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歸於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的文獻綜述
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問題及對策建議
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經濟貿易開始持續溫和復甦,發達國家的經濟貿易低速增長,而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增速較快,遠遠快於發達國家。從國內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增長,外商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結構的升級不斷加快,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上升,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加了動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 當前外貿發展的新特點
(一)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大亮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外經濟貿易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產生了積極的效應。2002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在世界貿易大國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2003年1-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4507.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其中出口達到2284.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4%,進口2223.2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特別是單月出口增長速度和規模都遠遠大於2002年。
(二)2002年至2003年1-7月受關稅下調和世界市場燃料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國進口持續大幅增加,但對經濟沖擊不僅小於預期,而且對推動經濟發展起了較大的作用。從總體來看,入世促進了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升級。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一直是我國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提升經濟結構、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一種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貿易進口1799.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1%,占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已達到50%。佔全部進口增量的54.6%。2003年1-7月加工貿易進口85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2%。占進口增量的23%。加工貿易設備進口11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9%。先進技術和短缺原材料占進口比重進一步上升。由於入世後我國完善和調整了吸引外資的政策,利用外資的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進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貿易體系進一步完善並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口增長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有所加大。
(三)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製成品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推動了我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的轉變,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的貿易比較優勢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轉變,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大幅增長,占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成為帶動出口增長主要因素。從出口結構來看,2002年我國製成品出口2970.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出口的比重為91%。2003年頭7個月製成品出口209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從進口結構來看,2002年我國製成品進口2459.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進口的比重為83%。2003年頭7個月製成品進口1823.9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從貿易平衡來看,2002年製成品進出口貿易出現順差511.5億美元,初級產品進出口呈現逆差207.9億美元,說明我國的製成品出口已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初級產品則主要是受我國加工貿易進口用料較大的影響。
(四)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向多樣化發展。加工貿易出口1995年成為第一大貿易方式以來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第一大貿易方式,一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02年加工貿易出口17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占出口的比重達到55%,進口1222.2億美元,增長30%,占進口的比重47%,加工貿易順差577億美元。2003年1-7月加工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5%,加工貿易迄今仍是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一般貿易方式和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增長速度加快。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的重要貿易方式。2002年一般貿易出口13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占出口的比重42%,進口12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8%,占進口比重為49%,過去一般貿易一直逆差,現在轉為順差,達到71億美元。2003年1-7月一般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5.2%,進口增長53.2%,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貿易逆差達121.9億美元。其它貿易方式雖然還處於很大比較劣勢,但發展也很快,如2002年出口9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9%,進口43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3%,貿易逆差為344.4億美元。2003年1-7月其他貿易方式出口又有大幅增長。其中邊境小額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92%,租賃貿易出口增長147%。
(五)我國的出口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由於我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充分利用世貿規則,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並積極的推進區域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我國的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02年我國的十大貿易夥伴依次是日本、美國、香港地區、台灣省、韓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和英國,同2001年相比略有變化,台灣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馬來西亞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馬來西亞正逐漸成為我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我國對亞洲、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長較快,我國對非洲和拉美的出口規模仍然較小,增速不穩定。
