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殲七外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殲七外貿

發布時間: 2023-04-26 02:20:43

1、梟龍應該比殲八II和殲七G先進吧面且造價也低那為什麼中國不大量裝備梟龍而要大量裝備殲八和殲七呢

1,不大量裝備梟龍,是由指消中國空軍的作戰任務與對象決定的.首先梟龍的戰鬥力不如殲-10.梟龍戰機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研製生產,是成飛首次用市答段場化規則參與國際競爭的成果.中國的考慮主要是將其作為出口創匯的產品,因而技術起點不高,是在殲-7的基礎上經過較大的改進得來的,其主要賣點就是價格低廉.據說能達到F-16A/B型戰鬥力的80%,但價格卻只有它的1/3.中國清逗譽所面對的敵人的空中力量要比巴基斯坦厲害很多,所以我們不會花錢去買性能上並不佔優勢的武器裝備來用。而巴所面對的是實力差的印度,有FC-1就夠用了。
2,中國的武裝直升機是可以發射導彈的。但在電視及網上看到的都是發射火箭彈,而幾乎沒見過發射導彈是因為導彈比火箭貴很多,一枚直升機用的空空導彈或反坦克導彈可以買數十枚火箭。所以除非是大的演習什麼的才會射導彈,一般都是射火箭。

2、殲七E是其最新型嗎?性能怎樣?

是殲七MG
為了滿足現代空戰需要研製的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特謹差賣別在提高該機中、低空機動性能,改善飛機起降性能和加強飛機雷達功能方面作了較大改進。與殲七M系列戰斗機相比,MG飛機具有更大的作戰航程和更短的起飛、著陸滑跑距離。MG飛機採用了帶前、後緣機動襟翼的雙三角機翼,大大改善了飛機的氣動力性祥逗。裝備了大推力的WP—13F渦輪噴氣發動機,採用了擴大視野的全風擋和優化的座艙布局。

殲七MG飛機除了機翼氣動外形和加裝大推力發動機的改進外,另一個最大的改進是採用新研製的有下視、下射功能的SSR雷達。SSR雷達是一部專戶為殲七機MG飛機研製的小型、多功能火控雷達,它採用了接收相參,多普勒信號處理,單脈沖測角和可掃瞄的平板矩陣天線等技術,使SSR雷達具備下視、下射能力並且具有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性。天線可以在方位、俯仰方向±20°范圍內進行掃瞄。通過計算表明,如果只改機翼和發動機,在近距作戰效能上,殲七MG飛機比殲七M型飛機提高了35.9%。增加了SSR雷達後,那麼近距作戰效能,殲七MG飛機比殲七M型飛機提高83.9%。

殲七MG飛機仍然保留了殲七M型飛機上所採用以平視顯示儀/武器瞄準計算機(HUD/WAC)為中心的先進的航空電子火控系統,但由於殲七MG飛機採用了新研製SSR雷達和機動襟翼系統,因此殲七MG飛機上所採用於顯和大氣數據計算機(ADC)分別進行改進和改型,採用新的型號,殲七MG飛機還增加了新的導航、記錄、電子對抗等系統。

殲七MG飛機吸取了外貿機座艙布局的優點,又根據目前研究的新的成果,在儀錶板布局上採用電子飛行儀表指示系統,外掛管理系統對原分散的四塊武器控制面板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採用了小型化、數字式的儀表,採用紅光照明適合夜航等。使原儀表布局更優化,更符合現代化座艙布局要求。

經過改進,殲七MG飛機已經成為了適合現代化空戰技術要求的輕型超音速戰斗機,是一種現今世界上效費比較高的飛機、與原殲七系列飛機相比,MG飛機的性能有了明顯提升,綜合機動性提高了43%,近距作戰效能提高了83.9%,作戰半徑增加了10%,起飛滑跑距離縮短了30%, 著陸滑跑距離縮短了28.6%,爬升率(海平面,加力狀態)增加慶派了20%。

從而增強了空對空、空對地作戰能力,極大地提高了F—7MG飛機的綜合作戰效能。該機已投入批生產,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服役。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已選擇F—7MG機作為表演機,並可進行六機的編隊飛行表演。

主要性能數據(帶2枚AIM-9P導彈):

最大飛行馬赫數 2.0
最大平飛錶速1200公里/小時
最小平飛速度220公里/小時
最大使用過載8.0G
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 25.2度/秒
最大技術航程2200公里
實用升限17500米
起飛/著陸滑跑距離600-700米
作戰半徑
*空中優勢(高-高-高) 850公里
*空對地攻擊(低-低-低)550公里
飛機外形尺寸
機長14.855米
翼展8.32米
機高4.103米
空機重量5292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9100公斤

