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防控六穩六保內容是什麼
<
2、新一輪穩外貿政策
「六保」與「六穩」是密切聯系的。
從「六穩」到「六保」凸顯了底線思維,做好「六保」工作,「六穩」才有扎實的基礎。穩中求進是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只有「穩」了,才能進。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穩」,而基礎工作在「保」。
「六保」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沖擊的背景下提出的,是解決短期突出問題的重要措施。「六穩」與「六保」一脈相連,如二者都將「就業」作為首要工作,「六穩」的第一項是「穩就業」,「六保」的第一項是「保就業」。
中國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要求:現行外貿法包括總則、外貿經營者、貨物進出口和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法律責任和附則幾部分。
1、關稅制度
關稅制度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對其徵收稅賦的一種制度。主要有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為目的的財政關稅和主要以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為目的而徵收的保護性關稅。我國在徵收莢稅時.從保護本國產品與外國產品的競爭的目的出發,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這一政策主要是通過我國的海關稅則政策以及體現這種政策的海關稅則來體現的。
2、貨物進出口許可制度
進出口許可實際上是國家對進出口的一種行政管理程序.既包括進出口許可證制度本身的程序,也包括u國家許可為前提條件的其他行政管理手續。貨物進出口許可制度作為一項非關稅措施.是地界各國管理進出口的一種常見手段,在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並廣泛運用。
3、對外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其適用范圍僅限於國內,對於在境外發生的侵犯本國知識產權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救濟。在借鑒他國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中國外貿法增加了「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章。
該法第29條所針對的是對進口貨物侵犯我國知識產權的處理。該條規定進口貨物侵犯知識產權,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在一定期限內禁止侵權人生產、銷售的有關貨物進口等措施。
法律依據:
《關於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
六、進一步推動穩外貿穩外資
(十四)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確保外資企業平等享受各項支持政策。支持外資企業更好參與國家和行業標准制定。優化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完善企業登記系統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功能,加強填報指導,減輕企業報送負擔。(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同港口、鐵路、民航等信息平台及銀行、保險等機構對接。優化海關風險布控規則,推廣科學隨機布控,提高人工分析布控精準度,降低守法合規企業和低風險商品查驗率。深入推進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積極推進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制度化建設。鼓勵理貨、拖輪、委託檢驗等經營主體進入市場,促進公平競爭。(海關總署、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清理規范口岸收費。加快修訂《港口收費計費辦法》,進一步完善港口收費政策,減並港口收費項目。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費標准,進一步擴大船方自主決定是否使用拖輪的船舶范圍。完善洗修箱服務規則,清理規范港外堆場洗修箱費、鐵路運輸關門費等收費。實行口岸收費項目目錄清單制度,做到清單外無收費。對政府依成本定價的收費項目,開展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及時調整收費標准;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收費項目及對應的收費主體,開展典型成本調查,為合理規范收費提供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黨和政府提出的六穩措施
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六穩」和「六保」,就是當前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主要工作目標。
保居民就業啟禪、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是工作著力點。「六穩」加「六保」,是在特殊時期落實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具體部署,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首先是在全國范圍內著眼於重要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促進全面的審計范圍。從審計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近年來,審計的重點是促進全面審計,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和全國貧困縣審計都實現了全面審計。我是。同時,悄悉塵國家審計的含義最初並不局限於窄范圍的財務審計,而是擴展孫御到國家治理的許多方面。
(3)疫情期間穩外貿穩外資擴展資料:
「六穩」和「六保」是黨和國家目前的總體工作,是今年審計報告的重點。這不僅反映在一些審計結果中,這些結果直接集中在「優先事項的穩定」和「六個保證」主題,例如就業優先順序策略,以及審計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就業。這還將反映在關鍵政策措施的實施中,例如提高優先政策的質量和效率。敬請關注。
例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和減費措施以及深化「分權」改革是保護市場參與者,穩定就業,穩定投資和穩定預期的關鍵措施。焦點。有限的審核能力可以完成許多審核項目。
審計組織不僅需要專注於關鍵問題,而且還得益於審計組織對改進審計管理系統和機制的倡導,並藉助大數據計算機化,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我們將大力推進「兩個調整」。通過體制改革促進技術發展,加強科學技術審查並提高審計效率。陸族
4、關鍵時刻,國常會部署這項任務有何深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部署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舉措,助力經濟鞏固恢復基礎。
會議指出,開放是中國基本國策,要加力穩外貿穩外資。保障外貿企業用能、物流等,必要時全力予以支持。抓緊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更大力度支持海外倉。提升港口集疏運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重點外資項目盡快落地。壓實外貿外資大省責任,有關部門加強協調服務。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多次對穩外貿作出部署。
為何此時再出手?
