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貿易戰,會有哪些影響?
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當局有沒有具體而細致的分析判斷,不得而知,但社會各界莫衷一是:
原央行行長——曾經的人民幣先生周小川表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主要是信心遭受了重大打擊。最近,清華大學魏傑教授也談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他認為關鍵是保持住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市場讀出了他的潛台詞: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他的結論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需要跟隨美國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但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對國民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形勢下實施緊縮貨幣政策代價更大,今年以來連續兩次定向降准也表明貨幣適當寬松已經成事實。美元緊縮政策全球收水,中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大與美元匯率的差距,通過外匯管制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也不過是短期之舉。
2、貿易戰中美和談,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貿易戰對中國來說,一方面暫時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低價的美國豬肉和大豆進不來,中國需要更高的成本從其他國家進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高,不光是一般的農產品受到了影響,很多依賴進口的產品,也受到了關稅壁壘的影響,價格提高,對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也帶來了不良影響 。對一般企業來說,很多產品依賴從美國進口,現在由於有關稅壁壘的存在,成本提高,很多中小型企業可能就會因此而倒閉,這對中國的國內經濟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貿易戰可以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因為美國提高了對中國出口高新產品的成本,甚至,對中國的部分領域實行技術封鎖,這就使得中國在這些領域不得不加大投入,需要研發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遠來說,對中國的高新技術發展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以之前的高鐵為例,德國和日本對中國的高鐵技術進行了技術封鎖,中國不得以閉門造車,現如今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不僅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光大的前景。
所以說這次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看中國的政府如何帶領大家來面對,如果應對得當,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3、20世紀50到80年代美國對華出口政策的變化和原因
技術出口管制是指技術輸出國出於政治、軍事或經濟的目的,通過政府管制的手段,限制某些特定的高技術產品和技術向特定的對象出口。美國為維持霸權地位,保持對中國的科技優勢尤其是軍事技術優勢,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美國對華技術管制嚴重影響了中美技術貿易。美國是世界上技術出口額最多的國家,它在世界市場的技術出口額是日本的三倍,但它對華的技術出口額卻和日本對華的技術出口額相差不多。
一、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歷史變遷
(一)建國初期至1972年:美國嚴格封鎖對華技術出口
建國初期至1972年期間,是中美兩國戰略對抗階段。在這一時期,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採取嚴格的管制政策,特別是嚴禁軍事技術對華出口。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其宗旨是限製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巴黎統籌委員會」實行出口管制的主要措施是制訂國際性管制商品的項目禁運和審查清單。中國在「巴黎統籌委員會」對華禁運的特別清單上,曾經有500多種物資被納入戰略禁運的范圍。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導致中美直接對立,美國宣布中國為「敵對國家」,禁止向中國出售任何技術和商品,中美貿易一度中斷。1952年,美國還推動「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中國委員會」,對中國採取極其嚴格的技術管制政策。1969年制定並於1970年1月開始實施的美國《出口管理法》取代了1949年的《出口管製法》。盡管新的法律將「管制」改成了「管理」,從措辭上似乎有所緩和,但事實上,在冷戰環境下,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並沒有真正放鬆。
(二)1972年至80年代末:美對華技術出口總體呈上升趨勢
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打開中美交往的大門。1972-1989年間,出於國家利益和聯合對抗蘇聯的需要,中美關系逐步走上了和平對話、求同存異的軌道。從那時起,美國開始解除對中國的貿易禁運,允許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非戰略性物資。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這一協定標志著美國對中國的技術管制政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後,美國對華的技術管制有所松動。在經歷了70年代經濟危機和貿易逆差的情況下,美國巧畢產業界人士紛紛游說國會,攻擊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在產業界的巨大壓力下,1979年lO月,美國國會又頒布實行了一部新的《出口管理法》。這部法律提出了壓縮管制產品范圍、改進審查手段、提高許可證審批效率等要求,以方便和鼓勵美國商品,尤其是具有競爭力的技術產品的出口。為了推動《出口管理法》的實施,美國制定了《出口管理條例》。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聯華制蘇」的戰略占據了上風,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在出口管制問題上的松動。1980年,卡特政府宣布中國作為「非敵對國」,原則上可以獲得美國的軍民兩用技術。但是里根政府上台後,美國推行對蘇聯的「新冷戰」政策,在出口管制問題上採取了頗為強硬的措施。美國80年代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貿易赤字。為了扭轉美國的貿易嚴重逆差,1988年美國政府通過的《綜合貿易競爭法》,對1979年的《出口管理法》提出了修正,要求放寬對裝有微電腦的科學和醫療儀器的出口,壓縮單邊管制的規模,縮小對轉口產品的出口限制等等。美國商務部出口管理局還在1986年12月成立「中國科」,專門處理向中國出口技術和商品的許可證申請。這一時期,美國和「巴黎統籌委員會」其他成員國先後多次放寬對華技術出口限制,到1989年2月,總共放寬了45類產品的出口限制。同期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貿易總體呈上升趨勢,到1988年達到3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對中國的軍事技術始終採取防範的態度。
