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

發布時間: 2023-04-20 23:43:26

1、怎樣的機遇牽出金磚情緣與商機?

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數字,印證了當前廈門與金磚國家合作的熱度。今年1月至7月,廈門市對金磚國家進出口265.3億元,同比增長45.6%,占同期廈門市外貿總值的8%。

作為全球第十五大集裝箱港口,廈門港連接起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緊密的經貿往來。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廈門港金磚航線共計3條,通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南非德班和開普敦、印度蒙德拉,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約10萬標箱,同比增長超過100%,已經達到去年全年金磚航線的運輸總量。

4月21日,一列滿載價值36.2萬美元貨物的中歐(廈門)班列從廈門海滄自貿園區出發,歷經14天,來到莫斯科昆采沃。相比以往,廈門及周邊地區的貨物通過多式聯運抵達俄羅斯,足足縮短了12天。截至7月,中歐(廈門)班列累計發運150列,共運送4149個40英尺集裝箱,累計貨值約22.05億元人民幣。

金磚合作的觸角已深入每一個領域。據統計,從金磚國家進口的花崗岩石材占廈門口岸進口花崗岩石材重量的78.96%、貨值的75.64%;廈門對金磚四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呈現大幅增長,今年前7個月共計出口40.1億元,同比增長47.2%,僅液晶顯示板就同比增長1.9倍;廈門對金磚四國出口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持續反彈,其中服裝增長20.4%,鞋類增長15.4%。

自中國擔任金磚國家主席國以來,新的商機正在醞釀生發。

8月初,金磚國家經貿部長會議批准《金磚國家電子商務合作倡議》,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電子商務工作組,全面啟動合作進程,切實加強政策分享、能力建設等務實合作。廈門跨境電商產業園從中看到了商機。如今,廈門跨境電商平台正把握機遇,促進區域轉型和產業升級,旨在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戰略目標。

作為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廈門際佳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全習對金磚國家工商論壇格外關注。在他看來,有交流就會有機會,論壇將為廈門帶來投資金融貿易等方面實實在在的利益,促進廈門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2、近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哪些?

近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

1、歐盟

中國與歐盟貿易近年來穩步發展。歐盟對中國出口商品主要是工業製成品,其中技術領先的機械、電子產品、運輸車輛、成套設備、核心零部件和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國市場頗具競爭力。

2、美國

中國與美國貿易有著堅實的發展基礎。中國出口豐富多樣的消費品適應了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不斷擴大自美國的電子、航空、生物、醫葯、農產品以及服務貿易進口,也滿足了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

3、日本

中國與日本貿易具有地緣相近的有利條件。中日貿易促進了兩國產業的持續合作和進步,也帶動了東亞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的深入發展。

4、東盟

中國與東盟全面實施自由貿易,90%的商品實現零關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東盟雙邊貿易迅速增長。中國與東盟各自有特色和競爭力的商品自由進入對方市場,適應了雙方多方面的需求。

5、韓國

中國與韓國貿易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兩國相互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十分寬廣。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近年來快速增長,帶動了各自優勢產業的強勁發展,顯示了新興經濟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中國對外貿易的相關情況

1、調整國內資本結構

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下,產品優勝劣汰,所以在對外貿易中的優勢產業必然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報酬,形成循環的產業鏈。

2、提高中國的勞動生產總量

世界范圍內的商品流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劑餘缺,節約成本,讓可利用的生產要素發揮最大的作用,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生產總量,提高國家工業生產的效益,為國內經濟增長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

3、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對外貿易不單單是出口貿易,中國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產品,這樣的國際市場競爭必然影響到國內市場,給國內相關企業造成壓力,從而促進其改革發展。

4、加強國內各經濟部門聯系

隨著國際貿易范圍的擴大,對外貿易擴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國內圍繞自身優勢產業的上下游產業也被帶動起來,各個產業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最終形成今天中國對外貿易多角度全方位的戰略格局,不再只是單單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力來實現對外貿易的。

5、外資引入

國外資本的引入不僅解決了國內資金不足的問題,也帶來了就業的機會,使得勞動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也讓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在國內落戶,這對於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金磚四國具體指哪四國?人均GDP誰最高?分析一下吧!

