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國內環保查的這么嚴,環保對我過的外貿出口企業有影響嗎,能舉出幾個例子嗎。
原材料價格猛漲 產品價格上調 客戶訂單會下降, 尤其是 鋼鐵 鋁材 造紙 氧化 這些工程查的很嚴啊
2、新環保法的實施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影響
1、僅在小范圍對經濟有影響
今年以來,伴隨著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實施,大氣、水、土壤等領域可謂「硝煙彌漫」,環境保衛戰正式打響。
當人們為一個個污染源被切斷而高興時,企業環保成本提高甚至倒閉,也影響著經濟增長,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臨沂因環境問題被環保部約談後,鐵腕治污,57家企業被關閉,社會也因此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為此,今年4月,環保部召集環保、經濟等領域專家成立專家組,分赴浙江、唐山、淄博、太原等地實地調研,與當地政府、企業、專家等進行座談,取得了較豐富的一手資料。
環保部稱,當前影響經濟下行主要還是在於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偏冷趨緊、企業檢修、工業品價格下降等市場因素影響,環境保護在短期和小范圍內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數據更能說明問題,環保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累計減少了GDP1869億元,占同期GDP比例為0.12%;《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淘汰落後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GDP比例為0.03%。
以唐山為例,近兩年來,因市場和環保等因素關停取締的企業達2382家,合計減少產值352.9億元,影響稅收18.46億元。
對此,環保部認為,盡管在短期看,唐山市經濟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從宏觀經濟影響因素看,是由於各項經濟指標增長乏力。
此外,在對經濟影響上還包括污染治理投入造成企業成本增加,環保部調研發現,近年來淄博市環保投入達400多億元,整治污染企業8000多家(次),關停各類土小企業3000餘家,新上治污設施1500多台套。雖然對企業產生影響,但是,當地環保產業卻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增速。
2、倒逼轉型釋放綠色驅動力
2010年以來,經濟下行已持續5年,GDP增速從2010年的10.4%降到去年的7.4%。
而今年以來,環保執法明顯加嚴,對企業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292件,罰款數額達23635萬元;全國查封扣押案件1814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1092件。「影響經濟下行的因素是一個體系,主要有9個因素,環保是其中之一,但是灶態,影響並不大。」座談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
對於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副處長陳勝表示,越是經濟增速下行,越不能放鬆環保工作,要增強「綠色定力」,堅定不移地將環境保護置於優先地位,同時,發揮好環境保護對經濟的優化作用,倒逼經濟轉型升級,釋放「綠色驅動力」。
大氣行動計劃、水行伏頃動計劃的實施對產業結構具有明顯優化作用,火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業比重顯著下降,涉及大氣、水治理的高新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比重將有所上升。「加強環境保護,是產業升級的綠色驅動力。」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加強環境保護,也可以催生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測算,水行動計劃實施後,投資中直接用於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13926億元,間接帶動環保產業產值增加4856億元。
3、環保欠賬多整改需時間
環保部認為,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貢獻和優化作用。據環保部介紹,缺辯陸大氣行動計劃的實施將拉動我國GDP增長1.94萬億元,增加就業196萬人。水行動計劃的實施需要環保總投入4.6萬億元,帶動GDP增加5.7萬億元,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400萬人,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1.9萬億元。
在總結調研成果後,環保部建議,更好地發揮環境保護對經濟的優化作用,促進綠色發展。
不過,環保領域管理轉變太快,一些企業明顯感覺不適。
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前些年市場行情較好的時候,由於稅收、就業等因素,地方政府鼓勵企業加快發展步伐,在環保上面,很多項目是邊建設邊上環保設施,也導致了環保的欠賬問題,今年以來,突然形勢收緊,加上市場行情不好,企業有點措手不及。
上述企業負責人說,其實,針對環保欠賬問題,企業一直在積極整改,但是,完全整改到位仍需要時間。
對此,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凡是「綠貓」企業,或者主動從「黑貓」1.0版本升級為2.0版本的企業,應堅決保護,變不了的企業就要被淘汰。
3、生態環境對國際貿易的關系以及影響?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的居住環境不斷惡化,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心有關生態環境的問題,在全球范圍掀起了一場以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目的的可持續發展浪潮.國際貿易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作為一種跨越國界、遍及全球的經濟行為,首當其沖地對整個地球環境的保護負有責任.許多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制訂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措施,制訂環境標准一方面可以優化國家貿易的商品結構,另一方面將導致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目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環境保護也成了一種貿易保護的手段.因此在"綠色經濟"時代,環境與貿易的關系問題也成為新的熱點.
