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餐具首選肯定是瓷器類,那麼有哪些瓷器店鋪推薦呢?
1.紅葉陶瓷 紅葉陶瓷是一家成立於1996年,專注於為用戶提供高檔日用瓷、禮品瓷、陳列藝術瓷、高檔窯具等多個系列產品的陶瓷餐具十大品牌之一,因其推出的產品瓷質細膩,器型規整,外表瑩亮,且有著新穎別致的花色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2.華光國瓷 這家成立於1961年山東,專注於研發製造優異制瓷技術的骨瓷老廠,旗下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推出的產品涉及到抗菌瓷、華清瓷、華玉瓷、無鉛瓷等多個系列,並成為國家會議餐具的指定提供商。
2、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急急急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企業為了尋求新的資源和發展空間,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紛紛走向國際化道路,並積極開展跨國投資。自20世紀50、60年代走向國際市場以來,日本企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產品充斥了世界各個角落,其中許多企業成了著名的跨國公司。日本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經營戰略。本文在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研究之後,分析了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在借鑒日本跨國公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如何「走出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日本跨國公司 經營戰略 「走出去」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前言 1
1 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其成就 2
1.1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 2
1.1.1起步期——20世紀50~60年代 2
1.1.2擴展期——20世紀70年代 2
1.1.3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2
1.2日本跨國公司的成就 3
2 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分析 4
2.1資源戰略分析 4
2.1.1資源確保戰略 4
2.1.2資源利用戰略 4
2.1.3資源國際結合戰略 4
2.2全球經營戰略分析 5
2.2.1以美國和亞洲為戰略目標 5
2.2.2經營資源國際化 5
2.2.3海外公司當地化 5
2.2.4研究開發國際化 6
2.3市場戰略分析 6
2.3.1市場調研 6
2.3.2市場進入的多樣化 7
2.3.3市場擴大化 7
2.3.4設立區域統管公司 7
3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8
3.1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 8
3.2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9
3.2.1缺乏跨國經營意識 9
3.2.2缺乏國際競爭力 9
3.2.3跨國經營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不足 10
3.2.4文化沖突 10
3.2.5缺乏人才 10
3.2.6企業品牌不足 10
4 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 12
4.1樹立全球競爭理念 12
4.2制定國際化戰略 12
4.3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3
4.4加強市場調研 13
4.5本土化經營 13
4.6公益公關 14
4.7重視企業人才的培養 14
4.8創建國際化品牌 14
結論 16
致謝 17
參考文獻 18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成就;
第二部分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分析,包括日本跨國公司的資源戰略、全球經營戰略及市場戰略,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提供參考;
第三部分,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通過借鑒日本成功經驗對如何促進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建議
3、陶瓷花紙的陶瓷花紙的發展前景
趨勢一:中小型企業在極度擠壓下將轉型或消亡
市場飽和是導致中小型企業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原材料上漲、人才缺乏是加快中小型企業轉型升級或消亡的直接原因。
陶瓷花紙行業,技術門檻不高,進入該行業比較容易,所以出現了一涌而上的風潮。在企業進入後,才發現市場飽和度很高,市場大多在本地,產品同質化嚴重,客戶群不夠穩定使得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降低。當原材料價格和人員工資出現了大幅度上揚的時候,企業的利潤急劇下滑。困難面前必然推動企業求變、求新,新產品的研發需要資金投入,更需要專業人才。一方面是外部,專業化企業的強勢,一方面內部無人才的窘境,雖然初入市場還有利可圖,但是不能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讓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小企業的優勢是靈活,所以走轉型之路不失為上策。激烈的競爭,意味著資源重整,市場格局洗牌。積累了一定本金和經驗後,是否繼續堅持走下去是中小型陶瓷花紙企業正面臨的新選擇與考驗。
趨勢二:多元化經營
如今花紙行業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其中多元化包括產品應用領域多元化、產品市場多元化、產品渠道多元化等。在北方大部分花紙企業,花紙應用領域已經開始涉足玻璃、禮品等行業。由於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利潤的直接下降刺激,花紙企業更加註重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如:南方曾一直專注國外市場的某企業,如今面臨國際外貿不穩定環境壓力,也開始轉型國內市場份額。
與多元化相對的就是專業化,亦可說是專一。堅持做高端產品的陶瓷花紙企業在專業化上表現非常突出,這些企業無一不是極度重視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走著提升產品價值的路線。專業還是多元不是二選一,無疑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兩個方向。
多元化與專業化各有各的優勢。多元化幫助企業降低了風險,避免企業短板,或行業低谷時遭受致命打擊。專業化,可以幫助企業樹立強勁的核心競爭力。專注,幫助企業在一個方面集中優勢,佔領市場高位。不過同時,專業化也讓企業喪失了一些發展機會,形成單一領域依賴。
趨勢三:下游產業鏈影響陶瓷花紙發展
陶瓷花紙作為陶瓷生產的一種材料,產業鏈非常短,必然受到陶瓷產業的重大影響。陶瓷花紙廠的布局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無論是南方歷史悠久的陶瓷主產區、出口區,還是北方的瓷都,它們周圍都積聚了大量花紙廠商。
這些廠家有的專注於配合陶瓷廠家做出口,產品主打高端,相對來說利潤可觀。歐美高端陶瓷市場的衰落和向國內轉移讓這部分市場的經營者看到了市場的前景。同時不穩定的外貿環境,苛刻的出口檢測也讓他們提心吊膽。
一家擁有近二十年陶瓷花紙生產歷史廠商的負責人這么告訴小編,「中國在陶瓷這塊一直沒有太高檔次產品發展,限制了花紙的品質,最終產品價位不高……」。其中表現突出的莫過於地域差異,對於以中低端陶瓷生產為主的山東,這種現象比較明顯。一些南方廠商來說,產品更加豐富,出口也更頻繁。如何滿足客戶需求,在設計、原材料采購等方面是他們更為關注的問題。
由於產業鏈極端,陶瓷花紙需求與供應聯系更緊密。供求雙方接觸更密切,大部分企業都擁有自己穩定的客戶群,形成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成為企業生存發展下去的有利基石。
趨勢四:健康、節能、環保引領行業發展
節能、環保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尤其是陶瓷作為一種傳統行業,也是高能耗產業必然面臨國家節能戰略要求。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更加重視生活的品質,也更加關注所用產品的健康指標。陶瓷產品與人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尤其是用於日常生活的廚具產品。在高科技技術應用更廣泛的今天,陶瓷裝飾面臨更嚴格的要求,比如微波爐的應用等。實現了極高健康指標的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走俏。
科技在進步,陶瓷花紙企業也在燒制、高溫等環節融合了更多技術含量,讓顏料直接滲透進陶瓷里,不僅達到了藝術效果,而且提高了使用價值,扣住了人們的消費心理。
4、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經陶瓷工作者的認真研究和對出土實物進行的科學測定證明,在我國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我們的祖先就用瓷土為原料,燒制出胎質灰白、器表無釉、火候較低的器皿,即所謂的灰陶。約在奴隸社會初期的夏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人們又在瓷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長石、石英石等成份,燒制出了一種胎質呈白色、質地比較堅硬的器皿,就其燒結性能和堅硬程度而言,已不同於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於器表無釉,所以稱之為「原始素燒瓷」。x0dx0a在商周時代,又能普遍地製造一種青釉老悶拍器物。這種青釉器,胎色灰白,結構堅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來能發出鏗鏘的金屬聲;特別是器表施有一層青色或黃綠色的玻璃質高溫釉,看起來它與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與瓷器頗多一致處。經化學分析,其胎質、釉料、燒成溫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項數據都說明它已具備瓷器的標准條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這種青釉器就是我國最早的青瓷。