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的出口品牌有哪些
2008—2009年度 「南通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名單 序號 企 業 名 稱 品牌名稱 1 南通江山農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山 2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 大吉 3 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鑫緣/XINYUAN 4 江蘇華藝服飾有限公司 華藝 5 江蘇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鼎 6 南通大東有限公司 NT 7 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天 8 江蘇百花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百花 9 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solarfun 10 江蘇林洋電子有限公司 林洋 11 江蘇東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東成、Dongcheng、DCA 12 南通江海電容器有限公司 Jianghai 13 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GOOD HARVEST 14 江蘇國強工具有限公司 GD、ACE 15 南通鐵人運動用品有限公司 IRONMAN 16 南通市東昌化工有限公司 DONGCHANG 17 南通三九焊接機器製造有限公司 三九 18 江蘇紫羅蘭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 金色紫羅蘭 19 如皋市雙馬化工有限公司 Dua Kuda 20 港龍紡織(南通)有限公司 GL TEXTILE 21 江蘇萬達特種軸承有限公司 WANDA 22 南通美麗華紡織品有限公司 MEILW 23 江蘇寶縵卧室用品有限公司 寶縵BAOMAN 24 南通愛德華帽業有限公司 BAGO 25 江蘇南明集團有限公司 NMG 26 南通鑫盛紡織服飾有限公司 麗謙 27 江蘇天健服飾有限公司 A、N、C 28 南通三瑞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 迪芬 29 南通華銀毛絨制粗枯品有限公司 CANCELLATION 30 江蘇南星家紡有限做猜公司 NANSHING 31 新嘉純凳型澍紡織綉品(南通)有限公司 ALEXANDRA』S SECRET
2、對宜興外貿出口狀況的分析
1.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2.宜興市上半年開放型經濟健康、快速前進,利用外資、對外貿易、外經合作均取得令人信服的新突破。
一是招商組織程度明顯提高。該市相繼組織了日韓、香港、歐洲、上海等境內外招商活動,130名專業招商人員活躍在第一線。上半年新批外資項目58隻,增資轉股項目26隻,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4.8億美元,同比增長80.7%,提前一個月實現「雙過半」;實現到位外資2.12億美元,同比增長51.5%,其中服務業到位外資提前四個月實現「雙過半」;二是境外投資占高地,新核准境外投資項目7隻,新增投資1000萬美元,實現外經營業額1136萬美元,非貿易項目佔到無錫全市的近一半,境外投資項目數和中方投資額完成數分別位列無錫市第一位和第二位;三是外貿出口創新高,1至5月,外貿自營出口總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創該市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3. 2006年是宜興科學發展成效顯著的一年。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在較高平台上穩定運行,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有序發展的態勢,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產業結構趨於優化,城鄉居民得益較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1、綜合實力顯著提高,總量指標再上新台階
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根據國家公布的2005年縣域經濟排名,宜興列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9位,比第一屆排名上升5位。從2006年各項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宜興的縣域經濟發展將比2005年更加壯大。
總量指標再上新台階。2006年宜興生產總值將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這是繼2004年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以來宜興經濟總量的又一次飛躍。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8億元,同比增長17.9%(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6.3%),比三季度快0.6個百分點,完成年計劃的10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5.4%(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56.9元,增長16.9%(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21.2%(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9.0%)。一、二、三次產業所佔比重由2005年的4.5:60.5:35.0調整為4.0:60.0:36.0。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繼續得到改善。
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也都保持了較快增長。2006年,財政總收入完成50.81億元,同比增長18.0%,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66億元,同比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96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工業投資115.63億元,同比增長11.6%;工業用電量49.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3.72億元,同比增長16.3%。各主要指標較快的發展速度,是全市經濟增長保持又快又好的基礎。
2、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總體增長速度好於往年
今年農業生產總的形勢較好,總體增長速度要好於往年。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36.03億元,同比增長6.0%。農業增長較快的原因:一是糧食大幅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完成39.47萬噸,比去年增長19.7%;二是茶葉增長較大。茶葉產量達到5500噸,同比增長25.3%;三是蔬菜增長形勢較好。全年蔬菜產量完成39.89萬噸,同比增長3.5%。多種經營完成較好,全年產值完成28.5億元,同比增長5.0%。農業的豐產豐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3、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今年以來宜興工業經濟仍然延續了近幾年超乎尋常的快速發展勢頭,呈現出高速和強勁的發展態勢。工業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培育出更多的規模企業,而規模企業的增多又支撐了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2006年按照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期末工業企業宜興有11020家,而產品銷售收入全年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全市有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佔全市工業企業的8.5%。