亞洲國家和地區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2002年我國對亞洲出口1703.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0.86%,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52%。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我國對北美國家出口增長速度較快。2002年我國對北美出口742.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22%。2003年頭7個月對北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3%。
2002年我國對歐洲出口592.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18%。2003年頭7個對歐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50%。
2002年我國對拉美出口9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3%。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拉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22%。同年,我國對非洲出口69.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2%。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9%。2002年我國對大洋洲出口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1.6%。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大洋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7%。
(六)雖然外資企業仍然是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但隨著民營經濟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力量,他們在對外貿易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近幾年我國吸引外資形勢很好,對我國的外貿出口的增長和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外商投資企業一直是我國出口增長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主要力量,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6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6%,占我國外貿出口的比重為52.2%。2003年頭7個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0%。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逐步放開,恃別是今年我國提前實現對世貿的承諾,實行了對外貿易經營權的登記制,集體和私營企業發展外貿的潛力被逐漸釋放出來。2002年集體企業出口18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6%,2003年頭7個月出口增幅為31%。2002年私營企業出口13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9.5%,2003年美7個月出口增幅為161%。集體和私營企業出口合計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為10%。國有企業在出口中發揮的作用逐漸下降。2002年國有企業出口1228.6億美元,增速最低,僅為8.5%,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至37.7%。2003年頭7個月出口增幅為14%,仍然是增速最低的部門。
(七)出口加工區正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為了推進出口結構的優化,國家加強了對出口加工區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進了出口加工區的健康發展。2002年中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為4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倍。其中出口21.9億美元,增長5.1倍;進口25.5億美元,增長3.7倍。2003年頭7個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57%。加工區出口的產品90%為機電產品,其中又以計算機及其零件為主要出口產品,2002年計算機設備出口7.4億美元,增長11倍,計算機零件出口10.2億美元,增長33倍。
(八)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加快。由於近幾年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給予西部地區各種優惠發展政策,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外貿易有了大幅增長。出口產品結構改善,抗風險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響,但中西部地區出口仍然有了很大的增長。河南、湖北、廣西、西藏、甘肅、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區對外貿易出口在2002年大幅增長之後,2003年頭7個月,出口又出現大幅增長,河南出口增幅為41.5%,新疆出口增幅為67%,廣西出口增幅為48%,西藏出口增幅為66%,湖北出口增幅為33%。江西出口增幅為44%,山西出口增幅為40%,吉林出口增幅為33%。
二、當前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根據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和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對經濟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進一步改革,中國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基本同國際接軌。目前中國經濟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新舊體制的交替使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一個轉折性時期。由於管理體制還不完善,目前中國外貿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已形成重大的障礙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以環保標准、質量標准、技術標准、衛生標准等多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對進口實行限制,並濫用反傾銷手段保護國內市場。國際上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越來越多,嚴正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我國國有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普遍偏低
近年來。我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外貿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國有外貿企業布局過於分散,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競爭力。債務負擔嚴重,資產負債狀況惡化。國有外貿企業的出口增速不斷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這一點。
(三)我國出口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低價競銷的現象嚴重,外貿經營秩序亟待改善
隨著外貿經營權的逐漸放開,更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但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盲目競爭,低價競銷,不講信譽的現象。出口低價競銷的主體是受生產源頭「多、低、散、亂」嚴重影響的行業和企業。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現象在那些市場體系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表現尤為嚴重。
(四)外貿發展的質量有待提高,出口的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
2002年出口大幅增長,但從具體商品來看,出口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口價格持續走低。這種情況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上尤為突出。出口增長仍然是低成本、低價格的數量增長為主的格局。
(五)我國對外貿發展的鼓勵性政策和體制仍有待進一步理順
我國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要同國際接軌、並且保持穩定是外貿持續快速發展的條件。目前有些補貼政策仍未符合國際規范,一些政策雖然符合國際規范,但不能穩定落實,如出口退稅機制仍不完善,跟不上外貿發展的需要。
(六)電子商務市場亟待規范管理
近年來,許多境外商人利用國內一些人急於發家致富的心理,鑽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管理不規范的空子,通過境外的國際商務公司,利用網路在國內發展非法傳銷。很多人自己上當受騙,購買了許多進口的高價商品,還要去欺騙親朋好友,結果導致很多人的私人財產流失,國家的關稅和增值稅流失,國家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都受到很大的損失。