但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技術水平較低,原料的處理和坯泥的練制比較粗糙,沒有經過精細的過濾、淘洗、捏練、陳腐等工藝過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較小,造型比較單調;同時胞料中的雜質尚多,胎體頗多裂紋,釉色也不穩定等等,與後期成熟的瓷器比較,便帶有明顯的原始性,所以稱之為原始青瓷。x0dx0a從戰國到西漢,是從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青瓷,在燒結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個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較大的進展,但與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別。x0dx0a經過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長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東漢時期出現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後發現了漢代瓷窯遺址;在河南洛陽的中州路、燒溝、河北安平逯家莊、安徽亳縣、湖南益陽、湖北當陽劉家家子等東漢晚期墓葬和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瓷製品,而尤以江西、浙江發現的更多。其中有東漢延熹七年(164年)紀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內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聯罐、水井、熏爐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侍羨中發現的青瓷罐,還有與朱書「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這些有確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發現,使我們確信,我國瓷器的發明不會遲於漢末,把它定為東漢晚期,不僅有大量的考古資料作為依據,也是比較確切的。x0dx0a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江南瓷業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都相繼設立瓷窯,分別燒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越窯發展最快,窯場分布最廣,瓷器質量最高。x0dx0a從西晉八王之亂到十六國混戰的一百多罩弊年間,北方一帶兵連禍結,經濟凋敝,手工業極端衰落。因此,這一段時間,制瓷工藝一直獨讓南方專美。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了中國北部,450~451年侵宋失敗,從此確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458年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扶助依附農民立戶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隸,使得農業得以恢復發展,從而也使手工業的復興有了可能。x0dx0a從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來看,河北、河南一帶,很有可能成為北朝青瓷的中心產區。白瓷最早出現於北朝的北齊。早期的白瓷,胎料細白,顯然經過淘練,但未上護胎釉;釉色乳白,釉層薄而滋潤;釉厚處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現,為制瓷業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紅,才有鬥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滿目、色彩繽紛的彩瓷。所以白瓷的發明,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x0dx0a黑瓷的產地源於南方,東晉之後,北方開始了黑瓷的燒造。河北平山縣北齊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標志著北齊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黑瓷。1975年在河北贊皇縣東魏李希宗墓里,曾發現了一塊黑釉瓷片,器型雖無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堅硬細薄,製作也規整。這塊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東魏時期北朝已有黑瓷了。x0dx0a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現,標志著北方制瓷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從而為唐宋北方名窯的普遍出現,奠定了基礎。x0dx0a隋以北朝為基礎統一全國,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帶有較濃重的北朝色彩。隨著南北的政治統一,也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合流和交融,開始了一個新的時期。x0dx0a唐代燒造的白瓷,胎釉白凈,如銀似雪,標志著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發現的有河北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鞏縣窯、鶴壁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渾源窯、平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蕭窯等都燒白瓷。其中邢窯白瓷成為風靡一時、「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們通常用「南青北白」來概括唐代瓷業的特點。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分別代表了北方瓷業與南方瓷業的最高成就雖是事實。但實際上,北方諸窯也兼燒青瓷、黃瓷、黑瓷、花瓷,也有專燒黑瓷與花瓷的瓷窯。北方諸窯中,很多瓷窯燒瓷的歷史較短,沒有陳規可以墨守,因而敢於作各種嘗試和探索。釉色不厭棄青、白、黃、黑、綠、花,制胎可以兩色重疊拉坯,形成紋理,不薄雅素,更喜富麗。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自信和進取的時代風格。在南方的唐墓也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白瓷,只是沒有發現白瓷窯址,但這是一個白瓷向傾向於保守的青瓷進行沖擊的跡象。x0dx0a五代時期,白瓷的生產仍以北方地區為主。唐代的窯址,大多仍在繼續燒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曲陽窯、鶴壁窯、耀州窯系的黃堡鎮窯和玉華宮窯等。曲陽澗磁村窯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盤、燈、碟、盒、罐、瓶、枕各種用具。每一器類的式樣繁多,如碗的式樣竟達八種,可見當時生產的發達。但也正因為在全國分裂、割據的形勢下,各地瓷窯之間借鑒、仿製以至市場競爭不太可能,這種進步與發展又是有限度的,瓷業的新發展與繁榮還有待於北宋統一全國。x0dx0a宋代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瓷系與窯系的形成,是我國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學習,不斷創新的結果;也是制瓷工藝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生活習俗的影響而產生的。瓷器在東漢早期浙江出現後,很快地在長江下游一帶傳播開來,井逐漸波及長江中游、上游地區,以及福建、廣東一帶。約在6世紀初葉的北朝時期,中原地區也出現了自己的燒造瓷器。從此我國的制瓷業便形成了南北兩大瓷系。x0dx0a南方瓷系產品的特點是:x0dx0a一、造型比較秀氣,胎色瓦灰,胎質顆粒較細,有的略呈紅色或黃色;氣孔細,孔隙度小,胎中黑點少。x0dx0a二、瓷器胎料的化學組成是:三氧化二鐵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於北方。二氧化鈦和三氧化二鋁的含量都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則較北方為高。x0dx0a三、釉層青綠發翠,有的略帶暗黃色,有羊木光。x0dx0a四、瓷器燒成的溫度較低,一般為1200℃左右,甚而還達不到這個溫度就出現過燒現象。x0dx0a北方瓷系產品的特點是:x0dx0a一、器物造型新穎,粗獷雄偉;胎體比較厚重,胎色淺灰,顆粒結構粗糙,胎內有黑點和氣孔,孔隙度大。x0dx0a二、胎料的化學組成接近於質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鋁含量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達32%;二氧化鈦含量超過1%,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於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較南方偏深一些。x0dx0a三、釉層較薄,玻璃質感強,顏色灰中泛黃。x0dx0a四、瓷器燒成溫度較高。如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燒造溫度下還是生燒。x0dx0a景德鎮青白瓷窯系屬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稱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鎮窯為代表燒製成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其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有白,白中顯青,因此稱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來石結晶的發達,都達到了現代硬瓷的標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燒造水平。特別是採用覆燒方法之後,產量倍增,對東南沿海地區的影響極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個著名的青白瓷窯系。x0dx0a景德鎮燒青白瓷的窯址已發現有湖田、湘湖、勝梅亭、南市街、黃泥頭、柳家灣等;江西南豐白舍窯、安徽繁昌柯家沖窯、福建閩清窯及湖北武昌金口窯等都燒造青白瓷。屬於這個窯系的還有江西吉安吉州窯、廣東湖安窯、福建德化窯、泉州碗窯鄉窯、同安窯、南安窯等。x0dx0a以上的瓷窯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業布局與發展趨勢的合乎邏輯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歷史條件下瓷業市場競爭的結果。它們在歷史淵源上和某些工藝特徵上都可溯源於唐代,但它們又大大不同於唐瓷。它們的進步與發展不僅使唐瓷膛乎其後,而且還使得一代名窯如邢窯與越窯從此都漸漸湮沒無聞,成為歷史的陳跡。