3、介紹一下,裊龍戰斗機,

FC-1戰斗機於2003年8月勝利首飛!FC-1戰斗機已正式命名為「梟龍」。我國為巴基斯坦空軍研製的FC-1戰斗機已經首飛,從而令這種外貿型戰斗機成為了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向生產殲-7M戰斗機的成都飛機公司(成飛)提出,共同在殲-7M的基礎上研製新戰斗機。巴方將此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為殲-7CP。從當時公開的圖片看,基本思想是在殲-7的基礎上採取與殲-8Ⅱ相同的兩側進氣道、翼根前緣增加了前緣襟翼,換裝發動機,如右圖所示。由於以殲-7M為基礎,國外稱之為「超7」。方案提出後,美國與英國的航空發動機廠商競相參加了競爭。不久之後西方制裁中國,美國公司為此失去了重大的商業機會,這時俄羅斯公司則乘虛而入。90年中國成都飛機公司宣布將繼續發展「超7」,巴政府別無選擇,也只能堅持下去。為此巴方承擔了部份經費,超7進入了自力更生的第二階段。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改變了「自力更生」的狀況。前蘇聯龐大的國防工業體系為求生存,爭相向外推銷高精軍工技術。俄米高揚設計局在中國引進戰斗機選型中,其米格-29戰機落敗於蘇-27,喪失一大市場。隨後米格主動提出與中方合作開發多功能戰機的方案。經過不懈的努力,米格終於入伙「超7」計劃,使該項目變成為成飛為主,米高揚和巴方參與的三家合作項目,飛機的名字也改成FC-1。意即Fighter China No.1。

超-7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研製的新一代輕型戰斗機,將替代現役的殲6、殲7、米格-21、F-5、幻影-III/V等系列飛機。飛機的設計指導思想是研製適應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要求的全天候、多用途輕型戰斗機,它能夠在白天和夜間執行空-空、空-地雙任務,具有發射中程導彈,超視距攻擊和精確對地攻擊能力,作戰半徑要求較高,同時又要保證飛機較低的價格和較高的可靠性和維護性。超-7為單座、單發、兩側肋下進氣的常規布局,並採用全翼展前緣機動襟翼和大機身邊條。機體布局兼顧了新一代戰斗機隱身特性的要求。飛機氣動布局先進,因此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大迎角性能。超-7的動力裝置為先進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具有性能可靠、耗油率低、維護簡便等特點。發動機最大推力為49.4千牛,加力推力為81.3千牛。

FC-1近期頻繁出沒於各地航展,雖說前後拖延了十幾年,估計目前計劃進行得還是比較順利的。由於主要供巴方使用,因此保密級別相對其他中國戰斗機要低得多,甚至總設計師也在國內航空報刊上刊登過專訪。多種官方、半官方手冊年鑒也公開刊登了FC-1的介紹。因此根據這些材料,以下信息可以確認無疑:氣動設計工作是與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合作進行的。目前FC-1的發動機選用的是米格-29的R33渦扇發動機的改型——RD-93,最大推力49.4千牛,加力81.4千牛。安裝RD93後,FC-1的載彈量可以達到3.8噸。

在2002年初的新加坡航展中,巴方為FC-1選中的義大利FIAR Grifo S-7機載雷達公開展出。FIAR公司稱,該公司為了競標中國J-7戰斗機的改進計劃還研製了其他三種雷達,他們分別是:Grifo-MG,Grifo-MK2和Grifo-7雷達。這三種雷達特點相近,都有空對空和空對地工作模式。在空對空模式中,可以搜索並跟蹤一個目標;而在空對地模式中,該雷達可以執行測距等任務。Grifo-MK2雷達採用X波段,重56公斤,無故障工作時間200小時,擁有上視和下視能力。 總的來說,超7、FC-1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M有較大的提高,但仍略落後於F-16A。

從公開刊物可以確認,FC-1主要數據如下:

翼展 8.98米

機長 14.30米

機高 4.90米

主輪距 2.54米

前主輪距 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 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2700千克

外掛能力 3800千克

機內燃油 2300升

最大馬赫數 M1.8

實用升限 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 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 700米

航程 2500千米

限制過載 8G

4、為什麼殲6都退役了殲7還不退役

J6退役了,是因為它已經無法滿足作戰需要了,連返辯亂改進都不好改,除了作無人機或者是特種試驗機。
J7還沒退役,它雖然屬於二代機,技術少已經落後了,但是它的飛行性能不錯,特別是在高空高速的狀態下,執行本土防禦和要地防空還是不錯的。再加上現在我們的軍費有限,高性能飛機相對少一點,用J7來執行常規戰備和巡邏任務是很好的,飛行維護費用都能省下不少。
根據現在的情況看來,J7十年之內恐怕還不會完全退役的,所以現在還在不斷的改進,發展出了多種改進型號。改進後的J7,火控設備 雷達 武備漏檔方面都有提高,只要戰術 指揮等灶擾方面得當的話,還是能有很大作用的 。
一種武器裝備退役不退役,肯定是要經過廣泛論證的,能用不用是浪費,不能用了還用也是浪費。

5、我軍現役戰斗機中殲7系列飛機還有多少,其性能如何

殲7殲擊(戰斗)機,即殲擊七型殲擊機,原稱62式殲擊機,是中國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戰斗機。

沈陽飛機廠於50年代末開始仿製,1966年1月,首架殲-7在沈陽飛機廠首飛,試飛員是葛文墉。1967年開始服役,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到七十年代末才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飛機為三角翼,單座單發,機頭進氣,裝備一台WP-7渦噴發動機。