國家 人均GDP
中國 4282美元
印度 1371美元
巴西 10816美元
俄羅斯 10356美元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特指新興市場投資代表。「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俄羅斯(Russia)、中國(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2008年-2009年,相關國家舉行系列會談和建立峰會機制,拓展為國際政治實體。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後態罩,其英文單詞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的標志是五國國旗的代表顏色做條狀圍成的圓形,象徵著「金磚國家」的合作,團結。

中國
中國堪稱世界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引進外資額最高,成為全球最大企業集團的生產基地。GDP從2010年起超過日本排名第二, 2013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這一歷史性關口,高達4.16萬億美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對此外界給予強烈關注。分析人士表示,2013年,預計中國貿易總額將超過美國2500億美元,未來幾年中美貿易總額的差距還將擴大。
中國擁有13億居民,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國家,充裕、廉價、可靠的勞動力驅動了中國經濟繁榮,除了無以倫比的價格優勢之外,就業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不過,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下面也潛藏著危機。
雖然中國央行制定了貸款限制措施,經濟過熱的隱患依然未能消除;城鄉、個人收入之間的巨大剪刀差也令發展失衡,危及社會穩定;環境污染更加惡化。中國股市缺乏獨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問題都為中國經濟製造了瓶頸。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2014-2015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內地競爭力較2013年上升一位,名歷燃列第28位。瑞士連續6年位列榜首,新加坡和美國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而同為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南非、巴西和印度分別排第53位、56位、57位和71位。中國經濟競爭力在「金磚五國」中仍然處於領跑地位。

巴西
巴西的國民生產總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傳統農業經濟之外,生產、服務行業也日益興旺,更在原材料資源方面占據天然優勢,擁有鐵、銅、鎳、錳、鋁土礦世界上最高蘊藏量。另外,通訊、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呈上升趨勢。巴西前總統、巴西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過一套經濟發展策略,為其後的經濟振興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巴西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進入了次發達國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備了沖擊經濟大國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通貨膨脹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發達國家、又沒有廉價勞動力優勢的「拉美病」,被全球經濟邊緣化了30年,現如今,它終於走出了低谷,連續多年的強勁經濟增長,使它走上了與西方大國直接對話的講壇。
這套經改政策後來為巴西勞工黨籍的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所發揚光大,其核心內容在於:引入靈活的匯率體系;改革醫療、養老制度;精簡政府官員系統。然而,有批評家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巴西勞工黨內部貪污受賄不斷,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現任政府的執政根基。
南美這塊沃土之上的經濟騰飛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機遇背後的風險也是巨大的。立足於巴西市場的長期投資者因此而需要強韌的神經和足夠的耐心。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規模空前壯大。在過去的20年間,印度經濟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穩定成長,而在經濟前台的背後,是一支高素質的就業大軍。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制發展中國家,20年前還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經濟的快速增長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但在軟體、制葯等產業領域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金融服務體系非常完善,它正在走向一條由貧窮落後國家向經濟大國轉變的道路。
據初步統計,西方企業在印度約2300萬高校畢業生眼中越來越富有吸引力。 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當中,四分之一的企業使用在印度開發的軟體。印度葯業也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
世界上40%的「學名葯」(專利期已過的葯品葯劑)是在印度生產的,這一行業帶動個人可支配收入以兩位數字的增長率飛速上漲,與此同時,印帆爛鬧度社會出現了一批註重享受、樂意消費的中產階級。另外,一些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如600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網路、興旺發展的出口貿易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繼力量。
當然,印度經濟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弱點,例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高額財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賴性過高等。政治方面,社會倫理道德觀念變化、克什米爾地區局勢緊張都有可能引發經濟動盪。