當前,中國外貿正處於關鍵時刻。
據官方統計,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1%。其中,出口15.48萬億元,同比增長14.2%;進口11.82萬億元,同比增長5.2%;貿易順差3.66萬億元,擴大58.2%。在全球貿易整體疲軟之際,與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這一「成績單」堪稱亮眼。
除規模穩步擴大外,一些折射貿易韌性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有不錯表現,表明外貿質量有所提高。
例如市場多元化方面,前8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速已達外貿整體增速的兩倍,占外貿總值比重近三分之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呈較快增長之勢。
但外貿前景並非高枕無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稱,當前中國外貿處在向好發展的關鍵期,但同時也要看到,疫情還在持續演變,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縮,放大了外需市場不確定性。
高凌雲表示,要鞏固外貿量增質優的良好態勢,需出台更多有利於外貿企業開拓新市場、發展新業態、研發新產品的政策舉措。此時再推穩外貿政策,恰逢其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也對記者表示,中國外貿向來有「金九銀十」之說。眼下歐美即將迎來聖誕節消費旺季,不少大型超市也因為前段時間供應鏈梗阻需要大量補庫存。因此,抓住當前這個時間窗口,推出新的紓困政策對全年穩外貿非常關鍵。
全力解外貿企業痛點
此次會議對保證物流暢通做了更細化的部署。會議提出,要保障外貿企業用能、物流等,必要時全力予以支持。提升港口集疏運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物流不暢,是當前外貿企業的一大痛點。中國貿促會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外貿企業訴求主要集體中在維護國際國內物流穩定暢通、落實紓困幫扶政策、便利跨境人員往來等方面。
此次常務會議要求保障外貿企業物流,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場「及時雨」。魏建國稱,確保物流效率對企業拼搶訂單、早備貨、早發貨而言將是極大的支持。
除了有針對性解決外貿企業痛點外,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跨境電商給予了更大支持。
跨境電商是近10年來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也是支撐外貿提質增效的一大新引擎,在疫情期間發揮了相當突出的積極作用。
據官方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經濟體,去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接近2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8.6%,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9%。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8.6%,幾乎是同期外貿整體增速的三倍有餘,其中出口增速高達44.1%。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對加快發展跨境電商作出部署,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研究制定支持海外倉發展、便利跨境電商退換貨的政策等。
此次會議要求,抓緊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更大力度支持海外倉。
目前,中國已有130多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分析人士認為,鼓勵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支持其開展先行先試,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渠道,有利於拓展多元市場空間,促進外貿穩中提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張莉表示,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就是要通過加強各綜試區的體系建設、平台建設、特色建設,引導企業重新配置、整合、提升渠道資源,根據跨境電商發展規律和市場需求,從供應鏈、價值鏈和資源鏈上構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帶動中國跨境電商走向高質量發展,為穩外貿注入更多動力。
5、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C
金融
編輯評論/注釋
文章| 《中國金融》第6期,2022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小微企業在激發市場運行活力、培育經濟發展動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支撐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既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加快銀行業務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機制,加強保障,明確小額信貸發展戰略。
集中統一思想,從戰略高度規劃和推進小微金融業務,不斷完善戰略規劃、考核評價、激勵機制、資源配置等頂層制度設計。充分激發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的動力、活力、能力和潛力,形成「全行一盤棋」的良好發展局面。
確立普惠金融發展戰略。2021年,中國銀行正式將普惠金融明確作為全行「八大金融」戰略之一,舉全集團之力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投入力度。緊密圍繞產品創新、數字轉型、綜合服務、渠道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推動普惠業務跨越式增長、打造數字化線上化發展引擎、建設全功能綜合服務平台等系列戰略目標。
強化績效考核和資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規矩」,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擴大普惠金融、小微業務的考核權重至超過10%,提高小微企業首貸戶、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續貸業務佔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備足糧草」,持續加大對小微業務的財務、人力、科技等資源投入力度,科學實施不良容忍和盡職免責制度,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鉛斗彎點燃基層內生發展「自驅力」。
創建「量化積分評價體系」。注重強基礎、練內功、提後勁,把分行小微企業服務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業務推動、風險管控、創新發展五大方面40多個維度,採取「積分制」進行綜合評價,比如,建立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承諾機制可積1分、研發區域特色線上融資產品最高可積3分,引導分行不惟指標、不惟考核,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做好「自選項目」。
