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模大小的指標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模大小的指標

發布時間: 2023-04-16 16:11:46

1、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大小、地區分布、外貿依存度等指標

1978-2010年中國對外貿依存度 單位:人民幣億元
年份 進出口總額 GDP 外貿依存度
1978 355.1 3624.1 9.80%
1980 570.2 4517.8 12.62%
1985 2066.7 8964.4 23.05%
1990 5560.1 18547.9 29.98%
1991 7225.8 21617.8 33.43%
1992 9119.6 26638.1 34.24%
1993 11271.2 34634.4 32.54%
1994 20381.9 46759.4 43.59%
1995 20499.9 58478.1 40.19%
1996 24133.8 67884.6 35.55%
1997 26967.2 74462.6 36.22%
1998 26849.7 78345.2 34.27%
1999 29896.2 82067.5 36.43%
2000 39273.2 89468.1 43.90%
2001 42183.6 97314.8 43.35%
2002 51378.2 105172.3 50.83%
2003 70483.5 117390.2 60.04%
2004 95539.1 136875.9 69.80%
2005 116921.8 183191.8 63.86%
2006 140971.4 213131.7 66.54%
2007 166740.2 259258.9 64.21%
2008 179921.5 302853.4 57.10%
2009 150758.6 335353.2 44.96%
2010 202742.2 397983.4 50.64%
註:表中數據是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海關網相關數據計算得出。

2、對外貿易量/價格指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對外貿易額:
(對外貿易值)它是由一國或地區一定時期的進口總額(貨物與/或服務)與出口總額(貨物與
/或服務)構成,是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

對外貿易量=對外貿易額 / 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

價格指數=(報告期價格/基期價格) x 100%

既然是計算對外貿易量,那麼價格指數就是指對外貿易的價格指數,包括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和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商品價格水平變動方向、幅度、趨勢和規律性的相對數。

例1:2009年是報告期,2000年是基期,2009年的中國對日貨物出口量是20噸,出口價格是3億美元/噸。2000年的中國對日貨物出口裡是5噸,出口價格是5億美元/噸。請問,2009年的對外貿易量是多少?

價格指數=報告期價格/基期價格*100%=3/5*100%=60%

2009年對外貿易量=對外貿易額/價格指數=20*3/60%=100億美元

-------------------------------
★傾心解答★願您滿意★
★歡迎追問★敬請採納★
-------------------------------

