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南宋時期重要的外貿港口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南宋時期重要的外貿港口

發布時間: 2023-03-27 21:55:30

1、宋代造船業發達,當時重要的外貿口岸是

大宋王朝建立後,十分重視對外貿易,尤其對港口的軟、硬體建設,超過先前幾個朝代的水平,從而使宋朝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達到空前發達的程度。其中,涌現了數個重要造船和運輸港口:廣州港、明州港、泉州港、登州港。

一、廣州港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朝廷首先在廣州設立中國第一個市舶司,是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並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市舶司制度,促使廣州港進出口貿易飛速發展。

北宋時期,廣州港的對外貿易量在三大貿易港(廣州、杭州、明州)中一直占據絕對優勢。以宋朝大量輸入的大宗商品香葯為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07年),三大港進口乳香354449斤,其中廣州港就進口348673斤,約佔全國總數的98.3%。廣州港每年的市舶司收入是40萬至70萬緡左右,海外進口商品達50多種。至南宋初期,廣州市舶司收入增加到120萬緡以上,進口商品大約300多種。廣州港船舶製造業非常發達,所造的船舶大者能容納數百人,小者也能容納百餘人。船舶深闊各數十丈。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廣州港製造的遠洋海舶已是「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拖(舵)長數丈,一舟數百人」。南宋時,廣州港已能製造高4層,載重約1000噸的海舶,船上僅槳櫓就有20俱,其大如桅,供15至30人撐用。

二、明州港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宋朝廷在兩浙路杭州設立了第二個市舶司機構,即兩浙路市舶司,用以管轄杭州、明州的市舶司事務。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規定:「自今商旅出海外藩國販易者,源於兩浙市舶司陳牒,諸官司給劵以行,違者沒入其寶貨」。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真宗正式批准在明州獨立設置市舶司機構,大大促進明州港(今寧波)的發展。如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明州港僅進口乳香就有4739斤,數量居全國三大港口的第二位。從此,廣州港、明州港成為北宋朝廷的簽證發舶地。廣州港為發舶去南蕃的特定港口,明州港為發舶去日本、高麗的特定港口。同時,明州港與東南亞各國的交往也很頻繁。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令:「諸非杭、明、廣州而輒發過南海船舶者,以違制論」。明州港的造船業也很發達,是宋朝廷十一處官營造船廠所之一。據記載,宋神宗末年(約公元1021——1022年),明州港造船業年產量只有167艘。但哲宗年間(公元1086——1104年),明、溫二州的造船數量躍居全國首位,並在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及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5年),年產量達600艘,據全國領先地位。
同時,是宋朝廷指定打造專供遣使出國用的大海船的定點製造場所。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宋朝廷曾令安燾、陳睦兩學士出使高麗,敕明州造萬斛船兩艘,賜號「凌虛致遠安濟神舟」和「靈飛順濟神舟」。宋微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為派徐兢出使高麗國,宋朝廷又詔明州造兩艘更大的神舟,名為「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與「循流安逸通濟神舟」,載重量達3600噸,有「巍然如山、浮動海上,錦帆蠲首,屈服蛟螭」之稱。

宋時明州造船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考古資料表明,1979年在寧波東門口出土的宋代海船,經鑒定屬於尖頭尖底船型,採用以減緩搖擺的舭龍骨技術,這項技術比世界各國要早六、七百年。此外,南宋時期明州的造船業也相當發達,據《開慶四明志》統計。當時明州有民船7916艘,其中船幅兩丈以上的有1728艘,一丈以下的有6188艘,可見明州的造船實力之雄厚。

