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五金產業集群出口現狀及對策研究
http://www.reportbus.com/fenxi/SYFW/200806/fenxi_83263.html 出口現狀分析http://www.lwkoo.cn/Freepaper/Jingji/maoyi/200805/3202.html 五金出口對策http://forum.yidaba.com/thread-2258043-1-1.html 中國五金產業特色產區現狀概況永康發展分析中國加入WTO後,永康已感到來自世界范圍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在分析永康五金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全球化下五金產業發展的戰略構想。
關鍵詞:五金產業;經濟全球化;戰略構想
永康市地處浙江中部,總面積1049 平方公里,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半丘陵地區,素有「五金之鄉」的美譽。目前永康市「中國科技五金城」是全國最大的五金產業基地。五金產業是永康的主導產業,現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在經濟全球化下,永康五金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本文將就此問題展開研究。
一、永康五金產業發晌遲展現狀
1、永康五金產業發展形勢
五金製造業是浙江的區域特色產業,是永康市的支柱產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製造業方向的轉移將進一步加快,為永康五金製造業在更大范圍、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永康外貿隊伍發展迅速,企業進出口規模日益擴大,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新興產品成為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五金之鄉」特色日益凸現。國際市場不斷開拓,貿易夥伴不斷增多,市場佔有量持續增加。出口貿易市場已達五大洲,外貿出口增長點已逐漸集中到經濟較發達的東亞、歐共體和北美地區。實現了通過永康外貿公司、進出口公司直接出口;委託異地的外貿、進出口公司收購出口;「三資」企業自營出口等方式的出口渠道多元化。外商投資企業逐年增多,但投資項目單一。
2、永康五金產業發展優勢
(1)產業優勢。永康五金已從傳統五金走向現代大五金,五金產業產品涵蓋1萬多個品種,其中出口創匯產品500餘種。
(2)市場優勢。五金市場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推動產業市場趨向優化。中國科技五金城是國內最大、功能最全、輻射最強的五金產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為國家商務部重點聯系批發市場和浙江省重點市場,現已成為永康對外開發的重要窗口,是「永康五金走向世界,世界五金匯集永康」的重要舞台。
(3)民營經濟優勢。目前永康市民營企業數占企業總數的95%,民營企業占該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市場成交額和財政總收入的90%以上,在全國私營企業500強中,永康佔了8強。
(4)區域優勢。「一園十區」的開發建設,特別是五金科技工業園的建設,改變了永康的城市架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為永康五金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永康五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源制約
一是用地緊缺。永康市人均土地低於浙江平均水平,而五金工業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土戚大地,而有些實力企業卻在利用各種途徑大量屯集土地,造成土地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電力緊缺。永康市電力資源嚴重不足,使企業出現開工不足或自備發電機而增加了產品的成本,導致了利潤的下降。三是民工緊缺。由於電力資源供應不足和原材料漲價, 生產成本提高, 利潤下降, 使許多企業開機和開工不足, 民工工資難以保障, 民工流動高謹豎性大, 許多企業招不到工人。
2、城市化制約凸現
目前永康城市化進程滯後於工業化進程,制約了空間的集聚和五金產業升級。現有五金產業建設速度不能滿足發展需要,中心城市建設滯後於工業發展, 城市化水平不高,制約了五金工業企業的空間集聚,並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3、五金產品檔次低,質量有待提高
永康市產品以粗放型、粗加工型居多,以價格低廉的絕對優勢吸引外商,但經常出現因質量問題外商要求退貨、退賠現象,同時還存在相互壓價,壓價傾銷的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永康五金的聲譽,制約出口貿易的發展。
4、技術創新能力弱
永康是五金之鄉, 五金文化底蘊好,傳統的五金加工技術強, 但是企業本身缺乏獨立開展產品開發和工藝設計的能力。許多企業沒有建立技術開發科室, 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檢測手段, 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另外,永康五金企業對培養五金技術人才觀念不強, 很少直接從高校招收畢業生進行技術培養, 熱衷於從其他企業挖現成專業人員。而這些專業人員往往由於頻繁跳槽, 沒有時間再進一步對該產品進行技術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
5、利潤「流失嚴重」
調查發現,出口貿易的商業利潤流失較大。一是商品缺乏精美的包裝,檔次較低,再加上企業間相互壓價傾銷,導致價格偏低。二是出口渠道不暢,經過中間商倒手後,出口企業反而利潤較薄甚至無利可圖。三是受資金短缺等諸因素制約,生產企業規模難以擴大。四是外商無故拒付造成損失。6、行業投資盲目性
一是盲目重復投資。一直以來, 永康市五金產業呈現明顯的「浪潮式」和「井噴式」相結合的發展特徵, 一旦某類產品非常暢銷, 大量的企業就會蜂擁上馬該類產品生產, 直至引發惡性競爭, 縮短產品的生命周期。二是盲目分散投資。近年來, 房地產行業一直保持高利潤, 因而許多五金製造企業盲目分流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 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三、永康市五金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永康五金企業的勞動力密集型出口基本上接近了極限,以後的出口主要應該依靠提高五金產品檔次、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面臨當前五金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少的現狀, 加快永康五金產業進行調整, 已經勢在必行。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促使五金產業結構調整
繼續挖掘出口潛力,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注重品牌和質量的提升。進一步引導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提高自營出口比重,同時爭取外經貿經營權,壯大出口隊伍。抓好市場拓展,組織參加各種外貿展銷會、洽談會,不斷提高市場覆蓋面和佔有率,加強貿工、貿科合作,積極引導企業逐步走出無序低價競爭的泥潭,著眼市場開拓,致力提高產品質量,努力使產品從「低、小、散」走向「高、精、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真正做到五金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實現五金產業長期持續發展。
2、進一步改善投資的軟硬環境,營造引進外資的良好氛圍
要「築巢引鳳」,必須不斷改善供電、供水、交通、通訊、城市衛生等條件,同時,加強涉外部門的建設,如海關、商檢、外管等,建立健全外向型經濟服務體系。抓好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職能部門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增強全社會的參與意識,營造「人人重視招商引資,處處都是投資環境」的良好氛圍。
3、警惕泡沫經濟形成, 確保五金企業資金充足
在永康市有許多五金企業盲目追求集團化、多元化經營,將一些原本應進行五金產業投資的資金, 投向了房地產行業,以謀取高利潤。但是由於國內外形勢的發展, 中央實行了人民幣升值和國家宏觀信貸控制的政策, 導致今年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 使永康市的一些五金產業企業投向房地產行業的30 多億的資金被套牢, 從而導致這些企業在本業的投資上出現了倒退現象。因此, 永康市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應加大對企業的資金流向的監管力度, 確保企業資金的豐盈狀態。
4、加快建立引進和培養涉外人才機制
永康企業吸收、模仿能力較強,但要真正贏得發展後勁,還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引進和培養一批涉外人才。永康產品走向世界的難題很多,尤其是人才短缺最突出。為此,要抓緊引進和培養一批既具有經濟、金融、法律知識,又通曉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准則,能夠開拓國際市場與國際貿易的復合型人才。要實施包括放開人才引進管理,簡化手續,提高待遇等一切必要傾斜政策,建立一支涉外人才大軍。