3、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度的指標有哪些

對外開放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對外開放的程度,具體表現為市場的開放程度。
它反映在對外交易的各個方面,通常對外開放首先是從商品市場開始,即相對穩定的外貿進出口。因此,國際上一般選擇外貿依存度作為開放度的評估和衡量指標.
開放度即為一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序,它有名義開放度與實際開放度之分,是衡量一國經濟對外開放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提高實際開放度應當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目標,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具指導作用。
1. 我國經濟的名義開放度。
一國經濟的市場開放度,具體反映在對外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因此,其指標可以從許多方面加以規定。對外經濟關系的主體是進出口貿易,而對外貿易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所以一般選擇外貿依存度,即進出口總額或出口額或進口額與GNP或GDP之比,作為開放度的評估與衡量從這一指標看,我國自1978年到1996年,對外開放度已從9.89%上升到35.52%,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這突出地反映了對外開放政策的巨大影響力和取得的效果。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開放度已經達到了對外開放程度很高的發達國家的水平,也超過了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果以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衡量開放度指標,1990年,美國為7.1%,德國為27.3%,日本為9.8%,巴西為6.6%,墨西哥為12.0%(1988年),韓國為26.6%,中國是16.9%,超過了除德國、韓國以外的上述其他各國。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開放度,對我國而言只是名義開放度,並不等於實際開放度。
2. 我國經濟的實際開放度。
根據我國目前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與政策判斷,我國經濟的實際開放度低於名義開放度。這一判斷的基本依據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時間不長,對外開放過程遠未完成;外貿領域的對外開放尚未達到世界貿易組織發展中締約國的水平,進口限制仍然較多,關稅水平偏高,國家對外貿經營活動有一定限制;對國際投資和對外金融交易限制較多,對外商投資還實行審批制而非登記制,對外商投資領域有一定控制,對國內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的審批較嚴,嚴格控制對外金融交易;外匯管理體制仍實行較嚴格的有管理的外匯制度,1994年剛剛實現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人民幣自由兌換,對資本項目控制較嚴。
造成我國名義開放度明顯高於實際開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民幣市場匯率大幅度偏離購買力平價。正確評估我國開放度和進行相應的國際比較的前提是,必須合理設定折算匯率,而比較合理的折算匯率是購買力平價。按照購買力平價說,匯率應是各國貨幣各自在國內的購買力比較的結果,也就是說,匯率表示的是一國各種產品的相對價格,而非表面上的貨幣的相對價格。雖然按照購買力平價決定匯率的方法在實際外匯交易中很難做到,更多地停留在理論狀態,但是用這種方法比較國家間的總體經濟實力和相關宏觀經濟指標,無疑比市場匯率更為科學、合理。用這種方法計算,1990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開放度)為6.95%,出口依存度為3.74%。世界銀行1992年也首次公布了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我國GNP值。據此,我國1992年GNP為2.35萬億美元,外貿依存度為7.05%,出口依存度為3.62%,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結果基本一致。
第二,我國經濟結構的影響。一般說來,發達國家第三產業非常發達,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相對落後,而外貿額反映的主要是物質產品貿易的規模,GNP卻包含大量非物質產品價值。因此,准確計算開放度應選擇外貿額/物質產品產值的指標,即開放度指標從外貿額/GNP修正為外貿額/GNP(1-服務業比重)。按這一方法計算,發達國家的外貿依存度需要大幅度上調,相反我國由於第三產業規模小,改變指標後開放度上調的幅度較小,名義開放度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程度將相應縮小。
第三,貿易方式不同所致。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所佔比重較大,主要是來料加工,其進口料件不進入國內市場,而是經加工裝配後直接出口。加工貿易對GNP產生影響的只是進出口差額部分,不應當把它同一般貿易作同樣處理。因此,在計算開放度時,應扣除加工貿易額,只計算凈出口額。綜上所述,我國名義開放度應根據購買力平價、國民經濟結構、貿易方式這三個主要影響因素進行調整。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資料,按修正後的方法計算,我國90年代中期的外貿依存度大體上為6%左右,這一數值基本反映出我國經濟的實際對外開放度。以此進行國際經濟可看出,我國目前的開放度還是比較低的,還有待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的合理目標.
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應當有明確的開放度目標,這是制定和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依據。對外開放度合理目標的設定,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等眾多的復雜因素。從經濟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戰略。不同的經濟發展戰略對經濟的對外開放度要求不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要求盡可能消除進出口限制,支持出口產品生產,因而要求較高的開放度。我國為了實現現代化目標,已經確立了外向型發展戰略,實行開放型經濟,這就在客觀上要求逐步提高對外開放度。
2、經濟承受能力。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必然會對國內經濟產生沖擊,因此,要在民族工業發展、國際收支狀況和國際儲備水平可以承受的許可范圍內設定開放度目標。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濟承受力低於發達國家,設定的開放度目標也應低於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應隨著經濟承受力的提高,逐步提高開放度,採取漸進的開放方式。
3、經濟穩定的控制目標。隨著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產生波動,包括經濟增長波動和發生輸入性通貨膨脹以及金融風險。因此,設定開放度目標,必須考慮經濟穩定性目標,防範外來的金融風險,同時要考慮到社會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穩定目標。

4、真正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實際規模的指標是什麼

補充: 對外貿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量是為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並能准確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數量化而確立的一個指標,它能確切地反映一國對外貿的實際規模.具體計算是以固定年份為基期而確定的價格指數去除報告期的出口或進口總額,得到的是相當於按不變價格計算的進口額或出口額,叫作報告期的對外貿易量。 以貨幣所表示的對外貿易值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准確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更不能使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值直接比較。而以一定時期為基期的貿易量指數同各個時期的貿易量指數相比較,就可以得出比較准確反映貿易實際規模變動的貿易量指數。

5、在描述國際貿易發展規模時我們常使用哪兩個術語?其中哪一個術語更能夠反映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規模?

在描述國際貿易發展規模時,我們常使用國際貿易額和國際貿易量兩個指標。國際貿易量更能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實際規模。

國際貿易量以貨幣表示的對外貿易額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確切地反映一國(地區)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額是不能直接比較的。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採用對外(國際)貿易量來進行衡量。


(5)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模大小的指標擴展資料

貿易量計算公式:進(出)口貿易量=進(出)口額/進(出)口價格指數%

例如,以2004年為基期,某國該年的進出口價格指數均定為100。2005年該國進口貿易額為1170億美元,出口貿易額為1200億美元。2005年該國出口產品價格平均下跌5%,出口價格指數為95;2005年該國進口產品價格平均上漲3%,進口價格指數為103。

把這些數值代入上面的公式,便可得出該國2005年剔除了價格變動因素後的貿易額,即實際的進出口貿易量:

進口貿易量=1170÷103%=1135.9億美元

出口貿易量=1200÷95%=1263.15億美元

可見,該國2005年的進口貿易額雖然達到1170億美元,但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後的實際進口貿易量只有1135.9億美元;而該國2005年的出口貿易額雖然只有1200億美元,但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後的實際出口貿易量卻高達1263.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