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牙殖民者造成什麼?
葡萄牙殖民者造成,莫三比克北部沿海人煙稀少,土地荒蕪。17世紀的時候,在贊比西河南岸興起了羅茲維王國(Rozwi)。他們沿江而下,迫使葡萄牙勢力大幅度撤退,還迫使莫諾莫塔帕王國淪為盤踞在贊比西河下游流域的小酋長國。衰弱的莫諾莫塔帕王國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期才最後滅亡。在羅茲維王國從南部向莫諾莫塔帕王國發動進攻的同時,位於贊比西河北岸的馬拉維人則從贊比西河北岸向莫諾莫塔帕王國和葡萄牙殖民者發動了進攻。
17世紀初,在不斷向莫諾莫塔帕王國內部擴展殖民勢力的同時,葡萄牙殖民勢力向贊比西河以北的地區進行擴張肯定要遭到失敗。這一時期的贊比西河以北的地區形成了強大的馬拉維聯邦,對外貿易發達。1608年,葡萄牙為了緩和同馬拉維人的關系,以欺騙的手段同其結成軍事聯盟,開始向贊比西河以北的內陸地區滲透。
1632年,馬拉維國王姆祖拉不滿葡萄牙的勢力的影響,對葡萄牙人城鎮科利馬內發動了突襲,但被擊敗了。可是,馬拉維人一度強大的勢力使葡萄牙人向內陸擴張推遲了凱察近一個世紀的時間,直到18世紀初馬拉維聯邦瓦解為止。在幾個世紀里,葡萄牙不斷試圖建立其對莫三比克內陸地區的控制,但由於受到當地非洲人的強烈反抗,均遭失敗。
從16世紀末開始,為了擴大葡萄牙的勢力影響並鞏固在當地的統治地位,葡萄牙國王按國內分封的模式在贊比西河流域、索法拉和克利姆巴群島(Querimba)等地區冊封了許多大庄園(又稱巴拉佐)(Prazeros)。這些大庄園的特許狀都有固定的期限。葡萄牙國王希望這些大庄園能夠成為白人移民社區的基地,在大庄園中定居的白人移民要為國王提供服務、繳納稅款、定期服役、遵守大庄園內的所有法律並率領自己的奴隸武裝征討附近的非洲人。
這些分封的大地產成了國中之國,在其設立之初顯然為葡萄牙早期的殖民擴張發揮了作用,使葡萄牙在莫三比克的統治在17世紀前50年達到了早期的鼎盛階段。但由於各個大庄園互不統屬,各自為政,甚至相互為敵,因而在17世紀後半期以後,這些大庄園實際上嚴重阻礙了葡萄牙在莫三比克建立和推行政令合一的殖民統治秩序。更為嚴重的是,許多的大庄園主日益非洲化,同非洲人聯姻或聯盟。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挑動非洲人之間進行混戰,並拒絕承認葡萄牙國王的權力。
在同一時期,非洲人反抗葡萄牙勢力的斗爭風起雲涌,相繼取得了勝利。安戈謝島的伊斯蘭城邦獲得了獨立,贊比西河南方的巴魯埃人發動了起義,從自己的領土上驅逐了葡萄牙人。馬拉維國王終止了同葡萄牙的軍事聯盟。索法拉地區的喬皮人和通加人(為聰加人的兩個分支)酋長,以及臨近莫三比克島的馬誇人也拒絕接受葡萄牙人的宗主權。莫諾莫塔帕王國與羅茲維王國結盟在1692年武裝反抗葡萄牙人的統治,將葡萄牙人從辛巴威高地和贊比西河流域內地驅逐出去。雖然事實上並沒有對莫三比克各地實施有效的統治,但葡萄牙於1700年宣布莫陵孫慎桑比克地區為自己的"保護國"。
實際上,此時的葡萄牙正集中力量在亞洲、巴西和安哥拉進行殖民擴張,無力顧及莫三比克。所以,莫三比克一直歸葡屬印度(果阿)管轄。到1752年,為了扭轉其在莫三比克長期統治不力的局面並鞏固其通往亞洲航線的中轉站地位,里斯本承認莫三比克的自治殖民地地位,不再歸印度總督控制,而由新設置的葡屬總督直接尺敬統治。當時莫三比克被稱為"葡屬東非洲"。
實際上在這一時期,斯瓦希里人乘葡萄牙人遭到當地各族驅逐的機會,重新恢復了以往的貿易網路。此外,來自印度的商人利用葡萄牙勢力衰落的時機,以向定居者賒銷布料和飾珠等產品贏得了立足點。那些定居者用從印度商人手中賒購的布料和飾珠換取內陸地區的黃金、象牙和熱帶產品。在17世紀中期以後,來自北部沿海島嶼的印度商人開始組織自己的商隊深入到位於內陸的馬誇人地區進行貿易。
到1750年的時候,印度商人已經建立並控制了南方遠至克利馬內和贊比西河流域的龐大貿易網路。黃金和象牙是早期商人們貿易的主要目標,也是葡萄牙對莫三比克的早期殖民統治進行掠奪的主要產品。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來自莫諾莫塔帕王國的黃金是莫三比克貿易的主要出口商品。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僅從克利馬內就出口6萬兩黃金。
但到了18世紀莫諾莫塔帕王國衰亡以後,莫三比克的黃金產量已經微乎其微了,但該國北部地區的象牙就成了主要的出口產品。這是因為印度商人對象牙的需求量很大,而堯人獵象者和商人願意從馬誇人中間商人那裡購買優質的印度布料,所以堯人獵象隊和商人為了獲取象牙深入莫三比克中部地區以及位於現在尚比亞境內的盧安瓜峽谷(Luangwa)。據不完全的記載,經索法拉出口的象牙1758年為23500公斤;1762年為141000~164500公斤;1806年為47000公斤。
如果說18世紀是莫三比克的象牙貿易世紀的話,那麼從19世紀開始,莫三比克就開始變成了國際勞工儲存地,奴隸貿易就成了主要的貿易商品了。實際上,莫三比克的奴隸貿易最早是由阿拉伯商人在幾個世紀以前開始的。此時,葡萄牙人奪取了奴隸貿易的壟斷權,並迅速將奴隸貿易擴大了。馬拉維湖東岸的堯人從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那裡獲得槍支,成為莫三比克北方主要的獵奴者。
18世紀60年代,印度洋上一些島嶼的甘蔗種植園擴大種植規模,需要大批的奴隸勞動力。印度商人、法國商人和莫三比克當地的葡萄牙商人開始積極為這些種植園提供廉價的非洲人奴隸。由於莫三比克的奴隸價格低廉,來自巴西、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奴隸販子們也來到莫三比克從事奴隸貿易。莫三比克歷史上的兩個主要港口莫三比克島和克利馬內(Quelimane)成為奴隸貿易的集散地。
各國的奴隸販子們也在南方的城鎮伊尼揚巴內和洛倫索—馬貴斯(Luorenço Marques),以及北方的克利姆巴群島購入少量的奴隸。在1700~1850年期間的奴隸貿易高峰期,人們至今還無法明確估算到底有多少莫三比克人被強行販賣為奴隸。到19世紀早期,每年大約有1萬名的奴隸從莫三比克島和克利馬內非法運出國外。
考慮到莫三比克漫長的海岸線,實際輸出奴隸的數目肯定遠遠大於這個數字。1817~1843年期間,莫三比克僅輸往巴西一個國家的奴隸數目就多達10萬人,而在同一時期,輸入古巴的30%的奴隸來自莫三比克。進入19世紀,北方堯人的象牙生意仍然很興盛。但由於需要的奴隸數量巨大,他們在繼續維持象牙貿易的同時,在19世紀前半期開始深入尼亞薩湖並在1850年之後進入莫三比克中部希雷峽谷(Shire)以及楚瓦人(Chowa)地區開發新的奴隸供應地。
馬誇人統治者也掠奪內地的非洲人,將其作為奴隸出售。東非沿海地區的斯瓦希里人則促成了莫三比克奴隸貿易的激烈競爭。由於奴隸貿易競爭激烈,奴隸貿易的方式也從19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通過當地頭人同外來的奴隸販子進行談判為主,轉變為此後的暴力掠奪和武力征服為主的方式。
由於葡萄牙殖民者掠奪大量的非洲人尤其是青壯年勞力並販賣為奴,嚴重破壞莫三比克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造成莫三比克北部沿海及贊比西河流域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結果是莫三比克從一個糧食出口國變成了糧食短缺的國家。在全世界廢除奴隸貿易以後,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後,殖民者又轉而向南非和南羅得西亞(獨立時改稱辛巴威)強制輸出非洲人勞工,從中盤剝莫三比克勞工。這使莫三比克經濟成為嚴重依賴勞工輸出的經濟,破壞了本地區的自然經濟結構和發展規律。
2、葡萄牙歷史
葡萄牙共和國位於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地理學家把這一地區稱作盧西塔尼亞。葡萄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東、北與西班牙接壤。面積92072平方公里。人口1023萬(1985),99%以上為葡萄牙人,余為西班牙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里斯本。
古代歷史史前伊比利亞半島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和克爾特人,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後來腓尼基人進入半島,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人統治了盧西塔尼亞的南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佔領葡萄牙中部,統治了半島。5世紀西羅馬帝國日益衰落,西哥特人佔領了半島, 8世紀阿拉伯穆斯林侵佔這一地區,逃亡的西哥特人佩拉吉奧在阿斯圖里亞斯山集結抵抗力量並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了半島,建立了萊昂王國與加利西亞和卡斯特拉兩個小國。