x0dx0a宋代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鈞瓷的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如行雲流水的窯變色釉;汝窯汁水瑩潤如堆脂的質感;景德鎮青白瓷的色質如玉;龍泉青瓷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極致。還有哥窯滿布斷紋,那有意製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無可為力,但宋人燒出了油滴、兔毫、鷓鳩斑、玳瑁那樣的結晶釉和乳濁釉。磁州窯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則又是另一種境界,釉下黑花器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青釉釉下彩的傳統,直接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現提供了榜樣。定瓷圖案工整嚴謹的印花,耀瓷犀利瀟灑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窯白瓷與越窯千綠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人所不及見、不及知和不可想像的新的儀態和風范。x0dx0a遼朝是10世紀初我國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鮮卑族的後裔,晉末始稱契丹。南北朝以來,契丹在今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游牧,與中原的關系逐漸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並任契丹首領為都督。唐朝後期,契丹已成為我國北方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建立了遼朝,遂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隨著契丹人由畜牧、漁獵生產為主轉向以農業、畜牧業生產為主,由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手工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在手工業中,制瓷業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x0dx0a遼代的瓷窯,已知者共七處,其分布情況是:上京地區有林東遼上京窯,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中京地區有赤峰缸瓦窯;東京地區有遼陽_(gang剛)官屯窯;南京地區有北京龍泉務窯;西京地區大同市西郊青瓷窯村也發現了窯址,所燒器物為黑釉雞腿壇等。由此看來,契丹人在其未立國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漁豬為業,瓷業是沒有根基的。遼的瓷業成就主要是華北地區漢族燒瓷工人的貢獻。遼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壺(因形如雞冠,又稱雞冠壺)、雞腿瓶的造型而聞名於世,並且受到收藏者的珍愛。遼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異,燒瓷品系與工藝也大體與華北白瓷系統諸民窯相同。x0dx0a金朝是我國女真族於12世紀初,在東北、華北地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金代陶瓷器在我國陶瓷史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於歷史文獻有關金代陶瓷的記載很少,實物資料又所見不多,所以對金代的陶瓷,過去沒有人作過系統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沒有金瓷之說。人們即使見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視為宋元之物。x0dx0a從1127年的「靖康之變」到1153年的金海陵王遷都,在這近三十年間,金兵每次南犯,都把掠奪人口、財富、土地作為主要目標。今河北、河南省境是北宋瓷器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有高度發展的陶瓷手工業,但長期的戰爭,使它受到空前的破壞。後二十多年間,金代中原地區的陶瓷生產,可能由於戰爭的破壞和窯工的南逃,基本上處於荒廢的狀態,到金世宗完顏雍「即位五載而南北修好」。在他在位的近三十年間,據《金史·世宗紀》載:「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號稱『小堯舜。』」金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必須會刺激陶瓷業生產。目前發現的帶有紀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士瓷器,有大定二年(1162年)磁州窯系白釉黑花烏紋虎形枕、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白釉黑字罐、大安二年(1210年)耀州窯青瓷片標本、金明昌三年(1192年)白釉砂圈瓷碗、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廿四年(1184年)金墓出土的許多定窯瓷器。但很少發現金大定以前的產品。顯然它是中原地區的陶瓷業在大定年間得以恢復和發展的反映。x0dx0a但是在南方則相反,南宋立國水鄉、海隅,交通發達。南宋朝廷為了充實財力又以發展海外貿易為國策,瓷業得到發展。x0dx0a陶瓷為我國獨有的商品,海外有廣大市場。我國瓷器的外銷,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通過對外國使者、元首的賞賜和饋贈輸出的,二是通過貿易形式由陸路、海路運出的;三是由外商來我國收購、訂購、訂造等直接經營方式而銷往國外的。x0dx0a隋唐開始,我國的瓷器就已輸出國外。當時越州窯的青瓷,邢窯和定窯的白瓷,以及長沙窯的瓷器,便已隨著交通和貿易的發展,運往亞洲、非洲各個區域。東達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但、斯里蘭卡,西至西亞、西北亞的伊朗、伊拉克,遠抵非洲的蘇丹和埃及,在這個廣大的地區里,都有隋唐瓷器的足跡。x0dx0a唐代瓷器的輸出路線,除了由新疆到波斯,由波斯抵敘利亞,以達地中海各國(如腓尼基、巴勒斯但等)商埠的這條「絲綢之路」外,還通過交州、廣州、泉州、揚州四大港口由海路運往國外。只是隋唐瓷器的輸出,主要是作為禮品賞賜來使和饋贈外國王室的。通過貿易渠道而出口,大概始自晚唐,特別是五代時期。x0dx0a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鎮窯、吉州窯和浙江龍泉窯以及福建沿海地區德化、同安諸窯的產品;也有廣東湖安、廣西西村、陝西耀州、河南臨汝等地燒造的瓷器。由於景德鎮的青白瓷與龍泉窯等地的青瓷大量輸出國外,再加上窯工的南遷又帶來了北方形成的新工藝,於是南方的青瓷白瓷的工藝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前進和發展,而形成了後來元朝瓷業中心南移的新局面。x0dx0a元代在我國歷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於當時蒙古族落後的生產方式,給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一度帶來了逆轉。但元初就提倡農業,詔修《農桑輯要》,主張推廣種棉。育蠶繅絲也相當發達。農業原料的大量生產,必然會產生一批獨立於原料生產的加工者。元政(蟹)府對於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較重視的,官匠兔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可以世襲,這在客觀上對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元帝國的建立,結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對峙的分裂局面,國內市場的統一,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繁榮,這就刺激了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元政(蟹)府特別重視對外貿易,元在未建國前,早就與西域、阿拉伯國家有貿易往來。統一全國後,即設立泉州等處市舶司。至元廿一年(1284年)以後,政府欲將海外貿易變為官辦。由政(府備船隻,出資金,招人經營,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經營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間私自貿易,但根本無法禁絕。因此終元一代,官營和民營的海外貿易都十分發達。外貿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會促使各類手工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說「元朝瓷器運銷到全世界」,可見其外銷之廣。據元代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記載,我國瓷器外銷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諸島、馬來亞半島、巴基斯但、菲律賓群島和阿拉伯半島的麥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元代的瓷器生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x0dx0a明朝建立以後為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對工商業採取了降低商業稅率等政策。改變了元代對手工業工人採取的工奴制度。明洪武時規定「凡工匠二等:曰『輪班』,三歲一役,役不過三月,皆復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王鴻緒《明史稿》第五十四卷)。「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輸罰班銀月六錢,故謂之輸班」(《明史》第七十八卷)。這種「輪班」和「住坐」的封建性超經濟的剝削制度,對於明朝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但和元代的工奴制相比,則輪班匠三四年中除了為官工業服役三個月外,可自由經營手工業,而住坐匠戶若能每月交納六錢罰班銀後,也能從事自己的業務,這對於當時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無疑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x0dx0a明朝初年,社會相對安定,洪武、永樂年間,除了原有的城市繼續有所發展外,南北各地又出現了一批新的商業中心。明成祖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以後,疏浚會通河,修整自濟寧至臨清的一段運河,暢通潛運,使運河沿線的一些城市也繁榮起來。城市的繁榮,增加了對手工業產品的需求。x0dx0a到16世紀,明代的社會經濟中資本主義因素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的重要手工業,如紡織、冶鐵、採煤、印刷和瓷器製造業,都有一部分進入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時期。