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礦產外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礦產外貿

發布時間: 2023-04-12 17:14:39

1、礦產品消費與貿易

(一)礦產品消費

獨聯體國家總面積達到2210萬平方千米,人口達到2.83億,總的來說人口平均密度不高。按照經濟類型,俄羅斯工業化程度相當高,屬發達工農業國家。哈薩克也稱發達工農業國,但工業化程度與俄羅斯不可同日而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屬工農業國,但幅員很小。其餘獨聯體國家,包括工業相當發達的烏克蘭,均屬農業工業國,都是在農牧業國家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工業化的國家。這些基本情況決定了獨聯體國家礦產品消費強度不會很高,消費量也不會太大。

表1-9列出2008年世界能源消費情況,從中可看出前蘇聯國家各種能源礦產的消費量和在世界總消費中所佔的比例。由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個非獨聯體國家合計面積17萬多平方千米,人口不足千萬,所以表中前蘇聯數字可作為分析獨聯體國家時的參考。

表1-9 2008年世界能源消費量

資料來源:British PetroleumCompany,2009。

由上表可知,前蘇聯國家佔世界能源消費量的比例不算高,以2008年為例:石油佔4.8%,天然氣佔20.1%,煤炭佔5.4%,核能佔9.7%,水電佔7.5%。2008年前蘇聯國家一次能源消費量為10.289億噸油當量,佔世界總消費量(112.949億噸油當量)的9.1%。其中石油佔18.4%,天然氣53.3%,煤17.2%,核電5.8%,水電5.2%。

從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間,正是前蘇聯國家經濟恢復性增長的時期,一次性能源消費量增長了14.0%,而同期歐盟僅增長了2.3%,經合組織國家增長了6.7%,其他國家增長了68.6%,整個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費量增長了27.0%。

至於非能源礦產,基於上述基本國情方面的原因,以及獨聯體國家獨立迄今20年來先後所經歷的災難性經濟社會危機和程度不同的恢復性經濟增長,消費量增長速度不快,在世界總消費量中占的比例也不算高。有關情況請參閱國家各論中相關部分。

(二)礦產品貿易和市場

在大多數獨聯體國家中,礦業部門在滿足國家對礦產資源需求和增加外匯收入方面居於主導地位。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亞塞拜然、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這些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礦產品在出口中佔有重要分量。我們將分散在以後各章中各國礦產品進出口的情況,摘要匯總成表1-10。

2004年以來,處在經濟恢復性增長階段的獨聯體國家,在國際礦產品價格迅猛增長的刺激下,各國利用資源優勢,加速礦產開發,推動礦產品貿易,整個外貿取得了快速發展(表1-11)。

表1-10 獨聯體國家主要進出口礦產品種類

表1-11 獨聯體國家2004~2008年外貿發展情況(1)

註:(1)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未獲得資料;(2)吉爾吉斯斯坦是2003~2007年期間的數據。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可以看出,由於各國情況不同,獨聯體國家近幾年外貿發展速度、2008年進出口額及貿易差額,可以說千差萬別,相去甚遠。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分析貿易差額入手,來認識獨聯體國家礦產品貿易的基本情況。

表1-11所列的9個國家,根據2008年貿易差額可以區分為兩類: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是貿易順差國家,而且三國2004年也是貿易順差,可稱為出超國; 其餘國家均為貿易逆差國家,而且2004年也是貿易逆差,2004~2008年期間貿易逆差擴大了1~8倍多。烏克蘭2004年為順差,2008年貿易逆差達185億美元。這類國家稱為入超國。

出超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油氣資源非常豐富,在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很高(表1-12)。俄羅斯和哈薩克前十位出口商品幾乎全是礦產品,礦產品在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在80%以上。俄羅斯2008年的油氣出口總額為297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63.5%。哈薩克2008年油氣出口額為47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6.7%(哈薩克也進口少量石油及其加工產品)。亞塞拜然出口商品中油氣一枝獨秀,2008年出口額為463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8.4倍,占出口總額的97.1%。

入超國的情形各不相同,它們當中有礦產資源相當豐富、工業基礎十分雄厚的烏克蘭; 有礦產資源較多、具有礦業傳統的喬治亞; 有盛產鉀鹽、工業基礎較好的白俄羅斯; 也有以鉬礦聞名於世、幅員雖小但近年來礦業蓬勃發展的亞美尼亞; 還有盛產黃金、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的吉爾吉斯斯坦; 最後是礦產資源貧乏、幅員很小的摩爾多瓦。在這些國家中,除了摩爾多瓦,礦產品在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都相當高,以2008年為例,喬治亞佔53.3%,白俄羅斯超過50%,吉爾吉斯斯坦42.4%,烏克蘭估計超過40%,亞美尼亞高達62.2%。然而,這些入超國更加明顯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它們的油氣資源貧乏,甚至嚴重不足,都要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而且油氣的進口額在進口總額中占的比例比較高(表1-12),一般都在15%以上,高的如白俄羅斯達31.1%,吉爾吉斯斯坦28.5%(也出口少量油品)。