王國的建立與海外擴張11世紀,萊昂王國和卡斯特拉王國的阿方索六世(1072~1109在位)成為半島的統治者,他封勃艮第的恩里克為葡萄牙的伯爵。恩里克之子阿豐索一世在1143年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1385年與英國結盟。15~16世紀進行海外擴張。
葡萄牙的崛起是從中世紀後期開始的。1481年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即位,當時葡萄牙面臨著王權與貴族特權的矛盾。若昂二世以謀反的罪名逮捕並處死了葡最大的貴族布拉干薩公爵弗蘭特,接著又粉碎了幾起暗殺陰謀,懾服了貴族,改變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1495年曼努埃爾一世(1495~1521在位)即位後,葡萄牙的海外擴張達到了鼎盛時期。葡萄牙的海外擴張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初的迪尼斯國王(1279~1325在位)時期,當時他鼓勵發展農業,使葡萄牙的糧食有剩餘供出口,國王還鼓勵工業特別是優質亞麻布的生產,國內市場活躍,並組織商船隊到歐洲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他招雇能乾的海員,使本國人民學到了最新的航海技術。到15世紀中葉,被稱作「航海家」的亨利(航海家)為後來的海外探險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後很快就派船遠征,於第 2年到達非洲的黃金海岸(今迦納)並建立了要塞,葡萄牙人稱它為聖若澤達米納。1485年 D.康的船隊抵達扎伊爾(剛果)和安哥拉海岸。1487年由B.迪亞士率領的探險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7月,達·伽馬指揮4隻船,約 170人從里斯本出發,11月22日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莫三比克等一些地區,後於1498年 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開辟了歐洲至亞洲的航線,促進了歐亞商業關系的發展。1500年4月22日,P.┭.卡布拉爾的船隊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歸屬葡萄牙。後又繞過好望角,經馬達加斯加,到達印度南部沿海的卡利庫特。葡萄牙人費爾瑙·德·安德拉德曾到過中國廣州。1542年,葡萄牙商人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建立澳門殖民地。葡萄牙人佔領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大片土地,使當地的財富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帝國達到全盛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發展,特別是民族詩人L.V.de卡蒙斯(1524~1580)成為迄今為止葡萄牙最負盛名的文學家。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淪為西班牙的藩屬。1581年,葡萄牙議會同意西班牙國滑脊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國王,稱費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橫征暴斂,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極度貧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艦隊、海防遭到嚴重破壞,它在東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漸漸落入英國、荷蘭人手中,從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布拉干薩王朝時期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在一些貴族的支持下,利用西班牙國內外不安定的局勢,領導起義,趕走了西班牙總督,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布拉干薩公爵為國王,稱若昂四世(1640~1656在位)、1703年新王朝通過與英國簽定的梅休因條約,再一次加強英葡間的同盟關系。18世紀初,由於巴西殖民地的迅速發展,巴西金礦和金剛石礦的發現,再度使葡萄牙變得富有,王室並未致力於發展工業、農業和其他經濟,卻大肆揮霍這一巨大財富。1750年若昂五世當政時(1706~1750),人民和國家都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蓬巴爾侯爵S.J.de卡瓦洛·埃·梅洛首相的改革曾使葡萄牙經濟有所好轉。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王室逃亡前讓友巴西。葡萄牙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持續了 7年,後法軍因受英國打擊,於1811年撤離葡萄牙。1820年 8月慧槐24日,葡萄牙立憲主義者發動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0月4日在里斯本組成政務會,驅逐英國軍官。1821年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回到里斯本,1822年召集立憲會議制定一部自由憲法。不久,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也在巴西宣布獨立,並頒布憲章。在布拉干薩王朝統治的後期,葡國內建立了主要鐵路網,同西班牙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相連接,對外貿易逐漸增加,並擴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提出一個以「玫瑰色地圖」著稱的擴張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莫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因而觸犯了英國的利益。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國內不滿,共和主義運動不斷高漲,1891年爆發波爾圖起義。
共和國時期 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國。1911年召開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M.J.de阿里亞加就任總統。新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政教分離。1926年 5月A.圝.de F.卡爾莫納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成立新政府,自任總統(1928~1951)。1932年A.de O.薩拉查任總理,1933年頒布新憲法。他所領導的「國民同盟」成為唯一的合法政黨,建立了獨裁統治。在薩拉查統治時期,發展工業、電力,使葡萄牙渡過了經濟困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義上保持中立,但為交戰雙方都提供戰略物資。1943年後又先後向英國、美國提供亞速爾群島海空基地。戰後經濟主要依靠美國。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加入聯合國。