三、對策建議
為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健康和順利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國有企業應加快進行重組和改革
國有外貿企業是在特定環境和背景下產生的,對滿足市場需求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有企業作為一種計劃經濟的產物要適應市場經濟,就要加以完善和改革,國有企業要實現投資多元化,股權多元化,進行多種形式的重組和改革。
(二)我國鼓勵外貿發展的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同國際規范接軌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嚴格禁止對出口進行補貼。所以今後我國作為鼓勵出口的補貼政策必須改變為用匯率、利率和稅率等經濟杠桿來調節。今後我國政府的補貼應向初級生產要素、基礎理論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的投入。人才和高新技術的豐缺是企業在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但企業缺乏資金又承擔不了對高新技術投資所帶來的風險,所以政府以各種形式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資開發進行補貼對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很有必要。
(三)國家應重視對外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努力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增加進口原料和高新技術,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經濟體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得到發展是最完美。如果雙邊貿易的過度不平衡,給另一方造成過大的壓力,就會造成貿易摩擦。解決雙邊不平衡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不斷深入開拓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尤其是加大對我國有貿易順差國家的出口。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和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加大原料和高新技術的進口,從要素豐缺角度來看,我國是資源和高新技術短缺的國家,增加進口資源和高新技術。有利於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四)應大力發展我國的競爭優勢行業產品的出口,把我國的比較優勢產品轉化為競爭優勢產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變化。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已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不同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消費需求的變化,這是我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我國企業應努力從國外引進高新技術,彌補自身的不足,把高新技術同我國的傳統產業相結合,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要重視科技開發,加大對科研的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非價格競爭能力。
(五)加強對出口產品價格的指導和協調,對出口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
建立和增強出口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商會的指導、管理和協調功能。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許多國家在出口市場上,不僅有法律加以規范,還有中介組織的協調和管理,出口企業必須接受協調,以防止低價競爭,自相殘殺。為了加強對市場的管理,我國政府或商會應在出口市場建立中介組織,對市場價格進行監督、指導和協調,對低價競爭的企業進行處罰,以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正常的經營秩序。
(六)對電子商務市場進行規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國際電子商務使傳統的關稅制度受到挑戰,對各國的關稅制度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國政府應盡快出台電子商務管理法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國際間協調進行有效的管理。國家電子商務宏觀管理機構應對政府各有關部門間如海關、商務部、國家商檢局、稅收、工商管理部門等進行全方位的協調,聯合對電子商務市場進行有效的管理,狠狠打擊利用網路進行非法傳銷的行為。
2、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上佔比大
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
二、民營企業貢獻稅收多
民營企業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截至2017年底,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是我國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
三、民營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國的民營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民營經濟為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2)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經濟影響及其發展對策擴展資料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 經濟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挑戰
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轉向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是生產力向更高水平躍升客觀規律作用的結果。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擴張速度會放緩,但消費結構全面升級,需求結構快速調整,對供給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給企業帶來轉型升級壓力。
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挑戰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中風險積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明顯抬頭,導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我國經濟和市場預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主體,其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5%。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一些民營出口企業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完善企業制度的挑戰
當前,我國相當大比例的民營企業是自然人企業或家族企業,一些企業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規范。這限制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不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一些企業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規范、不穩健甚至不合規合法問題的根源。
3、國際商務專業畢業論文
提供一些國際商務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方向:
1、跨國采購對我國外貿公司的影響和對策
2、淺談WTO環境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我國企業的對策
3、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xx中小企業發展戰略
4、如何運用國際分工發展趨勢,進一步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5、××地區外貿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6、優化xx出口商品途徑的調查分析報告
7、xx地區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考
8、我國出口產品非正常低價現象探討
9、xx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10、xx省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方向的調查