明代的瓷器生產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x0dx0a明代的日用瓷器,除了宋元時期的大窯場如磁州、龍泉等地仍有燒造外,不同程度的粗、細陶瓷器生產遍及山西、河南、甘肅、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其中,山西的法華器、德化的白瓷和江蘇宜興的紫砂器更是這一時期的特殊成就。x0dx0a法華又稱琺華,是明代中期以後在晉南一帶盛行的具有特殊裝飾效果與獨特民族風格的日用器皿。法華器的胎與琉璃器完全一樣,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體相同,只是助熔劑有差異:硫璃以鉛作助熔劑,而法華所用的助熔劑是牙硝。《南窯筆記》說:「法藍、法翠??本朝有陶司馬駐昌南,傳此二色,雲出自山東琉璃窯也。其制用澀胎上色,復入窯燒成者。用石末、銅花、牙硝為法翠,加入青料為法藍。」這里的法藍、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華的藍色和孔雀綠色。在古代華和花是一個字。為什麼在色彩上要加一個法字,它的最早記載見於何時,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法華的裝飾方法,是「採用彩繪中的立粉技術,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別帶管的泥漿袋,勾勒成凸線的紋飾輪廓,然後分別以黃、綠、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入窯燒成」(高壽田:《山西琉璃》,《文物》1962年4、5期)。山西所制的法華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爐、動物之類。景德鎮在嘉靖前後也仿製法華器,但它和山西法華不同。首先是景德鎮用瓷胎而山西法華用陶胎,因而燒成的溫度就不一樣。景德鎮的器物有飾以花鳥、人物的瓶、罐、缽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黃、綠二色,但法華則以紫或孔雀綠為主,綴以黃、白、孔雀藍的花紋,就更能突出藝術效果。x0dx0a清代前期和中期,從整個社會來說,是處於封建制度沒落和資本主義因素發展時期,清初,由於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沖擊,土地實行了再分配。清政(蟹)府為了有利於它的長期統治,採取了一些措施,諸如興修水利、臨時性地蠲免一些賦稅和對於部分手工業工人廢除「匠籍」的束縛等等。在廣大農民和手工業工人的艱辛勞動下,清代前期的瓷業生產在明代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x0dx0a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他從小就努力學習漢文化,而且對西洋的科學、技術、醫學和藝術都有愛好。當時用西洋進口的琺琅彩料繪制的瓷胎畫琺琅器,對粉彩瓷器的創造有直接影響。雍正在位十三年,他也十分愛好瓷器,而且直接干預瓷器的生產,決定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乾隆對各類藝術的愛好,達到了狂熱的程度。他的君主地位,使他能獨佔全國最佳的能工巧匠,以及他們所製造的藝術珍品。這些因素對於瓷器生產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x0dx0a清代前期,我國瓷器的外銷,主要是通過正常的民間貿易來進行。清代前期,我國瓷器的外銷,主要是通過正常的民間貿易來進行。清朝歷代帝王雖然還對各國入覲的使節饋贈瓷器,但數量很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開放之後,便允許江南、浙江、福建、廣東一帶沿海地區,用五百石以上船隻出洋貿易;隨之而來的,便是瓷器的大規模外銷。當時美洲、非洲和澳州各國都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中國瓷器;而東南亞、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以及馬來亞等地,更是中國瓷器的外銷重要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瓷器在歐洲市場的暢銷。x0dx0a由於歐洲對中國瓷器的需求日益增長,經過清廷的允許,18世紀初葉,英國、法國、荷蘭、丹麥和瑞典都先後於廣州設立了貿易機構。有些國家的船舶獲得了直接到廣州的通航許可,將中國瓷器直接運輸到歐洲。有的還與清廷官商簽訂瓷器貿易協定。所有這些,都大大促進了中國瓷器的外銷。與此同時,在歐洲一些城市出現了經銷中國瓷器的專門商號,僅在倫敦就有五十二家之多。x0dx0a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社會經濟的一個繁榮時期。中國瓷器的生產,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高峰,進入了制瓷業的黃金時代。凡是明代的已有的工藝和品種,這時大多有所提高或創新。例如康熙青花的色彩鮮艷純凈,別具風格;康熙五彩因發明釉上藍彩和黑彩,比明代的彩色更豐富,而且由於燒成溫度較高,比明代更透徹明亮;鬥彩的品種增多;單色釉中雍正青釉的燒制達到了歷史上最成熟階段;黃、藍、綠、礬紅等色釉也有很大的提高;明代中期一度衰落的銅紅釉和釉里紅,在康熙和雍正時期都已恢復並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還創制了許多新的彩釉和品種,例如粉彩、琺琅彩、釉下三彩、墨彩、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以及採用黃金為著色劑的胭脂紅等。乾隆時期發展了很多特種制瓷工藝,當時仿古、仿其它工藝和仿外國瓷的製品都極為精緻。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琺琅彩的突出成就,是和當時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細分不開的。當時白瓷胎中的高嶺土的用量比明代更高,而釉中的CaO的含量則進一步降低,原料的選擇和加工比以前更加講究,燒成溫度已達到現代硬質瓷的要求。此外在窯具和窯爐的改革、燒成和氣氛的控制技術等方面也在明代的基礎上益加精進。從技術角度看來,我國傳統的制瓷工藝在清代達到了它的成熟期。清代高級白瓷的質量,無論在外觀上或是在物理——機械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x0dx0a隨著歐洲瓷器的發展和日本瓷器的競爭,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我國國內制瓷業漸趨衰落。20世紀上半葉,制瓷業更加衰敗。進入5O年代以後,瓷都景德鎮才開始蘇醒,一些名窯中斷了一段時期後,也獲得了新生。中國的瓷業又開始再度出現了百花爭艷的局面。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將超越康、雍、乾的黃金時代,而煥發古老瓷國的青春。
5、景德鎮還是瓷都嗎
很多人都會說是景德鎮 因為景德鎮是千年瓷都
2004年新華社消息; 除景德鎮外,中國再評出了六個「瓷都」:2003年上半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在福建德化召開會議,分別授予福建德化為「中國瓷都:德化」、浙江龍泉為「中國青瓷之都」、河南禹州為「中國鈞瓷之都」、福建永春為「中國陶瓷燈飾之都」;2003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覽會上授予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稱號;2004年4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又將「中國瓷都」稱號授予廣東潮州。
由於除景德鎮外,其他」瓷都「都是一些協會根據各自的利益所評選出來的,不具備說服力,所以知名度並不高。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景德鎮成為「瓷都』是由於1000多年輝煌的陶瓷史形成的良好口碑,是群眾心目中的瓷都,而不是協會去評選出來的。也可以換句話來說,正因為景德鎮有1000多年領先世界的陶瓷史才有了」瓷都「這個獨特的詞。所以說」瓷都「是因景德鎮而產生的,是景德鎮的第二個名字。所以現代「中國瓷都」稱號授予廣東潮州。
(更新日期:2010-04-25 點擊:341 來源: 中國信息報 )
關於China,有這么一個小故事:據說有位華裔青年非常好奇,為什麼中國(China)與陶瓷(china)的英文單詞只是首個字母有大小寫之分?於是青年刨根問底、追根溯源,後來發現中國的陶瓷在古代出口到海外時價格等同於黃金,於是西方人把中國稱為陶瓷之國。
而在中國這個「陶瓷之國」,有座古老的城市把這古老的行業、古老的藝術,將這曾等同於黃金的陶瓷一直做到今天,做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工藝陶瓷和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這就是「中國瓷都」——廣東潮州。
她古為州郡府治,今是廣東「東大門」。2100多年的歷史更迭,為她留下了琳琅滿目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瑰寶。擁有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堪稱「中國第一古牌坊街」的太平路牌坊街;源於唐朝的「粵東第一古剎」開元寺;國內最大的歷史人居八角圍樓道韻樓……她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更依靠科技創新,以快速發展的特色經濟成為擁有「中國猜盯告瓷都」、「中國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服裝跨國采購產業基地」、「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中國第一食品名鎮」穗明等十多個「國」字型大小的特色產業基地。她還是廣東省陶瓷、食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這里的「楓溪陶瓷」成為廣東省三個創建區域性國際品牌試點單位之一;古巷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衛生陶瓷第一鎮」;鳳塘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饒平縣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
瓷都製造 歷史悠久
瓷都潮州,作為中國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白如玉、細如則握絲、薄如紙、明如鏡」的特色聞名遐邇,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和與時俱進的魅力。
潮州的陶瓷製作歷史悠久,這里的瓷土資源總計超億噸。唐宋兩朝,經濟繁榮,當時朝庭十分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據史載與南宋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當時中國最好的對外出口商品之一就是瓷器。據考證,當時中國出口的陶瓷,福建和廣東瓷窯的製品又佔全國的一半以上,而在廣東,潮州宋窯又佔了很大份額,質量也最高,整個筆架山一年就能生產好幾千萬件瓷器。當時潮州方圓15公里遍布窯場,其中筆架山窯群延展2000多米,民間稱之為「百窯村」。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潮州發現了四尊宋代白瓷佛像和一個蓮花座,為中國絕無僅有。經過調查和發掘,考古專家把目光集中到了北宋時期中國南方陶瓷生產的重要基地——潮州筆架山。從1953年開始,筆架山先後出土了11條窯,其中一條長79.5米,是目前中國境內發現的最長的宋窯。