5、推動產業鏈的發展, 促進五金企業層次提升(免費論文網 www.mianfeilunwen.com )
永康市五金企業的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高, 主要產品達到或接近國內外先進水平, 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五金企業專業協作水平不高, 地域配套能力差,難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因而政府應積極引導企業的相互協作能力, 引導超大型和大型企業注重產品的開發和組裝工藝的研究;引導中小企業注重加工工藝的研究, 為超大型和大型企業提高優質的零部件,從而快速提高五金產品的技術含量, 加快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成品的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 形成與工業現代化相適應的五金產業結構。
6、走貿工一體化道路
就目前而言,永康市出口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其規模、資金、人才等都顯得太單薄,要走貿工一體化道路,充分利用現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出口產品生產基地,與外貿銷售龍頭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形成外貿一條龍。其一,充分發揮永康的經濟特色,組建以出口貿易為主要目標的集團公司,使全市的各類委託出口、自營出口、邊貿與外貿活動在統一組織、協調下進行,使全市真正成為五金產品出口生產基地。其二,成立出口企業同業公會,加強對出口貿易的協調和服務。
7、有效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公共服務
政府必須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技術監督和市場監督,創造一個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永康五金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強公共服務,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人才、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法律等方面的服務,為企業提供投融渠道,全面營造永康五金產業的良好環境。
2、浙江紡織服裝2013年出口哪些國家以及出口所佔的比例
2005年是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的第一年,浙江省紡織品服裝(以下簡稱紡織品)出口抓住機遇,直面挑戰,繼續保持了襪頌良好的發展勢頭,仍然位居全國第一位。
一、紡織品仍是浙江省出口的支柱產業,佔全告櫻鄭省出口總量的三成,佔全國紡織品出口的五分之一。據海關統計,2005年浙江省出口總額768.04億美元,其中服裝出口133.18億美元,同比增長23.73%;紡織品出口11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99%;紡織品服裝合計出口244.29億美元。目前,浙江省有出口實績的紡織品進出口企業7789家,也佔全省進出口企業總數的三成。
二、在貿易方式上,仍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增速較上年有所減緩。全年一般貿易項下出口214.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97%,佔全部出口的88%;加工貿易出口29.71億美元,同比增長26.69%,僅佔12%。
三、在出口市場上,仍以傳統市場為主,東盟市場增長較快。我省紡織品出口前五大市場依次為歐盟、美國、日本、香港、東盟,出口額全年合計143.87億美元,占對全球出口的59%。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長迅速,都在50%以上,其中對歐盟設限的10類對歐盟出口5.43億美元,增幅高達108%;對美國設限的21類對美國出口14.71億美元,增幅為55%。
四、在出口企業結構上,民營、三資、國有企業已經形成了三個出口梯隊。民營企業出口112.84億美元,同比增長頌世30%,所佔比重已達46%,接近總量的一半。三資企業出口76.74億美元,同比增長29%,佔比31%,為三分之一;國有企業出口54.25億美元,同比增長7%,僅佔22%。
3、浙江外貿出口貢獻究竟有多大?
從外貿依存度來看,外貿對浙江經濟的影響程度不斷加大;以外貿凈出口(外貿順差)貢獻率與拉動度來衡量分析,新時期外貿出口對浙江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投資與消費;外貿相關性回歸模型、進口分解法、經濟增長彈性、工業出口外向度等方法的分析,驗證了外貿對經濟增長發揮的顯著作用。當前保持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轉變浙江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意義在於強調經濟增長要顧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顧及可持續性,顧及就業、分配等社會需要。當前,浙江外貿的發展已到了從數量型擴張向集約型發展的階段,需要著力調整和優化外貿結構,強調外貿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新時期外貿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增長,出口規模與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關注或加深外貿對經濟發展作用的認識。 (一)從外貿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來看外貿對浙江經濟發展的作用 外貿依存度是使用最廣泛的衡量經濟外向度的指標,按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用的概念,指的是「外貿與國民生產總值比率」,即外貿總額與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值。 筆者計算了1999-2006年浙江外貿依存度,結果表明浙江外貿依存度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從上世紀末的28.18%上升到2006年的70.89%,年均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與 同期全省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國民經濟發展總量指標比較,外貿出口的增長是最快的,年均增長比同期GDP增長高出18個百分點左右。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外貿依存度並不表明一個地區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不是經濟的「風險程度」,准確的說是表明外貿對經濟的「影響程度」。浙江外貿依存度處於穩步上升態勢,說明外貿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外貿依存度確實存在著高估。首先外貿總額是銷售收入的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增加值的概念,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數值相比。其次,我國生產總值統計不完全,GDP被一定程度低估,而外貿總額里卻有重復的部分——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價值。據筆者測算,剔除加工貿易重復統計因素,浙江外貿依存度平均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2006年為65%左右。 比外貿依存度更為深入地反映經濟開放度的指標是出口依存度。它 比外貿依存度的概念更強調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更能說明區域經濟的開放程度,避免了加工貿易的重復計算。據測算,浙江出口依存度由1999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06年的超過50%,年均上升4.3個百分點。社會生產價值的一半已靠出口實現,對浙江經濟增長起到基本的支撐作用。同全國與沿海主要外貿6省市比較,浙江外貿出口規模居全國第四位,出口依存度在沿海主要6省市中也居第四位,兩者是相吻合的。目前浙江出口依存度低於廣東41個百分點,低於上海36.3個百分點,低於江蘇7.8個百分點。 筆者認為,與沿海其他外貿大省相比較,浙江目前的出口依存度在正常合理區間,更沒有達到危及經濟運行、帶來極大風險的程度。浙江外貿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民營企業出口為主,在全國獨樹一幟,其運行質量和效益也較好。 (二)從凈出口貢獻率、拉動度來看外貿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外貿貢獻率是指外貿增加值與生產增加值中的比重,通常用外貿凈出口增加額佔GDP增加額的比重來計算,因而也稱為「凈出口貢獻率」。這里「凈出口」的概念,指出口減進口,也即常說的「外貿順差」,只不過在分析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時,約定俗成地使用「凈出口」這個詞。 從1999-2006年浙江外貿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指標趨勢來看,有所起伏,有所變化。