殲7戰斗機型號眾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練型殲教7等。其中Ⅱ型是I型基礎上改良彈射坐椅和減速傘,還有加大推力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製版,裝備P-13F-300型發動機的仿製版渦噴13發動機,由於跟巴基斯坦合作的C/CP型沒有原型機,後來Ⅲ型又改稱C型、ⅢA型又稱D型,為Ⅲ型的基礎上改良航電和裝上增加推力的渦噴13F1型發動機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裝上西方航電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約旦的M型機,因時間緊迫而出現的中介改良型,後來也有以此標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別是只有一對翼下掛架,巴基斯坦采購版本稱為P型,主要是以義大利FIRA公司Grifo-7型多功能雷達換裝M/P型上面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ky Ranger測距雷達,也適用於後來的PG型、C型則是M型為基礎改機頭兩則進氣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國航電版,沒有生產原型機,後來又把殲7Ⅲ型稱作C型、Ⅵ型又稱E型,主要改進是機翼將過去米格-21的大後掠三角翼改成了雙三角翼、及增加機翼結構油箱,能夠在不加配重的情況下掛載霹靂8型導彈、MG型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購版本稱為PG型,可選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G型為E型的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號,採用了頭盔瞄準器、仿製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達和Ⅲ型敵我識別器,能較好地發揮霹靂8乙型導彈的離軸鎖定能力,外觀上最大的差別是整片式風檔、EB型跟GB型皆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表演專用機、FS型跟MF型都是以殲七機身製作的實驗機,主要方向是改良機頭進氣不能安裝大型雷達的缺點,FS型使用Ⅱ型的機身並改良為下頜進氣道,只改造了1架測試用飛機,另一個機頭部件供靜存試驗用、而MF型則使用E型的機身,並改為機腹進氣道,也修改了機翼的形狀,沒有製造出實機。

1980年代巴基斯坦需要新一代戰斗機而尋求中國的協助,開始研製殲7的改進型殲7CP,巴方代號SABER Ⅱ,後來因巴基斯坦改為采購F-16而告終,後來被更改為超七計劃,其最終成果為FC-1「梟龍戰機」。

殲教七型為中國自行發展的雙座高級教練機,用來訓練殲7和殲8的飛行員,於21世紀初經重新設計,成為教練-9(JL-9)型山鷹高級教練機,以競標中國新一代高級教練機市場。據悉教練9於2007年開始正以殲教7B的名義少量生產供部隊試用。目前全部殲7系列已於2006年停產

發展版本
62式殲擊機/殲7原型
從1957年第四季起,中國即圍繞著航空工業的"二五"計劃,與蘇聯簽訂了有關米格-19、圖-16、米-4、米格-21等一系列飛機的生產計技術支援協議。然而由於中蘇兩國關系不斷惡化,蘇聯政府於1960年7月中旬突然單方面中斷了派遣援華專家的合同,並同時要求在中國的專家限期內全部撤離。同時也中斷了援助項目容原材料、設備的供應。1960年8月29日,在華和伍櫻的蘇聯航空專家全部回國,米格-21飛機的仿製計劃隨之擱淺喚叢。

半年後,由於國際政治上需要,蘇聯於1961年2月突然通知中國政府,表示願意轉讓米格-21飛機的生產技術。1961年3月30日,中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技術援助協議,提供米格-21F型飛機及其P-11F-300渦輪噴射發動機和K-13(北約代號AA-2)型空對空導彈的生產許可及生產圖紙和技術資料給中國,並有償提供一批當時中國還不能生產的航空原材料及零件。

1961年7月,中國因種種原因決定推遲殲七的仿製,集中力量整頓和提升殲6的生產質量,而殲7仿製團隊則集中了解消化蘇聯提供的技術資料,為將來仿製打好基礎。從1964年2月起,沈陽飛機製造廠已經進口15架米格-21飛機散件並開始組裝工作,組裝完成的飛機被稱為62式殲擊機,並於用年4月30日首飛。通過組裝飛機的經驗和消化了的技術資料,殲7的仿製重新展橘漏開。1964年11月4日,62式殲擊機正式命名為殲擊七型,簡稱殲7。11月20日正式開始試制,1965年9月完成了第一架自製的飛機總裝,開始結構靜力強度測試。第二架飛機於1965年11月總裝完畢,並於1966年1月17日首飛。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並開始生產,後來被稱為殲七原型。而配套的P-11F-300渦輪噴射發動機的仿製工作也於1964年在沈陽黎明發動機廠開始仿製,1965年10月第一台發動機組裝完畢並開始試車,1966年12月通過技術鑒定,開始生產,並命名為渦噴7型發動機。

殲7原型是沈陽飛機製造廠按照米格-21F-13型仿製而成,飛機結構基本上跟米格21F-13型一樣,只根據當時的工藝要求進行了少量改動。沈陽飛機製造廠在1967年開始少量生產,但到1970年停產為止一共只生產了23架,加上用蘇聯提供的零件組裝的15架和原本引進的一架樣機,一共只有39架。其中於1970年末軍援阿爾巴尼亞12架。

6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基於周邊國際形勢及備戰的考慮,在沈陽飛機製造廠生產出23架自製的殲7後,把生產線轉移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而發動機的生產也轉移到新建的貴州發動機製造廠,而後來沈陽飛機製造廠承擔起發展及製造殲7的雙發動機放大改良型——殲-8系列是為後話