發展迅猛 國內前茅
改革開放的春風為潮州陶瓷注入了新動力,陶瓷行業蓬勃發展,以其「清新、素雅、細膩、玲瓏」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目前,全市有陶瓷企業4000多家,加上個體戶、手工作坊和配套企業總數近萬家,從業人員40萬人,擁有工藝瓷、日用瓷、建築衛生瓷和高技術陶瓷多個產業門類,是全國陶瓷企業最多最集中、產品門類最齊全、出口量最大的基地。
據統計,去年1-10月潮州的外貿進出口總值21.9億美元,增長17.3%,增幅列全省第一。近年來,潮州陶瓷業產品更新換代大大提速,年創新產品2萬多件,創新率達到40%以上。目前潮州陶瓷企業擁有中國名牌產品9項,省名牌產品26項,中國馳名商標3件,品牌總量和檔次在全國各大瓷區獨占鰲頭。
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潮州市陶瓷已經形成以楓溪為龍頭帶動,古巷、鳳塘和饒平等瓷區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南國瓷都 龍頭效應
楓溪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產區,是「中國瓷都」——潮州的龍頭。早在1300多年前,楓溪人民就開始了陶瓷生產。據史載,明朝中期楓溪境內的陶瓷磚窯綿延數華里,手工作坊達幾十家。傳統的製作工藝一直傳承下來,至20世紀60年代,楓溪已成為全國十大產區之一。進入80年代,楓溪陶瓷更是緊抓時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把楓溪陶瓷產業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以生產國際市場需求產品為主的國際化產業。
楓溪區緊緊圍繞「科技興瓷」戰略,以打造公共技術平台為關鍵點,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借腦」國內外,全方位提升楓溪陶瓷的核心競爭力,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從而實現支柱產業的逆勢上升,拉動陶瓷經濟快速發展。去年完成GDP62.59億元,比增11%;外貿出口總值48674萬美元,比增16.3%,增速居潮州市第一。
如果說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楓溪應對發展經濟的長遠戰略,那麼,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則是楓溪有效舉措。這里的順祥,是南國瓷都的一朵奇葩,是瓷都崛起的縮影。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國宴大廳使用的就是順祥生產的「高效電磁節能燈」,據測試,順祥公司研發的高效電磁節能燈比普通的白熾燈節能70%左右,使用壽命6萬小時以上,是一般節能燈的10倍、白熾燈的100倍。這里的「全福」公司使失傳800多年的窯變紅釉重新面世,並在「2009廣東潮州陶瓷暨特色產品(上海)展銷會」上,該公司精心研製的直徑2.15米,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被譽為「世界最大的瓷盤」的「儒聖圖」巨型瓷掛盤,更以180萬元天價在潮州市工藝精品拍賣會上成交。這里的「偉業」陶瓷引進「隧道釉」可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降低耗能達到30%,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德蘭特陶瓷廠的產品,則以其獨特風格和藝術的魅力吸引消費者。這些產品既可作藝術品來欣賞,也可作高雅的日用瓷來使用。
在楓溪,值得一提還有陶瓷城,該陶瓷城佔地60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配有地下車庫的楓溪陶瓷展覽中心和13幢共203個鋪位陶瓷專業批發市場。經過多年發展,楓溪陶瓷城已成為粵東乃至全國最重要的陶瓷交易市場之一。目前,楓溪產品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仿古瓷、禮品瓷、陳設瓷、園林瓷、建築衛生瓷等十多個門類,具造型精緻、色彩豐富、品種多樣、風格獨特、價格合理等特點而倍受世界各地客商和消費者的青睞,暢銷世界五大洲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楓溪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工藝陶瓷和工藝化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也是國際市場上工藝陶瓷和日用陶瓷的主要生產基地。
衛陶重鎮 瓷都驕傲
古巷鎮作為廣東省區域中心鎮之一,歷來以盛產陶瓷衛浴製品而享譽中外,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衛生潔具生產基地。古巷鎮的陶瓷企業以打造國際品牌為目標,依靠科技,爭創高、精、尖、優、特產品。近10年來發展迅猛,2004年古巷就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衛生陶瓷重鎮」,2006年又被授予「中國衛生陶瓷第一鎮」。今春,「國家衛生陶瓷模具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也落戶古巷。
在衛生陶瓷業的發展過程中,古巷鎮始終抓一個「特」字,以衛生潔具產品為主導,把古巷鎮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衛生潔具特色經濟專業鎮。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扎扎實實地開展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更新花式品種、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從戰略上調整衛生潔具業的發展方向,積極引進高新技術設備,改造和提升傳統衛生潔具業。符合標準的產品是打開市場的基礎,在國家衛生陶瓷標準的修制訂工作上,古巷已取得話語權:「夢佳、康納、非凡、暢順、榮信」等被推選為中國建築衛生陶瓷標准技術委員會委員,「牧野、歐美爾」等被選為全國工業節水標准化委員會用水產品和器具用水效率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成為帶動行業實施標准化戰略的表率。
古巷企業的生產技術已擠入國內前沿,產品科技含量走在前列:國內其他產區所沒有的「牧野」中國紅、皇帝黃潔具,「歐陸」的一條龍生產電腦馬桶,「夢佳」的隧道窯和高壓注漿技術……還打造出「安彼」、「利發」、「植如」、「培興」、「東姿」、「依夢」、「皇馬」、「畔島」、「唯雅妮」、「鵬陶」、「穗陶」、「美隆」、「鷹陶」、「南國」、「名斯路」、「四海」等知名品牌。
陶瓷重鎮 潮州鳳塘
毗鄰楓溪、古巷陶瓷經濟區的潮安縣鳳塘鎮也充分發揮優勢,不斷完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陶瓷特色產業,提高產業規模、檔次和經濟效益。現已形成衛生陶瓷——藝術陶瓷——日用陶瓷為主配套齊全的陶瓷產業集群。該鎮繼榮獲「廣東省陶瓷專業鎮」稱號後,於2007年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為「中國陶瓷重鎮」稱號。
鳳塘鎮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交通四通八達,潮汕路、池漳路橫穿境內與鎮道相接,毗鄰楓溪區、揭陽市的揭東縣、潮州火車站,形成「三角」地帶,有利於帶動異地貿易的發展。隨著潮州市區逐步西移和楓溪、古巷陶瓷經濟的輻射作用不斷增強,鳳塘鎮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日益明顯。企業積極推進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素質,提升產品品位和競爭力。各陶瓷企業也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積極學習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和模式,大膽引進和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更新花式品種,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目前,全鎮幾乎所有陶瓷企業都採用了先進梭式窯或推板窯。
鳳塘鎮現已打造出「恆潔」、「聯發」、「金澳特」、「都龍」、「卡朗妮」、「金盾」、「敏東」、「昌隆」等10多個知名品牌,並有「澳麗泰」等多家企業通過ISO質量認證、獲「綠色環境保護標志」。
今日饒平 活力四射
饒平是廣東產瓷名縣,瓷器生產歷史悠久,瓷土資源豐富,有近千年的陶瓷生產歷史,是廣東省四大陶瓷產區之一。明清時期我國的青花瓷器風行世界時,饒平九村一帶便是粵東出口青花瓷器的主產地。饒平的傳統釉下藍花工藝藍鯉魚盤深受拉美人喜愛,1959年被國務院選為國慶10周年慶典期間的餐具。新豐瓷廠生產的128頭釉下青花餐具於1961年被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陳列,部分釉下成套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在阿聯酋展覽。
改革開放後,饒平縣各地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上饒、饒洋、新豐、新塘、三饒、黃岡、錢東等鎮以科技強企和品牌建設為主攻方向,實施一批技改和技術創新項目,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培育打造名牌名標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產品,提升支柱產業整體素質,其中新豐鎮還被廣東省科技廳批准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如今,一幢幢現代化廠房在這里拔地而起,一套套先進生產設備在這里安家落戶,一輛輛滿載瓷器的集裝車在這里啟程,產品遠銷歐美、日本、中東、非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就是饒平縣日用陶瓷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縣現有300多家陶瓷企業,主營工藝、日用陶瓷,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工業體系。產業結構從原來單一的日用細瓷發展到日用彩瓷、藝術瓷、建築瓷3大系列;陶瓷產品也從傳統的碗、盤、杯、碟、湯匙五大類發展到通花藝術瓷、西洋美術瓷、湯鍋、魚盤、聖誕節用品、裝飾品、中西餐具、咖啡茶具及系列建築瓷等10大類3000多個花色品種,已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生產基地。
正是這一個個「國級」陶瓷產區的不懈努力,才有「中國瓷都」今日的輝煌。如今,「經營區域」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頂著「國級金名片」前進的潮州人,正掀起一次又一次「中國瓷都」的發展熱潮。一個繁華的國際都市正在這里騰起!瓷都潮州將以全新的姿態傲立於世界都市之林!
潮州,名不虛傳的中國瓷都!
潮州,享譽中外的陶瓷基地!
潮州,指日可待的世界瓷都!