外貿凈出口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00年達到42.83%的高度後,2001年回落到23%,2005年達到69.23%的高點,2006年有所回落。外貿凈出口貢獻率走勢與出口依存度走勢區別較大,它不是穩步上升,它更客觀地反映了當年外貿對經濟的貢獻變化。凈出口貢獻率與出口增長率存在高度正相關的關系,2001年凈出口貢獻率的深度回落與當年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32.8個百分點密切相關。 凈出口拉動度,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衡量外貿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指外貿增長進而拉動生產增長而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程度,也即生產總值增長中對外貿易的貢獻所佔份額。 浙江外貿凈出口拉動度走勢與凈出口貢獻率走勢完全一致。在2000年達到4.71的相對高點,2001年回落,2005年達到8.86的高點,2006年因外貿增速有所放緩導致凈出口拉動度略有回落。2006年,浙江外貿凈出口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度為7.9,即GDP增長13.9%,其中有7.9個百分點是由外貿增長而實現的。 2000-2006年浙江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表現: 備註: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表示投資貢獻率,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示消費貢獻率,凈出口表示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上圖可見,2000年,浙江省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於凈出口和消費,2001-2002年凈出口貢獻率回落,2003年起,隨著投資貢獻率大幅下降,凈出口貢獻率穩步攀升。2005-2006年,外貿凈出口貢獻率分別達到69.23%和56.87%,遠遠大於投資和消費的貢獻率。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貢獻率與拉動度應包括國際服務貿易,由於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口徑不一致、統計體系尚未成形完善,在目前的計算分析中均未包括這一重要內容。外貿凈出口拉動度、貢獻率指標本身也是有缺陷的。首先,通常計算外貿貢獻率和拉動度使用的都是凈出口指標,凈出口指標既低估了出口對生產的支撐作用,也不能反映進口對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的作用。其次,貢獻率和拉動度的計算方法中注重增量而不注重基礎規模中占的比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低估了外貿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用其進行經濟增長分析有一定的片面性,會掩蓋進口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際作用。
4、浙江省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滯後的原因 當前,浙江省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 企業自主增長能力日益增強,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良好, 加工製造能力較強,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產業轉移 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的趨勢下, 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但與廣東、 江蘇及上海等省市相比,浙江省加工貿易的發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認清浙江加 工貿易發展滯後的原因及問題,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才能使浙江對外貿易健康穩定發展。 (一)浙江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1 加工貿易發展規模偏小和比重較低。近年來, 浙江省的外貿出口規模持續擴大,2005年, 全省出口已達768.0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了 32.0%,遠遠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從貿易方式看, 支持浙江省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的主要是一般貿易出口。 加工貿易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發展速度,與全國和 沿海省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2004年,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額躍上百億美元, 但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19.3%;從全國來看, 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 額的比重為53.3%。浙江省與全國相比,相差34個百分點; 與沿海省市相比, 2004年浙江省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僅占廣東省的7.7%, 江蘇省的 19.7%,上海市的26.2%,還遠遠落後於山東、 福建和天津等三省市。從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外貿出口額的比重來看, 沿海8省市平均為54.3%,而浙江 省僅佔19.3%,與廣東省相比相差了近67個百分點。可見, 浙江省的加工貿易發展不僅規模明顯偏小, 而且加工貿易占外貿出口的比重也明顯偏低。 2 利用外資較其它省份落後, 制約了加工貿易經營主體的發展。 我國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外商投資企業, 而浙江省由於利用外資規模落後於廣 東、江蘇、上海等省市,從而制約了加工貿易經營主體的發展。 而內資企業由於對加工貿易缺乏認識和了解, 涉及的審批管理部門較多,經營風險較大,開展加工貿 易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浙江省加工貿易的發展。 3 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層次較低, 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質量檔次不高。 當今國際加工貿易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國外跨國公司, 我國企業主要是作為跨國 公司國際產業鏈中的一分子,為其開展加工或組裝業務。 加工貿易涉及的行業主要是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 專用設備等高技術產品和中高檔日用消費品。近年 來,浙江省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但傳統產業還大量存在,產品檔次不高。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產品所佔份額最大的是機電產品與紡織品,屬 於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僅有的部分高科技、 深加工產品也存在加工過程短、增值率低的問題, 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設備和中間投入品都要從國外進 口。從總的情況來看,加工貿易產業層次不高,產品檔次較低。 在機電產品中,粗加工、技術含量低、 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占相當大的比重,高附加值、高技 術含量、高創匯的加工貿易項目相對較少, 一些高科技產品多以簡單加工組裝為主, 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加工裝配環節。 4 出口市場相對集中,抗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浙江省前十位國家和地區的加工貿易額佔了加工貿易總額的72. 2%。2005年,浙江省加 工貿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美國、台灣、 韓國、德國、香港。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加工貿易額佔了浙江省加工貿易總額的62.8% 。近年來,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 但是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非洲和拉美市場開發潛力大, 出口市場較集中,抗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5 加工貿易企業結構不盡合理。 浙江省加工貿易企業以外商獨資企業與中外合資企業為主, 2005年,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加工貿易額佔了浙江省加 工貿易總額的73.98%, 而浙江省較為發達的民營企業加工貿易所佔比重僅為16.07%。 