(1)、工業各項指標持續高速增長。從2005年開始,工業的各項指標增幅均在20%以上,且持續向上。今年也不例外。2006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際完成1150.26億元,同比增長27.3%。其中規模工業完成983.53億元,同比增長37.2%。規模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5.5%,拉動全部工業產值增長23.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完成1080.74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規模工業完成954.03億元,同比增長40.0%。規模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8.3%,拉動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3.9個百分點。
(2)、質量效益明顯提高。2006年全部工業實現利稅總額89.45億元,同比增長28.0%。其中規模工業實現利稅總額71.32億元,同比增長42.9%,佔全部工業利稅總額的79.7%,拉動全部工業利稅增長22.3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利潤實現52.4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規模工業實現43.29億元,同比增長43.2%,佔全部工業利潤的82.6%,拉動全部工業利潤增長25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對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佔全市工業企業數8%左右的規模工業創造了85%左右的工業總量。
4、投資趨於理性化,構成發生明顯變化
200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在國家嚴控新開工項目,宏觀調控措施不斷加強的影響下,市委、市政府及時調整了投資方向,確立了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理念,明確了重點服務業的投資項目,投資逐步趨於理性化,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民營經濟成為投資主渠道。全市民營經濟投資完成118.29億元,同比增長27.2%,超過總投資增速4.5個百分點。佔全社會投資比重達68%,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已成為投資的主渠道。二是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投資比重逐步偏向服務業。從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看,2006年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0.71億元、115.63億元和57.62億元,構成為0.4:66.5:33.1。與去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6.4個百分點。2006年立項的服務業重點項目有22個,全部總投資為25.8億元,2006年已完成工作量11億元。投資比重逐步向服務業傾斜。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穩定高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53億元,同比增長38.1%,超過總投資15.4個百分點,占總投資比重為19.3%,占第三產業投資完成額的比重為58.2%。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個百分點。
5、招商引資再掀高潮,外資到帳又有新突破
招商引資對於促進宜興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構建蘇南發達地區經貿合作平台,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後勁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在招商引資的交流合作中,幹部群眾的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得到了更新,各級政府的職能在不斷轉變,服務效率不斷提高。
2006年宜興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關系全局和關系長遠的工作來抓,在招商引資中主動出擊,多路並進。從宜興各項外向型統計指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宜興招商引資再掀新高潮。2006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38個,同比增長21.1% ,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以上項目合同59個,比去年增長37.2%。協議注冊外資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10.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3%。到位注冊外資也接近3億美元大關,達到2.91億美元,同比增長68.5%。2006年全市出口企業中,以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已成為拉動宜興外貿出口增長的主力軍。全年宜興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其中外貿出口9.84億美元,同比增長23.5%
6、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成交額突破百億大關
今年以來,住房、汽車、日用消費品特別是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增勢強勁,上升趨勢很大,帶動了全市消費品市場持續火爆。全年商品房銷售額完成38.45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住宅31.01億元,同比增長20.2%;汽車特別是私家車發展迅猛,到2006年底全市私家車已有2.76萬輛,僅2006年一年新增7549輛,日均增加21輛。全年貿易市場成交額完成141.04億元,同比增長47.2%。社會需求的擴大進一步拓展了消費品市場的空間。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72億元,同比增長16.3%,繼續在全省縣(市)級中處於領先位置。
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略升
2006年,宜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指數為101.1,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會穩定和老百姓得到的收入不會因物價因素而降低。