現在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在世界范圍內環境保護運動的興起,以及過去幾百年人們生活、生產的過程當中不注意保護環境,而給我們地球的生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以至於在許多國家出現了不可持續生產和生活的狀態。所以現在全世界都在興起環保運動,制訂環境法律、制訂環境方面國際的公約,甚至在WTO中專門鼓勵貿易的公約裡面也設置了一些環境方面的規定。所以,我們要進行正常交易,我們要取得成功的交易,如果不破除環境的障礙,我們就不能實現國際交易的目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民法、環境法以及國際私法它們的一個結合點,民法是鼓勵大家在平等、自願、自由意思的表達來進行交易,假如我們的產品出口以後,別的國家行使哪些行政法規方面自己的權利,把我們的東西查封、銷毀,因為出現了有公害的物質及農葯超標的情況,所以我們國家把產品出口以後,別的國家進行管理,我們就不能實現目標。因此,結合著過去的學習、結合著我現在實際工作的需要,我們來研究國際貿易與環境法障礙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與經濟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通過交易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交易與環境具有雙重性,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俗語說把產品輸往國外,把污染留在家鄉。所以說出口問題如果解決的不好會帶來嚴重的污染環境。利用外資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隨著國際產業結構的變化,發達國家把污染密集型的產業往我國來轉移,對我國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交易對環保具有雙重性,具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們現在要極大的注意力來關注對我們不利的一面。
4、世界環保大會的大會意義
大會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在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科技此李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主旨倡導:以綠色繁榮引領經濟轉型,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同時以歷屆大會形成的國際影響力,助推中國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大會及大會主辦方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倡議世界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應加強溝通、攜手合作、形成合力,建立更健全的監管措施、激勵機制及運作模式,特別是需要以政府的產業引導措施和有效的市場機制來提升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應盡快推進建立節能環保技術的推廣與合作的模式,加深國際間低碳技術轉移合兄扒陪作與綠色商貿的自由往來,逐步由提高廣大民眾的意識,共同採取行動,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措施,開創全球生態、環保、低碳領域合羨蠢作的新局面,實現世界環境與經濟的整體性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未來謀福祉。
5、環保對營銷的影響有哪些,如何雙贏
隨著世界各國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環境標志制度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採用,對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這兩個緊密聯系的經濟活動必須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環境標志(EnvironmentalLabel),也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Eco。Labeling),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門、公共或民間團體依據一定環境標准,向有關申請者頒發其產品或服務符合要求的一種特定標志。其制度的產生與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一)經濟發展是根據
生態環境的惡化產生於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特別是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生產者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資源過渡開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而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急於擺脫貧困落後面貌,卻囿於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又重新走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當初的老路,使得本已十分嚴重的世界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從而使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環境標志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科技進步是前提
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不僅可以使生產者採用新型無污染原料、生產技術和污染處理技術等從而在生產全過程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由於環境污染檢測手段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對產品生產、消費全過程進行環境檢測成為可能,這為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和運用創造了前提條件。
(三)市場機制是手段
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生態環境的最大破壞者,由於利潤最大化的驅使,只要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對其經濟效益造成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就不會有動力主動採取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政府若通過強制的行政、法律手段來約束企業,不僅會使企業消極應對,還有可能助長腐敗,產生新的尋租行為,環境保護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針對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利用市場機制把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其造成的環境影響相掛鉤,才會迫使企業採取主動措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環境標志制度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舉措,它並不強制企業獲得環境標志,也不對消費者的選擇進行約束,而是利用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使得環境標志有利於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從而利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迫使企業將環境影響納入生產、經營活動之中,既達到了提高經濟效益,又促進環保、增進社會效益的雙重目的。這也是環境標志制度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的重要原因。
環境標志制度產生之後立即得到較快的發展。1987年的德國首次實行了「藍色天使」計劃,對3600種產品發放了環境標簽。隨後,加拿大、日本、美國、法國、芬蘭和瑞士等國也相繼開始實施環境標志制度。到目前已有數十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環境標志制度。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開始重視環境標志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如印度的「生態標志制度」、葡萄牙的「生態產品」、韓國的「生態標志制度」、新加坡的「綠色標志制度」和我國台灣省的「環保標志制度」。