殲7I型
1969年4月開始,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對殲7飛機進行改良設計,主要改良項目有6項:在飛機左側增加一門30毫米機炮、機頭進氣錐由原來三級調節改為隨飛行速度作無級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唇口半徑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換裝採用了高溫渦輪和空心渦輪葉片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增大推力、將座艙蓋加高70毫米和擴大機翼整體油箱,簡稱"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殲7改良型試飛,共投產34架,被稱為殲7I型,後來又改稱殲7A型。後來由於工藝發展的問題,認為"6改"的風險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飛機製造廠決定先落實前三項改進,其餘項目等工藝成熟後再加入生產型上。1973年6月"3改"殲7I型試飛成功,到1981年停產為止共生產188架(含34架"6改"殲7I型)。其中40架軍援北朝鮮
殲7Ⅱ型
1975年7月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在殲7I型基礎上進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實"6改"外主要改進為由帶離式彈射改為拋蓋彈射,採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時內安全彈射的Ⅱ型火箭彈射椅,還有機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減速傘艙由機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1978年12月30日試飛成功,稱為殲7Ⅱ型。到1986年停產為止共生產375架,其中貴州飛機製造廠生產了約100架。1991年6月,中國空軍發現殲7Ⅱ型後機身因發動機溫度影響受損,引發大規模停飛,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原成都飛機製造廠)經過半年針對性試飛,摸清了問題所在,並於1992年1月到5月期間派員到海空軍對服役中的殲7Ⅱ型進行維修,讓飛機回復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後生產的殲7系列也作了同樣改進,之後再也沒有發生此類事件。

殲7ⅡH型
中國從1982年開始跟以色列談判引進怪蛇-3型紅外線導引導彈,很快就達成生產許可協議共引進全套生產技術,國產型被稱為霹靂8型。1983年8月2日,國防科工委正式下達殲7II型改裝霹靂8型導彈的任務,1984年3月完成改進設計,1985年3月首架改裝型試飛成功,1985年9月9日通過技術監定,被命名為殲7IIH型,後來又改稱殲7H型。由於霹靂8型導彈(120KG)比原本的霹靂2型導彈(75KG)重,需要在機頭增加配重。殲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掛梁可以同時使用霹靂2型、霹靂5乙型(仿製自美國的AIM-9D型導彈)和霹靂8型導彈,還首次加裝箔條/熱焰彈投放器。1986年2月殲7ⅡH型開始裝備部隊,到1993年停產為止共生產221架。另外中國海軍裝備的版本稱為殲7HH型,主要為應付高鹽分還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1978年中國政府認為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不足,決定要引進外國技術,後來促成引進西方航電改良而成的殲7M、和仿製全型侯型MiG-21MF型的殲7Ⅲ型兩個型號的發展。

殲7B/M型
1978年11月中國政府派出專家代表團到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訪問、參觀和考察,並與有關外國廠商進行了商談。代表團回國後,認為整機引進價格太高、難以負擔,而殲7、殲8電子火控設備是弱點,如果只是引進技術,則花錢不多之餘,又可以改善飛機的作戰能力。於是1979年著手與英國馬可尼、史密斯、費倫蒂三家公司商談殲7、殲8火控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系列的引進安裝問題。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國於英國馬可尼公司經過十輪會談後,簽訂了改裝殲7的合約,並決定進口抬頭顯示器、靜止變流器、雷達測距器、大氣數量電腦、通訊電台和照相槍共6項設備,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進口124套雷達高達計,共購買124套設備用於改裝100架殲7(雙方合約包含7項電子系統對中國作技術轉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約旦訪問時接到80~110架改良型殲7的采購意向,但用戶提出5項改良要點:彈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圍擴大至180~850公里/小時並應把下限進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時、飛機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對空導彈、飛機機翼需增加一對掛架以供掛載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彈、裝有英國製造的7項電子火控設備和延長飛機機體、發動機及其他部件的壽命。由於對方要求交機時間太急,決定先以第一、二、五項改良內容交付應急,並稱為殲7B型,容後再完成其餘兩項改良的殲7M型,而M是外貿型的意思。1981年6月簽約規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殲7B型飛機、1983年10月開始交付殲7M型飛機並於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貨量為20架殲7B型、60架殲7M型。1982年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裝了兩架裝有英國航電的殲7ⅡA型作測試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試飛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雙方同意改裝完成,1984年7月開始生產並於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殲7M型的交機。但該批飛機最後並沒有在約旦空軍服役,而是轉口到伊拉克。其後殲7B型也出口到埃及、蘇丹,而殲7M型則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辛巴威等國。

殲7ⅡM型
殲7ⅡM型為殲7M型的國內使用版本,航電使用殲7M型上的授權生產版本,而敵我識別器和彈射救生系統沿用殲7Ⅱ型版本,發動機為改良型渦噴7乙B型。殲7ⅡM型跟殲7ⅡH型同樣可以使用霹靂2型、霹靂5乙型和霹靂8型導彈,也同樣在機頭增加配重。1986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產量不詳。

殲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國航空工業代表團訪問了羅馬尼亞,考察了該國裝備的米格-21MF型飛機。回國後同年6月在會議上決定要發展以米格-21MF型為基礎的殲7大改型飛機,由成都飛機製造廠、成都飛機設計所、沈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011基地共同承擔設計工作。同年8月中國派出兩批人員分別到羅馬尼亞和孟加拉,考察並測繪了當地的米格-21MF型飛機,還帶回了座艙蓋、機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從埃及購買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樣機各一架並於1979年初運抵中國,同月殲7大改型正式命名為殲7Ⅲ型。

1979年3月殲7Ⅲ型改為由成都飛機製造廠為主承擔廠,4月決定以樣機為基礎仿製、改良之後再做。1980年12月完成總體設計,1982年1月完成全部國紙。1984年1月11日02號原型機完成總裝,同年2月6日01號原型機完成總裝,同年3月25日由埃及運到中國的米格-21MF型飛機在修復後首飛,同年4月12日01號原型機首次地面滑行試驗,4月26日首飛,同年5月2日03號原型機也完成總裝,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號原型機先後首飛。1987年4月用於裝備殲7Ⅲ型的JL-7型雷達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於裝備殲7Ⅲ型、仿製自米格-21MF型配備的P-13F-300型發動機的渦噴13型發動機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殲7Ⅲ型飛機設計定型。1988年首8架殲7Ⅲ型出廠,但由於渦噴13型發動機生產進度問題,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殲7Ⅲ型才交付中國空軍部隊。殲7Ⅲ型於1996年停產,只生產了17架。

