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中國對外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2010年具體順差或逆差的數據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對外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2010年具體順差或逆差的數據

發布時間: 2023-04-30 21:21:58

1、我國對外貿易目前到底是順差還是逆差

中國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進口大幅增長85.5%,出口也保持兩位數增速,顯示版1月份貿易表現權良好。 數據顯示,1月份出口1,094.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0%,連續第二個月增長;進口953.0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85.5%。 進出口相抵,1月份實現貿易順差141.68億美元。 經濟學家表示,1月份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是因為去年比較基數偏低(去年春節假期在1月份),另外,去年出口還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2、請教我國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

2004年貿易順差319.8億美元
2005年,貿易順差1019億美元
中國2006年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

3、我國對外貿易到底是順差還是逆差?

對外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各國加速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
濟發展的「推進器」,進出口也從原來的逆差轉變為順差,豐厚的外匯儲備成為我
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定心丸」。隨著貿易順差大量產生,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
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海關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一張一
張進出口報關單累加、審核、統計出來的,其准確性、權威性國際公認。通過對海
關統計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可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順差問題有一個更加
清晰的認識。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推動了
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之後
經過6年的發展,於1994年再邁一個千億美元的台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
億美元,並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貿易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
以上的速度遞增,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
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並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大貿
易國的差距;加入世貿組織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
織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
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
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
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後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
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
步,這種「後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
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
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
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
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
進口第三大國。由於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
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
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
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
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
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
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
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
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
,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
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
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
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
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近幾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
為我國積極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要
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這是我國對外貿
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我國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
動力,加速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於
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
「半壁江山」。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
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為逆差的貿易方式有:外商投資企業設
備進口逆差278億美元,保稅區、保稅倉庫進出口逆差600億美元,還有其他貿易方
式有部分逆差;進出口為順差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進出口順差831億美元
,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
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
630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入到了製造業
中。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我
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
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
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
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
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
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三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
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
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如2006年鋼材、服裝等產品集中突擊出口現象較為明
顯。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
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
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主、
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則會帶來沖擊,如電子、紡織、機械等行業。為
了減小或避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沖擊,許多企業紛紛加快出口步伐,而對進口采購
則持觀望態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格。由於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
力等價格上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通過提高出口價格轉嫁部分成本
。與2005年相比,2006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上升4.2%,而進口價格總體僅上升3%。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家打擊出口騙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守法自律意識的
不斷加強,企業出口騙稅違法行為逐步減少;導致出口價格總體水平提升的直接因
素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總體上升。因此,從海關統計角度分析,所謂「大
量出口高報價格以騙取出口退稅、導致巨額虛假貿易順差」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除此以外,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實行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出口封鎖,導致
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及其設備進口不足,這也是造成大額貿易順
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必須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帶來的新問題
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和特有的貿易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順差現象將長期
存在。國際上判斷貿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貿易順(逆)差額與當年進出口總額相比,
在10%以內的為基本正常,這個10%也可稱為貿易失衡「警戒線」。2006年我國貿易
順差1775億美元,約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0.1%,剛剛觸及「警戒線」。從當前世
界第一大出口國德國的情況來看,德國從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間,對外貿易均為
順差,2002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過1900億美元。
其中貿易不平衡度超過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達12.7%,超過我國目前的貿易不
平衡程度。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的大額貿易順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額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
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
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
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在外貿領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領域動腦筋,
不但要在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擴大進口、增加內需上做文章。首先
,要大力發展國內消費市場,可以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刺激內需,改善國內消
費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擴大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的
產品目錄,對「兩高一資」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再次,對利用外資政
策進行必要的調整,由「招商引資」轉為「選商擇資」、「養商育資」等。第四,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合理引導升值預期。第五,在調整出口結構和擴大進口
方面做一些具體的工作,特別是要促使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放鬆高精技術及其產品
對我國的出口限制,使進出口結構更趨優化,緩解順差上升過快的壓力。
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
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響,也要正確認識到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
性。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積極穩妥地處理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就能始終
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4、中國對美國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