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始於1993年3月,國家環保局首先批准並發布的環境標志圖形。1994年5月17日,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與此同時,國家環保局批准發布了我國首批7項環境標志產品的技術要求,為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奠定了基礎。1995年3月20日,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宣布了中國首批環境標志產品名錄並頒發了證書。
環境標志制度雖然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公認,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對環境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不盡相同,難以形成全球統一的環境標志,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與摩擦。當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環境標志也必將朝著國際化、統一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93年成立的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在近期,各國環境標志制度的差異卻不可避免地會對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二、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的關系
(一)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的共同點
1 二者都是跨國界的「國際」活動,它們面臨著相同的國際環境,如人口環境、經濟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及競爭環境。
2 二者都是以獲取利潤為最終目的的經營活動。
3 都以商品和勞務為交換對象,經營活動的最終目標都是國際市場的消費者(包括個人、企業、組織和國家)。
4 二者的理論基礎都是早期的「比較利益學說」及「國際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5 二者都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都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佔領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
(二)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的區別
1 商品流通形態不同。國際貿易中商品或勞務必須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而國際市場營銷的流通形態則呈現多樣化,產品或勞務可以跨越國界,也可以在國外直接投資設廠在當地生產和銷售。
2 國際貿易的作業流程比國際市場營銷狹窄。國際營銷不僅涉及到產品購銷、產品定價、實體分配,而且還涉及到市場營銷調研、產品開發、渠道管理、倉儲運輸及促銷等營銷活動,並包含對國際營銷的管理。而國際貿易則僅涉及到其中的若干環節。
3 評估效益的信息來源不同。評估國際貿易的效益的信息來源是國際收支平衡狀況,而評價國際營銷收益的信息來源是企業的營銷記錄。
4 政府的參與程度不同。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往往需要由政府出面進行雙邊、多邊談判,並通過WTO等國際機構協調國家之間的關系。而國際營銷活動由於主要集中在目標市場國,所以,更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自身的實力,而且企業的營銷活動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和政策,一般不會直接產生國家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雖然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存在以上差異,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二者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首先,國際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不能簡單地僅與外國進品商打交道,而必須更加關注目標市場的環境、需求、消費者偏好和競爭程度等情況,並要求企業加強售後服務。這樣,國際營銷活動就成為從事國際貿易不可缺少的手段。另一方面,企業的生產經營日益國際化、全球化,要求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以戰略的眼光,從全球市場出發來制定決策,使得生產與銷售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原材料、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或勞務需要在不同的國家中發生頻繁的轉移,從而使國際貿易又成為國際市場營銷的重要一環。
三、環境標志制度對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 消費者是環境標志制度的中心。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使得商品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綠色消費」成為新的時尚。據美國工業界專家估計,84%的消費者願意購買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生產的綠色蘋果;歐盟的調查結果顯示:82%的德國人和62%的荷蘭人在超級市場購物時都會考慮環境污染問題;我國通過對北京、上海兩城市的調查,80%左右的消費者希望購買綠色食品,且願意支付相對較高的價格。
由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不可能對產品究竟是否屬於「綠色產品」作出准確的判斷,因此,環境標志就成為他們判斷的重要標准。從這個意義上講,誰獲得了環境標志,就等於獲得了市場。環境標志已經成為產品最好的廣告,可以幫助企業樹立產品形象,提高競爭能力。環境標志制度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市場機制來發揮作用的,消費者是環境標志制度的中心。
與此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是營銷活動的中心,從這點上看,環境標志制度對國際市場營銷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但國際貿易也絕不能置身世外。即使企業的產品能夠通過國際貿易到達外國市場,但如果產品沒有獲得環境標志,就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從而實質上失去了這個巨大的「綠色市場」,再想從外國進口商那裡獲得訂單就絕非易事了。因此,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必須將相關的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納入整體戰略之中,努力對研發、生產、消費和流通等全部環節進行嚴格控制,力求獲得目標市場國的環境標志。
2 環境標志制度是沖破「綠色壁壘」的重要手段。環保意識的加強,使各國紛紛對進、出口商品加以限制來保護本國的環境,維護人民的身體健康。但這些措施卻極容易、而且正在被一些國家利用,即借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實際上形成了新的壁壘———「綠色壁壘」。綠色壁壘由於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同時又具有保護的廣泛性、隱蔽性和靈活性,從而給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雖然過為苛刻的環境標志制度是構成「綠色壁壘」的因素之一,但它是把雙刃劍,同時也為企業沖破「綠色壁壘」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1993年海爾集團在國內率先生產綠色無氟環保冰箱,該產品獲得「歐洲環境標志」,使其暢通無阻地進入了歐洲市場,成為暢銷商品。由此可見,企業如果能提高技術水平,把握機會,取得環境標志,就會為國際貿易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而對於經營日益全球化的企業來講,則可以更加自如地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調配產品,為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服務。