6、求一篇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論文,要全部完整版的。
1.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效應、障礙及前景分析
2. 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4. 中小企業應用國際保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6. 商業銀行開展保理業務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7. 我國出口企業應對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
8. 江西省紡織品出口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
9. 影響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非技術因素分析
10. 我國出口企業開展保理業務的風險及其防範
11. 江西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探析
14. 幾年來CEPA給珠江三角洲經濟帶來的影響及對策
15. 近年來我國傢具出口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
16. 寶潔公司CRM的經驗及其對國內企業的啟示
17. 寶潔公司在中國市場促銷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業集團的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19. 中國大陸與香港CEPA中原產地規則的經濟效應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轎車競爭力問題研究
21. 幾年來外資對房地產業的投資注入變化分析
22. 國際市場促銷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准備中的應
23. 入世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適應性調整及思考
24. 淺談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的品牌國際化以李寧體育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國本土化營銷策略的研究
26. 論我國的旅遊服務業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遊品牌打造
27.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貿易的競爭及對策
28. 電信業領域中外企業競爭的分析以中國移動與聯通時科
29. 東北一些區域經濟合作對東北地區經濟的影響
30. 索尼品牌在中國大陸區域的市場營銷戰略分析
31. 聯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淺論國際家電營銷中的文化沖突及企業對策
33. 海爾品牌國際化塑造分析
34. 基於電子商務的一種新的身份認證方法
35. 淺析連鎖便利店的電子商務化
36. 豐城農業電子商務應用研究
37. 由海爾淺析全球營銷本土化對策
38. B2C電子商務網站的運營策略以eNeT矽谷動力網上商城
39. 淺談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40. 淺談電子商務在餐飲業的應用
41. 校園電子商務模式探討
42. 深圳市電子政務建設問題分析
43. 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44. 關於醫葯企業電子商務的探討
45. 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46. 廣西農產品出口東盟市場問題探討
47. 將深圳市保稅區建成國際物流中心的條件分析
48. 淺析格蘭仕國際化經營問題
49. 天津港保稅區發展策略探討
50. 淺析溫州打火機行業應對歐盟反傾銷策略
51. 江蘇省利用外資的SWOT分析
52. 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廣東省加工貿易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53. SA8000對江西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不利影響及應對
54. 山東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55.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56. 出口企業綠色供應鏈構建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57. 廣西口岸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58. 對外資銀行放寬管制後中資銀行業面臨的沖擊
59. 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產品出口日本的影響及對策
60. 入世後中美版權糾紛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文化障礙及策略選擇
62. 論徵收環境稅對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63. 影響我國EKC的外貿與環境政策分析
64. 論紡織品環境標准體系建設在突破綠色壁壘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資銀行總部的優勢分析
66. 論環境成本內在化對江西礦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67. 論中澳FTA建設的意義和影響
68. 粵港兩地環境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69. 江西大嶺山風力發電實施CDM戰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爾瑪提高顧客滿意度經營手法調研分析
71. 企業對外經營如何防範資金鏈斷裂風險
72. 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反傾銷的原因分析
73. 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手段分析
74. 菲律賓勞務輸出的支持政策體系及啟示
75. 南昌市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的條件分析
76. 江西有機農產品出口現狀及進一步發展對策
77. 著名鞋類企業塑造國際品牌的路徑及啟示
78. 稀土低價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軟體外包貿易的主要障礙點與競爭力提升
80. 鐵礦石國際貿易價格形成機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國際港口服務發展調研分析
82. 婺源縣大鄣山有機茶出口調研分析
83. 韓國電視劇進入中國市場的營銷模式分析及啟示
84. 景德鎮陶瓷原產地名稱保護調研分析
85. 淺析國際保理在我國外貿企業中的運用現狀及對策
86. 對加快台州加工貿易發展的思考
87. 對我國外貿依存度快速上升現象的思考
88. 信用證下進口押匯風險管理
89. 淺談Oeko-Tex Standard 100對紡織品生產企業的影響
90. 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綠色浪潮下的江西省農產品出路問題探析
92. 貿易便利化與中國海關管理改革
93. 從廣交會看品牌發展策略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
94. UCP600與UCP500的區別簡析
95. 淺談外貿企業的出口風險管理
96. 中俄邊境貿易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97. 信用證欺詐和欺詐例外原則的權衡研究
98. WTO體制下的透明度原則新探
99. 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電連鎖經營模式的競爭優勢分析
101. 跨國汽車企業進入對民族汽車工業的沖擊
102. 論農業補貼政策對提高我國農民收入的影響
103. 寧夏吸引外資環境優劣勢分析與對策
104.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
105. 日本對華直接投資趨勢與對策研究
106. 跨國公司在華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對外直接投資與TCL集團的競爭力分析
108. 淺析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109. 中式餐飲業國際化發展的定價分析
110. 關於中國外貿戰略調整的思考
111. 南紡國際貿易公司競爭力分析
112.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江西紡織企業的出口經營策略
113. 我國汽車服務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114. 企業業務外包初析——以IT產業為例
115. 關於入境旅遊服務市場發展的分析
116. 論我國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及完善對策
117. 廣東省綠色食品競爭力分析
118. 關於留學教育服務市場發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險業的競爭力分析
120. 江鈴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鎮陶瓷產業競爭優劣勢分析及對策
122. 對國際貿易核心理論的新思考
123. 入世後外資進入對中國汽車業帶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124. 石油行業外貿依存度與我國A股市場的關聯分析
125. 影響大宗產品國際市場定價權的因素及對策
126. 對上海電子口岸建設問題的思考
127. 淺析人民幣升值對南昌市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影響
128. 中國移動與諾基亞進行國際技術合作的
129. 中國-東盟自貿區對中國的貿易利益和代價分析
130. 對贛州市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網站評估標准比較研究
132. 中國政府網站的顧客滿意度評估研究
133. 基於外部效益的電子政務項目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134. 基於DEA的政府網站相對績效評價研究
135. 對電子商務信用問題的博弈分析
136. 基於博弈論視角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研究
137. 電子政務協同環境下的角色網路擴展模型研究
138.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消費者行為探析與應用
139. 私營企業電子商務發展途徑探析
140. 電子商務模式下網路教育的發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研究
142. 電子商務環境下網上支付系統應用分析
143. 中部地區發展社區服務電子商務的策略分析
144. 汽車企業電子商務實施淺析
145. B2C電子商務在小家電行業的應用研究
146. 電子商務環境下汽車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問題研究
147. 山東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探討
148. 中小旅遊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探析
149. 證券電子商務發展策略探析
150. 電子商務環境下家電企業供應鏈管理問題研究
151. 企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ERP整合應用研究
152. 電子商務環境下上海融氏企業CRM應用探析
153. 電子商務環境下中小企業物流配送問題研究
154. 私營企業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業電子商務發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電子商務發展探析
158. 淺析信用證業務操作風險
159. 中部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問題及策略探討
160. FDI與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的探究
161. 關於安徽省茶產品貿易與綠色壁壘問題的分析
162. 綠色貿易壁壘對西部地區的影響及其對策探析
163. 電子垃圾引起的歐盟「雙綠指令」問題的分析
164. 淺析承接軟體業服務外包的前景和對策
165. 中小型外貿企業面臨的結匯風險及應對措施
166. 奇瑞汽車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場拓展分析
167. 中美鋼鐵貿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對外貿易發展比較分析
169. 如何推動婺源地方特色產品的出口以婺源茶葉為例
170. 中遠集運公司的發展問題探討
171. 石油價格上漲對汽車產業影響
172. 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從製造到創新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及應
173. 聯想、宏基國際化經營策略比較
174. 人民幣匯率調整及其對江西省利用外資的影響
175. TCL、海爾國際化經營比較
176. 人力資本在江西省引進外資中的作用
177. 廣東出口騙稅的蛻變與應對分析
178. 鐵礦石與石油賣方壟斷策略之比較
179. 自主品牌轎車國際化經營中的營銷模式創新以奇瑞為例
180. 我國財務類軟體出口統計問題分析
181.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影響
182. 出口企業海外呆帳問題探析
183. 海爾和長虹的國際化經營道路之比較
184.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石油進出口的影響
185. 中美紡織品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匯率的相關關系研究
186. 聯想、惠普國際並購策略之比較
187. FDI對廈門市出口貿易的影響
188.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公司營銷策略分析
189. 我國鋼鐵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190. 解決我國對外貿易爭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國快餐業與肯德基經營模式的比較分析
192. 淺析老北京火鍋特許經營對策
193. 當前中國紡織業出口應對貿易摩擦的對策分析
194. 江鈴輕型商用車尋找國際目標市場的營銷模型分析
195. 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196. 我國企業外貿出口中的品牌競爭力分析
197. 山東省蔬菜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198. 優騰電工企業的網路營銷現狀及對策分析
199.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現狀、原因及對策
200. 我國汽車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201.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研究
202. 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策略及趨勢分析
203.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江西郵政物流發展分析
204. 透析對手心理變化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研究