薩拉查在葡萄牙統治長達37年,對內實行專制獨裁,對外鎮壓葡屬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60年代後,葡屬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日益激烈,葡萄牙國內人民也奮起反對獨裁統治和殖民主義戰爭。1961年12月19日,印度接管了葡在印的領地果阿、第烏、達曼。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獨立。同年 7月5日維德角、7月12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後獨立。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獨立。1970年薩拉查病逝,M.J.das N.卡埃塔諾繼任總理,繼續執行薩拉查的政策。1974年 4月25日,一些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政變後成立過6屆臨時政府。1975年3月,成立由軍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權力機構之一。之後,實行了廣泛的國有化,將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運輸、通信、能源等部門劃歸國有。1975年4月,進行立憲議會選舉。1976年4月頒布憲法並進行議會選舉,同年6月選舉總統,A.dos S.R.埃亞內斯當選總統。第一屆憲法政府由社會黨單獨組閣。
1979年2月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80年初,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中心黨和人民君主黨聯合執政。1982年修改憲法,取消原由軍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立國務委員會和憲法法庭。1983年 6月,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成立第 9屆憲法政府。因聯合執政後在經濟、社會政策和總統選舉問題上的分歧,導致社會民主黨於1985年 6月退出政府,至此政府解體。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單獨執政,為第10屆憲法政府。1986年1~2月舉行總統選舉,社會黨總書記M.A.N.L.蘇亞雷斯當選總統。成為葡萄牙近60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
3、葡萄牙人是什麼民族? 葡萄牙的詳細歷史是怎樣的?它對外擴張的影響在哪裡?
這個問題好!
西南歐民族之一。約1192萬人(1978),有978萬人住在葡萄牙,佔全國人口99.7%;其餘214萬人兄叢尺主要分布在法國、鄭核美國、巴西和加拿大。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葡萄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羨高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多信天主教。(所以現在澳門民眾多信奉天主教)
歷史就非常的長了
http://ke.baidu.com/view/792502.htm
看看這個吧,很詳細
葡萄牙人在發現新大陸路時期在非洲、美洲都佔有很多的殖民地
4、15世紀,西方殖民者在東亞海域的海上是如何進行劫掠活動的?
葡萄牙人進入亞洲的貿易並非一帆風順。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了明廷朝貢國滿剌加,1517年8月在屯門遇到明朝水軍後,自稱佛朗機人,要求覲見中國皇帝。廣東官員接待後發現葡萄牙人不懂天朝禮儀,於是訓練三月後,“始引見”。
這個使團遇到的是以荒嬉著稱的正德皇帝,他將紅發碧眼的外國使者視為奇異玩物。葡方關於通商貿易的請求遲遲未能得到答復,屯門葡軍久等無奈,一方面築城架炮,劫掠過往商船,一面軍行無道,暴虐當地百姓,引發民怨。滿剌加的王子也趕到京城,向明廷陳述葡萄牙在滿剌加的罪行,並請求“遣兵助復其國”。
1524年,嘉靖即位,處決留居京城的葡萄牙使者,責令葡萄牙人還滿剌加故土,同時地方官員開始清理葡人,居留屯門的葡萄牙人拒不撤走,還增兵支援,爆發屯門海戰,葡軍被擊潰。
正常的通商貿易和武裝征服均告失敗後,葡萄牙人只得輾轉東南海面,進行走私貿易,又被視為勾引沿海百姓、倭寇、海盜引盜成伙的禍首,從浙江到福建海域均遭到明軍圍剿,傷亡慘重。福建走馬溪一戰,“去者遠遁,而留著無遺死者落水,而生者就縛。全閩海防,千里肅清”。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6年),葡人借口晾曬貨物,賄許廣東官員,留居澳門,進而明廷迫於形勢以天朝順民接納,才算摸索出了在中國交通的一點門路。
後來的西班牙、荷蘭、英國,除了沒有機會竊據領土,幾乎把葡萄牙與明政府的交往過程或長或短地重演了一遍。
西班牙人晚半個世紀進入亞洲,1571年,西班牙佔領呂宋,以馬尼拉為中心,建立了西屬菲律賓殖民地和貿易中轉站。
西人一入亞洲就尋求與中國帆孝建立通商關系,菲律賓總督黎牙實報告:“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同中國建立商業聯系,以期獲得中國的絲綢、瓷器、安息香、鷹香和其他物資。通過開展此種商業活動,居民便可馬上增加他們的歷脊財富收入。”
呈請明廷請求通商傳教遭拒後,又意圖染指澳門、留居虎跳門,均以失敗告終,西班牙人只得專營馬尼拉,吸引商船前來貿易,形成澳門——馬尼拉——墨西哥航線,即由澳門出航的大帆船,向東南航行,經呂宋島,到達菲律賓馬尼拉港,再經聖貝納迪諾海峽後,橫渡太平洋,達到墨西哥良港阿卡普爾科。去程載滿絲綢和瓷器,回程則以來自美洲的白銀為主,因為西班牙人也沒有令中國人感興趣的商品。
荷蘭於1602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積極地向亞洲開展貿易活動,先在萬丹、班達和安漢分別設立了貿易商站,1619年,據巴達維亞建立荷蘭亞洲貿易中心。面對葡萄牙人占據澳門,掌控明廷對外貿易的局面,荷蘭人十分眼饞,數次試圖奪取澳門,1627年更是乘著葡萄牙人北上協助明廷抗清,派4艘戰艦攻打澳門,結果以慘敗告終;謀取馬尼拉——墨西哥航線上的澎湖列島一事,也於1622年以失敗告終。
屢次失敗之態爛稿後,荷蘭人於1624年占據台灣,並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建立熱蘭遮城,作為荷蘭亞洲貿易的次中心。
荷蘭人游弋在海面上大肆劫掠從中國沿海到馬尼拉的商船,迫使其轉往台灣貿易,收到了顯著成效。
英國倫敦號在1635年到達澳門之前英東印度公司是和葡萄牙達成了協議的,即英國可以進入澳門與中國自由澳門,但必須把葡萄牙人的財寶運到卧亞(Goa,即果阿)為條件,結果英國人到澳門之後,直接在岸上搭了兩個棚子經商,又自行和廣東政府交涉,企圖獲得在廣州的貿易權利,惹怒了葡萄牙人。於是,葡萄牙新任印度總督下令所有葡萄牙在遠東的據點不得與英國人貿易。
兩頭落空後,英國人遂進一步鼓勵商人以武力獲得貿易的機會。為了獲得中國商品,西班牙、荷蘭、英國等西方國家縱橫東亞海域,以武力據守原來的明廷朝貢國,從事海上劫掠活動,脅迫和招攬中國商人到其在東亞和東南亞的貿易基地。同時明朝政府卻未能有效應對之,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的僵化低能與社會迅速變動的復雜局面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具體到東南沿海,越到後期,明朝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掌控海洋局勢,此時的福建海商們馳騁海上,成為東亞海域的重要勢力,明廷最終只能以“招撫之策”“以盜治盜”應付之,在此政策之下,鄭芝龍海上集團應運而起。
1628年,鄭芝龍接受明廷招撫,獲得明廷軍事和政治支持,1633年,鄭芝龍在料羅灣擊敗了荷蘭艦隊,並於1628-1635年相繼其他海盜團伙,歷經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四代,建立了主導著中國東海和南海的貿易的海上集團,“凡中國各貨,海外人皆仰資鄭氏,於是通洋之利,惟鄭氏獨操之,財用益饒。”據《長崎記》載:1650年至1661年,中國到長崎的商船計607艘,其中大部分是鄭成功的。
此時荷蘭人在東亞海域勢力正強,與鄭氏集團既是重要的貿易對象,又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雙方時而展開有條件的合作。
在與荷蘭的周旋中,鄭氏集團始終占據上風,1661年更是據有荷蘭原來的據點台灣,並向馬尼拉下達要求納貢的諭令,西班牙人幾經掙扎,最後向鄭氏納貢桅舵。