表1-12 獨聯體國家2008年油氣在進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烏克蘭2008年花費近200億美元進口油氣,總出口額只有670億美元。摩爾多瓦2008年出口總額僅1億多美元,進口油氣就要花3億多美元。

我們沒有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近期進出口情況的統計資料,但仍可根據現有資料對他們的進出口態勢作出判斷。塔吉克水電資源豐富,從亞塞拜然和哈薩克進口氧化鋁生產鋁和鋁合金,鋁和鋁合金出口額占出口總額一半左右。塔吉克能源礦產缺乏,國內所需油氣和煤炭幾乎全部靠進口解決。因此,它十有八九屬於入超國。土庫曼盛產油氣,所產石油的一半以上及天然氣的3/4供出口,而且近年來油氣工業形勢大好,因此它應當列入出超國行列。烏茲別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目前它進口原油補充內需,同時出口不少天然氣,它還是金、鈾、銅、鋅等礦產的主產國和出口國,所以它有可能是出超國。

上面從獨聯體國家油氣資源的多寡及進出口情況入手,分析了前幾年對外貿易的態勢和結構,目的在於說明獨聯體國家礦產品貿易情況。決定一個國家外貿形勢和結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油氣資源乃至所有礦產資源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盡管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獨聯體國家礦產品貿易有獨聯體內部和外部兩個市場。獨聯體國家之間為調劑油氣和其他礦產(如鐵、錳、鉻礦石和精礦、鋁土礦和氧化鋁等)的餘缺,相互之間進行互惠貿易。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但貿易量比較小。獨聯體外的市場首推歐洲發達國家,主要有德國、荷蘭、義大利、瑞士、瑞典、比利時、法國、英國等國,其次是獨聯體的歐亞近鄰國家,主要有土耳其、伊朗、中國、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獨聯體國家向外輸出的礦產品主要是油氣、作為原材料的工業品和原料三大類。中國在獨聯體國家礦產品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極低。

2、礦產品對外貿易

我國礦產品貿易保持活躍,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國商品貿易的發展;煤進口持續增長;石油、鐵鐵礦石等大宗礦產進口保持增長,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1)礦產品貿易活躍

我國礦產品貿易總額為9571.3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5%),增幅同比下降8.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6496.51億美元,同比增長34.5%(全國商品進口總額同比增長24.9%),增幅同比下降9.2個百分點;出口額為3074.81億美元,同比增長33.9%(全國商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3%),增幅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圖32)。

圖32 我國礦產品對外貿易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礦產品貿易增幅高於全國商品貿易的增速,顯示了礦產品貿易在全國商品貿易的重要地位。2001~2011年,礦產品進出口額佔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上升,由21.2%上升至26.3%;礦產品進口額佔全國商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由23.2%升至37.3%;礦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5.1%升至16.2%(圖33)。

(2)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出口額看,鋼鐵及其制出口額占礦產品出口額比重2008年之前處於增長態勢,2008年達到39.7%的高峰後快速下降,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2011年為29.6%。有色金屬及其製品佔比2006之前基本保持在20%上下,2006年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至2011年降至15.3%;二者合計佔比44.9%。高耗能產品出口有所下降,但比例仍較高,有必要進一步減少。初級礦產品佔比一直呈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13.7%降至2011年的2.8%。能源產品所佔比重變化不大,在9%上下浮動(圖34)。

圖33 礦產品進出口在全國商品貿易中的地位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圖34 礦產品出口貿易結構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從進口額看,初級礦產品進口額占礦產品進口額的比重快速增長,由2000年的35.4%增至2011年的58.1%。非金屬及其製品和能源產品佔比基本變化不大,均在10%左右。2000~2011年,鋼鐵及其製品、有色金屬及其製品進口佔比均處於下降趨勢,分別由18.6%、15.4%降至5.9%、4.0%。具有較大加工潛力提高附加值的非金屬及其製品佔比一直處於最低水平,2011年僅為1.3%,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礦產品進出口結構有所改善,但仍需進一步優化(圖35)。

圖35 礦產品進口貿易構成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3)大宗礦產品進口持續增長

煤進口持續增長。我國煤進口量為2.22億噸,同比增長20.0%;煤出口量為1466萬噸,同比下降23.0%;凈進口2.07億噸,同比增長24.7%。2011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圖36)。

2010~2011年,原煤進口來源國家或地區由27個增至32個。印度尼西亞穩居首位,進口比重由39%增至45%;澳大利亞位居第二,但其佔比由20%降至15%;尚比亞和俄羅斯跌出五位之外;蒙古保持第四位,且其佔比均為9%。2011年,我國從越南和朝鮮進口煤大量增加,這兩國分別升至第三和第五位,分別佔全國進口總量的10%和5%(圖37)。

圖36 我國煤進口量變化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圖37 我國煤進口來源變化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石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我國石油進口量2.94億噸(其中原油2.53億噸,同比增長6.0%),同比增長6.6%,增速放緩。石油出口量2822萬噸。我國石油凈進口量為2.66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56.7%,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圖38)。