優秀的模式和強大的產品,打造統一的小額信貸模式。
自2008年在業內首創「信貸工廠」業務模式以來,中國銀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務領域。近年來,以「綜合經營、雙輪驅動、三大利器、四種場景」為主線,著力構建金字塔形的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小額信貸服務體系。以中國銀行「惠心願」為品牌,建立了涵蓋行業、個體工商戶、網路融資等八大系列小額信貸產品和服務,覆蓋50多個領域。
對公對私一體運營。建立完整統一的小微金融業務模式,由普惠金融事業部統籌管理全行小微企業法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小微客群銷卜,全面打通對公、對私營銷管理、產品流程、數據系統與風控機制,實現產品標准化、作業流程化、生產批量化、隊伍專業化、管理集約化和風險分散化,形成「1 12」的發展合力。
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線上方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平台 數據 模型」基礎能力,推動展業模式由「專家經驗式」向「數據驅動式」轉槐悶變。目前中國銀行已形成「信用貸」「銀稅貸」「抵押貸」「經營貸」「稅易貸」五大線上產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業線上貸款余額較上年新增超過26倍。線下方面,持續升級「信貸工廠」,通過擴大准入范圍、提升審批許可權、優化流程機制、簡化審查資料,提高授信審批效率,提升敏捷反應能力;2021年中國銀行「信貸工廠」客戶近14萬戶,授信余額近6000億元。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觸角,分別建設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打造服務小微、三農、「雙創」客群的前沿陣地。
四類場景靈活便捷。深度參與「智慧政務」建設,攜手政府機構共建「數字共同體」;2021年,作為首家金融機構成功對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金融服務平台,中國銀行利用「政采貸」幫助政府采購上游供應商解決融資難題。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涉農小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三農主體提供「致富貸」線上融資產品,有效突破傳統農業信貸「客戶信息少、服務半徑小、獲客成本高、緩釋不充分」等難點。大力支持穩外貿、穩外資,推出「單一窗口融資」及「外貿貸」等特色線上融資業務,根據企業的貿易結算、出口退稅等情況自動核定信用額度,為小微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保駕護航。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聚焦集成電路、數字安防及數字產業集群,創新科技等級、專家評審、財政資助、投融資階段等量化評價體系,支持數字經濟領域優質小微客戶成長。未來中國銀行將秉承開放共享理念,致力於打造「1」個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4」類客群普惠服務邊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務場景,薈
聚多元戰略合作方,建設無界開放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
求突破、勇創新,深化關鍵戰略領域支持
緊密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國銀行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三農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等領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促進小微金融與科技金融、產業鏈金融、縣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點戰略融合發展,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銀政合作體系。深化與工信部的戰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專屬化服務」,做實「精細化管理」,幫助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打造「『專精特新』成長之路」專屬模式,為「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各類企業提供集信貸、投資、申請輔導、撮合交易等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推廣「中銀專精特新普惠行」、首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跨境撮合對接會等主題活動。目前中國銀行已為近1.5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支持,余額超過1100億元,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
打造知識產權融資服務「首選銀行」。大力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幫助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知識產權資源價值實現,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能。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成立「知識產權融資創新實驗室」,構建知識產權「政產學研」全面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貫穿價值發現、風險評估、風險處置等環節的知識產權金融新模式。針對傳統知識產權融資三大痛點,研發普惠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知惠貸」:根據企業整體價值分級匹配不同的信用額度,應對知識產權「價值識別難」;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專利技術「評估變現難」;加強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管理,緩解「風險控制難」。2021年,中國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貸款金額360億元,質押登記項目超千個,各項指標居金融機構首位。
創新普惠型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質量、向『N』要客群數量」的思路,加大對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應鏈上下游綜合信貸支持,讓供應鏈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場主體。深入拓展傳統「強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業供應鏈,為供應鏈長尾端小微企業增信賦能;不斷加強「強數據」模式下與電商平台或專業供應鏈管理平台的互聯互通,藉助數據鏈和證據鏈,將「1 N」拓展至「1 N N」;積極探索「強場景」模式下的生活場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場景業態。目前,中國銀行已推出「華為惠貸」「小米貸」「美團貸」等多款普惠型「鏈式惠貸」服務模式,通過「單鏈探索——多鏈復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形成大企業、小企業、金融企業和服務平台全鏈條合作共贏的局面。
