約有5萬艘商業船隻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恐怖分子和海盜的聯合攻擊。

自19世紀初,馬六甲885公里狹長的海域就成為海盜的天堂。僅去年一年,馬六甲海盜就成功作案189起,佔全球海盜事件的40%,使這里成為全球海盜事件的中心。

大國爭奪目標

馬六甲海峽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是國際勢力競爭的焦點。目前,馬六甲海峽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但美國、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試圖控制這一重要海上通道。

按照美國的全球戰略,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其在東北亞和西南亞兩個重要戰略地區的中心環節,是必須控制的全球16個海上咽喉之一。如果掌握了馬六甲海峽,就可以影響和控制有關國家的海上運輸航道,確保美國在國際競爭和潛在的國際沖突中的優勢地位。

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大量原料,特別是其90%的石油都要經馬六甲海峽,因此馬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海上生命線」。

印度對馬六甲海峽的神往主要源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印度一旦獲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就能構築起一道海上安全屏障。

日本想掌控馬六甲海峽

據印尼媒體報道,日本「非常關心」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戰略要地,是連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擔著全球1/3貨運量和約50%的石油運輸量,也是中日韓三國海上石油進口的重要通道。近年來,海盜在馬六甲海峽的活動日益猖獗。

早在2000年,日本海岸警備隊就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海域參加了一次反海盜聯合演習。另據報道,日本開發出了一種叫「虎之門」的系統,可以在海盜登船之前觸發警報器;「海上劫持警報與船舶追蹤系統」更為先進,它每天6次發送信號,報告船隻所處位置等情況;若船隻被劫,海盜開始干擾或破壞這套系統,它會通過電子郵件和行動電話及時發出警示。這種對付海盜的技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興趣。專家認為,日本正是通過這種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慢慢向馬六甲海峽「進發」。

馬六甲海峽堪稱日本的「石油運輸命脈」,日本90%的原油運輸都要從這里經過。1999年,日本一艘運載價值13億日元鋁塊的貨船在馬六甲海峽被劫持,17名船員全部被綁。日本的商船幾乎從未受過海盜的襲擊,但就是這一次,日本找到了借口,多次要求派武裝艦只赴東南亞打擊海盜,想要日本自衛隊踏到東南亞。與此同時,日本還以打擊海盜為借口,要將軍事打擊力量覆蓋到馬六甲。今年,它通過了「有事法制」七法案,假設了「周邊地區出現的緊急事態」。這個「周邊」不僅包括台灣海峽,也包括馬六甲海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是想借防海盜之名發展軍力。

專家指出,日本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一是控制馬六甲海峽,保護日本的石油運輸線路。二是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推動日本的軍事擴張。香港《信報》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借海盜之屍還魂》。文章說,日本借打擊海盜,擴充軍力、復活軍國主義等,不是一種偶然行為,它是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馬六甲海峽與中國

自1996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美國蘭德公司《中國尋求能源安全》研究報告所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石油安全與否仍依賴於美國海軍庇護的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又實在是太「擁擠」了,也的確是太不安全了。日本、韓國及我國台灣省每年約需進口的近4.5億噸原油,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巴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礦產品運往東亞市場,也要走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也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進口原油運輸有80%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