8、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在經濟發展和富民政策的作用下,城鄉居民的收入繼續以兩位數的增幅增長。居民在富民政策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根據城市住戶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中的兩個剛性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已超過了目標值。隨著這兩個指標的達標,宜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除兩個非核心指標外,其他指標已經全面達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2006年宜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89元,同比增長16.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716元,同比增長28.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005元,同比增長14.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5492元,同比增長10.6%。
全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4423元,同比增長15.6%。
9、稅收收入快速增長,財政金融提升較快
稅收收入增長較快是宜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反映。2006年全市國地兩稅共完成稅收收入41.55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國稅25.95億元,同比增長18.6%;地稅15.6億元,同比增長27.1%。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50.81億元,同比增長18.0%。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66億元,同比增長22.3%。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加,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達到432.96億元, 同比增長18.0%。各項貸款穩步增長,投向變化明顯,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293.29億元, 同比增長25.4%。其中,當年實際新增貸款59.46億元,同比增長44.5%。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3.66億元,同比增長14.6%。
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因素仍然存在。外部大環境在2007年也有所變化,特別是煤電等原輔材料即將漲價。在2006年宜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價格指數倒掛,即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幅度不大,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壓縮了工業利潤空間,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困難等的情況下,宜興工業企業又要面臨煤電等原輔材料的漲價,保持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應是當務之急。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宜興在開好局、起好步方面總體把握較好。從2006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看,已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打好了基礎。也為宜興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條件。
3、我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商品都有哪些
1、農產品:以水產品、蔬菜、水果、花卉、畜產品、糧食和食用油籽等為主;
2、通信產品:電子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
3、鋼鐵:焦炭、鋼坯、鐵合金、鋼絲及製品等;
4、陶瓷;
5、機電;
6、服裝、紡織品;
7、冶金原料;
8、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最多的4類技術領域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生命科學技術、光電技術;
9、汽車零部件;
10、能源產品:煤;
11、林產品;
12、建材基礎原材料及製品產業,主要由非金屬礦業、建築材料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三大材料;
13、原料醫葯用品;
14、工程機械產品;
15、主要出口商品有花生及其製品、磷酸鹽、魚產品、是燃料、機械設備、車輛、電器、糧食、食糖、茶葉、紙張等。
4、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出口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電工電子產品;機械設備;高新技術產品;服裝及服裝輔料;紡織紗線、面料和產品;鞋類出口;傢具出口;塑料製品。例子如下:
大型機械設備、自行車、摩托車、小型機械、汽車配件、五金、化工產品、工具、車輛(室外)、工程機械(室外)等。
家用電器,消費電子、電子電氣產品、計算機和通信產品等。
建築裝飾材料、照明產品、衛浴設備、日用陶瓷、工藝陶瓷、家居裝飾、進口廚具、玻璃工藝品、編織藤藝、傢具、園林產品、鐵石產品(戶外)、家居用品等。
個人護理用品、衛浴用品、手錶和眼鏡、禮品和贈品。
機電產品:中國一直是製造業大國,機電產品是出口不可或缺的。機電產品是中國,出口最多的產品,年出口額約為1200億美元。
中國十大進口商品
根據最新數據,在工業產品方面,中國十大進口產品是:鋼鐵、汽車發動機、儀器儀表、集成電路、電子元件、初級形狀材料、顯示面板、晶元,飛機、和醫療產品。
在農產品方面,中國十大進口產品是牛肉、大豆,玉米,植物油、大米、棉花、冷凍家禽、小麥、豬肉和植物油。
事實上,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人口太多了。雖然它可以在食品上自給自足,但許多農產品人仍然需要進口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例如,大豆,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進口約1000萬噸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5、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是外資企業?還是中外合資的?
屬於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
開普集團——國家高科技術企業、中國應急電源供應商的佼佼者,擁有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和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兩大生產基地。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主要致力於發動機及通用發電機組的研製;在開普飛速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以生產科技含量較高的機械產品為主,目前已經自主開發生產了數碼發電機、超靜音發電機組等系列產品,公司還根據市場的需要,逐步向兆瓦級的發電機組方向發展。今天的開普擁有1500畝的廠房、多條一流的生產裝配線、完備的研發體系、先進的研發設備、和遍及全球的銷售網路。開普一直在堅持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來確保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開普的目標是為用戶創造先進、高品質的動力產品,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滿意。我們堅信,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開普將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忠實夥伴。開普為客戶構築夢想,開普人將改變您生活的質量!