李伯重先生曾撰文認為,“15—17世紀前半期東亞世界的海域是一個無法無天的混沌世界”,海上貿易形勢復雜,既有主要採取和平手段進行國際貿易的普通商人如福建海商,也有擁有強大武力、亦商亦盜的商人,這類商人與藉助武裝力量的海寇之間有密切關聯,荷蘭東印度公司和鄭氏集團屬於軍事-商業復合體,所不同者是一個獲得了本國政府的支持,一個沒有。
混沌的局勢首先在於朝貢貿易的衰亡和私商貿易的興起,而彼時的西來者盡管對朝貢體制具有一定的挑戰和沖擊,卻始終沒有能力建立起一種新的秩序,東亞海域籠罩在仗劍經商的氛圍下。
5、請問誰有葡萄牙的資料?
葡萄牙(英:Portugal, the Portuguese Republic,葡:República Portuguesa)
參考資料:http://www.world68.com/sort.asp?bid=99(葡萄牙網站導航)
葡萄牙簡介
葡萄牙位於歐洲西南的伊比利亞半島西部,東部和北部與西班牙相接壤,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泮,是一塊南北長、東西窄的近似長方形地帶,另有位於大西洋中的亞達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
國花:雁來紅
葡萄牙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北部為梅塞塔高原;中部多山地,平均海拔800~1000米。埃斯特雷拉山峰海拔1991米,為全國最高山峰。南部多丘陵;西部沿海一帶為沿海平原。
葡萄牙氣候宜人,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相對乾燥。氣候時有變化,大致是海洋性氣候向地中海氣候過渡。西北部,年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有些山嶺地帶可達2000~2500毫米。在東北部和特茹河以南,乾旱時有發生。馬德拉群島屬地中海氣候,比較濕潤,氣溫較高,年降雨量低於1000毫米。亞達爾群島氣候濕潤,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葡萄牙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北部地區主要是各種松樹、橡樹,及海洋地帶的大量海生松林。並廣泛分布著栗樹、椴樹、榆樹、楊樹、椰欖樹。另外還有栓皮櫟樹、角豆樹、杏樹、無花果樹。野生動物有野山羊、野豬、鹿、狼和猞狸。
葡萄牙是「軟木之國」,是最大的軟木出口國。還有「歐洲濱海花園」之稱。有來自北非的花卉,還有一百種獨一無二的葡萄牙特有的植物,在這兒,花店完全是多餘的。
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也是一種使用地域最廣泛的羅馬語言。信仰天主教的人佔94.1%,信奉其他宗教者佔1.3%。葡萄牙人熱愛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喜弄花蒔草。國內花木色澤艷麗,即使在冬季,也到處可見紅花綠葉。愛喝葡萄酒又是葡萄牙人的一種嗜好。特別圓宴檔是波爾圖酒,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用餐時都要喝上幾杯這種酒,它被葡萄牙人列入恢復體力的補酒。每年聖誕節,葡萄牙人還要烤制曾得到王後伊沙白爾贊賞過的18英寸的麵包分給大家。葡萄牙人愛看只供觀賞的鬥牛,愛唱最能表現葡萄牙人落寂感受的宿命之歌。
葡萄牙城市介紹: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北岸的7個山丘上,有「七丘城」之稱。面積82.88平方公里。瀕臨大西洋,是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里斯本是葡萄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總統府、共和國議會、總理府、外交部和國防部等重要政府機構均設在濱河的帝國廣場。商業廣場一帶是古代皇橘亂宮。由於里斯本處於地中海—南亞地震帶上,城內多為低建築,但20世紀以來,也有不少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城中最高點為聖喬治城堡,城垛巍峨,牆厚且堅,城頂高矗著聖喬治王子的塑像,保留著400年前的炮台,堡內用藤蘿裝設了一個大餐廳,一個精緻的動植園。被稱為里斯本露天博物館的聖若熱城堡,遊人如織。另外,有建於1147年的羅馬—哥特式大教堂,弗洛拉的聖文森教堂。有葡萄牙皇室先王祠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卡馬爾教堂保持著最初面目。市郊多點綴著別墅、村舍、葡萄園、花園、公園和林地,更是一派明媚多姿的南國風光。里斯本大學建於129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此外還有高等技術學院,音樂、藝術等學院。市內交通以汽車和地鐵為主,距城7.2公里處有國際機場。西郊大西洋沿岸有海濱浴場,是葡著名的旅遊區。
波爾圖,重要海港。位於西北部的杜羅河北岸,市內宮殿教堂、博物館、畫宮、紀念碑、雕塑群像比比皆是。城市建築古色古香。有羅馬式建築波爾圖大教堂、僧侶塔,著名的公共建築水晶宮,有波爾圖的象徵、高75米的克萊里科鍾樓。波爾圖大學、地區檔案館、市立圖書館等是波爾圖文化的重要象徵。波爾圖的葡萄久負盛名,全市有十幾家酒廠,釀造的葡萄酒味祥襲美醇厚,遠銷歐洲和世界各地,使波爾圖有「酒市」之稱。
有"大西洋明珠"美譽的馬德拉島,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南800公里,1402年成為葡萄牙領土.本來靠出口葡萄酒,香蕉及糖維生,近年轉以手工業及旅遊業為經濟支柱.馬德拉島全長56公里,內陸地區大都無人居住,北岸以農地為主.八成居民,集居於島的南岸. 馬德拉島的首府,是工商業中心豐沙爾.這兒不但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更是釀制當地名產——馬德拉葡萄酒的地點.這種酒味道甘醇可口,釀制方法也很特別.葡萄發酵後,在烘房中加熱,令酒味更醇.豐沙爾有一個多姿多彩的農產品市場.市場里出售的食品應有盡有,包括吞拿魚,安哥拉魚及各式價廉物美的蔬菜.另外,不妨試試首都名菜"Espetada".這道菜是把牛肉切成粒狀,放在以月桂樹樹枝生的火上燒烤,味道清新獨特. 離開繁忙的豐沙爾,到北岸各小鎮走走,會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寧靜.踏入聖安娜小鎮,放眼盡是無垠的農田,花卉及紅瓦村屋.由聖安娜鎮沿岸西行,便到達莫尼什港. 這個小鎮是都市人修養生息的地方.你可以在黑色玄武岩建成的海水泳池暢泳,爬上山峽遠眺,飽嘗海鮮美食,或在海浪聲中入睡.雖然北岸小鎮生活悠閑,可是,每年9月中旬葡萄成熟時,小鎮每個居民都會忙著採摘葡萄,釀制醇酒,小鎮就熱鬧起來了
卡斯卡伊斯市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以西30公里,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人口18.4萬人,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交通便利,旅遊業發達,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濱旅遊勝地.卡斯卡伊斯曾是一個漁村,在14世紀開始發展,成為了往來里斯本的一個繁忙的港口城市. 而到19世紀後期,當洗海水澡非常流行的時候,這個城市變成了有名的海濱旅遊勝地,這場改革的首席設計師就是葡萄牙國王唐·劉易斯一世�他把葡萄牙王室的避暑山莊搬到了這里,在這里修建了官邸和5個別墅,王室在這里度過整個炎熱的夏天.這里也從此完全改變了原來漁村的面貌.於是,卡斯卡伊斯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吸引了很多好奇者到這里參觀. 現在這里成為一個活躍的,帶有貴族氣息的城市,也值得大家漫步於城市街道,欣賞當地高質量的商品,花一些時間在城市眾多觀景樓中放鬆休息.海灘依然是卡斯卡伊斯最吸引人的地方,人們可以選擇去一些受保護的淺灘或者選擇到更遠一點的區域去沖浪,或者進行帆板運動. 另外,卡斯卡伊斯的食物也非常出色,特別是能在當地許多餐廳里吃到眾多美味的海鮮.
葡萄牙歷史
1140年,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統治,亨利克「稱帝」,成為該國的第一位國王。 公元1143年,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葡萄牙,在光復領土的戰爭中應運而生,並且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承認,這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