(三)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野寬跡「接觸性防範」戰略主導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
1989年以後,隨著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美國不再需要聯合中國抗衡蘇聯,中美關系的原有基礎不復存在,美國對中國開始採取「接觸性防範」的戰略。中美之間既有競爭和對抗,又有合作與磋商。中美兩國存在共同利益決定了兩國必然要有合作。而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矛盾以及時有發生的沖突,導致兩國之間的防範與對抗。出於經濟利頌並益考慮,美國希望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但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仍然要加以限制。特別是中美兩國間的矛盾激化時,美國往往會遏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對中國施壓。1989年之後美國對中國的全面制裁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僅1989年一年,美國就至少否決了300項對華技術出口的許可。
老布希總統行政命令(總統行政令第12730號)規定,在《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授權范圍內繼續實行依據1979年《出口管理法》制定的《出口管理條例》。1979年出台的《出口管理法》經過老布希總統和柯林頓總統三次延長有效期,一直延續執行到1994年8月。之後,美國商務部主要根據1994年8月19日第12924號總統行政令的授權行使職責,對技術出口進行管理。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政府致力於簡化出口管制措施,理順出口管理程序。1996年3月25日,美國政府了簡化出口管理法規的暫行條例。這是美國四十多年以來第一次對出口管理法規進行的全面修訂。1994年4月1日「巴黎統籌委員會」正式解散。不過,「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原成員國承諾繼續使用巴黎統籌委員會的控制清單,作為全球出口控制的基礎,直至做出新的安排。1996年7月包括「巴黎統籌委員會」17國在內的28個國家成立了「關於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瓦森納安排」是一個全球性的關於常規武器與敏感兩用產品和技術出口控制的多邊機制,它特別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想直接從西方世界得到先進的軍事物質和技術仍然面臨重重困難。
(四)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導致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趨嚴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內「中國」盛行,美國政府加強了對中國的防範。盡管1997和1998年中美兩國元首互訪奠定了兩國發展「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關系」的基調,但事實上,美國政府始終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並未放鬆。1998年12月,以共和黨參議員克里斯托夫・考克斯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向國會遞交了《對華技術轉讓報告》(即《考克斯報告》),指責中國偷竊美國一些最機密的軍事技術,並提出了限制對華出
口的38項措施。2002年2月,美國審計署向參議院提交了一份名為《出口限制:美國急需就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作基本政策評估》的報告,要求美國政府對華實行更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2003年,美國進一步加大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尤其是軟體和高技術設備,美國還特別強調對中國核技術及導彈技術等的監控。2006年7月,美國商務部提出了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提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合法最終用戶制度》。經過近一年的論證,2007年6月19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布了對華兩用產品和技術出口管制清單,管制清單涉及31個條款,規定20類產品不得向中國出口。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美兩國為促進貿易多次磋商,美國對於向中國的技術出口做出了某種程度的讓步。2007年12月,中美兩國簽署了《高技術與戰略貿易發展指導原則》。根據該《指導原則》,中美兩國承諾要消除雙邊民用高技術貿易的不必要障礙。同時,中美要審核美國的軍民兩用政策,採取有效的措施使民用高技術貿易的許可證申請程序得到簡化等。不過,在當時美國放寬的出口列表清單里,只列有5家在華跨國企業,而沒有一家是中資企業。
從總體上看,盡管為了經濟利益,美國在對華技術出口方面有所妥協和讓步,但美國商務部對於對華出口申請的審查比其他多數國家都嚴格。美國對於對華出口申請的審查周期,比歐洲和日本的都長。美國政府還特別強調對「視同出口」的管制,以防止美國的尖端和敏感技術通過科研人員的學術交流傳到國外。2006年底,美國商務部專門成立了「視同出口建議委員會」,向商務部長建議如何強化包括中國在內的「視同出口」管制。按照規定,赴美國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在接觸美國敏感知識和技術時,必須申請「視同出口」許可證。2006年美國政府審議的865個「視同出口」許可證中,有60%是針對中國公民的。
二、新時期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面臨新的調整
(一)中國科技實力的增強和中國廣闊的市場提高了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