1988年成都飛機二業公司和貴州航空工業總公司共同對殲7Ⅲ型進行改進,稱為殲7ⅢA型,後改稱殲7D型。主要改進是換裝增大推力的渦噴13F1型發動機、由HK-03D瞄準具換成抬頭顯示器、JL-7A型火控雷達,組合式電子反制系統,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飛,1994年11月設計定型,1995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跟海軍航空兵,1999年停產,產量只有32架。由於中國空軍在90年代初引進了遠比殲7系列先進的蘇-27戰斗機,殲7Ⅲ/ⅢA的總產量不到50架。

殲7E型
為了應付90年代中國空軍的殲6和早期型殲7的退役潮,還有解決殲7Ⅱ型掛載霹靂8型空對空導彈時需要在機頭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問題,1987年開始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了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進,主要改良頂目為換裝新設計的雙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機動性,每邊翼下設有兩個掛架,其中外側掛架能夠使用副油箱,內部有裝有整體結構油箱並取消左翼根部的機炮、以增載入油量,把原來重力加油改為壓力加油方式,換裝渦噴13F型發動機,抬頭顯示器,新型航電系統和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1990年5月18日首飛,1993年5月設計定形,同年8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到2001年停產為止共生產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殲6系列和殲7I型飛機。另外中國海軍使用版本稱為殲7EH型,跟殲7HH型同樣為應付高鹽分還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殲7G型
G型是以E型為基礎改良的型號,裝有整體或風檔,頭盔瞄準器、仿製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達的新型JL-7系列雷達和Ⅲ型敵我識別器和全向雷達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離桿(HOTAS)設計。2002年6月28日首飛,2004年7月通過定型設計,2005年公開,2006年11月裝備部隊。裝有整體或風檔、西方的航電設備、火控雷達可選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可使用中國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對空導彈。巴基斯坦於2001年訂購了一批殲7MG型(巴方稱為F-7PG)及殲教7型飛機,採用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已於2004年運交完畢,數量為57架單座和9架雙座教練型。

殲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礎上拆除了武器和相關電子系統,並裝上特技飛行需要的高精度儀表,為接替於1989年停產的殲教-5作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新坐駕。1992年初八一飛行表演隊裝備的殲教5使用壽命快裝完結,正尋求新坐駕,而當時主要由教練型(K-8)高級教練機和殲7E型戰斗機競爭,後來八一飛行表演隊選擇了殲7E型飛機。1994年12月2日首架殲7EB型首飛,並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選用傳統的紅白色表演塗裝。八一飛行表演隊於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殲7EB型飛機進行表演,並於2000年中國國際航空太空博覽會(簡稱中國(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開表演。後來經過多年高強度使用,原本的殲7EB型剩餘使用壽命不再適合當表演機,為些送回仍都飛機工業公司修改回作戰型,並於1999至2000年間再次交付12架殲7EB型飛機,並改用新型藍白表現塗裝,但這批飛機沒使用多久就被殲7GB型取代,同樣交回成都飛機工業公司修改回作戰型。GB型則是2004年開始接替殲7EB型飛機成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新坐駕,同樣採用藍白表演塗裝,擁有跟G型一樣的整體式風檔和特技飛行需要的裝備,還首次安裝了編隊飛機燈和拉煙盒。殲7GM型於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楊村機場為外國駐華武官團進行了首次公開表演。由於殲七系列己於2006年停產,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已於2009年換裝殲-10。

殲教7型
由於殲7系列還有改良自殲7的殲8系列的飛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練機殲教5和殲教6相差很遠,飛行員培訓困難,空軍急需新的教練機,後來決定在殲7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教練機。1979年2月從埃及購買的米格-21UC型雙座教練機樣機運抵中國,隨即決定以此社基礎參照仿製。本來准備在成都飛機製造廠仿製,後來決定把仿製任務交給貴州011基地(即後來的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正式命名為殲擊教練機七型飛機,簡稱殲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樣機由成都運抵貴州安順的011基地雙陽飛機製造廠。1981年1月4日國防部批准了殲教7型的設計指標:極速2.05M、實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飛重量7700KG、最大最飛重量8500KG,最大外掛能力1300KG。殲教7是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裝米格-21UC型的前後座倉和加大型背鰭,機腹由單腹鰭改為雙腹鰭,機身側兩塊減速板改為機底一塊,把翼根處的30mm機炮取消並改裝機底掛架以容納可拆掉的半埋式雙管23mm機炮,其餘飛機結構和機載設備盡量用回殲7Ⅱ型的。 1981年殲教7的設計工作全面展開,但由於殲教7飛機沒列入國家計劃,經費不足,研製進步緩慢,011基地先後自籌資金2300萬元填補缺口。1983年殲教7終於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來。到1983年3月殲教7的全部設計圖紙完成,工廠隨即開始5架原型機的零件製造。1985年4月9日01號原型機組裝完成,隨後用於靜力試驗的02號原型機也完成組裝,6月12日完成整機靜力試驗,7月5日01號原型機首飛成功,11月8日01、04、05號原型機轉飛到西安閻良飛行試驗院進行國家鑒定試飛,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試飛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過設計定型,1988年2月4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式批准殲教7飛機定型,開始小批量生產。由於殲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構型的殲7為基礎,所以低空機動性差,降落速度快,後座飛行員視野差,後座飛行員需要使用潛望鏡降落。