205. FDI技術外溢效應對東部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206. 談判者的二元人格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分析
207.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海外營銷研究
208. 國際商務談判過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思維的影響
210. 論國際商務談判中利益沖突激化的預防與解決
211. 民營資本投資電視業的模式、問題與對策分析
212. 商務談判活動中三大模式的比較分析
213. 從法國SEB並購蘇泊爾探討跨國公司在華並購趨勢
214. 論FDI技術外溢對東道國汽車產業的影響
215. 人民幣升值對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216. 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廣東省經濟的影響
217. 淺析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態度
218. 中西文化差異對我國跨文化商務談判的影響和對策
219. 中美文化差異對中美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
220.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商務談判中的應用
221. 淺析中日合作企業中的跨文化管理沖突
222.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探討
223. B2B外貿平台在寧波外貿中的應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試析中美合資企業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車行業電子商務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資企業跨文化管理經驗
228. 電子商務環境下金融創新的應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及其借鑒意義
230. 探析西部旅遊業網路營銷策略發展
231. 浙江紡織品貿易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分析
232. 淺談溫州鞋業出口如何應對反傾銷
233. 山東蔬菜出口如何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響
234. 綠色貿易壁壘對浙江機電行業的影響及對策
235. 山東應對水產品綠色壁壘的對策
236. 江西茶業遭遇綠色貿易壁壘問題研
237. 雲南茶葉出口遭遇綠色壁壘及對策分析
238. 動物福利對山東省畜禽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239. 雙綠指令下福建家電的生存與發展
240. 外資零售企業進入對我國零售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241. 論外商直接投資與廣東省出口商品結構優化
242. CEPA背景下粵港金融合作問題探討
243. 江西省服務業利用外資探析
244. 中石油收購哈薩克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資企業的跨文化沖突及應對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資的現狀與發展
247. 中海油跨國並購優尼科失敗的教訓和啟示
248. 中國農業利用外資規模偏低的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
249. 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和對策
250. 摩托羅拉在華投資的人才本土化策略與啟示
251. 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困境與策略
252. 跨國公司在我國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253. 借鑒美國經驗完善我國對外投資保險制度研究
254. 從盛大的成功看國內網路游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
255. 探析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投資的引導和利用
256. 跨國公司在蘇錫常地區的技術溢出問題探析
257. 從某些外企的「明虧實盈」看在華跨國公司的轉移價格
258. 論企業跨國並購中的文化整合
259. 從海爾看國內跨國經營企業的文化建設
260. 淺析江西旅行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261. 關於江西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外商風險投資問題的研究
262. 從東芝(中國)有限公司的啟示思考如何強化在華跨國
263. 跨國公司的對華投資與西部汽車業的發展
26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產品結構變化及影響因素分
265. 跨國並購與我國利用外資新思路研究
266. 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267. 我國民族汽車企業海外經營的優劣勢分析
268. 歐美轉基因產品貿易爭端對我國的啟示
269. 跨國公司R&D對華轉移及其影響探析
270. 從寶潔看跨國公司本土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71.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現狀及對策
272. 論電子商務對四大會計假設的沖擊
273. 從文化角度探析猶太人商業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國際航運建設中的應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較與分析
276. 個人/集體主義價值觀差異對中美商務談判的影響分析
277. 博客網路版權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對策
278. 基於WPKI技術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及對策分析
279. 基於電子郵件的病毒式營銷分析
280. 德國安聯保險電子商務方案研究
281. 虛擬企業的網路品牌建設
282. 基於C2C電子商務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國電子客票分銷渠道分析
284. 基於移動agent的電子商務安全問題探析
285. C2C模式下網店的推廣策略研究
286. 火災免責:中糧公司葵花籽餅案的處理及啟示
287. 論反傾銷法的「均衡調節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淺析預借、倒簽提單行為及其風險防範
289. 淺析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法庭之友」現象
290. 論國際商事爭議的網上仲裁
291. 信用證方式下出口商面臨的風險及防範探析
292. 從蘋果汁案談我國企業在反傾銷訴訟中的應對
293. 淺析信用證與其基礎合同的關系
294. 論FOB項下出口商的風險及其防範
295. 論銀行業如何應對信用證欺詐
296. 江西省機電產品出口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97. 淺析行業協會在應對紡織業特別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對外商直接投資行為的影響
299. 跨國公司的集群效應對我國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300. 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的時機選擇研究
301.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實務問題初探
302. 21世紀電子商務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303. 國際貿易與環境的協調問題
304. 電子商務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與對策分析
305.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利與弊
306. FDI對浙江電子信息製造業集群發展的影響
307. 小論電子商務對市場銷售的影響
308. 小論電子商務對旅遊企業經營的影響
309. 我國 商業銀行 電子銀行 業務安全 問題淺析
310. 網上購物滿意程度的調查報告
311. 網路購物的當前發展狀況
312. 網路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網站商業運作的途徑
314. 淺議企業績效管理
315. 淺談電子商務安全隱患的防範措施研究
316. 客戶關系管理的價值分析
317. 基於ASP網上商站的建設
318. 關於農村寬頻市場的調查報告
319. 關於電子商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
320. 關於B2B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調查報告
321.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
322. 對現行公務員激勵機制的思考
323. 電子政務網站開發實踐報告
324. 電子商務中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研究
325. 電子商務時代安全的保護傘
326. 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心理調查報告
327. 電信業網路安全問題和對策
328. 電腦硬體銷售網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聯網采購
330. 淺談當代大學生炒股利與弊
331. 試論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影響及其未來變動趨勢
332. 淺談08奧運對中國茶葉出口的影響
333. 從海爾的國際化之路看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
334. 對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單的流程設計與分析
335. 信用證欺詐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淺論印度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我國的借鑒作用
337. 外資在華並購的壟斷傾向與應對策略
338. 歐盟CAP的挑戰及其前景
339. 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分析
340. 論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營銷策略的改善
341. 溫州民營企業進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從凱雷收購徐工案看我國外資並購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
344. 我國積極參與初級形狀塑料國際定價問題研究
345. 中小企業「走出去」的策略探討
346. 綠色壁壘對台州水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347. 江西藤藝傢具有限公司產品出口營銷策劃書
348. 國際貿易對廣東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
349. 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對策
350. 論國際市場營銷中的品牌策略
351. 論信用證抵押貸款業務的風險及其防範
352. 永康五金產業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353. 江西外貿出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54. 貴州省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55. 馬士基在中國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啟示
356. 中俄邊境貿易現狀、問題及對策
357.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動因的探析
358. 中國彩電行業在東盟市場的發展契機分析
359. FDI對山東省產業結構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360. 論電子簽名法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361. 海爾電子商務的成功及啟示
362. 試析我國手機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63. 淺析網路外部性和中國移動的市場競爭
364. 論微軟案中的網路經濟現象
365. BTOC電子商務模式在房地產中介的應用
366. 淺析華夏網路傳媒B2C平台模式
367. 淺析我國在線逆向拍賣采購模式的問題與對策
368. 我國手機簡訊廣告發展初探
369.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370. 企業電子商務安全與風險管理探析
371. 論搜索引擎商務模式的發展
372. B2C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術在國美電子商務物流中的應用
374. VPN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策略探析
376.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論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問題及對策
378. 基於Web架構的試題庫系統設計與實現
379. 論B2B商務模式的發展和創新
380. 江西財經大學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381. 論加密技術在B2C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382. 在線論文提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83. 網路游戲中的財產糾紛問題探析
384. 貴陽市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385. 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探析
386. 論電子商務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387. 我國中葯出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89. 淺談後配額時代珠江三角洲紡織品貿易發展
390. 探析廣東加工貿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391. 貴州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39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393. 寧波服裝業對外貿易發展探析
394. 中小外貿企業融資與出口信用保險初探
395. 綠色技術標准壁壘與湖南省茶葉出口
396. 貴州煙草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397. 論景德鎮瓷器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戰略
398. 湖南省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問題與對策
399. 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發展與啟示
400. 際貿易中進一步發揮商會作用問題探析
7、陶瓷在一帶一路帶動下會面臨怎樣的新發展?