俄羅斯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一個封閉的、中央計劃經濟體轉型為國際整合,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俄羅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走過1998年金融危機的俄羅斯經濟就像從灰燼里飛出的一隻浴火鳳凰,在新近國際信用評級當中,被著名的證券研究機構——標准普爾評為投資等級。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無疑為俄羅斯經濟增添了雙翼。這兩大工業血脈的開采和生產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國民生產,並且創造了50%的出口貿易產值和40%的國家收入。

4、與我國接壤的金磚國家有哪些

與我國接壤的金磚國家有:俄羅斯、印度。

金磚國數賣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

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包括:朝鮮、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晌汪、蒙古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以及越南。

因此,與我國接壤的金磚國家有:俄羅斯、印度。

(4)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1、「金磚國家」名字由來:金磚國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國家」。

2、2005年6月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志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3、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西段約600公里,中段約450公里,錫金段200餘公里,東段約650公里。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薯謹逗、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

5、我國2013年對外貿易現狀如何?

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甦態勢趨於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需要持續緊縮財政,企業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寬松貨幣政策無法根本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業率高企等制約,經濟增長動力仍較疲弱。一些新興經濟體依賴能源資源出口、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逐漸暴露,發展面臨的風險上升,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6%,低於金融危機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貿易量增長4.5%,明顯低於危機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可能再起波瀾。
歐債危機既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制度危機,更是歐元區外圍國家的競爭力危機。隨著歐洲穩定機制啟動和銀行業聯盟構想開始落實,歐元區制度設計的薄弱環節正在逐步加強,但外圍國家不僅財政缺口大,而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提高競爭力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其間若經濟、政治形勢惡化超出預期,可能在金融市場引起新的波動。2013年,歐元區外圍國家融資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國家面臨大選,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懸崖涉及金額約佔GDP的4%,若處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經濟重返衰退。
三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仍可能持續動盪。
近期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均採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經濟,可能引發各國貨幣匯率頻繁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沖擊全球金融穩定。美國、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地遭受重大乾旱,導致全球小麥、玉米減產,中東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極易沖擊石油供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寬松,投機資本湧入商品市場炒作牟利,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四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
在經濟復甦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採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員共採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在選舉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國家經貿政策甚至出現「去全球化」的危險傾向。
從國內看,隨著一系列擴內需、穩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並發揮成效,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黨的十八大將進一步激發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有利於繼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普遍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快於2012年。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需求增長受到一些體制機制因素的制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將對2013年中國外貿發展形成較大壓力,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
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截至2012年9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進口累計僅增長1%,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出口難有大的反彈。商務部對國內1900餘家外貿重點聯系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9月,企業出口利潤指數已連續5個月低於100的臨界點。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
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貿易預警(World Trade Alert)」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隨著中國出口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國外對中國新興產業出口的限制明顯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太陽能光伏電池在多個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摩擦,出口嚴重受阻。
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
近年來,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2008-2011年,製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製造業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發展加快,部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業和產品訂單出現向周邊國家轉移跡象。2012年前7個月,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歐、日市場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2.1、1.4和2.7個百分點,流失份額主要被周邊低成本國家擠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出口企業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
應當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十年,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1年出口額佔全球比重10.4%,連續三年居全球之首;進口額佔9.5%,連續三年全球第二。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可能難以再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針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繼續著力於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一方面,立足當前,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確保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難,努力將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穩定外貿增長。另一方面,著眼長遠,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和國際營銷網路,增強外貿長遠發展後勁。同時,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進口促進平台,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部分供應偏緊商品的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6、中國和哪個國家的貿易比較多

1、目前中國已經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盟、巴西、南非等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是歐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2、中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持續穩定增長,實現了優勢互補和互惠互利。中國與歐盟貿易近年來穩步發展。歐盟對中國出口商品主要是工業製成品。