殲教7A型
隨著改良型的殲7和殲8陸續加入空軍服役,殲教7的航電設備跟部隊服役飛機出現落差,1994年2月空軍提出要求,貴州飛機設計所開始對殲教7飛機進行改進設計,並名命為殲教7A型。飛機加裝了抬頭顯示器和視頻系統、空中管制系統、新型飛行紀錄儀、座倉蓋天線及新型供氧設備。此外還對機身和機載設備進行改進工作,改善了飛機的維護性。1995年5月24日殲教7A型首飛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過設計定型審查,隨後開始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

出口型飛機
殲7原型
1970年中國無償援助了阿爾巴尼亞12架第一批裝配完成的殲7原型飛機,以協助阿爾巴尼亞應付半年南斯拉夫空軍的威脅,為歐洲唯一使用殲7系列的國家。後來中阿關系破裂,中國也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飛機(殲6和殲7)的零件供應。

殲7Ⅰ型
由於美國的偵察機在70年代常常入侵北朝鮮的領空,北朝鮮領導金日成於1982年9月訪華時各中國提出援助新型戰斗機的要求,後來中國援助了40架殲7Ⅰ型飛機,該批殲7Ⅰ型飛機跟俄制的米格-21PFM型和BIC型飛機一起在朝鮮空軍服役。

1979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不久,埃及跟蘇聯交惡,蘇聯撤走了所有駐埃及的專家及停止了軍事援助,於是埃及政府於1979年1月向中國提出提供一些飛機、發動機和航空設備的援助要求。1980年4月5日中埃兩國簽訂了出口60架飛機的合同,並於1981年底至1982年初交機20架。以殲7Ⅰ型為基礎,減速傘倉跟殲7Ⅰ後期型一樣移到垂尾根部,發動機選用渦噴7乙型,命名為殲7A型,對外以西方命名慣例稱為F-7A。後來埃及跟西方國家關系改善,購買了美製F-16戰機,這批飛機跟埃及原來的米格-21一起退役並轉售包括伊拉克來內的其他國家。

殲7Ⅱ出口型
埃及於1981年5卡要求尚未交機的40架殲7A型進一步改良,主要是能加掛720升副油箱及使用法制R550魔術導彈的能力。由於改良項目基本上跟正在生產的殲7Ⅱ型相同,所以被稱為殲7Ⅱ出口型。1982年底40架殲7Ⅱ出口型全部放機完畢,後來又出口美國15架殲7Ⅱ出口型和1架殲7M型,和1980年代初軍援辛巴威4架。

殲7B型/M型
詳見上面殲7B型和殲7M型條目,這兩型飛機也是1990年代殲7出口型的基礎。另1980年代出口美國1架M型。

殲7ⅡK型
殲7ⅡK型為殲7ⅡH型的基礎軍援緬甸的版本,對外稱為F-7BK,使用了殲7M型的機翼和渦噴7乙C型發動機,但沒有使用殲7M型的進口設備。1990年首批交機殲7ⅡK型10架和殲教7K型2架,到1999年為止交機殲7ⅡK型58架和殲教7K型14架。

殲7BS型/GS型
殲7BS型是在殲7ⅡK型基礎上進一步簡化機載設備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蘭卡,發動機為渦噴7乙Ⅳ型,對外稱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殲7BS型和1架殲教7BS型。另外斯里蘭卡於2007年再跟中國購買4架殲7GS型,除小部分航電設備根據要求修改後其餘跟國內使用的殲7G型一樣。

殲7ⅡN型
殲7ⅡN型是殲7Ⅱ型基礎上出口辛巴威的改良型,對外稱F-7BN。採用殲7M型的機翼、發動機和燃油系統,能夠使用法制R550魔術導彈,但其他航電使用中國國產貨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機8架,與之前軍援的4架殲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辛巴威再次進口兩架殲教7Z型飛機以自行訓練飛行員。

殲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於1983年殲7ⅡA型試飛時已對殲7M型飛機表示興趣,並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殲6型飛機。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飛行員到中國試飛殲7ⅡA型,反來中國於1984年6月9日派出殲7ⅡA型和殲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試飛,並跟巴基斯坦空軍的殲6、強5、幻影5及F-16進行模擬對抗,反來提出采購55架的意向。由於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進,直到1985年才簽下首批20架的訂單,稱為殲7MP型,對外稱F-7P。殲7MP型主要為殲7M型基礎上安裝巴方要永的航電設備,座倉增加後視鏡,儀表版調整,改裝英國的零零彈射椅,使用西方武器並同時使用四枚對空導彈的能力和維護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殲7MP型交機。殲7MP型茵機後於1987年底決定增購40架,並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飛機主要改良了部入機載設備和使用國產零零彈射椅。1989年9月開始殲7P型開始交機,巴基斯坦同時訂購的殲教7P型則1991年起開始交機15架。1991年美國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後續訂單,於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軍再次訂購32架殲7P型以填補戰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軍方又選中了義大利Grifo-7雷達升級殲7MP/P型機隊。1997年中巴雙方又開始談判進口以殲7MG型為基礎的新飛機,經多年談判後中巴兩國於2001年6月23日簽訂合同,引進殲7PG型戰斗機和殲教7PG型戰斗教練機,最終進口了57架殲7PG型和9架殲教7PG型飛機。殲7PG型跟殲7MG型周樣使用帶前後機動襟翼的雙三角翼和整體式風檔,但左右翼根各一門30mm機炮,雷達最後選用了義大利Grifo-7。