據統計,2005年,浙江省加工貿易增值率已達到 100.31%,其中,民營企業平均增值率為151.04%, 三資企業平均增值率為97.36%,而國有企業增值率只有56. 74%。可見,民營企業從事 加工貿易比重偏低,不利於浙江省加工貿易的更快發展。 6 現有加工貿易企業大多從事簡單加工裝配, 參與全球化競爭的能力不強。 現有加工貿易企業核心技術研究開發能力不足,產品檔次仍然偏低, 高附 加值、高新技術、高創匯的加工貿易項目相對較少, 加工貿易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 很難打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體系。目前所開展的加工貿易中, 主要是為 一些中小采購商做一些零散的加工定單,加工層次低、規模小, 所用原料大都可用國內同類產品替代。所以,除非客戶要求, 企業大都傾向於採用一般貿易。 (二)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滯後的原因 1 政府政策引導力度不夠, 企業缺乏開展加工貿易的主動性。廣東、 蘇南等沿海地區對加工貿易極為重視。 廣東省政府為加工貿易企業與海關的聯網 劃撥專項資金, 並鼓勵低技術含量的加工貿易進一步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 廣東本身則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製造。廣東、 江蘇兩省政府注重拓寬高新技術企業的融 資渠道,簡化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的通關手續, 並落實進口關鍵設備零部件和軟體技術的免徵關稅和增值稅待遇, 落實高新技術產品的除扣退稅待遇,促進了廣 東、江蘇加工貿易的升級換代。相比之下, 浙江省政府部門對加工貿易的重視度不夠, 所採取的鼓勵措施有失偏頗, 如以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額作為獎勵其發展的指 標,致使每年獲得獎勵的企業僅僅是少數幾家, 而國有企業和大量的民營企業很少獲得此種獎勵, 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這些企業開展加工貿易的積極性。 2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相對落後是制約加工貿易發展的主要原因。 與廣東、江蘇等沿海省市相比, 浙江實際利用外資一直處於落後狀態,2005 年,實際利用外資額僅為廣東的64.46%,江蘇的58.59% 。從2004年開始,利用外資快速增長,並首次超過上海, 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額為 77 23億美元,超過上海8 73億美元。 加工貿易經營主體是外商投資企業, 利用外資的落後直接導致加工貿易發展的滯後。 3 現有的工業產業結構不利於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浙江工業以輕工藝、紡織服裝、機電、化工等加工工業為主, 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勞動密集型產 品比例過高,增值率和創匯率較低,上規模、 上檔次的工業企業較少,不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到浙江落戶。據統計, 世界500強企業有400多家到我國設立研發中 心,而在浙江境內的僅有54家,不利於浙江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4 加工產品多採取貼牌生產和租用外國品牌,加工貿易獲利很小。 目前,浙江省加工貿易企業大多從事產品加工製造, 企業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檔次仍然 偏低,有的加工貿易企業雖然在產品開發上沒有什麼問題, 但由於缺乏國際市場的行銷能力, 只能為跨國公司貼牌生產和租用外國品牌, 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仍處於下 端,加工貿易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二、浙江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目標與對策 改變浙江外貿依存度過高的現狀及優化產業結構, 需要對加工貿易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 業轉移的重大機遇,為浙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供了外部條件。 浙江作為長三角的南翼, 在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中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也為加工貿易 轉型升級提供了內部條件。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探索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方向。 (一)浙江加工貿易的目標定位 加工貿易的發展戰略是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目標定位將影響著整個對外貿易的發展方向。當前, 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根本目 標就是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的質量和水平, 使其有利於通過國內外資源優勢的轉換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和增強產 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增加就業和緩解國內結構性 矛盾,有利於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根據以上基本原則, 浙江加工貿易的具體目標定位如下: 1 出口效益作為加工貿易努力實現的首要目標。 在當前浙江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出口創匯能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 將出口效益而不是創匯數額作為加 工貿易的首要目標是可能的。雖然將加工貿易由「數量型」轉變為「 效益型」的這一過程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外貿出口數額的增長, 但這是必要的環節,也是解 決問題的關鍵。 2 實現由傳統加工貿易向現代加工貿易的轉變。 面對浙江加工貿易的現狀及國際國內環境, 實現由傳統加工貿易向現代加工貿易的轉變已成為浙江加 工貿易發展的根本出路,是浙江加工貿易戰略目標定位的重點。 首先,要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新機遇,積極發展資本密集型、 技術和知識密集型加工貿易,提高加工 貿易的技術檔次, 使浙江的高技術產品加工貿易額比重實現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 要實現加工貿易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條, 提高加工貿易產 品附加值。再次,要結合西部開發戰略和我國的地區經濟布局, 把部分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加工貿易產業向廣大中西部地區轉移, 浙江則從事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以打 造浙江先進製造業基地。 3 增強加工貿易與省內產業的關聯度, 帶動產業結構升級。 加工貿易同省內產業結構的關系屬於商品流通和生產的關系,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實現 由傳統加工貿易向現代加工貿易轉變的過程中, 還要充分重視加工貿易與省內產業政策的結合, 以帶動省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和 廣東、蘇南等先進地區的經驗, 將加工貿易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 這不但可以使浙江得到靜態的國際比較利益, 還可以得到動態型的比較利益。 4 加強對加工貿易的監管。 雖然浙江加工貿易僅占對外貿易的1/5強, 但是其加工貿易發展潛力很大。由於加工貿易企業分布范圍廣, 監管部門 多,政策協調不力,加工貿易監管混亂,致使加工貿易「飛料走私」 問題嚴重。因此,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加工貿易的監管, 取消過多的政策優惠,使加 工貿易在規范的政策體制下增強自身對國際市場的應變能力, 促使它向高層次、高水平的現代加工貿易方向發展。 (二)浙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對策 政府層面: 1 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加工貿易管理體系。 原有加工貿易管理方式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加工貿易企業, 尤其是IT企業「訂單網路化、物流全球化、生 產零庫存」及其產品「市場變化快、技術更新快、生產周期短」 等特點帶來的新經營方式與傳統監管方式產生的矛盾日益凸現。 因而,完善現有加工貿易的審批、監 管模式勢在必行。