11、xx省 民營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探析
12、xx 區域聚集經濟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及風險研究
13、xx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分析
14、世界FTAS(Free trade Agreements)發展態勢與中國策略分析
15、新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16、CIF合同初探
17、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和對策
18、長三角地區外貿競爭力的現狀分析與對策
19、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經濟影響及其發展對策
20、對我國現行外貿政策的反思與重新定位
21、中國外貿順差問題的產生以及對策思考
22、中小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探索
23、 產品徵收出口稅的影響以及對策
24、中國出口退稅制度改革及其影響
25、降低 產品出口退稅的影響以及對策
26、中國高額貿易順差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27、關於中國外貿依存度的探討
28、我國外貿出口經營秩序混亂的原因及對策
29、我國商品低價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
30、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31、常用貿易術語風險比較
32、進口合同CIF術語的風險
33、出口合同FOB術語的風險
34、我國出口產品非正常低價現象探討
35、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36、我國加工貿易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37、延長我國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問題探析
38、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國際貿易摩擦(反傾銷等)方向:
1、論我國農 產 品出口跨越綠色壁壘的對策
2、我國紡 織 業出品競爭力問題和對策研究
3、當前我國反傾銷面臨的形勢及對策
4、試論中國反傾銷法的局限性
5、論美國對華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
6、美國對華反傾銷的"非市場經濟規則"
7、中國 鞋 如何應對反傾銷問題
8、從國際反傾銷論國際貿易中的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
9、論國外對華反傾銷現狀及應對策略
10、國外對華反傾銷發展態勢及應對措施
11、反傾銷與中國紡織業的發展
12、我國對外反傾銷的問題分析
13、中國 紡 織 品 出口歐盟遭遇的貿易壁壘給我們的啟示
14、國際貿易體制中的反傾銷措施和中國企業
15、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與對策
16、國際貿易中動植物衛生檢疫對我國畜產品出口的影響
17、綠色壁壘對我國 農產品 出口影響的調查
18、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9、我國農業產品如何面對出口綠色壁壘
20、中國對外貿易中遭遇的專利壁壘及對策
21、世界貿易框架下出口企業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
22、高順差下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23、市場經濟地位對我國企業反傾銷應訴的重要性
24、美國對我貿易保護及我國的對策
25、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我國政府行為選擇
26、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非政府行為研究
27、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行業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國際)營銷方向:
1、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品對策
2、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3、社會責任標准對中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
4、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
5、論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中國對關稅壁壘問題的應對
7、ISO14000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8、SA8000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9、常州 紡 織 品服裝 企業如何開拓歐洲市場
10、後配額時代的中國紡織品貿易
11、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業如何立足國際市場
12、當前我國紡 織 品 貿易面對的貿易壁壘及營銷對策分析
1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 電 行業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14、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案例分析
1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際營銷
16、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途徑
17、常州地區服裝貼牌出口的利弊分析
18、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19、加強我國自主出口品牌建設的對策建設
20、江蘇/浙江/常州民營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探析
21、網路營銷的應用問題研究
法律研究以及爭端解決方向:
1、海運提單法律問題研究
2、淺談涉外經濟合同中的法律適用
3、國際貿易中風險的防範
4、國際買賣合同中的欺詐與防範
5、論信用證中的軟條款及自我防範措施
6、論出口結匯風險的防範
7、信用證的詐騙及防範
8、中國出口退稅制度改革及其影響
9、出口騙稅問題的剖析
10、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出口退稅問題
11、中國如何利用WTO成員國地位防止別國濫用反傾銷
12、出口退稅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13、《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研究
14、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若干法律問題
15、國際貿易支付的法律問題
16、信用證付款的若干法律問題
17、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預期違約問題
18、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根本違約問題
19、國際貨物買賣中的合同成立與合同效力問題
20、國際貨物買賣中的貿易慣例研究
21、國際貨物買賣中的保險問題
22、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運輸法律問題
23、淺論信用證欺詐例外及銀行相關權利義務
24、國際多式聯運的若干法律問題
25、我國現行外貿代理制度評析
26、國際貿易合同中的欺詐脅迫與重大誤解問題探討
27、對外貿易中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與詮釋
28、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9、買方違約的貿易救濟措施研究
30、賣方違約的貿易救濟措施研究
31、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
32、論政府禁令對進出口貿易合同的影響
33、對外貿易法的新突破——自然人的經營主體資格與作用
34、如何發揮原產地規則的作用
35、如何看待替代國選擇問題
36、如何看待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影響
37、信用證的獨立性與當事人權利義務探討
38、關於無單放貨的有關法律問題
39、關於倒簽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0、關於預借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1、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42、關於海運貨物滅失及損壞有關問題
43、無船承運人法律地位
44、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45、我國對外貿易代理制度的變革與我國外貿公司發展前景探討
4、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對外貿易的新發展
這個題目可以 參考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
當前,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企業如何應對並在新形勢下不斷發展壯大,是關繫到其生存發展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的定位及其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進而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創新體制、強化管理、拓展市場、培養人才、加強融資的對策,