3 環境標志制度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發展的推動力。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制度,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標准和較高的技術要求,企業要想獲得環境標志,就必須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管理方式,將環保意識貫徹到每一個環節,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有機結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推動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發展。
另一方面,消費者基於對環境標志的信任,會大量增加對環境標志產品的需求,使擁有環境標志的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誘使企業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中不斷創新、提高,從而為國際貿易和國際貿易營銷的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
(二)消極影響
1 環境標志制度加大了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的難度。環境標志制度雖然在原則上是自願和公開的,而且平等對待國內外廠商,但由於發達國家規定的環境標准和技術水平較高,仍然給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帶來了困難。特別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較大,短期內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標准,從而實際上造成了對發展中國家的歧視,影響發展中國家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准入,並且會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拉大,造成對世界經濟體系的損害,更不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長遠發展。
2 各國環境標志制度的差異不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發展。如前所述,由於各國國情、經濟水平、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全球統一的環境標志制度,而各國所規定的標准、技術和費用等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迫使得企業在從事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時必須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的環境標志制度,使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成本上升,難度加大。
(三)對二者關系的影響
1 由於消費者是環境標志制度的中心,這就要求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不能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必須更加重視消費者的需求與偏好,從而使國際貿易活動向國際市場營銷領域進一步滲透,使二者的關系更加緊密。
2 環境標志制度不僅是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打破「綠色壁壘」的重要手段,也是經營日益全球化的企業在國際市場營銷活動中克服「綠色壁壘」消極影響的有力武器。
3 如上所述,環境標志制度作為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發展的共同動力,也為二者帶來了共同的困難和弊端,為了揚長避短,就要求二者互相融合,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服務。
四、我國的對策
(一)加強完善我國自己的環境標志制度
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仍處於起步階段,在具體操作法規上尚存在空白點,須下大力氣完善相應的條例、法規。同時不斷使該制度適應我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水平,督促企業不斷創新、提高,盡快與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制度接軌,為我國國際貿易和國際營銷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准
包括環境管理體系、環境行為評價、環境審核、環境標志和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等方面的標准。在環境標志制度難以在全球建立統一標準的情況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有利於企業加強環保意識,促進環保管理和技術的升級,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加強國際合作,引導外商投資
我國環境產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落後狀態,在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形勢下,學習、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可以快速縮小差距。我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加入世貿組織後開放程度會越來越大,我國應當通過政策導向、市場調節吸引外商投資到環保產業,以對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帶動作用。
(四)積極參加國際多邊談判,維護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我國加入WTO使我們可以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國應努力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同時與發展中國家達成共識,共同促進世界環境的改善與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積極通過雙邊和多邊談判獲得環境標志制度在國家間的相互認可,將大大促進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進程。
(五)把握加入世貿組織的機會,提高競爭能力
對從事國際業務的企業來講,中國加入WTO使發達國家取消了對我國的歧視性待遇,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在努力提高技術水平,爭取獲得目標市場國環境標志的同時,還應當善於將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結合起來,使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為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服務,共同促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6、綠色貿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
1、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
在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大背景下,國際貿易作為國際經濟一體化主要推動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頻繁、關系愈加密切。同時,各國間的貿易競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一些國家為了達到保護本國產業與市場的目的,採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其中綠色貿易壁壘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使用最頻繁的一種,也是當今國際貿易領域主要的貿易壁壘之一。