找准鄉村縣域振興發展「中行賽道」。圍繞「五大振興」總體目標,大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中行特色助農發展模式。產業振興方面,陸續推出「農田貸」「光伏貸」等系列涉農產品,全面加大對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產業升級優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生態振興方面,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抵質押業務,打造「低消耗、低殘留、低污染」綠色示範項目,推廣「樂家貸」「宜居貸」等「美麗鄉村」金融服務模式。文化振興方面,研發「創業貸」「民宿貸」等特色產品,支持研學教育、田園養生、拓展訓練等新型農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組織振興方面,打造特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示範區,暢通三農服務「毛細血管」。人才振興方面,開設「鄉村振興學堂」和「慧政學堂」,支持鄉村人才培養,幫助基層幹部提升經濟管理與社會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早在2014年,中國銀行就在業界首創「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搭建中小企業全球互聯互通平台,幫助企業深度融入全球資金鏈、價值鏈、產業鏈。近年來,中國銀行一直致力於中小企業國際化、全球化發展,迄今已舉辦包括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跨境對接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企業供需對接會、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貿易投資對接活動等在內的89場企業對接活動,為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家企業提供「融資 融智」金融增值服務,受到各國政商界的廣泛贊譽。針對後疫情時代企業需求變化,中國銀行創新推出「中銀e企贏」全球企業生態系統,構建集銀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資、企業資源引進於一體的線上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目前已實現供需專區、招商引資、金融服務等主要功能上線,吸引近千家小微企業入駐。
促聯動、聚合力,深化「一體兩翼」綜合服務
充分發揮綜合化、多元化經營優勢,調度集團整體資源投入社會關切和公益事業,扶持弱勢群體發展,服務百姓安居樂業,形成以商業銀行為主體,村鎮金融、消費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為特色的多維度、綜合性小微金融服務格局,滿足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銀富登繼續鞏固全國最大村鎮銀行集團地位,充分發揮紮根縣域、支農支小優勢,建設以縣域為「基點」的法人行機構、鄉鎮為「支點」的支行機構、商圈/產業鏈/協會為「觸點」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的三級普惠服務網路,持續解決農村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目前中銀富登已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法人機構126家,在鄉鎮設立支行189家,設立普惠金融服務點69個,覆蓋16個省市、51家村鎮銀行。
中銀消費深耕消費金融細分領域,打造以「樂享貸」抵押貸款、「好客貸」信用貸款,以及交易分期貸款三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為廣大客戶提供簡單、便捷、專業、靈活的消費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線上、線下及O2O「三位一體」場景使用,助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中益善源全力推進金融幫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場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務和區塊鏈技術,研發「公益中國」精準扶貧平台,通過大愛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場、善源公益、公益檔案等多種模式,幫助貧困地區快速打通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中銀通支付積極踐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為國內唯一的金融標准預付卡特許經營機構,先行先試跨行業、跨地區小額便民支付與一卡通用,幫助開啟移動支付新生活。創新數字貨幣硬錢包,無需聯網、無需密碼即可實現支付即結算、支付不找零、支付無壁壘、交易更安全,滿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額高頻支付需求。
疏堵點、解難點,切實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終關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冷暖,向社會各界積極傳遞金融抗疫的溫暖情懷,千方百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融資便利性和可得性,著力為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減負降壓,為打贏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貢獻金融力量。
發揮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政策效能。綜合運用展期、無還本續貸、還舊借新等多種方式實施延期還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計為普惠小微客戶辦理延期償還本息超過1800億元,惠及3萬余家小微企業客戶。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佔比超過27%,3年來佔比累計提升超過3個百分點。
提升企業融資靈活性和便利度。先後推出「中銀接力通寶」無還本續貸產品和「隨時惠」隨借隨還服務方案,減少小微企業轉貸環節、降低轉貸成本,便利企業因需提取、隨時歸還、循環使用貸款資金。與商務部聯合開展「誠信興商」活動,利用企業信用配置金融資源;在「中銀商信貸」產品項下,服務客戶超6萬人,核定授信450億元,授信余額達400億元。
做好抗疫特殊時期服務保障。2021年春節期間,中國銀行在市場上率先推出「惠過年」普惠金融專項營銷活動,為響應「就地過年」號召的小微企業和員工提供便捷融資、免費保險保障及其他綜合金融服務;期間服務客戶超過7500戶,核定授信超360億元,投放授信超205億元;活動被多地政府納入屬地「政策紅包」,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作為成立110周年的獻禮之作,中國銀行在2023年春節和冬奧盛會期間,進一步推出「千崗萬家」普惠金融行動計劃,為小微企業提供用工、經營周轉以及就業撮合等綜合性支持,助力緩解社會「用工難、用工貴」問題,真正做到「促千崗就業,保萬家民生」。