葡萄牙如今的版圖成型於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統治時期。
公元前時期公元前一千年時就有若幹部族居住在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而第一個有證據支持曾居住此地的是公元前8、9世紀時,住在葡萄牙北部及西班牙的加利西亞(Galicia)的塞爾特人(Celts);同時期還有沿著奧加威(Algarve)建立漁村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他們並曾往北開拓直到現今的里斯本(Lisbon);希臘人(Greeks)及迦太基人(Cathaginians)則住在南方及西方海岸地帶。
羅馬人(Romans)在公元前201年擊敗迦太基人,公元前140年打敗塞爾特人後,就掌控了葡萄牙中部及南部。在羅馬統治的六個世紀中,引進屬於拉丁語系的葡萄牙語及風俗,也替基督教的引入打下基礎。
西哥德人及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公元469—1139年)羅馬帝國公元3、4世紀時勢微,連帶影響這個地區的統治權。公元469年,屬日耳曼民族的西哥德人(Visigoths)越過庇里牛斯山(Pyrenees)來到此地,7世紀時引進基督教。
公元711年,回教徒入侵推翻了西哥德王朝,在科多巴(Córdoba)建立艾爾安答路斯(al-Andalus)王國;雖然回教統治者不排斥猶太教及基督教,但許多基督徒改信回教,公元9、10世紀是回教最興盛的時期。
經過近四個世紀的回教統治,葡萄牙境內仍有許多回教式建築地標,以及許多源自回教及阿拉伯的習俗,也影響了當地的方言。
十字軍東征及葡萄牙建國時期(公元1139—1415年)公元1139年,來自葡萄凱爾(Portucale)(以波爾多為中心的領地)邊境的貴族艾方索?亨利克斯(艾方索一世) (Afonso Henriques)(Afonso I)宣布獨立,並自稱是第一任葡萄牙國王,藉由十字軍的協助與回教徒對抗,在公元1147年收復里斯本,公元1249年在阿列提住(Alentejo)及奧加威擊潰殘存回教部隊,至此完全取回此地的統轄權。
迪尼斯一世(Dinis I)(公元1279—1325年)推廣使用葡萄牙語(以取代西班牙語),在公元1290年創立第一所大學,公元1297年簽訂奧卡尼塞許條約(Treaty of Alca?ices)確立國界,成為十四世紀歐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大探險時期(公元1415—1580年)艾維茲王朝(House of Aviz)第一位國王裘奧一世(Jo?o I)(公元1385—1433)在位時,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見的興盛景象,也為日後的版圖擴張與經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增強國力,與英國簽訂溫瑟條約(Treaty of Windsor)建立永久的同盟關系。
15世紀是海權時代的黃金時期,在裘奧的兒子導航者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的領軍下,葡萄牙成為海洋技術及探險的世界領導者。葡萄牙冒險家的足跡從摩洛哥(Moroccan)、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直至無人居住的亞速群島(Azores Islands),並為了奴隸及財富進軍非洲大陸。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從羅卡角出發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爾角。在此之前,這里是已知世界的盡頭。 到1460年,被葡萄牙繪在地圖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
公元1488年巴托羅繆?迪亞茲(Bartolomeu Diaz)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之後,世界就此改變,他不僅開啟前往東方的大門,也打開了葡萄牙香料貿易的入口。接下來雖然葡萄牙與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失之交臂,仍在公元1498年,由瓦思庫·達·加瑪(Vasco da Gama)率領第一隻遠征艦隊前往印度(India),在東非及印度尼西亞打下不少殖民地。兩年後,佩卓·奧維瑞許·卡布奧(Pedro Alvares Cabral)拿下巴西,建立廣大的葡萄牙帝國。
哈普斯堡及布拉剛薩王朝時期(公元1580—1807年)公元1580年艾維茲王朝失勢,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強說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統,使得伊比利半島的統治權又回到一個國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nurg)統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進好幾次戰爭中,最慘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無敵艦隊慘敗給英國,經過這些歲月葡萄牙帝國也逐漸消失。
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剛薩王朝(House of Bragan?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獨立,為抵抗西班牙維持國家獨立,他再次長途跋涉與英國修好。經過半世紀,裘奧五世(公元1706—1750年)利用巴西採到的黃金及鑽石振興經濟,使得葡萄牙再次興盛。
公元1755年的大地震摧毀了里斯本及葡萄牙南部,超過15,000人死亡,彭波候爵(Marquês de Pombal)配合國家經濟改革,進行里斯本的重建工作。
拿破崙及後拿破崙時期(公元1807—1910年)拿破崙(Napoleon)在公元1807年攻進葡萄牙,王室卻為了保命逃到巴西。裘奧六世在公元1821年重返里斯本,所面對卻是紛擾不斷葡萄牙王室所產生的詭譎政治氣氛,兒子佩卓在巴西自立為王並宣布獨立,公元1826年裘奧六世死後,就發生兄弟戰爭(War of the Two Brothers)(公元1826—1834年)。
因為公元1822年曾在皇室缺席情況下草擬憲法,大幅削去君主的權力,所以公元1826年時,立憲派(有佩卓,巴西第一位國王)與君主派(有米格爾(Miguel),佩卓的兄弟)就在葡萄牙各地爆發戰爭。8年的血腥沖突後,米格爾遭到放逐,由年僅15歲佩卓的妹妹瑪麗亞二世(Maria II)(公元1834—1854年)繼任王位,不過接下來的75年中,自由民主派與君主派仍然持續對峙。
第一共和到薩拉札時期(公元1910—1974年)公元1910年10月5日曼紐爾二世(Manuel II)亡命英國,正式宣告上世紀的政治喧擾告一段落,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時期由此展開,新政府賦與男性選舉及參政權,並削弱教會影響力,同時工人也擁有罷工權,也依工作表現評定人事考績而不是依家世背景;但挑戰教會權力引發全世界反彈,釋出勞工權益也造成政府與勞工間的對峙。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更使得經濟動搖,國內動盪,公元1926年的軍事行動正式結束脆弱的共和政府,安東尼奧?卡莫那(António Carmona)將軍成為臨時軍事政府的領導人,為了解決經濟危機,他指派著名經濟學教授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擔任財政大臣,公元1932年成為首相,但不久也成為獨裁者,依舊抱著權力不放,恐怖的秘密警察抓出反對薩拉札的人,並且血腥鎮壓非洲的叛亂,這也拖垮了葡萄牙的全國經濟。
革命改造時期(公元1974—1999年)70年代早期,國際反對帝國主義聲浪高漲,國內軍人亦對鎮壓非洲殖民地行動感到厭煩,於是在公元1974年4月25日左派軍隊發動政變,即為康乃馨革命(Revolution of Carnations),在葡萄牙每個城鎮都有一條叫做4月25日的街道以資紀念。
公元1975年社會主義政府宣布放棄非洲殖民地的管轄權,公元1976年舉行第一次選舉,選出頗具人氣的馬利歐?索瑞茲(Mario Soares)擔任首相,面對國內經濟危機,他提出「百日維新」來振興經濟。公元1986年葡萄牙加入歐洲共同體(也就是現在的歐盟),這項新挑戰仍無法阻止索瑞茲贏得這年的總統大選,他也是葡萄牙第一位平民總統。