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不斷發展,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s , GBs)已經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在國際文獻中並沒有「綠色壁壘」一詞,綠色壁壘也稱為環境壁壘。「綠色壁壘」可以說是我國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詞。在國際上並沒有權威的定義。我國有些學者提出的綠色壁壘概念,大多是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立場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認為,綠色壁壘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採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通常,綠色壁壘應由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置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准等,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①
2、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背景
綠色壁壘的產生是環境保護的國際需求以及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產物。從國際背景來看,下列因素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1)全球環境問題使環境保護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世界二次大戰後,各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全球環境問題也日益加重。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達到極限時,開始對人類進行可怕的報復。全世界每分鍾有28人死於環境污染,每年有1500萬人因此而喪命;有8億人因飲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萬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對自然環境日益嚴厲的報復,國際社會掀起了強勁的環保浪潮。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必須採取共同的行動。
(2)貿易與環境問題的產生使綠色壁壘的實施找到了合理借口。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已成為新的國際焦點。人們普遍認為,經濟增長的代價之一即是環境惡化,特別是自由貿易,則被看作是加速環境惡化的因素。各國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應的環境法規和貿易政策,希望通過政府對貿易進行一定的干預,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事實上環境保護與貿易自由化二者之間本不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甚至沖突,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合理的貿易自由化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相反在環保方面,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同時,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可以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擴大的貿易市場提供必需的生態環境資源。
(3)GATT和WTO中的有關規定為綠色壁壘的實施提供了合法性。在關貿總協定成立之初,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問題尚未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日益嚴懲人們的環保意識才逐漸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設立了一個「環境措施與國際貿易工作組」。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的日漸激化。為了爭奪國際市場,保護國內市場,一些國家用國內環境法規或措施作為保護的手段;另一方面,環境污染的加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強烈呼籲,國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包括進出口貿易在內的各個環節的環境標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成立一個貿易與環境委員會,協調貿易措施與環境措施之間的相互關系。
(4)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科技、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是綠色壁壘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生產力水平的差異,特別是出於資源保護和經濟利益上的考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和貿易問題上存在著許多矛盾,這些矛盾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競爭的不斷加劇而日趨尖銳化。發達國家利用這種由於經濟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環境標准,一方面,加緊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初級產品,同時把污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更加惡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將環境問題與貿易條約機制緊密掛鉤,把環境問題作為新的貿易壁壘,從而抵消發展中國家資源與廉價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以保持其在國際多邊經濟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這種以「環境保護」名義在國際貿易中引入所謂「環境條款」,藉以歧視乃至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產品的市場准入的做法使綠色壁壘迅速發展。
3、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有以下形式:
(1)綠色關稅制度。進口國對可能造成環境威脅及破壞的進口產品徵收的一種進口附加稅。
(2)綠色市場准入制度。進口國以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以及違反有關國際環境公約或國內環境法律、規章而採取的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國環保署規定,進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質必須低於有關標准,否則禁止進口。③
(3)「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以及環境貿易制裁。一國懷疑進口產品的低價是由於接受了來自於出口國政府的環境補貼或未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內在化,對進口商品採取的一種限制措施或給予相應的制裁。
(4)推行國內PPMs標准及其他環保標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縮寫,是對產品生產和加工過程所制定的特定環境標准。有的國家生產技術水平較高,隨著人們對生存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這些國家制定了較為嚴格的PPMs標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環保標准,要求進口商品必須達到。
(5)強制性綠色標志(簽)、強制要求ISO 14000認證等。綠色標志(簽)、認證制度本身是非強制性的,各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而決定是否申請,但是如果進口國政府把通過認證規定作為進口商品的必要條件或國內企業對外合作的必要條件,對於想要出口到對方國家的產品來說,就必須選擇通過認證,取得標簽這條路。