近年來,中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中國整體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使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和經濟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國廣闊的市場對美國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所有這些為美國加強與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合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美兩國各領域往來越來越密切,在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存度提高的同時,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存度也提高了。2001年以來,美國對華貿易增長速度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貿易增速的5倍。這迫使美國重新考慮中美之間的科技經濟合作關系,採取合作雙贏的對華政策。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政府以往過嚴的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可能會面臨新的調整。事實上,2009年1月14日,美國商務部已經推出了一項新政策,給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松綁,將以往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逐個審查,調整為向中國民用企業發放執照。不過,這是布希總統卸任前提出的一項舉措,其具體執行和實施還要看奧巴馬政府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
(二)中美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
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與世界的關聯在加強,對世界的影響力在加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許多跨國問題需要採取跨國行動來解決,特別是需要非常重要的國家的合作。美國作為最強大的西方國家,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兩國之間的聯合與合作越來越重要。世界面臨的許多嚴峻的問題和挑戰,包括全球金融動盪、核擴散和恐怖主義、傳染病蔓延、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等,都需要中國與美國的聯合行動。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認為,中美關系對全球安全和繁榮的影響重大,將超出其他任何雙邊和多邊關系。如果沒有中美合作,全球性的挑戰一個也無法應對。因此,積極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美國要發展與中國的關系,勢必加強與中國在科技、經濟領域的合作,對中國進行制裁以及實施強硬的技術出口管制措施是不可取的。
(三)美國要尋求擺脫經濟危機的突破點
當前,美國面臨空前嚴峻的經濟危機,失業率數月居高不下,很多企業面臨生存困境。而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政策會影響到美國的技術貿易、經濟增長、就業以及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實施對華出口管制,制約了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高技術商品的優勢。從2001年到2006年,美國對華高技術商品出口所佔中國高技術商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由18.3%下降到9.1%,按照這個下降比例計算,美國對華出口至少降低了700多億美元。如今,美國眾多的出口企業希望找到途徑擺脫危機,因此,美國若加緊對華出口管制,勢必使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面臨不利的競爭局面,這不僅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安全,而且會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奧巴馬政府執政不久,就遇到了經濟危機這個棘手的問題,當前新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找到突破點,引領美國走出這場經濟危機。為此,除了對內刺激經濟發展之外,勢必要採取措施發展對外貿易。因此,從應對美國經濟衰退的視角來看,美國的對華技術出口政策有可能適度放鬆。
(四)美國新政府欲提升國際形象,加強與別國科技合作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在國際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減排方面的不作為,使得美國在該領域喪失了話語權和領導地位。美國新一屆政府希望能夠提升美國的國際形象,鞏固和加強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聯合主席之一――哈羅德・瓦姆斯提出,美國要通過加強與別國的科技合作,密切與別國的各種關系和往來。為此,要擴充美國派駐各國的科技外交官隊伍,通過開展外交活動,促進科技發展和美國的國家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科技合作勢必進一步加強,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也會受到中美兩國的整體外交關系和科技合作的影響。
(五)美國各界希望政府加強中美合作
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在限制高新技術流向中國的同時,也極大地傷害了本國的商業利益。長期以來,美國產業界和科學界普遍對這一政策表示不滿。美國各界對加強中美合作的呼聲不斷。產業界、學術界以及一些政府官員都曾呼籲,加強與中國的科技經濟合作和交流對於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有很多機構和專家對美國對華出口政策提出質疑。這些觀點通常認為,冷戰以來,美國對華出口政策應該採取新的以「開放和
接觸」為主要特色的政策,重新考慮如何實現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平衡。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五十年來始終非常嚴格。但如今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已經受到威脅,世界朝多極化發展,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突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美國正在失去科學與技術的壟斷地位。2009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超越「美國壁壘」:全球化時代科技相關的國家安全控制》的報告中向美國政府建言,希望政府在一年之內重新評估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美國國家科學院指出,美國的技術出口政策已經不適應美國當前的科技經濟形勢,因此應對技術出口政策做出調整;特別是技術出口清單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動態調整,報告建議至少應每12個月調整一次。中國美國商會在2009年4月27日發表的白皮書中提出,美國政府應採納國家科學院提出的建議,對不合時宜的出口管製法規進行全面的審議和修訂。不過,美國國內也有以國家安全為由收緊對華技術出口的呼聲。例如,2008年1月29日,眾議員愛德華・馬基曾致函當時的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認為「合法最終用戶」制度將使中國企業更容易取得美國的敏感科技。