應根據各部門職能,理順管理和審批程序, 減少審批環節,避免重復審批,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為加工貿易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加工貿易持續、健 康和快速發展。 省內各級政府都應把發展加工貿易作為對外開的重要工作來抓, 政府各職能部門要目標一致、步調統一, 構建高效的加工貿易工作體系;推進聯網監 管進程,擴大聯網監管范圍;強化風險管理,加大監控力度;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採用高科技手段, 對加工貿易全過程實施電子網路管理。 2 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浙江省在利用外資方面相對於其經濟總量要較弱, 在引進外資的總量上落後於廣東、江蘇、上海等省市。 由於加工貿易的主體是外商投資企業, 而浙江在引進外資方面相對落後, 進而決定了浙江省加工貿易總量和比重的偏低。 浙江省應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升省內產 業配套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將引進技術含量高、 規模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作為開拓加工貿易新局面的重要力量, 注重引進大型跨國公司向浙江省轉移附加 值高的加工製造環節、服務外包業務,建立技術研發機構, 鼓勵外資通過組建合資企業、合作生產、 聯合製造等方式向浙江省轉移先進技術。通過利用優質外資促進 加工貿易在數量上的增長和結構上的升級。 3 獎勵政策與懲罰政策並舉。 根據國家產業引導政策及加工貿易產業准入標准和加工貿易分類標准 ,以企業經營規模、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出口產 品的附加值、加工生產的環保標准作為衡量指標, 每年評選出達標企業10家左右,獎勵達標的加工貿易企業200~ 500萬元,通過獎勵政策,有效地將資金和 其他資源引入到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 從而有力地促進浙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在實施獎勵、 優惠政策的同時,對屬於國家禁止類產品的加工貿易企業關停並 轉,如加工產品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飲料、 木製傢具、礦砂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限制部分紡織品、鞋類、 塑料製品等產品的加工貿易。 產業層面: 1 要處理好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 要通過對加工貿易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 延長加工貿易的產業鏈,增強省內配套能力, 釋放加工貿易的輻射能力和聚集效應,打造浙江先進製造業基地。 2 加強產業政策對加工貿易的引導。 對於加工貿易來說, 浙江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使其介入到國際化生產鏈條中附加值較大 、科技含量較高的一 環,對此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將有明顯的效果。浙江應根據國家《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 產品和技術目錄》,結合本省實際鼓 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此外, 制定科技含量不等的特定生產工序標准, 對符合標準的加工貿易產品、 零部件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方面予以區別對待,引導外 商將加工貿易中的高科技環節放在浙江境內, 以提高加工貿易的科技含量。 3 加強政策調控,建立產業評估機制。 要在國家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政策環境下, 把發展加工貿易與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結合起來,強化產 業政策對加工貿易的引導,建立產業評估機制。為此, 可由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對加工貿易項目進行綜合評審, 對一些加工程度不高、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特別是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 應實施禁止或限制政策,從而逐步優化加工貿易進出口商品結構。 通過鼓勵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貿易產品 的加工程度,延長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條。在擴大出口、 吸引外資的同時, 鼓勵和扶持內資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為國外跨國公司和外商投資 企業提供加工配套,鼓 勵包括民營中小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積極參與跨國公司的加工貿易體 系和全球采購體系, 發揮其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利用外資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加工貿易企業層面: 1 民營企業應培育自身成為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 能否擺脫對依附性加工貿易的依賴,關鍵在於本土企業能否在「 與狼共舞」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成為 具有一定實力和支配能力的領先企業。這樣的企業多了, 依附性加工貿易就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目前, 加工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佔了很大一部分,機電產品和高新 技術產品的加工貿易基本是外商投資企業, 這反映了目前浙江省內企業參與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 從長遠來看,主動參與全球化進程,可以充分發揮浙江省在資源 配置、供應鏈管理以及市場控制等方面的優勢。因此, 浙江省民營企業應重視發展加工貿易, 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開拓市場、 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 牌的能力;利用現有的生產能力加工裝配出口, 使其成為浙江省的加工貿易主體。 2 提升加工貿易企業技術開發、創新和行銷能力。 加工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在轉移技術時, 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持技術壟斷的前提下,獲得技術創新 的利潤最大化。 由於從事加工貿易的國家與地區很難獲得最先進技術的轉移, 純粹依靠技術轉移難以實現產業技術的趕超。因此, 加工貿易企業應注重增強自身研發 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以占據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技術地位。目前, 浙江省加工貿易企業大多從事產品加工製造, 企業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檔次仍然偏低; 有的加工貿易企業雖然在產品開發上沒有什麼問題, 但由於缺乏國際市場行銷能力, 只能為跨國公司貼牌生產和租用外國品牌, 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仍處於下端。要實 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加工貿易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自主開發的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 從代加工(OEM)向代設計(ODM)乃至自創品牌(OBM) 發展。
求採納
5、浙江省紡織品出口日本現狀
浙江省紡織品出口日本現狀良好。根據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11月,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到稿改世日本的貨值同比增長了20.7%,達到了24.4億元。從出口產品來看,浙江省紡織品出口日本的主要產品包括毛織物、紡織服裝鍵肢、紡織面料、毛毯及類似品等。這些產品的出口量佔比較大,出口貨值也較高。另外,浙江省還向日本出口了一些其他紡織品,如紗線、布料、毛線、毛毯等。總體來說,浙江省紡織品出口日本現殲升狀良好,發展前景廣闊。
6、浙江有哪些外貿出口美國產品?
浙江作為中國外貿大省之一,出口美國的產唯或品種類很多。以下是浙江出口到美國的主要產品類別友梁:
建材:包括窗戶、門、陽台、瓷磚、水槽、馬桶等。
紡織品:包括毛巾、被褥、床墊、床單、窗簾、地毯等。
機械設備:包括水泵、發電機、壓縮機、混凝土好山運攪拌機、鑽機等。
日用品:包括塑料製品、廚衛用品、餐具、玩具等。
電子消費品:包括電子配件、智能手機、電視機、電動工具等。
此外,浙江還有生鮮農產品、化工原料、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等外貿出口產品。總的來說,浙江的外貿出口產品以輕工和機電類產品為主。
7、一季度兩項數據居全國首位,浙江外貿何以穩進?