(6)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和檢驗制度。綠色貿易壁壘有很多是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而設置的,為了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進口國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檢驗制度和繁瑣的檢驗程序,利用其先進的檢驗設備和條件對進口貨物實施檢驗,使進口貨物難以通過。
(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購、押金制度等強制性措施。例如荷蘭政府規定啤酒飲料一律採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裝容器,實際上為進口的同類產品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4、綠色貿易壁壘的地位和作用
綠色壁壘除了能超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外,在貿易與環境甚至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現為:
(1)綠色壁壘是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全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2)綠色壁壘是促進技術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綠色壁是技術進步的產生,同時通過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法規的要求和標准,特別是採取國際標准和合格評定體系也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鼓勵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能達到較高標准企業的發展,淘汰低環境標准和不合格產品,促使優勝劣汰,從而有利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3)綠色壁壘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過運用綠色壁壘,限制甚至有害於人類健康和安全的產品的貿易,從而有利保護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4)綠色壁壘是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綠色壁壘體系可以幫助一國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損害人類生存與活動所領帶的自然支持系統,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環境問題對所有國家的安全都構成現實威脅。因此,環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問題,環境安全與軍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經濟安全等相互聯系,互相作用,構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綠色壁壘是調節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杠桿。綠色壁壘措施在調節貿易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趨增多和復雜的綠色壁壘措施正在對國際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能過建立綠色壁壘體系來調節貿易進出口,已經迫在眉睫。④
二、 綠色貿易壁壘的現狀
1、綠色貿易壁壘在近十年的時間里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成為繼反傾銷措施以後的又一重要的貿易措施。在全球4917種產品中,受綠色貿易壁壘影響的3746種產品的貿易額達47320億美元,佔1999年世界進口額的88%,其中直接受影響的達6790億美元,佔13%,共計有137個進口國採用了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據歐盟環保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僅1998年,歐盟國家禁止進口的「非綠色產品」價值就達300億美元,其中90%來自於發展中國家,涉及紡織、成衣、化妝品、日用品、玩具、傢具和家用電器等幾千種商品。又據中國首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提供的資料,1997年我國至少有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環保因素而受阻。⑤
2、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本身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斷調整和補充,出現了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的綠色貿易措施,涉及包括環境保護、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動植物安全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所管轄的對象范圍越來越廣泛,近年來,它不僅對產品 (消費)本身提出綠色環保要求,還對產品的設計開發、原料投入、生產方式、包裝材料、運輸、銷售、售後服務、甚至工廠的廠房、後勤設施、操作人員醫療衛生條件等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提出了綠色環保的要求,如美國實施的HACCP計劃,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實施其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更為嚴重的是,目前的綠色貿易壁壘不僅表現為環境技術規定、標准,而且這些規定的執行過程也逐漸成為外國商品進入市場的嚴重障礙,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爭議往往導致曠日持久的調查和取證,導致成本大大增加並延誤了良好的商機。例如中國出口到韓國的活魚,就遭到長達45天的批批檢驗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魚死在碼頭,幾乎無法再出口。⑥
3、綠色貿易壁壘設置的對象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綠色貿易壁壘往往針對那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因其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利用本國資源及勞動力的優勢大量生產並出口資源或勞動密集性的產品,其出口產品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容易對進口國國內同類產業形成威脅。所以,這類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來自於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阻撓。
4、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具有動態性的特點。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各國所確定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必將進行不斷的調整,包括壁壘設置的內容、方式、手段、目標以及設置壁壘的程度等都在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變動;另外綠色貿易壁壘的動態性還表現在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往往會產生聯動反應,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設限國快速擴散到多個設限國,給出口國造成重大的打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綠色貿易壁壘在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使用,己經嚴重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以及各國經濟的順利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大國來說,綠色貿易壁壘無疑是一把「溫柔」的利刃,「溫情脈脈」地刺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