殲7MB型/BG型
殲7MB型是在殲7M型基礎上出口孟加拉的機型,基本上跟殲7M型相如,但使用渦噴7C型發動機。1989年4月簽訂14架購機合同,同年10月交機。後來孟加拉空軍又購買了9架殲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軍再次購買12架以殲7MG型型成基礎的殲7BG型和4架殲教7BG型,以填補把MiG-29賣掉後的戰力空隙。

殲7MG型
由於殲7M型的熱賣,當1993年5月殲7E型設計定型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馬上計劃以殲7E型飛機的技術改進殲7M型飛機,並跟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及貴州黎陽發動機公司合資改裝了一架飛機,稱為殲7MG型("G"為改進的意思)。殲7MG型尚未改裝完就參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並引起多國的興趣。1998年改裝完成的殲7MG型飛機在珠海航空展上進行了飛行表演。事實上殲7MG型飛機並沒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裝了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的三架自用飛機。其中0143號飛機是殲7M型的原型機,負責航電系統測試,而0142及0144號飛機則改裝了雙三角翼。殲7MG型飛機後來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殲7PG型、孟加拉的殲7BG型、納米比亞的殲7NM型、奈及利亞的殲7NI型和斯里蘭卡的殲7GS型的研發基礎。

殲7N型
殲7N型為出口伊朗的殲7M型飛機。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機30架,此外讓文付了數架殲教7BI和殲教7N型飛機。據說後來因伊朗不滿中國的售後服務,不單不再訂購並把大部份飛機賣掉,其中已知的有賣給坦尚尼亞兩架、蘇丹27架。

殲7NI型
殲7NI型為以殲7MG型為基礎,出口到奈及利亞的飛機。盡管已於2005年跟中國訂購了12架殲7NI型飛機,但由於資金問題這批飛機2007年才開始生產。

殲7NM型
殲7NM型為以殲7MG型為基礎,出口到納米比亞的飛機。2005年8月跟中國訂購了12架殲7NM型和2架殲教7NG型飛機,殲7NM型飛機於同年交機,而殲教7NG型飛機骯在2006年10月23日交機。

殲-7基本型規格
翼展 7.15米
機長 13.945米
機高 4.103米
機翼面積 23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 57度
實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飛重量 737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 5480千克
機內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帶副油箱)
最大平飛速度 2177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 800~1000米
著陸滑跑距離 800~1000米

6、當年殲7一口氣賣出500架,如今國產戰機更先進,為啥出口卻更難呢?

目前我國正在主推的出口戰機是殲10CE,但網路上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各種小道消息但最終全部都是假消息;另一款則是中巴合作的JF-17梟龍戰機,目前這款戰機藉助巴鐵的宣傳少量的進行了出口。然後兩款性能和性價比都不錯的戰機為何在國際市場卻賣不出去呢?而當年我國殲7戰機戰機性能並不是很好,但卻可以一口氣大賣500架,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大筆的武器交易往往都帶有政治性目的,戰斗機這種1架就高達幾千萬美元的武器更是如此。當年我國殲7之所以能夠大賣,更重要的是那處於冷戰時期,購買北約和華約戰機就相當於戰隊,但很多國家是兩邊都不想得罪,於是購買我國戰機就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兩邊都不得罪,還不存在站隊問題。但現在這種國際環境不存在了,隨著我國經濟、軍事、科技全面發展,形成了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的巨大挑戰,這時候再買中國戰機其實就相當於站隊了,相當於得罪美國,政治風險加大,這也是我國有了先進的殲10CE但卻賣不出去的重要原因所在。而這時候購買像韓國、瑞典等國家的武器就不存在這樣的政治風險,這也是鷹獅如此大賣、韓國這些年在國際軍貿市場風生水起的原因所在了。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我國的武器出口的客戶主要是大多數是南美洲、非洲這些第三世界小兄弟,這些國家對三代機既沒有財力也沒有需求,他們大量購買殲7主要考慮還是這款戰機僅僅幾百萬美元1架,非常便宜,而且維護和使用費用都不高。可是到了三代機以後,就像殲10CE出口起碼也要5000萬美元的單價,還有配套的武器系統、發動機和各種零配件,還得單獨去建立維護保障系統等等,這個價格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有些太高了,實在消費不起。

而有些類似巴基斯坦這種國家,這些國家已經用慣了美國的F16,後勤保障系統一應俱全,這時候如果再購買中國的殲10,所有的保障系統全部都要重新建設,飛行員全部要重新適應新的戰機,對這些國家來說確實極其不劃算。而且二手市場上充斥著各種F-16,便宜又好用,這就讓殲10非常尷尬了,也證實因為如此,到今天殲10外貿版一架都沒有賣出去,而且之前的殲10戰機還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核心部件得不到有效保障,出口也就更困難了。前不久雖然殲10C解決了國產發動機問題,但想要獲得外貿訂單仍然非常困難。