中新網杭州5月2日電(記者 黃慧)在全球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嚴峻復雜,穩外貿壓力巨大。放眼各地,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成為重要動作。作為外貿大省,今年1月至3月,浙江實現進出口總額10761.5億元,同比增長24.4%,進出口、出口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為中國經濟“添動能”。
一季度兩項數據居全國首位,浙江外貿何以穩進?
1、中小微企業是重中之重
面對三重壓力,穩外貿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進出口保穩提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這一預期目標,並作出一系列穩外貿部署。其中,重點聚焦了中小微外貿企業: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
2、財經方面大牛人才
財經大部分重大大學人才,在其他一二線城市的財經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總的來說在江浙滬是絕大部分企業的target school,其他北方地區的話肯定不如南方還可以,廣州深圳機會挺多,所以人才聚集才能更好發展外貿的發展,發揮更好的潛能。
海外銷售的發展還是可以的,亞馬遜是一家全球網路零售商,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也是一家雲計算、雲解決方案公司等,國內電商平台只是單純的電商購物平台。對中國賣家來說,亞馬遜是一個出口跨境電商平台,通俗地講,就是將中國製造的產品銷往海外市場,能夠與海外終端消費者直接接觸;而國內電商平檯面對的是國內消費市場。
結語:電商一定是國內目前電商行業出路。發往海外的電商物流包裹,平均7個中有一個就是中國的,隨著電商平台的發展和普及,未來佔比可能會更高,得益於中國的物流和供應鏈生產鏈優勢。中國牛逼!
8、分析當前浙江省外貿出口的優勢和劣勢
目前來看,浙江外貿發展中存在著"三大不協調"和"兩個不可持續":
--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協調。2006年浙江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為75億美元,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比值為5.4%,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左右(美國2003年為28.1%)。當前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的份額不斷上升,服務外包的興盛,已成為國際貿易新增長點。世界經濟結構向以服務業為主轉變,服務業發展水平將更能體現一個地區的綜合競爭力。
--進口與出口不協調。2006年浙江進出口比率為1:2.64,全國為1:1.22,廣東、江蘇、上海分別為1:1.34、1:1.3和1:1,浙江進口佔全省外貿總額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0%左右。進口佔全國比重為4.8%,低於出口佔比5.6個百分點。1999-2006年浙江進口年均增長率為32.6%,低於出口年均增長1.6個百分點。本來基數就低,年均增速又低於出口,浙江進口發展艱難。
--出口商品結構不協調。2006年浙江高新技術產品佔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10.08%,低於全國平均19個百分點,分別低於江蘇、上海、廣東33.6、28.8和24.5個百分點。這與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快相關,2006年浙江GDP已佔全國7.47%,但高新技術產值僅佔全國5.05%。浙江出口商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出口品牌匱乏,低附加值的產業格局尚未根本改變,低價競銷、惡性競爭等現象依然存在。浙江出口鞋類佔世界同類市場的40%,但平均單價分別只有西班牙的1/5、義大利的1/12。
--低成本擴張不可持續。浙江外貿的快速增長是以低成本的競爭、低價格的數量擴張為主,導致出現量增價跌、貿易條件惡化的現象。目前,浙江勞動力價格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僅是發達國家的1/20左右,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浙江民營企業出口佔比高,民營出口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迫切需要提高。當前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尚未能體現一些稀缺要素的價值,如土地等沒有真正形成"要素價格"。隨著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實施,土地成本上升勢頭開始顯現。支撐外貿增長的低成本因素維持時間不會太長。
--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可持續。浙江90%以上的出口產品仍然以OEM為主,自有品牌產品銷售的比例不到6%,遠低於國際上50%的水平。出口產品是"浙江製造"而不是"浙江創造",處於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符合浙江當前經濟發展需要,但是如果長期以往則難以促進產業升級,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制約外貿效益的提高。
傳統的浙江外貿增長方式創造了浙江外貿的繁榮,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出口在國際市場是以低價和規模競爭為優勢的,出口增長主要靠勞動密集型產品或勞動密集型製造環節出口拉動,從要素貢獻角度看,明顯的以物質要素投入為主。出口結構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到位,外貿結構也很難優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任何戰略都是階段性的,在新形勢下,加快轉變浙江外貿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9、有誰有關溫州對外貿易的資料啊?
1) 概述 Say all
溫州,這些年來一直是全國最受爭議的最具傳奇色彩的地區,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改革的創舉中國的經濟的奇跡。有人說: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哪裡就有溫州的商品,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166個國家和地區有溫州出口的商品。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建立多元化外貿格局,把生意做到全世界,是浙江溫州企業近年努力追求的目標。
據了解,目前與溫州企業有過頻繁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我國的香港、台灣以及西歐、美洲、中東、獨聯體等地區的國家。特別是去年以來,溫州的外貿出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歐盟、美國、匈牙利、香港等,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34個。去年,溫州對亞洲的出口為4.6億美元,同比增長80.4%;對非洲的出口1.1億美元,同比增長85.1%;對歐洲的出口為6.8億美元,同比增長91%。今年上半年,溫州外貿出口形勢更加迅猛,僅1月份出口就突破1億美元。 目前溫州境外企業已有50多家。在未來的5年裡,溫州還要根據一些國家的工業發展特點,讓一部分優勢企業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辦專業市場,把溫州的技術、設備和服務帶到國外市場,以彌補國內資源和市場的不足。