開普理念
致力於研發先進動力、提供優質備用電源、創造卓越產品。
開普歷程:
1998年,無錫華源凱馬機械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在上海浦東陸家嘴設立銷售部。
2001年,無錫華源凱馬正式更名為無錫凱馬動力有限公司。
2004年,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開普(海灣)分公司成立。
2004年,開普(美國)分公司成立。
2007年,無錫凱馬動力有限公司更名為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
開 普 榮 譽:
2000年,開普KM186F風冷柴油機獲得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認證書。
2003年,凱馬動力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項目證書。
2003年,無錫凱馬動力有限公司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4年,凱馬動力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2004年,產品都通過歐洲CE認證。
2004年,產品都通過美國EPA認證。
2004年,開普數碼發電機組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2005年,開普獲得ISO9001質理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006年,開普通過泰爾認證。
2007年,無錫開普動力成為江蘇省對外貿易廳重點保護的出口名牌企業.
2007年,開普發動機通過中國船級社認證。
6、中國在外貿行業中主要的出口產品有哪些
7、南通港(江蘇省南通市出口港)詳細資料大全
南通港區東瀕黃海,西南臨長江,處於海、江、河聯運的樞紐地位。南通口岸是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下屬呂四一類口岸。南通市是我國14個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長江南通段江面開闊,河勢穩定,具有發展造、修船業的良好條件。南通已成為我國重要的修船基地。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南通港 外文名 :NANTONG PORT 地理坐標 :120o48′54″E,32o00′45″N 開放時間 :1982年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 吞吐量 :2.2億噸(2014年) 港區 :天生,南通,狼山等 港口概況,自然條件,交通狀況,經濟腹地,規模,助航信息,泊位情況,經營狀況,發展目標,歷史沿革,業績,特殊規定, 港口概況 南通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國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組合港北翼重要港口,國際港口協會成員港。地理坐標為120o48′54″E,32o00′45″N。1982年批准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現與世界上65個國家和地區的199個港口通航。 南通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區的北翼,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10分至120度55分,北緯31度40分至32度43分,總面積8544平方公里,人口729萬,市區面積1692平方公里,人口227萬。轄啟東、海門、如皋三市(縣級市),海安、如東兩縣,崇川、港閘、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狼山旅遊度假區五區。 南通港區東瀕黃海,西南臨長江,是海輪進入長江的第一個港口,離上海吳淞104公里,距長江口191公里,處於海、江、河聯運的樞紐地位。東出大海可與我國南北沿海各港及世界各國和地區通航;通過長江可聯繫上游蘇、皖、贛、鄂、湘、川六省和雲、貴、陝等地。南通港區後方港池引河與通呂、通揚運河、蘇中、蘇北河網及京杭大運河相貫通。港區陸域與市縣公路相連,204國道、328國道縱橫全市。通過寧(南京)――(南)通一級公路溝通蘇中、蘇北。