一、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面卻是順差。
二、具體分析:
1、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貨物貿易逆差:
1)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包括美國在內的外企搬到中國來生產,然後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在這種模式下,即使許多商品在中國並沒有產生統計數據中顯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貿統計上就算作中國的外貿順差。
2)不只對中國,美國對全球貿易長期存在逆差。美國與100多個國家之間都存在貿易逆差。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本國生產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需要進口大量消費品。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利用別國剩餘儲蓄,來維持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
3)其實,中美之間產業結構以及消費結構的差異,形成中美之間較大數量的貿易順差,因此結論很明顯,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並非只有中國。

2、美國對中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
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主要得益於美國強大的科技優勢和金融優勢,以及美國先進的商業管理模式。美國科技領先、金融的主導地位以及商業模式的領先和創新,也成為了吸引全球人才和人口流動的中心,所以美國的旅遊業的出口順差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計算機通信等新興技術和服務起源於美國,但是出於低端的勞動密集型電信和計算機服務,在美國的服務貿易中,不僅占據的比例不高,而且處於貿易平衡狀態。說明信息產業的低端服務在產業興起階段就已經向低成本地區進行轉移了。

3、所以誰吃虧了:
事實上,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餘」,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於美國抑制通貨膨脹。「貿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兩碼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國消費者享受到的實惠看得見。而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並非只有中國。

5、中美貿易的歷史來看,有順差也有逆差嗎?

中美貿易到目前為止,總體上一直是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具體到個別行業有個別行業的情況。

順差和逆差並不絕對是孰好孰壞,要從國際環境、商品種類成分等等因素結合來看。

順差太大和逆差太大都不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長期的貿易順差。

貿易順差的優勢

1、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

首先,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經濟增長。

一是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源於凈出口的增加,是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凈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

二是凈出口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

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是凈出口增加的結果。凈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貿乘數效應,在外貿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凈出口額,大於經常項目貿易順差額。

其次,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推動經濟增長。

一是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推動經濟增長。資本項目貿易順差源於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的結果。

資本凈流入增加了國內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在外商直接投資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外商直接投資額,大於資本項目貿易順差額。

2、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1994年以來,除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資本項目有逆差外,中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伴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外匯儲備也在快速增長,外匯儲備2003年底已超過4010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綜合國力,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

二是表明中國有良好的國際償債能力,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時,能夠較為容易地以較低成本取得各類貸款。

三是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外商,對其利潤匯回該國有安全感,這些外商願意更積極注入資空譽本,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

3、貿易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

經濟總量平衡不僅與儲蓄投資有關,還與外貿有關。

當財政有赤字時,在儲蓄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進口彌補財政赤字,以保持經濟總量供求平衡,那樣,容易出現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並存的雙赤字現象。

當財政有赤字時,在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凈出口)來彌補財政赤字,以保證經濟總量供求平衡。

中國的現實是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從1998年以來,連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年遞增,汪侍因而貿易順差的增加,特別是凈出口增加部分地彌補了財政赤字。

以貿易順差彌補財政赤字,不但有利於國民經濟總量平衡,而且避免了雙赤字現象。

4、貿易順差加強了中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連年的貿易順差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使得中國成為國際上的債權國。

因而,中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國對外清償能力、保證對外支付,還有利於應對國際金融風險,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

5、貿易困虧吵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一是貿易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

三是貿易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

由於中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中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

貿易順差的弊端

1、貿易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外匯流入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

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於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升。

貿易順差與國內居民儲蓄相結合,導致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貿易順差引起的大量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人民幣,兩者相加約有14多萬億人民幣。

這14多萬億人民幣沒有形成有效投資,是經濟社會中的閑置資金,與這些閑置資金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因而,中國出現了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並存的現象。

2、貿易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操作總是有風險的,最明顯的是匯率風險。中國實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中國外匯儲備都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

貿易順差越大,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營的外匯越多,國家外匯儲備的成本越高。

貿易順差增加了資金流出。在結售匯制度下,由於流入的外國資金都要轉換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主要是儲備美元、歐元的債券。