隨著中國加入WTO,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給溫州的外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2) 市場進入方式 The way of enter market
溫州的外貿產品主要通過幾種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一是通過「僑貿」。有一大批海外華僑,市場敏感性及故土觀念很強,不少在當地積累了一定資本後從事國際貿易,並將溫州的經營模式引向國外,有的已經發展成為國外大型零售市場的供應商。如在義大利羅馬就有500多家溫州華僑經營的服裝貿易公司,年銷售額達50多億美元,有一條緊靠火車站的「維多勒」服裝街,這條街上服裝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溫州。阿聯酋迪拜、西班牙馬德里、匈牙利布達佩斯等城市,有大量市場,都由溫州人在經營。溫州外貿出口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依託產業及僑鄉優勢,一些企業看準國際市場,利用當地華僑資源,開始外貿出口。
第二種方式通過國際貼牌加工方式,主要是服裝企業。不少企業早幾年就開始做OEM使產品走出國門,近年來,不斷有國際品牌加入,庄吉、華士、法派等企業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國外品牌OEM生產企業。三是優勢龍頭企業和國際知名服裝公司合作,採取高起點國際規范化「嫁接」,藉助國外管理模型、品牌運作、營銷網路、文化傳導做「跳板」,躍進國際市場,如夏夢與義大利傑尼亞合資。
(三)主要優勢 Main advantage
溫州外貿有相對比較優勢,近20年伴隨著溫州企業發展形成了高度專業化分工、社會化配套的產業鏈,是溫州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的競爭優勢,行業鏈完善,分工細致,進入產業成本底,可以產生低交易成本,勞動力流動自由,企業容易找到技術對口的人才,信息共享,可降低資源的浪費,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市場信息的變換,產業的整體發展能引起政府的重視,同時又有利於產業發展。區域產業集群又使溫州外貿企業在信息、原料采購、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形成別人無法替代的優勢。
(四)主要問題 Key problem
但由於起點低,溫州外貿也存在許多問題,正遭遇一個發展「瓶頸」,從總體看,出口渠道窄、等單子做和純加工等被動因素及許多問題制約著溫州外貿的發展,無序競爭和低、小、散狀況亟待改觀,資源有待整合以尋求突破。
1、土地「瓶頸」日益突出。溫州的很多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溫州土地資源有限,由於外貿企業起步晚,近幾年發展後,征地困難,導致企業規模小而散,租用廠房或廠房狹小,無法形成規模生產,旺季時無法滿足需求,失去了不少大宗外貿訂單,有點企業一年只能完成總訂單30%左右生產,
2、出口渠道單一化,造成客戶群類同化,使得溫州外貿長期在低端徘徊,據商會統計,外貿訂單51.9%來自華僑,25.9%來自國內貿易公司,直接與外國客商貿易僅佔22.3%,目前華僑訂單特點就是低檔低價,外貿企業以中小型居多,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壓價競爭現象也比較嚴重,產品創新能力不強和管理相對滯後,絕大部分企業還處於等單子做的被動局面,企業缺乏設計力量,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客商手中,多數企業靠手工勞作,利潤少,企業只能賺取廉價加工費,這種狀況形成了溫州生產低成本低檔次產品的形象,只能依賴只需低端產品客戶群,極大地制約了向中高檔產品躍進整體產業發展規劃。
3、此外,華僑貿易很多是通過非正式渠道出境,貨款回收也存在很大隱患因素。同時,企業間人才競爭又使得勞動力特別是技術工人成本增高;而大多企業在管理上與外商要求相距甚遠。
二、寧波外貿特點分析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寧波,是浙江的一個大市,也是浙江的貿易大市,由於其優良的產業基礎和交通優勢,使其成為浙江外貿的領軍人。許多行業在省內甚至全國具有行業優勢。寧波在對外貿易的表現也非常槍眼。
但是寧波外貿和全國許多先行地區一樣,正逐漸暴露出問題,增長勢頭有所回落 。這一切都一掃寧波出口增幅連續5年高於全國、連續21個月高於全省水平的「出口健將」形象。同時,全國1、2月份累計貿易逆差達79億美元。全國在一兩個月內出現這么高的貿易逆差額,是近10年來的第一次。 原因何在?
冷落了一般貿易 Unfrequented the General trade
1.「出口退稅的效應還沒有顯示出來,要到今年下半年至少是4月份以後才能看出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這樣對記者說,因為「企業現有的合同是以前簽的,而且地方超額分擔的部分還沒有開始退,還沒到掏錢的時候」。
2.此外另一個結構性影響是寧波公司多為收購生產企業的產品再出口,外地產品在寧波出口中的比例已佔到45%。
3.生產地政府向生產企業征稅,卻由產品出口城市為其承擔25%的出口退稅,這在口岸城市看來顯然是不劃算的。故而寧波各縣(市)、區對外貿公司的制約性措施也逐漸增加。 。
問題的根源是新的退稅政策使得「外貿流通機制好的出口地為出口做出了貢獻但卻不堪退稅的重負」。不只是寧波減速,大連、深圳、青島等口岸城市的出口增幅都在減少。建議「加快征退稅制改革,就是形成誰征(稅)誰退的機制,不能說人家征稅卻讓出口口岸退」。
(二)加工貿易瓶頸 Bottleneck of processing trade
寧波的出口具有「一般貿易比重高、外貿公司比重高、紡織服裝和一般機電產品比重高」的特點,出口的「三高」特點使得全國平均下調3%的出口退稅率在寧波變成了下調3.5%。
產生貿易逆差的另一短期因素是近年來原材料的漲價。中國的原料、能源進口暗合國際貿易理論中的大國模型(標準是進出口量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並非指國家大小)。近年國內需求的增大使得國內資源供給量不相稱,於是對國外進口的需求就越來越大,而與貿易小國進口量小、不影響國際市場價格不同,中國作為進口大國,需求量的增加也助長了進口價格的上漲。 占寧波出口75%以上的機電、紡織服裝產品所需原材料中,鋼材價格自2002年8月以來已上漲70%至90%,塑料價格漲幅達40%以上,紡織原料漲幅也很高。統計局數據表明,前兩個月寧波工業原材料采購價格同比上漲15.33%,工業品出廠價格則上升3.91%。「寧波製造」在國際市場的開疆拓土中得心應手的武器就是成本低廉,而這一優勢的弱化勢必會影響到其尚未成功轉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溫州外貿優缺點比較分析及發展建議Comparisona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 and weakness of wenzhou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uggestion for how to development
比較溫州和寧波的外貿特點,我們可以發現兩者既有共同點,又相有特色。寧波作為浙江外貿的先行者,有許多經驗和教訓是值的我們溫州借鑒的。溫州的外貿其潛力是不可估量,但是我們也要正確認識自我,避免走歪路錯路。
優勢方面advantage