現今的葡萄牙葡萄牙目前仍致力在經濟趕上其它的西歐國家,加入歐盟似乎尚未對葡萄牙的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公元1999年的經濟成長率達3.5%,這幾年在公共建設亦有頗多進展。雖然在里斯本舉行的1998萬國博覽會不甚成功,參加人數不如預期,但籌備過程中改善了里斯本的交通運輸,也提高了葡萄牙的國際聲勢。
重生的葡萄牙在後殖民地時代扮演一個全新的角色,過去幾年都在協助過去的殖民地安哥拉及東帝汶(East Timor)尋求和平。公元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同意放棄最後一個殖民地—澳門(Macau),將它交還中國結束442年的統治.
6、誰知道葡萄牙的歷史
葡萄牙歷史
history of Portugal 葡萄牙共和國位於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地理學家把這一地區稱作盧西塔尼亞。葡萄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東、北與西班牙接壤。面積92072平方公里。人口1023萬州春臘(1985),99%以上為葡萄牙人,余為西班牙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里斯本。 古代歷史 史前伊比利亞半島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和克爾特人,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後來腓尼基人進入半島,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人統治了盧西塔尼亞的南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佔領葡萄牙中部,統治了半島。5世紀西羅馬帝國日益衰落,西哥特人佔領了半島, 8世紀阿拉伯穆斯林侵佔這一地區,逃亡的西哥特人佩拉吉奧在阿斯圖里亞斯山集結抵抗力量並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了半島,建立了萊昂王國與加利西亞和卡斯特拉兩個小國。 王國的建立與海外擴張 11世紀,萊昂王國和卡斯特拉王國的阿方索六世(1072~1109在位)成為半島的統治者,他封勃艮第的恩里克為葡萄牙的伯爵。恩里克之子阿豐索一世在1143年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1385年與英國結盟。15~16世紀進行海外擴張。 葡萄牙的崛起是從中世紀後期開始的。1481年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即位,當時葡萄牙面臨著王權與貴族特權的矛盾。若昂二世以謀反的罪名逮捕並處死了森唯葡最大的貴族布拉干薩公爵弗蘭特,接著又粉碎了幾起暗殺陰謀,懾服了貴族,改變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1495年曼努埃爾一世(1495~1521在位)即位後,葡萄牙的海外擴張達到了鼎盛時期。葡萄牙的海外擴張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初的迪尼斯國王(1279~1325在位)時期,當時他鼓勵發展農業,使葡萄牙的糧食有剩餘供出口,國王還鼓勵工業特別是優質亞麻布的生產,國內市場活躍,並組織商船隊到歐洲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他招雇能乾的海員,使本國人民學到了最新的航海技術。到15世紀中葉,被稱作「航海家」的亨利為後來的海外探險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後很快就派船遠征,於第 2年到達非洲的黃金海岸(今迦納)並建立了要塞,葡萄牙人稱它為聖若澤達米納。1485年 D.康的船隊抵達扎伊爾(剛果)和安哥拉海岸。1487年由B.迪亞士率領的探險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7月,達·伽馬指揮4隻船,約 170人從里斯本出發,11月22日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莫三比克等一些地區,後於1498年 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開辟了歐洲至亞洲的航線,促進了歐亞商業關系的發展。1500年4月22日,P.卡布拉爾的船隊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歸屬葡萄牙。後又繞過好望角,經馬達加斯加,到達印度南部沿海的卡利庫特。葡萄牙人費爾瑙·德·安德拉德曾到過中國廣州。1542年,葡萄牙商人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建立澳門殖民地。葡萄牙人佔領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大片土地,使當地的財富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帝國達到全盛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發展,特別是民族詩人L.V.de卡蒙斯(1524~1580)成為迄今為止葡萄牙最負盛名的文學家。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淪為西班牙的藩屬。1581年,葡萄牙議會同意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國王,稱費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橫征暴斂,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極度貧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艦隊、海防遭到嚴重破壞,它在東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漸漸落入英國、荷蘭人手中,從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布拉干薩王朝時期 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在一些貴族的支持下,利用西班牙國內外不安定的局勢,領導起義,趕走了西班牙總督,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布拉干薩公爵為國王,稱若昂四世(1640~1656在位)、1703年新王朝通過與英國簽定的梅休因條約,再一次加強英葡間的同盟關系。18世紀初,由於巴西殖民地的迅速發展,巴西金礦和冊滑金剛石礦的發現,再度使葡萄牙變得富有,王室並未致力於發展工業、農業和其他經濟,卻大肆揮霍這一巨大財富。1750年若昂五世當政時(1706~1750),人民和國家都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蓬巴爾侯爵S.J.de卡瓦洛·埃·梅洛首相的改革曾使葡萄牙經濟有所好轉。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王室逃亡巴西。葡萄牙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持續了 7年,後法軍因受英國打擊,於1811年撤離葡萄牙。1820年 8月24日,葡萄牙立憲主義者發動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0月4日在里斯本組成政務會,驅逐英國軍官。1821年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回到里斯本,1822年召集立憲會議制定一部自由憲法。不久,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也在巴西宣布獨立,並頒布憲章。在布拉干薩王朝統治的後期,葡國內建立了主要鐵路網,同西班牙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相連接,對外貿易逐漸增加,並擴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提出一個以「玫瑰色地圖」著稱的擴張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莫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因而觸犯了英國的利益。