其實,目前我國的教練機在國際上倒是搞得風生水起。我國的K8型教練機的國際佔有率達到了70%,裝備了十多個國家其中埃及還建立了生產線。而山鷹、獵鷹這些先進高級教練機也正在走向國際市場,目前蘇丹和尚比亞分別采購了山鷹和獵鷹。因此面對國際戰斗機市場完全不必悲觀,總有一天中國戰鷹會走出去的,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實還是「如何去面對美國的恐嚇」,就像今天的俄羅斯出口任何武器,美國都要用各種手段去恐嚇購買國,未來我國戰機出口恐怕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7、一架殲七多少錢

要看什麼型號了。早期的殲七隻要幾百萬人民幣而已,現在的估計至少需要三千萬人民幣左右。

8、殲7姬和梟龍姬哪個厲害?為何中國空軍不用梟龍姬用殲7姬

我國主要服役的是j10,j7比jf17落後一代。jf17其實就是我們專門用來外貿和給巴基斯坦的。jf17就是梟龍。
樓主滿意請採納謝謝

殲-10戰斗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斗機。該機采罩空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弊此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物卜瞎批裝備殲-10。

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並以圖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殲-10的性能介紹。

中文名:殲-10戰斗機
外文名:J-10 Vigorous Dragon/F-10 Vanguard
首飛時間:1998年3月23日
服役時間:2004年1月
設計單位: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生產單位: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公司

9、「梟龍」到底算二代戰機還是三代戰機?

梟龍是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但在一些評論和新聞中,卻常常出現「梟龍屬於二代半」的說法。甚至有解放軍少將級專家也說出「梟龍界定為二代半飛機」這樣的話,進一步加深了普通讀者的認識誤區。

梟龍正是按照三代機的「亞音速機動」概念來設計的,「梟龍」的1.6馬赫根本談不上什麼「高空高速」。此外,「梟龍」採用的是渦扇發動機,這是三代機的基本特徵,二代機中僅有F-4K和薩伯-37採用這種發動機。至於「梟龍」採用的電傳技術,則是部分早期三代機尚未具備的。

嚴格意義上,「梟龍」屬於三代後期型,這個范疇體現的是具備發射「主動雷達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除F-14外,早期型三代機基本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梟龍」被普遍認為優於F-16A/B,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9)殲七外貿擴展資料:

衍生型號

巴方改進

巴基斯坦於2013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現代化改進版JF-17「雷電」(FC-1「梟龍」)BlockII殲擊機的生產線,在距離伊斯蘭堡不遠的卡姆拉市巴航空聯合體飛機製造廠組裝。

巴「雷電」項目主任艾哈邁德中將表示,首架「雷電」Block II量產型殲擊機將在2014年6月完成。

改進型JF-17 Block II與基礎型JF-17的主要區別在於新戰機使用補充增強後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分系統、空中加油系統,武器掛架數量適當增加。

預計在JF-17「雷電」的生產能力達到額定指標之後,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每年將出廠16-25架新型殲擊機。

升級版JF-17 Block II殲擊機還將對外出口。艾哈邁德中將指出,來自中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對JF-17表現出了興趣。

巴基斯坦生產的是與中國聯合研製的JF-17「雷電」Block I版戰機,該型飛機在巴境內已經組裝了50架,最後一架2013年12月18日交付巴空軍使用。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首先裝備JF-17「雷電」殲擊機的國家。迄今為止,巴基斯坦總共訂購了150架JF-17戰機。預計在Block II改進型號交付完成後,巴空軍准備追加訂購50架「雷電」殲擊機 。

巴基斯坦改進版JF-17,能夠攜帶多型空空導彈,包括PL-9、AIM-9P、馬特拉「魔術」2等短距格鬥導彈,以及PL-11,PL-12(SD-10)和R-27ER1中距攔截導彈。

另外加掛激光指示吊艙可以發射多種精確制導空面攻擊彈葯。巴基斯坦生產的JF-17加裝了空中加油管

10、中國的殲6\7\8\8II分別是幾代機,給一些資料

中國殲擊機是指中國軍隊的殲擊機,殲擊機又稱空優機,主要用來殲滅空中敵機和其他空襲兵器的飛機,其特點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機動性好。

機型系列:

1、殲-6,第 2 代機。

2、殲-7,第2.5代機。

3、殲-8,第 3 代機。

4、殲-8II,第3.5代機。

(10)殲七外貿擴展資料

殲擊機的發展:

1、一代機型是殲-5,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殲5戰斗機 , 在東北某機場騰空而起,這架機身前部印有鮮紅的「中0101」字樣的銀白色殲擊機的試飛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掌握噴氣技術的國家之一。

殲5戰斗機一亮相,就在東南沿海擊落美製台灣來犯戰機八架,其後更為中國的國土防空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2、二代機型是殲-6、殲-7,1964年1月,沈陽飛機廠成功地仿製出前蘇聯米格-19型超音速殲擊機,命名為殲-6 [7]  ,該殲擊機於1959年9月23日首飛成功,它的製造成功,標志著新中國航空工業猛態鬧進入了超音速時代。

3、三代機型是殲-10,為了不在未來的戰場上受制於人,中國於1988年開始了殲-10殲擊機 [9]  的完全自主的研發,該機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斗機了。

因此殲10的任何動靜都牽動國際軍事觀察家的神經,美國中央情報局甚至還繪制了種類各異殲10三枝罩維立體模擬構 。

4、四代機型是殲-10B、閉顫殲-11、殲-11B、殲-15、殲-16。

5、五代機型是殲-20、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