圖38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變化趨勢

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國家或地區從2010年的51個降至2011年的46個,前十位進口來源地所佔比重由78%上升至81%,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仍保持前三位,巴西跌出前五位之外,委內瑞拉升至第八位(圖39)。

我國從中亞、非洲等地緣政治不穩定國家進口由2010年的5900萬噸上升至2011年的6342萬噸,占原油進口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4.7%略增至24.9%,因此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對我國原油進口安全影響較大,因此,需要不斷擴大進口來源,特別是暢通穩定的進口渠道,確保石油安全。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圖39 我國原油進口來源變化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鐵礦石進口保持較快增長。我國進口鐵礦石6.86億噸,同比增長10.9%,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56.3%;進口額1124.07億美元,同比增長40.9%(圖40)。

圖40 我國鐵礦石月度進口量變化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我國鐵礦石進口集中度比較高。前三位來源地分別為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從三國進口量占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80%左右,其中從印度礦石進口占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6%下降至2011年的11%(圖41)。

圖41 我國鐵礦石進口來源變化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4)礦產品進口成本不斷提高

我國進口的重要礦產品中進口價格漲幅趨緩。原油進口價格增長幅度最大,為37.2%;鐵礦石次之,為28.2%;銅精礦居第三,為24.2%;其後依次為氧化鋁、精煉銅、精煉鋁和煤,進口價格增幅分別為19.0%、15.1%、13.1%和9.1%(表3)。

表3 重要礦產品進口年均價格

2011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

3、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發展趨勢

一、擴大國際合作已呈明顯趨勢

中國加入WTO後,在全球非金屬礦產資源配置和共享中的作用日趨明顯。中國發展有優勢的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外資到中國參與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中國在世界各地參與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逐年遞增進口短缺的礦種。總之,中國非金屬礦行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不斷擴大國際合作已呈明顯趨勢。

二、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市場呈現多元化格局

長期以來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市場主要在亞洲,特別是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地區。現在,在亞洲、歐洲和美洲這三大市場中,出口亞洲的絕對金額和商品量雖然仍在上升,但在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呈下降趨勢;而出口歐洲和美洲的絕對金額、商品量和所佔比例均在較快上升。出口市場已經呈現多元化、全面發展的格局,這種趨勢較有利於中國抵禦市場風險。

三、產業整合、資源整合,促進非金屬礦產業技術進步

在改革開放中,中國非金屬礦行業經歷了產業整合、資源整合。非金屬礦大型企業集團出現,使國內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向更趨合理的方向發展,同時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促使深加工產品及製品出口增加,原礦及粗加工產品出口呈下降趨勢。

四、進出口稅率調整在影響進出口產品結構

2006年中國調整了部分礦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率的調整,是根據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政策的要求。對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產品,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產品,則提高出口退稅率;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企業創新有積極帶動作用的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內,制定專項稅收政策;對為開發、製造相關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國內不能生產的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對過度開采將造成生態破壞等嚴重問題的天然有限資源,將逐步禁止出口,如對天然砂出口的管理措施2007年已經實施。

稅率調整後部分礦產品出口退稅取消,致使成本增加,一些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已出現微利甚至負利,這將迫使部分落後的小企業出局。

稅率的調整,有利於淘汰落後、抑制產能過剩;有利於節能、環保和保護資源;有利於促進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營策略,調整產品結構,加速產品升級換代,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的檔次,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

五、人民幣升值對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將持續產生影響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政府一直在履行承諾,加大經濟的自律和自由度,增加經濟的透明度,擴大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度。自2006年以來人民幣有了較大的、持續的升值,預計今後,人民幣仍有持續升值的可能。人民幣的升值必將影響我國非金屬礦出口產品的價格提升,進而影響到出口產品的結構、出口量的增長及進口的規模。

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據統計,中國已成為WTO成員中遭受反傾銷措施較多的國家。國際貿易摩擦的不斷發生對我國非金屬礦行業的發展同樣構成了嚴峻考驗。應吸取歷次反傾銷調查的教訓,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否則將可能會失去發展優勢。

七、控制出口量,逐漸由「資源換匯」向「技術換匯」轉變

礦產資源有限,不可再生。在中國盡管有一部分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優勢,但是相對於人口而言,人均佔有量十分有限。當前一些礦產資源的開發已見極限,為了能夠持續發展,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將逐漸改變以增量為主的現象:將向有序、有度、控制出口總量的方向發展;將通過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產品品種、加工轉型升級,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換匯額度。逐漸由「資源換匯」向「技術換匯」轉變。

4、對外貿易發展歷程

新中國非金屬礦業對外貿易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20世紀70年代以前

由於當時國際上部分國家對華長時期實行經濟封鎖,中國對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封閉的。1957年以前,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僅與蘇聯、朝鮮及東歐部分國家有少量的政府間貿易。

自1957年,中國創辦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廣交會」以後,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主要在「廣交會」上進行。少數受到約請的外商在交易會上看貨、談判。中國礦產品貿易主要通過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簡稱「五礦」)進行,基本上是「五礦」獨家經營。許多產品需要通過中國香港轉口貿易。