金融賦能小微客群發展。創辦「普惠金融研修院」產教融合平台,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領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基地」、開放辦學的「培養基地」、業務發展的「賦能基地」、前沿理論和先進實踐的「交流基地」,陸續推出「普惠金融網路學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講堂」「惠如願·惠企行」小微企業論壇、「惠如願·菁英薈」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訓品牌,對內為員工搭建基礎業務和前沿知識的學習平台,對外探索了一條銀、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徑,真正實現「賦能員工、賦能集團、賦能客戶、賦能社會」。■
相關問答:
6、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防疫抓精穩經濟保民生中協調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繫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繫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繫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繫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桐帶嘩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第一,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既不能對不同地區採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又不能不當放鬆防控、導致前功盡棄。我在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現在,全國有1396個縣(區)無確診病例(佔46%),還有一些縣(區)累計病例很少、基本沒有新增病例,這些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並實行動態調整。
第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已經出台的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企業。要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統籌用於疫情防控、保障重點支出。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要擴大地方政府行答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優化預算內投資結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要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要調整完善企業還款付息安排,加大貸款展期、續貸力度,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
第三,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抓好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要鼓勵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盡快返崗局行復工,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要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解決個體工商戶盡快恢復營業問題。要加快推動線上登記失業和申領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人員應發盡發、應保盡保。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盡早就業。
第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要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盡快復工,吸納當地就業。要組織好產銷對接,抓緊解決好貧困地區農畜產品賣難問題。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第五,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確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產品出得去。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區域之間要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要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第六,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現在,春耕備耕已從南到北陸續展開。要抓緊解決影響春耕備耕的突出問題,組織好農資生產、流通、供應,適時開展春播。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較重的省份,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農民開展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場所大多在田間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要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面發展。
第七,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疫情直接影響居民收入,再疊加物價上漲因素,部分群眾基本生活面臨的困難可能增多。要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要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要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准。對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要重點照顧,安排好基本生活。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防止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要統籌做好其他疾病患者醫療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葯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
第八,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擴大出口信貸投放,適度放寬承保和理賠條件。要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環節收費,推出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要鼓勵各地促增量、穩存量並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要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