5、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面臨內外多重壓力:
2013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仍將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難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2、外需改善不明顯:
世界經濟已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對我國外貿利好作用有限,預計外需的改善並不明顯。
隨著國家穩增長和促外貿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釋放以及後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台,預計2013年我國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難有大幅改善,仍將遠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進口增速將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狀況難有明顯改善,外貿將基本延續2012年的低速增長態勢。其間因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我國春節等因素影響,外貿增長會出現暫時性波動。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確定因素若轉為明朗,我國外貿增速有望繼續提高。
3、出口上升空間有限:
國際經驗表明,中國出口的高增長可能已觸及「天花板」(一國出口金額佔全球GDP的比重不超過3%,一國出口金額全球佔比不超過10%)。這意味著我國出口高速增長傳統模式的黃金期已過,中長期內出口增速上升空間有限,將在低水平企穩。
展望2013年,美、歐等發達國家私人與公共部門去杠桿的過程中,必然伴隨對其逆差的糾正。對應地,中國和其他新興工業國貿易順差將隨之減少。我國出口競爭力正處在穩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進口為主的一般貿易逆差將持續擴大,總體順差將呈收窄趨勢,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將進一步下行。
2013年,國際環境倒逼我國要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要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結構轉變,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營銷網路和研發設計,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5)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經濟影響及其發展對策擴展資料:
對外貿易的注意事項:
1、外貿洽談前期,製作形式發票用於報價、交易參考或客戶申請進口許可等。
2、交易確認以後,製作外貿合同。
3、准備交貨的時候,製作商業發票、裝箱單、核銷單、報關單,申請商檢通關單等報關出口。
4、報關後海關退返核銷單、報關單的收匯聯與核銷聯等。
5、交貨付運後,得到提單(有時是直接做電放提單)。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證等方式付款, 需要製作、申辦、整理客戶所需的全套單據,如發票、裝箱單、商檢證、產地證、受益人證明等等以收取貨款。
7、憑收匯銀行水單、核銷單、報關單核銷聯等辦理核銷與退稅。
6、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3.貿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2000年我國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達到48.54%,占據半壁江山,此後基本保持穩定上升,占出口貿易總額54% 左右。由於通過加工貿易我國只能賺取增加值,雖然對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從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卻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75%,而國有企業僅佔10%~15%,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更小。
4.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
應對策略:
1.澄清認識,把外貿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出口依存度太高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其實,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業不虧損,國家也不補貼,在這一前提下,只要國際市場上有需求,出口產品賣價又合理,我們就應當鼓勵多出口,這樣做就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不會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另一種觀點是只強調擴大內需而忽視外需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誠然,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擴大內需是我們長期應堅持的正確方針。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始終如一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需求的三輪推動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價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發展。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應當強調,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客觀需要,有利於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擴大社會就業,彌補國內短缺資源。只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國內廠商技術創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由外商委託製造向委託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發展,加工貿易也會延伸鏈條,增加附加價值,加工貿易也會向高層次發展。
2.制定新時期的外貿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應該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高技術產業貿易是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2)擴展貿易空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我們應首先關注和重視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裡那些經濟發展較快、貿易環境相對穩定、市場潛力巨大或具有戰略前景的市場是我們今後應特別關注和加大開拓力度的市場,也是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的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市場已展開強大攻勢,甚至結成了區域經濟集團,如果我們不積極參與其中,將可能失去重大市場機遇。(3)創造競爭優勢,重視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力。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實施都應該圍繞是否能夠調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來進行。在未來幾年裡,對外貿易戰略應把側重點從主要依*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上來,從根本上解決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問題。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而我國外貿企業結構迄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著缺乏主導產業、無長遠規劃、缺乏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缺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就必須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4)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佔領國際綠色市場。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於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採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准並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