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國內不滿,共和主義運動不斷高漲,1891年爆發波爾圖起義。 共和國時期 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國。1911年召開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M.J.de阿里亞加就任總統。新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政教分離。1926年 5月A.□.de F.卡爾莫納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成立新政府,自任總統(1928~1951)。1932年A.de O.薩拉查任總理,1933年頒布新憲法。他所領導的「國民同盟」成為唯一的合法政黨,建立了獨裁統治。在薩拉查統治時期,發展工業、電力,使葡萄牙渡過了經濟困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義上保持中立,但為交戰雙方都提供戰略物資。1943年後又先後向英國、美國提供亞速爾群島海空基地。戰後經濟主要依靠美國。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加入聯合國。 薩拉查在葡萄牙統治長達37年,對內實行專制獨裁,對外鎮壓葡屬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60年代後,葡屬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日益激烈,葡萄牙國內人民也奮起反對獨裁統治和殖民主義戰爭。1961年12月19日,印度接管了葡在印的領地果阿、第烏、達曼。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獨立。同年 7月5日維德角、7月12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後獨立。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獨立。1970年薩拉查病逝,M.J.das N.卡埃塔諾繼任總理,繼續執行薩拉查的政策。1974年 4月25日,一些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政變後成立過6屆臨時政府。1975年3月,成立由軍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權力機構之一。之後,實行了廣泛的國有化,將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運輸、通信、能源等部門劃歸國有。1975年4月,進行立憲議會選舉。1976年4月頒布憲法並進行議會選舉,同年6月選舉總統,A.dos S.R.埃亞內斯當選總統。第一屆憲法政府由社會黨單獨組閣。 1979年2月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80年初,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中心黨和人民君主黨聯合執政。1982年修改憲法,取消原由軍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立國務委員會和憲法法庭。1983年 6月,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成立第 9屆憲法政府。因聯合執政後在經濟、社會政策和總統選舉問題上的分歧,導致社會民主黨於1985年 6月退出政府,至此政府解體。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單獨執政,為第10屆憲法政府。1986年1~2月舉行總統選舉,社會黨總書記M.A.N.L.蘇亞雷斯當選總統。成為葡萄牙近60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
7、重商主義對早期葡萄牙的影響
重源世商主義對早期葡萄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貿易壁壘:重商主義強調國家對外貿易的控制和運鍵保護,葡萄牙在這一政策下採取了一系列的貿易壁壘措施,如限制進口商品、提高關稅等,以保護本國商品和產業。
2、殖民擴張:重商主義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場,葡萄牙在這一政策下通過殖民擴張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市場。早期葡萄牙在非洲、南亞、南美等地建立了殖民地,並實行強制勞動和貿易壟斷等旁裂巧措施,以獲取更多的財富和資源。
3、海權主義:重商主義和海權主義相結合,葡萄牙在這一政策下大力發展航海和海上貿易,成為歐洲的海上霸權。葡萄牙海軍的強大和航海技術的領先地位,都是在重商主義和海權主義的背景下得以發展的。
8、葡萄牙帝國為什麼能夠崛起,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葡萄牙對外擴張的主要動力源自香料和糖等利潤豐厚的貿易,此前其他歐洲大國已通過中東貿易路線獲利。葡萄牙對擴張的興趣已經超出了貿易和貨幣本身。盡管葡萄牙早期進入外國水域主要是出於其他不太重要的動機,隨著其在世界舞台上不斷展示實力,其對外擴張也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促進基督教的傳播和抵制包括伊斯蘭教在內的其他信仰已日益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此外,葡萄牙還希望獲得一個更大的殖民地,並直接對其進行管理。
16世紀,葡萄返耐牙帝國進入鼎盛時期,成為一個海上大國,在非洲、亞洲和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在這個時代,葡萄牙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遠遠超過了其他歐洲國家。小小的漏叢春葡萄牙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帝國。當時,中國的澳門也淪為葡萄牙殖民地。而葡萄牙衰落的原因也很多,雖然葡萄牙強大的國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占據一席之地,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的崛起,葡萄牙的地位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受到挑戰。
我們都知道,在殖民過程中鄭鬧,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軍隊。然而,葡萄牙的總人口只有150萬,軍隊的數量更少。例如,在一些殖民地,葡萄牙士兵的人數只有50人左右。雖然有大量僱傭軍作為補充,但這些僱傭軍,包括葡萄牙士兵,在殖民過程中,在與當地人民的沖突中被大量消耗,原有的少數軍隊總是捉襟見肘。
而葡萄牙的衰弱,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退埋下了隱患。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持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贏得了世界。然而,幾乎所有的財富都被用來支持宗教信仰戰爭和殖民擴張,而不是發展能夠真正使國家富強的工商業。這些王朝和宗教戰爭消耗了西班牙人民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
9、葡萄牙人在明朝時期占據澳門,是給了明朝什麼好處嗎?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姓?鎮燃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一首《七子之歌》唱盡了澳門「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百年坎坷歷程。也正是拜其歌詞「三百年夢寐不忘的生母啊」所賜,「明朝割讓澳門」的說法,也是長期流傳。
那麼,明朝為何允許葡萄牙人占據澳門呢?「割讓」澳門的說法又究竟是否屬實呢?