貿易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越多,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

這兩方面形成了內在的矛盾:貿易順差引導外資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國直接投資越多,資金流入越多;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儲備越多,資金流出越多。

3、貿易順差導致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民族經濟發展空間狹窄,出口結構難以調整。

4、貿易順差影響了國內金融業利率市場化進程。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貿易順差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

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防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央銀行不得不維持現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貸款浮動利率,從而推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貿易逆差的利弊

轉變觀念:從順差到平衡

必須轉變追求貿易順差的傳統觀念,應該努力追求外貿平衡。

傳統貿易觀念認為出口為了創匯,順差是好事,逆差是壞事。這一觀念長期主導著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

據統計,截至2010年2月底,自1993年以後,我國再沒出現過年度貿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份以後,我國沒出現過月度貿易逆差。

其實,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長期的貿易順差。

長期出超未必有利於我國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並非都是好處。

首先,貿易順差將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

其次,貿易順差雖然增加了外匯儲備,但從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第三,持續高額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又導致資本凈流入增加,資本凈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第四,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適當入超未必有弊於我國

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並非都是壞處。

第一,適當逆差有利於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於貿易長期穩定增長;

第二,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只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以及增加經濟總量;

第三,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凈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於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經濟增長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順差較小的年份。

因此,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應當徹底轉變觀念,放棄以出口創匯、追求順差為目標的傳統觀念和做法,確立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政策。

6、2010年中美的貿易額是多少啊?順差和逆差各是多少啊?在線等。謝啦。

10月15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布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10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首先簡要向各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商務運行情況,然後再重點介紹一下「十一五」期間中國商務發展主要成就,接下來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情況

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各項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對外貿易延續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快速恢復態勢。進入三季度以來,受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外貿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對外貿易加快恢復,出口增速持續放緩。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21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順差1206億美元,下降10.4%。與2008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9.1%、5.4%和13.5%,順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基數提高,9月份進出口增速從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從34.4%回落到25.1%,進口從35.2%回落到24.1%。

(二)當月進口達到歷史新高,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前三季度,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8.4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進口1281.1億美元,增長24.1%,創下當月進口的歷史新高,當月順差降至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目前,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和美國是中國前六大的進口來源地,前三季度中國從上述國家的進口增速分別達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貿易順差呈現結構性特點。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貿易順差2256.6億美元,增長22.4%,相當於同期總體順差規模的1.9倍。從國別看,中國對美、歐的順差有所增加,但對日本、東盟的逆差則猛增82.2%、1261%。這也說明中國現有的貿易狀況與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有很大關系。

(三)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根據對方統計,目前,中國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1-7月,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36.2%,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52.1%,1-6月歐盟對中國出口增長42.1%,另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增幅都超過了40%。出口結構繼續優化。1-9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6%,9月份406種「兩高」產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7、中國2010年的進口貿易額,出口貿易額,及其增長率分別是多少啊?

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2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3億美元,增長38.7%;貿易順差為1,831億美元,減少6.4%。與此同時,中國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值的比例從2008年的11.6%降至2009年的8.9%,2010年進一步降低至6.2%,對外貿易總體向基本平衡的方向發展。

來源於網易財經,財華社

8、尋求 2008 年 到2010年 三季度 的中國對外貿易順差 數據

2008年,中國進出口25616.3億美元,增長17.8%,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285.5億美元,增長17.2%,回落8.6個百分點;進口11330.9億美元,增長18.5%,回落2.3個百分點。

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2072.2億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總額12016.6億美元,下降16.0%;進口總額10055.6億美元,下降11.2%。貿易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貿易順差1961.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020億美元,下降34.2%。

2010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達到61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1%。其中出口3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28.7%,比2008年同期增長3.3%;進口3016.8億美元,增長64.6%,創季度增速歷史最高。3月當月進出口總額23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其中出口1121.1億美元,增長24.3%;進口1193.5億美元,增長66.0%。

1至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548.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3.1%。其中出口7050.9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7.9億美元,增長52.7%;貿易順差為553億美元,下降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