據統計1958年至1970年13年間,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出口總換匯額僅3.31 億美元,年均換匯0.25億美元,出口產品約50種。在這一階段,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基本是自給自足,對外貿易量很少,發展也很緩慢。

二、20世紀80年代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國家建設急需外匯,非金屬礦產品成為出口換匯的亮點。隨著對外貿易的開放,西方和日本的大商社紛紛到北京等大城市設辦事處,外國客商開始考察中國遼闊的內地,訪問各礦產地。對外貿易不再是「五礦」一家,出現了許多新公司,如中國地質進出口公司、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等,這些公司均涉足非金屬礦產品貿易。各地方的省級公司,各級外貿公司的分公司亦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全國各地,有些公司還到國外開設辦事機構,常常是多家公司經營同種非金屬礦產品。同時,許多非金屬礦山或加工廠開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有些公司吸納外資組成中外合資企業;還有一些外商在華建立獨資企業。

這一時期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以原礦及初加工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為特點,以增加出口創匯額為目的,到1989年,出口品種逐漸達到100多個,年出口額達到6.83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進口額達到1.03億美元。同期,也出現許多小企業亂采亂挖、浪費資源、競相出口、無序競爭的現象。

三、20世紀90年代

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深入,非金屬礦產品生產單位和外貿單位數量快速增加;通過改制、改組,原國有礦山企業有些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許多民營小礦山。部分有實力的生產廠礦獲得進出口權,可以直接經營外貿。

該期間,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外貿進入較穩定的發展階段,企業從單純追求擴大出口開始逐步轉向追求企業出口效益和多元化穩定市場,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在10%以上。雖然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考驗,但是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發展。在這一階段,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呈現多元化格局,貿易市場從以亞洲為主,逐漸走向全球,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也曾出現階段性供過於求,致使部分礦產品出口平均價下滑,貿易摩擦現象開始出現。

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本國非金屬礦產品產銷狀況,也改變了世界貿易狀況,甚至改變了全球礦產品貿易格局。到20世紀末,在世界礦產品貿易的舞台上,中國已經發展成為石材、石墨、滑石、重晶石、鋁礬土、螢石、菱鎂礦、硅灰石等礦產品的供應主角。甚至有的學者驚嘆:「當今世界對於幾乎所有涉足礦產品開采、生產、銷售、使用和運輸的公司來說,缺少對中國現狀的了解就寸步難行。」(見KevinFountain博士的《中國礦產品貿易體系和動態》)。

表1-1-1 1997~2007年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信息中心。

圖1-1-1 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發展趨勢圖

四、在新世紀加入WTO以後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從出口為主轉變為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利用國外優勢資源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需求,非金屬礦產品進口額以2位數快速增長,至2006年進口總額達到24.39億美元,是20世紀90年代年均進口額的5倍。進口原料,利用本國已形成的加工能力,加工後再出口或供國內需求是新的動向,尤其在裝飾石材領域最為突出。中國正在發展形成一個大的礦產品進口市場。

中國加入WTO以後,非金屬礦產品出口一直呈平穩較快增長勢態。在此階段中國開始對進出口稅率不斷進行調整。對進口非金屬礦產品不斷降低關稅,甚至對一些發展中國家執行零關稅,積極鼓勵企業進口所需的短缺資源產品;對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則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產品,則提高出口退稅率。中國進出口稅率的調整,不斷促進非金屬礦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

總之,中國宏觀政策的調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促進企業創新、產品結構調整、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在促使外貿產品從「資源換匯」向「技術換匯」轉變,在促使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健康有序地發展。

1997~2007年中國非金屬礦產品對外貿易情況見表1-1-1、圖1-1-1。

5、礦產品對外貿易

(1)礦產品貿易增速大幅回落

2012年我國礦產品貿易總額為9919.1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2%),增幅同比下降30.9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66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4%(全國商品進口總額同比增長4.3%),增幅同比下降33.1個百分點;出口額為3307.2億美元,同比增長7.6%(全國商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增幅同比下降26.3個百分點(圖2-29)。礦產品貿易額和礦產品進出口額各佔全國商品的比重變化不大。礦產品進出口額佔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5.7%;礦產品進口額佔36.4%;出口額佔16.1%(圖2-30)。

圖2-29 中國礦產品對外貿易變化趨勢

圖2-30 礦產品進出口在全國商品貿易中的地位

(2)礦產品貿易對象主要分布在亞洲

2012年,中國礦產品貿易主要對象為澳大利亞、中國香港、韓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日本、俄羅斯、巴西、安哥拉和印度尼西亞,其貿易額約佔中國礦產品貿易額的五成。

從礦產品出口來看,前十位出口國家或地區占礦產品總出口額比重為56.0%,同比降低2個百分點。中國香港、美國、韓國、日本和印度位居前五位(圖2-31),與2011年保持一致,亞洲地區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圖2-31 中國礦產品出口流向變化情況(按國家或地區統計)

從礦產品進口來看,前十位進口國家或地區占礦產品總進口額比重與2011年保持不變,為54%。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韓國和日本位居前五位,俄羅斯由第五位升至第三位,日本由第四位降至第五位(圖2-32)。