三、泉州港

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廷又在泉州設立市舶司,正式開放泉州港。在宋仁宗至哲宗元年的20年間,泉州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南宋初期,建炎二年至紹興四年(公元1128——1134年)的7年間,泉州市舶司的收入是98萬緡,至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泉州市舶司在一年間的收入就達到98萬緡,接近廣州港一年的收入。
 南宋中期,泉州港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天禧二年(公元1206年),於泉州進行海外貿易的國家或地區為31個,而到了理宗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迅速增加到58各國家或地區,此時泉州市舶司的收入已經趕上廣州。南宋中後期,宋朝廷對泉州港口和泉州市舶司更為扶持。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宋孝宗專門撥出25萬緡給泉州市舶司作為「抽買乳香的本錢」,以擴大對外貿易的規模。至南宋末期,泉州港口對外貿易額已經超過廣州。
 泉州港的造船業起步對明州港而言是較晚。北宋天禧末年時期,泉州尚未列入全國11處造船廠所年產量排行榜,當時11處造船場包括廣州、明州、杭州、溫州、虔州、吉州、揚州、潭州(今長沙)、衡州(今衡陽)、嘉州等。當時泉州港的造船年產量還不及嘉州港(今樂山)45艘的數量。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宋朝廷遣使委福建、兩浙監司「顧募客舟」,但仍然復令明州港裝飾,才能使其「略如神舟」。直到南宋建炎年間,泉州港的造船業才有一定的發展。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監察御史林之平奉命到福州、泉州招募海船,當年十月即有大舟自閩中至明州海域共200餘艘。南宋紹興和淳熙年間,泉州港逐步發展成為宋朝製造戰船的重要基地,其所造的9艘戰船,經水師校試,「惟晉江縣舡可用」。

同時泉州私營造船業相當發達。據記載,紹興初年,宋朝廷下詔福建造船,其建議以度牒方式買商船200艘,「可省緡錢二十萬」。可見泉州造船業已有相當的規模,至元朝時期,泉州港的造船業達到鼎盛階段。

四、登州港

北宋初年,登州港是對朝鮮半島、日本的重要貿易港口。朝鮮到中國的使者大都由登州港入境。大宋使者也由登州港出行。《宋史·高麗傳》記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宋朝廷派遣秘書丞陳靖、劉武二人出使高麗便從登州港出發的。
北宋初期,登州港的商貿地位遠遠高於廣州、泉州、明州和揚州。後來由於日本推行鎖國政策,加上契丹族的阻擾及航海技術的進步,完全擺脫逐島航行的辦法,從而使北宋與高麗國通過登州港的貿易往來時斷時續,登州的經濟出現極大的起伏,港口的作用日趨下降。
 到公元1041年,宋朝廷對登州港進行封鎖,禁止南方的海船進入登州港。北宋中葉以後,遼、金連年侵犯宋朝,戰爭頻繁,海疆不寧,經濟重心因之南移。此後,北宋朝廷在密州板橋鎮設立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專門負責山東半島及臨近口岸與高麗、日本等國的貿易。密州市舶司北通高麗,南沿海岸通明州、泉州、廣州等港。京東、河北、河東等路也可以通過密州板橋鎮輸出商品,南方諸地向朝廷上供的物品也可用此航線。這樣,登州港逐漸衰落,為密州板橋鎮所代替。

2、南宋對外的貿易形式是什麼?

南宋對外的貿易形式是什麼?

南宋時期,有20多個貿易港口,包括廣州港、泉州港、明州港(今寧波)等。朝廷還在通商口岸設置了市舶司,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和規范。

在公司所在的港口,有專門的 "番房 "供外國商人居住,有 "番市 "供貨物交易。與南宋有對外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60多個,海上貿易范圍從南洋、西洋到波斯灣、地中海和東非海岸。進歲陵段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如香料、珠寶等。



出口商品主要是手工業產品,如絲綢製品、瓷器等。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商務部是唐朝以來設立的管理外交事務的政府機構。在唐代,只在廣州設立了一個辦事處,負責對外事務。北宋時增加了杭州、明州和泉州,使對外貿易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宋代的乎譽市場部類似於現代的海關,但它的權力更大。商船必須向它申請並保證離開,否則其貨物將被沒收,其人員將受到懲罰。宋朝與海外國家的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有50多個國家與南宋王朝進行貿易,其中最接近的國家是高麗、日本、科欽和占城。


沿海地區的對外貿易港口相繼增加,包括泉州、明州和廣州,其中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南宋時期,中國古代迎來了東西方交流的新時代。當時有近20個外貿港口和大量的港口城鎮,汪激形成了南宋時期沿萬裏海岸線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這在唐代是沒有的,在明清時期也無法再現。政府對海外貿易採取了鼓勵政策,歡迎外國人在中國經商,甚至定居,並在一些較大的港口設立扇面供外國人居住。國家還設立了一個商業部門來管理。

3、南宋時重要的外貿港口有哪些?最重要的是哪個?