3、中國與美國貿易有著堅實的發展基礎。中國出口豐富多樣的消費品適應了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不斷擴大自美國的電子、航空、生物、醫葯、農產品以及服務貿易進口,也滿足了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中國與日本貿易具有地緣相近的有利條件。

4、中日貿易促進了兩國產業的持續合作和進步,也帶動了東亞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的深入發展。中國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紐西蘭等發達國家的貿易及投資合作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5、中國與東盟各自有特色和競爭力的商品自由進入對方市場,適應了雙方多方面的需求。中國與韓國貿易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兩國相互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十分寬廣。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近年來快速增長,帶動了各自優勢產業的強勁發展,顯示了新興經濟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6、近年來,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貿易也以較快速度增長,與阿拉伯國家源遠流長的貿易進一步發展,與拉美國家經濟貿易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與非洲國家的貿易充分發揮雙方資源條件和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優勢,促進了各自發展。

7、中國十分重視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的機制化建設。目前與中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50個。

中國與美、歐、日、英、俄等主要經濟體均建立和保持著經濟高層對話機制。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大圖們倡議」等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多種形式的邊境經濟貿易合作。

8、中國積極主動參與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截至2010年底,中國已經與五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15個自由貿易安排或緊密經貿關系安排談判,簽訂和實施了10個自由貿易協定或緊密經貿關系安排。正在進行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5個。

中國倡議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2010年,中國與10個自由貿易協定或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夥伴(東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紐西蘭、秘魯、哥斯大黎加、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到7826億美元,超過了中國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6)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還存在不均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出口增長主要依賴資源、能源、土地、勞動力和環境等要素投入及耗費,科技、管理、創新等要素投入不足,外貿發展與資源能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企業研發、設計、營銷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力還不強,自有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出口產品所佔比重不大;外貿發展對三次產業的貢獻還不夠均衡;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規模和水平還相對落後;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中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採取積極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展。

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面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和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大大弱化的新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外貿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戰略目標。

「十一五」規劃期間(2006—2010年),中國政府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開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改進對進出口企業的融資保險服務,推動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結構優化,增強了外貿的綜合競爭優勢。

大部分進出口企業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進出口貿易在危機後實現了較快復甦。

「十二五」規劃期間(2011—2015年),中國將努力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延長加工貿易增值鏈,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努力擴大新興服務出口。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外匯管理、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和運輸等領域都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推動對外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

7、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後的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

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佔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其中,出口總額15778億美元,年均增長17.2%;進口總額13962億美元,年均增長16.4%。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在中國外貿發展中,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

改革開放後,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夥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

2005年至2010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佔中國貨物貿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與其他金磚國家貨物貿易所佔比重由4.9%提高到6.9%,與拉丁美洲和非洲貨物貿易所佔比重分別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對外貿易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成長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極大促進了中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加工貿易迅速發展壯大使中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外貿易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8000萬,其中60%以上來自農村,就業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性進步是與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80年代前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更加活躍。

中國政府順應時代潮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了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深化,為對外貿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個進程中,外國企業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獲得大量投資機會,其擁有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等要素實現增值,分享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得益於堅持走互利合作共贏道路。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7)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1、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

面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和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大大弱化的新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外貿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戰略目標。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努力擴大新興服務出口。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外匯管理、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和運輸等領域都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推動對外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

2、加快推進外貿發展中的節能減排。

早在1994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並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將節能減排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大部分達到一定規模的進出口生產企業都已經獲得ISO14000等與環保有關的標准認證。中國將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對外貿易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

3、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2008年,中國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2006年至2011年,中國連續6年頒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實施了包括立法、執法、教育培訓、文化宣傳和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的1000多項具體措施。

當前,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加強對話與合作成為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潮流。中國政府將在有關國際公約和各自法律框架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8、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後的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