(3)大宗礦產品進口持續增長

煤進口持續增長。我國煤進口量為2.89億噸,同比增長29.8%;出口量為928萬噸,同比下降36.7%;凈進口2.79億噸,同比增長34.9%(圖2-33)。

原煤進口來源國家或地區與2011年保持不變,為32個。前五位的是印尼、澳大利亞、蒙古、俄羅斯和越南,朝鮮跌出五位之外,越南由第三位降至第五位,俄羅斯躍至第四位(圖2-33)。從澳大利亞進口同比增長82.6%,俄羅斯增長89.2%,南非增長54.3%,美國增長84.5%,加拿大增長86%,哥倫比亞增長96.0%。

圖2-32 中國礦產品進口來源變化情況(按國家或地區統計)

圖2-33 中國煤進口來源變化

石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我國石油進口量3.11億噸(其中原油2.71億噸,同比增長6.8%),同比增長5.6%,增速放緩。石油出口量2672萬噸,凈進口量為2.84億噸,對外依存度為57.8%,比2011年提高1.1個百分點,進一步攀升(圖2-34)。

原油進口趨於多元化。進口來源國家或地區從2011年的46個增至2012年的48個。前十位進口來源地所佔比重為81%,比2011年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安哥拉保持前兩位,俄羅斯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蘇丹跌出十名之外(圖2-35)。

圖2-34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變化趨勢

圖2-35 中國原油進口來源變化

鐵礦石進口穩定增長。我國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同比增長8.4%,對外依存度為58.7%,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進口額956.1億美元,同比降低15.0%。12月進口量達到7094萬噸,同比增長10.7%,創月度進口量歷史新高。

鐵礦石進口集中度比較高。前三位來源地分別為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從三國進口量之和占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均為76%,其中從印度礦石進口占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11%下降至2012年的4%,南非所佔比重沒變,但由第四大來源國升至第三大來源國(圖2-36)。印度跌出三名之外,主要是由於印度近年來不斷上調出口關稅,並採取直接或間接措施限制鐵礦石出口。

銅進口大幅增長。2012年銅精礦進口量為782.7萬噸,同比增長22.8%。精煉銅進口量為407萬噸,同比增長20.6%,出口量為27.6萬噸,同比大幅增長73.8%。銅精礦和精煉銅進口量雙雙觸及歷史高位,出口數量也猛增。主要是由於現貨銅精礦加工費上升,冶煉企業加工利潤提高,因此大規模進口銅精礦。

圖2-36 中國鐵礦石進口來源變化

礦產品進口成本多數下降。重要礦產品中進口價格除原油外均下降。原油進口價格增長幅度為5.1%;精煉銅降幅最大,為39.1%,鐵礦石次之,為21.5%;精煉鋁降幅居第三,為13.6%;其後依次為氧化鋁、銅精礦和煤,進口價格降幅分別為12.5%、11.2%和7.4%(表2-2)。

表2-2 重要礦產品進口年均價格表

6、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有關問題的初步思考

葉錦華 張陽明 舒斌 任景明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同時,我國的地質與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也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歷史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必然要求我國的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必須在遵守市場經濟規則和經濟全球化與資源全球配置的背景下,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這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研究的重點與焦點問題。一些業內人士呼籲,必須大力加強我國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一些專家強調,要採用市場經濟國家慣例,放開商業性礦產勘查,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

那麼,什麼是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如何加強我國的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本文試圖通過有關分析,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我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形勢分析

(一)礦產資源供需形勢面臨挑戰

1.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迅速加大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重化工業階段。汽車、高檔家用電器、電腦等快步進入家庭,高速公路、鐵路、輸油氣管線等現代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依靠鋼筋混凝土打造的現代建築業飛速崛起,強烈地拉動了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建材、化工等工業產業的高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對煤炭、油氣等能源礦產和大宗固體礦產資源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主要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消費彈性系數(資源消費年增長率/GDP增長率)大於1,鐵、銅、鋁等大宗礦產的消費彈性系數甚至超過了2。預計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將保持高位增長。

2.資源貿易特別是礦產品進口貿易迅速擴大

我國加入WTO以後,世界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我國對外貿易額迅速擴大。2004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1547萬億美元,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70%。

我國礦產品進出口總額和礦產品貿易逆差也迅速擴大。2004年礦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411.2億美元,進口超過1500億美元,逆差達到624億美元。同時,我國依附於礦產品的外向型加工工業迅速發展。統計表明,2004年我國有賴於礦產原料的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運祥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初步測算,近年來我國出口電子機械日用電器等加工產品所消耗的有色金屬礦產原料,大約占我國全部有色金屬資源消耗的1/4左右。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方面國內礦產資源產量和國內消耗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進口資源和出口資源產品「兩頭在外」的局面——「世界工業產品的加工廠」的基本格局,且估計在未來10~20年內難以改變。其發展的結果必然導致對鋼鐵、鋁、銅、鉛、鋅、鎳等重要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提出更大的需求。

近則檔年來主要礦產資源進出口額同比年增長在10%以上,已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比例。