三、啟示與建議
美國政府始終是把國家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但對華技術出口還關繫到美國的經濟利益。如何權衡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將影響到美國的對華技術出口控制政策。從保障國家安全、維護霸權地位的角度出發,美國永遠不可能全面放鬆對我國的技術出口管制,對於敏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技術始終會實行嚴格管制。但是,由於受到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時期,其戰略目標和重點領域可能會有不同的定位和戰略重點。
因此,我們應抓住當前美國新政府上台欲提升美國國際形象和擺脫經濟危機的機會,利用好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和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JCCT)等成功的對話機制和平台,並嘗試新的機制和途徑,充分利用民間團體、企業的力量,抓住時機促進中美經貿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的限制。此外,還應加強對美國對華政策特別是技術出口政策的研究,密切關注美國技術出口管制政策和出口管制清單的變化,根據具體情況尋找打破美國對我國技術管制的突破點,並及時採取合理的對策。長遠來講,這對於迫使美國放鬆技術出口管制,突破美國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具有重要意義。
4、美國的對外政策對中美的關系分別影響
美國對外政策的演變及中美關系 [背景材料]美國對外政策始終圍繞國家利益的變化而變化,其決定因素是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美國的對外政策經歷了門羅主義→泛美主義→金元外交→中立主義→杜魯門主義(冷戰政策)→尼克松主義→里根主義→單邊外交的過程。[跨學科分析]1、歷史學科
(1)美國對外政策的演變
①美國獨立戰爭後,極力推行擴張政策,19世紀20年代,美國打出了「門羅主義」的旗號,排斥歐洲列強向美洲擴張,反映了美國欲統治整個拉丁美洲的野心。
②19世紀末,美國提出了「泛美主義」的口號,鼓吹建立泛美組織,大力排擠英國在拉美的殖民勢力,為其獨霸西半球創造了條件。同時又奉行「大棒」政策,挑起美西戰爭,確立了在西半球的霸權。在遠東,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加緊和擴大了侵華步驟。
③一戰後,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妄圖支配世界事務,推行所謂「金元外交」旅悶卜政策,其重點首推拉美,在東亞,美國同日本爭奪勢力范圍,特別是爭奪中國的矛盾十分尖銳,導致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④二戰後,隨著美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進一步膨脹,妄圖建立世界霸權,推行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形成美蘇冷戰對峙的兩極格局。
⑤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力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格局。
(2)中美關系
①19世紀中期,美國緊跟英、法步伐,開始侵略中國,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美天津條約》。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兩度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插足各國勢力范圍,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 ,從此,美國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加緊了侵華步伐。
③20世紀20年代,美國和日本成為主要的侵華競爭對手,二戰期間,日本形成獨佔中國的局面,美國極力扶植蔣介石抗日。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後,美國極力扶蔣反共,成為侵華的主要敵人。
④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確立和推行對華全面遏制政策;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中美關系逐步正常化;20世紀80、9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一波三折,磨擦不斷。
2、政治學科
應結合「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外交政策」加以理解。對中美關系概括起來要把握兩個基本點:第一,中美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利害沖突拆穗,矛盾斗爭乃至對抗不可避免,對兩國關系的前景不能盲目樂觀。這種利害關系主要表現在:統一與反統一、強大與反強大、西化與反西化、稱霸與反稱霸。台灣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第二,中美之間又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為了各自利益,雙方會作出妥協,兩國保持適度合作和比較正常的關系是可能的。這種共同利益主要表現在:經濟上互相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中美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負有重大責任。兩國政治上保持合作、對話和磋商,不僅有利於世界各國,也符合兩國利益。總之,兩國關系將在斗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斗爭。
3、地理學科
(1)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的組成部分、地形地貌及氣候特點。
(2)美國資源分布、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農業生產和作物分布地域及罩消經濟發展的特點。用哲學常識回答:
①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一定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②堅持用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中美關系起起伏伏,一波三折,但畢竟朝著健康方向發展。③堅持一分為二和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中美雙方磨擦的一面,又要看到雙方合作的一面。從整個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上看,雙方合作的前景依然十分廣闊。
用政治常識回答:
①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國與國關系的決定因素。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國制定對外政策的目的和依據。國與國之間共同的利益是雙方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相悖則是磨擦和沖突的根源。中美之間經貿合作的道路十分廣闊,國際協作的領域十分廣泛,但在人權等領域分歧嚴重,尤其台灣問題是中美雙方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將直接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同美國的關系。堅決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相信最終美國會回到發展中美關系的正確軌道上來,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關於「一個中國」的承諾,使中美關系健康發展。
5、美國增加關稅對中國有影響嗎
當然有很大的影響。出口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是巨大的,我國是第一大世界出口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蘆陵會「中美經貿關系」課題組的《調查研究報告》[ 2019年第97號(總5597號)] :
中美經貿摩擦難以在短期內結束,本輪加征關稅如敏影響最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才會顯現。對2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在不同情景下,中陪橡戚國對美貿易減少額在200億―1000億美元,拖累經濟增速0.1―0.5個百分點,而對市場主體預期和投資者信心的影響需引起關注;
可能影響75萬―377萬人就業,尤其是中高端製造業行業的就業受到較大沖擊;中美經貿摩擦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全球產業鏈格局。
若美國對全部商品加征關稅,將對中美兩國經濟產生更加負面影響。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應積極穩妥應對短期沖擊,堅持深化改革,加強預期引導和理性溝通對話。
6、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有利嗎
貿易戰對中國既能帶來好的影響,也能帶來壞的影響。
壞的影響如下:
1、貿易戰雙方的關稅政策,會導致中國對外出口減少,進口減少,且也會導致進口侍清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物價上漲,上漲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轉移到本國消費者身上,使居民的消費水平下降。
2、股市出現惡化的情況。
貿易戰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中國股市出現下跌的情況,使投資者投入股市的資金出現縮水的情況。
3、對出口企業的影響
貿易戰爭會使出口減少,導致出口企業發展困難,甚至出現破產的現象,出口工作人員的收入減少。
好的影響如下:
貿易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的快納讓速發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洞談局?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影響(節選自搜狐網:國際在線)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難免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
金融業:A 股承壓 避險利好。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比重巨大中美貿易戰爆發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美國在化工 ( 含塑料橡膠 ) 、機械、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製品、電氣設備、家電、鋼鐵及紡織服裝 ( 含鞋類與皮革製品 ) 等領域開打貿易戰,除了會給相關板塊帶來利空外,還會對中國的整個股票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農業:從中國反制行動中受益。中國擬對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清單中,暫定包含 7 類、128 個稅項產品。其中豬肉產品關稅大幅提高,不僅讓股市的豬肉概念板塊大漲,對於經營生豬養殖的企業來說,也是實在的利好消息。此外,部分水果種植戶,也將從關稅提高中受益。
傢具行業:產出規模或下降 15%。如果美國徵收 45% 關稅,對美國的出口或將大多甚至全部停止。其中傢具行業受影響最嚴重,產出規模下降 15%,另外三個行業產出降幅也將超過 5%。
高新產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知識產權之爭,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影響最為嚴重。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近年來我國的高新技術進一步發展,在高壓輸電、高鐵、可替代能源汽車和超級計算等領域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就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在現階段還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如果此次中美貿易戰進一步發酵,我國的高新技術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其他企業:隨之而來的貿易戰又再次讓鋼鐵行業陷入復雜的局面。化工企業受損程度稍次,且對政策的敏感度在出口行業中也不及電子產業。相對紡織類和農產品的出口,紙製品的出口相對不利,但由於行業敏感度較低,所用負面影響有限。各大紙製品企業或需調整政策或需轉型來應對難關。服裝企業的出口前景較為嚴峻但對長遠發展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貿易戰對軍工企業的利好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貿易博弈或外交關系的悲觀預測上,但不可否認貿易上的沖突升級會為軍工企業帶來商機。新能源被看好的情況像是對貿易戰壓力下激發出的 " 智造升級 " 的樂觀預測,且涉及范圍較廣
8、美國與中國貿易戰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中國深受影響的是一些基礎性企業。
例子,浙江義烏有家吸管廠,它有多牛?全球飲料用吸管3成他的份額,它的主要貿易對象就是美國。它一根吸管只掙0.0008元。年益不足500w人民幣,這在中國的確是微小企業。按百分之30收稅的話,它一年能陪近千萬。這對這家企業是致命的,也就意味著他們必然會主動放棄美國市場,這就給美本土形成一個市場份額的空缺。
中國有多少這種企業?我們之所以能讓中國製造遍布世界,那就是我們的產品就算收了稅,也比你們本土便宜。我們與其談鋼鐵等大宗資源的影響(國家也在強調),是有意淡化對微小民營企業的輿論影響。
這種被迫的轉型會給許多企業造就挑戰,我們不可能不在貿易戰中吃虧,而美國寧肯吃虧也要推行,淺了說:是呼應特朗普振興實業、製造業的方針,深點講:就是為了排斥你對美的市場影響。(試想,民國那會兒,美貨充斥,咱老百姓啥感受?不是也在抗議?美國人,現今就是這個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