一、登陸澳門
16世紀時,西方迎來了航海業的迅猛發展,由此促使葡萄牙人展開了一場遠渡重洋征服世界的雄偉計劃。
依靠著大航海時代的霸主地位,葡萄牙人的勢力不斷東侵,終於在明朝中葉來到我國澳門一帶。
抵達澳門附近後,葡萄牙人驚訝的發現,眼前的國家繁榮昌盛,一如馬可波羅游記中的神話王國,這不禁讓葡萄牙人有了占據這片富饒的土地作為殖民地的想法。
然而,此處江山雖然錦綉,可軍隊戰鬥力卻彪悍無比。葡萄牙人剛有了一絲想要佔領殖民地的想法,就遇到了明朝軍隊的迎面痛擊,雙方在屯門展開一場海戰,結果葡萄牙人被大明水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眼看強攻失敗,葡萄牙人又採取了迂迴策略,他們對澳門當地官員謊稱船遇風暴,需要上岸晾曬被水浸濕的貨物衣帽為由,成功登上了澳門的土地。此後,葡萄牙人又大量賄賂官員,終於取得了澳門的長期居住權。
二、居住許可
雖然葡萄牙人在澳門長住,但當時澳門的領土主權依舊是屬於明王朝的,明朝政府也從未想過要「割讓」澳門給葡萄牙。
這可以從明王朝對澳門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掌控力來印證。據《澳門紀略》記載,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需要定期向明王朝繳納地租,同時,澳門的關稅權也依然牢牢掌握在明朝政府手中。
此外,明朝政府還掌握了澳門的立法、司法權及重要的行政管理權。由此可見,明王朝才是澳門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手握領土主權的明朝政府將澳門編入香山縣府管轄,還在澳門當地安排了負責治安和稅收的官員,以此宣示對澳門的治理權。
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必須嚴格遵守明朝的種種規定,否則便會遇到麻煩。比如萬曆十一年,葡萄牙人曾一度自設官吏,此舉違反了明王朝的規定,因此總督陳瑞立刻約見了葡方負責人,責怪他們不遵守明王朝的規定,有違皇上治理澳門的本意。
葡方代表被這一番訓誡嚇得不輕,急忙託人帶著天鵝絨、鏡子等珍貴禮品去送給總督,並且重申一定服從明朝政府的命令,這才獲得了內部自治的許可權。
然而,葡萄牙人費盡周折獲得的自治,也僅僅是適用於處理葡國人之間的矛盾,如果涉及到中國人的事務,葡萄牙方依舊無權干預。
三、行使主權
除了嚴格限制當地葡人的行為,明王朝還敢於懲治在澳門犯法的葡萄牙人。
據《廣東通志》、《澳門紀略》記載,萬曆三十六年,有葡萄牙人觸犯法律後被押送公堂問罪,時任香山知縣的蔡善繼便按律狠狠的打了這名犯人的板子。這名外國犯人在接受中國法律處罰時,不僅沒有反抗,反而「帖然服」——在中國,就要遵守中國法律,該打就打!
明朝政府還曾拆毀葡萄牙人私設的炮台,還曾將葡萄牙人建的教堂改為中國的石碑,以此維護中國主權。
為了防備葡萄牙人通過澳門往內地滲透,明朝政府還專門在澳門與內陸接壤處設置了一座蓮花莖關閘。這座閘原本每月開放兩次,後來改為每5日開放一次,不開放的時候便用6根封條加封,從而杜絕了葡萄牙人與當地人過多接觸的潛在隱患。
可以說,在1887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葡北京條約》,承認澳門「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前,澳門,畝談就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明王朝這些管理葡萄牙人的舉措可謂是用心良苦,然而,倘若明王朝當初不同意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豈不是一勞永逸嗎?為什麼明朝政府同意葡萄牙人住在澳門呢?
四、商業利益
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的國策說起了。葡萄牙人最開始成為澳門「租戶」的時候,剛好是「嘉靖大倭亂」時期,此時的明朝政府被倭寇弄得不勝其煩,因此需要藉助葡萄牙人的力量「以夷制夷」對付倭寇。
此外,澳門的商業發展也是明朝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因素。隨著明代商品市場的發展,對外貿易成為明朝財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葡萄牙人高超的航海技術,無疑成為促進商貿發展的重要助力。
據史料記載,葡萄牙人租居澳門後,便以澳門為支點建立了多條國際貿易航線,做起了海迅旅碰上貿易中轉生意。他們將明朝的生絲和絲綢等商品通過澳門銷往世界各地,再帶回大量的白銀充實明朝的國庫。
這也促使澳門成為新興的遠東國際貿易中轉港,並由此發展出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澳門與各國間經貿往來不斷,明朝政府便以澳門為窗口,大力推銷中國商品,終於讓中國商品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以澳門為媒介,一條以澳門——果阿——里斯本為線路的貿易網路,從16世紀下半葉起迅速運轉起來。中國的貨物以此為媒介,火熱暢銷歐亞大陸。
以歐洲學者的估算,在中國萬曆年間時,平均每年有價格四十萬兩白銀的中國貨物,會經過澳門運往印度,再轉手倒賣到歐洲。運往長崎的中國貨物,每年價格更高達100萬兩。每年從菲律賓輸入澳門的銀幣,高達135萬比索。大量的白銀以澳門為媒介,洶涌輸入中國。以加拿大學者貢德・弗蘭克的形容:明朝中後期,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一的白銀都進入了中國。
也同樣是以澳門為媒介,西方傳教士們將歐洲的數學軍工等成果帶到了中國,開啟了「西學東漸」的熱潮,同時又把中國的科技文化源源不斷介紹到西方,引發了歐洲大陸的「中國熱」。澳門,就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史上,一座值得銘記的橋梁。
這樣的熱潮,也帶來了明代中國澳門的繁榮。這個明代廣東香山知縣治下的「小港口」,卻是十六至十七世紀,東亞海洋上的黃金港口,更以其繁榮的貿易,支撐了明朝「隆萬中興」的輝煌。如此「多贏」的成果,也堪稱大航海時代,一個成功的治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