經橫跨長江的通常、通沙、海太汽渡與滬寧高速公路和蘇南公路網相銜接,公路四通八達。 自然條件 1、氣象 風況:常風向東南。強風向為東南東,最大風速26.3米/秒。影響本地區的台風平均每年約2~3次,一般6~8級,基本不影響船舶正常航行。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 091毫米,大於10毫米的降水日數年平均33.8天. 霧況:年平均霧日為30.9天,常發生在晚春和初冬,3級以下能見度的平均霧日為11.4天,對裝卸作業和船舶航行影響不大。 氣溫:年平均氣溫15℃,最高月平均氣溫29.6℃,最低月平均氣溫為負的0.2℃。常年不封凍. 2、水文 潮汐:南通港水域為感潮河段,潮型屬不規則半日潮。最 *** 位6.38米。最低潮位0.42米,平均潮差1.96米。 潮流:漲潮時表面最大流速0.99米/秒,最小流速0.77米/秒,表面平均流速0.88米/秒。 交通狀況 南通港海、江、河交匯貫通唯搏州,交通便利,是理想的物資中轉地南通港與通呂、通揚運河,京杭大運河貫通;陸路與204、31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連線。正在建設中的通鹽、通啟高速公路和蘇通大橋、寧啟鐵路、港區鐵路將進一步提高南通港的集疏運能力。 經濟腹地 南通港的直接經濟腹地為南通市和蘇中鹽城、淮安、泰興三市部分地區,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人口3 000萬。工業經濟以輕紡工業為主,兼有電力、機械、電子、化工、造船等門類。 規模 港區分布及泊位情況 港口擁有15個泊位,其中1 000噸級泊位3個,3 000噸級泊位4個,5 000噸級泊位2個,25 000噸級泊位2個,碼指蔽頭岸線長1 941米,碼頭前沿水深4~10.8米。新港擁有實際生產作業碼頭長427米,前沿水深3.5米,共有9個泊位,其中400噸級貨運泊位7個,400噸級客運泊位1個,300噸級港作船泊位1個。 倉儲堆場及能力 南通港現有天生、南通、狼山3個港區和青龍、啟東兩個港站。全港共銀返有4個裝卸公司經營裝卸業務,自上而下分別為天生港務公司、通州港務公司、姚港港務公司和狼山港務公司。南通港現有碼頭岸線總長4 110.8米,有萬噸級以上貨運碼頭28座(內貨主3座),千噸級以上貨運碼頭72座(內貨主15座),客運碼頭5座(內貨主3座)港作船和其他非生產性碼頭5座,內河1 000噸級以下碼頭18座。 裝卸機械及能力 港口有機械設備490台(輛),其中起重機械108台,單機最大起重能力為200噸(浮式)。港作船舶36艘,最大功率1 762千瓦,總功率11.43萬千瓦。 港作船舶:工作船舶27艘,其中拖船10艘,交通船9艘。 助航信息 航道:南通航段指30號燈浮與老海壩燈樁聯線到瀏黔與施翹河口信號桿的聯線總共為98.8公里,該航段處於長江下游的A級航區,江面開闊,風浪較大,感潮明顯。航行於南通航段船隻主要經白茆沙、瀏海沙、通州沙至南通港水域,最大通航船舶噸級在3萬噸級左右,一般吃水不超過10.5米。 導航標志:港區導航標志共27座,其中燈樁1座(任港口),浮標25座,燈塔1個。燈塔設在龍爪岩(北緯31度59分34秒,東經120度43分00秒)。 錨地:南通港檢疫錨地;水深7~25米;可錨泊2.7萬載重噸船舶。有待泊錨地2處;1號錨地區域40萬平方米,錨泊船舶15艘,最大系泊能力2 000噸級,用作駁船及小海輪錨地;2號錨地區域400萬平方米,錨泊150艘船舶,最大系泊能力5 000噸級。海輪過駁作業錨地1處,區域在25號浮下延20 000之間水域,允許錨泊3艘船舶,系泊能力為2.5萬~3萬噸級。聯檢錨地1處,區域150萬平方米,水深10~25米,可錨泊船舶5艘,系泊能力為2.5萬~3萬噸級。油輪錨地1處,允許停泊2艘油輪,最大系泊能力7 000噸級。 泊位情況 港口擁有 15 個泊位,其中 1000 噸級泊位 3 個, 3000 噸級泊位 4 個, 5000 噸級泊位 2 個, 25000 噸級泊位 2 個,碼頭岸線長 1941 米 ,碼頭前沿水深 4~ 10.8 米 。新港擁有實際生產作業碼頭長 427 米 ,前沿水深 3.5 米 ,共有 9 個泊位,其中 400 噸級貨運泊位 7 個, 400 噸級客運泊位 1 個, 300 噸級港作船泊位 1 個。 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南通港務局、 2002 年實行政企分開而組建。集團公司下屬如皋港、天生港、通州港、姚港、狼山港、貨櫃等港務公司及外輪理貨、船舶服務、引航、報關港口工程、代理等輔助配套的公司 20 家。現有千噸級以上公用生產泊位 23 個,其中萬噸以上 10 個、最大靠泊能力為 5 萬噸級、核定年通過能力 1596 萬噸,堆場面積 34 萬平方米,倉庫面積 2. 