3.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和礦產品對旁盯搏外依存度迅速擴大

近年來,我國對能源和重要固體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攀升,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能源和金屬礦產如石油、銅、鐵、鋁、錳、鎳、鉀鹽等對外依存度加大,甚至國內產量大大低於進口量。2004年,我國鐵礦石、精煉銅、氧化鋁、精煉鎳等礦產(品)進口額迅速擴大;幾種重要礦產外貿依存度,鐵超過55%(含鐵量)、石油超過40%、鉻鐵礦超過90%、精煉銅超過65%、鉀鹽接近80%、鋁超過45%、錳和鎳超過40%。甚至一些傳統優勢礦產,如鋅等開始出現凈進口。

圖1 鐵原料對外依存度

圖2 精煉銅對外依存度

圖3 精煉鎳對外依存度

4.世界礦產品市場價格迅速上漲

我國對資源的強勁需求已在世界礦產品市場上起到了拉動作用。2002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礦產品價格開始上揚。2003年和2004年出現大幅度上漲,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需求提出了嚴峻挑戰。2004年和2005年初,部分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已經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以2004年對2003年為例,我國需要大量進口的礦產品國際價格年同比上漲,鐵礦石為71.5%,銅為53.5%,氧為10.5%,鋅為29.5%,鉛為66%,鎳為51%。2005年年初,由於日本新日鐵公司單方面與巴西淡水谷公司(CVRD)達成協議,從2005年4月1日起,鐵礦石離岸價增加71.5%。中國、韓國等鐵礦石進口大國被迫接受超幅度上漲的協議價,國際鐵礦石協議價格達到每噸100美元以上。

圖4 鋅金屬出口比

圖5 國際國內銅價格走勢

圖6 國際國內鋁價格走勢

進口大量礦產資源耗費了我國大量的外匯,導致我國礦產品外貿逆差大幅度攀升。鐵礦、錳礦、鋁土礦、銅礦、鉛鋅、鎳等大宗礦產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必須十分重視的戰略資源,提高我國大宗緊缺礦產資源的可供性已經成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形勢不容樂觀

1.一些大宗礦產探明資源儲量下降

近年來,我國油氣等能源礦產,銅、鐵、鋁等重要金屬礦產消耗增長速度已大於儲量增長和產量增長速度。不少重要礦產的探明資源儲量從2000年起開始大幅度下降,造成許多礦產資源「寅吃卯糧」的局面。

2.商業性勘查體制已經起步但任重道遠

我國商業性礦產勘查評價在與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以後,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油氣資源勘查基本步入正軌,固體礦產逐步開始上路。但是,總體來說,地勘隊伍屬地化以來,我國礦產資源特別是固體礦產商業性勘查有效投入仍然不足,勘查工作總體上相對萎縮。統計表明,我國固體礦產勘查總投入費用占固體礦產開發(礦業)產值的比例遠小於1%。2002年和2003年全國固體礦產勘查總有效投入僅19.8億元和22.9億元,分別僅占當年固體礦產年產值的0.64%和0.59%。

圖7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銅鋁土鉛鋅鎢鎳等年探明資源量

3.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成果但後續工作尚待深化

地質大調查實施以來,新發現了一大批重要礦產資源,累計發現近500個新礦產地,取得了資源評價重要成果。但是,由於礦產調查評價工作程度低,商業性勘查風險仍然較大,地質大調查資源評價後續勘查缺少應有的投入,出現了政府財政投資從事礦產勘查評價與社會投資從事的商業性礦產勘查脫節的現象。自1999年以來,國家投入開展的重要礦產的調查評價(包括預查找礦工作,其中60%以上投入在西部地區),由於後繼接續的商業性勘查工作沒有跟上,新增的探明資源儲量甚少。

4.重要礦產後備礦山基地缺乏

一批老礦山特別是中東部的一批危機礦山產能正在下降或近於消失,石油、煤炭、銅、鋁土礦、鐵礦、錳、鎢、錫、鉛鋅等後備基建礦山和可規劃的礦產開發基地嚴重不足。

(三)加強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十分迫切

1.我國重要礦產資源可供程度下降

國土資源部於2004年完成的我國45種礦產資源可供性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時可供儲量可以保證消費需求的礦種有:天然氣、稀土、菱鎂礦、鈉鹽、膨潤土、石墨、滑石、硅灰石等9種;保證程度低於40%的礦產有石油、鐵、錳、鉻、鉛、鋅、鋁土礦、鈷、錫、金、銀、鉑族金屬、鍶、螢石、鉀、硼、重晶石、金剛石等18種;保證程度在40%≥-70%之間的礦產有煤、鈾、鎳、銻、耐火粘土、硫、水泥灰岩、高嶺土等8種;保證程度在70%≥-100%之間的礦產有鈦、鎢、鉬、磷、玻璃硅質原料、石材、石膏、硅藻土和石棉等9種。到2010年,關繫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大宗支柱性礦產,如石油、鐵、錳、銅、鋁、鉛、鋅、硫、磷、鉀等都不能滿足需求。