我認為不論溫州經濟的優勢還是溫州外貿的優勢,最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溫州人上。
溫州人天生的商業才能,創新精神。回顧十幾年溫州的發展的,這點體現的很明顯。由於溫州地處偏僻,歷史上受國家政策束縛較少,形成了溫州人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改革開放以前溫州一直是一個貧困潦倒的窮鄉僻壤,溫州人為了生存不斷革新,精打細算。這一切都沉澱為今日溫州人的特徵。
溫州人龐大的國內外營銷網路。由於從前的努力我們在國內形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購銷網路。就外貿而言,溫州龐大的華僑數量,成為現在和今後溫州外貿發展的一個基礎,是我們更大更強發展的地基!就現在而言,溫州乃至全國的外貿很大部分都是依靠華僑,這是我們寶貴的資源。溫州是一個僑鄉,華僑數量相當可觀,並且溫州華僑在海外的成就也是非常傲人的。溫州外貿只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利用海外關系積極發展海外客戶,國際貿易的前途是非常美好的。
溫州民間資本的充足,和特色的金融情況。這使溫州企業顯的很「活」,能較好地擺脫民營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能及時准確地做出適合市場的調整。溫州幾乎都是民營企業,從事外貿生產的也是民營企業。由於中國金融制度的問題,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使許多民營企業望而卻步,我國許多民營企業的襖折很多都是因為資金問題。溫州民間資本充足,民間借貸活躍,使溫州企業在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革,產品換代,資金周轉時能較好的調動資金。
溫州原有的經濟基礎,雖然他們中的很多已經顯現老態,但是只要進行科學的改造,依然可以從震其夕日雄風。溫州的外貿產品主要是服裝,打火機,工藝品等輕工業產品,雖然這些都屬於夕陽產業,發展的空間有限。但是只要溫州企業產品提高檔次,走精品之路,依然可以創造豐富的剩餘價值。
劣勢方面 weakness
和優勢一樣,溫州外貿的劣勢和問題一樣明顯,甚至可能比優勢還要突出。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溫州自身的問題。
地理條件的制約,這包括很多方面如,最主要的是交通,資源。很多人都說到過了,交通條件的落後已經是老大難問題了,溫州外貿之所以不能超過寧波和交通有著不法割捨的關系,一個北倫港就讓很多溫州人又愛又恨,甚至講話都變的酸溜溜。外貿可是個對交通運輸依賴很大的呀!資源問題也一樣,溫州地區可是說是一個不適合經濟發展的地區,土地稀少,能源短缺,甚至連人力資源也少的可憐。這必然會讓溫州商品的價格競爭力越來越低,這對溫州來說無疑是毀滅性打擊。。
溫州人問題,也許很矛盾,我剛大誇過溫州人啊?但我們要全面看問題。說溫州人(當然指的大部分)是爆發戶不過分。溫州自身文化的底蘊就很薄弱,溫州人又很排外,自身素質難免不高。加上新一代的溫州可能會丟掉如勤勞刻苦,勤儉節約等當年賴以發家的好傳統。這使現在溫州人才缺乏,本地人才稀少,外地人才又很難留住。
產業結構問題,都是老掉牙問題(沒意思)。溫州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失去了,勞動密集型經濟已經失去優勢了。雖然產業轉型問題已經別人認識到,也有人開始實施,但是規模範圍不大。可是肯定的說一句如果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檔次,起碼溫州本土的企業將很難生存。
其他大大小小的問題基本都是上面的問題衍生出來的。
(三)發展建議 the suggestion for how to development
如何讓溫州的外貿揚長避短,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學習日本,因為兩者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當然我們的交通條件是遠不如日本的,但我們不妨可以借「北倫」一用。
做外貿,做生意也一樣。就現在而言,我覺的最大的關鍵還是「人」,同樣的條件不同的人來做,結果可能是相差很大。而就做生意而言溫州人在「人」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要革新思想,不要拘泥於地區經濟,要做溫州人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地理條件,自然資源方面的劣勢。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要走出去,去適合該產業發展的地方去,這就是開始在溫州流行的行業遷徙。雖然到現在行業遷徙的並沒使遷徙企業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這是有很多特殊原因的,總的來講科學合理的遷徙是適合溫州企業的發展的。
每個到過溫州的人,對溫州的城市建設無不搖頭。這對來說溫州人有些冤,國家沒給我們一分錢,還在我們口袋裡撈錢,換別地兒早爛攤子了。但是我們得承認我們的基礎建設太落後了,這制約溫州經濟發展,讓我們在從事外貿業務時喪失了一部分的「印象分」。當然基礎設施的建設關系的方面很多,我覺得就我國現在的「國情」而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國家建設個大上海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想建設溫州?不論是政府建設還是社會建設都不是眼前的事。所以其實我們還是得走出去,去那些所謂的「溫室」。
外貿企業自身的問題也很多。其中包括生產性企業和貿易性。生產性企業的問題尤其多,老生常談不講也罷!就何如解決?合並是個好辦法,化零為整,當然合並牽涉的問題很多,但是這是適合溫州企業現狀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規模技術等老大難問題!當然這也只適合溫州的一部分企業,因為合並帶來的問題是很多企業解決不了的,如:人才的缺乏,資料的周轉,企業策略的制定,股東之間的矛盾等。對於大多數的小型企業,我們要就地改革,技術革新是重點。小型企業一定要依靠自己「活」的優勢,船小好掉頭,及時調整策略,走短小精悍的道路,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很多不求革新的小企業,家庭作坊將無法生存。總之一句話: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溫州現在的成績是因為過去溫州適應了改革的變化,對於現在的經濟變化,變則生不變則亡。
還有就是貿易性企業即貿易公司,由於本人所工作的地方是個溫州常見小貿易公司,所以對有規模的公司缺乏了解。大多數的小型貿易公司在海外都有一定的關系,有固定的客戶。現今好的外貿人才的缺乏是個問題,學歷高固然好,但是社會的磨練更主要。在小型貿易企業初中生管著大學生的現象很常見,這難免會使工作縛手縛腳,拘泥於原來的客戶基礎和貿易方式,不敢去突破。這不是目前能解決的問題,等新一代的專業人才成長起來需要給他們時間和機會。
四、結束語 the end
溫州外貿和浙江其他地區外貿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更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目前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壓力很大困難很大,但是機會一樣也很大。只要敢於創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學科合理地揚長避短,溫州外貿的發展是值得人們期待的。
還有一些網站可以看一下,不知道是否有幫助.
http://www.zftec.gov.cn/index/index.jsp
http://www.zjbiz.gov.cn/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