4 萬平方米 。 2002 年 , 集團公司完成吞吐量 2227.5 萬噸,貨櫃17.8 萬 TEU 。 隨著港口新一輪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狼山港區三期 3 座 5 萬 ~10 萬級泊位的全面開工建設,將新增吞吐能力 3000 萬噸,貨櫃27 萬 TEU 。整個三期工程建成後,集團公司必將迎來又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經營狀況 南通港地處長江下遊河口段東岸,海、江、河的匯集處。 至1995年底,南通港有陸域面積0.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包括錨地)6.11平方公里;生產泊位24個,總延長3193.4米,最大靠泊能力2.5萬噸級;庫場面積24.5萬平方米;裝卸機械286台套。 1995年南通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609.6萬噸。其中本港吞吐量1038.2萬噸,外貿276.4萬噸;貨櫃吞吐量87179TEU;旅客 吞吐量541.8萬人次。大宗貨物中煤炭佔39.1%、金屬礦石佔25.8%、鋼鐵佔12.5%、礦建佔3.7%、糧食佔2.9%。 「八五」期間港口完成主要工程項目有:狼山二期工程建成萬噸級泊位3個,長江港池1個,新增吞吐能力840萬噸。整個「八五」期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達4億多元;總計投入4000多萬元對港口設備進行了更新和添置,使港口設備現代化上了一個新台階。南通港已與福州港建立了友好港關系。 發展目標 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組合強港。 歷史沿革 1904年8月,為發展南通地方實業需要,著名民族實業家張謇於長江岸邊的天生港興建兩座設施較為齊備、並有一定規模的「通源」、「通靖」碼頭,設立南通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經營港口業務,南通港正式成立。天生港碼頭的建成,結束了南通地區沿江近海無港口碼頭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南通港的港口設施簡陋陳舊,僅天生港有一個經過搶修的碼頭泊位能夠勉強使用,沒有機構設備,沒有貨場,倉庫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 1955年5月10日南通市人民 *** 將天生港大達輪步接管,南通港從一個私營企業跨入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行列。 1957年8月10日,長江航運管理局南通港務管理局成立。 1959年任港樞紐工程中的南通港新港區碼頭建設工程開工,工程包括兩座3 000~5 000噸級碼頭,一座493平方米候船室及倉庫、堆場等設施。1960年4月,南通港新港區一號碼頭投入使用。1961年4月,二號碼頭建造工程全部竣工。南通港新港區的建設,使南通港從一個地方性內河小港,逐步發展成為蘇南重要的水上門戶,長江干線的樞紐港口。 1963年,上海海運局「和平」輪由青島運送黃砂直達南通港,南通港開始出現海進江業務。 70年代後期,南通港開始了大規模碼頭建設。1980年狼山港區建成了2座萬噸級深水碼頭及1座總建築面積達6 579平方米的晴雨作業貨棚等設施。1983年建成1座2.5萬噸級深水碼頭。狼山港區的開辟,使南通港成為長江上第一個深水大港,形成了江海河中轉運輸的優勢,南通港成為一個開放型、多功能、綜合性的江海大港。 1980年3月國務院批准南通港為長江對外貿易運輸港,江蘇遠洋公司「雨花」輪首靠南通港港口一號碼頭,裝運出口香港的棉花399噸,南通港正式開辦外貿運輸。 1982年11月南通港對外籍船舶開放。1983年5月第一艘來港外籍輪「格陵蘭海」號在狼山港區一號碼頭靠泊卸載。 1984年11月南通至日本神戶國際貨櫃航線通航。1985年9月南通至香港定期貨櫃運輸航線通航。 1987年,港口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南通港實行交通部和南通市雙重領導、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1991年作為國家「七五」期間的大中型重點項目之一的狼山二期工程全面展開,1993年工程竣工投產,總投資2.5億元,建成了3座萬噸級散貨泊位、6座2 000噸級長江泊位,年吞吐能力840萬噸。