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可再生資源、再生資源和二次資源尚不能大量替代原料礦物資源,保證重要礦產資源的可供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十分迫切的要求。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作為佔世界人口21%和國土面積7.2%的大國,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已經成為我國資源發展與合理利用的必然戰略選擇。

2.我國重要礦產資源具有潛力

根據全國礦產資源區劃資料和能源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的統計,我國一些重要的大宗與緊缺礦產和優勢礦產未查明資源量潛力較大。其中石油928億噸(到2001年底)、天然氣57.3萬億立方米、煤炭(<1000米)24158億噸、煤層氣27.7萬億立方米、鐵礦石>1000億噸、錳>25億噸、銅>18000萬噸、(鉛+鋅)51856萬噸、鎳>2000萬噸、鎢(WO3)>400萬噸、金2.2萬噸、銀>25萬噸、鉀鹽(KCl)、硼礦(B2O3)>8000萬噸。這些潛力資源為我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走立足國內資源發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3.境外礦產勘查評價具有前景

世界礦產資源總體豐富,但資源分布不平衡,資源勘查程度不一。我國的一些緊缺礦種,如石油、銅、鐵、鋁土礦、錳、鉻、鉀鹽等,在我國周邊國家和南美以及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均具有豐富的資源勘查潛力。加強與我國具有外交和地緣優勢的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勘查開發,建立一批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實現資源利用的多元化,對於緩解我國礦產資源緊張局面、提高資源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思考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全部由國家包攬。從基礎地質調查、針對找礦的區域物化探工作,到異常查證、礦產調查、礦點檢查、礦產普查、詳查、勘探等各個階段和環節的工作及資金,全部由國家安排。礦產勘查成果按計劃分配給國有礦山和集體企業使用。在這個時期,礦產勘查只有公益性和戰略性,沒有商業性。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後,礦業權對社會放開,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開始發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實行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礦產勘查分體運行機制。雖然從字面意義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不具備排他性,商業性礦產勘查具有排他性。但直到目前,就與礦產有關的地質工作來說,對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界限仍有不同的認識。一般認為,除了由國家控制的特殊礦種,以查明資源量和贏利為目的的是商業性地質工作。

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皆屬於商業性地質工作。但就我國當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形勢來看,商業性礦產勘查雖然開始上路,但很不發育,資源需求迅速增加,資源瓶頸加劇,迫切需要國家和政府加大力度,開展礦產勘查評價工作。這就引出了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的概念。1999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地質大調查專項,開展新時期包括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程在內的基礎性與公益性地質工作。當前我國開展的礦產資源調查和區域評價(以探求33412為主)屬於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而礦產勘查評價(以探求333為主要目的)應該屬於商業性地質工作。

(一)戰略性礦產資源

戰略是指導或決定全局的策略。那麼,戰略性就是具有指導或決定全局的前瞻性、特定性和極其重要性。戰略性有不同的層次,大到一個世界性組織、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團體。本文中的戰略性系指我國國家層次。

因此,一般意義上,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指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穩定和國際競爭力有重要影響,對國家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防安全等有很大制約作用的重要礦產資源。

根據對中國礦產資源現狀分析,我們認為,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應包括重要的緊缺礦產資源(一般對外依存度在1/3以上),如石油、鈾礦、銅、富鐵礦、優質錳、鉀鹽、鉻鐵礦等;在全球資源中佔主導地位的重要優勢礦產資源(一般占國際貿易額50%以上),如稀土、鎢、錫、銻、鉬;同時還應包括維持我國工業化高速發展和國民經濟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國內保有程度較低的大宗支柱性礦產和重要礦產,如煤炭、天然氣、煤層氣、鋁土礦、鉛、鋅、鎳、銀、磷、硼等。

因此,戰略性礦產資源是在經濟形勢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資源對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緊缺性、資源優勢和可供性而確定的。同時,還應該考慮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在國際上的可得性,即國內外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國際資源分布的地緣政治和軍事等因素。

(二)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

戰略性礦產勘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了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和可供能力,由國家或政府出資對某些戰略性礦種開展的勘查評價活動。顯然,戰略性礦產勘查包括以下兩重含義,一是對戰略性礦種的勘查評價,二是全部由國家或政府出資或主導的重要的資源勘查評價活動。從勘查階段來說,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可以包括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等各項勘查評價階段的任何一個階段或它們的組合。從勘查評價地域來說,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可以是在我國國內進行,也可以「走出去」在境外開展。

戰略性礦產勘查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我國礦產資源的可供性和抗風險能力。其宗旨是通過增加戰略性礦產查明資源儲量,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進行資源儲備;同時對一些優勢礦產進行政府調控,以達到維系國家經濟建設的資源安全,提高應付國際資源突發事件的能力。

廣義上的戰略性礦產勘查包括目前進行的地質大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程。狹義的戰略性勘查是指旨在求得查明資源量的勘查活動,包括正在進行的大調查對重點礦產地的勘查評價、危機礦山找礦計劃、中央和地方資源補償費等投資來源的對具體礦產地進行的礦產勘查評價等。