——原標題:2019年中國陶瓷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提升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水平大勢所趨1、2018年中國陶瓷行業寒冬初顯
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創下了行業有史以來產量的最大跌幅。2018年我國陶瓷磚產量90.1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1.2%。
重要建陶產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其中福建為-5.4%,廣東、江西和山東增長均在-15%以上;
新興建陶產區唯有四川產量實現13.3%的增長,其他河北、河南、廣西等產量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2018年我國陶瓷磚出口下滑態勢繼續延續,全年陶瓷磚出口39.86億美元,同比下降9.94%。
2007-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陶瓷行業的蕭條並非沒有徵兆。陶瓷行業與建材行業相關。本游有嚴厲的環保政策限制,下游受房地產行業去杠桿、貿易戰等因素影響,消費力度驟降,雙重因素推動下,陶瓷行業寒冬降臨。
2、2019年中國陶瓷行業乍暖還寒
進入2019年,因建材行業回暖,主要建材產品生產總體保持平穩。其中,陶質磚、瓷質磚、衛生陶瓷製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8%、8.6%、10.3%。
2019年H1中國陶質磚、瓷質磚、衛生陶瓷製品產量增速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量增長的同時,建築陶瓷製品、衛生陶瓷製品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6.3%、34.5%。生產數據與盈利數據雙飄紅,陶瓷行業似乎重現生機。
2019年H1中國建築陶瓷製品、衛生陶瓷製品利潤總額增速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2019年中國陶瓷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進一步分析陶瓷行業消費市場後,發現國內陶瓷行業仍不容樂觀。據中國建材流通協會陶瓷衛浴經銷商委員會、中陶家居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9年6月,全國瓷磚總需求量為31.6億㎡,同比下滑10%。
陶瓷需求雖有所下降,但地區消費仍然呈現出一定亮點:
——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10.7億㎡,約佔全國瓷磚總需求量的34%。
——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瓷磚需求量為8.8億㎡,約佔全國瓷磚總需求量的28%。中部地區正逐步成為瓷磚需求的主要市場。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瓷磚需求量為10.1億㎡,約佔全國瓷磚總需求量的32%。雲貴川是主要市場需求點,精耕細作市縣市場將會有較大的空間。
2019年H1中國瓷磚地區消費需求佔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2019年7月,國家海關總署發布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1-6月中國陶瓷產品累計出口額762.5億元,同比下降3.9%。陶瓷出口市場也不容樂觀。瓷磚在國外的受挫,並非因市場需求收縮,更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國瓷磚在世界各地正在遭遇著各種形式的反傾銷與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讓中國瓷磚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
4、中國陶瓷行業尚未走出行業寒冬
產量數據,利潤數據飄紅的同時,市場需求卻呈現出艱難的局面,經濟數據的背離,背後是否有原因?
首先,要明確,2018年行業數據顯示是過去20年中最差的,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寒冬,2019年對於2018年的增長是沒有代表性,不能說明問題。
所以,2019年的需求數據,才更能說明行業的發展境況。2019年的需求數據,下降較上年更甚,說明陶瓷行業尚未走出行業寒冬。
5、中國瓷磚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其一,未來房地產行業將發生巨大變革,瓷磚行業必將受此波及。這里引用重慶市原市長在黃奇帆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暨房地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一段話:
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因此,今後十幾年,整個房地產行業將會迎來大洗牌,行業集中度會持續上升,這也決定了陶瓷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
其二,環保之路勢不可擋。2015年-2018年是環保倒逼產業轉型,但在當下,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企業首先要環保達標才能夠實現獲得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故接下來在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挑戰下,需要不斷地提高智能製造的水平。
其三,從行業機會看,裝配式建築、集裝箱式建築成為建陶行業新的拐點。同時新型材料、高附加值產品的進軍與探索吹響了陶瓷行業跨界的沖鋒號,特別是發泡陶瓷、功能性瓷磚。
一場深刻且持久的變革,正在陶瓷行業悄然發生。一等企業具有強烈的嗅覺,引領行業變革,二等企業及時掉頭,跟隨行業變革,三等企業會等在原地,後知後覺,最後感嘆時不與我。考驗功力的時刻到了,准備好了么?
——更多數據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日用陶瓷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8、國內十大鑒寶專家都是哪幾位?
沈珠 ----玉器鑒定專家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原主任助理,副研究館員。專長為玉器鑒定。
沈珠先生出身文物世家,自1975年起從事文物鑒定、徵集、管理及相關工作,接觸各類傳世文物逾百萬件。近年來在「春水玉」、玉帶飾等方面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引起同行廣泛關注。並在大量專業書刊中發表學術性論文。
1986年,代表國家文物局在天津組織接受外貿移交160餘萬件文物,參加了清點、鑒定、評估工作的全過程。
1980-1997期間,負責統籌全國特許文物出口工作,在徵集文物工作期間參與徵集文物5000餘件,一些特別珍貴文物已經入藏國家博物館。
2007年在「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玉器鑒定研修培訓」,提出確有實效的教育培訓模式,培訓效果顯著。楊崢 ----陶瓷、玉器鑒定專家
1956年出生於北京,現任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資質資格認證中心副主任。從事文博工作30年,主要做文物徵集和
鑒定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陶瓷藝術》,主要研究瓷器、玉器。
竇一民 ----玉器、銅佛、陶瓷鑒定專家
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副研究委員,文物保管處處長
1980—2000 年:參加中心前身文物總店對四十萬件各類文物的整理工作。
1980—1982 年:參加8萬件玉器的整理工作。
1985—1988 年:參加十餘萬件陶瓷文物整理工作。
1982—1990年:參加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宴簡正的山東玉器學習班,北京文物局舉辦的玉器中級班及國家文物局在南京舉辦的印章、織綉培訓班。
1998—2000 年:參加銅佛、玉器、陶瓷、雜項等文物的整理工作。
1996 年:撰寫《龍的軌跡》一文4000字。
2000 年:主持並參與《簡金集》《銅佛卷》《陶瓷卷》《玉器卷》編寫工作。在書中擔任責任副主編,前後共撰寫文章、文字說明十餘萬字。
2000—2001 年:授中心委派前往香港中藝協助文物商品徵集、鑒定、定價、銷售。2004年參加國家組織重點文物徵集工作。參加數十起有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對文物鑒定組、海關、博物館、文物商店及社會教學培訓工作。
杜衛民 ----陶瓷鑒定專家
1992.7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繫到中國文物流通協調中心(今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工作咐態至今。從事文物保管、徵集、銷售等工作。撰寫有《瓷器鑒定與收藏》、《古玩存世量與價值評估》等專著。胡朝暉 ----陶瓷、中國字畫鑒定專家
現在就職於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文物鑒定研究室。1994年9月-1997年8月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系古陶瓷鑒定專業,師從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古陶瓷鑒定家耿寶昌先生和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古陶瓷鑒定家葉喆民先生學習中國古陶瓷鑒定。考古學碩士,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從1997年9月至今從事中國古陶瓷、中國字畫鑒定工作。從2008年至今根據平日工作見聞晌悔所寫的《文物鑒定日記》在《文物天地》上已連載十三期。
鑒定經歷:
2000年,受德國駐中國大使莫斯先生邀請,對他所收藏的中國清代瓷鼻煙壺進行鑒定。
2005年春,受新加坡大華銀行邀請,對大華銀行所藏中國古陶瓷和中國繪畫作品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