三、 綠色貿易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 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會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設置綠色壁壘之後,受限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減少。但是如果在設置綠色壁壘之前,該類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有一定的增長速度下降,而並不必然導致國際貿易額絕對量的減少。
2、 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影響
一般來講,農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製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受到發達國家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發達國家本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化,阻礙和損害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
3、 對進口國的影響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起到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和生產的作用。由於有污染的產品被綠色壁壘阻於國門之外,進口國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潔的產品,但由於產品價格上升,進口國的消費者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而有關廠商卻從中獲得高額利潤。
4、 對出口國的影響
綠色壁壘對出口國不同的生產廠商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對於及時改用清潔生產技術、生產綠色產品的生產廠商,其在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綠色壁壘阻礙了國內許多廠商的出口,競爭對手銳減,出口市場廣闊,而且國際市場上綠色產品價格上升,更使得生產綠色產品的廠商能夠補償由於採用清潔生產技術而增加的成本。對於不能及時改用清潔生產技術,依舊採用舊的有污染的生產技術進行生產的廠商,其境況將嚴重惡化。國內該類產品供給大大多於需求,短期內產品積壓,使得價格下跌,產量減少。消費者將得到價格上的實惠,但同時卻要承受使用有污染產品所帶來的副作用。
5、 對我國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於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總體來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商品信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具體地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從產品出口的市場范圍來看,我國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國、東南亞、歐盟、韓國等國家,對它們的出口份額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0%,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多數是環保主義倡導者和擁護者,也是綠色貿易壁壘的發源地。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銷路極易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從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來看,由於我國的出口市場相對單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場銷路受到影響,出口的增長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專門針對我國的某些商品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情況下,該商品的出口會立即出現停滯,如不及時採取對策,就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從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來看,由於綠色貿易壁壘多數是以環境標准和標志的形式出現,要想實現其環境標准、獲取其環境標志,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相關的費用,從而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價格優勢大大削弱,喪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出口效益日漸下降。從我國的對外貿易關系來看,由於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稍有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因此,必須恰當處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沖擊。⑦
四、 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1、堅持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紀議程的發展中國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在未來和下一個世紀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在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產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建議明確提出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⑧
2、發展綠色產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目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己高於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開放程度,會因貿易條件的惡化,造成資源外流。因此應該提高我國貿易的質量,優化貿易結構,其中使產品符合環境標準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1)重視科技投入,發展綠色產業
既然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企業無法迴避的貿易問題,那麼,利用綠色貿易壁壘帶給我們的啟示,提高我國產業的環保標准,發展綠色產業,實現體現人性化的生產和管理以及服務過程,就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政府應該從宏觀上給予企業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2)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工業製成品質量的提高是突破國際市場環境壁壘的關鍵。因此應該在有條件的企業和產品中,推廣環境標志的認證工作,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3)結合IS014000標准,促進環境友好產品出口的貿易
IS014000系列環境標准作為一套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標准,其實施已成為國際潮流。但在我國,IS014000管理體系的實施還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推進。因此要盡快配置環境管理的硬體設備和完善各種法規,積極推行IS014000,使更多的企業生產符合國際環境標准要求,促進其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3、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
(1)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建立有關的信息中心和資料庫及咨詢機構,加強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貿易對象國環境壁壘繁多,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大,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負責環境壁壘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法規、技術和標准,同時加強對有關環境問題的公共技術的研究,建立咨詢點,便於為企業服務。