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佔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其中,出口總額15778億美元,年均增長17.2%;進口總額13962億美元,年均增長16.4%。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在中國外貿發展中,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

改革開放後,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夥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

2005年至2010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佔中國貨物貿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與其他金磚國家貨物貿易所佔比重由4.9%提高到6.9%,與拉丁美洲和非洲貨物貿易所佔比重分別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對外貿易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成長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極大促進了中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加工貿易迅速發展壯大使中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外貿易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8000萬,其中60%以上來自農村,就業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性進步是與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80年代前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更加活躍。

中國政府順應時代潮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了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深化,為對外貿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個進程中,外國企業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獲得大量投資機會,其擁有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等要素實現增值,分享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得益於堅持走互利合作共贏道路。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8)2013年中國與金磚國家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1、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

面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和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大大弱化的新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外貿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戰略目標。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努力擴大新興服務出口。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外匯管理、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和運輸等領域都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推動對外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

2、加快推進外貿發展中的節能減排。

早在1994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並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將節能減排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大部分達到一定規模的進出口生產企業都已經獲得ISO14000等與環保有關的標准認證。中國將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對外貿易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

3、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2008年,中國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2006年至2011年,中國連續6年頒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實施了包括立法、執法、教育培訓、文化宣傳和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的1000多項具體措施。

當前,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加強對話與合作成為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潮流。中國政府將在有關國際公約和各自法律框架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9、運用國際經濟合作的相關理論,論述中國發展與金磚國家的貿易夥伴關系的意義與對策?

這就是一個互利互助,雙方共贏的一個局面,金磚國家的貿易夥伴關系也是發展中國家互相幫助的一個典型,也是國際經旅升圓濟合作的一個典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海外資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而金磚國家的資源都是不錯的國家,也都處笑弊在中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中國的資金和相關技術記錄這些國家,拆塌帶動了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雙方都能夠得到好處,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10、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貿易往來發展的趨勢如何?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精選5篇)
第一篇: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現狀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比較迅速的增長,這為我國國民經濟較快平穩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幾十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額持續大幅度增長。2002年至今,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高達17606.9億美元,比2005年凈增3385.7億美元,增長23.8%,實現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外貿出口9690.8億美元,增幅回落1.2個百分點;進口7916.1億美元,增幅上升2.4個百分點。金融危機前後我的對外貿易整體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 1 頁
(一)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強勁反彈
自實施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貿易順差逐年擴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增長幅度大大增加,進出口同比增長速度2003 年達到最高點,為37.1%;出口同比增長速度 2004 年達到最高點,為35.4%;進口同比增長速度2003 年達到最高點,為39.9%。2005 ~2007 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長速度均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中國對外貿易受其影響,2008 年進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7.8%;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7.2%;進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8.5%,2009 年進出口總額自加入世貿組織後首次出現減少,外貿增長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現負增長。2010 年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外貿增長速度大幅上升。
展開全文
App內免費讀全文
前往文庫APP簽到領暢讀卡,免費讀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全文
限免
導長圖
轉存到網盤
發送至微信
下載文檔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號8.0.70 隱私政策 許可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收益專屬歸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第 2 頁

為您精選中國對外貿易現狀...會員文檔562篇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769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8395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58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3979人閱讀
獲取全部文檔5468人在看
基於你的瀏覽為你整理資料合集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精選5篇)
文件夾

2021年外貿形勢與發展方向 - 百度文庫
2.1分
1572閱讀
85%用戶都在看
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發展新趨勢 - 百度文庫
4.2分
1035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問題及對策 - 百度文庫
4.5分
2271閱讀
本周下載TOP
剩餘10篇精選文檔

前往APP一鍵獲取全部合集
相關文檔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474人已閱讀
寶藏文檔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1171人已閱讀
絕絕子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8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4973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7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64人已閱讀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1567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1.3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1006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131人已閱讀
查看更多
推薦文檔集(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