1994年,為適應貨櫃運輸的不斷發展,狼山二期貨櫃、多用途泊位工程全面開工。1995年貨櫃碼頭主體工程通過驗收並投入試生產。1997年工程全面竣工,總投資3.2億元,建成2座貨櫃專用泊位,可停靠第三代貨櫃船作業,年通過能力15萬TEU。貨櫃碼頭的建成,結束了南通港無貨櫃專用碼頭的歷史。 2001年4月南通港海輪泊位升級改造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南通港405、410兩座海輪泊位由2.5萬~3萬噸級加固升級為5萬噸級,南通港成為長江沿線港口中靠泊能力最大的港口。 2002年8月30日,南通港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在原南通港務局體制基礎上,成立了南通市港務管理局和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南通港口集團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作,充分發揮南通港的國家主要港口作用。 2002年12月18日,列入國家「十五」發展建設項目的狼山三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業績 1959年11月天生港區碼頭工人試製成功南通市第一台大型電動皮帶運輸機,全長104米。 1964年南通港技術人員自行設計並製成南通市第一台500公斤回轉吊。 1971年南通港貨物吞吐量第一次突破200萬噸。 1980年3月南通港正式開辦外貿運輸,江蘇遠洋公司「雨花」輪首靠南通港港區三號碼頭裝運出口香港的棉花399噸。 1983年5月第一艘來港外籍輪「格陵蘭海」在狼山港區一號碼頭靠泊卸載。 1984年11月南通至日本神戶國際貨櫃航線通航。 1985年9月南通至香港定期貨櫃運輸航線通航。 1985年南通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 000萬噸,達到1 019.2萬噸,躍入全國大港行列。 1986年我國第二艘、長江第一艘過駁平台「濱海號」正式投入生產,全年完成吞吐量95萬噸。 1988年南通港客運量突破700萬人次,達到710.7萬人次。 1995年6月南通港成為全國內河第一家全國衛生港。 1995年8月南通港第三條國際班輪航線南通至韓國釜山貨櫃航線通航。 1997年9月南通港接卸第三代貨櫃船「愛瑞巴士」,僅用48小時裝載2 314TEU,創造了南通港首次接卸第三代貨櫃船和長江港口一次裝箱最多和裝箱速度最快的新記錄。 1998年全港貨物吞吐量突破2 000萬噸,達到2 017.1萬噸;全港貨櫃進出口完成130 325TEU,首次躍居長江港口第一。 2000年8月南通港正式加入國際港口協會。 2000年本局貨物吞吐量突破2 000萬噸,達到2 034.5萬噸;姚港港務公司貨物吞吐量突破1 000萬噸,達到1 111萬噸。 2001年4月南通港兩座海輪泊位由2.5萬~3萬噸級加固升級為5萬噸級,成為長江沿線港口中靠泊能力最大的泊位。 2001年11月南通港首次成功接卸進港最大噸級船舶15萬噸級「哥倫比亞」號礦石船。 2001年全港貨物吞吐量完成3 510.8萬噸,提前4年完成「十五」發展計畫制訂的吞吐量目標。 2001年南通港獲得市文明行業稱號,並被評為省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行業;局黨委被南通市授予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1月南通港獲得江蘇省服務質量獎,為全省港口系統唯一獲獎的港口。 2002年南通港接卸7萬噸級海輪33艘次,15萬噸級海輪10艘次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 特殊規定 根據當前長江下游航道條件和航行條件,進出長江的船舶,凡船舶(船隊)總長度超過205米,淡吃水超過9.7米,以及其它特殊困難作業船舶,進港區前,須落實安全技術保障措施,報長江區港務監督審批,以確保全全。 夜航:因為長江屬內河航道,凡船舶總長度在160米以下,淡吃水在9.5以下,可以夜航。裝載一級危險貨物的船舶嚴禁夜間航行或靠離泊位。 在港區內航行的船舶,可使用甚高頻無線電話6頻道,相互進行航行業務聯系。在港區內船舶的船長,應使用無線電話6頻道保持連續不斷的收聽值班。 船舶在長江水域航行,如遇惡劣氣象、洪峰、能見度減弱、火災、機器動力或船舵裝置發生故障、船體過度傾斜等影響航行的情況需要臨時停泊,應盡量靠航道一側邊緣停泊,不得佔用主航道,並及時向港監報告船名、拋錨時間、位置、需要何種援助及駛離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