廣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泉州
南宋初廣州最大,末年泉州躍居第一,也是當時最重要的港口。

4、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港口主要有哪些?

宋元時期為人熟知的大型海港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港,其實兩宋時期的東南沿海地區見於文獻記載的外貿港口城市,至少有20來個. 宋初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先在廣州復設市舶司;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之前已設杭州市舶司;十年後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設明州(今寧波)市舶司,反映兩浙海外貿易在迅速發展.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在福建泉州設市舶使.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則在秀州華亭縣(今上海松江)設市舶場(註:《宋史》卷186《食貨志(下八)》,「互市舶法」條稱,「宣和元年(1119年),秀州開修青龍江浦,舶船輻輳,請復置監官.先是,政和中置務設官於華亭縣.後江浦湮塞,蕃舶鮮至,止令縣官兼掌.至是,復設官兼領也.」).此外,浙西的鎮江(今同)、平江(今蘇州)亦是外貿通商口岸,「如有蕃商願將舶貨賣入官,即令稅務監官依市舶法博買」.(《宋會要輯稿·職官》44之10)可見這兩個城市也有外商前來從事外貿活動.除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設於北方密州板橋鎮(今山東膠縣)的一個市舶司外,北宋東南沿海見於記載的外貿港口有7個之多,大致已經連成一片. 南宋財政更加倚靠外貿「舶入」,對外貿易更加興盛,因此外貿港口續有增加.除廣、泉、明三州外,又在溫州(今同,1132年)、江陰軍(江蘇今縣,1146年)設市舶務,在秀州海鹽縣澉浦鎮(浙江今縣今鎮,1250年)設市舶場.據弘治《上海志》載,南宋末年還在上海鎮(今上海市)設市舶司和榷貨場.除以上11處設有市舶機構的較大外貿港口外,據宋人《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志書,通(今江蘇南通)、楚(今淮安)、海(今連雲港)、越(今浙江紹興)、台(今臨海)、福、漳、潮、雷(今廣東海康縣)、瓊(今海南海口)這10來個城市,也有外貿活動的存在(註:《太平寰宇記》,北宋樂史撰,成書於太宗雍熙末至端拱初(987~988年).《輿地紀勝》,南宋王象之撰,成書於理宗嘉定末至寶慶末年(1224~1227年).兩書是兩宋時期最為重要的地理總志,而後書則大量徵引前書,有明顯的繼承關系.).此外,設於廣西沿海欽州的博易場也有管理與交阯貿易的職能,「凡交阯生生之具,悉仰於欽,舟楫往來不絕也.……其國富商來博易者,必自其邊永安州移牒於欽,謂之小綱.其國遣使來欽,因以博易,謂之大綱」.(周去非《嶺外代答》卷5《財計門》「欽州博易場」條)海南瓊州轄下的瓊山、澄邁、臨鄉、文昌、樂會5縣,也有市舶之設,當地駐軍以市舶稅入為經費來源(註:趙汝適:《諸蕃志》卷13,「海南」條載,「(海南)俗以貿易為業」.「(瓊州)屬邑五,……皆有市舶,……」.).這樣,北起淮南東海,中經杭州灣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廣州灣和瓊州海峽的南宋海岸線上,與外洋通航的外貿港口,至少有20來個之多.這樣一種景象不僅唐代未曾見過,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現.

5、南宋的海上貿易發達,主要的港口有( )

D 此題目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事實的能力。南宋時主要海港有泉州、廣州、明州,元朝時最大對外貿易港是泉州,明朝時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寧波(原明州)、泉州、福州所以正確答案是D。蘇、杭、揚州是主要糧食之產地。