(三)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公益性、商業性和戰略性

嚴格說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礦產勘查評價具有明顯的排他性,應不屬於公益性而屬於商業性地質工作。但是,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具有雙重特徵。一是其產品(成果)具有商品特性,也就是具有排他性,屬於商業性范疇;二是其服務對象直接為國家利益服務,為國家的戰略目標服務,因此具有有限的公益性特徵。

除國家特別控制的礦種以外,戰略性礦產勘查的目標的最終實現,一般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商業性勘查與開發來實現。因此,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的勘查成果,一般需要通過拍賣、有償轉讓等方式轉入後續的商業性礦產勘查評價工作。

三、我國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建議

做好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一是要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的跟蹤分析,開展戰略性礦產勘查規劃部署研究;二是要建立一個依靠中央和省級政府財政資金投入的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體系和機制;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現有的大調查和資源補償費開展的重要礦產勘查評價的基礎上,實施國家礦產資源保障工程。

根據我國資源潛力特點,當前除應繼續加強大調查對重要成礦區帶的區域評價和大中型重要礦產地的評價工作,以及繼續開展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計劃外,建議著重開展以下工作。

1.加大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評價力度

加快完成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的區域礦產遠景調查,全面提高工作程度,提供一批有望取得找礦突破的勘查靶區;綜合評價一批重要成礦遠景區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一批重要礦產資源後備勘查基地,為商業性礦產勘查開發提供後備基地,建立一批資源儲備基地。

2.加強東部隱伏礦床找礦勘查

進一步深化東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勘查工作,加強深部500~1000米范圍內隱伏礦床(體)的找礦勘查工作,力爭在深部「第二空間」實現找礦重大突破,新增一批固體能源和重要金屬礦產的礦產地和資源儲量。

3.開展西部資源接替基地的礦產普查

加強西部資源接替基地勘查評價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資源評價的工作程度,開展重要大中型礦產地的普查,提交可供後續勘查的礦產資源量,開展資源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形成資源勘查開發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強找礦前期工作。

4.開展境外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

建議國家建立海外礦產資源勘查資金,以我國急缺或緊缺的銅、鉻、鎳、鈷、鉑、優質錳、富鐵礦、鋁土礦、鉀鹽等戰略性固體礦產為主要調查對象,開展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礦產勘查評價的前期工作。通過開展系統的礦產資源戰略調查,評價區域成礦潛力,圈定一批可供開展風險勘查的找礦靶區,推進國內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資源勘查開發降低風險,最終建立穩定的境外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基地。

作者簡介

[1]葉錦華,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2]張陽明,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科技處副處長,助理研究員。

[3]舒斌,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危礦辦技術管理處副處長,副研究員。

[4]任景明,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科技處處長,研究員。

7、請求高人指教 本人有一批礦產需要從印尼進口到國內 找不到代理的外貿公司,有什麼做礦產進口的公司望指教

我們公旦氏司可以幫你從印尼進口礦產品到國內 !

南通聯亞進出口有限公司-----專業進出口代理,誠信為本,合作共贏!

一對一專業服務,您的每票業務,專人專崗24小時聯絡通暢,責任到人!
一站式全套服務,全程保姆式服務,讓你輕輕鬆鬆做外貿!
一體化優勢大大縮短了在訂艙,報關、報檢,退稅上的帆遲枝時間!

公司承諾為客戶提供最優惠的費率以及帶來最大態敏程度的便利!
期待和您合作!聯系方式見簽名!

8、大宗商品如煤炭,礦產品的外貿交易中採用哪個結算方式最合適?L/C還是T/T?

如果金額比較少一般使用T/T,金額大貨物多的從安全形度嘩敞糕緞蕹等革勸宮滑出發應該使用L/C,信用證的要求太多,而且交單手續繁瑣,有一個不符點就會被扣費。國內銀行只接國外知名大銀行的證,信譽差的小銀行是不考慮的。做信用證最好是即期保兌的,這樣的風險小一點,資金周轉也很快。
T/T付款方式是商業信用,就是純粹買賣雙方之間的商業行為,銀行只是作為資金流動的中轉站.
L/C付款方式,銀行就不僅僅是中轉站了,而是牽涉進來了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以即期信用證為例,買賣雙方簽署合同,買方在他的公司所在地找當地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開證行把證開到賣方所在地銀行,這個銀行再通知賣方信用證已開立並要確保信用證表面真實.賣方交貨後根據信用證的要求製作單據,交給指定銀行或者議付行,議付行再把單據禪野好提示賀鉛給開證行,開證行指不出不符點就要無條件付款贖單,然後再提示給買脊樑方付款贖單.這一系列動作里銀行是這個交易里的當事人之一,它也要對單據是否真實,是否有不符點等業務行為負有責任,只不過它是以自嘩敞糕緞蕹等革勸宮滑身的信用和資金能力發揮作用,所以信用證付寬的本質是銀行信用.
對大宗交易來說,信用證對買賣雙方都有比T/T更好的銀行信用保障.即使開證行資信不足,依然可以通過大銀行保兌等行為加強信用.
對小額貿易來說,信用證交易的費用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