(2)加快我國相關產品標准和檢驗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並與國際先進標准逐步接軌。應該投入必要的資金以完善檢測的技術條件,使部分有條件的專業檢驗機構通過國際認證以獲取直接頒發國際綠色通行證的授權,並力爭成為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
(3)為確保國家安全、保護人民健康和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主導產業和幼稚產業,應參考國際規范,建立自己的環境壁壘體系。堅決禁止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包括危險廢棄物和國外淘汰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技術和設備等)進口,加強進口商品檢驗和檢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4)建立我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國際標准、各國政府及其標准化機構經常對其環保法規和標准進行修訂,如果企業信息不暢,不能及時掌握變化了的標准和相關信息,就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和經營對策,無法有效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因此,政府及相關的行業協會必須高度重視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及時搜集、反饋國外貿易壁壘的變化情況,認真研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出口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出口環境。⑨
4、重視環境法規的完善和對外協調
(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執法,真正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從環境稅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鼓勵清潔生產;環境立法應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經濟活動中的違犯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在推進清潔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與成本間的關系,達到環境保護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的「雙贏」。
(2)應加強對外的公關協調工作。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利用各種國際公開場合反對發達國家過於苛刻的環境壁壘要求,要求給予發展中國家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在制定新標准時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⑩
5、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廣泛樹立全社會的環境意識
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起符合嚴格環境標準的產業體系,並運用綠色貿易壁壘來阻撓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漸高漲的公眾環保熱情和環保要求。我們就以全民環境教育為基礎,逐步樹立「誠實、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倫理道德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需求」,摒棄「奢侈浪費、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廣泛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7、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
在我國,對外貿易被當作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而現代人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污染使得人們對環境問題越來越敏感,消費者越來越認同產品的綠色保護措施,綠色壁壘也因此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造成一定的歧視,使其產品被排斥在國際市場之外。綠色壁壘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已經並將繼續產生巨大的影響。
1.對我國對外貿易市場范圍的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對外貿易質量逐步增加。近幾年來,我國的產品主要出口對象國為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盟等畢念雀。這些國家大都是發達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大部分都是WTO貿易環境委員會成員國。他們所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的許多出口產品形成了一定限制。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的出口市場甚至有下降的趨勢。在1996年,歐盟因高櫻我國出口的服裝使用偶氮染料而限制我國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不久,日本、美國等國也紛紛手早效仿,禁止我國紡織品向其國內市場進口。如:2001年我國的出口的蠶絲和羊毛、動物細毛及其織物的量分別為8.72和10.82萬噸,2002年這兩項減少到了7.69和10.69萬噸。
2.對我國外貿增長速度的影響
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增長速度一直以來是比較快的。其中機電產品的出口所佔的比重最大,成為我國第一大類支柱性商品。由於其自身的附加值較高,機電產品的出口成為我國今後對外貿易的重要選擇和依託。但是面對發達國家的一些技術標准,如防污標准、電磁輻射標准、雜訊標准等,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綠色壁壘的限制,我國的對外貿易也因此受到重大的影響,國內生產的增長也受到了沖擊。
3.對我國出口企業效益的影響
在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出口商為了應對進口商制定的從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報廢處理和儲運各個環節的限制,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本去進行環境保護的檢驗、測試和認證。由於我國生產的產品絕大多數是非綠色產品,產品成本本來就居高不下,如果再增加其出口費用,會使得我國出口企業的效益下降,甚至會影響出口企業的經營積極性,我國擴大出口的戰略目標的實現受到限制。
4.對我國雙邊和多邊貿易關系的影響
各個國家在發展經濟時,都是以保護本國的產業和市場為前提的。他們制定的一些單邊的貿易措施,必然會對國外的企業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貿易摩擦日益增多。隨著世界經濟集團化,區域化趨勢的增加,我國與他國或一些區域性經濟組織的摩擦也不斷增加。綠色保護不僅影響了我國產品的出口,由於我國正處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關鍵時期,外國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就利用這一時機,將其企業轉移到我國境內,給我國的環境保護增加了難度。解決這些問題必然會損害外國企業的利益,貿易摩擦和沖突也必然會上升。
8、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消極影響:1、察讓雹苛刻的環境技術標准限制我國商品的進入
2、嚴格的認證標准加大滑友了我國商品的出口難度
3、國外徵收綠色關稅和反綠色補貼削弱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積極影響:1、促使我國提高環境管理水敗帆平,達到貿易與環境的雙贏
2、迫使外貿企業加強企業的環保工作,積極開發綠色產品
3、推動生產企業制定和推行以環保為核心的綠色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